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核能 什麼都不要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除了核能 什麼都不要

2010年04月14日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最近傳來行政院長吳敦義希望核四能趕在明年10月10日提前運轉,當作建國百年賀禮的新聞。我搞不懂一個爭議了20年之久的公共建設,牽涉到許多安全與環境問題的核能發電廠,為何可以當作什麼建國賀禮?總之目前馬政府的官員總是會說出許多令人想不透的話。

核四廠屢爆貪污弊案且工程問題重重,工期一再延宕,不要說是如期運轉了,能否安全運轉都是問題!這一攸關國人安全的重大建設,可不是貓纜或捷運木柵線能比,但官員為了政績或是大選宣傳,將政治利益置於人民之先,無視於核四的問題而要求台電趕工,如果有任何危險發生,觀諸貓纜或木柵線的前例,我們能期待會有人出來負責嗎?

核四蓋不好是誰的錯

隨著新聞熱度,核四工程安全的問題又再度被提出。其實核四的工程弊病早已經浮上檯面,但是卻引不起相關單位與媒體的追蹤與注意,而一般民眾也認為,像這樣專業的工程還是交給專家來管就好。奇特的是當核能作為一種民生發電的選擇,生產與運作的資訊卻是以專業外貌,變成與一般大眾十分疏離的政策,甚至成為迴避監督的藉口。

政論節目大力指責「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嚴重」,核四延期竟無人負責;但他們難道是真的關心核能政策嗎?其實可以體會,其目的是想將核四延期作為攻擊民進黨執政不力的證據。核四一延再延早已不是那僅僅110天的停建所致,但當追究錯誤政策責任時,只會全力強調停建對於經濟的損失,卻無視於後續工程發生的種種問題,台電與原委會的責任又被輕輕放下。

距離兩千年的停建已經許多年了,工程一再延誤早已不是停建的問題,我猜核四工程相關的所有人等一定很感謝陳水扁,要不是當初停建的決定,如今又要如何向大眾解釋核四的一筆爛帳?停建因素變成是台電與原委會脫卸責任的最佳擋箭牌。

無底的預算黑洞

如果台灣社會願意理性看待核能政策,就算是支持核能的一方,也應該看得出核四一再膨脹的預算,是非常不合理的,由原預計的1,888億,一路追加到 2,737億元,天文數字的工程費用還不包括核廢的後端處理費,不管是哪個經濟學家來算,我相信核電都不會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核四在專業的包裝及政治的掩護下,成為無底的預算黑洞,除了任由台電及包商漫天喊價外,台北地檢署最近偵辦核四弊案,查出台電一位曾任職龍門施工處的處長,曾於工作期間收賄6百多萬元,浮編預算,圖利包商,4月8日將涉案7名官商依貪污等罪起訴,這位前處長甚至被求處20年的重刑。核四向來就是黑金的代表,政黨輪替之後更是藍綠都可分一杯羹的肥肉,追加預算的理由似乎其來有自,遺憾的是台灣民間並沒有真正足以做工程監督的力量,若能檢視核四歷年的預算分配,必然可發現浮濫與虛耗的程度,絕對是台灣公共工程的翹楚。

除了核能什麼都不要?

隨著全球暖化的日漸受到重視,如何節能減碳成為各國不得不正視的議題,本來只是環保界的奮力拚鬥,突然變成政府與產業界的最新口號,但看看台灣的經濟與能源政策,卻發現其中矛盾百出。

在去年的全國能源會議之中,政府對於減碳的應對之道,竟是將舊的核電廠延役與增建新的核能機組。一般大眾似乎被說服了,以為用核能取代火力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認真檢視,火力電廠的擴增與新建卻是持續不停的,核電成為台灣未來主推的能源,而節能與再生能源政策卻被放在一旁。當國外都在拚命競爭綠能產業的技術與規模,希望取得先機之時,台灣的能源政策卻變得無比荒謬與保守,甚至異想天開地宣稱要發展核能產業輸出。我們不得不問,難道台灣的能源政策就是「除了核能,我們甚麼都不要」,而關於火力,則是「一個也不能少」?

我們的官員雖蠢,但是許多商人可不蠢,節能減碳帶來的綠能產業成為可以救地球又可賺錢的主意,因此當媒體人陳文茜打幾通電話,就可輕易吸引到產業界掏出一千多萬的經費,贊助《±2℃》這部影片,可以看出搶奪氣候變遷議題的詮釋權,代表的不僅僅是社會公益的光環,而更代表後面的龐大利益。陳文茜藉由影片的曝光與巡迴影響輿論的走向,將產業才是排碳大戶的事實避而不談,卻屢屢表示她也是支持環保的反核人士、不過後來知道核能發電是必須的等等。但是這些特意去脈絡化的發言,不提已經是夕陽產業的核能也想搶搭暖化議題的便車,不提核能依然有著昂貴、安全與輻射廢料的種種問題,也不提連陳所效法的高爾都不支持以核能來作為減碳的方式之一。

台灣只能擁抱核電嗎?台灣社會若能仔細思考,核電不但不是賀禮,甚至可能是災難!核電不只是能源選擇而已,其帶來的負面骨牌效應更可能是社會退步的主因。當高碳產業可以卸責而繼續排碳,當核電集團冒充是綠色能源,繼續大賺其錢,隨著這些有意的散播和傳布,我們的產業與能源將難以走上真正永續發展的方向,未來台灣真正的低碳時代仍然不會來臨。

※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