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水產出版社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塔山自然實驗室

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以海水淡化代替大度攔河堰 評估太粗糙


大度攔河堰位置圖。資源來源: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相關連結】
環評範疇界定:健康風險評估要納入
救中華 白海豚 阻建大度攔河堰
大肚溪建 攔河堰 風沙恐更大
健康風險待評估 大度攔河堰進入二階環評
水利署大度攔河堰開發案,在大肚溪(烏溪)下游彰化市、和美鎮與大肚鄉交會處附近,總長約921.5米,設計最大取水量為每日80萬噸。預估為供應中科四期每日約15.5萬噸、二林精機每日約1.6萬噸、國光石化每日約40萬噸用水。

環保署25日召開大度攔河堰範疇界定延續會議,針對大度攔河堰替代方案──「海水淡化」進行討論,不過,會中環保團體點出供水量不足、生態影響粗糙評估等問題遭,中區水資源局和環保署則強調,「這只是替代方案」不需要過於仔細,「等它變主方案後,會重新跑一次環評程序」。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台北市士林區驚傳海砂屋!市議員汪志冰表示,「寶殿大廈」經土木技師公會鑑定為海砂屋,須限期拆除,不料,市府僅願補助每戶10萬元修補費。

同樣的是居住問題,莫拉克風災過後,太麻里溪下游重建工程至今,因為官方、災民尚未達成共識,導致無法動工。

人類居住環境因為天災,需要重建;生物的生存環境卻因為被人為破壞,需要重建。苗栗縣劍潭水庫近年因外來魚種多致生態不平衡,縣政府農業處在壩頂野放4000尾鯽魚,未來還規劃施放鯰魚、草魚。縣長劉政鴻呼籲不要違法捕魚,不要隨意放生外來魚種。

人們在工作壓力之餘,需要旅遊活動怡情養性。空中纜車近日成為風潮,貓纜事件沒有成為前車之鑑,全台各地陸續傳出空中纜車的案例。新竹縣府為帶動五峰觀光繁榮,爭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400萬元補助,進行BOT可行性評估計畫。縣府觀光旅遊處初估從五峰清泉到觀霧遊客服務中心長10.5公里,工程費約42億元,暫定於2010年完成可行性方案評估。

氣候變遷和密集農業已嚴重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如今基改種子更是一大威脅,歐洲民間推基改種子零污染。前綠色和平組織活動策辦人,同時也是前歐盟國會議員Benedikt Haerlin目前正與其他300個歐洲環境保護組織共同合作一項「Save our Seeds」運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1:母親‧補蝦人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後來,我的援軍扺達了。凱西開著她那台白色的舊奧斯摩比車出現,每個車窗後都有張小臉,有些是她的小孩,有些是我的孩子。把凱西和孩子算進來,加上一對年長郡民夫妻和疲憊的漁民,我們總共有十二名示威者。我想對面那邊有三百個建築工人吧。我站在繩邊,帶著我的文件和小孩,試著把文件遞給任何可能停下腳步的人。沒有人會停下來,而且過了一會兒,甚至沒有人走近我們的繩區。唐娜蘇是我們的探路先鋒,她在我臂上搥了下,用手指著。「你沒看見嗎?他們要從那個側門進去。」精采內文

 
   
  論壇:「大漢溪河床河川治理線內,萬人植樹喊停」背後的真相

作者:盧敏惠(桃園縣環境保護協會執行長、桃園水資源守護網總召集人)

2010年2月25日聯合報登載:「原定3月12日植樹節在龍潭鄉三坑村大漢溪畔舉行萬人植樹活動,因部分人士表達反對立場,導致縣政府農業發展處被迫臨時取消。」 如果這部分人士有這樣大的力量,那台灣的環境不會被糟蹋到目前的慘狀! 如果縣政府農業發展處這麼容易就妥協,那麼就請取消部分人士真正反對的事情 : 與水爭地,逆天行道,違反世界潮流在「大漢溪河道上規畫花卉專區」,可是蔡宗烈(農業發展處長)卻說「600公頃花卉專區,今年第一期50公頃花卉示範區勢在必行。」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中橫洛韶山莊.志工之家,物資募集中!

作者: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尤其是四五年級的朋友們,救國團時期的「中橫健走」活動,也許曾是你青春歲月中燦爛的記憶之ㄧ。中橫開通今年正好屆滿50週年,而矗立在台8線中橫天祥與碧綠神木之間、1972年由當時甫回國的漢寶德先生所設計的「洛韶山莊」,2010年將重新啟動作為『志工之家』,期待風華再現- 服務奉獻。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接受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委託,將展開一系列以洛韶山莊為基地,進行包括培訓手作步道志工、洛韶山莊修復、中橫行腳...等活化步道志工中心、建立志工之家的各項推動工作。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