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2.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消費券捐助社運團體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台灣綠黨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青蛙小站
 
 
糧食危機:世界上有過半糧食浪費掉了!
【相關連結】
全球糧食警訊:2100年半數人口陷饑荒
水危機:世界糧食危機的根源!
水稻視界 - 遠離餓夢
支持在地小農與生態保育的「社區土地信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表一篇研究,顯示世界上過半食物因為人類的不當管理,而蹧蹋浪費掉了。這篇報告提到,世界上1/3的穀物被當作牲畜飼料,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到1/2,屆時將加重貧窮以及環境剝削問題,但若將廚餘回收作為牲畜飼料以及將草、堅果外殼等廢料轉為生質能利用,則有助於減低沃土以及森林系統壓力。

「如果更有效的運用糧食,那麼不只養活預估的人口成長數不會是問題,含可兼顧野生動物、鳥類、魚類都能安然生存。」至於人造肥料與殺蟲劑的廣泛使用,以及用水量、伐林的增加,都將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有機農業會是這場災難中的救星……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下)
韓國端午江陵祭;圖片提供:台灣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江陵端午祭保有豐富的人類文化,也是具有獨特性的活動,但在現代社會中面臨消失的危機。為了持續傳承,必須注入所有的努力,在登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現在這份傳統或可維持下去了。

保存江陵端午祭的政策

實際上近代江陵端午祭的文化遺產正在漸漸消失,因為維持文化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世襲巫減少的速度也相當快,如果不即時提出對策,將會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學習起來比較簡單的假面舞,是目前傳承最活躍的項目,但是萬一江陵市民和地方自治團體無法將江陵端午祭的精神本貌維持下去的話,將無法在國際社會中落實這份文化遺產的約定。為延續文化,應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努力。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維吉尼亞州的發電廠排放有毒汞物質至空氣中

政策推行需要魄力,而且對的政策會在歷史上留下紀錄,一如美國歐巴馬政府一改前任政府放任汞汙染的作風,採取更為嚴謹的態度看待此全球性議題;雖然美國立場轉變之大,引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片嘩然。另外在中國方面,加強在西部的資源富集省區,展開工大型能源項目,雖然至今在官方媒體上皆是歌功頌德之詞,但是如何作為、帶來什麼影響,有待長遠觀察。

你對改裝汽車有興趣嗎?改得環保,環保署有補助!計程車改裝補助還提高到45,000元!此外,彰化傳出疑有口蹄疫疫情,動物防疫所已經撲殺養豬場內的六百餘頭豬隻

接下來會不會沒水用?近幾個月沒有明顯的降雨量,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增加,加上又遇到枯水期,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期待梅雨季解圍,否則未來可能吃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名家談暖化:抗暖化之路的迷航與歸途─寫在京都議定書生效4週年(下)
2008/11於台灣所召開之氣候變遷國家調適會議_張楊乾攝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重視「調適問題」 深化台灣社區運動

台灣長期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早已有類似「地方社群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行動,如社區防災地圖的繪製、原始林原生樹種的保護等。若能以既有社造脈絡為基礎,將氣候變遷調適議題塑造成社區工作的優先順序,則此經驗,還可進一步協助台灣較不具氣候變遷調適能力的邦交國,建立社區型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機制,其功效絕對比現行由上而下類似CDM的機制為佳,更可跳脫南北國家間常見的「碳殖民」指控。如去年台灣雖有贈送諾魯60套太陽能光電住宅照明系統的計畫,但歐盟亦於該地提出大規模的再生能源推廣計畫,就「節能減碳」而言,後者的效益將遠高於那六十套的光電板。而同為海島的台灣,若能針對伴隨著海平面上昇而來的洪患與土地消失等衝擊,協助諾魯採用CBA的方式,納入在地社群之意見,妥善規劃調適策略。此國際合作的實質成效,絕對高過於昂貴太陽能光電板等再生能源設備的補貼。精采內文

 
  論壇:回應〈停止盲目放流〉一文──我們當創建自己的生態文明

作者:陳建志(博玖企業社)

相當認同〈停止盲目放流,避免基因污染〉的標題,從日前「櫻花鉤吻鮭的限定數量放流計畫...」等,也都是因應避免「基因庫狹窄化」或是「近親交配導致隱性基因或是壞基因顯現的機會」...等的考量。而目前,在台灣有太多的所謂善心人士,或因為宗教,或因為修德,或為了生態復育...等因素,大量地將鳥類、爬蟲類和魚類「放生」,尤其是魚類的放生數量,更是其中之冠!

前兩個放生的目的確實相當可議,但是目前沒有具體的法條可管,且在民意高漲和宗教勢力抬頭的當下,也很難有具體的作為。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透過立法和道德勸說(若有2~5%煙害防制的經費和廣告量,一定會有相當宏大的效果)。這些措施和法令一旦制訂之後,有了執行和管理的依據,再來討論一些根本的學理和所能導致的危害也還來得及!否則窮極學者一生疾呼,相信也沒有太多的效用。

至於第三個因素,這些「有志的學者」就能立即使得上力了!因為一些漁業的管理階層,不都是學長學弟妹的關係。同樣都是為了做一些「業績」的前提下,若是能有更響亮的口號,更義正嚴詞的理由,也不必另外爭取經費,更能師出有名的前提下,在「恢復資源的放流」行為上,不是更有機會達到目的? 精采內文

 
 
  糧食危機:世界上有過半糧食浪費掉了!

摘譯自2009年2月17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世界上有過半糧食被浪費但很大一部分人口始終在挨餓著  圖片提供: J. Bloom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近日發表一篇研究,顯示世界上過半食物因為人類的不當管理,而蹧蹋浪費掉了。

這篇報告,首度發表在13日晚間起於肯亞奈洛比舉辦的聯合國UNEP治理理事會及全球環境部長論壇上,會議上環保官員們試圖以綠色經濟的概念來面對全球的環境、金融、食物以及能源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如果更有效的運用糧食,那麼不只養活預估的人口成長數不會是問題,含可兼顧野生動物、鳥類、魚類都能安然生存。」

報告中提到,世界上1/3的穀物被當作牲畜飼料,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到1/2,屆時將加重貧窮以及環境剝削問題,但若將廚餘回收作為牲畜飼料以及將草、堅果外殼等廢料轉為生質能利用,則有助於減低沃土以及森林系統壓力。但即使從現在開始這麼做,到2050年時世界25%的糧食仍會因為「環境衰退」而浪費掉。

當然,該報告也警告,人造肥料與殺蟲劑的廣泛使用,以及用水量、伐林的增加,都將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

目前已有80%瀕臨絕種的生物因為農業擴增而面臨生存危機,歐洲在過去25年來已經損失超過50%的農莊鳥類(farmland bird)。

大規模種植灑用農藥的施作情形 圖片提供:FreeFoto.com有機農業會是這場災難中的救星。

據UNEP及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在2008年底公佈針對非洲24個鄉鎮114個小面積農場調查,結果發現使用有機或是附近使用有機耕作的田地產獲增加一倍,東非產獲更高達128%。

顯然有機農法更勝傳統農法以及高度使用化學品的慣行農法作,更能達到環境利益效果例如:增加土壤肥沃度、保水度以及對抗乾旱。

Top

 
 
  世界遺產巡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下)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韓國端午江陵祭  圖片提供:台灣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江陵端午祭保有豐富的人類文化,也是具有獨特性的活動,但在現代社會中面臨消失的危機。為了持續傳承,必須注入所有的努力,在登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現在這份傳統或可維持下去了。

保存江陵端午祭的政策

實際上近代江陵端午祭的文化遺產正在漸漸消失,因為維持文化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世襲巫減少的速度也相當快,如果不即時提出對策,將會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學習起來比較簡單的假面舞,是目前傳承最活躍的項目,但是萬一江陵市民和地方自治團體無法將江陵端午祭的精神本貌維持下去的話,將無法在國際社會中落實這份文化遺產的約定。為延續文化,應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努力。

一、成立江陵端午祭委員會和端午文化館

江陵端午祭透過代表地方住民的「江陵端午祭委員會」進行活動計畫和執行、預算編定等,可以反映出地方住民的意見。社團法人「江陵端午祭委員會」策畫江陵端午祭所有的活動、掌管端午祭國內外的廣告。江陵端午祭是一年只有一次的活動,但是平日也可以在江陵市內端午活動場內的「端午文化館」中,了解端午的文化歷史。「端午文化館」中的劇場,也會有相關表演活動。

二、韓國政府的重要無形文化財保護政策

韓國在日本侵占和無數的戰爭中,有相當多的歷史文物被損毀。為了挽回消失的傳統文物,韓國政府在1962年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和重要無形文化財指定制度。現在被指定的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共有110個項目。江陵端午祭在1967年被訂為第十三號文化財。政府在端午祭中的祭禮和女巫表演、假面舞等的各種項目中選定人類文化財,並補助傳授教育費。

三、江陵文化團體和教育機關的責任

江陵的文化團體和教育機關負責青少年和一般人民的江陵端午祭文化傳承。「江陵文化院」的運作,主要是傳授小學學生、中學學生假面舞、農樂、民謠等教育活動。江陵市內17個學校中,一年平均有五百名學生接受傳統藝術教育。「芢苒民俗研究會」的工作則以一般人民為對象,為人民解答江陵端午祭的歷史的機關。「江陵文化的家」以小學生為對象,持續舉辦製作端午祭影像的活動。

此外,江陵市內的小學,會在江陵端午祭中臨時休課一天,每個人都可以參加活動,並且參與以小學生為對象的農樂體驗大會,以及以中學生為對象的打擊樂等。還有江陵鄉話大會、端午民俗體驗館等,為青少年的傳承作準備。

四、江陵市的協助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努力

江陵市政府正為江陵端午祭的活動進行相關行政上的協助。但是原則上不會干涉活動上的內容。一方面重建日本佔領時期被破壞的大城隍寺等和江陵端午祭相關建築物。除此之外以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主題,主辦國際市長會議(2004年6月15日∼17日,共 16國40多位參與)以「江陵的宣言」為主題,設立都市間的合作網絡等,各國間所持有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內容互相作交流。2005年和2006年設立國際無形遺產地方政府管理者的辦公室,傾所有的努力完成都市間的文化遺產合作網。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名稱:韓國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類別:社會習俗/節慶

國家:韓國(Republic of Korea)

江陵端午祭是位於朝鮮半島上的江陵及附近地區的節日。節日主要透過在大關嶺舉行一種薩滿教的儀式,祭拜山神以及男國師和女國師。儀式中有傳統音樂和Odokddegi民歌、官奴假面舞、口占詩和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南江集市是朝鮮最大的戶外集市,在這裡有各式當地特產和手工藝品的買賣、比賽、遊戲和馬戲表演,這些已經構成了節日的另一道風景。

每年,長達四周的祭典從農曆4月5日的神酒釀造開始。同時舉行達諾薩滿教儀式,儀式中的主角是神木、sinmok和hwagae—─一種用羽毛、鐘鈴和竹子做成的聖器。

三世紀的中國文獻中最早記載了這一活動,節日的現代形式、包括其中的一些元素,在後來的《Imyeong紀》中都有記述,該書刊行於朝鮮王朝的京宗時代(1720∼1724)。

將祭孔儀式、薩滿教儀式和佛教儀式融為一體,是江陵端午祭的特點之一。透過儀式祭獻神靈,以保當地居民生活富足安寧,因為當地居民相信自然災害是潛在的。每年,有大量遊客來觀禮,並積極參與儀式的準備活動:做端午祭扇、釀造聖酒、畫官奴假面、用河水洗頭。從節日的傳統語境上看,它的功能之一就是打破了社會階級,允許所有階層參與。今天,這一點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社區意識的加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延伸閱讀:人類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漫談:《世界遺產雜誌創刊號》第107頁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

Top

 
 
 
歐巴馬和小布希大不同 美國對汞管制政策大轉彎

摘譯自2009年02月16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維吉尼亞州的發電廠排放有毒汞物質至空氣中 美國歐巴馬政府一改前任政府放任汞汙染的作風,採取更為嚴謹的態度看待此全球性議題。早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管理委員會議2月16日於肯亞首都奈洛比開議之前,美方代表即公開支持商訂一部管控全球汞汙染的新條約,且於2009年開始實施。美國立場轉變之大,引起與會者一片嘩然。

過去小布希總統執政時代,儘管UNEP管理委員會議中,過半國家一致支持成立具法律約束力的汞管制措施,美國卻仍堅持反對立場。

UNEP行政主任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這項處理汞汙染的政策框架,是由UNEP領軍且歷時7年的時間密集討論而牽成的全球共識。

史坦納指出,「該政策內容論及降低產品與生產過程中的需求,像是高排放濃度的車頭燈和氯鹼工業等,以減少國際貿易中汞的比重。」「其他項目包括減低對大氣層的排放、以健全環境的方式儲藏汞廢料,以及重建受汙染的地區等」。

不論汞以何種形式出現,對於擁有敏感神經的生物及人類,都具有一定的威脅。倘若高度曝露在汞汙染下,腦神經、腎臟、肺臟與成長中的胎兒皆會留下永久性的傷害。而像是對腦部的作用顯現在焦躁、擅抖、視力和聽力受損與記憶力退化等症狀。另一方面,美國環保署業已證實,氯化汞及甲基汞氯都是可能導致人類罹癌的危險物質。

美國環保團體與全球友人對於美國政策立場的轉向,鈞予以熱烈的肯定。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金恩(Susan Egan Keane)指出,「外界不少懷疑論者仍質疑美國對汞的政策立場是否可能說變就變,不過歐巴馬總統上台後,以最短的時間打破了他們的疑慮。」「他們紛紛表示,歐巴馬顛覆過去政府在國際舞台上阻礙且單邊的行動,以協力合作的方式認真看待這項新作法」。

美國代表所提出對汞處理的議案中,要求由UNEP行政主任來主導與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的合作,協力研究包括燃煤電廠、水泥廠、非鐵金屬礦場,以及主要排汞國家中的生產設施或部門的評估研究。

美國且進一步建議將報告整理後,作為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參考,並於2010年UNEP全球環境部長論壇中,透過行政主任將報告中的研究發現發表出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feb2009/2009-02-16-02.asp

Top

 
 
 
中國西部資源富集省區 加快開工大型能源項目

摘錄自2009年2月19日新華網銀川報導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今年將投資320億元,加快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以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國罕見的整裝煤田。2003年寧夏為結束挖煤賣煤的發展經濟歷史,規劃用17年的時間,投資約3000億元在寧東打造煤炭、電力、煤化工、新材料為主的四大產業集群,從而帶動經濟結構整體優化升級,增強綜合實力。資料顯示,短短數年間已累計投入500億元,迅速建成一批大型煤礦、電廠和煤化工專案,產業佈局初步形成。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趙小平表示,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寧夏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開始減弱。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必須加快開工建設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的重點專案,來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Top

 
 
  環署推排氣認證 確保改裝環保LPG車

摘錄自2009年2月19日中廣新聞報導

環保署將推動排氣認證制度,來確保改裝車真的能減少排放污染,未來傾向不補助自用車改裝,只補助計程車改裝,因此可能取消加氣每公升新台幣2元的補助,計程車改裝補助則提高到45,000元。

「油氣雙燃料車」改裝不好反而更污染,環保署過去半年發現,許多改裝車的氮氧化物超過汽車排放標準,等於花錢補助符合排氣標準的車輛,改裝成為不合排氣標準的車輛,變的更不環保,環保署長沈世宏坦言,汽油車改裝為油氣雙燃料車,是前政府倉卒下推行的政策,執行設計上有缺失,未來將加以調整,建立改裝車的排氣認證制度,同時修改補助方案。

環保署的修改補助方案,傾向不補助自用車改裝,只補助計程車進行改裝,也不再補助氣價,將來如何做進一步提供誘因,鼓勵更多改裝,沈世宏表示要看改裝廠商如何證明改裝的車輛,確實有環保的效益後,再做進一步考量。

Top

 
 
 
彰縣養豬場疑有口蹄疫 609頭豬遭撲殺

摘錄自2009年2月19日中央社報導

彰化縣動物防疫所表示,北斗鎮1處養豬場因停打疫苗,豬隻出現疑似口蹄疫症狀,動防所已經撲殺養豬場內的609頭豬隻,同時持續針對養豬場進行監控。農委會於19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說明彰化縣2月9日有1處養豬場疑似因沒有施打疫苗,所飼養的6000多頭豬中有23頭豬出現水泡等疑似口蹄疫現象。

彰縣動防所表示,發生疑似口蹄疫的養豬場半徑3公里內有31座養豬場,目前並未發現疫情有擴散情形,至於發生問題的養豬場,也已經進行口蹄疫疫苗的補強工作,動防所正持續監控疫情中。

Top

 
 
  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 等待梅雨解危

摘錄自2009年2月19日中廣新聞報導

桃園石門水庫近幾個月並沒有明顯的降雨量,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增加,加上又遇到枯水期,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表示,梅雨季如果沒有豐沛雨量,下半年用水就會吃緊。

桃園石門水庫集水區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並沒有明顯的降雨,每天的進水量大約在40萬噸,出水量在250萬噸,使得水庫的水位持續往下,根據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因為農業灌溉用水一期稻作開始供水,使得用水量比較大。

現在石門水庫水位在235公尺左右,簡昭群副局長強調還是屬於正常水位,不過,現階段是枯水期,還是要多多節約用水,避免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Top

 
  名家談暖化:抗暖化之路的迷航與歸途─寫在京都議定書生效4週年(下)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重視「調適問題」 深化台灣社區運動

台灣長期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早已有類似「地方社群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行動,如社區防災地圖的繪製、原始林原生樹種的保護等。若能以既有社造脈絡為基礎,將氣候變遷調適議題塑造成社區工作的優先順序,則此經驗,還可進一步協助台灣較不具氣候變遷調適能力的邦交國,建立社區型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機制,其功效絕對比現行由上而下類似CDM的機制為佳,更可跳脫南北國家間常見的「碳殖民」指控。如去年台灣雖有贈送諾魯60套太陽能光電住宅照明系統的計畫,但歐盟亦於該地提出大規模的再生能源推廣計畫,就「節能減碳」而言,後者的效益將遠高於那六十套的光電板。而同為海島的台灣,若能針對伴隨著海平面上昇而來的洪患與土地消失等衝擊,協助諾魯採用CBA的方式,納入在地社群之意見,妥善規劃調適策略。此國際合作的實質成效,絕對高過於昂貴太陽能光電板等再生能源設備的補貼。

再回頭來看看檢視台灣積極推動的節能減碳,若能在國中小關燈之外,讓各校所在各社區參與其調適策略的研擬,例如後壁鄉的水圳與農民、農業、農村問題 的關連性;布袋鎮地層下陷的防災、產業願景的調整;大埔鄉與水共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其他水源區保護經驗的交流。此般方能超越教條式的十大減碳措施與守則,找到屬於當地環境的「調適之路」。

要有調適政策 更要有政策的調適

當經建會願意花上為期六年的時間,邀集來自生態學、氣象學、水文學、公共衛生界等專家,研擬台灣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之時,我們更期待能儘速將氣候變遷深化至公共政策的考量,因為台灣需要的不僅是制式調適策略,既有政策的「調適」更顯重要。 在此脈絡下,農業未來前景的規劃,將不再只有產值的考量、利潤的算計。而是把「糧食主權」、「食物里程」、「微氣候的調節」、「保水」等功能,也都視為一完善的農業政策所需兼顧的。而紛擾多年的國土計畫法,也不該只被侷限於對原墾農的土地權的侵害,而是台灣整體居民,擺脫氣候變遷帶來的洪水與缺水夢靨的核心工具。產業部門方面,不該畏懼促產條例的落日,亦無須繼續阻擋減碳法案的立法,而該擁抱一個以永續發展為必要條件的產業基本法,方能跟上高喊「產業生態化」、「企業責任」的能源氣候年代。

綜而言之,推動「地方社群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讓所有台灣因氣候變遷而可能的潛在受害者,能受到適切的支援協助。而「政策的調適」,則是所有的各式各樣公共政策制定,都應回應全球暖化的危機以及其他環境問題,並於政策工具設計時,考量隱藏在各個環境問題背後的「公平正義」。因此,將碳的成本內部化,不該僅有「碳稅」與「碳交易」的想像,更需前瞻性採納歐美等民間團體所提出的「碳限量管制與紅利補貼」(Cap-and-Dividend) 以及「碳限量交易所得均享」(Cap-and-Share)等制度。此具前瞻性的制度,欲藉由向碳足跡較高的富有階級徵碳稅,並利用所得碳稅補貼至貧困階級日常所需等,以同時兼顧減碳與福利政策。

一盎斯的實踐 大過一噸理論與口號

面對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台灣走得很快,卻也很慢。公部門方面,在里約地球高峰會舉辦後,既已成立跨部會的「全球環境變遷小組」。而於2000年前,既已委託學者進行溫室氣體管制法的研擬,再到2005年時提出所謂「非附件一國家的首部溫減法」。而民間團體方面,也從2006起,於締約國會議舉辦期間,參與 全球同步的對抗地球暖化全球大遊行。企業部門中,也受到供應鍊壓力,紛紛在其企業責任報告書中努力闡述其各項減碳措施。前述林林總總的行動,卻可能因未將 台灣放到全球脈絡中去重新定位,而無法轉變成抗暖戰役中的實踐。

在台灣的「節能減碳」元年以及後京都時代的交界,如何以「台灣社會集體即將面臨的未來與共同的承擔」為出發點,檢視過往「高碳經濟」對環境的掠奪,進而梳理過往二十年的環境運動與社區運動所累積的公民參與能力,思索何謂台灣的低碳典範以及國際的責任,提出具體的氣候變遷國家策略以及配套法規。這場抗暖大夢,方能成真。(全文完)

抗暖化之路的迷航與歸途──寫在京都議定書生效4週年(上)

Top

  論壇:回應〈停止盲目放流〉一文──我們當創建自己的生態文明

作者:陳建志(博玖企業社)

相當認同〈停止盲目放流,避免基因污染〉的標題,從日前「櫻花鉤吻鮭的限定數量放流計畫...」等,也都是因應避免「基因庫狹窄化」或是「近親交配導致隱性基因或是壞基因顯現的機會」...等的考量。而目前,在台灣有太多的所謂善心人士,或因為宗教,或因為修德,或為了生態復育...等因素,大量地將鳥類、爬蟲類和魚類「放生」,尤其是魚類的放生數量,更是其中之冠!

前兩個放生的目的確實相當可議,但是目前沒有具體的法條可管,且在民意高漲和宗教勢力抬頭的當下,也很難有具體的作為。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透過立法和道德勸說(若有2~5%煙害防制的經費和廣告量,一定會有相當宏大的效果)。這些措施和法令一旦制訂之後,有了執行和管理的依據,再來討論一些根本的學理和所能導致的危害也還來得及!否則窮極學者一生疾呼,相信也沒有太多的效用。

至於第三個因素,這些「有志的學者」就能立即使得上力了!因為一些漁業的管理階層,不都是學長學弟妹的關係。同樣都是為了做一些「業績」的前提下,若是能有更響亮的口號,更義正嚴詞的理由,也不必另外爭取經費,更能師出有名的前提下,在「恢復資源的放流」行為上,不是更有機會達到目的?

若是提及放流的魚苗被少數人「標走」,筆者也是知悉多年。若是在高位者「無知」,還請多多下鄉去瞭解一下這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萬能的檢察官在集中火力查「扁案」的當下,可能暫時無下兼顧這類的小案件,但稍後呢...?)。若是在高位者「已知」,是否請監察單位協助檢查體系,查察這個限向所隱藏的不法或是瀆職!雖然學界的袞袞諸公也能提出一些診斷後的現象,但是提出該如何解決才能名符其實的和社會對其尊崇位階的期待!

此外,已經在全省設置了如此多的水產研究中心,好好地利用這些中心的生產繁殖量能,培養出血緣、地緣不同,甚至從他地引入同種不同系的親代,以此為繁殖種魚的依據,與當地業者交換種魚(當然,需要一些規範和施行細則),進而繁衍日後欲限定數量放流的仔代。在源頭去控制基因庫的問題,會比日後機這些小魚放入大海之後,透過「標定」或是其他方式來確認仔代基因庫展沿的問題來得輕鬆且有「根據」。當然,將這些商機收回國家所有,又是另外的考量!此外,文章中相當推崇的「分子放流」技術,不曉得對一些標定之後,對生物的基因便抑或日後為了採集研究,對整體族群的衝擊有多大?在華麗的科學名詞下,或許引含了更多的科學衝擊!不是在推動一些新技術的前提下,應該要多多考量的?

最後是發表文章的「心態」和「用語」的問題!在心態上,牽涉到一些利益勾結或是私心的揣測,不用太多地著墨;至於「用語」方面,因為台灣做這些基因庫研究,並非學術界的主流。因此,能供作參考的統計數據或是寫文章的依據者,相當有限。當然,根據所學,做一些合理的推論,在一些教學行為或是言談間,或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一堆專有名詞堆疊出來的專業文章中,不是更應該有「確切」的數據或證據,來引證所提出的論點,比較妥當!尤其提及「不如歐美等國...」的字眼的同時,提出一些確切的比較數據,或是經由該國的某個單位所做了哪些供作,導致哪些成果...等,不是較容易讓讀者信服「台灣真的不如人」,抑或是一堆爛蘋果在比爛罷了!常在一些以科學包裝的評論性為文章中,每每以一些概括性或是抽象性的比擬,將台灣的不足擺在他國的不夠下踩。真的沒有做好,是真的該虛心檢討(寫文章的人更應該虛心檢討在自己的位子上,做了哪些的努力?),然後迎頭趕上。

但是,若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哥倆好,何苦妄自菲薄地貶抑自己呢?尤其是在一些標榜注重生態保育議題的單位,屢屢不承認台灣主權地位卻事事要求台灣政府或是製作節目醜化台灣的現況下,生態保育(尤其是國際級的生態保育工作)工作,已經不再單純世人於自然的共生共存法則了!

※本文原載於2009年2月15日台灣水產電子報
※延伸閱讀:停止盲目放流 避免基因污染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