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警戒:全球1/4鯨豚受生存威脅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紅色警戒:全球1/4鯨豚受生存威脅

2008年08月14日
本報2008年8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莫聞編譯,陳瑞賓審校

北大西洋露脊鯨(照片來源:wikipedia)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瑞士時間12日更新《瀕危物種紅皮書》鯨豚類名錄,為全球1/4種受威脅的鯨豚發出「紅色警戒」。IUCN表示,受威脅的鯨豚中,有十分之一以上(9種)屬於「瀕危」及「極度瀕危」等級;其中,棲息於台灣海峽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Eastern Taiwan Strait,Eastern Taiwan Strait humpback dolphin)亦名列極危等級。

◎ 檔案下載:2008瀕危物種紅皮書鯨豚類名錄

然而,有一半種類的鯨豚資料嚴重不足,IUCN研判實際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意味著鯨豚研究需要更多人重視。

根據IUCN的研究,鯨豚在許多地區受到的威脅大多來自於船隻撞擊、漁網、棲地惡化、掠食目標生物數量減少、以及噪音干擾等等。

根據紅皮書資料,生存於加利福尼亞灣與墨西哥灣的太平洋鼠海豚,估計每年有15%的個體死於刺網,現今僅存150隻,即有可能絕種,步上長江白鰭豚(或作白鱀豚)滅絕的後塵。IUCN物種計劃副主任Jean-Christophe Vié表示:「江豚是所有鯨豚中最脆弱的,因為他們只能在越來越有限的淡水資源中與人類競爭。」

IUCN表示,近幾十年來人類獵捕鯨豚的活動有所減少,但遭漁具意外纏死則成了鯨豚最主要的死亡威脅。除了太平洋鼠海豚以外,生活在黑海的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 relicta,北大西洋露脊鯨和灰鯨,是目前最受威脅的鯨豚類。IUCN負責紅皮書鯨豚名錄的學者派瑞(Bill Perrin)指出:「儘管目前美國、紐西蘭與澳洲都實施了相關計畫,協助釋放意外遭漁具糾纏的個體,但一些關鍵棲息地仍有必要實施管制,限制某種捕魚方式以保護某些鯨豚存活;就算無法完全限制,至少季節性限制也是好的。」

海軍聲納系統則是另一個威脅,特別對於深潛的喙鯨科與瓜頭鯨等,過去30年來,此類鯨魚大量擱淺的情形有增加之勢。IUCN哺乳類動物評估學者奇普(Jan Schipper)表示:「現在的海洋,有一大部分充斥著人類製造的噪音,除了海軍聲納,還有地震調查與輪船引起的噪音。這些噪音必然影響了許多鯨豚,甚至導致牠們死亡…噪音影響牠們的訊息溝通能力,也可能誤導牠們遠離覓食地區。」

氣候變遷也是威脅因子之一。氣候變遷會改變生物的分布,連帶影響了接觸新疾病的機會、物種間的競爭關係,以及獵食目標的變化。例如以磷蝦為食的北大西洋露脊鯨,便有可能因水溫上升導致磷蝦數量減少,面臨食物不足的窘境。

不過,新發布的紅皮書對鯨豚來說,並非全都是壞消息。至少,座頭鯨與南方露脊鯨因為限制商業捕捉的緣故,均轉移到「低度關注」等級,可說是保育上的成功例子。

IUCN總幹事瑪騰烈福(Julia Marton-Lefèvre)說,要改善鯨豚未來的處境,我們必須和漁業、軍方以及近海業者密切合作,並積極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

【參考資料】
IUCN新聞稿
※ 2008瀕危物種紅皮書鯨豚類名錄
※ 鯨豚死亡實例 (照片節錄自IUCN網站)

死於刺網的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Eduardo Secchi攝於巴西。 意外遭漁網困住的普拉塔河豚。Regina Zanelatto攝。
長江江豚。王小強提供。 因意外捕獲、棲地快速減少而瀕危的黑海鼠海豚,Pavel Gol'din攝。
極可能已絕跡的長江白鰭豚,王小強攝。 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目前僅存300-350隻,Peter Duley攝,NOA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