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2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自然生命」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環保小股東 揭露台塑高污染投資風險


 

【相關連結】
德州捕蝦女 來台揭露台塑高污染劣行

環署駁斥台塑「運作良好」說

「恥」不見了! 跨國社群頒「黑星球獎」
六輕五期環評 學者主張中止審查
從2000年起,環保團體發起「綠色小股東」,鎖定台塑、友達等企業,購買這些公司股票(通常是一股),不為投資,只為取得合法股東權利,在股東會時當面挑戰企業老闆。上週五10多人前進台塑股東會「綠色小股東」,向台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提問,主要內容包括台塑仁武廠爆發廠內毒化物污染超過標準30萬倍,將面臨巨額罰款、以及整治費用。台塑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四分之一,持續擴建六輕五期,未來如何因應貿易制裁。

美國德州、反台塑德州廠污染多年的環保人士Dianne Wilson,當天也出現在台塑股東會,要頒給台塑象徵污染企業的「黑星球獎」,但遭警察抬出未果。黛安‧威爾森提出,台塑德州廠已與環保團體簽訂「零排放」,但李志村公開表示,零排放是不可能的,當初簽的只是「目標」。蠻野心足協會表示,台塑公司在台北的總公司,已公然撕毀美國德州廠所簽定的承諾。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歷史建築拆拆樂

作者: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彰化高賓閣與集集樟腦出張所,二棟歷史建築,分別面臨遭到拆除的危機,讓台灣的歷史記憶,陷入消失的困境。保護文化資產的團體與居民,紛紛呼籲,留下歷史空間,讓社區能夠共榮,但是他們擔心,拆屋的怪手,隨時會來......

走入彰化火車站前的小西街,如同進入一個時光走廊,一棟清朝遺留的進士第,註記這條街道的古老。從前清到民國,小西街見證了彰化的發展,一間已經歇業的旅社,訴說在台灣經濟七十年代起飛的年代,彰化棉布生意的興盛。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擁有700多棵大樹的台北市廣慈博愛院區,市府在環評通過前便先行核發拆除許可予建商,縱容開發單位拆除園區裡舊有建築物,此一「先破壞、再環評」的行為,已違反環評法。居民強烈強烈要求就地保留珍貴老樹與綠地,及重新檢討開發案規劃內容。有識之士在捍衛正義之時,常會因擋人財路惹禍上身。台南市環保聯盟常務理事黃安調長期從事地區環境運動,日前遭三惡煞以棍棒毆傷,疑與阻礙阻礙財團或黑道利益有關,環保團體紛紛譴責暴力,要求警方盡快查明真相。

夏日午後雷雨來得又快又急,許多危險路段每逢下雨,山坡土石沖刷而下,十分危險。如通往高縣「義大世界」的義大二路26日便發生邊坡走山意外,數千立方公尺的土石瞬間崩塌、淹沒4個車道

自由市場開放競爭下,小農不得不種植經濟作物因應,除造成糧食減產,也讓農民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印度「豐美自然」組織,提倡種植耐旱小米,鼓勵農民自家採種、留種,保育多樣性的傳統品種,為當地農民帶來新希望。同樣在印度,印巴邊界薩特里河水遭上游巴基斯坦皮革廠污染,導致下游旁遮普省村民重金屬中毒,身心障礙新生兒不斷出現。居民說,雖然知道飲水有毒,卻不得不喝,而印度政府不為人民設想的態度更令人心寒。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國光石化不能說的秘密Part 2:石化退散 商港進場
攝影:Munch

作者:munch

石化業要走,風聲傳了很久,只是難以證實,ECFA結果出爐,一些答案浮現,原來曖昧的六月,有著如此多的玄機。

在前一篇國光石化不能說的秘密中,中國海西特區的吸引力,背後有著海峽西岸福建對東岸台灣的區域設計,說統戰也好,說商機也好,就是要讓台灣進入中國的一日經濟圈,一日不是旅遊來回,而是短程商品運輸。

在這個區域思維下,一場經濟戰開打,中國打算先吃台灣經濟主力,再放出「特區對特區」的加工優惠,讓台灣一步步走上區域整合的陷阱。國光石化、六輕五期,不是單純石化工業的設立,而是藏著二岸角力的秘密。 原來,二岸之間,如同捕魚,海面上風平浪靜,海面下可是波濤洶湧的生命交戰。精采內文

 
  .
 
 
環保小股東 揭露台塑高污染投資風險

──前進台塑股東會(下)
本報2010年6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從2000年起,環保團體發起「綠色小股東」,原意是,工業排放已污染環境、危及民眾生存權,但工業卻是獲利的擁有者,對污染環境、影響別人的生存權混然不覺(或刻意剝削)。

而事實上全球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問題,許多貿易協定也加入懲罰性條款,對污染企業、甚至整個國家進口產品課重稅或禁止進口。因此對投資者而言,投資不環保的企業,已有重大風險。

但環保團體及受害居民沒有正常管道與財團老闆面對面,要求其善盡社會責任,不要自私自利污染別人,最後自取滅亡、損及股東權益。於是環保團體鎖定企業,例如台塑、友達,購買這些公司股票(通常是一股),不為投資,只為取得合法股東權利,在股東會時當面挑戰企業老闆。

一家賺錢,萬人受苦

「綠色小股東」上週五(25日)10多人前進台塑股東會,向台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提問,主要內容包括台塑仁武廠爆發廠內毒化物污染超過標準30萬倍,將面臨巨額罰款、以及整治費用。台塑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四分之一,持續擴建六輕五期,未來如何因應貿易制裁。

集集攔河堰專管送六輕使用,已造成濁水溪揚塵嚴重。學者調查六輕附近居民罹癌率高於其他地區。漁民收入也大不如前等等,要求李志村回答,千萬民眾為了台塑一家公司飽受污染之苦,而台塑年年配股賺大錢,公平正義何在?

面對環保團體及漁民連番提問,台塑董事長李志村一一仔細回答,多數反駁環保團體意見,毫不示弱。從李志村的精準、反駁力道看來,綠色小股東想迫使這些企業改變,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志村:台塑仁武廠絕對不會關廠

綠黨潘翰聲發言時指出,台塑仁武廠污染超標30萬倍,隨時可能被勒令停工,停工的風險及成本有多大?

李志村回答,仁武廠在62年建廠做二氯乙烯,當時所有工廠的地下都是水泥做的,「我們打聽同行,每一家都有洩漏二氯乙烯到地下的問題,當時的技術就是這樣,我們仁武廠並沒有特別差」。環保局推薦8位專家進廠檢查,全數都說的確有洩漏,但沒有影響外面居民。「仁武廠不會關廠、絕對不會關廠」。

李根政:台塑對污染隱匿不報

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蔡卉荀立即反駁,至今仁武廠污染是否持續擴大、是否洩漏到廠外,還在檢測中,「為何董事長立刻說沒有外洩、不會停工,這樣講會不會太快了點?」

她表示,2002年就發現仁武廠污染,但卻直到99年才爆發,依水污法規定,公司不是應該要公開嗎?但環保單位都不知道,台塑也未在歷次股東會向股東說明,既有污染隱匿不報,「這是把我們股東當作什麼?」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追問,依土污法規定,工廠污染外洩應在三小時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台塑隱匿不報是事實」。他表示,仁武廠已被環保署公告為污染整治場址,整治污染花費時間長、經費大,台塑有必要跟股東說清楚。

李志村:不清楚污染何時發生

李志村說,仁武廠污染何時發生,「根本不曉得」,是2000年環保署實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後才開始調查,國外專家於2005年才提出報告,也無法指出污染的確切地點。

環保署:台塑的確隱匿不報,將重罰

兩方各說一詞,然而,環保署也多次反駁台塑,指台塑仁武廠1,2-二氯乙烷污染事件,台塑對毒化物洩漏隱匿不報,知道後又未即時處理防堵以致擴散。環保署已要求高雄縣政府依違反水污法加重處罰,罰款可能高達上億元。

環保署土基會執秘蔡鴻德也強調,台塑這次的污染暫時未發現有外漏,但要求台塑未來必須積極防止污染,只要發現污染擴散,將立即要求停工。

因此如同環保團體所言,台塑應誠實面對此一污染事件,因為對照環保署的說法,台塑仁武廠將面臨重罰,未來也的確有可能停工。

台塑巨額二氧化碳排放,要付出多少成本?

潘翰聲質疑,六輕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全國四分之一,未來還要擴建六輕五期,以二氧化碳國外交易一公噸50美元計算,未來實施碳交易制度,台塑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他建議保留部分盈餘以因應未來風險。

世新大學副教授杜文苓表示,健康的空氣、清潔的水,大家把這個價值看得很低。六輕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四分之一,那台塑的因應是什麼?如果台塑真的有誠意,能否把麥寮電廠從燃煤改成天然氣。

李志村強調,工業只占20%,「把工廠全關掉也沒用」,發電占60%,政府還不敢大聲講,這次APEC已決議,要降低只能發展核能。台塑的發電效能比台電好,應該淘汰台電一些效能不好的電廠,來罵台塑,有一點莫名奇妙。

漁民:農漁民損失台塑回應多少?

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在鄰近六輕海域有一塊蚵田,六輕10多年來對海域漁民的影響,他有切身之痛。他今天也來到台塑股東會,當面請教李志村有沒有做到公平正義?

林進郎說,一個石化廠對農漁民已產生排擠效應,過去文蛤、牡蠣約九、十個月就可以收成,現在要一年四個月才能收成。「但相較於農漁民的無辜損失,台塑又回應了多少?」

另外,林進郎質疑,政府用國家資源專管給六輕送水,又便宜賣水給六輕,民眾及農民無水可用,只好抽地下水,雲林有四萬口地下水井,導致地層下陷,這些台塑都不必負責任嗎?

環保團體輪番提問,台塑這邊也事先安排員工護盤,發言反駁環保團體,還有令人錯愕的獻花。最後李志村說,今天環保問題談太多了,不要浪費大家時間(談環保問題是在浪費時間嗎?)會議在進行四個小時後宣布散會。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我們的島:歷史建築拆拆樂

作者: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彰化高賓閣與集集樟腦出張所,二棟歷史建築,分別面臨遭到拆除的危機,讓台灣的歷史記憶,陷入消失的困境。保護文化資產的團體與居民,紛紛呼籲,留下歷史空間,讓社區能夠共榮,但是他們擔心,拆屋的怪手,隨時會來......

走入彰化火車站前的小西街,如同進入一個時光走廊,一棟清朝遺留的進士第,註記這條街道的古老。從前清到民國,小西街見證了彰化的發展,一間已經歇業的旅社,訴說在台灣經濟七十年代起飛的年代,彰化棉布生意的興盛。

經營旅館的蘇榮宗老師,在旅館歇業後,轉型成為文化館,收集許多童玩。以小西文化協會為組織,希望找回彰化舊城的光榮。但是,新的危機產生,在街道上一棟荒廢的歷史建築,面臨拆除的命運,深知彰化歷史變遷的文化人士,都知道這棟歷史建築,有著不平凡的過去。

高賓閣的建築外觀,仿照大輪船的外型,屋頂左側的變體女兒牆,打破傳統的平衡設計,仿照成輪船的樓艙,牆面上更綴以圓型弦窗,如同船身的意象,建於1937 年的高賓閣,呈現當時現代主義的前衛設計。日本戰敗後,高賓閣被政府收購,轉型成為鐵路醫院,1984年醫院結束經營,一度轉租民間業者,業者退租後,開始長達二十多年的荒廢命運。

進入高賓閣內部,荒廢閒置的空間,依舊保持當時設計的格局,屋頂上大跨距的木造結構,顯示高賓閣當時的氣派。來到屋頂上,大家尋找傳說中,台灣早期的屋頂花園,在後期增添的鐵皮屋頂下,發現殘存的花園遺址。

高賓閣的美,成為彰化舊市區的重要地景,但是長期荒廢,讓附近居民覺得髒亂。彰化扇型車庫成為遊客參觀的中心,它一度面臨拆除,經過搶救保留,成為彰化聞名的文化資產與觀光景點,帶來大量遊客。

隨著人潮的增加,火車站前的舊市區,也有都市更新計畫,為了解決市區的停車問題,高賓閣成為拆除目標,計畫變更成停車場。但是熟悉市區狀況的文化人士,前望市區附近一處停車場,指著空盪盪的停車位,表示停車空間充足,為何要拆高賓樓。

在一場都市更新說明會中,彰化市政府規劃留下建築立面,後方依舊拆除,地方文化人士呼籲搶救高賓閣,他們認為舊市區的發展,不是增建停車場,而是留下老建築。

研究台灣歷史文化的人士,表示留下高賓閣,不只是保留一個空間,更是追溯過去文化的一個起點,高賓閣曾是台灣文化界的活動場所,台灣新文學大師賴和,曾經到訪過高賓閣,賴和基金會的周馥儀表示,台灣不缺乏豐厚的歷史,但是卻缺乏對這些歷史空間的尊重。

為了搶救高賓閣,網路上發動連署,地區居民也集會簽名,要留下高賓閣。在講求保存區域歷史的今天,這代表的不只是一棟建築的消失,而是在舊城區裡,一個斷代歷史的空白,讓充滿時光記憶的巷弄,失去了歷史故事的一角。

彰化高賓閣要拆,集集樟腦出張所也有危機。集集鎮吳厝社區的居民,齊聚大樟樹下,談起集集樟腦出張所面臨拆除,心裡氣憤又無力。

建於1898年的集集樟腦出張所,從高處俯瞰,才可以看出它的完整結構,它前方的廳舍,以及後方的宿舍區,算是台灣少見面積完整的官式廳舍。這棟建築,成為見證集集樟腦事業發展的唯一歷史遺址。集集曾經是台灣樟腦的重要產地,英、德各國在鎮上設置事務所,至今只有日治時期的出張所留存下來。

日本戰敗後,政府接收,改為林業管理單位,搬遷後面臨荒廢。最近卻傳出,林務居計畫拆除出張所,將空地交給國有財產局。聽見出張所要拆除的消息,最生氣的是附近居民,因為他們守護出張所已經多年,那裡有他們的努力心血。

在台灣,社區居民對荒廢的歷史建築,通常是無法進入,或者是冷漠相應。但是吳厝社區很特別,居民主動去整理環境,讓這個老邁的歷史空間,增添新的活力,這裡一草一木,都有居民記憶。更特別的是,居民愛這個空間,整理好環境,每個人都把出張所當成好鄰居,樹下泡茶閒聊,屋內開會運用,出張所不會人煙罕至的孤寂。

吳厝社區的一群老居民,照顧一棟老建築,開創社區守護的典範,一種相依共生、充分利用的歷史建築再生活化。面對居民的傷心,集集鎮長開始奔波,希望林務局打消拆除念頭,讓出張所轉型成文創園區。

目前出張所能不能保存,必須等待都市計畫的變更審議。但是對居民來說,他們希望保存出張所,讓集集有個可以呈現歷史風華的文化資產。

從彰化高賓閣與集集樟腦出張所,分別面臨拆除危機,根本原因在於都市更新的推動,在一昧改造舊市區、鄉鎮的風貌下,這些國有歷史建築,常常成為犧牲者,變成歷史建築拆拆樂的政策下,不斷消失的歷史記憶。歷史老建築並不凋破,有著太多歷史故事,只是我們慣於遺忘,然後拆除消失,一切沉寂。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廣慈社福園區案 先破壞、再環評 北市府違法

本報2010年6月28日台北訊,洪美惠整理報導

針對台北市信義區廣慈社福園區開發案,市議員許淑華及臨近福德社區居民,昨(27)日召開記者會,強烈要求就地保留珍貴老樹與綠地,並重新檢討規劃內容。

議員與居民認為,得標的柏德開發公司,對廣慈社福園區規劃過程黑箱作業,不與居民溝通、也不理會居民連署。住在廣慈旁邊的公民記者江逸萍表示,台北市政府帶頭違反環評法第14條,於本案環評通過前,核發拆除許可給開發單位,縱容開發單位拆除廣慈社福園區裡的舊有建築物,此一「先破壞、再環評」的行為已違反環評法第4條、第6條、第22條之規定,因此社區居民與環保團體已於上週五(25日)前往台北市政府遞送公民訴訟書面告知函,要求台北市政府應依環評法第22條立即處以罰鍰並勒令停工。

但是,環保局對此表示,「開拆並非開發行為」,廣慈園區現場只是拆除地上物,廠商只要申請建管處的拆除執照就可進行,不需通過環評。

還我綠地,搶救信義綠鑚森林公園

位於信義路底福德街上的廣慈博愛院,面積廣達6.5公頃,700多棵蔚然成林的大樹在園區裡搖曳生姿,是台北東區難得的都市綠肺。但江逸萍表示,廣慈社福園區開發案,在BOT與鄰近老舊社區積極爭取都市更新的情況下,這顆信義區珍貴的綠鑚石,僅能保留13%約121棵老樹,即將遭到移植的570株樹木則命運未卜──廣慈於1969年在此地設址,其中有許多樹齡已經超過40多年的老樹。以松山菸廠大巨蛋案的老樹移植為例,96年第一階段移植384株,到最後死了150多株,顯見老樹移植死亡率非常高,移植不過是凌遲等死。

記者會現場,多名對廣慈老樹有深厚情感的社區居民高喊「還我綠地」,並主張在全案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前,不得違法移植園區內的所有樹木,未來園區的規劃方式也應盡量擴大公園用地,將現有樹木就地保留,不要任意移植這些珍貴的老樹。

另外,江逸萍也追問社會局副局長,廣慈博愛院是社福用地,為何可以變更成商業用地?但未獲得滿意的答覆。

公民參與重新規劃,打造永續福德社區

社區居民黃玲珠女士表示,全案招標的過程居民都不清楚,規劃的過程已沒有讓居民了解,最後還要居民直接接受他們規劃的內容,實在非常過分。黃女士表示台北市政府應該盡速到社區來召開說明會與居民溝通清楚,開審查會的時候也應該主動通知社區居民。

Top

 

 
 

疑阻財團利益 環保人士遭3煞毆傷

摘錄自2010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台南報導

台南市環保聯盟常務理事黃安調,前天在住家旁遭三名歹徒持木劍、球棒圍毆,打傷頭、腳,送醫治療已無大礙。台南地區環保團體紛紛譴責暴力,要求警方盡快查明真相。

黃安調(60歲)曾做過台南市環保聯盟理事長,現任常務理事,從事環保運動20多年;近年反對台南縣東山鄉設置垃圾掩埋場、拆除七股雷達站、挖除七股鄉西濱快速道路鋪填有毒爐渣,及協助灣裡居民爭取污水處理廠環評等,不遺餘力,是地方知名環保人士。

警方根據黃安調的傷勢研判,施暴者警告教訓居多。黃安調未與人結怨,也沒金錢糾紛,由於他長期參與環保運動,可能阻礙財團或黑道利益有關,正深入調查中。

台南市環保聯盟理事長李建畿和台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謝安通,同聲譴責暴力,希望警方盡快查明真相,保障環保志工的人身安全。

揭發中石化台碱安順廠戴奧辛、汞污染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感慨說:「從事環保運動,接獲恐嚇關切電話是家常便飯。」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學程講師晃瑞光表示,所幸現在有台南地檢署和環保團體結盟作後盾,人身安全已較有保障。

Top

 

 
 

通往義大世界道路邊坡走山 瞬間埋4車道

摘錄自2010年6月27日自由時報高縣報導

通往高縣「義大世界」的義大二路26日發生邊坡走山意外,數千立方公尺的土石瞬間崩塌、淹沒4個車道,影響路面約80公尺長,造成交通中斷,預計27日下午才可搶通。

這起意外發生在26日下午1時14分,義大二路零加600k處、仁義橋前,當地居民稱「麒麟山」的小山坡,疑因連日豪大雨,泥岩的土石飽含大量水分鬆軟,無法承載山坡上的墓園及樹木重量,以致瞬間崩塌,土石掩蓋4個車道。

仁武鄉長沈英章、鄉代會主席曾欽宏均表示,此處是危險路段,今年3月鄉代會曾來會勘,行文給縣府,遲未改善,每逢下雨,山坡石塊沖刷而下,慢車道積水成災,邊坡岌岌可危。

縣府工務處長陳存聰說,為擋土止水,已經設置12公尺高、約80公尺長的鋼筋水泥預壘樁,加上8公尺高擋土牆,但泥岩經連日大雨,含水量增加,以致坍方。

楊秋興指示工務處,把擋土牆後方泥岩傾向坡鏟平,因坡上有墳墓及私人地上物,依災害防救法先行拍照存證,搶救後再辦理補償事宜。

Top

 

 
 

小米——印度小農的新希望

本報2010年6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位卡納塔克邦的農夫,驕傲地顯示他的得獎作物,小米,這讓他有穩定的收穫。圖片來源:Credit:Krishna Prasad/IPS巴納卡(Eshwarappa Banakar)是位印度農民,但最近他成了「種子銀行家」──尤其是小米品種的種子。他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行動,不僅是此邦開創了第一家由農民設立的「種子銀行」,也意味著小米重返此地的趨勢。

這樣的趨勢得部分歸功於「豐美自然」組織(Sahaja Samrudha,英譯為Bountiful Nature)的努力,該組織努力於卡納塔克邦的旱地種植傳統的小米。「豐美自然」維持農民間互動網絡,並鼓勵自家採種、留種,保育多樣性的傳統品種。 Banakar便是從這兒取得他需要的種子。該機構的創始人Krishna Prasad解釋說,「保育的重點是防止這些珍貴作物滅絕,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把它們種回原本消失之農地上。」

小米是卡納塔克邦的傳統主食,富含礦物質、胺基酸和纖維;然而過去30年來,小米種植量一直下降,主因是農民大量栽種更有利潤的經濟作物,如甘蔗、馬鈴薯、向日葵、棉花、白米和小麥。小米還因此一度被視為「窮人的穀物」,其負面意涵也代表著小米在鄉村越來越不受歡迎,更從來不受都市人需要。

事實上,小米在專家眼中是耐旱作物,對印度南部大多是半乾旱地區的小農和邊緣農民而言,是完美的作物。

「印度農業主要依賴降雨量,70%的耕地位在乾旱地帶。」班加羅爾農業大學教授庫瑪(Dr. N Deva Kumar)說,「為了養活持續增加的人口,乾旱地區必須生產更多農作物。」而小米則最適合低降雨量的環境(300至800毫米),還不怕病蟲害。因此,面對氣候變帶來的溫度上升、降雨減少、農作物減產等等問題,小米將扮演重要角色。

Top

 

 
 

巴國污染河水 印度村民金屬中毒

摘錄自2010年6月26日中央社

印度媒體報導,印巴邊界薩特里河水遭上游巴基斯坦皮革廠污染,導致下游旁遮普省村民重金屬中毒,身心障礙新生兒不斷出現。

費羅茲普(Ferozepur)、莫克薩(Muktsar)、帕丁達(Bathinda)、查拉拉巴(Jalalabad)4個縣遭荼毒最深。

費羅茲普縣副警長雅達夫(K.K. Yadav)說:「是真的,巴國卡蘇(Kasur)縣皮革廠將廢水排入薩特里河。」

上游巴國境內約170家皮革廠將清洗皮革後的廢水直接排入卡蘇大排(Kasur Drain),流進薩特里河。下游旁遮普村民飲用、沐浴、洗滌、灌溉水源,完全取自含汞、鉛、鉻等重金屬的污染河水。

10多年來,含重金屬水源造成的毒害越來越嚴重,村落大批新生兒罹患遺傳疾病或先天畸形。

雖然知道飲用水含毒,但村民們別無選擇。光是提傑羅希拉(Teja Rohilla)村就有逾百名身心障礙兒。許多村民罹患皮膚病,骨骼也畸形。

儘管皮革廠行徑已違反「印度河水條約」(IndusWaters Treaty),但印度政府至今不聞不問,連跟巴方抗議都沒。但消息經電視台披露後,政府隨即承諾將採取行動。

針對事件,巴國航運部長加布(Ahmad Gabool)回應指出:「巴基斯坦也可提出許多指控,但我們無意這麼做。我確定旁遮普人的苦難絕不是巴國皮革廠造成的。」

Top

 

 

論壇:國光石化不能說的秘密Part 2:石化退散 商港進場

作者:munch

oil002

石化業要走,風聲傳了很久,只是難以證實,ECFA結果出爐,一些答案浮現,原來曖昧的六月,有著如此多的玄機。

在前一篇國光石化不能說的秘密中,中國海西特區的吸引力,背後有著海峽西岸福建對東岸台灣的區域設計,說統戰也好,說商機也好,就是要讓台灣進入中國的一日經濟圈,一日不是旅遊來回,而是短程商品運輸。

在這個區域思維下,一場經濟戰開打,中國打算先吃台灣經濟主力,再放出「特區對特區」的加工優惠,讓台灣一步步走上區域整合的陷阱。

國光石化、六輕五期,不是單純石化工業的設立,而是藏著二岸角力的秘密。

原來,二岸之間,如同捕魚,海面上風平浪靜,海面下可是波濤洶湧的生命交戰。

石化退散

台塑與中油,在台灣雙雄稱霸,政府分別照顧,圖得就是重大投資創造的經濟成長率,再轉作經濟景氣的選舉效益,護航設廠,有其目的。但是有趣是,台塑、中油根本深知企業的未來不在台灣市場,而是中國市場以及轉運國際,如果不搶進,別說產品賣不過去,終有一日台灣市場也會面臨中國石化業者的傾銷,到時就是財團重創。

中國深知台灣石化業者,強烈西進設立裂解廠,生產乙烯原料的心理,畢竟石化中下游產業已在中國開花,沒有就近生產,生意難作。為了吸引台灣石化財團前往,去年將原本規範具有戰略性質的石化上游產業,必須合資經營,放寬到外資能夠擁有較高股份,就是放出優惠,要台灣石化業者選邊設廠。

中國條件優厚,台灣石化業者急欲西進,問題是放走號稱台灣三大兆元產業之一,投資經濟的流失,政府如何彌補。於是留下石化產業,政府使出軟骨功,設廠地點任意挑選,設廠進度由中央專案推動小組協調管控,負責環保審查的環保署,3月間參與國光石化與台塑六輕五期的推動專案會議,這種裁判兼推手的身份,真也算世界奇觀。

這種徹底犧牲環境,中央指示排除障礙、協助設廠的作法,還不包括未來稅賦的優惠,以及勞工法令的寬鬆,一切就是想全力留下石化財團。

但是,政府算計ECFA談判,石化原料能降低關稅,讓台灣生產原料,免稅輸出中國加工。如今,早收清單公布,中國將了台灣一軍,給了一堆讓利優惠,但是石化原料就是不在清單之內。換句話說,中國、東協原料都可以零關稅互通有無,台灣賣原料過去,就是先加一筆關稅,成本比人高,還要談什麼利潤。

中國早收清單排除台灣石化原料的作法,就是以「中國生產原料,台灣進行加工」,逼著台灣石化上游生產業者表態,這些熱鍋上的石化業者,大概最近就會發作,要他們再等後續談判,根本就是拿財團命運進行豪賭。

所以,不只國光石化不想玩了!就連六輕五期都必須從新計議,畢竟石化原料內銷已飽和,設廠量產就是想進中國市場,如今關稅比人高,競爭輸給人,不會有老闆建工廠就是等關門。放棄台灣投資,應該是財團們的內心期待,問題是如何宣布,以及如何在宣布後,迫使政府全面開放石化西進。

政府也清楚大環境問題,國光石化想趕在六月底過環評,根本是業者知道六月底ECFA簽訂,如果進入早收名單,設廠可以再等一下,如果結果是現今的絕境,六月不過環評,業者就可將問題推給政府,變成財團有誠意想投資,政府無能搞不定,所以無力協助「加速通過環評」,就該全面開放業者西進。

這種生意的現實算計,讓石化業可能將從台灣西海岸退散,但是別高興太快,就算石化不做,海岸依舊面臨開發。

因為,下一步就是自由貿易港。

商港進場

目前政府已經規劃基隆、台北、台中、高雄港以及桃園機場,四座海港及一座空港作為自由貿易港區,概念上是以這些運輸中心,附設加工區,在關稅減免,租稅優惠、限制性貨品可進入等等條件下,吸引廠商投資生產,並可快速轉運國際。

但是,這些以原有港口、機場作為自由貿易港區的地區,都有緊鄰都市、腹地不足的問題,政府一直想在西部海岸,找尋一塊處所,規劃大型的自由貿易港區,東石的鰲鼓農場,甚至嘉義布袋與外傘頂洲的海域等,都是考慮評選的地區。

更重要是,面對台灣與中國經濟的緊密,新的自由貿易港區,實質上就是二岸經貿特區的復活,在早期被提出時,限於中台通航問題,規劃一個具限制性與特殊性的通商通航區域。但是到現今,意義大不相同,特別是在ECFA簽定後,早收清單內關稅減免的項目,意味在台灣加工生產,運往中國如同「境內移轉」,只是多了運輸成本,不再有其它稅賦,廠商在台灣投資生產,就可以運往中國。

更重要是,在二岸經濟架構談判中,初期階段只是針對商品與行業別,清單列項的開放與免稅,進一步的談判就是「特區對特區」的形成,意即在二個特區間的物品流通,就像同一工業區的甲工廠運到乙工廠,特區之內是完全開放。這種「二岸分工、全球運籌」的想法,就是副總統蕭萬長最早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期待台商回來設立工廠,或是國際企業以台灣前進中國的跳板。

今年六月,馬總統宣示推動經貿特區,吸引台商,經濟部也規劃特區模式,來彌補ECFA讓利不足的地方。問題是時代變了!中國不會讓台灣成為營運中心,至多是個二岸分工的加工區,甚至緊握關鍵產業、上游產業,徹底顛覆早期台灣高科技、中國低勞力的分工模式。福建海西特區的成立,就是作為區域經濟的連結入口,就等待台灣規劃選擇相對特區。

這種特區對特區的模式,中國有以經濟打破國界,製造中台如同歐盟走向整合的算計,但是不爭氣的台灣,新的產業轉型並未完成,石化、晶元、面板三大兆元產業又有出走壓力,被迫向中國傾斜的「特區經濟」,竟然成為台灣僅剩的選項。

好聽的台商鮭魚回流,政府也不敢明說,甚麼樣的工廠,會放棄已經搶進的中國市場,就為了愛國回到台灣,生意人有不得不走的苦衷,當然也有踴躍回流的甜頭。

大城工業區的轉型

設立二岸經貿特區,三個現實條件是要有港口、腹地要大、以及運輸距離不遠,彰濱工業區曾被考慮,但是沒有港口設計,不可能工業區加工,在陸運前往台中港出口,麥寮港有條件,但是台塑面臨石化產業的困境,就算要將麥寮離島工業區轉作經貿特區,要賺也是自己玩。

於是,在西部海岸線上,條件符合、最快進行,最有可能就是大城工業區的轉型,面對石化財團出走的壓力,以及環境抗爭的強度,就算指示限時完成的政府,也要評估民意流向,做出最壞打算。如果國光石化宣布撤資,如果環評最終沒過,下一步棋該是什麼?

2009年12月產創條例過關,條例中第58條,有條件適度鬆綁工業港專用的限制。台塑看風向比政府快,至今已讓原本工業專用的麥寮港,成功轉型為工商綜合港,一旦貨物能夠上岸,接下來朝向自由貿易港區的發展,即可要求政府放寬限制,開創特區對特區的模式。

麥寮港的例子,提供大城工業港走向自由貿易港的借鏡,這也是國光石化開發案中,工業區與工業港是二件案子,分開審查,甚至國光石化力爭填海造陸的工業區,工業局強力推動工業港開發的道理。那種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環評闖關,讓人查覺其中的怪異氣息。

所以假設一旦國光石化撤資,或是通不過環評,大城工業港還是會持續開發,大城工業區會以變更設計,轉型向經貿特區前進。

新的生態危機

自由港經貿特區的問題很多,除了前述在中國收大放小的手段下,什麼樣的工廠會進駐?以及進駐後政府會拿出什麼優惠,涉及財稅分配的公平問題,以及特區內勞動力的剝削,大量外勞進入的國際人權問題。

至於在生態上,不是石化廠不設,就沒有污染危機,畢竟就是破壞西部海岸最大的泥灘濕地,到時隨著商船密佈東西航線,一旦碰上巨大海洋污染危機,小小海峽承受不起。

情勢一直在變,ECFA的公布,預示台灣產業的重新洗牌,如果台灣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創新產業,開創更寬廣的國際經貿,只想和中國互補分工,現今還只是淪為中國的邊陲加工特區,最終真會變成仰賴母國的經濟殖民地。

ECFA公布後,中國抓大放小的經貿策略,已經明顯呈現,對於石化業的態度,就是中國原料生產,台灣加工製造,如果還有石化業者看不清中國態度,痴心等著下一波開放清單,真的是看不起中國石化產業吞食全球的雄心。

如果,一旦石化產業和政府攤牌要求出走中國,不必過早高興西部海岸免受劫難,因為隨後的特區經濟正要開展,不只經濟部要玩特區大開發,甚至地方縣市也在濱海尋找二岸倉儲貨運的好地方,海岸線不是水泥化,而是更多的離島特區化。

六月,底牌掀開,石化業者如何發難?環境又該如何因應新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