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9.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網際營活獎
數位造林
兩岸交流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當舊習遇上新科技:一名和平志工的東帝汶環境觀察

松菸周遭居民反對大巨蛋開發案
【相關連結】


環保意識抬頭 美店家紛棄用塑膠袋

奈洛比垃圾掩埋場毒害 孩童與污染物為伍

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 環團:從減量做起

東帝汶,一個獨立過程曲折的國家。實地走訪帝汶島,乘坐bemo(當地的迷你巴士)行駛在漫漫荒草夾成的一條蜿蜒小道上,一路從帝汶島西端的印尼古柏(Kupang)穿越邊界來到位於小島東端的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這一路依山傍海一派寧靜的鄉村景致有如人間仙境,很難令人相信這是一個在近代歷史中飽經衝突蹂躪的國家。

在這樣一個仍大量保有天然生活方式的國家,許多已開發國家或者一般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環境議題(例如產業污染)仍不顯著。然而,再怎麼樣明媚的風光卻也遮掩不掉隨處可見、被任意棄置的垃圾。長久以來當地居民處理垃圾的方式不是隨手一丟,就是放把火把廢棄物品通通燒光……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深海奇航──深海生物多樣性調查紀實
在歷經長時間海底拖行後,底拖網內已充滿了大量的深海底泥、海底垃圾及各種不同的深海生物。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在充滿底泥的漁獲裡仔細篩選、清洗、整理及粗分大類,以便繼續進行標本拍照及鑑定等工作;圖片來源:廖運志

作者:廖運志

「嘟──」一聲長響劃破了暗夜,海洋研究船已經航行到事前所標示的採樣地點,此時周圍所見皆是墨黑,濃密的雲層覆蓋著天空,昏暗甲板燈光所投射到海面的範圍內,隱約可見一簇簇的白浪急切地拍打著船側,搖晃不已的船身讓我開始擔心起今晚的海況會不會影響了我們的採樣作業。

甲板上的液壓懸臂吊車再度發出悶沈的嗡響,使盡全力地將重達百公斤的採集網具吊拉至半空中,周圍的工作人員屏氣凝神地注視著這具懸空的中層拖網,深怕網具轉向投入水中時,會因為船身的搖晃而撞擊到其他的設備或人員。波浪仍不斷地拍打著船側,飛濺起來的海水落在我的玻璃鏡片上,而造成模糊不清的影像,反而有一種處於夢境般的虛幻感。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佛蒙特州林地的山貓(lynx)。山貓被聯邦政府寬鬆認定列為受威脅(threatened)物種,佛蒙特州政府則嚴格認定列為瀕危(endangered)等級;圖片來源:Vermont FWD

 


颱風過後,各地災情不斷,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盜採砂石造成后豐大橋斷裂?水利署說是橋墩老舊不堪沖刷,經調查,全台有188座危橋 50座要重建;美國德州也飽受颶風之苦,艾克颶風對德州煉油業造成重創,美國總統布希已為此解除對進口燃料油的限制。

另外,跟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中國貴州,聯合國內外專家對珍稀物種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使黑頸鶴、黔金絲猴、黑葉猴、桫欏樹等珍稀物種數量增加,並得到科學保護。美國布希政府則著手修改《瀕危物種法》,環保人士認為此次修法將減弱這項法律的保護力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無車日專題:2008世界各地的無車日
在公車、計程車、機車夾擊的馬路上,台北都會對單車的環境,何時可以更友善?

環境資訊中心整理

運輸在城市或國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但卻也帶來許多問題,像是空氣污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從運輸部門和車輛設計上採取行動,例如制定政策和方案,減少汽車行駛英里、發展替代能源、鼓勵綠色汽車和清潔燃料等,以減少運輸帶來的環境問題。

2008年無車日主題為「Clean Air for All ! A dream or a possible reality?」,今年共有1652個城市加入歐洲易行週的行動,台北市也是其中之一。各個城市提出不同的活動方案,以響應無車日精神。精采內文

 
論壇:美政府對商業捕鯨 舉白旗投降
一隻罕見的布氏鯨被日本捕鯨船在北太平洋捕獵(圖片來源:Institute of Cetacean Research)

摘譯自2008年9月10日ENS評論;江昱均編譯;蔡麗伶審校

如果海裡的狀況對鯨魚來說很糟,以保護鯨魚為目的而成立的委員會裡的情形更是糟糕透頂。

經過美國多年來的搖擺不定和漠不關心,對保育十分關切的國家發現陣營人數大輸,甚至有時被50名強硬的日本代表巧取豪奪,同時冰島、挪威和這幾年加入委員會的一群小島國家與發展中的內陸國家全都與日本沆瀣一氣。

就在美國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影響日漸削減之際,日本政府在委員會都變得更加積極參與、態度挑釁,只為了追求她公諸世界的目標─獵殺更多鯨魚。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尋找Prada、看見光污染?
國際品牌Prada旗艦店招牌,是香港中環的「光污染」主要來源;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

發起者:香港地球之友

商家的招牌、或是大樓的燈光,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嗎?香港地球之友針對光污染的議題,今年發起了「夠照」的活動,意即燈光照明使用足夠即可,不只反對光害干擾了星空,凡舉各種人為照明對居家品質的負面影響,或是能源浪費,都在這個活動的範圍內。這個活動自四月發布新聞稿至今,在香港已經舉辦過「夠照」熄燈晚會,(精華片段一精華片段二)引起熱烈的迴響,現在更進一步來邀請台灣的朋友參與!精采內文

 
  當舊習遇上新科技:一名和平志工的東帝汶環境觀察

本報2008年9月9日台北訊

台北大巨蛋體育園區規劃(圖片來源:我們的島)大巨蛋BOT案於昨(8日)上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委員確認樹木保護委員會的審查決議,受保護樹木總數增加為209株,即作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地方居民與環保團體認為,教育局與公燈處違法移除松山菸廠老樹,繳交罰款給環保局根本不痛不癢,此次環評結論只是將違法行為合法化。

雖然樹木保護委員會認定應受保護樹木從163棵增加為209棵,荒野保護協會游藝強調,文化局未依照規定的認定作業標準,在認定程序上有嚴重瑕疵,樹木年齡一直是文化局刻意迴避的問題,包括探訪耆老、直接鑽取年輪判定等,皆未進行,也未辦理現勘,像是森氏紅淡比等同樣樹種,在文化園區皆被列為保護樹木,在大巨蛋開發範圍的體育園區卻不受保護,遭到粗暴移植全數死亡。

新仁里里長李財久表示,教育局和公燈處在松山高中樹木移植的環評說明會上,簡報內容不實引起群情激憤,當地耆老詳知松山菸廠老樹的狀況,文化局應該以訪查方式重啟認定程序。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則抨擊,去年春天大量樹木被草率移植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具有不可回復性,如果無法遏止這樣的行為,環評制度只是開發過程中的橡皮圖章。

巨蛋園區成為新興商區的結果,參與會議的居民紛紛提出質疑(圖片來源:我們的島)昨日第74次環境影響評估會議討論2003年通過的舊環評第二次變更內容。潘翰聲指出,就環評的正常程序而言,大巨蛋開發案已經因為量體變更過大重作環評,豈有回頭變更舊環評的道理,環評委員應該將開發單位所提的變更內容對照表(第二次變更),納入目前正在進行的重作環評程序(第三次變更),而不是為開發單位違反環評承諾來擦屁股。但台北市環保局並未針對環評程序問題做解釋。

游藝表示,去年已對環保局提過公民訴訟告知,未來將依法提出公民訴訟。

Top

 
 
  生物多樣性:深海奇航──深海生物多樣性調查紀實

作者:廖運志

「嘟──」一聲長響劃破了暗夜,海洋研究船已經航行到事前所標示的採樣地點,此時周圍所見皆是墨黑,濃密的雲層覆蓋著天空,昏暗甲板燈光所投射到海面的範圍內,隱約可見一簇簇的白浪急切地拍打著船側,搖晃不已的船身讓我開始擔心起今晚的海況會不會影響了我們的採樣作業。

海研一號研究船在近幾年的台灣深海生物研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卻因為船期需求大加上船齡已漸老舊而漸感不敷使用;圖片來源:李柏鋒

這趟為期三天的船期,是由國家科學委員會所支持的研究計畫,主要的目的是利用海洋研究船來進行台灣附近海域深海生物多樣性的調查。過去,國內的深海生物研究相當有限,除了受限於研究人員及經費的不足外,深海調查不易及海洋研究船不足都是主要原因,此次任務將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來執行,希望可以藉此機會探索台灣深海。

在甲板上準備中的底拖網 (otter trawl)將被投放至海底拖行,藉此採集底棲性深海生物;圖片來源:廖運志    利用底拖網於深海所採集的魚獲往往在顏色上呈暗褐色、紅褐色或乳白色,主要原因是深海環境光線不足,尤其紅光在表層水域即被濾除而無法到達深層,因此深海裡的紅色部分無法造成反射得以輕易隱身於暗黑的背景中;圖片來源:廖運志

甲板上的液壓懸臂吊車再度發出悶沈的嗡響,使盡全力地將重達百公斤的採集網具吊拉至半空中,周圍的工作人員屏氣凝神地注視著這具懸空的中層拖網,深怕網具轉向投入水中時,會因為船身的搖晃而撞擊到其他的設備或人員。波浪仍不斷地拍打著船側,飛濺起來的海水落在我的玻璃鏡片上,而造成模糊不清的影像,反而有一種處於夢境般的虛幻感。這時海象轉變得更差了,風浪持續加大,造成船身較大幅度地左右搖晃,上百公斤的網具亦隨之飛舞,眾人們趕緊利用繩索將其固定,同時卻還要閃躲這不規則搖晃的金屬怪物!此時,吆喝聲、引擎聲、絞機和海浪拍打船舷的聲音共譜了一幅特殊景象。

網具就在一陣混亂之中緩緩沒入海面,絞機持續緩慢地送出鋼索,好讓網具在下降的過程中不會扭轉打結,鋼索隨著送出的長度增加,所承受的拉力亦遽增,使得鋼索與輪軸間還不時地爆出劇烈的緊繃聲。

鋼索送出達到1000公尺後,船將以穩定的速度緩慢拖行兩個小時。這次航行由葉信明博士所領軍,同行有研究助理及研究生等數人,將針對台灣西南海域之東港外海進行深海魚類的調查。在控制室內,領隊一面專注地注視著監視器螢幕所顯示的海床地形及深度等資料,一面還要紀錄航行方位、船速及海流速度,因為這些資料都可能影響著採集的結果。其他同仁有的整理照相器材,或討論下個測站的航程路線;有的則幫忙準備其他採集用具。

在歷經長時間海底拖行後,底拖網內已充滿了大量的深海底泥、海底垃圾及各種不同的深海生物。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在充滿底泥的漁獲裡仔細篩選、清洗、整理及粗分大類,以便繼續進行標本拍照及鑑定等工作;圖片來源:廖運志    在歷經長時間海底拖行後,底拖網內已充滿了大量的深海底泥、海底垃圾及各種不同的深海生物。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在充滿底泥的漁獲裡仔細篩選、清洗、整理及粗分大類,以便繼續進行標本拍照及鑑定等工作;圖片來源:廖運志

「時間到,準備起網!」眾人魚貫地穿過通往甲板的出口,圍繞著船尾的絞機,滿懷期待的心情等待網具拉出水面的那一刻。甲板上的絞機使勁地將沈重的網具及鋼索拉回,也許是拉力太大,鋼索與輪軸之間竟然因摩擦發熱而將原本冰冷的海水給蒸出水氣,船員們緊急抽用海水來冷卻輪軸,深怕鋼索會因為拉力及過熱而斷裂!在甲板上,鋼索斷裂可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瞬間斷裂的鋼索會以巨大的反作用力呈現不規則地掃擺,人員一旦被掃到,往往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有的還被直接打入冰冷的海中!

正由船尾支架緩慢投放下海的中層拖網 (IKMT),主要設計目的為採集中層性的深海生物,藉由連接船上的鋼索長度及角度,並配合船行速度來控制網子的採集深度;圖片來源:廖運志

拉上來的中層拖網是專為採集深海中層區域的浮游動物及魚類所設計,有別於緊貼海底作業的底拖網。這些深海中層性生物會隨船隻拖行時,集中於末端的網袋內,因此端看網袋的大小就知道採集量的多寡。「哇!怎麼採集到的東西這麼少?」一旁的工作人員看到從網袋內收集的樣本量後疑惑地問著。葉信明表示:「深海環境中的食物很有限,所以生物量本來就很少,這次所採集的生物量已經算蠻多了!」

中層拖網(IKMT)在深海中層帶拖行所採集到的深海生物,其中如紅色部分包含有糠蝦、鬚蝦及櫻蝦等等;黑色部分包含巨口魚及燈籠魚等。由於深海中層的生物量較低,圖中所示為拖行兩小時所採集到的漁獲量;圖片來源:廖運志

由於海洋表層200公尺以淺之透光帶日照充足,浮游植物能行使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質轉換成有機物質,以供給生物利用及能量的傳遞,是海洋生態系中的生產者。但水深超過200公尺後,光線微弱的朦朧區及深度超過1000公尺的黑暗區,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能量都源自於海水表層的透光帶,在有限的食物來源之下,生物也就相對的減少。而海水表層的生物排遺、食物碎屑或死亡後的遺骸等,在緩慢沈降海底之前會被一些細菌和真菌所包覆、分解,形成所謂的「海雪」,緩慢漂降至海底,是許多深海生物主要的食物來源。

一邊檢視著不同種類的標本,一邊在腦中浮現過去僅能在教科書中出現的深海生物及生硬的知識片段。「深海生物之間的捕食與被捕食關係,在經過長時間演化後會產生許多特殊的行為與適應,如避敵、誘捕與欺騙等。褶胸魚為吞食小型動物,特化呈管狀的大眼睛可以透視上方獵物的蹤跡,而本身腹部的發光器可以藉發光來消除陰,影避開下方的捕食者……深海鮟鱇魚的第一背鰭特化為發光的燈籠,具有誘集獵物的功能;另一種深海鮟鱇魚全身的鰭條末端形成許多感受器,可以探知游經附近的獵物而加以捕食……」這段航次所採集到的深海生物種類及物種的多樣性,已經遠遠超過以往的認知,親眼目睹這些奇特的深海生物,更讓我驚訝於台灣深海所富藏的多樣性生命!

深海在過去一直是充滿神秘色彩的環境,但隨著科技進步、持續的深海探測研究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即使如此,我們對於深海環境的了解仍相當有限,目前已探索過的範圍甚至還不及百分之一!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岸的漁業資源因為過去的不當利用,已經呈現嚴重過漁現象,人們因而開始將焦點投注於對深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深海生物普遍具有生長緩慢、壽命雖長卻較晚成熟的特性,如無經過審慎的評估即貿然逕行大規模的利用,將可能使資源快速耗盡、恢復不易。當國外許多先進國家積極地探勘深海資源時,卻還有人把它當作是一座巨大的垃圾掩埋場,就如法蘭克.薛慶在《群》一書中所描述,人類的種種不當作為,將招致毀滅性的大自然反撲,此時你、我皆成為輸家。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盜採砂石造成后豐大橋斷裂? 水利署:橋墩老舊不堪沖刷

摘錄自2008年9月15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怪颱辛樂克侵台帶來驚人雨量,洪水沖斷后豐大橋,有2輛汽車不幸墜落溪中,目前已有1死3失蹤。后豐大橋早在2008年7月被列為十大危橋之一,外界並指當地河床盜採砂石猖獗,但經濟部水利署今(十五)日表示,后豐大橋地段這幾年來僅有零星盜採事件,這次遭洪水沖斷與疏浚或盜採砂石無關,而是橋墩老舊,不堪洪水沖刷造成斷裂。

2008年7月卡玫基颱風來襲時,后豐大橋遭洪水沖刷,已出現橋墩裸露危機,當時即傳出是因為盜採砂石情況嚴重。

另外,對於全台供水情形,吳約西指出,目前全台約有3萬6千戶處於輪流停水狀況,主要都在彰化市和美鎮,原因是自來水管線遭到溪水沖斷,自來水公司15日開始搭架另外一條替代管線,預計4至5天才會恢復正常供水。至於全台原水濁度都還在可以應付範圍內,不過南部會比北部先脫離暴風圈,是否會導致北部水庫的原水濁度持續攀升,水利署將密切注意。

Top

 
 
  全台188座危橋 50座要重建

摘錄自2008年9月15日聯合報報導

交通部公布2007年橋梁評鑑,將彰化、台南、嘉義、高雄、台東及花蓮、屏東等7縣列入「亟待改善」的最差等級,其中,屏東縣連續3年掛車尾。交通部將投入15億元,2009年底前修繕全台188座危橋,其中50座拆掉重建。

各地修繕計畫如下:花蓮壽豐鄉長7百多公尺的米棧大橋列為改建重點,將投入經費3.25億元,已發包設計。 彰化縣被列為「亟待改善」的危橋有7座,其中的三合橋、天盛橋屬老舊、跨幅大的橋梁,中央已補助1億5千萬元改建。嘉義縣公路總局列管有待整建老舊橋梁有8座。高雄縣有荖濃等十多座危橋,已向中央爭取到5千多萬元補強費用,並要求包商隨時監測。屏東縣主要老舊橋梁如龍港大橋,水利署已補助2億元要改建。台中縣政府2007年檢查,14處危橋須修繕。新竹縣列入危橋有3座。桃園縣的「危橋」有「大園許厝港一號橋」和2007年才遭「柯羅沙」颱風吹垮的復興鄉「蘇樂便橋」。宜蘭縣的危橋是礁溪鄉的復興橋,縣政府已緊急封橋並發包重建。

Top

 
 
  強大颶風橫掃德州 重創煉油業

摘錄自2008年9月14日中國時報報導

颶風「艾克」今天清晨挾帶強風豪雨登陸美國德州,從南往北一路掃過休斯頓等人口眾多的精華地區,造成至少三人死亡,二百萬戶停電,之後又繼續進逼阿肯色州。目前艾克的強度已從二級颶風降為一級。
艾克的面積相當於德州,是2005年「卡崔娜」颶風之後侵襲美國的最強颶風,在德州外海掀起超過六公尺的巨浪,市區已淪為水鄉澤國。

德州沿海居民有上百萬人聽從當局的警告向內陸撤退,但有不少人仍死守家園,特別是在首當其衝的加爾維斯敦島,五萬七千多居民中有40%仍留在島上。有些居民後來才打電話向緊急救難中心求救,但因颶風威力強大,救難人員暫時無法回應;救援工作可能要到風雨漸緩後才能展開。

艾克颶風對德州煉油業造成重創,美國總統布希已為此解除對進口燃料油的限制。美國能源部說,德州26家煉油廠已有13家暫時關閉。德州是美國煉油業重鎮,產能最高可達每天480萬桶,佔全美四分之一以上。目前關閉的煉油廠多半位於沿海,內陸的煉油廠也可能受到洪水和停電衝擊。美國墨西哥灣地區對外主要油氣輸送管,也都停擺或部分關閉。

Top

 
 
  國際科研合作和保護使貴州珍稀瀕危物種數量顯增

摘錄自2008年9月13日新華社報導

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貴州,以科學研究為基礎,聯合國內外專家對境內珍稀物種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並提出相應的科學保護措施,使珍稀物種得到科學保護。

貴州師範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梵淨山特有的黔金絲猴從建立自然保護區前的300多隻增加到目前的850多隻,草海越冬黑頸鶴由300隻增加到1000隻左右,麻陽河的黑葉猴從300多隻增加到1000多隻。這個省的珍稀植物珙桐、銀杉、桫欏和禿杉更新良好,種群數量也不斷增加。

貴州師範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任曉東說,這些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科學保護。近些年來,貴州聯合海內外科研單位和學者對黑頸鶴、黔金絲猴、黑葉猴、桫欏樹等珍稀瀕危物種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

Top

 
 
  布希恐將《瀕危物種法》修弱 公民團體憂心生態不保

摘譯自2008年9月11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范仕穎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佛蒙特州林地的山貓(lynx)。山貓被聯邦政府寬鬆認定列為受威脅(threatened)物種,佛蒙特州政府則嚴格認定列為瀕危(endangered)等級;圖片來源:Vermont FWD美國布希政府正著手修改《瀕危物種法》,並於11日宣布延長公眾投書表達意見的期限。不過在同時,環保人士則聲稱此次修法將會減弱這項法律的保護力道。

今年8月間,100多個公民團體要求官方必須在定案前有一段緩衝期,供大眾表達意見──法律原本要求聯邦政府在從事可能對瀕臨絕種生物有害的活動之前,需要先詢問野生生物專家的意見;然而,該項修正案將取消是項要求。

這個修法的提案於8月15日公告,當時正是國會休會期間,也是大部分美國人的國定假期。

美國政府原本宣布30天的評論與公告的時間,但是現在又已延長了額外的30天至10月15日為止,公民團體正在尋求120天的評論公告期,再加上一系列的公聽會。

政府現在仍然拒絕接受由電子郵件或是傳真的評論,也不願意舉行公聽會,只接受以郵寄或是透過政府網站發表的評論,而評論人的個人資料將於網站上公開。

這個條例是一系列針對瀕臨絕種生物法案的修法行動之一,這個過去幾個月來由布希政府所推動的修法行動,環保人士稱其為「布希滅絕計畫」。政府同時還提案了另一個修法的條例,將會改變列入瀕臨絕種生物名單的方法,也會改變保護棲息地的方式。

「我們歡迎延長反對布希滅絕計畫的時間,並且展現對瀕臨絕種生物法案的廣大支持,」瀕臨絕種生物聯盟執行長胡達(Leda Huta)表示。

在提案的修法之下,如果聯邦政府相信他們的行動只會造成小規模的損害,他們可以略過諮詢的過程,並對所造的損失傷害負責。

8月,代表了上百萬美國人民的105個環保和科學組織對內政部長坎普瑟(Dirk Kempthorne)和商業部長古提茲(Carlos Gutierrez)提交了一封陳情信,信中呼籲對此新提案應該要公開、透明,並讓公眾有機會參與。

此陳情信力促政府要給公眾足夠的時間,來理解此法案影響保護瀕臨絕種生物的深度和廣度,如想閱讀這份修法提案的全文並發表評論,請點閱此處

另一個布希政府於8月的提案,狹隘地定義了列於該法案裡的生物棲息範圍,這個改變可以解釋為限制了瀕臨絕種生物現今生活區域的保護範圍,而未考量歷史上的生活區域變遷。

環保人士表示,如果某一生物在小範圍內繁衍正常,但是在其他範圍卻已滅絕,該法案可能不會把此生物列入保護範圍之內,但是在此同時,害蟲、疾病或是棲地的破壞都可以快速地消滅這一小群僅存的族群。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無車日專題:2008世界各地的無車日

環境資訊中心整理

運輸在城市或國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但卻也帶來許多問題,像是空氣污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從運輸部門和車輛設計上採取行動,例如制定政策和方案,減少汽車行駛英里、發展替代能源、鼓勵綠色汽車和清潔燃料等,以減少運輸帶來的環境問題。

2008年無車日主題為「Clean Air for All ! A dream or a possible reality?」,今年共有1652個城市加入歐洲易行週的行動,台北市也是其中之一。各個城市提出不同的活動方案,以響應無車日精神。

 

國家˙城市

主要活動

措施

台灣˙台北

9月15日─9月22日:公共運輸週

9月11日:自行車日

9月22日:無車日

區域限制私有車輛通行

信義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在市政府停車場提供自行車停車架

韓國˙漢城

9月22日:無車日

大眾運輸工具免費

所有公共停車場封閉

區域限制私有車輛通行

綠地為市民享有

自行車遊行(2000台左右)

兒童徵文與繪畫活動

匈牙利˙布達佩斯

 

 

9月16日:公共交通日/開放日

 

從郊區到市中心,以私家車和公共交通工具舉辦競賽,此活動重點在於「聰明的通勤」

9月17日:替代汽車使用日

 

舉辦露天展覽,展示替代燃料車輛,如:混合動力車、自行車、電動車,市民可嘗試免費的替代燃料車輛,並舉辦示範遊行。

9月18日:移動與購物日:

 

將顯示貨物運輸、氣候變化和空氣品質之間的關係,並由NGO組織向消費者宣傳購買本地產品。

9月19日:舉行公開論壇

針對布達佩斯首都的發展計劃、交通及運輸,進行一天的辯論。

9月20日:著重於行人領域的行人專用接道

在市中心的布達佩斯,可以欣賞到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購物的同時,沿著最新建成的步行街,可以欣賞部分為世界遺產的多瑙河銀行全景。

9月21日:一天的生活街道─在城市沒有我的車

1.      封閉其中一條主要的道路,並監測活動前和活動期間的空氣質量;

2.      舉辦「開放/空氣清新戲劇節」;

3.      舉辦環境友好型科技展,提供商品和服務;

4.      舉辦自行車比賽和特殊自行車介紹會。

9月22日:在城市沒有我的車─歐洲無車日

Andrássy Street會被封閉,只開放公共交通巴士、混合動力汽車、行人、自行車通行。

蘇格蘭˙格拉斯哥

9月19日:發起 Bankhead & Garscadden小學安全路線的學校計劃,以及車輛排放的廢氣測試

每所學校的生態隊,將結合安全路線與學校(SRtS)計劃,參與車輛排放的廢氣測試。SRtS是發達國家在每所學校,為鼓勵學生步行和騎自行車上學的計劃。該計劃包括停車控制措施和、加強限制學校周圍的汽車時速(20英里),總費用約為85000英鎊。

9月19日:推出禮貌騎單車的倡議以及新的單車道

道路空間一部分被重新分配給行人和單車,這項倡議也鼓勵單車者,表現的安全,並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

它樹立了「禮貌單車守則」,要求騎單車者:

  1. 遵守交通信號─你也是交通的一部份,請在紅燈停止

  2. 不騎在人行道上─人行道供行人使用

  3. 對共用路徑負責─放緩,通過時按鈴並說謝謝

  4. 天黑以後─使用的正面和背面燈,讓您可以被看到

更多城市的無車日活動請參考歐洲易行週網站

Top

  論壇:美政府對商業捕鯨 舉白旗投降

摘譯自2008年9月10日ENS評論;江昱均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隻罕見的布氏鯨被日本捕鯨船在北太平洋捕獵(圖片來源:Institute of Cetacean Research)在美國政治兩黨分立之際,鮮有議題能夠得到所有人支持。但是,看她如何換氣噴水!從陽光映照閃亮的海面上一躍至政治圈,美國人熱愛鯨魚。

過去10年來的民調持續顯示許多共和黨員、民主黨員和無黨派人士全都壓倒性地要求為後代子孫妥善保護這些壯美的生物。來自各個派系和次要團體的選民─從鄉村、保守派的老大黨到都市自由派的民主黨─全都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終結日本、冰島和挪威復甦的商業捕鯨活動。

這個星期來自26個國家的代表將集結參與在佛羅里達州聖彼德海灘貿易風島灘度假勝地舉行不對外公開的秘密會議,聆聽長久以來總統指派的霍加斯博士(Dr. William Hogarth)推行一項布希總統的計畫,翻轉全球捕鯨禁令,向日本要求的新捕鯨數量配額低頭。

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由80個國家代表組成,理應負責保育全球鯨魚,而非大舉捕殺。在1986年時,國際捕鯨委員會設下一道商業捕鯨的中止令,堪稱為20世紀重大保育成就之一。自此之後,國際捕鯨委員會只發給原住民能夠維持基本生計的捕鯨配額,像是阿拉斯加原住民的例子。

然而自從該禁令頒布以來,已經有超過3萬頭的鯨魚因為商業目的遭到捕殺。

日本政府宣稱捕殺鯨魚是為了科學研究,在國際海域捕鯨數量已然增加5倍之多,並且威脅將把最具代表性的座頭鯨加入獵殺名單中。日本每年的科學捕殺多數都在鯨魚禁獵區範圍裡進行!

即使沒有遭受捕殺這項攻擊,現今鯨魚所面臨的威脅比過去多得多,包括海洋污染、主要棲地遭受破壞與惡化、受困捕魚裝置、與高速船艦衝撞、航海噪音污染、因地震測試與不明原因濫用的致命雷達。

考慮以上種種因素,這些威脅對剛開始從過去兩個世紀商業捕殺慢慢恢復的鯨魚數量帶來真正的挑戰。

如果海裡的狀況對鯨魚來說很糟,以保護鯨魚為目的而成立的委員會裡的情形更是糟糕透頂。

經過美國多年來的搖擺不定和漠不關心,對保育十分關切的國家發現陣營人數大輸,甚至有時被50名強硬的日本代表巧取豪奪,同時冰島、挪威和這幾年加入委員會的一群小島國家與發展中的內陸國家全都與日本沆瀣一氣。

就在美國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影響日漸削減之際,日本政府在委員會都變得更加積極參與、態度挑釁,只為了追求她公諸世界的目標─獵殺更多鯨魚。

面對這項挑戰,布希政府曾經一度決意退縮。美國代表將在聖彼得堡的會議中關起門來懇求和平,準備好以撤銷捕鯨禁令,來交換布希政府認為是妥協、而非挫敗的空洞配套措施─一套即使是霍加斯博士都承認美國政府絕不公開支持的配套措施。

相較於佛羅里達州,在基本規則更適於蘇聯的情況下,聖彼得堡會議將不對媒體、觀察家和非政府專家公開,取消過去數年來美國主導之透明與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

總統候選人請注意:大多數美國人一致要求政府帶領終結商業捕鯨活動。他們要求強硬的公開宣言以及深具意義的外交行動。多數人甚至支持適度的國際貿易制裁。將近60%的選民表示他們傾向將票投給堅定反對日本捕鯨行動的總統候選人。

如果我們認真對待這項議題─而今尚未太晚─美國有力量改變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狀況和屬於鯨魚的家。悲哀的是,日本、冰島和挪威政府對捕殺鯨魚的熱中程度遠比布希政府對保育和保護鯨魚來的高。

※ 拉馬治(Peter Ramage)是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全球鯨魚計畫(Global Whale Program)執行長。您可以透過以下電子郵件信箱與拉馬治先生交流:pramage@ifaw.org

Top

  行動參與:尋找Prada、看見光污染?

發起者:香港地球之友

國際品牌Prada旗艦店招牌,是香港中環的「光污染」主要來源;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商家的招牌、或是大樓的燈光,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嗎?香港地球之友針對光污染的議題,今年發起了「夠照」的活動,意即燈光照明使用足夠即可,不只反對光害干擾了星空,凡舉各種人為照明對居家品質的負面影響,或是能源浪費,都在這個活動的範圍內。這個活動自四月發布新聞稿至今,在香港已經舉辦過「夠照」熄燈晚會,(精華片段一精華片段二)引起熱烈的迴響,現在更進一步來邀請台灣的朋友參與!

對於企業的環保責任,香港地球之友指出,國際品牌Prada旗艦店招牌,是香港中環的「光污染」主要來源(如右圖),常常夜深之後還有通宵達旦的強烈照明。因此現在發起「尋找Prada芳蹤」的活動,將邀請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等地展開連線,預計將各地的Prada旗艦店、或是大型店面進行觀察,邀請大家一起拿起相機,把半夜的Prada拍下來,讓大家知道這家名店,是不是都缺環保責任,到各地浪費能源?又還是,只是在香港才有這樣的行徑?

歡迎來稿分享資訊,請寄:foehk@foe.org.hk ,還有更多訊息在「香港地球之友網站」與「光污染新聞稿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