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1.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苦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水產出版社  
推薦瀏覽
Earth Day Network
勞工陣線
地球憲章總部(Earth Charter Initiative)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  
綠色和平(香港)  
塔山自然實驗室
環教資訊網
崔媽媽基金會  
 
  西部首座無基改農區 苗栗苑裡85位農民響應

 
【相關連結】

老少傳承割稻趣 全台首座「無基改農區」在富里宣誓揭牌

有機苑裡鴨間稻米 成功外銷

農委會:從未規劃進口含基因改造食米

繼2008年花蓮縣富里鄉宣誓為無基改農區之後,台灣第二個非基改農區落在苗栗縣苑裡鄉,成為西部最大的無基改農區。台灣雖然禁止耕種基改作物,但是不是完全落實不得而知。目前可進口國外基改大豆、玉米,目的是用來當做飼料,但早就流入市面成為加工食品,充滿在日常飲食如豆漿、豆腐,消費者吃下肚子而不自知。此外,食品標示也充滿矛盾之處,成份含5%以上玉米、大豆的加工品依法應標示使用的是基改或非基改作物,但往往只看到標示「非基改」或未標示。

基改作物對人體的影響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無害,但全球各國皆視基改作物為毒害,避之唯恐不及,只要發現摻雜基改作物,甚至整船駁回原產國。台灣稻米要有國際競爭力,唯有種植無基改稻米。

精采內文

 
 
  環境信託:分享草原上的美麗與感動:查幹諾爾生態工作假期紀實

作者: 劉春蕾、馬超驥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

編按:作者馬超驥於2008年來台參與澎湖生態工作假期,將有海味的工作假期體驗帶到蒙古的大草原上,在相同的熱情和理念下給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人文,增添生態工作假期的色彩。今年2009年生態工作假期專欄,從台灣台北向西環島了一圈,體驗生態、人文,個人、企業不同的風貌後,最後帶領大家到開闊的蒙古草原,結束這一年的工作假期遊覽。期待明年有更多優質的生態工作假期舉辦,也歡迎讀者投稿,一起分享深度探訪這美麗世界的感動。

草原,對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性名詞。而對於許多接近草原的人來說,那裡的文化,有一片心靈的綠色,讓人久久牽掛。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鄭立欣


為期十年的「海洋生態普查」即將結束,數百種海洋新物種明年將於倫敦發表結果!此計畫由來自全球34國共344位科學家參與,於14個調查地點,並有5個位在不見天日的深海處,意外發現在無法行光合作用的海中,仍存有驚人數目的生物。反觀台灣,竹科園區的一家廠商不慎將氯化鐵藥劑管線弄破,導致客雅溪上游一條野溪的魚蝦翻肚死亡,造成河川嚴重污染。

暖化問題持續,在最新的「哥本哈根診斷」報告摘要中顯示,在本世紀,地球氣溫可能無法避免的升高攝氏7度。而為了解決環境負擔,南韓研究團隊以利用生物科技製造出非以傳統石化燃料化學物為基礎的聚合物,未來可用於生產低毒性、可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

在連日暴雪天氣下,中國南方多個城市的天然氣需求大增,全國許多地區出現「氣荒」,部分城市缺口達40%,天然氣價格暴漲。有專家分析會對中國整個經濟造成影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專欄:異形來了!環境污染指標生物(下)
沈世宏
作者:黃元照(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台大海洋研究所漁業及海洋生物組博士資格候選人)

異形確實存在地球!有一種專棲於水中底質的多毛類,以尖刺、觸鬚等千變萬化的造型,成為電影或動畫的靈感來源。這些樣貌駭人的生物,還有一項特異功能:成為水質污染指標!

行政院環保署曾於1992年提出「台灣河川底棲生物手冊」,並以底棲生物相作為水質污染指標,分未(稍)受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及嚴重污染四級。由於污染物質在生物體的累積具有時間性,即便廢水污染源曾短暫消失或是減緩時,仍忠實的紀錄累積在生物體內。其中的貧毛類(顫蚓類)、多毛類(小頭蟲科)都名列於嚴重污染水域的生物指標。

精采內文

 
     
  論壇:枋山溪現場會勘見聞錄
沈世宏
作者:洪輝祥(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

11月11日檢舉枋山溪生態危機,毛蟹迴流路慘遭掩埋,山崩路斷河毀的現場,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水利處、環保局、獅子鄉公所、水保局等五單位,至11月23日公部門才安排現場會勘。 現場公務人員的表現可說是為勘查而勘查,光是要區別管理單位就花了許多時間,水利處與獅子鄉公所對於何處歸誰管轄河段都搞不清楚。

而既是會勘,竟然只有水利處關河段有圖籍可查,雖然明顯超挖,張姓河川駐衛警竟然說,業者只要補申請即可。天啊!我們的公務人員「愛民親民」到這樣的地步耶!真該頒獎給他-「屠殺河川不遺餘力獎」。而且,這是有差別待遇的哦!今年有合法承租業者,未申請整地即開挖,還被水利處告發耶!

精采內文

 
 
 
西部首座無基改農區 苗栗苑裡85位農民響應

本報2009年11月25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西部首座無基改農區於24日在苗栗縣苑裡鎮召開記者會、正式揭牌,農友們在「有機稻場」的體驗田割出台灣地形之稻田圖騰,並插上反基改旗幟,表達台灣農民拒絕基改作物的決心,不但為消費者健康把關、守護台灣西部重要穀倉,並與國際潮流接軌。這是繼2008年花蓮縣富里鄉之後台灣第二個密集的非基改農區,在西岸農地不斷被科學園區侵占節節敗退之際,不啻為令人提振的好消息。此外,山水米契作農友更於今年種植出冠軍米,證明有機、無基改農業也能種出質量皆優的稻米!

山水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契作農友共85位農友、面積高達120公頃是台灣西部最大的無基改密集農區。山水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葉淑蕙強調要能在國際掙得一席之地,無基改污染的稻米是首要。她提到日本商社來台洽購500噸稻米,第一個提問就是「是否為基改稻米」,顯示台灣無基改稻米充滿商機。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謝學森也提到苗栗縣長重視農業,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無毒蔬菜,使苑裡成為有機稻米之鄉,而本地的產銷班更榮獲全國十大優良產銷班。未來苗栗將種植上千頃油菜花田,花季時形成壯觀的花海,提供民眾休閒之處,花季後成為最佳的有機肥料。目前苑裡鎮更有4班120公頃的無基改農地,是台灣西部最大的無基改有機農區。

台灣消費者被當豬養

活動中安排與會的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社員體驗「歌稻子」、「打穀」的過程,親身體會盤中米飯怎麼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過程而來。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黃淑德表示,消費者雖然知道有機農業不容易,但是沒到產地看還是無法體會困難之處,她期待透過產地的拜訪,讓消費者與生產者更多對話與交流。台灣有機產業促進會理事長陳世雄說台灣的消費者被都豬養而不自知,國外基改大豆只用來餵食動物,台灣卻流入市場,成為豆漿、豆腐吃下肚而不自知。他期待主婦聯盟合作社能成為台灣最大的消費者團體,發揮消費者力量監督政策,支持有機、無基改農業。他以日本消費者為例,他們已連署的方式寫信給加拿大政府,要求不要將基改小麥賣到日本。此外,最近歐巴馬訪韓,也有20萬名南韓農民上街頭反對美國進口的農產品。

基改農作物幾乎成為世界各國拒絕的名單。台大園藝系教授郭華仁舉2006年美國為例,出口到澳洲的米被檢驗出參雜部分基改米,於是整船稻米退回美國;於是美國農民告種子公司,獲賠1億。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美國稻米污染事件後,全世界都恐慌,因此產米大國泰國特別聲明其生產的作物皆為無基改作物,顯示無基改作物為全世界所擁抱。紐西蘭政府甚至宣稱20年內成為有機、無基改作物國家。面對越來越嚴苛的氣候條件,吳東傑提醒更要讓物種或作物多樣化,讓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作物能因應而生。

有沒有基改 身體先知道

郭華仁將基改作物英文簡稱GMO改編成「GM金O」(基改真黑)。他說台灣雖未有基改種子公司,仍需確保1.台灣尚無基改玉米種子,但有人偷種,要注意;2.油菜花種要確定為非基改種子;3.用來做有機肥料的大豆要買台灣的,免得買到進口的基改大豆。這三者顧到應該就沒有問題。

陳世雄以米勒畫作《拾穗》說明,有機耕作的無基改稻米其實是一種終極關懷的態度。他以《聖經》申命紀留下稻穗給孤寡貧苦者檢拾為例,表達有機耕作除了無毒之外,還兼具健康、生態、公平、關懷的概念。在反對基改作物的同時,要監督政府預算,不該用來研發基改作物。

種出冠軍米的山水米契作農民徐能發便以有機耕作方式種植高雄145品種獲得今年的冠軍米。徐能發種植有機米已有17年時間,他說種有機米是基於良心和慈悲,否則無以為繼。有機農業繁瑣的農事管理及較少的收成會讓一般人打退堂鼓。今年73歲的徐能發一開始基於好奇而接觸有機農業的耕作方式,久而久之習慣了,就再也無法回到慣行農法了。產銷班的農友有提到習慣了有機農法後,再去慣行農法的農田幫忙,感到很不習慣,連身體都知道。

Top

 
 
  環境信託:分享草原上的美麗與感動:查幹諾爾生態工作假期紀實

作者: 劉春蕾、馬超驥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

編按:作者馬超驥於2008年來台參與澎湖生態工作假期,將有海味的工作假期體驗帶到蒙古的大草原上,在相同的熱情和理念下給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人文,增添生態工作假期的色彩。今年2009年生態工作假期專欄,從台灣台北向西環島了一圈,體驗生態、人文,個人、企業不同的風貌後,最後帶領大家到開闊的蒙古草原,結束這一年的工作假期遊覽。期待明年有更多優質的生態工作假期舉辦,也歡迎讀者投稿,一起分享深度探訪這美麗世界的感動。

草原,對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性名詞。而對於許多接近草原的人來說,那裡的文化,有一片心靈的綠色,讓人久久牽掛。為了可以與更多人分享草原的美,和身體力行的感動,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從去年開始引入「生態工作假期」的概念,成功地組織現代汽車集團員工和客戶走進內蒙古的查幹諾爾湖,大家在短短四天的日子裡,既體會了濃濃的草原深情,也為改善草原的環境付出了身體力行的努力。

「生態工作假期」工作假期是一種新的度假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志願服務形態。天下溪草原項目從2008年開始嘗試此類活動,開展對城市人的草原生態文化教育。

出發去查幹諾爾

2008年9月1日清晨7點,載著50餘人的大巴從現代汽車公司門口出發,開始一次全新的旅途。這裡面,有30多位是現代汽車的員工、客戶和經銷商,其餘的是媒體、天下溪工作人員以及指導老師。

為使大家對草原生態和草原文化有所了解,更好的體驗這個不同的「假期」,天下溪特別邀請了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海山老師以及北京觀鳥會的付建平老師做隨行講解。一路上,海山老師結合沿途的地形地貌給大家講述內蒙的生態和文化,大家聽得都很認真,因為大家都沒聽過如此生動、精彩的「導遊」解說。

經過近8個小時的車程,大巴到達了錫林郭勒盟阿巴嘠旗查幹諾爾湖附近,那裡早有十幾輛吉普車在等候。到了草原上,大巴車就沒法深入腹地了。吉普車載著大家又顛簸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查幹諾爾湖。

在蒙語裡,「查幹諾爾」的意思是「白色的湖」,它是內蒙古著名的湖泊之一,分大、小查幹諾爾。大的是鹹水湖,小的是淡水湖。大鹹水湖自2002年大面積乾涸以來,裸露的湖盆泛起大量鹽鹼,使臨近牧區和下風向大面積地區深受鹼塵暴的侵蝕。2003年,查幹諾爾知青鄭柏裕與中科院海洋所宋懷龍研究員開始以種植鹼篷(一種耐鹽植物)的方法進行湖盆治理;2007年,韓國的環境機構「環境運動聯合」在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的支持下,啟動了查幹諾爾湖生態治理項目。

草原生活初體驗

簡單的晚餐過後,鄭柏裕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查幹諾爾湖的基本情況以及這兩天的工作安排:上午勞動,下午走訪當地牧民。

第一天晚上,草原上的生活難題就暴露出來了—草原缺水,營地也是用水緊張。有限的水只夠簡單洗漱,城市人習慣的抽水馬桶更是想都別想。幾塊木板圍成了廁所,裡面放著一桶沙子,簡單而天然。住的地方也不是舒適的賓館,按性別分開十幾個人住一個蒙古包,攤開鋪蓋直接睡著地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對此感覺很不習慣,有人開始小聲抱怨......

整個活動期間,我們為這些城市白領們安排了多種多樣的活動了解牧民的生活,參與牧民的日常勞動,品嚐傳統奶食,學習騎馬、拉馬頭琴等等,對草原的了解很多來源於親身的體驗,而我們的生態假期也是希望大家從這些體驗中有所反思和啟發。並不是讓大家真的只是幹活來的。

去牧民家勞動的內容是「撿牛糞」。牛糞是牧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燃料,生火做飯主要靠它。撿牛糞是個技術活,糞筐背在背上,用糞叉把乾牛糞扔到筐里的過程中,弄不好牛糞就四散分開,被風吹到身上。所以,這次隨行的某媒體一女記者,堅決不肯參加這次體驗。最後被大家哄著撿了一點,但直到整個行程結束,她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要求道歉......現在的城市人,顯然已經迷失在「舒適」的人工環境中,無法從自然原生的生活中體會到樂趣了。

汗撒乾涸湖盆

這次來草原主要的工作,或者說生態工作假期的「重頭戲」就是生態工作,而大家在這裡做的事情,就是挖溝種沙障,也就是種一些防風的紅柳枝等,以便栽種的鹼篷種子不會被風吹走。可別小看這些溝,可都是有具體規格的,需要30公分深、30公分寬、500米長左右。

挖溝的工作都安排在上午。50個人被分成兩組,每組挖一條。分發工具後,兩組開始分頭行動。一開始大家都很樂觀,覺得一上午就挖一條溝,太簡單了。可挖出不到10米,就發現這個工作對這些不參加體力勞動的都市人來說,實在有些難度。乾涸的湖盆地面比較堅硬(其實今年這裡雨水還算充沛,地面還沒完全乾透),一鎬下去根本刨不了多深,掄鎬的這個力度對於隊伍中的女士們基本不可能達到,所以第一步刨溝的工作需要男士來完成(隊伍中男女比例基本1:1);第二步是把刨出來的土整齊的堆到溝邊,但是不能攘的太散,因為這些土是用來種沙障的。鏟土的工作開始由女隊員來做,結果發現掄不了幾鍬就又沒都勁兒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草原上的太陽變得非常熱情。 9點以後紫外線強度就很高了,城裡的女人們都非常怕曬,紛紛亮出各種裝備,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這樣再做體力活會非常之熱。沒辦法,鏟土的工作也大部分給了男隊員,女士們在邊上送送水,說說俏皮話調節氣氛。

第一天的勞動開始不到兩個小時,就有人堅持不住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想想也是,這些城市白領們也許長這麼大也沒幹過這麼累的活。終於,經過4個小時的「艱苦」勞動,上午的工作結束了,兩隊的進度差不多,都挖了300米左右,也都比較規範。人們累得東倒西歪的,收拾工具回營地吃飯。

第二天上午活動依舊,兩隊人繼續完成各自剩下的200米工作。昨天的勞動已經讓大家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抱怨歸抱怨,人們還是圓滿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大家最後在自己的工作成果前合影留念,每個人都笑得非常開心。

記得有句話說的好,親手栽種的地方,將是幸福的所在。相信這些汗水撒過的草原,凝聚的不僅僅是一次勞動的艱辛,而是一生的回憶和守護。

意外的收穫

看似荒蕪蒼涼的查幹諾爾湖地區盛產瑪瑙,這讓隊伍裡的人異常興奮。就在湖盆附近的小山上,運氣好都能在石子中發現小瑪瑙。在下午的分組活動中,有一組隊員在聽完鄭老師的講解後就迅速跑向了山坡,充滿興趣地開始了他們的「發現之旅」,一個個頭也不抬的在地上找呀找,還真有些人找到幾個小小的透明石頭,經過鄭老師鑑定撿到瑪瑙的人無比興奮,大部分沒撿到的不甘心,收隊了都不想走,最後大家都撿了一些各色的小石頭,高高興興揣回了營地。

在草原上的日子裡,大家每天都在悠揚的馬頭琴聲中起床;晚飯後對著草原上的漫天繁星,許下心願......草原上清爽的風拂過每個人的面龐,也把草原的氣息傳遞進了每個人的心田。

最後一天,大家一起觀看隨行攝影師和志願者趕製出的精彩投影片,在悠揚、充滿深情的蒙族歌聲中,大家重溫了這非同一般的兩天的經歷,有鬱悶,也有歡笑,有抱怨,更有感動。片子看完,很多人眼中有淚光閃爍......

 

Top

 
 
 
海洋生態普查 發現數百種新物種

摘譯自2009年11月20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被稱為小飛象的煙灰蛸(海洋生物普查提供)任職於伍茲赫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並參與「海洋生物普查」的的傑曼博士表示,「深海是地球最大的連續性生態系、生物最大的棲地,但也是人們所知最少的環境。」在來自34國參與普查的344位科學家當中,傑曼博士負責調查深海生物。

到明年10月,「海洋生物普查」將結束十年的研究工作;屆時5項深海調查計畫將出航210次,其中包含史無前例的對赤道以南的中大西洋海脊的探索。這項創舉是由俄羅斯、巴西、南非和烏拉圭在於今年10-11 1月間合作的科學研究。

此計畫14個調查地點中,有5個位於不見天光的海洋深處。每個調查地點都是為了在各種極深的海洋環境研究生命的樣貌:從大陸邊緣到延伸至中大西洋的海脊、海底隆起的山脈、泥質的海洋平原;或是海洋中脊邊緣及最深的海溝中發現的熱泉、滲漏和化學作用形成的生態系。

每個航次皆耗資龐大,且受到極端海況的挑戰,使得直至2000年海洋普查開始前,深海一直是遙不可及。

研究結果仍在分析中,將在明年10月4日於倫敦發表最後的普查結果。然而科學家已知,全球深海生物的數量、分佈和多樣性等模式已十分明顯。

「海洋生物地理資訊系統」(Ocean Bio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紀錄了海洋生物普查的觀察資料。管理此系統的博格(Edward Vanden Berghe),在深於200公尺以下、無法行光合作用的海中,記錄了17650種物種;其中處於深度超過1000公尺的就有5,722種物種。

舉例來說,最近一次至大西洋東南部的航次收集了680個橈足類標本,當中只有7種可被鑑定出,99%是從未發現的物種。而從各地收集、數百種類似蚯蚓大小的大型海洋動物標本中,50%-85%是科學家無法辨認的新種。更罕見的是一種新的海參,那不僅是新的物種、更是一個新的「屬」。

Top

 
 
  竹科廠排汙 菜枯、魚蝦死

摘錄自2009年11月24日中國時報竹縣報導

新竹科學園區一家廠商不慎將氯化鐵藥劑管線弄破,導致客雅溪上游一條野溪魚蝦翻肚死亡,就連民眾用來澆菜也因而枯死,居民不敢食用,村民們23日由鄉長候選人范玉燕與議員候選人邱振偉召集50餘名村民向科管局抗議,縣環保局也派員前往採樣蒐證。

科管局勞資組組長張金豐及廠商代表昨天(23日)出面說明,是氯化鐵藥劑管線被工人不小心踢破洩漏,從科學園區6號雨水排放口排出,現場民眾群情不滿官員推托說詞,要官員給居民一個交代。

鄉長候選人范玉燕及縣議員候選人邱振瑋強烈要求環保局盡速化驗汙染之水源,還民眾一個清靜無汙染家園,並賠償下游汙染農戶損失。

Top

 
 
  最新報告 地球氣溫本世紀可能升高攝氏7度

摘錄自2009年11月25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科學家說,地球氣溫可能在本世紀上升攝氏7度,這也是專家2年前所預測溫度上升可能範圍的最高數字。

這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2007年公布劃時代的報告以來,對全球溫室效應議題所做的最大規模研究,標題為「哥本哈根診斷」(CopenhagenDiagnosis)報告的64頁摘要,將在12月7至18日在丹麥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中大力宣傳。這項會議肩負締結全球性協議,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任務。

督導這份報告的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謝爾洪伯(Hans Schellnhuber)表示:「這是科學界對192個國家氣候談判代表的最後呼籲,這些代表必須在哥本哈根啟動氣候保護列車。」

撰寫人表示,這份報告是IPCC在2007年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和預定2013年公布的下個大部頭手冊間的「期中科學評估」。
2005年以來發表在同行評審科學文獻的新證據顯示,2007年報告的許多評估數字過低。

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較1990年多出40%。1990年也是將於2012年失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的基準年。近25年來,地球氣溫每10年升高攝氏0.19度,這使得地球平均氣溫可能在本世紀升高多達攝氏7度。

Top

 
 
  南韓研發環保塑膠 低毒可分解

摘錄自2009年11月24日自由時報報導

在《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南韓研究團隊已利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出非以傳統石化燃料化學物為基礎的聚合物,這種聚合物未來可用於生產可生物分解、低毒性的環保塑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教授李相燁(Sang Yup Lee,譯音)主持的這項研究計畫,重點在於生物性聚合物「聚乳酸」(PLA),這種物質是以天然、可再生資源製造出塑膠的關鍵。

過去要產生聚乳酸,都需經過發酵和聚合作用兩步驟,過程複雜且成本昂貴。李相燁團隊以「代謝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改良的大腸桿菌菌株,將兩個步驟簡化為一個步驟。他說,這意味著現在可用這種大腸桿菌菌株,透過單一步驟的發酵過程,有效地製造出非天然聚合物。這種新技術應該對開發出其他生物改造有機體有幫助,而這類有機體能以可再生資源製造出多種非天然聚合物。

Top

 
 
  中國南方「氣荒」 眾多企業停工

摘錄自2009年11月24日自由時報報導

在《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南韓研究團隊已利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出非以傳統石化燃料化學物為基礎的聚合物,這種聚合物未來可用於生產可生物分解、低毒性的環保塑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教授李相燁(Sang Yup Lee,譯音)主持的這項研究計畫,重點在於生物性聚合物「聚乳酸」(PLA),這種物質是以天然、可再生資源製造出塑膠的關鍵。

過去要產生聚乳酸,都需經過發酵和聚合作用兩步驟,過程複雜且成本昂貴。李相燁團隊以「代謝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改良的大腸桿菌菌株,將兩個步驟簡化為一個步驟。他說,這意味著現在可用這種大腸桿菌菌株,透過單一步驟的發酵過程,有效地製造出非天然聚合物。這種新技術應該對開發出其他生物改造有機體有幫助,而這類有機體能以可再生資源製造出多種非天然聚合物。

Top

 
  專欄:異形來了!環境污染指標生物(下)

作者:黃元照(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台大海洋研究所漁業及海洋生物組博士資格候選人)

異形確實存在地球!有一種專棲於水中底質的多毛類,以尖刺、觸鬚等千變萬化的造型,成為電影或動畫的靈感來源。這些樣貌駭人的生物,還有一項特異功能:成為水質污染指標!

多毛類小頭蟲科;圖片提供:謝蕙蓮行政院環保署曾於1992年提出「台灣河川底棲生物手冊」,並以底棲生物相作為水質污染指標,分未(稍)受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及嚴重污染四級。由於污染物質在生物體的累積具有時間性,即便廢水污染源曾短暫消失或是減緩時,仍忠實的紀錄累積在生物體內。其中的貧毛類(顫蚓類)、多毛類(小頭蟲科)都名列於嚴重污染水域的生物指標。

只是實際應用底棲生物作為環境污染偵測指標的環保單位趨近於零;大多數是由學術單位分析使用。例如台南市原台鹼安順廠舊廠址之海水貯水池之底質多氯戴奧辛/呋喃平均濃度,為目前已知全世界戴奧辛污染最嚴重的區域。2003年行政院環保署針對附近地區之居民進行體內檢測,並驗出高濃度之戴奧辛。2004年成功大學也檢驗出其中的蝦、蟹、魚、鳥類體內含大量戴奧辛。2005年更進一步分析其中底質內的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發現多毛類生物亦內含高單位的戴奧辛。這一連串的分析更加驗證戴奧辛可能經由最底層的碎屑食物鏈,逐漸累積在高營養階層的捕食者及人類體內。

多毛類生物也常被使用為海洋環境的長期污染評估及偵測的指標。例如海上箱網養殖。近三十年來,由於過度捕撈以及人類對於海洋漁產的需求大增,歐美各國便於海上設立箱網,飼養超量的魚類來供應漁獲。但是過量餵飼的殘餌以及飼養生物的排泄物長期累積在箱網正下方,造成了水質污染、水體混濁,甚至導致過多有機物質堆積於底質,並產生缺氧狀態。

多毛類華美盤管蟲的白色穴居蟲管;攝影:黃元照由於多毛類中的小頭蟲科(Capitellidae sp.)及絲鰓蟲科(Cirratulidae sp.)耐污性高、適應力強。能夠在短時間內淘汰其他生物體,並且在箱網下的底質大量繁生;此類生物也常被稱為「機會物種」(opportunistic species)。目前於澎湖馬公本島鄰近海域的箱網養殖具有悠久的歷史,相關漁政管理單位卻鮮少針對該養殖海域及底質進行調查。經由2007年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教授與台大海洋所博士班學生黃元照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的水質污染已進而影響到其底質的有機質堆積,造成箱網養殖區下方大量出現高耐污性多毛類,甚至也影響到臨近珊瑚礁區的底棲生物群聚組成。

解決此一污染的方式,不外乎縮小養殖海域面積、實行海域分區養殖,抑或減少養殖生物數量。但是實際操作面上仍須考量漁政單位及漁民現實經濟,環境的改善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電影、動畫中造型多變的外星怪獸,雖因長相恐怖、嚇人、為非作歹,最後要不被直接消滅,要不短暫消失為下一集影片預作伏筆,但無論如何,自始至終都是引人注目的焦點。然而,確實生活在我們周遭環境的這些環節動物,儘管其貌不揚,或是奇形異狀、青面獠牙,也因為嬌小的體型不易觀察,在台灣並沒有太多專門的科學研究學者對此著墨心力,相對其他國家,更缺乏本土的科學文獻及研究紀錄,更重要的是缺乏媒體關注,讓這類生物在社會大眾眼裡失寵。

在台灣的物種保育及生態研究世界裡,社會大眾和多數學生都會將保育焦點放在體型較大或具有獨特性的物種上,尤其大型哺乳類。此外,台灣是一個擁有豐富多樣化棲地的島嶼國家,由於社會大眾容易接觸及親近這些高山、丘陵、平原等陸域環境,大家也因此對於陸域生態較為熟悉。但是偏屬冷門的海洋生態保育,除了每年各地方大舉觀光旗幟而舉辦的海洋漁業文化季、海鮮節等之外,大多數的台灣人民的海洋概念仍然一知半解。

其實,海洋的世界裡,除了教科書中的大洋、深海、珊瑚礁生態系之外,都會區裡每到假日都人山人海的海陸交會地帶:紅樹林、河口、沙泥灘潮間帶等區域都包含在其中,也都值得我們用另一種心情跟角度去看待。因為這些感覺有點髒、有點臭的河口泥灘棲地,為我們吸納我們所排放的污染廢水,甚至幫我們過濾了這一切的髒與臭。而這些生活在爛泥中,長相可能不討人喜歡的小型無脊椎動物也默默的生活於此並紀錄這一切。也許今天是第一次了解這些生物,也請別忘記,台灣擁有的多樣化生物都有其獨特與重要性,生態系統的功能維繫並沒有明星,也沒有主角或是配角,所有的生物在台灣這個舞台上,都是幕前也是幕後最重要、也不可缺少的那一個唯一。

Top

 
論壇:枋山溪現場會勘見聞錄

作者:洪輝祥(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

11月11日檢舉枋山溪生態危機,毛蟹迴流路慘遭掩埋,山崩路斷河毀的現場,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水利處、環保局、獅子鄉公所、水保局等五單位,至11月23日公部門才安排現場會勘。

現場公務人員的表現可說是為勘查而勘查,光是要區別管理單位就花了許多時間,水利處與獅子鄉公所對於何處歸誰管轄河段都搞不清楚。

而既是會勘,竟然只有水利處關河段有圖籍可查,雖然明顯超挖,張姓河川駐衛警竟然說,業者只要補申請即可。天啊!我們的公務人員「愛民親民」到這樣的地步耶!真該頒獎給他-「屠殺河川不遺餘力獎」。而且,這是有差別待遇的哦!今年有合法承租業者,未申請整地即開挖,還被水利處告發耶!

獅子鄉公所總共承租約80公頃,但不知誰租何處?不知誰違法開挖何處?(因為沒有地籍圖!?)承辦人說他們不知為何會改變河道?承辦人員一副無辜樣的說:「有要求他們不能改變河道啊!」「會要求他們改善啦!」這是公務人員面對嚴重破壞河川生命的「最溫柔」聲音。

上下圖分別是11月11日與11月23日的對照,因為公務人員的推託,原有的毛蟹返鄉之路又慘遭全斷,我也不知如何控訴了!可憐不會講話的生命!我們付出的生態、環境的代價,就是這般公務人員心態的傑作。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1月12日向原民處承辦檢舉時,明明統計出有20位左右是今年12月到期的承租人,只有3位是明年到期。(就是因為有90%今年到期,輝祥才向承辦表示:如果縣政府、鄉公所需要這筆錢,我們會籌來將承租權拿下,但不開發,希望縣政府不要再承租出去。)結果承租的書面資料竟將98年12月全部改為101年12月到期:將原來的98年字樣槓去,直接寫上101年到期日的字樣。

看到這裡,我幾乎要腦充血而死,立即開罵,縣政府承辦這才緩頰說,這是鄉公所報上來的,縣政府還沒批准。(但矛盾的是,承辦說過這一段是由縣政府授權給鄉公所決定的)。我立即回應,今天我們來現場會勘,都見證了河川的慘況,重機械好像在支解大自然一般,如果縣政府將來真的核准,我們會將矛頭對準縣政府。(而檢舉後的這十幾天時間內,書面資料竟已補足了程序,將98年12月到期改為101年12月到期)

你知道「官」字兩個口的意思嗎?這現場就是最好的解釋吧!

一路上,獅子鄉公所承辦人一直說:只租到那裡啦,上面沒有了,可以寫會勘紀錄了吧!但我一直堅持要看完全程,也一路不斷向上游證明違法開發的慘狀,沒有任何一個獅子鄉管的河段沒被開挖的。也不只有承辦人員說的「那裏而已啦」。

我相信她一定恨死我了!就如同我恨死他們一般!看來,自己審查自己是永遠不會有錯的啦,錯在於我們環保團體吃太飽了啦。

上面是林務局回收的部份,下面是獅子鄉公所管的河段。這就是執法的差異!屏東縣政府、獅子鄉公所,應該不缺區區50萬吧!公務主管大人啊!看了今天的情況,你們是否還睡的著!

最後到了上游處歸林務局管河段,也是勘察的盡頭,一張現場11月12日貼給大家看的公告(當天也是媒體播報相關消息的日子),是我今天唯一堪慰的地方-自然河道與生態恢復中的上游景觀。我們期許「光復河川」能讓它一直延伸到出海口!朋友們!救河川,真的不能沒有妳(你)!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