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 環團:從減量做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 環團:從減量做起

2008年06月02日
本報2008年6月2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徐美秀提到,掩埋場附近的惡臭與垃圾廢水,更造成整體環境品質下降。當我們享受生活中的食品、器物、以及科技用品,這些便利背後也意謂廢棄物的生產。從1981年至1994年以來,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揹負的垃圾重量從230公斤增加到40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產生約1公斤的垃圾。這些垃圾中,有電池、PVC或其他有害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透過食物鍊,有可能進入人體內危害健康。垃圾污染不再只是「自掃門前雪」的問題,2008年NGOs環境會議在場人士積極商討,如何為台灣沉重的垃圾壓力解套。

從掩埋到焚化 垃圾問題仍未解

最初台灣處理垃圾的方式是掩埋,但台北市內湖垃圾掩埋場掩埋20年後開挖,「許多垃圾還是維持原貌,寶特瓶還是寶特瓶、塑膠袋還是塑膠袋」顯示垃圾問題埋到地下還是問題,且掩埋場附近的惡臭與垃圾廢水,更造成整體環境品質下降,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徐美秀說。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1986年起,行政院科技會議「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決策,17縣市陸陸續續蓋焚化爐,想要解決垃圾大戰的問題。但目前台灣24座焚化爐正面臨戴奧辛污染、溫室氣體排放與管控、焚化場管理的問題。

主婦聯盟基金會常務董事陳曼麗提到,民眾對焚化爐的排放物質有疑慮時,通常求助無門,儘管焚化爐管理單位會將資訊公佈在網站,但一般民眾對於數據的意義卻很難理解。陳曼麗也指出台灣的法令主要規範生活垃圾焚化爐的標準,但殯儀館、醫療機構的焚化爐卻無法可循,也因為每座焚化爐的標準不一,對於空氣品質的管控也難掌握。

2007年的抽樣調查發現,焚化爐中的紙類和廚餘共佔了總垃圾的3/4,環保團體要求環保署加強紙張和廚餘的回收工作,也希望環保署可以針對焚化爐訂出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

廢鉛蓄電池回收不力 危害環境

根據統計,近90%的垃圾進了焚化爐,剩下10%是無法焚燒的廢棄物,這些有毒廢棄物流向哪裡?雲林環境保護聯盟張子見說,前幾年環保署以回收名義放寬有害物質的管制,因此造成某些有毒物質流向不明。以廢鉛蓄電池為例,2007年台灣共約有6萬噸廢鉛蓄電池,回收率只有60%,還有1萬5千噸流入地下工廠,不肖業者違法露天堆置廢鉛蓄電池,導致廢液汙染土壤和水源,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

垃圾問題 從減量做起看守台灣研究員謝和霖說,台灣政府總是以末端管理的思維看廢棄物問題,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量。

看守台灣研究員謝和霖表示,台灣政府總是以末端管理的思維看廢棄物問題,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量。徐美秀也表示:「垃圾『因人而生』,前端的源頭減量才是治本。」除了政府要努力,當然要有積極地公民參與。

徐美秀提出力行「減少(Reduce)、拒絕使用(Refuse)、以及重複利用(Reuse)」的3R策略,也可以收集相關訊息、累積知識,轉告親朋好友垃圾減量的重要性,邀請他們加入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