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5.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水產出版社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看守台灣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溪流環境協會
關渡自然公園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APGN閉幕 亞太綠人決議挺台灣 加入國際氣候組織

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閉幕大合照
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閉幕,與會者於會場外合影

【相關連結】
國內環境急惡化 各國盼以國際力量影響政府

開放空間會議 以多元、開放自由的原則產出決議

吐瓦魯總理:滅國迫在眉睫 氣候談判緩不濟急
印度環保先鋒席娃:越是身體力行 就更有力量
「公平分攤」(fair share)宣言,並達成廢除死刑、非核、要求高科技業負起社會責任等17項決議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亞太綠人力挺台灣加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UNFCCC)為正式會員,澳洲綠黨參議員布朗(Bob Brown)表示,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將依照大會決議,要求澳洲政府支持台灣。

綠黨中執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台灣雖不能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卻不應因此在國際組織上缺席;例如台灣能加入WTO,以及特別訂立人權公約相關的《兩公約施行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此次亞太各國綠人的奧援,更凸顯台灣不應在國際抗暖化努力中的缺席。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同一個天空下,減碳你我他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file/IS_CONTENT/12596/554-3-1.jpg

製作團隊:周麗鈞、潘巨忠

2010年3月21日,天空沙塵瀰漫,10年最大的沙塵暴襲台。一次又一次,我們感覺到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嚴峻。無論我們多麼渺小,但是我們可以盡一點自我的棉薄之力,來減輕地球暖化的壓力。於是許多人以具體的行動,來愛護我們的地球,這樣的小故事就在你我周遭,在同一個天空下上演著。

花園新城社區貨幣  搏感情、用真心

使用花幣這個社區貨幣的目的之一,是創造社區居民間更多的互動,並且增加資源使用的效率。花錢幫的會員本身既是需求者、也是供應者,從有形的實物到無形的勞務,皆是交換的範圍。社區貨幣的實行,同時也要創造一種不同於現今的貨幣制度,透過實際體驗,人們會更深刻了解,另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並且認真思考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問題。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近來山崩意外頻傳,無法將責任歸咎於天災時,愈發凸顯了人為開發的粗劣。苗栗市郊國家花園社區後方山坡地,出現大面積塌陷,上方的高壓電塔岌岌可危,民眾擔心電塔倒塌,危害上百戶居民安全。尤其颱風季節將至,民眾心中更加惶惶不安。颱風季節將至,對南部缺水地區是福音,但降雨量多寡是否與水質優劣有關?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淡水河水質逐漸改善,但為何污染指標仍處於紅色警戒官員各說各話,民眾該相信誰?

同樣是河川問題,
台東縣境29條縣管河川,在八八風災後多數淤砂嚴重。南台東的七大水系將陸續展開整治計畫。花費大量金錢,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但是否真為長遠之計,還得經過大自然的檢驗。

上海世博會於日前熱鬧開幕,吸引眾多人潮,也製造出大量垃圾,首日垃圾量約為台北市的一半。上海世博局官員坦承,現在的垃圾分類仍存在不少問題。

人類不但做不好垃圾分類,連保育任務也傳失敗。由於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履行承諾,在2010年以前減少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一項首次針對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進行的評估就發現,當初所訂的目標並沒有達成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公平貿易影展】咖非正義(Black Gold)

撿咖啡豆的婦女;圖片來源:http://picasaweb.google.com/lh/photo/m87hh9Xgl2YJAXYgrf9VwQ?feat=embedwebsite

作者:余宛如(生態綠負責人)

【影片介紹】 當消費者要求價格要對我公平的時候,是否有想過生產者拿到公平的價格沒有? 咖啡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在這年產值超過20兆台幣的驚人產業,咖啡是僅次於石油之外全球最大宗的交易商品,然而咖啡產業驚人的暴利卻壟斷在跨國企業的手裡,造就了最神祕的黑暗產業,隱藏了咖啡農一天所得不到一美元的悲慘生活,1杯100元咖啡造就了全球知名的連鎖店,卻導致千萬咖啡農瀕臨破產的駭人事實。

每天當你在享用一杯香濃的卡布其諾時,或許非洲就有一名兒童餓死,我們是不是應該讓消費更有意義?公平貿易咖啡為你指出明路。 「咖非正義」曾榮獲2007年英國獨立製片最佳製片成就獎!精采內文

 
 
  論壇:你漂綠了沒?–記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與廉價的環保運動
http://www.dfun.com.tw/wp-content/uploads/2010/04/990429_473dzkw97fn_b-300.jpg

環保議題成了廉價福音?

作者:蕭戎

2010 年的世界地球日堪稱是熱熱鬧鬧地過了,我們會看到在這幾年裡,它要走出那種環保運動的悲情與激昂,而試著擁抱向來無感的社會大眾。它企圖透過一種生活化的方式來向人們展現環保的親和,但卻很可能走進了迎合狹隘心靈的死胡同。

它形塑了一個讓大家都能夠扶轎、鑽轎腳、藉此展示/催眠自己對於環保的關心的機會;它也要盡量地降低門檻以使得那些嫌麻煩的人也願意參與進來。它要廣泛分送一種「只要...就可以...」的環保恩典,來安慰與鼓勵那些整天只掛念著自己的人們──它不知道這其實正支持著政府從過去以來的「舉手之勞做環保」口號背後欲模糊焦點的陰謀;它不知道熱臉選擇降溫來將就冷屁股的結果是組織的壞死;它不知道迎合大眾的結果其實是更加地孤立自己。 精采內文

 
   
 
  .
 
【APGN在台灣】亞太綠人決議挺台灣 加入國際氣候組織

本報2010年5月3日台北訊,潘佳修、莫聞報導

由台灣主辦為期3天的「2010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昨(2)日閉幕,會中提出「公平分攤」(fair share)宣言,並達成廢除死刑、非核、要求高科技業負起社會責任等17項決議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亞太綠人力挺台灣加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UNFCCC)為正式會員,澳洲綠黨參議員布朗(Bob Brown)表示,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將依照大會決議,要求澳洲政府支持台灣。

綠黨中執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台灣雖不能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卻不應因此在國際組織上缺席;例如台灣能加入WTO,以及特別訂立人權公約相關的《兩公約施行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此次亞太各國綠人的奧援,更凸顯台灣不應在國際抗暖化努力中的缺席。

目前在國會中取得綠黨席次的亞太國家有澳洲、紐西蘭與蒙古,預料未來該國綠黨議員將對此決議做出貢獻。

此次大會是區域型綠色盛會第一次在台灣舉行,共有包括布朗、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Apisai Lelemia)、印度生態主義先鋒范達娜‧西娃(Dr. Vandana Shiva)等400多人出席,意義重大。除通過強調「公平分攤」宣言外,並依照共識決原則通過17條決議文,其中獲得極大共識的為「反對亞太地區的核電擴張」,呼籲亞太地區各國政府立即停止擴張核電使用,並建立亞太反核行動網絡,期許非核的和平未來。

此項決議文初稿原本僅訴求反對台灣核電廠,但進入表決時,包括蒙古、菲律賓、南韓等國代表紛紛表示應納入其他有核電爭議的國家,因此最後決議文內容擴大為反對整個亞太地區核電擴張,也讓此項決議文成為17條中最為一致的共識,顯示出各國對於核電危機的普遍擔憂和對非核未來的期盼。

其他通過的重要決議文包括:廢除死刑、要求高科技產業履行社會責任、控制地球升溫在1.5度C以內等、支持台灣參與UNFCCC(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制定「亞太和平日」等。

亞太綠人大會採取「共識決」作為決策方式,而非傳統的投票決,「共識決」是讓所有團體成員都能夠找出共同接受協議的一種決策過程。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表示,投票是非贏即輸的模式,使人們傾向關注在贏得投票的最低門檻票數,而非議題本身。投票決會排除掉少數人,但是那些擁有別人沒有的知識或經驗的人,卻可能是正確的。「共識決」尊重的是每個人的參與,每個團體成員都有機會影響到最後的決定。當成員認知到他們的意見被聽到、或有參與感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傾向長時間的支持這個決定。

此外,本次會議也選出文魯彬在內的8位執行委員會成員,負責協調亞太綠人大會未來的運作事務。大會並選出3位代表亞太地區的「全球綠人大會」執行委員代表,包括台灣綠黨創黨成員彭渰雯在內。

彭渰雯表示,透過這個大會,讓綠人們可以很成功的交流、並有更多合作的機會;顯示出各國對台灣的支持、核電廠的關切,同時也呈現出,這些都是亞太地區共同的問題。

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通過的17項決議文如下:

  1. 向全球綠人協調代表及亞太綠人委員會致謝。

  2. 修正巴西聖保羅氣候宣言,控制地球升溫在1.5度C以內。

  3. 支持玻利維亞人民氣候大會宣言,為母親大地(Mother Earth)的權利背書。

  4. 訂定台北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條約,要求各國政府訂定明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和再生能源補助。

  5. 要求政府在制定氣候變遷對策中納入原住民智慧和常民知識。

  6. 喜瑪拉雅山區國家(包括圖博)應制定政策保護其生態系統。

  7. 支持台灣參與UNFCCC(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

  8. 保護生物多樣性。

  9. 保護南極地區生態系統。

  10. 制定「亞太和平日」訴求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生態和諧。

  11. 停止亞太地區的戰爭。

  12. 反對鈾武器。

  13. 停止整個亞太地區的核電擴張。

  14. 停止在蒙古的不當金礦開採。

  15. 高科技產業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16. 反對不恰當的、以「綠色成長」為名的計畫。

  17. 廢除死刑。

Top

  我們的島:同一個天空下,減碳你我他

製作團隊:周麗鈞、潘巨忠

2010 年3月21日,天空沙塵瀰漫,10年最大的沙塵暴襲台。一次又一次,我們感覺到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嚴峻。無論我們多麼渺小,但是我們可以盡一點自我的棉薄之力,來減輕地球暖化的壓力。於是許多人以具體的行動,來愛護我們的地球,這樣的小故事就在你我周遭,在同一個天空下上演著。

用真心來交換的花園新城的社區貨幣

使用花幣這個社區貨幣的目的之一,是創造社區居民間更多的互動,並且增加資源使用的效率。花錢幫的會員本身既是需求者、也是供應者,從有形的實物到無形的勞務,皆是交換的範圍。社區貨幣的實行,同時也要創造一種不同於現今的貨幣制度,透過實際體驗,人們會更深刻了解,另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並且認真思考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問題。

省電大作戰的星光大道社區

推動節能減碳的工作前,光是整合社區住戶的不同意見,就是一個耗時的工程。每月電費折扣的數字,則是持續推動這個工作最大的成就感。關掉社區景觀燈、地下室換裝省電、但成本較高的省電燈管、中庭花園的噴水池改成不耗電的生態池等等。

大自然的禮物 太陽能鍋

我們都知道,陽光是取之不盡的能源,可是我們對它的使用率還是相對偏低。太陽能鍋的使用,雖無法以效率來認定,但至少我們現在,已經正在利用它。




採訪側記:

總之,我們做的事情對抗地球暖化,或許根本微不足道,只要我們作了,就是盡了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責任,而我們也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來加入,一點一滴地慢慢創造改變的契機,我們必須認清,我們都在同一個天空下,生活著。

 

Top

土方塌陷危電塔 百住戶剉咧等

摘錄自2010年4月30日中國時報苗栗報導

苗栗市郊國家花園社區後方山坡地,出現大面積塌陷,上方的高壓電塔岌岌可危,民眾擔心災情擴大造成電塔倒塌,危害上百戶居民安全,希望有關單位在颱風季節前做好因應措施。

據了解,目前在崩塌的山坡地雖已經鋪上帆布覆蓋,預防雨水沖刷擴大災情,但梅雨和颱風季節將相繼到來,若不盡快搶修並強化電塔基礎,一旦發生災害,既影響供電,更危害上百戶居民安全。

民代與縣府官員實地會勘後,認為災情有危及居民安全之虞,將先由縣府施設排水系統防止崩塌範圍擴大,再爭取水土保持局經費辦理改善工程,而台電也同時檢測強化電塔基礎。

Top

 
 

淡水河水質改善? 環局:視降雨量

摘錄自2010年4月30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郝龍斌29日至議會進行「活化淡水河」專案報告,強調水質已逐漸改善,目前屬中度汙染。市議員簡余晏批評,環保署網站顯示,淡水河到29日為止多數仍在紅色警戒,河川汙染程度指標(RPI值)在6以上,市府刻意忽略,直言活化淡水河政見跳票。

簡余晏說,97年淡水河的RPI是5.83,98年卻惡化成5.96,環保署最新數字顯示又成長到6以上,顯示淡水河的河川汙染指標近兩年逐漸惡化。

對此,市府環保局二科科長蔡聰敏解釋,98年比97年RPI值高,是受到去年1到7月枯水,河川稀釋自淨能力降低影響,但水質仍是近30年來最佳。

市府指出,北市持續加強衛生下水道用戶接管率,同時設置截流站,加上北縣積極配合,淡水河水質絕對是愈來愈乾淨。

Top

 
 
  爭取21億預算 台東整治7大水系

摘錄自2010年4月30日中國時報台東報導

台東縣境29條縣管河川,在八八風災後多數淤砂嚴重,縣府在風災後提出溪流整建計畫,從水利署爭取到21億的預算,在日前終於完成發包,29日從大武溪率先動工,之後南台東的七大水系,利嘉、知本、太麻里、金崙、大竹、朝庸等溪流,將會陸續展開整治計畫。

台東縣政府工務處長劉榮堂表示,河川整治計畫以疏濬砂石作為河堤整建材料,兼顧疏濬及河堤興建,多餘砂石還能標售,增加縣府財庫收入,是長遠之計。

台東縣長黃健庭指出,風災後縣府動用緊急預算,先搶險、搶修,但後續重建計劃礙於經費不足,遲遲無法動工,在好不容易爭取到預算後,還因為包商工作太多、發包金額過低導致流標,經過調整後,後續工程將會陸續動起來。

Top

 
 
  世博開園首日 垃圾量約台北市一半

摘錄自2010年5月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上海世界博覽會正式開園後,人潮紛紛湧進面積只有5.28平方公里的展館區,人多垃圾也多,估計第1天就有700到800噸,約為台北市日均垃圾量的一半。

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1日在記者會中表示,世博開園首日,入場人數超過20萬人次,估計1天下來的垃圾量有700到 800噸。

中通社引述洪浩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垃圾量,現在的垃圾分類收集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食品的垃圾和一般生活垃圾還經常混裝,園方也想提高參觀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除了說明垃圾量相當大外,洪浩在記者會中並介紹世博開園第1天的整體情況。他指出,目前只有7個國家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還在裝修,其他的展館都已經開放。

而從首日的觀察來看,較熱門的國家館是瑞士、法國、比利時、日本、西班牙、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英國和南韓館。

洪浩並說,首日世博區共安排68場的活動,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接待高級外賓前來參觀,第1天接待的國際貴賓比較多,共 78批次、1381人。

Top

 
 
  保育任務失敗 物種消失速度未減緩

摘譯自2010年4月29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於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履行其承諾,在2010年以前減少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反而眼睜睜看著生物多樣性下降。一項首次針對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進行的評估中發現,當初所訂的目標並沒有達成。

根據該評估報告,自197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使全世界三成的動物族群減少,紅樹林與海草的面積減少了兩成,活體珊瑚的覆蓋率則下降了四成。

「我們的分析顯示,各國政府沒有能達成他們在2002年時所作的承諾:生物多樣性如過去一樣快速下降,我們在減少物種、棲地與生態系統的壓力上取得一些進展,」報告的第一作者布查特博士(Stuart Butchart)說,他隸屬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與國際鳥盟。

這份4月29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報告,比較了30多個以不同面向評估生物多樣性的指標,像是物種族群的改變、滅絕的風險、棲地範圍以及群聚的組成等。

研究發現,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率沒有顯著減少,面臨的壓力反而繼續增加。

「我們的數據顯示,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情況不會在2010年停止,但在2010年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更加重視,並付出更多力量來關注我們所居住星球上所剩下的物種,」布查特博士說。

這個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標,是由2010年生物多樣性夥伴(Biodiversity Indicators Partnership)所共同合作發展整合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超過40個國際組織與機構。

福斯特(Matt Foster)是國際保育聯盟(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保育成果主任,他說:「生物多樣性急劇的下降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最主要的項目是那些原本就十分脆弱,並且倚靠大自然所提供的水、食物與藥品。世界各國領導人2010年10月在日本聚會時,必須更有決心地遏止生物多樣性下降,人類的生存必須仰賴它。」

「聯合國千囍年發展目標(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認定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永續性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些損失顯然是非永續性的,」聯合國環境署(UNEP)首席科學家阿爾卡莫教授(Joseph Alcamo)說。

這項研究結果將會收錄在第三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中,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最重要的出版品,將會在5月10日於奈羅比(Nairobi)發表,屆時世界各國政府的代表會聚集討論2010年的目標以及如何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

布查德博士說:「雖然各國已經為減緩生物多樣性的下降施行了一些重大政策,但這些還是嚴重不足,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壓力與人類反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該研究指出,一些地區或國家成功的解決了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問題,例如巴西的茹魯埃納國家公園(Juruena National Park)劃定了2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復育特定的物種如歐洲野牛,避免了像是紐西蘭高蹺鴴的滅絕。

「很多回應已經走在正確的方向上,相關政策有了明確的目標、施行方針與資金,」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朱格拉夫(Ahmed Djoghlaf)說。

「最重要的是,」他說,「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必須綜合所有地區政府和企業,將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充分核算,以做出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0/2010-04-29-01.html

Top

 
  【公平貿易影展】咖非正義(Black Gold)

作者:余宛如(生態綠負責人)

【影片介紹】

當消費者要求價格要對我公平的時候,是否有想過生產者拿到公平的價格沒有?

咖啡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在這年產值超過20兆台幣的驚人產業,咖啡是僅次於石油之外全球最大宗的交易商品,然而咖啡產業驚人的暴利卻壟斷在跨國企業的手裡,造就了最神祕的黑暗產業,隱藏了咖啡農一天所得不到一美元的悲慘生活,1杯100元咖啡造就了全球知名的連鎖店,卻導致千萬咖啡農瀕臨破產的駭人事實。

每天當你在享用一杯香濃的卡布其諾時,或許非洲就有一名兒童餓死,我們是不是應該讓消費更有意義?公平貿易咖啡為你指出明路。

「咖非正義」曾榮獲2007年英國獨立製片最佳製片成就獎!

【咖啡基本常識】

◆ 咖啡在世界50多個國家都有種植,需要超過2千5百萬名咖啡種植者。

◆ 咖啡是石油以外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每年銷售產值超過800億美元。

◆ 咖啡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

◆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消耗國。預估超過1億美國人一天喝掉約4億杯咖啡。

◆ 有些估計指出,世界每隔一秒就喝掉約3400杯咖啡。

◆ 50顆咖啡豆才能煮出一杯濃縮咖啡,而每顆咖啡豆都是徒手摘採的。

◆ 四大跨國公司,卡夫食品、雀巢、寶潔和莎拉李,支配世界咖啡市場。

◆ 咖啡的價格是在紐約(阿拉比卡咖啡)和倫敦(羅巴斯塔咖啡)的主要期貨交易所訂出的。

◆ 2001年到2003年間,咖啡價格跌到30年低點。

◆ 衣索比亞是咖啡的誕生地,因生產出最高品質的咖啡而聞名於世。

◆ 今日,衣索比亞有1千5百萬人依賴咖啡生存,咖啡占國家出口收入的67%。

◆ 每杯3美元的咖啡,咖啡農得到的金額不到3美分。

◆ 衣索比亞是最窮困的國家之一,現在仰賴緊急援助的程度,更勝過去二十年。每年平均700萬人需要急難救助。

◆ 如果非洲大陸在世界貿易所占比率增加1%,每年就能產生超過700億元-是非洲大陸目前收到援助的五倍。

 

※ 想知道更多公平貿易影片播放資訊,請上「生態綠部落格」

Top

 
  論壇:你漂綠了沒?──記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與廉價的環保運動

環保議題成了廉價福音?

作者:蕭戎

2010 年的世界地球日堪稱是熱熱鬧鬧地過了,我們會看到在這幾年裡,它要走出那種環保運動的悲情與激昂,而試著擁抱向來無感的社會大眾。它企圖透過一種生活化的方式來向人們展現環保的親和,但卻很可能走進了迎合狹隘心靈的死胡同。

它形塑了一個讓大家都能夠扶轎、鑽轎腳、藉此展示╱催眠自己對於環保的關心的機會;它也要盡量地降低門檻以使得那些嫌麻煩的人也願意參與進來。它要廣泛分送一種「只要......就可以......」的環保恩典,來安慰與鼓勵那些整天只掛念著自己的人們──它不知道這其實正支持著政府從過去以來的「舉手之勞做環保」口號背後欲模糊焦點的陰謀;它不知道熱臉選擇降溫來將就冷屁股的結果是組織的壞死;它不知道迎合大眾的結果其實是更加地孤立自己。

又或許它知道!因為唯有如此才能顯出那些特別投入環保運動的成員的偉大高潔,唯有如此才能藉由唾棄這個世界上的人們而站在崇高無我的彼端,唯有如此才能夠好好地累積那些無形的功德──啊,殊不知貧窮與失敗常常也是人們很好的裝飾,它們不但可以幫助催眠自己是在過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享受(也只接受)一種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它們有時候還可以讓別人辨識出我是悲劇英雄,滿足了觀眾看戲的慾望與自己演戲的慾望,這就是另一種環保的「雙贏」策略。

當然,在這氛圍裡,有更多的人會選擇運作兩手策略;換言之,他們什麼都想要一點。他們可以一邊耽溺在資本主義的物慾生活裡,又一邊崇拜Che Guevara。他們可以滿腔熱情地談論席捲而來的生態危機與政府帶頭破壞環境的可惡,講述可歌可泣的環保英雄列傳與受壓迫民眾的苦痛,然後就僅此而已並繼續他們的尋常生活。

他們會有意識地挑選一些環保裝飾來增添自己的生活品味,但在一般人的時尚消費上也絕不落後。他們會搶背都蘭國小的書包但卻對自己城市以外的世界認識貧乏。他們會特別關注有關生態環境的相關資訊但往往只是用來權充聊天話題。他們對因著生態問題而受苦的人們──甚至包括自然──非常敏感,但卻在何謂正義的問題上敷衍地訴諸直覺。

他們會以參與許多自然體驗活動、涉獵許多自然生態書籍影片為傲,但卻對如何在人類社會中思考那被自己說得口沫橫飛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則不感興趣。他們一談到全球暖化所可能造成的人類危機,眼睛就亮了起來,但卻嫌棄──也可能是有意地抹黑──處理人類事務的政治是無聊污穢而應當遠離的。

所以,他們當然會樂見這個時代的環保是以如此軟弱的姿態給呈現出來的。環保是那麼樣地廉價,好像輕輕一扭就真的會有很多快樂的動物跑出來一樣,好像一關閉電源北極熊就能得到喘息那樣,好像一撿起垃圾這個世界就得到更新那樣,好像只不過在網頁上點幾下人類命運就再度有了希望那樣,好像我掏出個五百一千這一切就成了那樣。

喔,環保議題從哀歌變成了某種福音──原來愛地球這麼容易!

990429_473dzkw97fn_b-300.jpg

只要熱血一天的環保流行

問題是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個世界的危機總是呼喚著我們要付出更多而非更少,這裡頭總是存在著更巨大的無奈與悲情──一個真正關心環境問題的人最深刻的感觸常常不是他所面對的敵人的顢頇與殘酷,而是身邊的、這些所謂的「同胞」的冷漠與愚蠢。

於是他就知道這不只是抵擋幾個開發案、甚至是政權輪替的問題;他的敵人可能就是家人、朋友,以及其念茲在茲的人類中的大部分,這種反動的力量是如此地強大,以至於他真不知道要憑著什麼生出信心來。但是,這叫人怎麼說出口呢?這難道不怕會嚇跑了那些對環保似乎開始有一點點興趣的群眾嗎?我們豈能叫大家都來當殉道者呢?

對此,某些研究環境教育的學者就開始呼籲要對民眾進行「培力」、要他們從實踐小事中生出信心來。但這種心理學方法常常是不足的,除了現實世界存在著太多的變數之外,此類研究也往往忙著記錄過程與反應而無暇對行動的對錯做後設的倫理學反省──沒錯,這裡說的就包括了讓人哈欠連連的環境倫理反省。

我們怎能叫大家都來當捍衛環境公義的精兵呢?因為當我們要開始講道理時,這些新兵就先被瞌睡蟲與不耐煩蟲給攻陷了。然後就會開始有人表示意見:「你們可不可以不要講這麼多?能不能直接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我們想知道的是實際行動的方法,不是這些道理」。

《聖經》裡有段與此相應的敘述,一位看似熱心的少年官詢問耶穌自己還可以做什麼,耶穌這麼回答他:「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10:21)──於是我們就對「今日的環保何以如此軟弱」有了一個解答,因為那位少年官「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可10:22)。

誰願意放下自己所有的,把公義當成自己的職業?誰願意壓抑自己的各種需要與慾望,把別人的煩惱當成自己的、把別人的痛苦攬在身上、像愛自己那樣去愛別人?......

這就是我們喜歡地球日作為一個節日的理由,因為它只有一天,這一天我掃掃地、撿撿垃圾、忍受短暫的不用電、參加個相關活動行禮如儀即可,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這就是我們喜歡環保朝向通俗化方向發展的理由,我們不用為它付上太多代價──以至於我在朋友面前也不會遭受那種看待「環保人士」(這通常是用負面的方式陳述的,意思是不正常、龜毛或不合群)的奇異眼光。

這就是我們喜歡環保只是一種流行的理由,因為流行必定會過去,並且人生或許可以熱血一次,但不必血流滿地。

如果,我們可以開始反省

所以啦,只可惜幾年前出盡鋒頭的Al Gore沒有長得像Che那樣帥到掉渣,否則大家應當會樂於蒐集他的相關產品。所以啦,當某些環保團體批評近來火紅的全球暖化紀錄片內容有誤時,他們就要發現大家其實沒有那麼在乎這回事──拜託!怎麼有事沒事要來澆熄我們圍著取暖的火堆!你們不知道重點根本不在於內容正確與否嗎?

這話是不錯的,難道你以為每個禮拜看一兩個小時的國外新聞片段剪輯就真的是在關心世界大事嗎?當我們的眼睛離開電視之後我們對於世界問題的關心感往往也就隨之消失,殊不知畫面裡飢餓的人仍繼續飢餓、受苦的人仍繼續受苦、被逼迫的人仍繼續被逼迫──他們的痛苦並沒有隨著節目結束而停止。

這裡頭當然也有種新奇感的成份,以致於觀眾常常得要換換口味。如果像是中部科學園區或離島工業區或蘇花高速公路這種歹戲拖棚的議題它當然就難以讓人堅持關注下去了,而莫拉克風災的後續問題亦然。對此,讓我們假設台灣的環保問題就僅僅關係著人類──雖然我總不願承認這令人慚愧至極的落伍事實,但許多人的理解大致是如此──那麼讓我們借用Bentham的語氣這麼說吧:問題就不在於「我們還有蚵仔煎吃嗎?」,也不在於「我們還有摩斯漢堡吃嗎?」,而是在於「我們在乎人嗎?」。

許多生態災難不斷地發生,而不變的是其中的人權遭到漠視與侵害的問題;我們可以今天聚焦這個、明天看看那個、下禮拜再關注另一個,但不變的是人權應當在台灣社會得到高度的重視。換個角度來說,當我們其實一點也不在乎人權時,我們還能對身邊這些不斷地冒出來的議題有什麼期待呢?

倘若我們要說「不!我們關心!」,那麼我們也常常是不一致的。因為我們就長期漠視那〈世界人權宣言〉裡所表達的無罪推定原則,以致於我們會任憑許多像陳水扁這樣的、未經三審定讞的被告被長期羈押、讓他們為自己辯護的權益蒙受損失。

在這些事情上,我們要麼不是已經假扮法官在心裡將他們定罪了,就是選擇畫清界線與冷漠,選擇忽視我們自以為關心的人權議題。這個案例當然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一個能夠長期受到媒體關注的個案都遭到如此對待了,我們如何期待其他被新聞媒體「用過及丟」的人權議題能夠得到多麼大的關注與改善?相思寮?「誰理你們!」。

所以,讓我們承認吧,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在乎人權,我們其實也沒有那麼在乎自然生態和環保,我們其實更在乎我們自己。我們其實只是湊熱鬧地「漂綠」一下,只想當個廉價的環保人士,感染一下新時代的脈動而已。如果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可以幫助我們反省到這個事實、重新發現自己其實面目可憎、甚至進而認錯,那麼,我相信這就會是真正地屬於台灣的地球日的開始。



※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聞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