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對抗河川揚塵 環署推廣「跳島式植生法」

環保署在濁水溪畔試辦「跳島式植生法」,效果良好
【相關連結】
 

七股植生護沙三部曲

大安溪岩盤裸露 卓蘭鎮要求生態復育

灰塵瀰漫 稻草覆蓋工地 可免濃煙又免塵

花蓮溪口採砂 造成沙塵暴

卡玫基風災引發治水爭議,但河川管理不當造成的空氣污染卻少人注意。根據調查,由於上游修築攔河堰截水攔砂,或附近工廠抽取地下水,瓜農收成後休耕,均造成下游河床裸露,大風一颳,即漫天飛砂。河川揚塵會大幅增加空氣懸浮微粒的濃度,尤其中 部地區濁水溪沿岸一帶,每當冬北季風一起,經常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茫茫一片,彰化線西、雲林崙背一帶情況尤其明顯。

年初,環保署開始在濁水溪畔試辦「跳島式植生法」,以與東北季風垂直的角度,張起攔砂網。每面攔砂網前方可自然形成沙丘,草種自然落下後生根成長,發揮良好的固砂防風功效。估計成本一平方公尺只要5元,未來將推廣另外5條河床裸露較嚴重的河川,如大甲溪、大安溪、高屏溪、卑南溪、花蓮溪等…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認養化育半嶺綠海
仿天然林營造而成的多層次立體結構小森林。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院區有三種綠色景觀,一種是被修剪得低低短短的草皮,一種是草皮上高挺粗壯的樹幹,只有抬頭才看到葉子的樹,當然還有一種小花圃,有景觀,沒有什麼生態意涵。怎麼來增進綠色生態美感,促進同仁品味、生活品質,又能減碳,增加生物多樣性?由此,二年前(2006年春天)引發了在基因體研究中心附近營造森林之舉。

有健全的結構,森林生態系才能產生有用的服務功能。院內這片森林的營造主要根據南港一帶原生林或天然次生林的結構特色加以種植促成的。所有生命的能量主要來自陽光,各類植物對光有不同需求,例如高大喬木樹冠位於頂層,而其樹下則為耐陰的小喬木或喜陰性灌木或草;又同類物種因需求相同而競爭光能,形成高生產力的多層次立體特色…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企鵝

 


海洋保育消息:數天前,約400隻企鵝陳屍在巴西的熱帶海灘,專家認為環境汙染與全球暖化,是造成此事的最大兇手。在阿根廷,有20多隻企鵝發現全身 覆蓋著原油,不但嚴重營養不良,且有脫水現象。在台灣台南市,沿海沙灘幾無貝殼可撿,連過去最常見的錐螺貝殼已20年未現,沿海漁業資源枯竭可見一斑。

同在台南,堅決反對垃圾掩埋場的東山鄉環保自救會,以污染水庫水質及場址位於斷層帶上為由,要求撤銷環評審查結論。在河川整治方面,政府每年花錢整治舊濁水溪,期望改善嚴重的水質污染,不過專家提出警告,都市沒有最基本的污水下水道和廢污水處理廠,談不上治水成效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立委打擊國會監督 令人不解與遺憾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要求國會透明化。圖片來源: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作者: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立法委員陳根德指控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4月24日所公佈的立法院會議時程統計資料表數據對其名譽有所損害,並據此向台北地檢署控訴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與執行長何宗勳妨害名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4月24日公佈的立法院會議時程統計資料表中顯示,3月31日之交通委員會開會時間延遲114分鐘,會議主席陳根德召委辦公室回應,當天9:06即召開秘密會議,並堅持立法院議事錄已清楚記載開會時間。

但聯盟擷取資料之來源為「立法院全球資訊網」中「交通委員會」所公佈之資訊,於4月8日下載之3月31日議事錄,並無「秘密會議」部份,更無記載開會起始時間。因此雙方認知有所差距…精采內文

 
  論壇:治水層級必須更高
水患年年來
作者:曾瑾珮、林長茂(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成員)

卡玫基颱風所造成的超大豪雨重創了中南部,也重創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負責執行1,410億元治水計畫的經濟部水利署成了眾矢之的。

台灣淹水的問題除了河川短急、雨量過度集中等先天不良因素,河川上游山坡地大量開發與都市發展入侵洪水平原等國土管理失調,更加重了淹水災害。此次洪災又再度突顯出中央與地方治水工程未能整合、河川行水區被侵占、過去地方不當的工程阻擋水路等陳疴。平心而論,以經濟部水利署的層級,完全無法處理國土規劃、與平行機關的有效協調以及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的問題,若不檢討現行治水組織,就算再多預算,還是年年把錢丟到水裡…精采內文

 
 
  對抗河川揚塵 環署推廣「跳島式植生法」
本報2008年7月23日台北訊,林穆琳報導

卡玫基風災引發治水爭議。在此同時,河川管理不當所引發另一項嚴重的環境問題卻少人注意,那就是空氣污染。根據調查,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有日漸惡化趨勢,其中有30%是來自幾條大溪裸露的河床。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處長蕭慧娟近年來,由於上游修築攔河堰截水攔砂,或附近工廠抽取地下水,瓜農收成後休耕,均造成下游河床裸露,大風一颳,即漫天飛砂。河川揚塵會大幅增加空氣懸浮微粒的濃度,嚴重影響空氣及生活品質。中部地區濁水溪沿岸一帶,每當東北季風一起,經常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茫茫一片,雲林崙背、彰化線西一帶情況尤其明顯。

小時候常見河床長滿芒草,哪裡來河岸揚塵的問題?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處長蕭慧娟昨(22)日表示,20年前,濁水溪畔過度開發,河床裸露所導致的揚塵問題即已浮現。為妥善解決,環保署從2002年開始,選定全台河岸裸露最嚴重的濁水溪和卑南溪,試驗不同的治砂方法,包括以水或礫石覆蓋,再散播草種、種植馬鞍藤及甜根仔草等海濱植物來定砂;2006年則嘗試以稻草覆蓋再加以植草,但這幾種方法都因河床缺乏水源及大塊礫石保護,每逢大洪水或颱風汛期,即被沖毀,狀況一再重演,徒耗公帑和心力。

環保署空保處科長周禮中環保署空保處科長周禮中進一步說明,今年初,環保署開始在濁水溪畔試辦「跳島式植生法」,從莿桐到西螺,選定7個揚塵情形特別嚴重的地區,以與東北季風垂直的角度,張起一面面高1公尺、長10公尺的攔砂網。經過4~5個月觀察,發現每面攔砂網前方可自然形成長1公尺、後方則堆出長5公尺沙丘。所攔截下來的砂量有35~52立方公尺,足足可裝滿5~7台21噸的大砂石車。

蕭慧娟表示,這些原本要飄到空中的砂塵,被攔截下來後形成的沙丘,一段時間後,即有草種自然落下,生根成長;若自然植生不足,再由人工加強種植,都可發揮良好的固砂防風功效。估計成本一平方公尺只要5元,僅為稻草覆蓋法的1/2或1/3;加上若當颱風來襲,攔砂網即可收起,平時亦十分便於移動,並可重覆使用,經濟又實惠。

因試辦成效良好,環保署表示,將推廣「跳島式植生法」到河川揚塵嚴重河川,除濁水溪外,針對國內另5條河床裸露較嚴重的河川,如大甲溪、大安溪、高屏溪、卑南溪、花蓮溪,也將在今年開始優先施做。希望能恢復河岸的自然生態,待長滿芒草、蘆葦,沙塵飛揚的情況即將不再。

然而,河岸揚塵問題根源來自河岸裸露,河岸裸露問題來自長久以來的人為不當開發,若源頭不治,再好的防砂治塵工法豈不都只是治標而已?對此蕭慧娟表示,濁水溪多年來已禁止溪砂開採,環保署目前已成立專案小組,跨單位協調水利單位做好河川維護管理,請其針對租地瓜農重新訂定契約,規定休耕時採間作方式,以解決揚塵問題。

Top

 
 
  專欄作家:認養化育半嶺綠海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院區有三種綠色景觀,一種是被修剪得低低短短的草皮,一種是草皮上高挺粗壯的樹幹,只有抬頭才看到葉子的樹,當然還有一種小花圃,有 景觀,沒有什麼生態意涵。怎麼來增進綠色生態美感,促進同仁品味、生活品質,又能減碳,增加生物多樣性?由此,二年前(2006年春天)引發了在基因體研究中心附近營造森林之舉。

一種是被修剪得低低短短的草皮,一種是草皮上高挺粗壯的樹幹,只有抬頭才看得到葉子的樹。                仿天然林營造而成的多層次立體結構小森林。

院區森林營造特色:多層次、原生種、小面積、美感

有健全的結構,森林生態系才能產生有用的服務功能。院內這片森林的營造主要根據南港一帶原生林或天然次生林的結構特色加以種植促成的。所有生命的能量主要來自陽光,各類植物對光有不同需求,例如高大喬木樹冠位於頂層,而其樹下則為耐陰的小喬木或喜陰性灌木或草;又同類物種因需求相同而競爭光能,形成高生產力的多層次立體特色。簡單地說,整個空間上,植物都因其適性而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因而生命力旺盛。然而光被層層疊疊的植物截走了,林蔭下不透光,給人陰溼暗黑的感受,大家不習慣而害怕,是以營造的森林面積不要有太大縱深,但仍要有生態廊道的連續性。這樣,要讓同仁有安全感及美感,又要讓樹呈現森林舖陳,此種多元的考量正是院內復育森林的最高指導原則。

管理:協助復育基地上森林之成長

以下是二年前整地、種樹苗、營造森林初胚之後,今年春第一次(2008年5月)的施肥除草之工作記要。

復育營造過程為先決定在基地上要保留哪些適合該地且已長高大的植株。其次在這基地上種上標的且將來可長成大喬木的小苗,並依樹種生長的習性(如向陽、背陰等),栽種於基地不同角落。所選用的小苗,生長狀況要求嚴格,不僅是原生種,而且是實生苗(由種子發育而來,因此保有主根),又最好是盆栽苗(並非由苗圃斷根而來)。而後逐步砍除早期人們種的不屬於此地天然林相的植株,如竹子、阿柏勒、黑板樹、印度橡膠樹等。

枯木截裁後可堆置在森林復育基地邊緣,讓森林區與鄰接的草皮區有所間隔,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感覺。保留森林內部枯木是為了反映森林生態系中枯木存在的功能,譬如提供鳥類築巢。北側人行道旁的姑婆芋維持在離人行道約50公分之外,一來與行走區做區隔,二來做除草管理的界線。

1. 指標喬木苗之標定與照顧

森林營造是長期作業,營造的過程中,常常要站在不同角度來觀看,讓它們看起來多層次,有點小森林雛形的味道,漸次引導發展到我們預期的方向。

重要的指標喬木的小樹苗如果長不起來的話,森林底下層次也很難建立。為讓它長得快一點,要施肥並把樹根周圍雜草除掉。草是可以用機器割的,只是樹幹基部周圍要用人工除草。樹還小,施肥要領為洞穴施肥,在樹幹基部周圍多挖幾個洞穴,大約四個,至少兩個。同一種喬木之間,可以讓它們競爭。比較有希望長大長美的樹株呈直立狀且有頂芽,這些要標記,特別施肥、照顧;但是不要施太肥,太肥植株也會死掉。又牽牛花等攀藤類要拔除,以免妨礙喬木的成長。

2. 大自然播下的樹苗

凡是大自然播種的喬木樹種,像柳樹、山芙蓉、桑樹,已出現在基地北側,暫時讓它們生存,等到過一段時間,它們稍長大了,分布太密的時候再來疏伐。不清楚是不是喬木樹苗、感到像是,就先留著,以後,覺得不適當,再把它除掉。相同地,有些喬木類的小樹在樹蔭下長不大,待適合移植的季節(冬春季節)再來搬動。

3. 受損大樹的照顧

西南側大榕樹的生態服務功能之一是有誘鳥作用,樹下陰性植物不少,感覺上已經有森林的味道,但因緊鄰建築物,風切力很大,已經受風害而長得不對稱了,需要多加照顧。為了讓這傾斜的榕樹能平穩地生長,可用竹管或塑膠管,內填泥土,導引氣根形成支撐根。直的支撐根比較有力量,往側邊長的,反而沒有支撐的力量,選擇直的氣根做導引,否則颱風吹襲會造成樹幹更加傾斜,而且容易傾倒。斷掉的枝幹要修剪,不過,因為發芽季節(早春,3~4月間)已經過了,不能強剪,今年就讓它先長出來,待冬季再做修枝。已經枯掉枝條則可以鋸掉。

枯木截裁後可堆置於森林復育基地邊緣,保留森林內部枯木可反應森林生態系中枯木存在的功能。圖片來源:陳章波     大榕樹的樹下陰性植物不少,感覺上已經有森林的味道,但因緊鄰建築物,已受風害及建物阻礙而長得不對稱,需多加照顧。

4. 森林物質的傳遞-食物網的建構

復育的標的物,不只是森林的植被,還要有動物,期待將來有喬木能大到藍鵲可以在上面築巢,而藍鵲的食物也能在森林底下建構出來。林子底下,落葉漸漸分解成養分,土中就會有動物如蚯蚓、蟬的幼蟲、金龜子的幼蟲(俗稱雞母蟲);林間要見到蝴蝶,二年前栽植時,就已種了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魚木是端紅蝶的食草,而魚木要在光線充足之處才會長得好,陽光最多的地方是在森林基地最外側或者最南邊。台灣馬蘭,花很漂亮,是特有種,大概再過兩個月左右開花,是枯葉蝶的食草。水麻,是細蝶的食草。

饅頭果樹的樹下要常年留著野草,不要清除得太乾淨,因為草叢可維持土壤的潮溼,以利黑翅蟬若蟲的生存(其根是否提供蟬若蟲的食汁有待深入研究)。黑翅蟬每年五月梅雨之際,有陽光的清晨,鑽出土壤,爬在草葉上羽化;黑翅蟬清晨羽化時,在薄翅還沒長硬,飛不起來之前,雜草提供隱密躲藏的地方,不然一下子就被鳥、蜥蜴吃掉了。因此,4~6月饅頭果樹樹下周圍2~3公尺的範圍內得維持較密的草叢或灌叢。

黑翅蟬每年五月梅雨之際,有陽光的清晨,便會鑽出土壤,爬上草葉上羽化。                 樹下需要長年留著野草,維持土壤的潮濕,以利黑翅蟬若蟲的生存,又每年4-6月間得維持較密的草叢,提供黑翅蟬羽化時隱密躲藏的地方,避免一下子就被鳥、蜥蜴吃掉。

5. 不適植株的砍除-分階段進行

竹子不屬原生林相,是早年居住於院內農家栽種,然而,不能一下子全部去除,須分階段砍除。先砍竹桿的部分,留下竹叢頭,以免水土流失。待竹筍出來,再砍竹筍,一步一步縮小竹子的擴張。待水土保護住了,於必要時,用怪手把竹叢樹頭清除。

阿柏勒也不屬於自然林相,也是一步一步砍除,因為我們仍需利用它遮光的功效來保護它樹蔭下的原生小樹苗。先疏伐一部份樹冠層,天際上空弄出個破洞,一來讓陽光照進來,由土地公自然播種、育苗,二來讓物種自然競爭而形成多層次成長態勢。

鬼針侵略性太強,雖然是蝴蝶很好的蜜源植物,但妨礙其他植物的生存。另外,像鳳仙花等外來種,也是擴張性太強,應儘可能的除掉。這些入侵種,每次除草時都得清除,在這樣強力地管理下,可望抑止它們的擴張。又北側靠近人行道的通草受到周圍姑婆芋的競爭而生長不順,那幾株姑婆芋應移除。

竹子不屬於自然林相的植物應逐步砍除,鬼針等侵略性強的植物也應盡可能清除,以抑止它們的擴張           福木、黑板樹等不屬於自然林相的植物應逐步砍除,鬼針等侵略性強的植物也應盡可能清除,以抑止它們的擴張           通草受到周圍姑婆芋影響生長不順,姑婆芋應移除。

6. 戶外研究設備的景觀美化

森林復育基地的東南側液態氮分裝場的設施高大而突兀,此處景觀需要美化,可用藤類遮住。但分裝場圍籬是鋼鐵架,夏季吸熱,植物難以攀爬,解決方法是在其外層以竹籬或木架圍繞,讓植物爬在竹、木上。

7. 林間步道與解說資訊

森林貴在多層次,高高低低且蜿蜒曲折有致,複雜卻又和諧。為讓同仁得以欣賞自然之美或透過學習而有美感經驗,隨著喬木的長大,未來會營造一條容易觀賞的步道,讓同仁享受柳暗花明的感覺,讚嘆大自然造化之功。在適當的空間,也會佈置解說資訊,講解森林的消長、森林的多層次、森林的多樣。

透過觀賞步道的建置,可以讓大家欣賞森林的多層次之美。                    院區內正在基因體研究中心旁復育的這片小森林,雖然樹苗還沒有長得很高,但至少已有三層結構了,假以時日必然成林。

勤勞健康最好

院區內正在基因體研究中心旁復育的這片小森林有其學術的原理基礎及可操作性,驗證在目前小森林基地上,雖然樹苗還沒有長得很高,但至少已有三層結構了;而人文館南側亦即將有「森林生態園區」步道設施及回復森林的計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假以時日必然成林,重點是同仁能否從院內進行中的實例享有美感,往後,更擴及同是地球生命的一員而樂於付出愛護環境的行動。

※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中文電子報171期

Top

 
 
  400隻企鵝 死於巴西海灘
摘錄自2008年7月20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生長在南極嚴寒地帶的企鵝,大量陳屍在巴西的熱帶海灘,最近兩個月間,里約熱內盧省弗里奧角海灘發現的企鵝屍體達400多隻。當地環保專家指出,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企鵝被沖上巴西海灘,令人憂心地球環境的變遷。

企鵝死亡的原因,專家意見不一。部分專家認為是人類過量捕魚,企鵝不得不游向離岸更遠的海域覓食,因為敵不過強勁洋流而被沖走。有專家認為是海洋汙染,造成企鵝免疫力降低,容易遭細菌感染而致肺功能受損;還有人認為是全球暖化的後果。

弗里奧角海岸保護及環境部門主管皮門塔認為,頭號企鵝殺手就是環境汙染,但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生物學家柯斯塔則認為,汙染的影響還不至於這麼快就危害到企鵝的生存,真正的問題是全球暖化,氣溫上升影響洋流、並產生更多氣旋,使海面波濤洶湧。

研究企鵝25年的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荻•波斯瑪在「生物科學」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過去認為遠離人類的企鵝棲息地點較安全,現在則發現不然,人類造成的汙染和暖化現象可說無遠弗屆。例如加拉巴斯島的企鵝就因聖嬰氣候而必須深入海洋覓食,母企鵝有時得棄小企鵝於不顧,1998年聖嬰現象最嚴重時,曾有母企鵝的體重比正常體重減少了兩成。

Top

 
 
  生態浩劫 阿根廷外海企鵝全身遭原油污染
摘錄自2008年7月21日法新社布宜諾艾利斯報導

巴塔哥尼亞自然基金會(FPN)今天表示,環保人員在阿根廷的中大西洋沿岸救起20幾隻全身被原油覆蓋的企鵝,其中2隻已經死亡,另有4隻情況危急。

這個私人的非營利環保組織在聲明中指出,這些麥哲倫企鵝在遠離牠們的自然棲地被發現,不但嚴重營養不良,且有脫水現象。

他們並沒有解釋為什麼企鵝會全身都是油污。FPN表示,當務之急是先將這些企鵝清理乾淨,並餵食讓牠們回復健康。

這些企鵝生活在瓦迪斯半島外,一處3萬6千公頃的自然生態保育區,當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址,以鯨魚、海象、企鵝、各種鳥類、野生羊駝等生物聞名。

Top

 
 
  環境污染 南市沙灘撿不到貝殼
摘錄自2008年7月22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環境惡化,台南沿海沙灘幾無貝殼可撿,連過去最常見的錐螺貝殼,如今也難得一見,漁民及保育人士表示,已20年未見錐螺活貝,沿海漁業資源枯竭可見一斑。

紅樹林保護協會今年暑假舉辦多場四草漁村體驗營,帶小朋友到海灘撿拾貝殼,結果整片沙灘只有廢蚵殼,不見其他貝殼,即使過去沙灘上多如牛毛的錐螺貝殼也不見蹤影,1、2公里長的海灘竟然只有1、2個貝殼。紅樹林協會總幹事李進添表示,過去四草整片沙灘都是錐螺貝殼,還有其他多樣、漂亮的貝殼,但是近年來,因環境污染,加上漁源枯竭,連常見的錐螺貝殼也不見了,這是環境的一大警訊。

崑山科大教授翁義聰表示,錐螺喜歡棲息在海底乾淨的沙灘,但台灣大約在2、30年前開始發展工業,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從那時候開始,他在沿海調查,就不曾看過錐螺活貝。他表示,錐螺在台南主要分佈在鹽水溪至二仁溪這一帶淺水海灘,他懷疑 錐螺貝殼快速消失與當年二仁溪廢五金酸洗業脫不了關係。

Top

 
 
  整治濁水溪 都市廢水先去污
摘錄自2008年7月22日自由時報彰化報導

彰化縣政府每年花錢整治舊濁水溪,期望改善嚴重的水質污染,不過,廢污水處理專家黃政平21日提出警告,治水沒辦法馬上治好,都市沒有最基本的污水下水道和廢污水處理廠,談不上治水成效。

縣府水利資源處昨天(21日)舉辦舊濁水溪整治座談會。水資處代理處長范世億指出,舊濁水溪並無天然水源,主要水源來自農田灌溉餘水、家庭民生與工業廢污水,縣府多管齊下改善水質,如在河川沿岸設水質淨化區、生態水池區、加強稽查養豬業者排放廢水等,環保成效卻有限。

廢污水處理專家黃政平表示,依據國外治水經驗,工業廢水或民生家庭污水,水路管線一定要分開,工業廢水經過廢水處理廠淨化處理才能排放出去,排出的廢水流到下游與民生廢水匯集後,還要再經過廢水處理場處理才能完全排出。他指出,加拿大全國廢污水處理廠多達4600多座,反觀台灣,廢污水處理廠普遍度很低,家庭污水管線與雨水下水道管線又混合設置,短時間要談治水成效,實在很難。

黃政平說,治水要治本,一定要有污水下水道系統和廢污水處理廠,缺一不可,且污水下水道中的家庭廢水和工業廢水管線要分開設置。他強調,「這點沒有妥協餘地,非做不可!」縣府要改善舊濁水溪水質,最好先從分離地下管線並增設廢水處理廠做起,而目前已在做的淨化水質計畫,很多只能治標並不能治本。

Top

 
 
  環團促撤銷永揚掩埋場許可
摘錄自2008年7月22日中國時報南縣報導

堅決反對永揚垃圾掩埋場的東山鄉環保自救會,21日與各地環保團體連袂求見台南縣長蘇煥智,要求撤銷永揚環評審查結論。蘇煥智表示,縣府必須依法行事,如果能提供確切證據,證明該垃圾場會汙染水庫,或位處斷層帶,縱然得理賠,也一定撤銷設置許可。

由於永揚涉違法開路、偽造不實證明誤導環評審查,行政法院將即宣判,東山鄉環保自救會乃發動環保團體,昨天(21日)上午在縣府第一會議室與縣長蘇煥智溝通,請縣長能依行政程序撤銷永揚的環評審查,並向內政部撤回南盛隆的垃圾場申設案。

主婦聯盟前董事長顏美娟、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吳麗慧、台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謝安通等人表示,永揚地下水會滲透汙染烏山頭水庫,卻製造不實資料欺騙環評審查委員,就行政程序而言,縣府是可馬上撤銷其設置許可。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也以衛星影像圖,向蘇煥智表示,永揚的場址,是在牛稠仔斷層(北勢坑斷層)帶上,是不適合興建垃圾掩埋場的,甚至連鄰近要申設的南盛隆掩埋場,也不可發給設置許可。

蘇煥智表示,大家都是愛護鄉土的,但政府單位還是得依法行事,否則要賠申設人好幾億元。目前尚由專家學者進行環評審查階段,如果能提出確切證據,證明永揚垃圾場會汙染烏山頭水庫,也確認位在斷層帶上,則縱然要賠錢,也會立即撤銷設置許可、不發給操作許可證。

Top

 
  論壇:立委打擊國會監督 令人不解與遺憾
作者: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立法委員陳根德指控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4月24日所公佈的立法院會議時程統計資料表數據對其名譽有所損害,並據此向台北地檢署控訴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與執行長何宗勳妨害名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4月24日公佈的立法院會議時程統計資料表中顯示,3月31日之交通委員會開會時間延遲114分鐘,會議主席陳根德召委辦公室回應,當天9:06即召開秘密會議,並堅持立法院議事錄已清楚記載開會時間。

但聯盟擷取資料之來源為「立法院全球資訊網」中「交通委員會」所公佈之資訊,於4月8日下載之3月31日議事錄,並無「秘密會議」部份,更無記載開會起始時間。因此雙方認知有所差距。

而陳根德委員隨後對本聯盟顧忠華理事長寄出存証信函,並對顧忠華理事長與何宗勳執行長提出妨害名譽告訴,顧理事長與何執行長將在22日到台北地檢署接受檢察官的訊問。

這次事件的肇發原因是「立法院對外資訊不透明」,造成本次的誤會。陳根德先生身為立法委員,沒有善加利用人民所付予的權力,推動立法院對外開放隨選視訊的進度,反而選擇司法途徑解決,打擊國會監督的從業人士。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對陳根德委員提出告訴一事,感到相當遺憾與不解。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監督工作絕對不是以打擊特定的委員或是特定的政黨為目的,所有公佈的資料皆是立法院公佈的資訊,並以合法的方式取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認為,委員若要維護自己的名譽,要做的不是去法院提告,而是讓立法院內外的資訊對等。本會期之初,多數的委員都已經簽署國會改革承諾書,支持立法院對外資訊公開化,但會期在明天日結束,資訊公開化至今一事無成。所有在議場之事皆是可受公評之事,請立法院加快開放隨選視訊系統(VOD)的步伐,還給人民「知的權利」。

Top

  論壇:治水層級必須更高
作者:曾瑾珮、林長茂(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成員)

卡玫基颱風所造成的超大豪雨重創了中南部,也重創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負責執行1,410億元治水計畫的經濟部水利署成了眾矢之的。

台灣淹水的問題除了河川短急、雨量過度集中等先天不良因素,河川上游山坡地大量開發與都市發展入侵洪水平原等國土管理失調,更加重了淹水災害。此次洪災又再度突顯出中央與地方治水工程未能整合、河川行水區被侵占、過去地方不當的工程阻擋水路等陳疴。平心而論,以經濟部水利署的層級,完全無法處理國土規劃、與平行機關的有效協調以及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的問題,若不檢討現行治水組織,就算再多預算,還是年年把錢丟到水裡!

一條河川從上游流經原民會所轄的原住民保留地、農委會林務局的林班地以及水保局負責治理的野溪與農路、國有財產局的土地、經過地方政府與公路局所轄的道路與橋樑、農田水利會的灌溉溝渠、來到中下游經濟部水利署各河川局所轄的中央管河川或地方政府的縣管河川,匯入內政部營建署所轄的雨水下水道排水系統所匯集的逕流,最後流入大海。在如此令人眼花撩亂、龐雜的權責單位下,生病的河川在那麼多支手術刀下,只怕要一命嗚呼了。

我們認為應立即成立流域管理權責單位,讓更高的層級如政務委員或經建會,而非現行的水利署擔任統合治水事權者,除相關權責單位外,更應開放民間團體與關心河川環境的在地人士,以多元的公民參與和專業人士在互信與透明公開的基礎上,定期討論水資源與風險管理的課題,抓出整體流域的病因對症下藥,並藉此排除不肖民代的關說介入,如此才是治水的正途。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