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破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苦勞網  

推薦瀏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洪雅書房  
地球公民協會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千里步道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綠黨  
 
  核四廠耐震係數0.4擋不住6.8級地震 台灣核安堪慮

 
【相關連結】

低碳家園不靠核能 環團高喊「我愛孩子、
不要核子」 高山禁開公路

核電鹹魚翻身? 台灣媒體沒說的事

目前所有核電廠的耐震措施都不夠!
——專訪高橋新一議員

刈羽村訪問 直擊地震現場
「地震發生後,我們才知道這些從歐美引進的核電廠技術,對於地震的應變能力是很小的。因為他們並不像日本是多地震國家。」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中心理事及地震專家武本幸和在記者會上表示。

海地大地震,撼動整個世界的認知,強大的威力再度提醒人類,不可忘記天災的影響。台灣以為核能是便宜的能源,因為沒有把許多社會成本算進去,例如核安與核廢料。誰來為核能安全把關,恐怕沒有人能豁免於外。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我愛七星潭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忠峰、張佩雅;剪輯:陳忠峰
七星潭雖然有個潭字,卻是沒有邊際的海洋,許多人喜歡來這裡追逐浪花,或騎著單車,享受海風徐徐吹拂,也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大山大水,每年七星潭都吸引了上百萬名的遊客造訪,也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

但帶給人悠閒心情的七星潭,最近卻很不平靜,在網路上的討論熱鬧滾滾、村莊內掛起抗議布條,因為花蓮縣政府核定了大型度假村的籌設許可,但許多的疑點,都尚未釐清,而引發討論。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海地首都太子港遭遇規模7.0的地震摧毀,世界各國與援助機構正火速趕往馳援,海地紅十字會目前估計死亡人數介於45,000人至55,000人之間。雖然不是天災,但印度Andhra Pradesh省棉花農自殺的情形再度幾乎每天發生,龐大的債務是促使農民自殺的主因。

總統馬英九到彰化縣芳苑鄉關心這波寒流對漁民造成的危害,但漁民最想知道卻是國光石光設廠及中科四期運作後。林務局在番路鄉設置「南區樹木銀行」,「樹木銀行裡不是鈔票,而是一棵棵珍貴的老樹!」許多老樹和珍貴稀有樹木因施工或開發被砍除,現在則有安養之處囉!

擁有6百萬會員的美國農場事務聯合會表示,將阻止政府規範溫室氣體排放。許多農場主人無法預見任何來自於碳封存的收入,卻預見高昂的生產成本。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相思寮 救命!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張光宗

在高度爭議下,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以12比5表決通過中科四期的土地變更案,政府的意志其實左右區委會的決議,政府機關代表有10席的優勢。而對住在二林園區預定地上的相思寮居民來說,他們的生存面臨威脅,因為房子、農地都要被徵收。

相思寮是一個被台糖甘蔗園圍繞的小村落,二十幾戶民家,歷史久的在這裡落地生根超過百年,短一點的也住了三、四十年,聚落裡的建築充分體現了,早期農村生活的艱苦。

精采內文

  論壇:徵收權力有待節制:從Kelo到相思寮

作者:陳仲嶙(清大科法所助理教授)

中科四期因為環評強行過關與強制徵收迫遷等問題,引發重大爭議,事件不僅名列環境資訊中心2009台灣十大環境新聞,也在台灣人權促進會2009十大人權新聞中上榜。政府長久以來的開發心態,造成台灣土地一再淪陷,不管過去的工業區使用率如何,新的工業區總是不斷出現。為了擔保開發案的通過,程序上的不正義也屢見不鮮。產業政策、工業區政策、環評制度與實踐,中科四期暴露出的問題與爭議有多端,本文想著墨的則在徵收的議題上。

原本財產的移轉建基於雙方的同意,這樣的機制基本上確保財產對於買方的價值,一定比對賣方來得高。徵收是一種國家強制力的介入,改變了原本的財產法則,違反意願地取走人民的財產,它的動用應該要有足夠的正當理由。藉由中科四期案本文想問的是,為什麼政府可以為了交付給財團企業使用而徵收人民的家園?類似的爭議在美國也發生,他們的論辯與發展,或許值得我們一起思考。

 
 
 
核四廠耐震係數0.4擋不住6.8級地震 台灣核安堪慮

本報2010年1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記者會前一日武本先生前往核四廠附近勘查海地大地震剛剛發生,造成多數房屋倒塌、以及嚴重人員傷亡。面對全球暖化下的氣候變遷,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加劇,台灣核電廠能否有防災應變能力?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16日上午舉行記者會,要求相關單位必須提出核電廠的安全評估報告,以及增加耐震係數的規劃。記者會上邀請了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中心理事武本和幸,到場分享日本遭遇地震對於核電廠的處理狀況。

「地震發生後,我們才知道這些從歐美引進的核電廠技術,對於地震的應變能力是很小的。因為他們並不像日本是多地震國家。」武本幸和表示,「2007年柏崎-刈羽電廠因為地震,導致七個機組停工2年半。」

前一日隨著環保團體勘查核四廠只周遭後,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中心理事及地震專家武本幸和認為,核四廠距離山腳斷層只有1.5公里,但附近地質曾有明顯移動過的痕跡,這樣不穩定的地區設立核電廠,卻完全沒有看到相關單位在附近進行長期地質監測的工作。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崔愫欣也指出,去年11月中央地質調查所發現核一、核二廠附近的金山斷層還有活動跡象,但有關單位卻沒有出面主動告知民眾。最近剛剛發生的海地大地震,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在沒有引進核安資訊的狀況下要怎樣應對可能發生的地震?

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指出,距離核一、核二廠最近的海底活火山,大約只有20公里,目前活火山一天大約會有200次的震動,必須進行長期的監測。當年蓋核一、核二廠的時候,台灣還沒有辦法自己進行評估,所以是由銷售核電廠技術給我們的美國人幫我們評估的。

只是當初以為沒有活動的山腳斷層,原來還持續活動,加上重新發現海底活火山的運作。崔愫欣認為,在尚未提出一套核安相關計畫時,核一、核二廠都不應該貿然延役。另外核電廠更應該增加耐震係數,以因應更劇烈的氣候狀況。

但是面對國際間重大核安事件頻仍,台電卻像是陷入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要求民眾相信他們。崔愫欣表示,政府應該提出加強核電廠耐震係數的計畫,同時對核電廠只重新進行評估,公開附近地質調查的資訊。

立委田秋菫表示,2009年11月政府發現核電廠附近有活斷層立委田秋堇也表示,萬一發生大地震加上海嘯,台灣的核電廠肯定經受不住。到時候台灣人比海地狀況更糟,除了在地震中喪生的,還有遭受輻射污染、產生各種病痛的生還者,那是比死還痛苦。

當初日本增加了他們核電廠的耐震係數,以柏崎-刈羽為例,它的耐震係數是0.45,武本幸和說,遇上6.8級的地震後仍然抵擋不住,更何況台灣核四廠的耐震係數只有0.4,比日本還低,而且核四廠使用的機組與柏崎-刈羽是同一型的。田秋堇也表示,台灣地質比日本年輕100萬年,日本能蓋的核電廠的我們不見得有條件可以用。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則提出,核電一直被認為便宜,因為台灣並沒有把許多社會成本算進去,例如核安與核廢料,當年核廢料放蘭嶼,結果蘭嶼居民成為聯合國第一屆的環境難民,這些東西都沒有被計算進去,所以才會認為核電很便宜。面對高風險的社會,台灣應該重新評估核電廠的適切性。

為何充分了解國際間對於核電廠安全的經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也在當天下午舉行一連串座談,除了武本幸和之外,還邀請非核亞洲論壇日本事務局佐藤大介先生。讓台灣民眾了解柏崎-刈羽核電廠事件始末,以及日本反核運動的經驗等。

Top

 
  我們的島:我愛七星潭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忠峰、張佩雅;剪輯:陳忠峰

七星潭雖然有個潭字,卻是沒有邊際的海洋,許多人喜歡來這裡追逐浪花,或騎著單車,享受海風徐徐吹拂,也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大山大水,每年七星潭都吸引了上百萬名的遊客造訪,也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

但帶給人悠閒心情的七星潭,最近卻很不平靜,在網路上的討論熱鬧滾滾、村莊內掛起抗議布條,因為花蓮縣政府核定了大型度假村的籌設許可,但許多的疑點,都尚未釐清,而引發討論。

由派帝娜公司投資的度假村,預定興建的位置在賞星廣場和七星潭社區中間,占地大約4.5公頃,業者預計花費20億元,設置120個房間,內部規劃有商店街、游泳池、戲水池等遊憩設施,以招攬國際旅客為主要客層。

業者認為度假村進駐後,能夠幫助地方發展,不過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則認為,度假村在選址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度假村的基地距離海岸不到一百米,在颱風季節容易受到暴浪侵襲、再加上美崙活動斷層經過,種種條件都不適宜興建度假村,派帝娜公司則表示,一切條件都經過評估,並且也會做好因應措施。

位處濱海的生態敏感地區,任何開發都要審慎進行,否則對環境、對業者都會造成兩敗俱傷。以七星潭海域來說,缺少詳盡的環境調查,誰也不知道開發之後會帶來什麼影響?而且在海邊設置大型的度假村,大量遊客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又該怎樣排放,才不會影響海域環境?在花蓮教書的李光中老師認為,必須要透過環評,許多的疑慮才能獲得解決。

除了擔心興建度假村對環境的影響,也有人感到不滿,原本是全民共享的海景,卻變成讓特定財團使用,度假村興建的位置,剛好是整個七星潭最佳的區位,未來民眾在視野上也會受到限制。

七星潭社區是一個傳統漁村聚落,依傍著太平洋,黑潮帶來豐富的漁獲,讓這裡的定置漁網非常發達。每天早晚,漁民出海的情景,都能吸引遊客前來圍觀。漁民剛剛捕撈上岸的新鮮魚貨,直接就地喊價、販售。海洋,對當地漁民來說,是提供生計的來源。

對遊客來說,七星潭是遊憩的場所;對當地漁民來說,七星潭卻是生活的場域,以往的觀光模式,已經對居民生活產生少許衝擊,未來,大型度假村的進駐,擔心影響會更大。

我們走進七星潭社區,發現這幾年社區的房舍,被粉飾成藍頂白牆,顯得有點突兀。顯示上位者在規劃時,缺少納入當地文化的內涵,就只會變成是自己的美好想像,無法在社區生根。這幾年下來,七星潭社區的居民也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觀光模式,才適合社區的發展。

不過七星潭所遭遇的問題不只於此,從十幾年前,花蓮縣政府就想要開發七星潭沿海風景區,1997年環境影響說明書的審查結論,限制了七星潭的開發,於是縣政府在去年七月提案廢止環說書的審議公告,由於度假村開發面積不到十公頃,就不需做環評。

現在度假村,在等待地目變更為遊憩用地後才能夠興建,在辦理期間,又涉及縣級風景區的開發到底要不要做環評的認定,諸多的疑點都還沒釐清,更大的危機又來臨。

民國98年4月,花蓮縣政府檢送『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到營建署審核,在計畫書中開發的陸地面積,將近二千公頃,未來還能變更為旅館專用地和住宅區等等,長期關注花蓮環境的鍾寶珠,認為這個開發案,等於把七星潭陸地面積一半以上都做了開發,將會嚴重衝擊七星潭的海域環境。

潮來潮去,白浪依舊拍打在礫石沙灘上。有人希望,七星潭能繼續保有自然景觀,有人則想藉著七星潭,創造更高的觀光產值,每個人對七星潭都有不同的期待,這個美麗的月牙海灣在眾人的關注下,會變成什麼樣子?同時也讓我們思索,我們跟海洋之間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採訪側記

炒得沸沸揚揚的七星潭議題,其中包含了3個案子,讓很多人容易搞混,用個簡單的時間序來說明,原本花蓮縣政府在1997年提出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在審查結論中做出的規範,等於替七星潭的開發行為設下關卡,花蓮縣政府還曾經因為未依規範而被開罰。

多年之後,這個開發計畫一直都沒有被執行,2009年4月,花蓮縣政府檢送「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到營建署去做審核,並於同年七月提案廢止前案環說書的審議公告,讓停滯已久的度假村開發案不需要做環評,而引發是否會衝擊海洋環境的爭議。目前「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還在進行政策環評中,正需要大家的關心,一起來關注七星潭的後續發展。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海地震災嚴重 全球馳援

摘譯自2010年1月14日,ENS美國,華盛頓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駐海地總部所在的太子港克里斯多佛飯店倒塌(照片為Logan Abassi拍攝,聯合國提供)海地首都太子港12日遭遇規模7.0的地震摧毀,世界各國與援助機構正火速趕往馳援。

搜救隊伍在倒塌的建物殘垣中仔細搜尋,而海地紅十字會目前估計死亡人數介於45,000人至55,000人之間。

海地官員13日推估死亡人數可能達10萬至50萬,但目前任何傷亡報告都未經證實。至少3百萬人已經遭受這場災難所影響。

由於許多政府建築倒塌,海地政府難以運作,議會亦嚴重受損,議長與部份議員受困其中。

海地總統普雷華(Rene Preval)與其妻子逃離毀損的總統府而生還,總理貝爾利弗(Jean-Max Bellerive)亦生還,但僅有少數政府官員取得聯繫。

位於克里斯多佛飯店的聯合國駐海地總部倒塌,聯合國發言人表示,至少4名警察、19名士兵與13名職員喪生,超過56名人員受傷,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團長安納比(Hedi Annabi)也在此震災中罹難。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海地有8間醫院受損或全毀,鄰國多明尼加則有2間醫院受損。世衛組織成員佳伍德(Paul Garwood)

說:「對原本已然脆弱的海地人民、社會與經濟,我們害怕這場地震的打擊將格外具有破壞性。」 一位法國紅十字會員工則表示,尚存的醫院卻已將大門關上。「在混亂中,醫院沒有任何餘力容納其他傷患。」他說:「許許多多的傷患散佈太子港街頭,周圍則是屍體。在市郊設置醫院並建立醫療團隊將至關重要。」

海地目前所有通訊系統都中斷,國際電信聯盟與聯合國資通信科技專門機構已部署40隻可攜式衛星連結設備與1個基地台,用以重新建立基本的通訊聯結,並調遣另外60組寬頻設備配署專業的操作人員。

太子港的機場受損,塔台在地震中震倒,但美國海上防衛隊已於13日建立起臨時塔台,使飛機能載運賑災物資與人員降落。

14日上午飛機開始起降機場,但主管單位下午對軍機以外的班機關閉太子港機場,使得以私人貨機運補救災物資的工作暫停。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14日呼籲美國民眾發揮「同情心」,並說明他已將幫助海地自嚴重地震中復原一事,當作美國各政府單位的首要工作。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則取消當週的紐澳之行,返回華盛頓,組織並協調美國救援工作。

Top

 
 
  印度再度發生基改棉農自殺

GMO面面觀2010年1月18日報導

隨著棉花種植季漸漸結束,印度Andhra Pradesh省棉花農自殺的情形再度幾乎每天發生。儘管官方數據指出去年7、8月六個禮拜的自殺人數為15名,不過反對黨和農民團體表示實際總數超過150人。一直到去年11月,印度另一個棉花產地Maharashtra也出現類似的現象。Amravati區Katpur村的農民四年前開始種植Bt基改棉。結果不僅沒有為農民帶來大量的收成,高額的債務反而逼迫許多農民走上自殺一途,家畜也在吃了這些基改棉花植物後紛紛死去。接連發生的自殺案例顯示龐大的債務是促使農民自殺的主因。Wardha地區兩個相鄰的村落就有兩名農民在同一週內接連自殺的情形。因為他們的Bt基改棉花被一種叫lalya的疾病侵襲,導致他們的棉花植物都變紫變紅,然後凋謝。目前,Maharashtra村已有超過5000名農民不再種植Bt基改棉,這樣的選擇也為當地棉花農悲慘的生活帶來了一線生機。他們現在改種大豆,有些農民也開始採取有機耕種的方式。(Source)

※ 本文轉載自GMO面面觀

Top

 
 
  中科污水毀養殖?總統虛答

摘錄自2010年1月17日自由時報芳苑報導

總統馬英九16日到彰化縣芳苑鄉關心這波寒流對漁民造成的危害,但漁民最想知道卻是國光石光設廠及中科四期運作後,排放的污水對沿海養殖的衝擊;總統表示,政府會用放流管引污水排到外海,但這樣回答仍讓漁民感到疑惑,認為工業污水仍可能隨著洋流飄到養殖區,漁民生計恐怕全部泡湯。

林濟明表示,他們不是非理性的抗拒工業大廠進駐,設廠後可能帶來的影響,政府僅輕輕帶過「會降低設廠的衝擊」,無法說服漁民,養殖漁業的投資大家也都因此縮手了。

馬英九表示,行政院已決定用導引管將污水排到外海,政府有成功的經驗,台北市及高雄市都已付諸實施,台北市將污水引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再用6公里長的海放管,排放到30公尺深的外海。

出席的漁民對於總統的回答並不滿意,他們希望,政府把海水監測的工作交給有信用的人民團體,同時對於未來可能產生的污染的訂出補償標準。

Top

 
 
  樹木銀行 移植老樹

摘錄自2010年1月17日聯合報番路報導

「樹木銀行裡不是鈔票,而是一棵棵珍貴的老樹!」許多老樹和珍貴稀有樹木因施工或開發被砍除,林務局在番路鄉設置「南區樹木銀行」,提供老樹永遠棲息地。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南區樹木銀行位於台18線阿里山公路29.5公里處的觸口生態教育園區內,面積有2公頃。園區有永久移植區和樹木中途之家,永久區目前有雨豆樹、茄苳、七里香等樹種,中途之家有火焰木、正榕、楓香等樹種。

林務局人員說,園區內的有幾棵老樹,是從山老鼠的電鋸遭搶救回來的。有些則是民眾不忍砍除全家族共同記憶的老樹,特地移植到樹木銀行。民眾若有珍貴老樹,包括樹齡100年以上或樹幹胸徑1.5公尺以上或樹幹胸圍4.7公尺以上者,以及特殊、稀有或具有保存意義的樹木,都可移入樹木銀行保存。  

Top

 
 
  美政府欲管制溫室氣體 卻有農業團體堅決反對

摘譯自2010年1月14日,路透社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最大的農場團體12日呼籲國會,若議員封殺氣候變遷法案,亦要阻止政府規範溫室氣體排放。

擁有6百萬會員的美國農場事務聯合會(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AFBF)亦強調,其堅定反對以立法來減少二氧化碳或其他促使全球溫度上升的氣體。

美國農場事務聯合會於9日至12日舉行第91屆年會,代表於年會中支持「以任何法律行動」推遲環保署利用空氣清淨法對溫室氣體進行規範。

環保署甫於一個月前明確表示,由於溫室氣體危害人類健康,將援引空氣污染法規予以規範。

農場事務聯合會年會上,伊利諾州農場事務局主席尼爾森(Phil Nelson)宣讀一份對氣候法案的批評文件,當中警告環保署法案「可能會加諸經濟各部門顯著的負擔」,並促使食物價格提高。此文件隨後在無異議下被採納。

雖反對強制性總量管制及交易制度,但該組織支持自願性碳權交易、發展替代能源,以及提供獎勵措施促使產業嘗試減少排放。

歐巴馬政府的分析家曾表示,農場雖因氣候法案導致的燃料與肥料價格上升而蒙受損失,但也會因植樹與種植作物以儲存碳作為抵銷排放的合約,而達到平衡。

但尼爾森表示,許多農場主人無法預見任何來自於碳封存的收入,但高昂的生產成本卻是毫無疑問。

根據一份美國農業部的研究指出,8%的農牧土地,亦即5900萬英畝,將可在2050年前轉變為林地,因為種植樹林作為固碳之用,將較種植作物獲益更多。

然而農業部正對此分析再度進行審視,因為所使用的經濟模型遭到批評。

※ 資料來源  

Top

 
  我們的島:相思寮 救命!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張光宗

在高度爭議下,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以12比5表決通過中科四期的土地變更案,政府的意志其實左右區委會的決議,政府機關代表有10席的優勢。而對住在二林園區預定地上的相思寮居民來說,他們的生存面臨威脅,因為房子、農地都要被徵收。

相思寮是一個被台糖甘蔗園圍繞的小村落,二十幾戶民家,歷史久的在這裡落地生根超過百年,短一點的也住了三、四十年,聚落裡的建築充分體現了,早期農村生活的艱苦。

從竹管仔厝到現在住的磚仔厝,蓋一間房子,對收入微薄的農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政府以公告現值加四成徵收,再加上地上物的補償,這些錢拿來買間透天厝還要再貸款,更不用奢望自己買土地、蓋房子。

鄉下人就靠老農年金和農地耕作的微薄收入過日子,政府卻要把他的所有全都剝奪,居民的生活將頓失依靠。居民楊玉洲表示,不願意搬家,政府如果要來拆他的房子,死也會跟他拚,只為了生存。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把弱勢民眾所有的家當拿走,轉化滿足企業財團的口袋裡微薄的東西,這是不公不義的。

憲法雖然保障人民的財產權,但政府卻挾國家機器,以低廉的價格強取民地。土地徵收條例中,政府徵收土地必須先和地主協議價購,但協議架構根本流於形式,協議價購的價格,仍是強制徵收的價格。

從環保署陳情到營建署,相思寮居民的身影也出現在一年一次的「秋鬥」工運場合。居民楊玉洲表示,政府搶土地房子,要把他們趕走,這樣抄家滅族的事,不站出來發聲也不行,希望大家支持,協助解決難關,務農的人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

二林這片土地適不適蓋科學園區,應該回到它在台灣國土的定位來看。在中科四期所徵收的農地上,種植了稻米、青菜、葡萄等各種農作物,有26公頃是特定農業區,也就是非常優質的農地,在農委會委託彰化縣政府所做的「彰化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中,二林鎮的農地可釋出的空間是零,農地品質之好,由此可見。

且環評過程中,抗議民眾一再提到,二林有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彰化縣的水資源也相當匱乏,從農地、水資源與地層下陷的爭議,回頭檢視科學園區的遴選方式,環境條件只佔28.75%的比重。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這不是土地的適宜性分,而是發展的適宜性分析。因開發潛力、開發執行和綜合評比佔 71.25%。

區域計畫委員會詹順貴委員表示,當初在會議中,辯論攻防最激烈的其中之一,是區域位適宜性,選二林對不對,除了徵收相思寮私有土地之外,二林位在台灣農業生產中心,對周邊稻米、蔬果、酪農的影響,中科完全講不清楚。

最令人無法置信的是,在科學園區遴選的指標中,與上位計畫的指導契合性只佔2.34%。國土計畫是台灣土地使用的百年大計,在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中,二林的定位是文教特區、優質生活區、濱海生態農業休閒遊憩帶以及生物科技產業,而更上位的中部區域計畫裡,從彰化縣南邊的鄉鎮到雲林縣,定位為農業黃金走廊,也就是二林所在的地方,但農業發展的定位,卻在去年被移除。

區委會的委員詹順貴表示,這是非常荒謬的,國土計畫法是百年長遠之計,且有相對的高度,它是引導約束國家發展模式,攸關下一個世代、下下個世代,共同發展的需要,但卻在開發專章開後門,國土計畫容許各部門的開發計畫任意變更國土計畫。

相思寮人心惶惶,但中科管理局在園區內,有蓋園區員工住宅,卻不願意配售給相思寮居民,讓區委會的委員相當氣憤。詹順貴表示,區委會裡,甚至連官方代表都主動提出,把這些住宅區拿來安置居民,把他們配售到伸港,離原來生活的地方太遠,但中科管理局強硬拒絕,當天會議主席生氣,直接裁示,將住宅區配售給當地居民,但中科管理局、彰化縣政府並不把這當一回事,中科管理局的心態、彰化縣政府作為地方父母官,這樣欺負自己的縣民,真的非常不可思議。

夜晚,在三和院的門口空地,台灣科技產業的受害者現身說法,也鼓勵相思寮為家園繼續奮戰。新埔愛鄉協會理事長陳金進表示,中科四期開發面積大,相思寮所佔的面積很小,「保留」下來是可能的,基於人道考量,有權利的人和有錢的人,應該對環境和人,稍微謙虛一點,而要他們謙虛,居民有所堅持。

中科四期動土典禮熱鬧非凡,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自蒞臨。為避免抗爭場面發生,在警方協調下,相思寮居民可以派十名代表進會場向總統陳情。但等了又等,始終沒有動靜,於是在會場後面舉起白布條抗議,卻遭到維安人員阻擋隔離。

典禮結束,民眾大喊「總統不要走」,但在一群攝影機的追隨下,馬總統離去。楊玉洲表示,非常失望,政府根本看不起百姓,哭有用嗎?他也聽不到,回去享受啦!

彰化環保聯盟蔡嘉揚表示,農地持續流失,台灣發展可以在某區塊,才能把污染集中管理,現在這種遍地開花,到處污染農漁產業、消耗水資源及自然資源, 大家為什麼不檢討,難道不能塑造優質的農漁業,不也是一種優質的產業嗎?

永續發展不應淪為口號,它是奠基於台灣國土的本質,擬定出發展的方向,從而落實在各部門的政策中,錯亂的國土使用,全民都要為此付出代價。至於弱勢的相思寮居民,國科會不該是將他們推往社會更邊緣的劊子手,人存在的價值,應該獲得基本的尊重!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論壇:徵收權力有待節制:從Kelo到相思寮

作者:陳仲嶙(清大科法所助理教授)

中科四期因為環評強行過關與強制徵收迫遷等問題,引發重大爭議,事件不僅名列環境資訊中心2009台灣十大環境新聞,也在台灣人權促進會2009十大人權新聞中上榜。政府長久以來的開發心態,造成台灣土地一再淪陷,不管過去的工業區使用率如何,新的工業區總是不斷出現。為了擔保開發案的通過,程序上的不正義也屢見不鮮。產業政策、工業區政策、環評制度與實踐,中科四期暴露出的問題與爭議有多端,本文想著墨的則在徵收的議題上。

原本財產的移轉建基於雙方的同意,這樣的機制基本上確保財產對於買方的價值,一定比對賣方來得高。徵收是一種國家強制力的介入,改變了原本的財產法則,違反意願地取走人民的財產,它的動用應該要有足夠的正當理由。藉由中科四期案本文想問的是,為什麼政府可以為了交付給財團企業使用而徵收人民的家園?類似的爭議在美國也發生,他們的論辯與發展,或許值得我們一起思考。

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2000年,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紐倫敦市通過一項發展計畫,預訂將該市一塊約九十英畝的區域進行更新,規劃容納飯店、餐廳、購物中心、遊憩與商業使用的水岸、河岸步道、高級住宅、研發辦公大樓等,宣稱將能創造就業、增加稅收、鼓勵民眾使用該市的濱水區,而最終蘊釀出復興該市其他區域的動能。在透過協商價購取得計畫中的大部分土地之後,因為Susette Kelo等九人拒絕出售其房產,該市發動了徵收程序。這些人的房產,在計畫中有些位於研發辦公空間的預定地,有些的所在地則根本尚未有明確的規劃。Kelo等人提起訴訟,主張這些被徵收土地的預定使用,並不是憲法增補條文第五條所要求的「公共」使用。他們說,政府可以把他們的家拿去興建公路或鐵路,或者為了消滅有害公眾的使用而徵收,但是政府不能將他們的財產取走供作他人的私人使用,只因為政府認為新的所有人可能對該財產做更有效的利用。

本案最終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2005年6月,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比數作出裁決,Kelo等人敗訴。美國憲法增補條文第五條對徵收設下限制,除了應給予正當的補償(just compensation)外,並要求徵收必須為「公共使用」(public use)而來。但最高法院指出,判決先例長期以來就拒絕將「公共使用」僅作字面上的解釋,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公共目的」(public purpose),而對於是否符合公共目的,法院原則上應尊重立法者的判斷。法院認為,在本案中,該市已小心地設計該發展計畫,相信能將對社群帶來新工作機會及增加的稅收等可觀的好處,而且引用一項特別授權使用徵收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州法規,以實行該計畫。因此,無疑該計畫是在追求公共目的,符合憲法的要求。

相對地,由O'Connor大法官所執筆的不同意見書,則認為公共使用一詞不能像多數意見這樣寬鬆地解釋。在某些情況下,為公共目的所發動的徵收雖然後續供私人使用,仍可滿足憲法的要求。例如,該區域已嚴重衰敗,有害公眾健康、安全與福祉,或者,該區域廣大土地被少數人所寡占等。但是,經濟發展本身並不足以構成合憲的公共目的。如果按照多數意見如此擴張的解釋,政府將可取走一般的私人使用之財產,移交給另一個一般的私人使用,只因為新的使用預期可以產生增加稅收、更多工作機會或美學上的愉悅等的好處;而因為幾乎所有的財產使用都可以被聲稱能對公眾產生某種附隨的好處,則公共使用的要求變成根本沒有對徵收加諸任何限制。她也提到,財產可以為了另一私人的利益而被徵收,誰會受益?很可能是那些在政治程序中擁有不成比例地大的影響力的人,像是大企業和開發公司。誰會受害?恐怕是那些擁有較少社會資源的人。

Kelo案之後的發展

雖然本案的法院意見,是承繼著自美國新政以來的憲法哲學與實務見解,在涉及經濟性權利的立法上,原則上尊重政治部門的判斷,僅適用寬鬆的標準進行違憲審查,因此其結論或許並不令人意外,但從後續的發展看來,恐怕原告與不同意見的立場,才真正符合大眾的感情與價值觀。在Kelo案之前,只有8個州對經濟發展徵收加以限制。而在Kelo案之後,反對濫行徵收的運動風起雲湧,根據城堡聯盟(Castle Coalition)的統計,目前已有43個州採納程度不等的徵收法改革,抑制徵收權力的濫用,僅7個州尚無。

各州的徵收法改革以不同的形式顯現。例如,有些州是透過廢除經濟發展徵收的立法授權來達成。立法者可能已經在經濟或工業發展、都市更新、地方政府權力之類法律中,授權為私人企業進行徵收。而消弭徵收權力濫用的一種簡單方式,就是將此類立法授權刪除。此外,各州也可能是採行對徵收進行限制的立法方式。這包含許多可能性,例如:1.要求徵收須為公共使用,並界定公共使用之概念;2.禁止為私人使用之徵收,並設定有限的例外;3.禁止為經濟發展而徵收,並界定經濟發展之概念。

除此之外,有些州甚至修改了州憲法,使徵收之限制不僅是立法政策選擇的結果,也成為憲法上的誡命。舉例來說,加州於2008年增訂其憲法第1條第19項,其中(b)款明定:「州或地方政府不得為轉讓給私人為目的而藉徵收取得所有權人所使用的住宅。」並在(c)、(d)二款例外規定之後,於(d)款進行名詞定義。值得注意的是,「轉讓」(conveyance)一詞被界定為包括以買賣、租賃、贈與、特許或其他方式之不動產移轉。

Kelo案所引發的反彈,以及其後短短幾年內暴增的各州徵收法改革,反映了這樣的想法或許是許多人的心底話:不管法院怎麼去解釋憲法中的文字,將我們家園奪走交付給財團,只為了那抽象的「經濟發展」,我們不能接受。而實際上,他們也用行動在立法中扳回一城。

附帶回頭來看看Kelo被徵收的房產。十分諷刺地,根據2009年的報導,Kelo的房子依然矗立在原處,土地並沒有被開發作任何用途。計畫中稱為「都市村落」的飯店、商店、住宅複合區也沒有興建起來。當初因為著名製藥公司輝瑞(Pfizer Inc.)在鄰近設立研究中心,而促發了該發展計畫,但輝瑞公司也在2009年11月宣布關閉該研究中心。因為經濟環境不佳,發展計畫所宣稱的夢幻願景,似乎只是一場空。

我國法制與相思寮徵收

對照美國晚近的立法發展,我們的法制似乎正是背道而馳。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12條賦予管理局徵收私人土地的權力;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25條亦規定為開發工業區得徵收私有土地;目前立法院審議中的產業創新條例草案,也類似地為開發產業園區附加得徵收私有土地之條款。這不正是用空洞的「經濟發展」為理由,允許政府剝奪人民的財產,再透過出賣或出租而轉交給廠商使用?現行法不加考慮地允許徵收,背後透露出立法者的預設:一塊土地供工業使用一定比供任何其他使用(農業、商業、住宅、休閒遊憩、生態保育......)都來得好。這難道不是過份地武斷?這樣的立法如果放到美國,可能會被多數人所唾棄吧。甚至,漫無限制的徵收授權在我國憲法下是否合憲,也不見得沒有挑戰的餘地。

相思寮的徵收本身,更值得質疑。據報導,相思寮週遭待徵收的土地僅2.2公頃,僅占635公頃的園區整體中極小部分,只要變更設計,將道路往南遷,另外將園區內原本規劃的文教區、住宅區與相思寮結合,就不需要強制拆遷了。姑且不論中科四期究竟是否真能帶來利多於弊的可觀好處,如果相思寮的保存並不阻礙園區的建立,那麼我們應該反問:剝奪相思寮居民財產的正當性何在?如果政府認為有給補償就好,則姑且不論補償是否低於市價,當牽涉其中的是與土地關係更密切的農民,離土離鄉讓他們面對的不只是財物上的損失,也包括生活上的困難與文化上的衝擊時,難道他們的利益也同樣這麼輕易地被排除?如果今天明明白白地,土地是從窮人手中拿走,交給財團企業使用,在國家對於弱勢群體的協助都還嫌不足的此時,怎樣回應這劫貧濟富的事實?想過這些問題以後,對於政府為何還能繼續堅持這個粗暴的徵收決定,我不能明白。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潘佳修‧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