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5.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Conservancy阿帕拉契山徑協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

千里步道 

綠色陣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關渡自然公園
 
  非洲公平貿易產品出口 因火山噴發受重創


販售公平貿易蠟燭的Waxit。圖片來源:Waxit

【相關連結】
咖非正義(Black Gold)

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

沃爾瑪 —— 低價的代價
公平貿易—我說「Fair Trade」,你說「讚」!
5月8日公平貿易日即將到來,不過因為冰島火山灰造成的歐洲飛機停飛,已使得非洲農民經濟受損,非洲的公平貿易花農更丟掉了原本預計要銷往歐洲市場的2000萬訂單。

Waxit是一家南非公平貿易產品的製造公司,製造手工蜂蠟蠟燭。Waxit的員工因公平貿易受惠,其中之一就是得到高薪:「我們的每小時工資比當地平均工資要高上90%到200%。」Waxit員工可以得到年獲利的分紅,而且會受雇一整年,其他大多數工廠則是以一季作為週期僱用人員。精采內文

 
 
  環球360°:遠方的家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頭野生大象正不急不慢地踱著步子,高高的野草在它的足下彎下了身軀。 作者:蘇珊娜‧戈登伯格

我們是否能夠拯救一些面臨氣候變化威脅的最瀕危物種?一位元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想法:那就是將這些物種遷移至其他地方。──蘇珊娜‧戈登伯格

讓我們在腦海中勾勒這樣一幅畫面: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頭野生大象正不急不慢地踱著步子,高高的野草在它的足下彎下了身軀。現在,讓我們將這幅畫面移植到美國的大草原上。在眾多讓人咋舌的氣候變化新主張中,一位元知名動物保護生物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拯救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的方法,那就是將這些動植物移植到其他地方。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天候變化大,入春氣溫較往年偏低,導致夏季候鳥姍姍來遲台南市野鳥學會觀測,大概要到 4月中旬才看到夏候鳥的蹤影。自台南沿海北上, 可以看見河口海岸矗立冒著灰煙的工廠。打著帶動地方經濟繁榮名義建立,台塑六輕對台灣確有其經濟上的貢獻,但這卻是用污染西部土地、 犧牲當地人民健康換來的。因附近居民頻頻上訴,監察院終於在今年要求環保署對營運10年的六輕進行環評總體檢 而民眾關心的是,做完健康檢查之後,能否如實對症下藥?

 

近來走山事件頻傳,對於自己是否住在地質敏感區上,民眾心中有許多問號。為確保地質敏感區之土地開發安全,內政部決 定將地質敏感區劃入國土保育區,以個案形式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並由具有地質調查能力及資格之專業技師調查及簽證後, 將其成果送請該開發行為主管機關審查。而此項資訊是否公開,與民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

喧騰一時的大陸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在新聞熱潮後似乎漸漸為人遺忘。但其實還有許多受害人索賠無門。中國大陸河北省4名受害人的家長近日到香港控訴, 被要求賠償的新西蘭公司曾投資三鹿集團,而三鹿集團已經倒閉。在不負責任的財團面前,人民似乎永遠都是弱勢的一方。

哥本哈根會議後,各國陸續召開後續討論會。德國環境部長勒特根4日在波恩說,正在此間進行的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再次為氣候談判各 方營造了互信氣氛。談判已經在森林保護、技術轉讓和碳交易市場等問題上取得進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極端氣候下的水資源思考
看似風光明媚的曾文水庫,正快速淤積中。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十幾年前,南部正在反對美濃水庫。當時,水資局和學術界中的專家,一再以「沒水庫,就沒水喝!」的口號對大眾洗腦,同時也製造了「喝水的高雄市民」和「反水庫的美濃人」之間的矛盾。

十幾年後,八八水災後緊接著南台大旱,為確保工業和民生用水無虞,一萬九千公頃農田被迫休耕,不僅如此,本已停擺的美濃水庫、吉洋人工湖、士文水庫,水利界又重新倡議,他們的論調還是數十年如一日:「南台灣的雨季集中在5-9月,豐枯季節的雨量本就十分極端,如果不把雨季的水儲存起來,旱季就沒水可以用;其次高屏溪的逕流利用率非常低,讓白花花的水流入大海,實在太浪費。」因此,蓋水庫儲水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是,放在台灣的環境條件和全球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就充滿了挑戰。精采內文

 
  .
 
非洲公平貿易產品出口 因火山噴發受重創

摘譯自2010年4月28日IPS 南非,開普敦報導;康家瑜編譯;莫聞審校

南非的公平貿易商品。攝影:Credit:Miriam Mannak/IPS5月8日公平貿易日即將到來,不過因為冰島火山灰造成的歐洲飛機停飛,已使得非洲農民經濟受損,非洲的公平貿易花農更丟掉了原本預計要銷往歐洲市場的2000萬訂單。

4月15日冰島火山噴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飄散到歐洲大陸。火山灰不但降低能見度,而且其中的玻璃顆粒會損害飛機噴射影擎,使得歐洲各國紛紛關閉了機場。

「肯亞的公平貿易玫瑰農一天約損失100萬。」南非公平貿易網區域協調員( Southern African Fairtrade Network,SAFN)蓋特蘭(Benjamin Gatland) 指出。SAFN 是南非一個公平貿易認證農場的社群,幫助生產者獲得市場資訊和公平貿易的標準──公平貿易運動旨在提高小規模企業的貿易條件,並藉由符合倫理和永續原則的貿易來改善勞動條件。 

蓋特蘭說,根據報導,總體來說肯亞園藝業損失了大約1500萬美元。

肯亞的蔬果農民也遭受到打擊。雖然農夫能夠出售部分的產品到當地市場,但還是會蒙受損失。蓋特蘭強調:「在本地銷售水果和蔬菜的價格顯然不及銷售到歐洲一樣有利潤,尤其當初期望可以賣到出口價格。」

肯亞的公平貿易花農並不是航線封閉五天的唯一受害者,鄰國衣索比亞的同行也受到打擊。衣索比亞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貧窮的國家。

現在火山灰似乎已經沉降下來,歐洲重新開放領空,空中交通也已恢復,SAFN可以繼續正常的業務。

「我們在未來幾年的任務,要增加非洲公平交易供應商的數目,」蓋特蘭說。「目前非洲大陸有250家已認證的生產者,包括商業生產者和小規模的合作社。我們正在努力讓更多的人參與。」

非洲最重要的公平貿易產品是咖啡、茶葉、花卉、香料、水果和葡萄酒,大部分的產品出口外銷。

南非公平貿易商標籤組織 Fairtrade Label South Africa (FLSA)的宗旨是在當地宣傳公平貿易產品。 「不少南非人對公平貿易一無所知。我們想要改變這個狀況,因為這些產品似乎有市場性。」FLSA的執行董事古森斯(Boudewijn Goossens)解釋。「去年,南非公平貿易產品在當地批發端銷售約 33.5萬美元。這表示在零售端約有 53.5 萬美元。這是很大的數目,因為在2009年之前,這個數字幾乎是零。」

「為了刺激南非公平貿易產品的消費和生產,我們2010年5月會開始一個新運動,使消費者、生產者和零售商注意到公平貿易商標」古森斯宣稱。 

Waxit是一家南非公平貿易產品的製造公司,製造手工蜂蠟蠟燭。Waxit的員工因公平貿易受惠,其中之一就是得到高薪:「我們的每小時工資比當地平均工資要高上90%到200%。」Waxit員工可以得到年獲利的分紅,而且會受雇一整年,其他大多數工廠則是以一季作為週期僱用人員。

※ 資料來源:IPS報導

Top

  環球360°:遠方的家

作者:蘇珊娜‧戈登伯格

我們是否能夠拯救一些面臨氣候變化威脅的最瀕危物種?一位元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想法:那就是將這些物種遷移至其他地方。──蘇珊娜‧戈登伯格

「棲息地面積減少以及盜獵等因素可以得到遏制......瀕危動物的數量可以恢復到正常水準......但是,氣候變化卻是不可逆的,至少在人類的生命跨度內是這樣的。」

讓我們在腦海中勾勒這樣一幅畫面: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頭野生大象正不急不慢地踱著步子,高高的野草在它的足下彎下了身軀。現在,讓我們將這幅畫面移植到美國的大草原上。在眾多讓人咋舌的氣候變化新主張中,一位元知名動物保護生物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拯救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的方法,那就是將這些動植物移植到其他地方。

圖片來源:lensbug.chandru 攝

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蝴蝶生物學家卡米爾‧帕爾梅桑十幾年來一直觀測快速的氣候變化對物種所造成的影響,特別是那些由於無法適應氣溫的升高或逃離氣溫升高地區的物種。然而,她的現代諾亞方舟理念仍然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這個想法就是,我們應當將那些受氣候變化影響而面臨滅絕風險的高危物種連根挖起,然後將它們遷到一個遠離它們過去生存環境的合適地方,」她在位於校園裏的辦公室裏這麼對我說。她的辦公室的旁邊就是生物學實驗室,實驗室的冷庫裏面保存著她和她丈夫收集的大量毛毛蟲標本。

她的提議最初只局限於在幾個科學家之間流傳。現在,隨著各國政府開始著手解決如何才能使動植物免受逐漸變暖的氣候的威脅這個棘手的問題,她的這個提議開始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就在她的名字出現在《大西洋月刊》的最勇敢的思想家名單中後不久,帕爾梅桑便遊說了一批參加2009年12月份召開的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峰會的談判代表、環保人士、以及科學家等開始起草一些計畫,準備幫助那些受影響最大的動物遷徙。

政府在引起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無所作為,毫無疑問,這讓她感到非常無奈和氣憤。在發現聯合國氣候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做出了有關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的不實結論之後,帕爾梅桑還強調,環保人士不應該想當然地將所有野生動植物數量減少的原因都歸結於氣候變化。但是,她仍然堅信大氣層的迅速變暖將使世界上的動物面臨嚴重威脅。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所有已知的陸棲動物、鳥類和魚類中,有20%到30%的物種將會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滅絕。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在升溫預期提高的條件下,熱浪、乾旱、以及海洋不斷酸化等現象將迫使動物們離開它們的自然棲息地,並使它們的食物鏈遭到破壞,物種的死亡率也將隨之升高到 40%到70%之間。

瀕危物種的規模之大使環保人士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的想法。而這讓帕爾梅桑想到了大象......。

迄今為止,除了盜獵或不斷推進的城市化進程等傳統威脅之外,能夠證明棲息著這些龐然大物的草原究竟如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的證據並不多。「但是,當事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想我們會考慮將它們遷移到其他地方。」帕爾梅桑說道。

她已經在著手努力通過向美國德克薩斯和美國中西部地區引入大型食草動物來使這一地區的草原恢復生氣。當地發現的化石表明,數千萬年前,北美地區曾經留下過大象活動的身影。那麼,為什麼不能將非洲象遷移到北美地區呢?

「隨著氣候變化,我開始認為,如果非洲草原確實會大面積減少,不管怎樣,我正在努力宣導恢復美國的大草原,通過從非洲調來大型食草動物將有助於這一過程的順利實施,因為兩者已經互相適應(或者說是相互共存)。我不會反對這麼做。」

帕爾梅桑認為將其他大型食草動物,如長頸鹿等遷移至他處也同樣是可行的。她甚至認為能夠為大熊貓找到新家。然而,她也承認,地球上大部分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型動物還是得靠它們自己找到應付氣候變化的出路。比如,將各種食肉動物遷移至其他地區就是一件非常不切實際的事情。

「我們所宣導的既不是將老虎遷移到非洲,也不是把北極熊遷移到南極洲,我們所提倡的沒有那麼誇張。(總體而言)是將那些相對無害的物種,包括大量的植物和昆蟲等, 遷移到其他地方,」她說道,「我們對它們的競爭性及行為有充分的瞭解,認為它們不會對其他生態系統造成威脅。」

2000年以來的氣候研究表明,動物生命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其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最早受到影響的極地地區。從近期發表的科學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傳統棲息地條件變得更加惡劣,52%的物種遷徙到溫度更加適宜的溫帶地區。在地理環境及人類居住環境允許的條件下,它們會遷徙50公里甚至是1600 公里。

氣候變化還改變了它們的生活方式:例如,大約有62%的物種的春季交配期提前。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雖然引起了很多變化,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化卻沒有發生:沒有一個物種顯示出適應其現有棲息地溫度變暖所必須的大規模進化的跡象。帕爾梅桑表示,「進化不會挽救北極熊的命運。」

如果決定權在她的話,動物的撤離工作現在就應該開始。遷移的動物中或許就包括各種生命短暫的格紋蛺蝶。正是因為這些格紋蛺蝶才使她走上了這條不可思議的職業道路。四十八歲的她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活動家,甚至也未曾想過要成為一名鱗翅目昆蟲學家。她從小生長在一個和睦的共和黨人家庭,是6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的家庭與德克薩斯石油工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母親和一個姐姐都是石油公司的地質學家。

帕爾梅桑最初打算研究靈長類動物。然而,她卻沒有勇氣面對那些被關在牢籠中的動物。她說,儘管她的確開著一輛藍色普瑞斯,並且時刻關注自己的碳足跡,但是她不願意把自己稱為一名環保主義者。

在帕爾梅桑發表了她的第一篇關於伊迪思格斑蝶的文章之後,她所從事的野外工作讓她站在了公眾的面前。20世紀90年代初,她花了4年多的時間,開著一輛舊豐田皮卡,追隨著這些蝴蝶,從墨西哥到阿爾伯達,跑遍了太平洋西北部地區。

包括她的丈夫邁克爾•辛格在內的早期研究人員都曾證明,斑蝶對溫度非常敏感。這次蝴蝶之旅讓帕爾梅桑相信氣候變化導致斑蝶大批量死去:儘管北緯地區蝴蝶的生存依然良好。但是,加利福尼亞州溫度的升高導致當地植物枯死,而這些植物正是斑蝶的主要食物來源。

她說:「我必須承認,10年前我曾覺得他們過於極端」。然而今天,她卻擔心科學界低估了物種滅絕的風險,並且對環保組織無法掌握局勢的緊迫性感到非常失望。

當帕爾梅桑最初在學術會議上提出物種遷徙,或稱「輔助殖民」的理論時,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她的生物學同僚們指責她這麼做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將大自然玩弄於股掌之上將帶來巨大的風險。他們警告說,她的方法將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帕爾梅桑怎麼知道被遷徙物種會適應新的環境?她怎麼知道它們不會對當地物種造成威脅,導致當地物種的滅絕?

「人們的憤怒讓我吃驚,他們太情緒化了,」她說道,「我提出要扮演上帝的角色讓他們感到震驚。他們以為我所提議的是通過工程學的方法來保護自然。」帕爾梅桑承認,她確實是這樣認為的。然而,她認為,對於那些逃生之路被城市擴張或沙漠擋住的物種,以及那些來不及適應環境的物種而言,她的方法或許是唯一能夠拯救它們的辦法。

與野生動植物所面臨的傳統威脅因素不同的是,帕爾梅桑認為,從氣候變化中恢復過來的前景微乎其微。如果資金充足,棲息地面積減少以及盜獵等因素可以得到遏制。瀕危動物的數量可以恢復到正常水準。美國洛磯山脈西部地區的狼群便是很好的例子。退化的土地能夠恢復。但是,氣候變化卻是不可逆的,至少在人類的生命跨度內是這樣的。此外,過去並非沒有動植物遷移情況發生。

「航運業和運輸業在不經意間導致了物種的遷移,水族貿易以及園林貿易也曾導致物種的遷移,如果人們對這些都不以為然,相反卻對試圖通過將動植物遷移 100英哩(約160公里)來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的生物學家橫加干涉,這豈不是毫無意義嗎。看看吧,我們已經把地球搞的一團糟了,這種藉口豈不是很荒謬嗎。」

近幾年,帕爾梅桑和少數幾位科學家已經開始制定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遷徙藍圖。她認為,與其說只遷移少數幾種物種,動植物的整體搬遷將會更加有效。
「如果我們只遷移幾個物種,其結果就是:我們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少數幾個不錯的物種。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打開人們的思路,那麼我們就能挽救更多的物種。」

他們的理念是從小處著眼,遷移的物種包括植物、蝴蝶、鳥類、小型齧齒類動物、以及哺乳動物等。並將搬遷計畫限制在那些受氣候變化直接影響的偏僻地區。也就是 說,高原物種為了尋找溫度更加涼爽的棲息地不得不向越來越高的山地遷徙。帕爾梅桑將把這些物種遷移到附近其他海拔更高的山上。

她是否會在這場爭論中獲勝,目前還不得而知。一些非主流環保人士仍然在考慮她的觀點。然而,不論採取何種大規模動物拯救行動都需要對現有的國際法中有關動物遷徙的條款進行修改。不僅如此,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一些較大的野生動植物非政府組織已經開始認真聽取一些10年前被看作是異想天開的觀點了。

國際保育組織的湯瑪斯•布魯克斯對此表示同意,「我們需要擁有盡可能多的可行的手段。儘管這麼做並不簡單,代價也並不低,但是我認為在其他更加容易也更加便宜的方法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它加以嘗試。但是,由於它實施的難度更大,成本也更加高昂。因此,我們需要對它進行仔細的評估。」

即便溫度僅升高0.7攝氏度(華氏1.26度),一些動物就已經滅絕了,例如,生長在哥斯大黎加涼爽山區的金蟾蜍。(當地的生物學家曾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使十幾種兩栖類物種從叢林中消失。)去年,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曾報告說,白種類狐猴浣熊負鼠將成為現代世界首例滅絕的哺乳動物。當氣溫升高到30 攝氏度(華氏86度)以上時,這些動物便會從樹上掉下來死掉,儘管隨後有報導稱曾發現若干白種類狐猴浣熊負鼠。

許多其他物種也面臨著滅頂之災。美國西部地區,研究人員發現當地鼠兔的數量急劇減少。鼠兔是生長在洛磯山脈的一種毛茸茸的棕色小動物。而對北極熊而言,隨著海冰的融化,它們的天然棲息地也在迅速地消失。一些研究認為,北極夏季的海冰將在2020年徹底消失,而作為北極熊主要食物的海豹也將隨之消失。最近,加拿大的生物學家報告了幾例北極熊由於饑餓而蠶食它們幼仔的事件。

儘管對於北極熊而言現在已經為時過晚。但是,帕爾梅桑相信,我們還有機會拯救其他動物,只要各國政府和各環保機構能夠克服他們的顧慮,立即採取行動。「否則,我們將眼睜睜地看著一大批我們本來可以挽救的物種走向滅亡。前提是,我們願意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

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0年版權所有

相關文章
世界,逐漸消失......
2009年11月25日

危在旦夕的犀牛
2009年10月22日

野生動物正變得適應青藏鐵路?
2008年6月9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3月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氣候變化大 台南夏候鳥姍姍來遲

摘錄自2010年5月3日中央社導
 
台南沿海冬夏候鳥交替中,台南市野鳥學會觀測,今年可能是天候變化較大,入春後氣溫較往年偏低,夏候鳥姍姍來遲,直到 4月中旬才看到夏候鳥的蹤影。

台南市野鳥學會近日觀測,台南縣市黑琵多數已離境,僅剩約50隻黑琵還未啟程,且都是未長出繁殖羽的亞成鳥。

今年是否有黑琵滯留台南?鳥會人員說,得觀測到7月才能確定。

野鳥學會表示,台南今年候鳥交替較往年不同的是,因春天氣候變化較大、氣溫偏低,夏候鳥直到 4月中旬才現身;如今邁入5月,台南夏候鳥的種類數量不多,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八色鳥及燕鴴。

台南沿海的冬候鳥,種類數量都多,還有眾所注目的黑琵,夏候鳥相形之下失色不少。

Top

 
 

環署體檢六輕 年底公布結果

摘錄自2010年5月4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環保署昨(3)日宣布,已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邀請專家學者,即日起針對六輕計畫進行總體檢。

六輕計畫在1999年起啟動,開發總面積達2,603公頃,目前共有13家公司在廠區設立68座工廠,總投資金額5,744億,2008年產值約1兆1688億元,占當年度GDP11.9%,平均每年繳稅400億元,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不過,由於六輕附近居民及環保團體,頻頻向監察院檢舉六輕污染,監察院在今年1月要求環保署,應對營運超過10年的六輕進行總體檢。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指出,六輕總體檢工作將從即日起,分12組前往現場實地進行,將比照921地震及八八水災模式,以最嚴格標準進行體檢,不符合環評及法律規定者,一律依法處理不會「放水」,體檢結果預定年底前出爐。

Top

 
 
  地質敏感區 將納國土保育區

摘錄自2010年5月4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地質敏感區是否應該公布,在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後引發外界關注。內政部長江宜樺3日表示,地質法內的地質敏感區,將納入國土計畫法中的國土保育區規劃,且會有相關開發限制。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解釋,地質敏感區是一種資料,因科學還沒有辦法對自然環境完全掌握,若限制或禁止開發,對民眾權益會造成很大損害;其實地質敏感區不一定會發生災害,要看怎麼應用,且跟工程配合,若使用得當,並不會造成危險及傷害。

Top

 
 
  大陸三鹿奶粉受害人來港索償

摘錄自2010年5月4日中央社香港報導

中國大陸河北省的三聚氰胺毒奶粉案官司至今沒完沒了,4名受害人的家長近日到香港控訴相關公司,要求賠償。

這些家長今天向本地小額錢債審裁處申訴,要求三鹿集團的第2大股東新西蘭恆天然乳品加工企業賠償,索賠金額由港幣1萬2000元至3萬3000元不等。

恆天然則發表聲明指上述行動毫無法律根據,有關申訴應在中國大陸進行,而非香港。

恆天然又引述法律顧問說,有關申訴人的律師先前已在大陸跟進賠償問題,而來港控訴的家長也已包括在中國大陸賠償方案之內。

2008年中,河北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被化驗出含有三聚氰胺,導致多名嬰兒死亡或罹患腎結石,事件震驚中外。

被要求賠償的新西蘭公司曾投資三鹿集團,而三鹿集團已經倒閉。

Top

 
 
  德國波恩氣候對話 部長級會議取得進展

摘錄自2010年5月4日新華網

德國環境部長勒特根4日在波恩說,正在此間進行的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再次為氣候談判各方營造了互信氣氛。談判已經在森林保護、技術轉讓和碳交易市場等問題上取得進展。

勒特根在媒體吹風會上說,過去一天半的會議是建設性的,談判各方充滿互信,「堅冰已被打破」,這是達成各方能夠共同接受的國際氣候條約的核心條件。

他說,經過3日的緊張討論和談判,與會代表在森林保護、技術轉讓條件、資金以及碳交易市場和排放權貿易等領域取得進展。

為期3天的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2日在德國西部城市波恩開幕。會議由德國和墨西哥共同舉辦,40多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政府氣候談判代表出席。

Top

 
 
  論壇:極端氣候下的水資源思考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十幾年前,南部正在反對美濃水庫。當時,水資局和學術界中的專家,一再以「沒水庫,就沒水喝!」的口號對大眾洗腦,同時也製造了「喝水的高雄市民」和「反水庫的美濃人」之間的矛盾。

十幾年後,八八水災後緊接著南台大旱,為確保工業和民生用水無虞,一萬九千公頃農田被迫休耕,不僅如此,本已停擺的美濃水庫、吉洋人工湖、士文水庫,水利界又重新倡議,他們的論調還是數十年如一日:「南台灣的雨季集中在5-9月,豐枯季節的雨量本就十分極端,如果不把雨季的水儲存起來,旱季就沒水可以用;其次高屏溪的逕流利用率非常低,讓白花花的水流入大海,實在太浪費。」因此,蓋水庫儲水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是,放在台灣的環境條件和全球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就充滿了挑戰。

看似風光明媚的曾文水庫,正快速淤積中。

短命的水庫能解決缺水問題?

在地質年輕脆弱的台灣,山區裡能蓋水庫地方本就不多,壽命也不會太長,加上集水區的植被保護失控,河川的輸沙量非常大,使得水庫更加短命。以全台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為例,才完工36年,水庫已經淤積了22.3%,八八水災帶來的淤積量更達到9,000萬立方公尺,意味著只要再來5次等量的砂石,水庫就淤滿了;南化水庫才完工16年,淤積了32.9%,八八水災帶來3,600萬立方公尺,只要再來三次,南化也就再見了。這說明了,台灣水庫的壽命大都在幾十年間,而非水利界膨風的百年或千年?

最近,政府準備編列數百億元清淤,但是,據了解曾文水庫預估一年僅能清淤45萬立方公尺,單單這次八八水災帶來的淤積量就要花上200年,何況每年還會有新的土石淤積。因此,水庫清淤充其量只是政府裝腔作勢,向人民展現「有行動、有做事」的政治動作,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水庫和人的生命一樣,一旦出生就向著死亡的方向走,台灣的水庫更是普遍短命,在豐水期,還得面臨濁度過高的窘境,這些都證明蓋水庫並非萬靈丹。更何況,興建水庫將淹沒山谷,破壞河川、海岸、海洋的生態,或使人民被迫遷徒,飽受崩壩、洩洪淹水的威脅。然而,全台灣仍如火如荼的建水庫,在雲林飽受爭議的「湖山水庫」已在動工中,新竹尖石的「比麟水庫」、基隆的平溪水庫都在規劃中。

我們要問:一座新水庫,從規劃到興建完工至少要1-20年,對於迫切的水荒有何幫助?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一座水庫的投資動輒數百億,這些錢該這樣花嗎?

看似風光明媚的曾文水庫,正快速淤積中。

需求端管理

全球的淡水僅占總水量的2.5%,而其中70%存在於冰川、萬年雪、永凍層之中,30%存在於地下水,僅不到0.25%是湖泊和河川。簡單說,淡水是極為珍貴而有限的,而由於人口增加,工業、農業、民生用水不斷攀升,致使水資源供給面臨嚴重的短缺和不均,許多區域的衝突由此而生,最樂觀的估計,全球嚴重缺水的人數將從目前的24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32億人。

另一方面,築壩攔河、超抽地下水、湖泊,使得生態系統瀕於崩潰;工業、農業、都會造成的水污染更讓缺水問題雪上加霜。在此情況下,一味從大自然中增加取水量,不考慮生態圈及後代子孫的用水需求,不僅不道德、不負責任,現世報也會來得快又急。

面對水資源危機,應先透過節約用水、提昇效率,減少用水量,檢討高耗水產業,改善漏水率,提高回收率等等,進行「需求端管理」,這些方案的投資成本低、效率高,應該列為優先政策。

1.降低每天生活用水。台灣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台北市約為350公升,其他地區為274公升,與荷蘭等已開發國家約150公升相較是相當高(每人基本的生存和家務用量約50公升)。節水需要制度性的配套,而非止於道德呼籲。如果能讓水價充分反應成本,透過差別費率,確保節水用戶、低收入戶不增加負擔,同時讓高用水量的人繳納「懲罰性的水費」,定能發揮節水效果;如果在都市和建築的設計中就充分考慮節水、雨水收集、回收水;如果像馬桶、洗衣機、水龍頭等器材,能制定嚴格的國家節水標準;如果美綠化使用耐旱的本土植物,而非大量澆灌的外來花草...,定能大大減少用量。如果每天人均用水量降低至200 公升,台灣每年可節省一座曾文水庫的蓄水量。

2.改善漏水率。台灣擁有世界罕見的高漏水率,約達30%(世界平均18%,日本7%),如依2005年自來水供水量約40億噸計算,就漏掉了超過10億噸的水,約相當於曾文和翡翠水庫蓄水量的總合。

3.提高工業水價及廢水回收率。台灣工業用水的水價遠低於其供水成本,已形成一種補貼機制,如果能讓工業水價合理化,將迫使企業節約用水、節制高耗水產業的擴張;目前台灣工業廢水的回收率約是50%,而日本、德國的回收率卻已達90%以上,如果台灣的工業廢水回收率達到日本的水準,預估每年可節省8 億噸以上,超過一座曾文水庫的總蓄水量。

4. 回收家庭廢水。家庭廢水如果能夠回收再利用,將可減少自來水使用量,降低缺水危機,但是,目前台灣的家庭廢水回收率是「○」。高雄市中洲污水處理廠每天放流的污水量約為6-70萬噸,如果能提高處理等級就可供應附近的小港、臨海工業區。

5.管理地下水。地下水是許多地區的主要水源,更是旱季時的救命水,然而,全台絕大多數地下水井並未納入管理,如果能改善目前的無政府狀態,提高納管比率,管控地下水的超抽,就可儲存大量的救命水於地下。

6.改善河川污染。全台灣有許多河川遭受工業、畜牧、家庭廢水嚴重污染,如果能讓河川恢復清淨,廣大的農田、漁塭就不必再使用髒污的河水,甚至可以提供民生用水。例如,改善屏東東港溪的污染,就可以透過原有的港西抽水站及管線輸送到鳳山水庫,供應大高雄民生用水。

節水是最有效率、最根本的投資,更是適應極端氣候的必備條件。如果能落實1-4的方案,就節省了4-5座曾文水庫的水量;5、6方案更是一舉數得,為什麼不是政府的優先政策?

八八災後近一個月,曾文水庫的上游大埔溪仍是黃黃的濁水,清理不完的土石流和漂流木。

轉型為節水型的產業、生活模式

台灣近年來的用水缺口主要來自工業的擴張,例如南部科學園區,預估每天還要增加16萬噸的用水;比麟水庫的興建是為了竹科;大肚攔河堰的興建是為了中科二林基地...,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情形下,持續擴張高耗水,缺水忍受度極低的產業,是非常不明智的決策。

極端氣候下,台灣應節制高耗水產業的擴張,而非開發新水源滿足無止境的需求。我們應該積極轉型為節水型的社會,在產業政策、都市運作、建築規範、生活模式上做大幅的調整,政府與其投資短命又昂貴的水庫,不如把資源轉移至各種需求端的管理,否則只是在圖利水庫開發派的共犯結構,延誤台灣在極端氣候下的應變機會。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李根政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詹嘉紋‧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