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破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台灣立報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勞工陣線
國際河網IRN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成 糧食戰爭未戰先敗


喜願麵包契作小麥田。照片來源:我們的島

【相關連結】
2009:與地的溫柔互動 農村願景會議

2008:規畫農村願景 先釐清對農村的想像

2008:有機認證機制不成熟 扼殺作物生機
立院:糧食自給率下降 不利國家糧食安全
將來全球若發生糧食戰爭,台灣只有三成的人有得吃!因為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僅有30.6%,也就是說高達「七成」依賴海外進口,危機發生時有錢也難買。上周末(2月27、28日)一連兩日在林口社區大學舉辦的農村願景會議,100多名與會士莫不憂心忡忡,呼籲大家要警覺。

台灣農村陣線指出「小農生產」所特有的彈性化勞動,相較於工業都市生活有較低的貨幣依賴,是迄今台灣農村發揮調節失業危機、形成國家安全機制,度過金融風暴的主因。。今年3月將滿周年的宜蘭友善環境小農聯盟,希望推動「在地友善耕耘」,推廣「吃當季、吃在地、支持小農、友善環境」的互助願景。精采內文

 
  愛地球 從護雨林開始──說明台灣人保育印尼雨林的行動計畫


作者:陳品潔

談到雨林,大家心中一定大概都會出現一幅景象,層層疊疊的大樹、攀躍其間的紅毛猩猩、此起彼落的鳥啼與蟲鳴。但,在本會工作人員走訪印尼雨林後,觸目所及的真實現況是,冒著熊熊白煙的雨林與一片焦土。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木材的需求量97%從東南亞進口,從原物料到日常生活用品,我們每天的消費和印尼雨林的消失息息相關。是一定要行動的時候了!2010年3月開始,我們將透過每月一篇的專欄文章,連續9個月在每月的第一個週三,為大家說明「印尼雨林保育」的急迫性,同時,介紹現今國際與印尼當地團體的保育行動。當然,台灣更不能置身於事外,我們也將分享台灣團體在雨林保育行動上的努力與計畫。期待您的一同參與!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北市貓纜停駛一年進行總體檢,報告3月2日上午出爐,根據公會調查結果正式宣佈貓纜恢復營運安全無虞;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會在保証安全無虞的情形下才復駛,最快「春天」前可復駛。

行政院長吳敦義3月2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蘇花替的環境影響評估,在9月份就會送交環保署召開環評會議,而行政院也會盡最大努力,希望能在年底就通過環評,並且發包儘速開工。

台電公司第六輸變電計畫打算興建超高壓電纜,從核二廠至台北市關渡仙渡段,2月24日在環保署進行第3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時,因為沿線五鄉鎮激烈反對,加上路線為土石流災變的潛在區,遭評審委員否決。

因為聖嬰現象發酵,全球一下冷一下熱,氣候相當怪異,新加坡2月份又熱又乾旱,降雨量創下140年來新低記錄,不過在巴西跟地震災區海地卻是豪雨不斷,釀出不少災情。

暖化影響是近年最熱門的話題,不過,涉嫌誇大人為暖化的「氣候門」風波愈演愈烈,大眾對暖化以及國際氣候專家的聲譽和權威性產生疑惑,因此英國氣象局決定重新審查150年來的氣候數據,以澄清「氣候門」醜聞。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3:氯化氫外洩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工廠外半英哩處,一名婦人接到女兒來電,說看到台塑工廠竄出黑煙,急忙打來警告他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氣體,但愈快離開愈好。 婦人的丈夫抓了攝影機就往外跑,在漆黑的院子裡,拍攝雲海奔流過他們的牧場。平常站在家門口,可以看見上千盞燈把台塑照得燈火通明,但今天一盞燈也看不到,全部消失在雲海中。男子一面拍,雲海一面漫進院子,他的喉嚨和嘴巴立刻一陣刺痛,趕緊拉高襯衫遮住口鼻,同時攝影機的鏡頭也漸漸朦朧,他掀起衣角要擦,轉眼已被雲海層層包圍。精采內文

 
   
  論壇:環評案樹立司法新標竿

作者: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籌備處助研究員;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最高行政法院成立近十年,日前針對「中科三期七星農場開發案」作成判決,不僅是環境法領域階段性里程碑,就行政裁量司法審查言,更象徵著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控制達到新高峰。然此判決亦引發環保署重砲還擊,批評「無效用、無意義、破壞現行環評體制」。 我國環評制度受民主轉型過程中對行政部門的不信賴所影響,變成集中由環保署邀集專家學者審查,而非融入各部會的行政程序,與德國或美國大異其趣。環評程序又區分為二階段,只有「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者,才能進入第二階段。以目前運作狀況來看,環評審查委員會(其名單由環保署決定)對於「有重大影響之虞」的認定極嚴,因此第一階段常常就是環評的終點。中科三期七星農場開發案,即為一例。精采內文

 
   
 
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成 糧食戰爭未戰先敗

本報2010年3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熊嘉玲報導
 

喜願麵包的契作小麥。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將來全球若發生糧食戰爭,台灣只有三成的人有得吃!因為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僅有30.6%,也就是說高達「七成」依賴海外進口,危機發生時有錢也難買。上周末(2月27、28日)一連兩日在林口社區大學舉辦的農村願景會議,100多名與會士莫不憂心忡忡,呼籲大家要警覺。

這場農村願景會議如今邁入第七屆,由新莊社大、林口社大統籌主辦,參與者來自包括中研院社會所、台大獸醫系、台大城鄉所新鄉村研究發展中心等研究單位,以及務農人士如北投十八份桶柑達人、果醬達人、小麥達人、樸門農法推廣人士、宜蘭友善環境小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綠色陣線,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OURs)等民間團體,100餘人關心農業的人士齊聚一堂,為台灣糧食的未來敲醒幕鼓晨鐘。

台灣農村陣線指出「小農生產」所特有的彈性化勞動,相較於工業都市生活有較低的貨幣依賴,是迄今台灣農村發揮調節失業危機、形成國家安全機制,度過金融風暴的主因。今年3月將滿周年的宜蘭友善環境小農聯盟,希望推動「在地友善耕耘」,以誠懇負責態度和消費者互動,徹底實踐友善生態環境,與主流市場的全球化大農場相抗衡;目前隔周推出小農市集結合手工品,並在宜蘭社區大學開設課程(全方位的健康與友善耕作),期許推廣「吃當季、吃在地、支持小農、友善環境」的互助願景。

喜願麵包工坊施明煌在會中分享契作小麥、以及建置「行動化生產履歷」的經驗,。他指出,小麥農經營3年可年產30噸,為小麥自給率跨出一大步;另透過建設7坪低溫低溼庫,確保其新鮮度和隔年種植小麥的種源。施明煌表示,自產小麥雖然與進口小麥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但卻是有其在地食材價值所在,所製成的喜願麵包更是關懷弱勢的體現。

在北投山區的創立野蔓園推廣樸門農藝的亞曼,多年前從都市生意人變成務農人,他透過澳洲樸門生態農耕經驗,連結全球同好,強調土壤保護是關鍵,他也舉例說,如玉米加南瓜、豆科一起種植,就能達到補肥料的作用,無需額外人工施肥;又如在高處施作生態池,涵養土地浸漫水份,就不需擔心作物灌溉的問題。

全球各國糧食的自給率以歐洲國家150%最高、美國也有75%,台灣僅有30.6%,未來若發生糧食戰爭,台灣可說是未戰先敗。與會者認為,挽救糧食自給率,需要深究台灣高度依賴的歷史成因,調整政策打造新的糧食體系;而在未改善前,大家要有警覺、自立自強,改變糧食消費態度才能挽救台灣處於糧食戰爭的劣勢。

會中也討論到內政部正積極制定的《國土計畫法》草案,草案中規畫國土保育、農業發展、城鄉發展和海洋資源四大功能分區,其內容需要大家持續關注,從如何有效利用土地、保護自然生態的角度檢視,以朝向永續之路。

Top

  愛地球 從護雨林開始──說明台灣人保育印尼雨林的行動計畫
作者:陳品潔

談到雨林,大家心中一定大概都會出現一幅景象,層層疊疊的大樹、攀躍其間的紅毛猩猩、此起彼落的鳥啼與蟲鳴。但,在本會工作人員走訪印尼雨林後,觸目所及的真實現況是,冒著熊熊白煙的雨林與一片焦土。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木材的需求量97%從東南亞進口,從原物料到日常生活用品,我們每天的消費和印尼雨林的消失息息相關。是一定要行動的時候了!2010年3月開始,我們將透過每月一篇的專欄文章,連續9個月在每月的第一個週三,為大家說明「印尼雨林保育」的急迫性,同時,介紹現今國際與印尼當地團體的保育行動。當然,台灣更不能置身於事外,我們也將分享台灣團體在雨林保育行動上的努力與計畫。期待您的一同參與!

台版「不願面對的真相」-「±2℃」近來在坊間掀起一股環境話題浪潮。人人都知愛地球,但如何化為行動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身負環境公益團體的使命,一直以來,積極嘗試各種縮短知識到行動的方案,其中保育印尼雨林的構想已在2009年開始著手規劃。眾所皆知,雨林快速的消失與全球暖化關係密切,就讓我們來談談:「愛地球怎麼從保護雨林開始」。
 

世界之肺的存亡 決定人類命運

古諺「四海一家」,科學昌明的這個時代更印證這個說法。或許有人說,「雨林和我們的關係太遙遠了?」、「為什麼我有責任要保護雨林?」,只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人,氣候變遷牽一髮則動全身。如果說人體的運作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小宇宙,那麼雨林從樹冠層、植被、土壤、到生態系,更包含無數個珍貴的小宇宙。按蝴蝶效應的理論來看,若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美國德州產生一場龍捲風」,那麼雨林消失會怎麼樣的災難呢?以一般一棵10歲的樹來說,一天可以吸收2個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公頃林地的綠葉面積,則能吸收8 公斤、相當於200人同時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同時也能生產0.6噸的氧氣供給1500人一天所需的氧氣量。熱帶雨林素有「世界之肺」之稱,其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更是普通森林的10倍。人類可以解釋自然界的生命機制,卻沒有人可以創造自然的運作機制。因此,我們能不關心熱帶雨林嗎?

台灣人參與印尼雨林保育的理由

不知道或不了解,不代表跟我們沒有切身關係。相反的,唯有知道與了解才能夠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熱帶雨林的快速消失,也正式向你我生存權宣戰,隨著全球氣候異常,人類更應採取積極的保育行動。其中,印尼的熱帶雨林是當前全球消失速度最快的雨林,正以每小時300 個足球場面積消失中。瘋狂非法砍伐的結果,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印尼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根據2009年的「國際負責任森林經營推廣研討會」資料指出,木材自給率僅5%的台灣,其中95%是由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該會議也指出,幾乎印尼所有的伐木輸出是非法的,這等於說,身處台灣社會的你我,每年都在非法消費這些國家雨林的資源。身為地球公民的台灣人不只有責任分擔台灣社會消費印尼雨林的困境,在氣候變化劇烈的今日,更應透過種種保育行動,保存印尼目前所有僅存的雨林。

跨國跨界合作  台印NGO共同保育印尼雨林

自2004年的南亞海嘯之後,台灣與印尼之間的民間團體,交流即十分活絡。有許多致力於印尼雨林保育與人才培訓的團體,像是新竹的青草湖社大、清華大學、環球技術學院、吳子鈺的雨林咖啡等等,也正在為珍貴的雨林生態系發聲。2007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得知印尼狀況後,計畫以環境信託方式募集資金,透過民間集體的力量將雨林買下並妥善保護管理,以減緩雨林消失的速度。同時結合棲地研究、有機產業、環境教育等方式運用,保留當地生物多樣性。

若要保育工作長久持續,一定需要在地團體的參與和合作,因此協會與長期在印尼亞齊、棉蘭一帶進行社福與環保工作的佛教團體--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以下簡稱菩提心基金會)建立合作關係。透過菩提心基金會負責人釋學源法師的長期觀察指出,印尼有許多國際型的民間團體在當地進行研究與保育,但這些團體多是將西方模式套入印尼當地,因此還無法有效的保育雨林,隨著十幾年過去,印尼的雨林從以前一分鐘消失一個足球場面積,到現在一分鐘消失十個足球場。菩提心基金會感受到雨林消失對環境與當地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因此也將投入於雨林保育的在地工作上,由在地團體自發性的進行保育行動並邀請台灣團體的共同合作。

2009年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專案,研擬「印尼雨林保育信託」的種種可能性。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台灣發動民間捐款,再委由菩提心購地,結合台印雙方的資源與經驗,共同執行雨林保育計畫。

GO Green愛地球 2010綠行動護印尼雨林

雨林的消失,是人類集體的傷痛,但我們也有能力減緩或是停止雨林消失的速度,但這項行動需要力量的集結,因此,印尼雨林保育的腳步,需要各界的響應與支持。2010年我們規劃了印尼雨林保育系列專欄,邀請更多讀者更深入了解印尼雨林保育現況,因為我們深信唯有充分的了解,才會產生積極的行動。而今年的4月22日也是地球日40週年,世界各國及組織發起了「十億綠行動」運動,其核心在於促進及培養對地球的服務行為,聚集全球百萬個人與組織環境服務的承諾,傳送來自承諾解決氣候變遷的人們所表達的有力訊息。

我們也希望讀者們也來參與地球日綠行動,提出您對於印尼雨林保育的行動方案,與大家一起為生存的環境努力。

更多護雨林相關活動連結:
募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濕地
翻譯跨國界 一起救印尼雨林

回顧:
台灣、印尼攜手合作救雨林
綠色消費如何監督濫伐? 產學督促政府建立FSC認證機制

印尼雨林瀕臨消失危機 台灣NGO跨國界伸援手

全台首創 公平貿易咖啡第一線經營

Top

 
總體檢過關 貓纜最快春天前復駛

摘錄自2010年3月2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北市貓空纜車停駛一年進行總體檢,報告3月2日上午出爐,根據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調查結果正式宣佈貓纜恢復營運安全無虞;北市府會在3月4日辦理履勘,通過後再試營運通車。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會在保証安全無虞的情形下才復駛,最快「春天」前可復駛。市府官員解釋,市長講的「春天」應在3月底前可復駛。 北市府去年委託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辦理貓空纜車總體檢查執行計畫,共邀集土木、結構、大地、水保、應用地質、電機、水利、測量及礦業等9大類科專家學者技師現地勘查,歷經半年完成全部計畫,判定貓纜恢復營運應屬安全無虞。 總體檢計畫主持人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余烈表示,貓空纜車雖都符合規定,但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及山區豪雨驟降之衝擊,宜將貓纜原設計標準修正提高,建議北市府在不影響貓纜營運前提下,參考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所做「國道高速公路通車路段橋梁耐震補強工程計畫」運作模式、維持通車同時進行工程之施作,按長期監測數據之分析研判結果,必要時採行補強措施,達到最完善的結果。

Top

 
 
吳揆:蘇花替 九月送環評 期盼年底動工

摘錄自2010年3月2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吳敦義3月2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蘇花替的環境影響評估,在9月份就會送交環保署召開環評會議,而行政院也會盡最大努力,希望能在年底就通過環評,並且發包儘速開工。 吳敦義表示,目前政府所評估的蘇花替方案,能讓行車快速安全,又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的衝擊,不但地方人士及這次花蓮立委補選3位候選人大體都能接受,花蓮縣長傅崑萁也表示贊同,而這個案子也將在九月送環保署來召開環評會議討論,政府會盡最大努力讓這個環評案過關,並且趕在年底讓蘇花替發包開工。 交通部長毛治國也強調,這個案子在送交環保署進行環評會議前,交通部也會找機會,提早與環保人士做溝通,希望有助於環評作業時效的提昇。

Top

 
 
  環評被駁 核二仙渡輸電路線生變

摘錄自2010年3月2日自由時報北縣報導

台電公司第六輸變電計畫打算興建超高壓電纜,從核二廠至台北市關渡仙渡段,2月24日在環保署進行第3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時,因為沿線的台北縣淡水鎮、三芝鄉、石門鄉、萬里鄉、金山鄉等五鄉鎮激烈反對,加上路線為土石流災變的潛在區,遭評審委員否決。 台電評估4條路線,最後決定沿著陽明山國家公園外圍繞行;但計畫線經過的五鄉鎮及居民、甚至國家公園都反彈,認為巨型電塔影響到整個區域景觀,電磁波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台電十分失望,強調大台北地區供電量已亮紅燈,若無法及時增設超高壓電線路和變電所,預計3、5年內有缺限電危機,核二仙渡超高壓電纜路線對大台北供電影響重大,將研究是否規劃新路線再送審。 

Top

 
 
  聖嬰發威 新加坡140年來最乾旱
摘錄自2010年3月2日TVBS報導

因為聖嬰現象發酵,全球一下冷一下熱,氣候相當怪異,新加坡2月份又熱又乾旱,降雨量創下140年來新低記錄,不過在巴西跟地震災區海地卻是豪雨不斷,釀出不少災情。 來瓶冰涼飲料下肚,新加坡人恐怕還是熱氣難消,因為2月高溫35度,是新加坡今年以來最熱紀錄。新加坡民眾:「喝很多冷飲、果汁,我是很常去游泳。」新加坡民眾:「喝多點水啊,待在有冷氣的地方啊。」 加上聖嬰現象發威,2月的新加坡累積雨量6.3毫米,成為星國140年來最乾燥的1個月。但氣象專家說,進入3、4月典型旱季後,又乾又熱的天氣,恐怕會更嚴重。

Top

 
 
  暖化攏是假?氣候門打翻一船人英擬重新調查
摘錄自2010年3月2日東森新聞報導

暖化影響是近年最熱門的話題,不過,涉嫌誇大人為暖化的「氣候門」風波愈演愈烈,大眾對暖化以及國際氣候專家的聲譽和權威性產生疑惑,因此英國氣象局決定重新審查150年來的氣候數據,以澄清「氣候門」醜聞。 過去幾個月內,全球對所謂氣候變遷的觀點已經大幅改變,暖化懷疑論者惡搞短片指出,「他們隱藏氣溫下降」。去年11月,東英格蘭大學數千封氣候科學家的電子郵件被駭,發生所謂「氣候門」醜聞,暖化論學者被控涉嫌誤導誇大數據。 就在大眾對暖化的質疑越演越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在1月正式對外道歉,對喜馬拉雅山冰川將在2035年融化的報告坦承有錯。 無獨有偶,IPCC有關氣候變化將威脅到40%的亞馬遜雨林的報告,最近也遭質疑,全球暖化政策協會懷豪斯表示,「現在大眾對IPCC的正確性跟清白存有很大問號」,聯合國氣候專家哈士金也說,「這996頁的報告通通有爭議」。 氣候門事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學者、專家紛紛表示委屈與不滿,儘管暖化論遭質疑,全球超過50個國家包括印度、中國、歐盟以及美國都認同暖化78% 是廢氣排放造成的,願意採取行動減排,全球暖化議題背後可能牽涉到錯綜複雜的政商利益,到底氣候門醜聞是抹黑還是真相,暫時也只能留待時間證明。

Top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3:氯化氫外洩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工廠外半英哩處,一名婦人接到女兒來電,說看到台塑工廠竄出黑煙,急忙打來警告他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氣體,但愈快離開愈好。

婦人的丈夫抓了攝影機就往外跑,在漆黑的院子裡,拍攝雲海奔流過他們的牧場。平常站在家門口,可以看見上千盞燈把台塑照得燈火通明,但今天一盞燈也看不到,全部消失在雲海中。男子一面拍,雲海一面漫進院子,他的喉嚨和嘴巴立刻一陣刺痛,趕緊拉高襯衫遮住口鼻,同時攝影機的鏡頭也漸漸朦朧,他掀起衣角要擦,轉眼已被雲海層層包圍。

外洩事件爆發後過了大約一小時,卡杭郡的緊急事故協調指揮部,在台塑附近居民的電話答錄機裡頭留言,要他們緊急撤離。

一名拉瓦卡灣的消防義工從事故地點打電話問太太:「老婆,什麼是氯化氫?」

隔天,氣體外洩事故傳到康福港,台塑對外發布聲明表示,工廠氯化氫外洩,由於戶外空氣濕度高,凝結成白色雲狀物,隨風往北飄,籠罩附近地區,已於傍晚消散。

台塑說,由於柱塞閥螺絲鬆脫,導致七百二十七加侖氯化氫外洩,總部第一時間雖不知情,但台塑維安部門反應迅速,於事發五分鐘內去電通知氯化氫行經路線上的居民。

但台塑對內又是另一套說詞。天啊,天啊,天啊!你們以為大家會吃這一套嗎?你們是沒帶腦子出門啊?我們必須有所行動,首先要汰換這些螺絲和阻流閥,聚氯乙烯產房也要備有全套防護衣,沒有防護衣?吼,你們這些傢伙,那就去買啊!看來還要找個安全人員來教你們怎麼使用這些設備。

第二,控制室得配有更多的空氣袋。唉,我的天啊,你們不覺得我們需要一套可以用的呼吸空氣系統嗎。只是要「可以用」而已,有那麼難嗎?說話啊?

第三,從今天起,警衛那邊要能聽見警鈴!如果警衛不知道有緊急事故,市長、環保署等人打來他們要怎麼應付?總不能巴望他們往窗外看,正好就看到事故發生吧?

接下來還有幾項是我私人的意見,大家聽好了,第一,實驗室人員疏散時請勿開車經過大門,第二,我不希望外洩地點附近有閒雜人等開車經過。就這樣,這次錯了下次不要再犯,好嗎?

這樣似乎就能息事寧人了。事發後幾天,市鎮官員和台塑會面,鎮長發表聲明,說工廠廠長對這次事件已做出正面回應,請大家靜觀其變,一味指責於事無補。民眾必須和台塑合作,畢竟他們是我們的好厝邊。

不過德州政府機關可沒有那麼好說話。環保署發言人表示,這次事故發生過後二十小時才上呈,引起官員關切。依照規定,外洩事件應該要即刻上報,而法官認定的「即刻」,通常是指一小時之內,而非二十小時。

兩星期後,德州空氣管制局致函台塑表示,根據該局針對氯化氫外洩事件的調查結果,台塑確有妨害行為之嫌,應主動與該局聯繫,安排執法會議的時間地點。整整五個月後,台塑被科以二十萬美元的罰鍰──這對台塑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一個廠房一天就賺回來了。

然而,阻流閥公司銷售代表的「非官方」說詞卻無人理會。這位銷售代表早就警告過台塑阻流閥失靈,而且還電話通知一位當地民眾,這位民眾又知會我,我再上報給環保署調查人員,對方說雖然那不是他的管區,但他會去查看。

我處理的都是這類來路不明的資訊。我記筆記,整理檔案,跟肯跟我聊的人聊。曾經有一位先生來電,我依循他的指示拜訪他那位在玉米田中間的家,當地土乾草長,那位先生指著一扇窗,說外星人會在這裡錄下他的腦波。我就跟撿破爛的差不多,什麼都收,不久後我家走廊就會堆滿廢報紙,滿地咖啡漬,因為我走到哪,咖啡就滴到哪。

我有兩個箱子,裡面裝滿記載台塑違法的文件和檢查報告,不具名公司發布的來路不明公文,環保署派遣分包商的分包商到場做的檢調報告。這些報告不見天日,台塑聲稱毫不知情,沒看過檢調人員,也沒看過這些檔案。隨便從這些報告引一段話就足以引起軒然大波,而我手裡有上百份這樣的報告:鉻水排放到地表水中;含有高濃度二氯乙烯、氯乙烯及其他有機氯化合物的工業廢水,未經處裡便排放到舵手灣中;三十五號公路底下的台塑廠,排出浮滿泡泡的綠色液體。

這些報告卻沒有鬧上頭條,只能堆放在奧斯汀的檔案堆裡,或是存成微縮膠卷埋在達拉斯的倉庫中。有一次我跟台塑的廠長大吵,直呼太不公平,隨便路上抓一個人,不管他是牌照過期或沒保保險,只要他還敢開卡車上路,就一定會遭警方逮捕而登上地方報;但一家佔地一平方英哩的化工廠,煙囪和管線裡流動著一千種不知名的化合物,排放八十公噸能導致孕婦流產的有毒物質到住宅區,哪天新聞如果能把這些惡行爆出來,我就要謝天謝地了,廠長在電話那一頭聽起來嚇壞了,「我的老天爺啊,這種事當然不能上報啊,妳是要對街的威佛老先生看了心臟病發作嗎?」

有了這兩箱資料,我儼然成為台塑百科全書,握有比台塑員工還多內幕,難怪佛瑞德歐涅克、喬韋特、瓦利有事沒事打來找我,就是想從箱子裡挖資料。我比臥底還好用,而且他們還不用付我錢。

有些資料告訴台塑也沒差,譬如過期的新聞稿、水壩修建企劃案、第二階段水壩修建案。只要台塑自己知情,我不會介意告訴他們某樁外洩案的詳情,他們只是想確定事情有多嚴重,打不打緊?裂縫是小如針孔還是大如拳頭?他們問東問西只是想做決策,例如:如果台塑想跟外界宣稱外洩量只有半磅,但發現我已經跟工人談過,知道外洩量達一百磅,那他們還要繼續謊報嗎?如果據實以報,殺傷力有多大?(本站電子書連載結束,全書尚有5分之4內容)

※ 本文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

Top

 
 
  論壇:環評案樹立司法新標竿

作者: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籌備處助研究員;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最高行政法院成立近十年,日前針對「中科三期七星農場開發案」作成判決,不僅是環境法領域階段性里程碑,就行政裁量司法審查言,更象徵著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控制達到新高峰。然此判決亦引發環保署重砲還擊,批評「無效用、無意義、破壞現行環評體制」。

我國環評制度受民主轉型過程中對行政部門的不信賴所影響,變成集中由環保署邀集專家學者審查,而非融入各部會的行政程序,與德國或美國大異其趣。環評程序又區分為二階段,只有「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者,才能進入第二階段。以目前運作狀況來看,環評審查委員會(其名單由環保署決定)對於「有重大影響之虞」的認定極嚴,因此第一階段常常就是環評的終點。中科三期七星農場開發案,即為一例。

平心而論,這項判決連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原審判決,從保障人民權利的角度來看,有諸多值得喝采之處。環保署敗訴的關鍵點即在於:法院認為環評結論對於是否「有重大影響之虞」的判斷,欠缺事實基礎。委員會還沒看到完整的「健康風險評估」,何以認定該開發案不會對「國民健康及安全」有產生重大影響之疑慮?如果此一因素不重要,又為何在審查結論中附帶條件,要求開發單位在「營運前」提出健康風險評估?如果對居民健康有長期不利影響,廠商還要無條件撤銷本件開發案?又為何這報告不是在環評程序中提出?凡此皆欠缺可問責性(accountability)。

此外,審查結論對於審查委員提出的諸多質疑及要求,如提供詳細毒性評估資料,欠缺具體回應。環保署說那只是一個委員的意見,委員會採多數決。然而,民主的精神在於論理與說服,不是靠投票部隊的多數暴力。如果沒有提出詳細的分析、論據,環評委員的多數決不是民主,而是利益團體的操縱工具。

為避免密室分贓,行政裁量也須強化公民參與的實踐。第一階段環評沒有公開說明會,也不陳列說明書,當地居民無從提出意見,公民參與程度極低。在此情形下,如果環保署又降低開發單位提出重要資訊的義務,讓關鍵的政策資訊無法接受事前的客觀檢驗,行政裁量在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輔助下將如脫韁野馬,產生恣意濫權之流弊。因此,最高行政法院在本案針對行政裁量提出司法審查的介入標準,實有重大意義。

此外,行政法院謹守合法性審查的界限,認為重要政策資訊的欠缺,可能造成事實判斷錯誤。此見解也讓法院在民主政治中扮演更積極功能,不只是消極守門員,更能從政府部門手中「擠壓」出必要政策資訊。沒有足夠資訊作判斷基礎,行政法上兩項重要原則:「公共問責」和「民眾參與」都是假的。依法行政,也只是本位主義藉口而已。

本案的後續發展,凸顯了我國環評制度亟待改進。目前的制度,容易讓行政機關互踢皮球,以致於環評結論撤銷判決的效力不及於開發許可處分。當事人必須另外提起撤銷許可處分之訴,才能獲得救濟的實益。行政機關的程序分工,本不應為權利救濟的障礙,但因為我國行政訴訟不停止行政處分的效力,如果法院和當事人不能善用「停止執行」的制度,不僅將造成訴訟不經濟,最終恐使救濟制度形同虛設。請環保署勇於任事,檢討現行環評制度;更請行政院主動協調相關部會,尊重行政法院判決意旨,在二階段環評未通過前,暫先停工。至於替已經被撤銷的環評結論強加辯解,造成外界觀感不佳,就大可不必了。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