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8.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海洋總動員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徵求環境新聞摘錄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全球1/4鯨豚受威脅  媽祖魚名列極危物種

環保團體農委會陳情;圖片提供:陳秉亨

【相關連結】

紅色警戒:全球1/4鯨豚受生存威脅

中華白海豚生存危機 保育人士籲阻擋不當開發

2007國際海豚年:長江白鰭豚滅絕

湄公河江豚10年後恐絕種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瑞士時間12日更新《 瀕危物種紅皮書》鯨豚類名錄,為全球1/4種受威脅的鯨豚發出「紅色警戒」。IUCN表示,受威脅的鯨豚中,有十分之一以上(9種)屬於「瀕危」及「極度瀕危」等級;然而, 有一半種類的鯨豚資料嚴重不足,IUCN研判實際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意味著鯨豚研究需要更多人重視。

其中,俗稱中華白海豚的媽祖魚名列極危物種, 台灣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並拜會野生動物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要求政府展開更積極的保育行動。

台灣生態學會表示,國內保育團體曾向行政院陳情, 並提供政府諮詢白海豚保育技術的訊息;但至今仍不見政府提出保育策略,且傳出政府欲開放沿岸三海浬內的底拖網,此舉將徹底破壞近海生態環境…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水交易」初顯雛形

節約用水。圖片來源:Jae Yong.Bae

作者:周季鋼、彭光燦、曾臻

一個新的水權規範可望緩解中國西南乾旱地區的水荒問題。三位重慶市記者就水交易的前途和風險進行報導。

據新華社報導,1990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日益深重的缺水現 象,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與此同時,水污染卻與日俱增,如何用經濟槓桿來調節水的分配、使用和治理,已成為擺在中國執政者面前的首 要難題。

不幸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水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劃分原則,這必然會導致相關利益方的無序爭奪,最終反而加劇了水資源的浪費。2007年3月,銅梁縣水務局組建了專門班子,從事《辦法》的起草工作。然而,過程卻並不順利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紐約的計程車隊漸改用少油的車種,以降低温室氣體排放。圖片來源:Ian Britton,FreeFoto.com

北京奧運的環保訴求,在政策執行上,並沒有完全的達到預期效果。以「限塑令」為例,沒有在管制範圍的預包裝袋使用量成長了三、四成。而在替代能源方面,則是趁著這次奧運的契機,正逐步的提高風力發電的使用比例,同時北京市政府也大量引入節能照明

替代能源在全球發展方面,近期無論學界、業界,或是各國政策,都有明顯的動作。例如麻省理工學院, 正在針對夜間的太陽能熱水器作重點研究 而澳洲有廠商宣稱要在三年內建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廠。而美國大型零售商也搶著在賣場屋頂上裝太陽能面板發電,因為想要獲得政府的相關租稅優惠。

儘管節能減碳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城市努力的目標之一, 但如何檢驗減量成效更值得探討,在美國,現已有21城市啟動碳排放測量回報系統,這些城市將統一彙整轄下市政運作系統的碳排放資料,另外至少還有9個城市也將加入前導計畫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 環團監督第二階段預算合理性

本報2008年8月14日台北訊,黃修文報導

為解決2001-2005年期間,多次風災造成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飆高引發的缺水危機,立法院2006年1月13 日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第一階段(2006-2008)計劃即將屆滿,經濟部水利署日前召開工作會議,討論第二階段方案內容。 在上週(8月5日)召開第11次「石門水庫工作小組會議」上,除了討論通過將向「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推動小組」提出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的 第二階段執行計畫」,同時也聽取台經院對於整治效益評估的初期報告,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則報告其所進行的生態檢核表的進度。精采內文

 論壇:雲林沿海發展生態旅遊之可行性:一個業餘者的觀點(下)
台塑特區一角。 圖片來源﹕陳秉亨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攝影:陳秉亨、甘宸宜

雲林沿海在六輕進駐後,導致空氣品質惡化、沿海漁業蕭條,農民賴以維生的水資源更被大量挪用,加上地方民代力挺「台塑煉鋼」與「國光石化」進駐,不少環境 運動者無力之餘只能稱此處為「被詛咒的地區」。本文作者實際走訪雲林與七股,尋找能夠感動「業餘者」的元素,同時提出建議,希望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為雲林 沿海開創新局,將此一從被詛咒的地區轉變成被祝福的地區…精采內文

 
 中華白海豚列極危物種 環保團體陳情

本報2008年8月14日台北訊

台灣的白海豚生存危機受到國際重視,由70多個國家、1000多個社團、1萬多名學者組成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昨(13日)正式將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CR(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等級。在IUCN公布白海豚為CR等級的同時,台灣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並拜會野生動物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要求政府展開更積極的保育行動。

台灣的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因棲地隔離、獨立演化,導致身體特徵與其他地方的白海豚族群有相當大之差異,國際鯨豚保育專家認為「台灣的白海豚為台灣特有的獨立種群」。

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威脅比其他國家的白海豚更加危險,國際與國內保育專家於今年1月成立「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技術顧問工作小組」。台灣生態學會表示,國內保育團體曾向行政院陳情,並提供政府諮詢白海豚保育技術的訊息;但至今超過半年,仍不見政府提出保育策略,且傳出政府欲開放沿岸三海浬內的底拖網,此舉將徹底破壞近海生態環境。

昨(13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中華白海豚列為保育紅皮書中的「CR(極危)」等級,顯見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已受國際組織重視。台灣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表示,中華白海豚保育是台灣政府不得不面對的真相與責任。並要求行政院農委會,成立跨部會白海豚保育委員會,與國際顧問團合作,著手擬定保育策略;落實海洋保護相關法令,公告重要棲地,反對開放三海浬內底拖網政策;以及停止白海豚棲息地內重大污染性開發案,直到確認開發案對海豚無影響。

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接受陳情並表示,保育團體提出中華白海豚所受的威脅,包括填海造陸、漁具誤纏、缺乏淡水、水下噪音及污水排放等,為農委會相關業務,將在一個月內,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組邀集相關部會,訂定保育策略。

媽祖魚(中華白海豚)簡介

中華白海豚;圖片提供:陳秉亨中華白海豚民間暱稱媽祖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海豚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出生時身體灰色,青少年體色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但成年後全身雪白,甚至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可能因為漁民容易在春天三月海浪平靜時發現,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所以暱稱這種有著吉祥白與粉紅顏色的海豚為「媽祖魚」。

分佈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溫、熱帶地區,喜歡聚集在靠岸且河口附近。經過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研究,認為其體色與出現在中國沿海及世界各地的中華白海豚有相當差異,應該是台灣西部沿海獨立的種群,重要性遠比國家花大錢保育的櫻花鉤吻鮭重要,整個族群面臨立刻滅絕危機。

媽祖魚目前已知的生態資料為:

1、其重要的棲地為苗栗到嘉義沿海5公里、水深20公尺範圍內;
2、自然狀態下可存活30至40年;
3、生育率低、育兒期約3年,族群繁衍速度慢;
4、目前的族群中約有三分之一有受傷疤痕、常可見營養不良的個體;
5、根據研究人員被個體辨識分析,全台灣樂觀不會超過兩百隻。

因其全年生活於近岸淺海,故非常容易受人類活動所影響,媽祖魚以往面臨的危機有:台灣西海岸填海造地讓棲地消失、水質嚴重污染造成媽祖魚食物來源的其他生物量不足、過度的漁業行為誤捕如刺網(流刺網、三層網、底刺網)、底拖網…等、身體被船舶所傷害、聲波系統被海上及岸邊工程的噪音傷害。在中國,生態習性類似媽祖魚、有長江女神之稱的「長江白鱀豚」因水質污染而滅絕,過去的傷害亦讓台灣的媽祖魚陷入最多不會超過兩百隻的危機,白海豚的存亡幾乎等於台灣永續發展指標,但保育工作面臨非常嚴重的挑戰。

 

Top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水交易」初顯雛形
作者:周季鋼、彭光燦、曾臻
一個新的水權規範可望緩解中國西南乾旱地區的水荒問題。三位重慶市記者就水交易的前途和風險進行報導。

節約用水。圖片來源:Jae Yong.Bae4月1日,朱家平從銅梁縣水務局的工作人員手中,拿到了一份蓋滿公章的取水申報報告。這些公章,分別由蒲呂鎮及其下屬的3個村子所蓋。在該報告獲批之後,朱家平才成為新聯村11社溶洞水源的合法水權使用者。

朱家平的公司計畫用溶洞水養殖娃娃魚。按照新近出爐的《銅梁縣水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朱家平的申請應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與第三者利害關係的相關說明」。該縣水務局水政水資源管理科負責人劉尚斌對此的解釋是:必須徵求水源地附近3個村子的同意,「看會否影響村民的飲水用水安全」。

雖然手續複雜了一些,但朱家平認為值得。因為在取得村民書面同意後,將來若因取水而發生糾紛,自己便可理直氣壯得多。更為重要的是,該水源位於銅梁某開發區附近,隨著大量企業入駐園區,一旦有用水需要,則需要向朱家平付費購買。由此,朱家平成為了中國第一部地方水權規範辦法的首位受益人。

實際上銅梁並非是第一個涉及水交易的地區。早在2000年,極度缺水的浙江義烏市就以2億元的價格,向毗鄰的東陽市購買橫錦水庫每年5000萬立方公尺的永久飲水權,這恐怕是中國有記載的第一筆「水交易」。2006年,北京水務局宣佈,每年向河北支付2000萬元的「生態補償」,且之後將向山西、河北兩省「買水」。

在「碳交易」逐漸被人們所熟悉的時候,「水交易」也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視線。隨著民間交易行為的日漸增多,銅梁縣成了中國第一個進行「水交易」法制化嘗試的地方政府。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銅梁的嘗試只是拉開了這個大幕的一角。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

據新華社報導,1990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日益深重的缺水現象,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與此同時,水污染卻與日俱增,如何用經濟槓桿來調節水的分配、使用和治理,已成為擺在中國執政者面前的首要難題。

不幸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水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劃分原則,這必然會導致相關利益方的無序爭奪,最終反而加劇了水資源的浪費。

銅梁縣所在的中國最大的直轄市重慶,便因為「水權」制度缺失深受其害。據重慶市水利局政策法規處副調研員周懿回憶:2006年夏季,重慶遭遇了罕見的旱災,嘉陵江重慶段水位逐日下降,取水口全部暴露,無法正常取水。而氣象部門則稱,嘉陵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雨水充足,「應該」有大量的水源匯入嘉陵江。造成這個矛盾的原因,就在於金沙江四川段大小水電站有近50餘座之多,他們為了發電而截流,加劇了位於它們下游的重慶的災情。最後,在國家水利部門的干預下,四川方面才下令金沙江沿線的水電站開閘放水。3天後,重慶嘉陵江水位明顯上升。

而銅梁縣更是重慶缺水的重災區,2006年8月,其9個場鎮26.15萬人飲水困難,5個場鎮7.1萬人全靠異地送水。整個銅梁大地滿目瘡痍,乾裂的農田可以伸進人掌,連耐旱的竹子也都枯死。

雖然當年通過開閘放水暫時緩解了災情,但是重慶和四川兩個省份之間用水的矛盾卻仍然存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仍然無法實現迅速協調解決。窮則思變,在嚴峻的形勢下,銅梁成了衝在最前頭的「黑馬」,重慶首部水權管理辦法在這裡誕生了。

2007年3月,銅梁縣水務局組建了專門班子,從事《辦法》的起草工作。然而,過程卻並不順利。

首先,不同的學者,對「水權」的理解不盡相同。譬如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說,「水權」最簡單的說法,是水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而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崔建遠則認為,水權即為依法對於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的權利。這造成了在後來下發的正式立法檔中,關於「水權」的定義,被人為回避了。

其次,法律專家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亦未能明確「水權」;如果《辦法》精確劃定「水權」概念,勢必在引起糾紛時,出現與上位法相悖的情況。顯然,銅梁沒有能力、也不敢有所突破,因而僅在《辦法》的第二條中規定:本辦法所稱水權是指依法取得水資源的使用權,包括水資源開發權、取水權、用水權和排水權。

除此之外,《辦法》原稿中規定的「經過市水行政部門批准」,業已改為「需向市水行政部門徵求意見」。這背後是一個嚴峻的中國式難題——「『經過批准』涉及到行政許可的問題,比較麻煩。」劉尚斌說。

儘管一波三折,經過激烈的爭論並兩易其稿之後,辦法終於於2008年1月獲批實施。

雖然《辦法》並不完美,但依然為中國的水權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以經濟槓桿來調節各個用水主體之間的矛盾。水行政主管部門將依據全縣的水資源情況,將每年度的用水、排水指標分配到各行業、各單位與各鄉鎮,它們可將未用完的指標上市交易。

這樣一來,各單位就不得隨意用水、排水。否則,一旦超過水行政主管部門所規定的指標,就要到市場上花高價錢購買指標,若買不到指標,將承受更重的行政處罰。這也意味著,在相對節水的單位,可在降低運行成本的同時,通過水權轉讓獲得一筆額外收入。

「理論界一直在探討如何進行水權改革。至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中國其他地方有這麼一個規範性的檔。《辦法》的制定,無疑為將來重慶市制定全市性的水權管理辦法,做了很好的嘗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環境法學院研究組專家、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曹明德說。

重慶市水利局新聞發言人盧峰則直言,如果在銅梁出現成效,甚至對於全國的水權改革也有借鑒意義。水權改革,用法律法規來規範取水、用水、排水行為,保障水權(使用權)交易的進行,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

一系列地方法規的出爐,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中央政府層面的政策變革。綜合民間交易的經驗和地方發布的一些法規,由水利部部長陳雷簽署發佈的《水量分配暫行辦法》2008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水量分配暫行辦法》全文共17條,首次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比如長江流域各行政區每年如何取水,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區域的水量分配的原則、分配機制及主要內容等,作了較全面的規定。

水利部副部長周英認為,「和之前頒佈實施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一起,這兩部法規規章標誌著中國初始水權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上海證券報》等媒體更進一步分析,《水量分配暫行辦法》有望全面啟動中國水權交易市場。不同地區之間進行水權轉讓,從而用市場化手段推動水資源更加合理配置、全民節水將成為現實。

水權法規正迎面走來。新的問題是,水權立法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的水資源危機嗎?在不少學者看來,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正如明智的經濟學家們所擔心的,排污權交易是把公共物品轉化為市場行為的一個極好辦法,但要成功實現制度設計之初所定下的良好願望,除了應該具備良好的法律和技術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作為其中的守護者,必須有極度的公信力。否則,結果殊難預料。

比如,就取水權的優先等級設置,取水指標、排水指標的制定等等,如何確保合理?如何做到公平?如何不影響可持續發展?這一切,都在考驗著各級政府。

銅梁用水大戶——永磁材料廠廠長李佰榮對《辦法》表示支持。但是,他同時也擔心,「如果水權分配量過多,此後的交易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分配量過少,勢必引起水價非合理性上漲,給企業增加額外負擔,不利於當地經濟發展。」

銅梁水務局官員尹遠明坦承,由於鮮有參照,「水權分配」也成了最困難的一環。

以紙廠為例,每生產1噸紙的耗水量國家有標準,然後根據用量、回用、損失之後的量來計算排放量,這讓水務官員很頭痛。除此之外,由於定額限制用水,涉及各單位、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許多不配合的情況。

劉尚斌日前抽查到的某茶館便是如此。實際上它每平方公尺的用水量是20多升,但按照其自行填寫的資料,平均下來只有大約0.16升。

如今,銅梁水務局已經組成多個調查小組,為《辦法》制訂後續補充法規進行調研。其首要的任務,就是確定各個行業、單位、地區的用水指標。這是一個龐大而紛繁的過程。 「標準最難制定,水權改革任重道遠。」劉尚斌感慨說。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6月26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排碳空污燒錢!中國每年1000萬至2000萬噸煤自燃

摘錄自2008年8月13日新華網報導

自6月1日起,「限塑令」正式實行。根據規定,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在多家超市、商場有償使用塑料袋之後,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了將近一半以上,但隨之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超市、商場手撕袋用量在成倍增加。

商務部在「限塑令」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不能免費提供的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商品銷售場所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所以在6月1日「限塑令」實施後,消費者仍可在購物時免費獲得水果、蔬菜、雞蛋等的預包裝袋,即「手撕袋」。據各地媒體報道,南昌、福州、昆明等地的超市都出現了手撕袋用量比「限塑令」實施之前增加三四成的情況。

從各地的媒體調查報道的情況來看,塑料袋使用雖然減少但是手撕袋卻在增加,這樣一來,「限塑令」等於沒有實施,沒有辦法達到預期效果。大陸新華網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監管部門的執法依據和處罰標準,加強「限塑令」在實際操作中的約束力。

Top

 
 
 
綠色奧運注重環保節能 場館用電20%來自風能

摘錄自2008年8月12日中國經濟網報導

北京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奧運電力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超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僅鳥巢設計用電量就達近2萬千伏安,大約相當於1萬戶居民或一個半人民大會堂的耗電量。北京市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奧運會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幹銀輝也稱,8月2日舉行的第二次開幕式,彩排用電量為1萬千瓦。
盡管相關部門沒有透露整個奧運場館用電量,但專家估計,奧運中心區耗電量將達8000千伏安,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用電量將超過上百萬千瓦。這些電力負荷除華北電網支援外,還需要北京自力更生。往北京西北方向行駛約100公里,是北京延慶縣官廳水庫,這是北京風力發電大本營。玉米田中一座座巨型「白色風車」源源不斷地將電能送入鳥巢和水立方。

北京奧運會期間,鳥巢等奧運設施20%的用電將由風力發電供應,這標誌著北京地區在風能開發利用方面實現了零突破。到2010年官廳風電場二期工程將完成,屆時裝機容量將達10萬千瓦以上。

除風能發電外,90%的奧運場館草坪燈、路燈的照明用電將來自太陽能。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豐臺壘球場等7個項目建設了太陽能並網光伏電係統,總裝機容量500餘千瓦,年發電量超過50萬千瓦時。

Top

 
 
 節能燈具扮靚北京夜色

摘錄自2008年8月12日新華網報導

中國環境報表示,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指出,在奧運會期間,為打造亮麗的城市景觀,會在北京的重要街道和奧運場館周邊,新增照明景觀200多處,這些照明景觀全部採用節能燈。從8月1日起,北京市各主要建築物、道路照明和景觀燈飾開始開啟,既節能環保,又展現了絢麗多彩的北京夜色。

據了解,北京的夜景照明是以天安門地區為中心,以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和南北中軸線為主線,以重要或繁華街道為集中區域,以二、三、四環路與若幹輻射道路以及沿線景點夜景照明為基礎的體係框架。全市現有照明景觀上千處,其中以古建築、園林、交通樞紐及大型廣場為中心的夜景照明項目60余個。這次北京市開啟夜景照明設施將歷時24天,是迄今開啟時間最長的一次。

Top

 
 
 夜間使用太陽能 MIT有好辦法

摘錄自2008年8月12日大紀元報導

根據美國媒體Globe Correspondent的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一種方法可以更省錢的在夜間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可能成為未來十年內,節省能源的主流辦法。

太陽能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得到,普遍性、實用性高,用途多樣,也容易取得。現代化的太陽能系統在每天日照時間相對較短的國家,也可以經濟有效的提供大量電能。台灣師範大學黃福坤教授認為,太陽能熱水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陽能板受太陽光照射後,產生電位差,再用此電位差去加熱。

51歲的丹尼爾那瑟拉教授目前在德雷福斯教授能源課程,還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化學課程。丹尼爾教授表示「太陽能設備不但昂貴而且入夜以後效率太低。…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當太陽光強的時候,如何儲存這些能量,以備沒有太陽時,能夠拿出來使用。」

那瑟拉和其他的研究人員,在一片用鈷和磷酸鹽混合物製成的平板上專注於他們的工作。沒有太陽時,太陽能板上的電子信號會作動開關,把水引入平板,將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二種元素可以建立燃燒關係,亦即它們的重新組合可以提供沒有太陽時的後續能量。「這個新發現使得能量和燃料間的連結有了喘息的空間,因為我們的能量來源是水。」那瑟拉說:「這解開了太陽能熱水器間竭供應熱能的先天性缺陷。」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發現將開啟未來十年間太陽能熱水器的全天候使用方式。下一步將是研發太陽能電力。那瑟拉說,接下來這個學期,這項工作將是麻省理工學院工程設計企劃的一部分。

Top

 
 
 美21城市啟動碳排放測量回報系統

摘譯自2008年8月11日ENS加州,奧克蘭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紐約的計程車隊漸改用少油的車種,以降低温室氣體排放。圖片來源:Ian Britton,FreeFoto.com國有數個重要城市將首度開始回報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並以此系統向企業、投資者及一般大眾展示,城市將如何因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與轉機。在11日共有21個城市宣佈參與,另外至少還有9個城市也將加入前導計畫。

參與本次計畫的有紐約、拉斯維加斯、紐澳良、丹佛與奧勒岡州的波特蘭等大型城市,此外也有一些小型市鎮,例如愛荷華州的杜布克(Dubuque)、明尼蘇達的聖保羅(Saint Paul)、佛州的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加州的羅納特公園市(Rhonert Park)等。

這些城市將統一彙整轄下市政運作系統的碳排放資料,包括消防單位、救護與警察系統、市府建築、廢棄物運輸,其他市政服務以及城市預算控管下的各種活動。

「碳揭露計畫」(CDP)將與隸屬於「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的永續地方政府計畫(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合作,協助各城市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回報。

獨立非營利組織「碳揭露計畫」成立於2000年,代表全球385個投資機構、共57兆美元的資產。CDP收集全球3千個主要企業的重要氣候變化相關資料,並彙整了全世界最大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

CDP總裁狄金森(Paul Dickinson)表示,「全球排放有70%由城市產生,必須先針對這些排放進行測量,才能加以管理。對於想要更了解自身環境衝擊的市府而言,這是重要的步驟,唯有增進對氣候變化相關危機與轉機的認知,城市才能為將來碳排放受限的世界做好最佳準備。」

ICLEI與加州氣候行動登錄專案(California Climate Action Registry) 共同擬定了一套地方政府運作協定,各城市將遵照實行。這個協定徵詢了全美專業權益相關人士(stakeholder)的建議,針對地方政府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排放,指定了幾種溫室氣體,詳細列出相關政策架構、計算方法,以及回報指南。城市會利用CDP的網路回報系統公佈收集到的資料。

ICLEI的美國執行主任威嫚(Wyman)在奧克蘭辦公室指出,「對於在地的氣候行動來說,制定標準、量化方式以及自願回報系統相當重要,ICLEI與CPD的合作正是個清楚的範例。」

她也表示,「本次計畫提供了透明化的機制,地方政府首長可由此確認優先步驟並進行改善,讓地方政府進行全面性的大幅排放減量,這對新興國家與全球政策對話都至關重要。」

Top

 
 深度報導: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 環團監督第二階段預算合理性

本報2008年8月14日台北訊,黃修文報導

為解決2001-2005年期間,多次風災造成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飆高引發的缺水危機,立法院2006年1月13 日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第一階段(2006-2008)計劃即將屆滿,經濟部水利署日前召開工作會議,討論第二階段方案內容。

在上週(8月5日)召開第11次「石門水庫工作小組會議」上,除了討論通過將向「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推動小組」提出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的第二階段執行計畫」,同時也聽取台經院對於整治效益評估的初期報告,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則報告其所進行的生態檢核表的進度。會中並且決定爾後各工作分組召集人改由官方代表出任,原先擔任召集人的學者均改任顧問。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希望退出整治計畫的原住民委員會,在原住民團體以及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等關切之下,在第二階段計畫中持續編列約1.5萬元的經費以維持復育團的運作,並且在工作小組召集人水利署副署長楊偉甫的提醒下,承諾將檢討復育團業務的方向,未來將以保育為主。

對照之前所提出的整治計畫,在第二階段執行計畫中最大的修正就是增加了預算高達39億元的中庄調整池做為水庫濁度上升時的緊急備用水源。因應此新增工程,調整了不少的項目,最重要是將約9億元的經費以加強水力排砂的排洪隧道,不再列最優先工程。另一方面上游集水區山坡地治理經費也縮減了約 7億4千萬元。

列席工作小組會議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表示,肯定水土保持局實施生態檢核表的決心,也樂見上游集水區的工程量減少。但對於中庄調整池排擠到排洪隧道改造工程則持保留意見,認為應就上游集水區工程部分再減量才是正途。聯盟表示,在第一階段的參與過程中與水保局多次折衝之下,終於能在第一階段治理中節餘了 7億4千多萬的工程款。

然而,另一方面,水保局又將上述預算投入第二階段的工程之中,如此則第二階段中集水區治理工程量並沒有實質的減少,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特別對於並非重點崩塌區域的卡拉溪也投入數億經費整治表示無法認同。聯盟指出,由北水局在2007年底的淤積測量結果卻顯示,在上游集水區許多的防砂工程進行之後,當年並沒有造成大量崩塌的韋帕及柯羅莎颱風卻帶入近950萬立方公尺的淤積。這是石門水庫史上第三大的淤積量,僅次於艾利颱風和葛羅禮颱風。也再次證明颱洪造成濁度上升時所帶入的淤積才是石門水庫淤積的主要來源,能降低濁度上升的水力排砂才是減少淤積的正途,反而上游集水區的防砂工程昂貴而且無效。

攤開水保局所做的整治率曲線,監督聯盟發現整治率的上升大多來自庫區的排砂以及浚渫,而非來自上游的整治,因此該聯盟呼籲整治經費的分配應以排洪隧道的改造優先而非以上游防砂工程優先,也希望水利署原先承諾在8月底至9月初召開的第一階段整治檢討會,能就這個議題徹底的討論,對上游防砂效益提出令人信服的評估。否則,監督聯盟表示,不排除發動正式的聽證會,廣邀學者一同檢視此一問題。

石門水庫整治經費分配(億元)

計畫名稱 提出日期庫區 供水集水區
第一階段經費    
第一階段執行計畫2006.5 52.5 27.51 59.99
第二階段經費    
整治計畫預定2006.5 47.6 21.99 40.41
第二階段執行計畫(稿) 2008.7 59.45 21.9928.85
 

Top

 論壇:雲林沿海發展生態旅遊之可行性:一個業餘者的觀點(下)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攝影:陳秉亨、甘宸宜

雲林沿海在六輕進駐後,導致空氣品質惡化、沿海漁業蕭條,農民賴以維生的水資源更被大量挪用,加上地方民代力挺「台塑煉鋼」與「國光石化」進駐,不少環境運動者無力之餘只能稱此處為「被詛咒的地區」。本文作者實際走訪雲林與七股,尋找能夠感動「業餘者」的元素,同時提出建議,希望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為雲林沿海開創新局,將此一從被詛咒的地區轉變成被祝福的地區……

養殖產業

雲林水產養殖產業面積與產量都居全國之冠,然而近年來沿海水質不佳導致養殖業者經營困難,尤其是台塑六輕營運後,發生多起公害污染事件,造成台西麥寮附近養殖業者重大損失。雖然要改善雲林沿海居民生計,必須從養殖環境的改善著手,這艱鉅的工作非國家不可,但筆者認為,推展體驗試養殖漁業的旅遊方式,改善部分養殖業者生計,並非不可能。不論是雲林漁會、活力海岸或是淺養養殖協會,皆有設立體驗池與膠筏出海解說行程,可讓民眾理解養殖業知識與親身體會捕撈水產的樂趣。

雲林沿海模養殖體驗活動仍缺乏整體規劃 

另外,在長年反對污染保護漁業的環境運動過程中,由環保團體構思出來、保護環境、對抗財團的虛擬英雄「發蚵超人」與位於台西安西府附近的「發蚵超人之家」,有簡單的場地,提供紀錄片放映與反對污染運動的解說,可讓民眾體驗漁民作業與環境保護運動的艱辛,更了解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短視追求經濟成長的後果是賠上後代與全民的福祉。      

稍賦予創意與行銷,發蚵超人可以變成新一代海洋守護神  稍賦予創意與行銷,發蚵超人可以變成新一代海洋守護神

環境災難體驗之旅

最後,雖然非常無奈,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對於想深度了解雲林沿海環境的生態旅遊者而言,雲林沿海有一些環境災難點可供參觀,如霸占雲林近四分之一海岸線的台塑六輕,雖經營收高達到一兆,但僅有少數人受益,雲林沿海鄉鎮卻大受其害,溫室氣體排放量更占全國四分之一,站在浪費上億公帑而現今荒廢的台西海園,往北眺望六輕,聞著隨著北風南下的空氣污染。再想想上面所述漁民謀生之艱辛、神靈拯救蒼生之事蹟、環保團體對抗財團之努力與未受破壞地區生態之豐富,配合解說,可以讓人對於台灣只著眼於經濟成長的不永續發展模式有極大的反省。

  從大度山偶可見超級污染源,台塑六輕 

 污染體驗,應該也算是生態旅遊吧?

 

小結

誠如本文開始所言,雖然我認為雲林沿海絕對有發展生態旅遊的條件,但許多關鍵性的工作,仰賴於地方政府是否有心投入資源加以規劃,目前這些觀光資源的整合與行銷,多倚賴地方社團的各自努力,因此相對於台南、雲林沿海生態旅遊尚不能有所規模。

當然對於雲林沿海的了解,我遠不如許多在地先進,但是就這幾年在雲林支援環保運動的了解,初步提出幾個雲林沿海讓筆者深深感動與感傷的景點,與各位先進討論,也期待在地方政府展開規劃之前,至少民間社團,能有機會對推展雲林沿海生態旅遊的工作,展開更進一步討論。

最後回到生態旅遊最基本的三要件:1、比較原始自然的旅遊地點;2、關懷當地社區並將旅遊行為可能產生之負面衝擊降至最低,增進社區居民福祉;3、提供環境教育機會以增強環境認知,進而促進保育生態的行動。我認為、也期待雲林沿海推展生態旅遊能達到第二與第三點理想,局部改善地區民眾的生活,讓更多人了解雲林這片土地的故事,最後吸引更多人投入台灣環境運動的行列,為雲林沿海鄉鎮的發展,開創政治口水外的新局。

    希望生態旅遊能部分改善社區生計(與一位坐輪椅仍工作的漁民擦身時,從後照鏡中按下快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高美鈴•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