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7.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培力營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日文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諸羅樹蛙列保育 南縣議員促設三崁店生態公園

諸羅樹蛙
【相關連結】

台南社大諸羅樹蛙生態全記錄

2007三崁店糖廠Vs諸羅樹蛙大事紀

守護三崁店諸羅樹蛙 樹立土地倫理典範

我們的島:守護三崁店

農委會日前公佈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屬於冰河孑遺的山椒魚,因全球暖化導致高山棲地縮小,生存岌岌可危,保育等級從珍貴稀有調昇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其他新列入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臺灣小黃鼠狼、水鼩、八哥等。其中各界所關切的諸羅樹蛙,也因數量稀少,棲息地人為干擾嚴重,列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諸羅樹蛙的重要棲息地三崁店糖廠,原本台糖要用來興建高級住宅,昨日台南縣議會議員郭瑞南提案,在三崁店糖廠設置「三崁店諸羅樹蛙生態公園」,隨後獲大會表決通過。守護三崁店聯盟總召集人吳仁邦表示,諸羅樹蛙列為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棲地的開發將受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氣候變遷的全球解決方案(下)
作者:John D. Liu

作者:John D. Liu (中國環境教育媒體計畫總監、EarthsHope.org 總監);翻譯:盧怡君(帕米爾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有證據顯示衣索比亞的高地曾經主要被森林所覆蓋,而森林的消失是最近的事。衣索比亞的總統吉爾馬.沃爾德.喬治斯在衣國新的永續土地管理平台發表會上說到,在他還是年輕的領航員時曾飛越衣國上空,整個國土幾乎為林地所覆蓋。但令人傷心失望的是,這些林地在過去這段時間不斷地遭到砍伐。林地的砍伐與自然棲息地的消失,是人類為榨取大自然以獲利所做的一連串活動的開始。

但人類的榨取過程是傳統的線性模式—搾取,利用,丟棄,再回頭搾取更多。這樣的程序一再反覆進行,而歷史告訴我們,過去曾輝煌一時的許多人類文明最後終究毀滅,原因就在其放任生態系統的瓦解…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秘魯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古城遺址。圖片來源:Preston Theler

 


本週二(7/1)漁民節時,花蓮區漁會呼籲中央提出更具體的配套方案,讓弱勢的漁民有機會順利轉型。在台南則有漁民反對開放3海浬的捕撈作業,認為這樣的行為根本是在殺雞取卵,扼殺海洋的漁業生態 ,漁業署強調還在評估中,一定會兼顧海洋生態和漁民生計。日本決定停止在南極海域獵捕座頭鯨的行動將延長一年,以緩和國際對其捕鯨行為的反對。

在自然保育方面,眾多世界自然遺產因為遊客的到來,導致破壞加劇,然而這些現象目前仍未喚起大眾意識。另外,農委會林務局 今年成立了池南、羅東、奧萬大、八仙山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中心,希望環境教育不只是在教室、書本,更應融入自然環境之中,讓社會大眾體驗自然的美好與奧妙。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以休閒漁業與觀光的發展來取代賭場-以澎湖的發展為例(上)
casino。:維基百科

作者:吳雙澤(流浪鯨魚民宿群)

住在島嶼上的人一聽說澎湖要發展博奕,立即聯想到的是澳門大軍團式的casino, 因為很多人去澳門是為了想翻身而去賭一把。想到旅人來澎湖是為了贏錢而來,而不是來沙灘散散心;想著澳門的高犯罪率及毒品犯濫問題;想著澳門的孩童不用功念書,只想在賭場工作;想到澳門的色情猖獗…想著想著心裡直發毛。

筆者以下的幾個論點,是把發展休閒漁業與觀光結合的「深度旅遊」與設立賭場做個比較,試著去釐清島嶼發展上的可能展望…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敬邀連署》搶救國家重要濕地 反對重要野鳥棲地消失!

永安鄉的烏樹林鹽場。圖片來源:永安鄉公所網站

發起者:地球公民協會

永安鹽田的重要性對永安鄉、高雄縣濱海鄉鎮觀光旅遊的整體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有鹽業文化歷史、紅樹林生態及珍貴的遷移性候鳥資源,是一個媲美「關渡自然公園」、「七股鹽山」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絕佳生態園區!若能進行整體規劃,結合興達遠洋漁港及情人碼頭串連後,可望成為大高雄最特殊生態旅遊景點!

我們支持政府與台電加強綠色能源之研究與發展,但應同步推動抑制高耗能產業、降低用電需求等政策,朝向低碳經濟模式發展。在地狹人稠的台灣,發展風力、太陽能等替代能源應進行審慎之國土規劃,因地制宜,避開生態敏感區,選擇適當的地點與發展策略…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