|
|
作者:林薇雅 傍晚時分,騎單車環繞寶山水庫,累了,停在湖邊欣賞對岸暈黃小屋的溫暖;風和日麗的週末,一夥人騎單車從雙溪到峨眉,途中隨意享受了路邊野果的招待,在連續爬坡道後體驗氣喘如牛,汗如雨下般滋味,於順勢下坡行中徜徉於風的輕盈懷抱;隨性蹓著單車往南寮漁港的路上,欣喜巧遇路邊的向日葵花田,伴著港邊不知名的陌生人共同分享落日的美麗。是呢,有單車相伴的日子就如這般模樣 ~ 隨時隨意隨性,隨驚隨遇隨喜。 漸漸地,發現騎單車其實有一種可愛又令人很享受的樂趣!它讓距離不再是一步一腳印的遙遠,而且呢,凡騎過只留下胎痕,自然又環保。騎單車,可以用更具速度性的節奏,盡情感受著陽光、空氣、風;可以踩高一些遠一些的姿態環視途中的人、事、物;可以讓一顆沈浸的心處於流動的世界裡。「騎單車」其實簡單不過,但卻豐富可期…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5/na05070301.htm 作者:賈福相 不朽是人對時間的競爭,個體生命百年之後,都會腐朽,因為要朽,所以就追求不朽。古人的「生年不滿百,長懷十歲憂」,是不是這個意思。 但人是屬於雙重國度,在動物的國度裡活著是為了生存,被慾和貪支持著,要食要色,要名要利,要洞房花燭、要金榜題名。但人也同時生活在理想的國度裡,想一些、做一些不切身、超現實、超生死的事,超現實、超生死就是不朽。戊戌政變的譚嗣同,慷慨就義,高唱:「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結束了33歲的青春,而贏得不朽。 如果一個人老是追求不朽,也相當無聊,做聖人是沒有意思的,也許根本沒有聖人,人是在朽與不朽之間徘徊,一來一往成了古今。風流人物如曹操者有時長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但隔幾天,又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唐朝的大詩人,杜甫也在勸自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無窮」就是不朽,「有限」就是人生。世界上許多大藝術家都在「及時行樂」,而始終念念不忘的又是「不朽之作」。這種行為當然是矛盾,但矛盾是必然,因為我們要切身的現實快樂,也要理想的不朽快樂,唯有兩者兼具,才是陰陽合德,才是完整…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5/ch05070301.htm 有一隻非常聰明的老鼠,只要一聽到貓的聲音就會躲起來。有一天牠聽到貓聲就趕緊躲了起來。沒多久後,老鼠聽到了狗的叫聲,心想狗來了,貓一定就會跑掉的,於是便出來了。 一出來之後便被貓抓到了,正當老鼠懷疑之時,貓說:這年頭不會第二語言怎麼活下去。 一位男子走進寵物店要買一隻鸚鵡,老闆指三隻外觀相同且同在一支棲息木上的鸚鵡說:「左邊那隻5,000元」。 這男子問:「為什麼這隻鸚鵡值這麼多錢?」 接著,他問中間那隻值多少,所得到的答案是10,000元,因為這隻鸚鵡除了擁有第一隻所有的本事以外,它還懂得如何操作UNIX作業系統;很自然地,這男子驚奇地接著問第三隻的價格…… 答案是20,000元。 男子問:「它能作什麼?」 值日生:小編甲 小編近日才自香港返台,此趟香港行,與一般的觀光旅遊不同,也因而更深入的看到香港的另一面。只是,越認識另一個地方,越發現故鄉的可貴。當走在香港擁擠街頭,就再也不以為台北太過擁擠。 當看到香港沒有垃圾分類時,開始覺得,台灣的環保服務,也有價值所在。就個人觀點來看,香港就像是個寄生城市,所有的資源都仰賴進口,所有的廢物也倚賴出口。但因經濟繁榮,所以不在意地恣意浪費,高耗能、高消費、高浪費,我記得我跟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感慨地說,光這一個城市,生態足跡不知是其他地區的多少倍…。 面對這樣的一個寄生城市,創造出許多經濟奇蹟,卻花費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我只有簡單的一個問題,當面臨能源危機時,這個城市該如何因應?這個城市創造的經濟,是否會因此垮台? 小編的老闆常要我們深思,在50年後,沒有汽油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因應?本週的戀上單車,應該可以提供大家簡單的行的快樂,也許,這是解答之一。也許,另一個解答,就是更深入的思考「不朽」,香港這個城市要追求的不朽,台灣要追求的不朽,與我們個人要追求的不朽,是否需要花上這許多的代價呢?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