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10 全國NGO環境會議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勞工陣線

珊瑚礁學會

台灣生態學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荒野保護協會
 
 
推動國民信託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媽祖

奧利佛‧莫里斯講解海神計畫

【相關連結】
找回舊北投車站、保育白海豚 台灣兩大國民信託行動邁步
人民做主! 台灣首宗保育類國民信託 喚起全民認股救白海豚
國民信託推手莫里斯 鼓勵年輕人共同加入
公聽會:留住白海豚 留住台灣的命脈

2010公益信託國際講座的壓軸場次「海神庇祐下的海洋生態與文化」,15日晚間在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舉行,邀請到INTO會員發展部最高負責人奧利佛‧莫里斯及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分別就國民信託組織推動海岸線保育的經驗及台灣海岸線開發對白海豚的威脅做講演。

海神計畫(Enterprise Neptune)的成立,因應自工業革命及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觀光業日漸興起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主要訴求包括搶救900英里美麗但仍處於開發危機下的海岸線。本次系列講座,由推動海神企劃的莫里斯來台分享經驗,也希望「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的媽祖計畫,可以喚起更多人對海岸線保護的關注和增加對環境信託的認識。精采內文

 
 
  漫談環境與健康 :空氣污染影響兒童健康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作者:王智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兒童健康的確是息息相關的。當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中,兒童的身體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千多萬5歲以下的兒童因意外傷害、疾病等原因死亡;而其中3百多萬是死於環境相關原因和狀況。7項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中,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與水污染是排名第一及第二位。

我國雖已躋開發國家之林,然而環境污染對於兒童健康仍有相當大的影響。雖然我國的衛生保健制度較低開發國家好很多,兒童感染性疾病隨著醫藥的發達逐漸減少中,但不容否認的,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卻愈來愈嚴重。

氣喘病在所有兒童呼吸道過敏性疾病中,不但盛行而且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甚鉅的慢性疾病。其盛行率僅次於過敏性鼻炎,但在住院的比率上卻高居第一。臺灣各大醫院小兒科的門診人數中,氣喘與過敏性鼻炎同佔有最大多數的比率;而這兩種疾病皆與空氣汙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紀∣播報員:潘佳修
陳逸芳攝

吉洋人工湖案爭議再起,吉洋人工湖計畫夾帶在南部特別條例中引發 民間關注民眾質疑吉洋案投入170億只為了每天供應14萬噸水,不符合成本效益。彰化縣永靖鄉是國內重要花、樹苗產地, 同時也是農業特定區,卻即將興建超高壓變電所。而審議過程未事先公開說明,逕由縣府核准,鄉民忍無可忍。15日下午, 來自彰化12鄉鎮農民200多人,齊集台電公司抗議。秀姑巒浩劫,放任濫墾5年,原始林光禿禿!卓溪鄉清水農場撒去鐵幕後, 國有財產局2005年放租68公頃給民眾耕作,但是該地正在秀姑巒溪上游,若遇大雨,缺乏植被保護的黃土, 極易被沖刷成泥流,使得山下部落居民的生命飽受威脅。

中國運煤船擱淺漏油,大堡礁區生態拉警報。海事官員表示, 神能一號船身已嚴重的損壞,隨時有斷裂的危險,所洩漏出的石油,已經擴散至3公里長、100公尺寬的海面上。總理說,「這艘船根本就遠離了任何一條合法航道。」 核武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和歐洲聯盟國家聲稱,伊朗正在尋求製造核子武器,惟有施加更強硬的制裁手段,才能迫使伊朗談判有關的問題。金磚四國高峰會, 將面對制裁伊朗壓力。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全球糧荒 山雨欲來
人口成長將會為地球資源帶來沈重壓力;圖片來源:http://hanwm666.blog.163.com/blog/static/260197200891611596135/

作者:譚偉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根據聯合國關於人口議題的相關統計數據與研究報告,儘管全球人口出生率是下降的,但未來50年的總人口數,仍會持續增加且速率頗快。人口增長為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帶來沉重無比的壓力,並直接影響到未來各國的發展。

去(2009)年全球人口已經超過65億人,這意謂著地球可供每人維生的資源日益減少(*1),特別是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會漸趨嚴重化。回顧西元1至19世紀這段漫長的過去,世界人口總數由2.5億增加到9億,成長速度十分緩慢。這與當時農業生產技術落後、醫藥衛生水準偏低,以及戰爭頻繁發生等三個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雖然這段時間裡人口的出生率不算低,但死亡率卻相對高。

從「人口」的角度來看,近幾年一個逐漸受到關注的新興安全議題是:地球上的糧食是否將出現短缺?當持續增加的人口面臨日益匱乏的食物,飢荒與營養不良的問題於焉浮現。誰能吃飽,誰又該挨餓的零和賽局(zero-sum game)成為我們無法不仔細思量的課題。...精彩內文
 

 
 
 
推動國民信託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媽祖

本報2010年4月15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馮加伶報導

什麼?英國海神(Neptune)和台灣媽祖居然一起現身!這不是信徒口中的神明顯靈!而是2010公益信託國際講座的壓軸場次「海神庇祐下的海洋生態與文化」,15日晚間在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舉行,邀請到INTO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 Organization)會員發展部最高負責人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及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分別就國民信託組織推動海岸線保育的經驗及台灣海岸線開發對白海豚的威脅做講演,吸引許多對環境信託有興趣的民眾前來,會後與莫里斯及蔡嘉陽先生有許多問答交流,場面十分熱鬧。

從三人團體到海神計畫
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自1895年成立以來,已有115年的歷史。當時是由Canon Hardwick、Octavia Hill和Sir Robert三位當代名人所發起,目標是追求長遠的國民利益、維護歷史遺產及自然之美。從第一件佔地4.5英畝的陡峭山坡開始,至今國民信託已擁有超過 600,000英畝(243,000公頃)的鄉村農地及超過700英里(1127公里)的海岸線。(台灣本島海岸線總長約1250公里。)

「我們童年最開心的回憶有一半是在海邊度過的!」

國民信託的目的就是要確保我們的後代也能說出一樣的話、分享一樣的美景。

而海神計畫(Enterprise Neptune)的成立,就是為因應自工業革命及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觀光業日漸興起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主要訴求包括搶救900英里美麗但仍處於開發危機下的海岸線。在財政部、慈善信託、團體、企業及許多個人的捐助下,海神企業已將710英里的海岸線納入保護。但是海岸線不會自我照顧,有需多督導員和志工(包括考古專家、知識分子、潛水者及孩童)一同參與海岸線的保護,像是測量、調查、維護、改善景觀和考古調查,也盡可能以自然永續為管理宗旨。

莫里斯一再強調,國民信託的發展是由小而大將根基打好,以成功案例來獲得大眾的信任和理解,這需要很多時間、很多非政府組織的推動及提供大眾很多的相關資訊。莫里斯表示環境的保護和保存是需要長遠規劃的,但是大部分的政府都短視近利,著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忽略環境的重要性就無法邁向永續發展。

反不當開發 推動台灣媽祖計畫
蔡嘉陽表示反觀台灣彰化海岸溼地的處境,河川上游攔河堰的設置導致下游缺水、沙塵暴加劇,亦有研究報導指出彰化海岸周邊工廠林立,使當地人罹癌比例較高。而存在必要性令人質疑的國光石化開發案,將會使數量不到100隻、已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暱稱媽祖魚)的生存危機加劇。

蔡嘉陽引述提倡廢除奴隸制度的英國國會議員William Wilberforce之言「這是一場沒有子彈的戰爭」,呼籲大家響應「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的行動,用行動支持、以理念來推廣,要喚起全民的力量。以每股119元,每區最多限購1000股的方式,實踐國民信託的精神。目前媽祖魚的花車正與媽祖一同遶境、接下來還有4月25日在彰化縣芳苑鄉舉辦媽祖魚路跑賽

Yes, we share!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協會從2000年開始研究環境信託法規、致力於信託觀念的推廣,自2006年起即前往英國參訪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的海神計畫,之後加入INTO踏出台灣進入國際國民信託聯盟的第一步。本次系列講座,由推動海神企劃的莫里斯來台分享經驗,也希望「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的媽祖計畫,可以喚起更多人對海岸線保護的關注和增加對環境信託的認識。

Top

 
  漫談環境與健康 :空氣污染影響兒童健康

作者:王智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空氣污染使得兒童過敏比例越來越高;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兒童健康的確是息息相關的。當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中,兒童的身體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千多萬 5歲以下的兒童因意外傷害、疾病等原因死亡;而其中3百多萬是死於環境相關原因和狀況。7項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中,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與水污染是排名第一及第二位。事實上,聯合國相關機構在2002年發表的一份相關資料顯示,全世界低開發國家中,每天有約5,500位兒童死亡的原因與污染的水、空氣與食物有關。顯見這些問題是十分值得重視的。

我國雖已躋開發國家之林,然而環境污染對於兒童健康仍有相當大的影響。雖然我國的衛生保健制度較低開發國家好很多,兒童感染性疾病隨著醫藥的發達逐漸減少中,但不容否認的,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卻愈來愈嚴重。環境的快速變遷,讓我們的週遭的過敏因子愈來愈嚴重,是台灣兒童過敏體質變得如此盛行的主因這些因素包括:
1.台灣工業發達帶動經濟起飛,然而燃燒石油與煤炭產生廢氣,讓室外環境的空氣污染益形嚴重;
2.台灣人入住新居都喜歡裝潢,但有許多裝潢的材質常會產生致病氣體,且裝潢弄得密不通風更提高其濃度;
3. 家裡若有人抽菸,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不亞於室外的空氣污染;
4. 以上因子,有利於刺激物與過敏原的繁殖與累積,提高家中兒童罹患過敏,甚至於氣喘的機率。

氣喘病在所有兒童呼吸道過敏性疾病中,不但盛行而且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甚鉅的慢性疾病。其盛行率僅次於過敏性鼻炎,但在住院的比率上卻高居第一。臺灣各大醫院小兒科的門診人數中,氣喘與過敏性鼻炎同佔有最大多數的比率;而這兩種疾病皆與空氣汙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改善環境 減少兒童罹患氣喘機率
如何才能降低兒童氣喘的發生率,其實已是老生常談了。可是它對於兒童健康的助益卻又是十分重要。雖然對於大環境中的空氣污染,並不易藉由個人的力量來改變,但改善我們自家的生活環境,減少室內的空氣污染,卻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要如何降低居家環境中的污染因子?以幾件事我們應該可以做,也一定要做的:
1. 盡量減少室內裝潢,維持空氣流通。室內裝潢常使用的材質中,甲醛和苯含量長超過安全值許多,可能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鼻咽癌。這些都影響兒童健康甚鉅,我們在做室內裝修時,宜謹慎行之。
2. 勿在室內或車內吸煙。在室內吸菸,不僅二手菸對兒童的健康影響很大,三手菸的危害也不能輕忽。尤其是窗簾、沙發、地毯、軟墊家具等,若留有菸草粒子,其他人吸入後也會有致癌的風險,尤以身體機能較為脆弱的兒童為甚。因此不在室內吸菸,是避免居家環境污染影響兒童健康的重要一步。
3. 當戶外空氣品質太差時減少戶外活動。
4. 經常清洗棉被、被套、窗簾及空調濾網等減少塵蟎的危害。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這是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口號。然而要如何讓這主人翁,能以最健康的身體,活躍在來的舞台上,卻是更重要的議題。減少環境污染因子對兒童的危害,恐怕台灣是現階段,兒童健康目標的最高指導原則。

Top

 
 
穩定南部供水條例 夾帶吉洋人工湖 朝野協商過關

本報2010年4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立法院14日朝野協商,通過「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預算從原訂的6年500億加碼到540億。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編列 170億的吉洋人工湖夾帶過關。水利署預計4月底通過二、三讀,立即推動。

原本行政院版的特別條例第6條要享有環評豁免權,但未獲立委支持。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未來會依環評法規定辦理。

原行政院版第6條指:「辦理本條例各項計畫工程,經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審核通過而尚未施作者,不受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十六條之一規定之限制;已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其計畫內容有變更者,得經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審核通過後,逕行辦理,免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吉洋人工湖2001年6月29日通過環評審查,但因爭議過大直到現在並未開發。原規畫設ABCDE五個湖區,現縮小面積先做CD湖。用地310公頃,水域面積260公頃,總工程費約217億。預計每天供水14萬噸。

依環評法第16條之1規定,開發案核定後三年內未開發必須提「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審查過關後才能推動。另外,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規定,原案計畫產能、規模擴增或路線延伸10%以上者,應重作環評,不只做差異分析而已。

吉洋人工湖環評通過至今不只三年,而且光是開發面積就相差近60%(原案700公頃,新案310公頃),依以上兩法規定吉洋人工湖應重作環評無庸致疑。

不過水利署長楊偉甫今天在水利署的記者會中回答記者問題時,認為吉洋案是縮小規模,因此只需送環境差異分析,不必重作環評。但他強調,這點要由環評專案小組認定,「我們絕對尊重。」

吉洋人工湖案爭議再起
吉洋人工湖計畫夾帶在南部特別條例中已引發民間關注,民眾質疑吉洋案投入170億只為了每天供應14萬噸水,不符合成本效益。

而且當地地下水水位高,有些地下水位離地表只有1.4公尺,而人工湖要挖12米深,不必引水,地下水就快把湖裝滿,等於把300公頃的地下含水層曝露出來。而枯水期時還要蓄水,農民擔心賴以為生的地下水都給人工湖抽走。

楊偉甫表示,豐水期時山崩嚴重,水庫濁度高供水困難,吉洋人工湖是為了當作高屏溪的備用水源。

外界質疑吉洋案是為了賣砂,楊偉甫強調,八八水災後南部地區水庫淤砂,現砂石太多了,吉洋案並非為了賣砂而設。人工湖未來地下水與地面水將聯合運用。

條例主要推動工作包括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水庫更新改善及淤積處理、調度及備援系統提升、新水源開發四大項。

2項附帶決議,包括集水區保育治理實施計畫,應加強在地住民照顧,優先雇用在地居民、協助就業,並成立保育志工團體。另外將加強宣導水庫及其集水區保育及相關法規,減少濫墾、濫伐、濫建等違法行為。

Top

 
 
  不願與變電所為鄰 永靖鄉民台電門口抗議

本報2010年4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陳逸芳攝國內重要花、樹苗產地,同時也是農業特定區,彰化縣永靖鄉,即將興建超高壓變電所。而審議過程未事先公開說明,逕由縣府核准,鄉民忍無可忍。15日下午,來自彰化12鄉鎮農民200多人,齊集台電公司抗議。

中午12點半,警察署保安總隊兩部車載滿配戴長盾的警察,在台電大樓前部署,記者進入台電大樓採訪發言人,卻因午休時間,新聞組組長外出用餐。

1點鐘,幾部遊覽車陸續開抵台電大樓前,來自永靖的民眾陸續抵達現場。穿著厚衣的高齡民眾因寒冷而微微縮著身體,但仍在台電門口列隊擺出陣仗。現場白布條上寫著「營建死、台奠大樓」等諷刺的字眼,民眾高喊「台電危害人民」。

永靖反超級變電所自救會等團體在現場佈置農民日用的農具,扁擔、鋤頭、土鍬、畚箕、鐮刀,稻草、以及冥紙,彰雲環境搶救聯盟召集人周明文拿著一束玫瑰花控訴,永靖鄉原本為全台樹苗、花苗以及農業重鎮,即將因變電所而消滅。

彰化縣議員江瑞演說,永靖鄉是農業特定區,全國的樹苗都是永靖培植出來的,這裡不適合蓋變電所。而此案跳過鄉公所和地方說明會,也無環境衝擊影響評估。縣府與台電是黑箱作業,要求台電說明。永靖反變電所自救會聯盟會長余建助也說,「應該要有公聽會,請官員有同理心」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許萬寶雖到現場與民眾見面,但並未發表任何言談,因此也未有任何承諾。

永靖鄉民黃先生接受訪問時說,永靖鄉只是農業小鎮,大家也都是老實的農民,永靖既無重大建設也無工廠,農民不會過度用電,怎麼會選擇在這裡蓋蓋超高壓(345KV,34萬5千伏特)變電所?變電所離永靖國小及鄉立托兒所不到500公尺,長期下來孩子健康怎麼辦,現在不反對,就成了歷史罪人。

此地原為垃圾掩埋場,廢棄之後,台電又在這裡蓋變電所。

變電所原本要蓋在埔心鄉,埔心鄉有工廠、紙廠,但因鄉長帶頭反對,才到永靖。在場的民眾表示,前鄉長黃建彰競選時信誓旦旦說反變電廠,當選之後卻偷偷決定興建,「出賣鄉民」。而永靖鄉24村村長未站出來反對,民眾也非常不滿。「老實的人民已經被逼到無路了,只好自己站出來抗爭,這是官逼民反!」黃先生說。

有一位高齡婦女說「鄉長說如果反對就(要我們)搬家。」

上午在營建署的抗議,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回應19日區域計劃審議會慎重考慮本案。

對於此次民眾抗議,台電新聞組組長周義岳表示,政策上原本就是一鄉鎮一變電所,這種變電所是小型、社區型變電所。永靖鄉當地原無變電所,電力來自員南以及北斗,隨著民生用電的增加,「以及」彰化縣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二林精密園區、田委園藝特定區、花卉園區及高鐵特定區的用電需求,需蓋超高壓變電所。

台電也說,變電所園區廣大,電壓雖著線路遞減,送到居民住處只剩下環境背景值。同時也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TO)2007年的研究,總結「目前一般大眾可能的磁場暴露,並沒有實質的健康疑慮」。

Top

 
 
  秀姑巒浩劫 放任濫墾5年 原始林光禿禿

摘錄自2010年4月15日中廣新聞花蓮報導

卓溪鄉清水農場撒去警總管訓流氓的鐵幕後,國有財產局2005年放租68公頃給民眾耕作,如今卻演變超耕7百公頃,儘管出租契約早已失效,民眾仍繼續占用種植生薑、高麗菜、番茄、茶葉、養羊、養牛、養大閘蟹。種生薑特別好賺,種一年必須休耕3到6年,每年得重闢新地耕種,原本蒼翠濃密的原始林,短短5年間,近半數消失,變成了黃土丘。

該地正在秀姑巒溪上游,若遇大雨,缺乏植被保護的黃土,極易被沖刷成泥流,使得山下部落居民的生命飽受威脅。

行政院昨(14日)跨部會合作拆除工寮、收回國有地,還意外搜獲重達3公噸的牛樟,加上先前已在該處查獲的,已可載滿6輛32公噸重卡車,可見土地使用人也涉有濫伐國有林的違法行為。花蓮地檢署主任檢查官薛智友則說,已針對20多名土地使用人依違反竊占、水土保育、森林法等罪嫌偵辦。

原民會土地管理處長杜張梅花表示,這些土地使用人,都非卓溪鄉布農族,卻在原住民傳統領域違法濫墾,讓外界都誤會是原住民所為,收回土地後,除了還原住民清白外,也同時成立護山巡守隊,展開復育工作,並請學者規畫發展方向。

Top

 
 
  中國運煤船擱淺漏油 大堡礁區生態拉警報

摘譯自2010年4月5日ENS澳洲,布里斯本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神能一號在大堡礁擱淺漏油,攝於2010年4月4日。(圖片來源:昆士蘭海事安全局)憤怒的昆士蘭州總理安娜布萊(Anna Bligh)說:「我們絕對會嚴懲在潔淨的大堡礁海域擱淺漏油的中國運煤船船東。」

神能一號運煤船在4月3日於中澳昆士蘭海域外的格拉斯淺灘(Douglas Shoal)上擱淺。這艘船在巨大的風浪中無助的漂浮,只靠著一艘特製的拖船保持穩定。

海事官員表示,神能一號船身已嚴重的損壞,隨時有斷裂的危險,所洩漏出的石油,已經擴散至3公里長、100公尺寬的海面上。

澳洲總理布萊說,4月5日由空中所噴灑的化學化油劑已分解了部份洩漏的石油。

在這艘預計前往中國,長230公尺的貨船上,載有大約6萬5千公噸的煤礦以及950公噸的重油,它在離開昆士蘭州格拉德斯通(Gladstone)港數小時後便擱淺了。

當時船偏離了所允許的航道達15公里,全速航行在世界最長的珊瑚礁區,結果撞上大凱珀爾島(Great Keppel Island)東方70公里的珊瑚礁。

聯邦當局目前正對事發原因展開全面的調查。

澳洲總理布萊說,該船所隸屬的中遠集團(Cosco Group) - 中國最大的船運公司,可能被處以高達100萬美金的罰款,船長則可能被處罰22萬美金。

澳洲環境部長加勒特(Peter Garrett)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很清楚大堡礁環境的重要性,並會確保其生態環境所受到的衝擊能得到有效管理。」

昆士蘭海事安全當局在4月3日晚上接到意外事故通知後,啟動了國家漏油應變計畫。

昆士蘭海事安全總理夸克(Patrick Quirk)說,專業救援小組已經在4月5日上午登船。他們正在評估該船結構的完整性以及讓它重新浮起的計畫。

「第二艘拖船將在5日下午抵達,以協助原先的拖船穩定受損船隻。」夸克說,「直升機也在海岸測量,作好將各樣所需裝備運到海灘上的先期計畫。」

海流模式顯示,在未來兩天內,油污便會汙染肖爾沃特灣(Shoalwater Bay)軍事海域。但夸克說,這取決於化油劑的效果和當時的天氣而定。

總理布萊說:「我們希望以最小的損害將船拖離礁區。我們必須防止大規模漏油的可能。」

「神能一號的打撈作業可能會耗時數週,並且成為有史以來最複雜與困難的救援行動。」布萊說,「這將動員所有我們已知的專業知識。」

澳洲綠黨領袖布朗(Bob Brown)說,聯邦和昆士蘭州政府應該要共同承擔,中國運煤船沒有領航員所導致擱淺事件的責任。

參議員布朗說,「儘管我們要求所有此類船隻都應該有領航員,但坎培拉與布里斯本政府都向媒炭與船運公司低頭,而忽略這屬於常識的要求。」「沒有堅持配置領航員實在太過於草率。」

「對世界上最偉大的自然奇景之一來說,這是個潛在的災難,」布朗說,「但是陸克文和布萊政府的大規模擴大煤炭出口計畫中,經過了大堡礁海域卻沒有強制要求領航員隨船。」

總理布萊說,每年有6千艘船隻由合法航道安然經過大堡礁,這個數字將隨著天然氣產業的興起而增加。

「合法的航道並非高風險或危險航道,所以不需要配置領航員。」總理說,「而這艘船根本就遠離了任何一條合法航道。」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0/2010-04-05-01.html

Top

 
 
  金磚四國高峰會 面對制裁伊朗壓力

摘錄自2010年4月15日法新社巴西利亞報導

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明日將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舉行第二屆高峰會時,勢必要就支持制裁伊朗的問題,與國際壓力進行角力。制裁伊朗的外交問題,要在明日巴西利亞的BRIC聚會中,和其他與4國有關的議題一同提出。BRIC總人口佔全世界總人口40%,是一個正在茁壯的新興經濟體集團。這項峰會夾在兩個重要國際會議之間,一個是本週稍早討論核子安全的華盛頓高峰會,另一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即將表決,是否就伊朗的核子計劃對其擴大制裁。

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敦促BRIC支持制裁伊朗。預期在未來數週舉行的聯合國表決,絕大多數注意力,都可能集中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成員國身上。英、中、法、俄和美國是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否決權,意味著在任何制裁決議上,他們必須支持或至少棄權。巴西是安理會臨時成員,沒有否決權,但它在安理會是伊朗最大的捍衛者之一,因此也成為華盛頓和其他西方國家極力說服的焦點。

魯拉曾在去年接待到訪的伊朗總統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並預訂下月訪問伊朗。他堅決支持伊朗擁有原子能權利的主張。美國和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國家聲稱,伊朗正在尋求製造核子武器,惟有施加更強硬的制裁手段,才能迫使伊朗談判有關的問題。在明日的BRIC峰會上,將見到魯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Dimitri Medvedev)和印度總理曼莫漢(Mamohan Singh)併排而坐,就多項議題研商共識。這些議題也涵蓋了:改革國際機構,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應賦予新興大國更多的參與權。

Top

 
  論壇:全球糧荒 山雨欲來

作者:譚偉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根據聯合國關於人口議題的相關統計數據與研究報告,儘管全球人口出生率是下降的,但未來50年的總人口數,仍會持續增加且速率頗快。人口增長為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帶來沉重無比的壓力,並直接影響到未來各國的發展。

去(2009)年全球人口已經超過65億人,這意謂著地球可供每人維生的資源日益減少(*1),特別是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會漸趨嚴重化。回顧西元1至19世紀這段漫長的過去,世界人口總數由2.5億增加到9億,成長速度十分緩慢。這與當時農業生產技術落後、醫藥衛生水準偏低,以及戰爭頻繁發生等三個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雖然這段時間裡人口的出生率不算低,但死亡率卻相對高。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與生產方式出現重大變革,運用機械代替人力來提升產能效率與獲利水準成為資本家和市場經濟體系追求的首要目標。於是此後的200多年,工廠制度快速發展、運輸和交通技術突飛猛進、二氧化碳的排量巨幅增加,導致地球出現異常的溫室效應以及隨之而來的暖化或極端氣候現象。於此同時,生產力及生活水準的提升、衛生與醫療科技的精進(*2),加上戰爭非法化成為國家間普遍的共識,人類死亡率開始下降,而人口總數則從緩慢增長轉變為直線上升;先進工業化區域與國家(例如:歐美)成為世界人口的主要來源,而二次大戰結束後,人口增長的動能轉移至脫離殖民主義、但經濟發展程度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3)。

從「人口」的角度來看,近幾年一個逐漸受到關注的新興安全議題是:地球上的糧食是否將出現短缺?當持續增加的人口面臨日益匱乏的食物,飢荒與營養不良的問題於焉浮現。誰能吃飽,誰又該挨餓的零和賽局(zero-sum game)成為我們無法不仔細思量的課題。

能源枯竭之日 糧荒爆發之時
今天的全球食品貿易供應鍊嚴重仰賴石油這項耗竭性能源,一旦油源供應出現缺口,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便堪慮。馬爾薩斯在1798年時預測(*4),地球人口增長的速度將超過其糧食的供應能力。200多年後的今天,這項預言或許就要在風雨欲來的食物大戰中應驗!

去年11月16日至18日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安全高峰會議上,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表示,氣候變遷為糧食安全與農業帶來額外的風險,而發展中國家或是低度開發國家的人民及小農將首當其衝。至於氣候變遷的可能成因為何,則與人類的食、衣、行等生活和消費模式密切相關。

其中在「食」的方面,人類大口吃肉以及肉品生產的高度工業化壓縮到小麥、稻米等基本糧食的空間(*5)。根據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FAO)的估算,未來10年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每年會增加4公斤左右的肉品消費,也就是目前水準的1/4。這代表全球肉品供應要用更多的黃豆、玉米做為飼料,對基本穀物的栽種形成更進一步的壓力。此外,種植黃豆、玉米等飼糧作物需要大量的肥料、農藥,還有農耕機具,這些東西無一不需要石油;毋寧,當前全球糧食的供需模式與能源的消耗關係緊密。倘若能源出現枯竭的危機,或是在供應面發生相當程度的動盪,國際食品貿易的供應鍊就會立即受到衝擊。

更糟糕的還不止於此!依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研究,氣候變遷與能源短缺將使得農作生產者轉向栽種經濟收益較高的作物,例如:玉米。以美國來說,該國政府近幾年便大力補貼中部農業州種植玉米以提供生質燃料的生產,而此舉正式造成2007年以降全球糧食價格飆漲的主因之一。上揚的糧價不但讓經濟弱者消費不起食物,也同時對國家內部的社會秩序構成威脅(*6)。俄羅斯、阿根廷、泰國等國家便曾為了穩定糧價,而宣布禁止或限制穀物的出口。至於目前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中國,也在2008年為了緩解國內通膨的問題,而不再發放縠物出口的許可文件。

上述提及的幾個情形反映出一項令人擔憂的危機,即全球似乎正面臨嚴峻的糧荒問題。

基因科技:仙丹還是毒藥?
在基礎糧食作物生長空間受到壓縮以及極端氣候導致全球可耕作面積減少的情況下,透過基因改造技術來提升糧食的產量被部分人士認為是一種解決糧食危機的可行方法。然而,科學或科技有時為我們解決的問題,可能遠不及於它所為人類帶來的新危機。換句話說,當我們思考以基因科技作為因應糧荒的對策時,是否應予考量在飢荒還未紓解之前,那些具有抗旱、耐寒,以及它防蟲害的基改作物就已先威脅人類的健康安全,或是致使環境生態多樣性的失衡?(*7)

基改作物的相關討論迄今已有10餘年,但主要生產地域仍侷限在美洲。此一事實的背後有複雜的全球經貿結構性問題存在。簡單來說,基改作物對於粗放式農業生產成本的降低有利,但對於集約農業和小農並卻有太大的誘因。此外,基改作物的研發包括人體試驗與環境風險的評估,這個過程所需的經費及人力不貲,若不是科技水準已具有一定程度且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一般公司或個人難以涉足這個領域。這些事實恰足以說明何以絕多數的生技公司或經營者皆來自美國,而發展中國家鮮少能參與競爭。除非是像中國由其政府或者國營企業介入,與國內私人產業合作的少數個例。

回到糧食問題的本身,基因工程在糧食生產上的應用與其在生命科學或生物醫學上的應用有很大的本質性差異。前者牽涉的層面太廣,除了與氣候變遷有關外,也與人類的飲食文化、消費習慣和能源使用具有聯繫。易言之,基改作物對於不同的社群有著不同的意義,不像醫學生技產業將其市場鎖定在少數有需求的消費者或病人身上。

以最近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同意基改馬鈴薯上市的事件為例(*8),消費者接受基改作物的前提是,食用此種作物對於他們的健康有益,而不是只對業者或是農作生產者的營收有利。根據英國衛報(Guardian)的民意調查,絕大多數的歐洲人認為,除非基改作物有益健康(例如抗癌),否則不會考慮食用。此項民調凸顯出一個重要的訊息,不論企業或是國家,若有意透過基改作物解決糧荒問題,就不應只聚焦在經濟層面的市場供需,而是需要讓基改作物能夠真正裨益消費者健康安全指數的提升。若不如此思考,全球食物來源和農業型態的未來發展將會是危機四伏與遍地荊蕀。

【參考資料】
(*1)2009年7月,世界人口突破67億,根據前後5年的成長情勢,2012年全球人口總數將可望達到70億。相關數據可參考:http://www.pfcmc.com/esa/population/

(*2)Gale E. Christianson, Greenhouse: The 200-Year Story of Global Warming (London: Constable, 1999).

(*3)人口問題若細步研究,可以分成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例如:出生率高、人口自然增加率高、糧食短缺、失業、素質低落等)和已開發國家的人口問題(譬如:死亡率低、人口結構快速老年化、人力資本短缺、社會負擔增加等)。

(*4)糧食安全有別於強調衛生與檢疫面向的食品安全(food safety),係指無論何時任何人均能夠在物理上、社會上、經濟上取得足夠的、安全的、營養的食物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和健康生活的偏好。此項概念的四個核心支柱是:食物的有益性(availability)、取得管道(access)、效用(utilization)以供給面的穩定(stability)。

(*5)一般而言,染色製程是成衣或紡織工業中最具污染性的階段,不但要消耗大量的水與化學品,排放出化學需氧量(COD)極高的廢水外,過程中作為燃料的重油在燃燒中會產生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二氧化碳。而運輸與交通上對於石油的使用,還有伴隨而來的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更是不在話下。

(*6)進一步資料可參考:ftp://ftp.fao.org/agl/agll/docs/cwfto11.pdf(page 3-5);http://www.taifer.com.tw/search/050002/17.html

(*7)牛惠之,「基因科技之社會意涵與法制建構-由GMO之風險辯證論規範體系之建構與責任歸屬」,收錄於: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研究中心叢書科技與法律研究中心Ⅰ),頁1-76。

(*8) 郭華仁,「基改作用的全球現況與我國農作物生物科技政策」,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8期(2005年),頁36。

【延伸閱讀】
乳製品排碳 實非必要》譚偉恩 26-Ma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農牧工業化 反威脅人類生存》譚偉恩 25-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