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2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破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世界保護區大會主題網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全國造林政策 意見紛歧 民間要求審慎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2010全國造林政策會議28日於農委會林務局召開,此次會議就「海岸造林」、「平地造林」、「山坡地造林」、「國有林造林」以及「樹種選擇」5項主題報告,內容則由產、官、學界於會前討論出來的結論,但討論名單未見原住民以及民間團體代表。林務局長顏仁德表示,對於會議「結論」,能做的將立即進行。

會議著重於林木的「生產力」、「集約式管理」、「林業合作組織」,以產業思考模式為主軸,但對於生態保育區維護經營卻未說明。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關秉宗即提到,與會者「各說各話」,期許中華林學會能扮演與民眾溝通的角色。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我們的島:見樹不見林
我們的島:希望森林
鼓勵造林反毀林 「限制採伐補償」
造林抗暖化與荒漠化 阿根廷正夯
  生物多樣性: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中)

作者:林穆琳

【關鍵領域三】查明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目標七:查明氣候變遷和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挑戰

為防制水質污染,截至今年2月止,全台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已自2000年的7.2%,提升至23.12%,其中北市普及率更高達97.48%。此外,環保署與經濟部水利署新建140公頃人工溼地,以淨化武洛溪水質,並持續監測該區水質及物種多樣性。只是在此之際,全台卻有更多的河海岸及都會溼地、水田......正遭受開發和污染的威脅,不僅嚴重傷害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更成為我國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提出「節能減碳」調適策略的一大諷刺!

由環保署和水利署所建置的武洛溪人工溼地。圖片來源:環保署 農委會林務局於福山、墾丁及蓮華池設置森林動態樣區,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攝影:林郁文/Cc-By-Sa

【關鍵領域四】維護生物多樣性支援人類福祉所提供的物質及服務

目標八:維護生態系提供物質及服務以及支援民生的能力 此目標可說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任務,然而以此部分縱觀國內的成果,多局限於農委會林務局、特生中心及國科會的幾項指標生物與生態系研究、監測及資訊管理系統的建立等計畫,且對象僅針對少數生態系,如森林、人工溼地、農田等。顯見還停留於對國內生物多樣性概況及變動趨勢的了解、掌握階段,對於訂定出更進一步如何維護的措施、甚至若有衝突時的依據法規,目前尚無顯著成績。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延宕多時的大巨蛋開發案,環評未過,讓環保團體振奮。台北市政府環保局認為大巨蛋案的規劃嚴重衝擊交通,環評審查未通過;然而,遠雄集團表示,遠雄依北市府招標公告內容規劃,將等收到環保局正式會議紀錄後,再提修正的規劃版本。

轟動全球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可能致黑鮪魚滅絕!漏藍鰭吞拿魚只在兩個地方繁殖:地中海和墨西哥灣,而它們每年只產卵一次:每年4至 5月都是成年魚群的繁殖期,它們 會從寒冷的加拿大海域遊到溫暖的墨西哥灣北部海域繁衍下一代,這裏正是近期鑽油平臺發生爆炸的地方。只是就算沒有漏油事件,還是有保育類海洋生物飽受生存威脅。捕鯨禁令無共識,獵殺將持續!日本以研究為名捕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88個會員國,最新結果出爐,國際協 調淪為破局,每年有好幾千頭的鯨魚將會持續遭到獵殺。然而,根據最新研究,去年賞鯨活動的收益高達20億美元,預計每年將可成長10%。研究表示,這項結果替主張鯨魚活著比死掉更有價值的主張背書。去年賞鯨觀光客約1300萬人,他們到鯨魚的自然棲地去賞鯨,帶來21億美元收益,全球海岸地區有1萬3000人因此受雇。

氣候變遷劇烈,台灣連日下雨,對岸的中國廣東甚至降下500年罕見暴雨,50萬人成了受災戶。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大巨蛋BOT的教訓:民眾參與

作者: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松山菸廠大巨蛋開發案,28日經台北市環評委員會決議「變更內容認定不應開發」,雖然開發單位可另提替代方案重新送審,或依環保行政機關的見解回到2003年原環評結論繼續開發,但實務上,這顆蛋顯然不可能蓋下去了。 爭議根源於政府不想出錢而採BOT,卻忘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經濟學鐵則,出賣了公共利益,過度讓利給財團。商業設施樓地板面積佔三分之二,等於是大巨蛋本體的兩倍,且大巨蛋為多功能,實際用於體育活動的機會更少,遠遠背離振興體育的初衷。而龐大的商業利益,也導致開發集團內部分合的糾葛。

其次,本案的選址與決策過程,到了環評最後關卡才開出一絲民眾參與的空間。從2006年迄今,民間一再提出大小巨蛋距離僅兩公里,是市中心有限公有土地資源的重複投資與浪費,市府官員卻強硬表示「已經定案」拒絕討論,開發商遠雄也不願與民眾溝通BOT合約的諸多問題。但在社區民眾和環保團體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先經監察院糾正程序,近一年之後環評再否決,終於翻案成功,大大激勵了人民堅守家園護鄉土的意志。精采內文

 

 


 
全國造林政策 意見紛歧 民間要求審慎

本報2010年6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010 全國造林政策會議28日於農委會林務局召開,此次會議就「海岸造林」、「平地造林」、「山坡地造林」、「國有林造林」以及「樹種選擇」5項主題報告,內容則由產、官、學界於會前討論出來的結論,但討論名單未見原住民以及民間團體代表。林務局長顏仁德表示,對於會議「結論」,能做的將立即進行。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中華林學會為台灣林業最重要的組織之一,長期推動國內外林學及林業聯繫與合作問題,是林務局的重要協力單位。此次主辦造林政策會議,目的為協助政府落實森林保育利用,促進產官學於森林資源永續經營,推廣造林保林與森林多樣性研究。

會議著重於林木的「生產力」、「集約式管理」、「林業合作組織」,以產業思考模式為主軸。

以山坡地造林為例,山坡地造林三原則:生態平衡、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然而結論時,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廖天賜提到山坡地分級分區要訂明確之後經營上才有規範。山坡地獎勵造林獎勵年限要考慮,除了生態保育區,建議分短伐期和長伐期的獎勵條件。輔導農民成立林業經營組織,落實經營技術;而山坡地高生產土地,樹種選擇應單純化、符合企業的需求。但對於生態保育區維護經營卻未說明。

造林政策關乎全民 非產官學專利

依據森林法第48條,獎勵造林對象為「私人、原住民族或團體」,然而造林政策會議卻是依據產官學代表討論出的結論,只有少數幾個長期關心造林政策的團體發言,原住民族則完全不得其門而入。地球公民學會執行長李根政在座談會時特別強調,這是分組會前會的結論,而非經過充分討論的結果,對於會議中的爭議點,未來應拉出來再辦座談會討論。

其次,台灣面對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育林保林關乎全民身家安全,具有國土保安層極。森林法第5條即明確指出「林業之管理經營,應以國土保安長遠利益為主要目標。」造林政策需要納入廣大民眾的意見,與會者缺乏一般民眾。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關秉宗即提到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對於重大政策,林務局應將資訊公開在網站上,讓民眾參與討論。他也觀察與會者「各說各話」,期許中華林學會能扮演與民眾溝通的角色。

經濟林、環境林  定義還不清

會議中,對於造林中,「經濟林」和「環境林」的定義,意見極為分歧。有人認為長輪伐期的林木為環境林,也有人認為只要種在地上的樹都是環境林;有與會者對2公頃以上面積的造林須環評持反對意見者,認為造林並不是開發行為。對於「天公」或人類比較會種樹,也有不同看法,認為人類應該積極種樹砍樹,讓樹木輪替。也有人認為人工林吸碳的能力比自然林高4-5倍,而且老齡木固碳力差,應該砍伐,種小樹。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邱祈榮則認為應從經營管理上看造林,而林業主管機關服務同仁,缺乏對林地同理心,疏伐時往往關心績效,操作無法細緻化。

業界代表更鼓吹經濟林之必要性,表示願意收購國產林木,並鼓勵成立林業合作社。而對於台灣林材99%進口,自給率不到1%的數據,也提出來攻防論戰。

基礎資訊不清 何來政策制定

李根政表示本次會議的問題,基礎的資訊並不清楚。例如提到木材自給率之前,是否能計算出內需的木材量究竟多大。另外,造林的成本怎麼算?開路加獎勵造林費用加起來,1公頃產商願意付多少錢?應將所有資訊公開化。中華民國野鳥協會副會長程建中也認為應該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造林的相關基礎調查,例如木材的自給率、疏伐對環境的干擾、柳杉老化。

因為伐木而造成的開路、土地干擾的情況,無論是皆伐或擇伐都屬於開發行為。李根政強調,政策須審慎評估再推出比較好。關秉宗也說造林不見得是保育,他舉大甲溪森林系為例,不該有密林是疏林,造林適得其反,應採「適地適木」原則。

造林應考慮糧食安全

此外,政府鼓勵休耕農地造林,也有糧食安全的考慮。以平地造林為例,獎勵休耕地造林,休耕土地一甲年補助12萬,如果加入獎勵造林,20年再領60 萬,和辛苦耕種所得相較,前者利多。李根政提醒與會者,台灣糧食自給率已經降到30%,而林務局未來在環境資源部裡可能是一個署,平地造林和糧農業政策應合併思考。

Top

 
生物多樣性: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中)

作者:林穆琳

編按:全球生物多樣性嚴重消失,《生物多樣性公約》因此在2002年提出了「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規定各締約國應於2010年前顯著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頹勢,並於2004年第七屆大會更進一步提出七大關鍵領域及11項工作目標。我國雖非聯合國一員,仍然主動採取行動,早在2001年即啟動「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組成橫跨22個部會的推動分組,進行相關保育工作。今年2010年目標已屆,且來檢視我國保育成績如何?

【關鍵領域三】查明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目標七:查明氣候變遷和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挑戰

為防制水質污染,截至今年2月止,全台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已自2000年的7.2%,提升至23.12%,其中北市普及率更高達97.48%。此外,環保署與經濟部水利署新建140公頃人工溼地,以淨化武洛溪水質,並持續監測該區水質及物種多樣性。只是在此之際,全台卻有更多的河海岸及都會溼地、水田......正遭受開發和污染的威脅,不僅嚴重傷害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更成為我國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提出「節能減碳」調適策略的一大諷刺!

由環保署和水利署所建置的武洛溪人工溼地。圖片來源:環保署

 

【關鍵領域四】維護生物多樣性支援人類福祉所提供的物質及服務

目標八:維護生態系提供物質及服務以及支援民生的能力

此目標可說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任務,然而以此部分縱觀國內的成果,多局限於農委會林務局、特生中心及國科會的幾項指標生物與生態系研究、監測及資訊管理系統的建立等計畫,且對象僅針對少數生態系,如森林、人工溼地、農田等。顯見還停留於對國內生物多樣性概況及變動趨勢的了解、掌握階段,對於訂定出更進一步如何維護的措施、甚至若有衝突時的依據法規,目前尚無顯著成績。

農委會林務局於福山、墾丁及蓮華池設置森林動態樣區,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攝影:林郁文/Cc-By-Sa國科會正在進行「生物整合性指標{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IBI)」計畫,發展出整合「魚類生物整合性指標[FISH IBI)」,作為評定溪流生態健康狀態的重要參考。例如溪流出現琵琶鼠魚即表示水質污染。

 

臺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網站【關鍵領域五】保護傳統知識、發明與應用

目標九:維護原住民與地方社區的社會文化多樣性

為收集並保存各族群傳統知識,原民會與台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完成「臺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農委會林務局與各國家公園也委請專家編撰多本客家民族植物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的書籍。同時運用網站平台,建構「臺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網站,將長期以來所蒐集田調的物種資料陸續擴建。也建立了泰雅族、賽夏族、噶瑪蘭、阿美族、排灣族、雅美族、鄒族等七族的民族田野調查資料庫,內容包含各種動植物傳統知識運用。

為更進一步維護其文化多樣性,「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保護條例」草案正在立法院審議中。至於具體的法治權利規範,則有2007年12月發布實施的「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辦法」,未來於原住民族地區利用自然資源時,應於該鄉(鎮、市)公告閱覽及舉行公聽會,並徵得當地原住民族過半數部落會議議決同意。

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時常形成保護區內的衝突,然為尊重其傳統文化,農委會將研擬一項「臺灣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需要獵捕野生動物管理辦法(草案)」,將各族傳統文化、祭儀、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等事項加以明確化,做為各方申請案的審核基準。

基本上,國內此方向政策與國際潮流相符,較大的問題仍是法規的落實,以及更普及的民眾教育問題。多數世居平地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嚴重流失、乃至其工作及生存權的維護,都是維護文化多樣性更全面且深層的挑戰。

【關鍵領域六】確保公平分享使用基因資源所產生的惠益

目標十:確保公平分享使用基因資源所產生的惠益

生物遺傳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常涉及相當大利益,各國也紛紛制定相關法規,規範他國取得本國遺傳資源與利益分享方式。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許多國家十分有興趣取得遺傳資源的對象,因此農委會正在草擬「遺傳資源法」,以規範其他國家探勘、蒐集、取得、使用我國生物多樣性,與合理分享使用我國遺傳資源所代來的惠益。唯該法最終版本還在確認中。

【關鍵領域七】確保提供足夠資源

目標十一:動員財物及技術資源,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以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策略計畫

生物多樣性的維護需有效結合公、私部門的人力、經費、資源,來共同推動。我國公部門亦多與民間團體、社區建立夥伴關係,例如行政院推動「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文運會建置台灣社區通,擴大宣導社區永續發展之理念。農委會制定「生物多樣性夥伴關係計畫」,補助社區進行自然資源調查、森林保護之調查、維護及人力培訓工作。墾丁國家公園與屏東科技大學輔導社頂部落成為生態旅遊的成功案例等,都是具體的成果。

在國際合作方面,農委會於1996年至2009年共支持183個國際保育計畫。此外國內也加入全球生物多樣性科學計畫,如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GBIF),辦理生物多樣性資訊網整合國際研討會暨Saecies 2000亞太地區論壇,參與第35屆太平洋海鳥會議(日本)等,建立互動與交流管道。2009年11月30日內政部也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簽署「2010-2015濕地區域策略計畫合作備忘錄」,SWS將派技術顧問協助執行台灣溼地研究、保育、復育和經營管理計畫。2009年新聞局也與哥本哈根動物園合辦「台灣蝴蝶展」,向國際宣揚我國生物多樣性。

※ 延伸閱讀: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下)、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上)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大巨蛋環評未過 遠雄:修正後送審

摘錄自2010年6月2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認為大巨蛋案的規劃嚴重衝擊交通,環評審查未通過。遠雄集團表示,遠雄依北市府招標公告內容規劃,將等收到環保局正式會議紀錄後,再提修正的規劃版本。

台北市政府環評委員會今天審查遠雄提交的新版說明書,出席會議的15名環評委員一致認為大巨蛋案大幅增加旅館、影城、商場等開發量體,帶來大量人潮,衝擊週邊環境與交通,決議遠雄所提版本「不應開發」。

市府環保局表示,92年 7月當時大巨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北市教育局與文化局聯合向市府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整個量體包括體育館、百貨娛樂商場、辦公大樓,樓地板面積共36.1萬平方公尺,環評委員審查後,當年 8月已同意巨蛋開發案。

遠雄表示,後來市府考量以 BOT方式興建、營運,因此變更為更大的開發量體。遠雄當初是依照市府招標公告和 BOT的契約內容規劃,並未超過公告內容,因此遠雄會待收到環保局的會議審查紀錄,再提出新的修正規劃版本。

Top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可能致黑鮪魚滅絕

摘錄自2010年6月28日路透倫敦報導

據香港《大公報》26日援引美國廣播公司消息:英國石油公司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塔爆炸之後,至今漏油不止,環保組織正不倦地工作,努力防止海岸遭受大規模生態破壞。然而,油污目前已蔓延整個墨西哥灣,不少動物都深受其害,但其中有5個物種首當其衝,岌岌可危。

漏油事件對于因人類過度的捕撈而步向滅絕的黑鮪魚是最大噩耗。黑鮪魚只在兩個地方繁殖:地中海和墨西哥灣,而它們每年只產卵一次:每年4至5月都是成年魚群的繁殖期,它們會從寒冷的加拿大海域遊到溫暖的墨西哥灣北部海域繁衍下一代,這裏正是近期鑽油平臺發生爆炸的地方。

據了解,當黑鮪魚群產卵時,體溫會升高,呼吸頻率增加,所以更易吸入油污窒息而死。它們辛苦產下的魚卵也難逃一劫,雖然一條黑鮪魚每次可產多至 100萬粒卵,但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只有極少數能孵化成幼魚。浮油令魚卵下沉到深海,難以存活,而油膜和油塊能黏住和殺死魚卵。在受到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大部分都會是畸形的。

Top



 
  捕鯨禁令無共識 獵殺將持續

摘譯自英國衛報2010年6月18-23日;戴蘊思編譯;蔡麗伶審校

日本以研究為名捕鯨,圖片來自: Institute of Cetacean Research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88個會員國,進行協調會議,並投票決定是否贊成恢復捕鯨的提議。如果有75%的國家贊同,IWC將能在幾個月內就立下新的獵捕額度。最新結果出爐,國際協調淪為破局, 每年有好幾千頭的鯨魚將會持續遭到獵殺。

現任IWC主席Anthony Liverpool表示:「最主要的代表意見仍舊非常分歧」, 而美國主要代表莫妮卡馬蒂納(Monica Medina) 表示:「在將近三年的討論後,我們陷入了僵局。」

主張捕鯨的國家有日本、挪威和冰島,美國, 紐西蘭和一些綠色團體支持他們,這些國家提議解除商業捕鯨的禁令, 相對地以額度作為規範來減少獵殺的數目。但是英國、澳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反對解除禁捕令。

南大洋保護區是南極洲周圍一片廣大的區域, 是許多種類的鯨魚覓食的水域,並在1994年被IWC設立為保護區, 但日本卻假借科學研究的理由,每年獵捕高於一千頭的鯨魚。一如往年,日本還是以金援"買"票, 對象是太平洋島國和加勒比海國家。雖然日本強烈否認, 但是日本的金援已被認為是小島國家一項可觀的收入來源。

帛琉的總統Johnson Toribiong 表示他曾被日本的論點給說服。「他們宣稱人類每年消耗一億噸的魚,但是鯨魚吃的是人類的五倍, 所以為了確保魚量不會銳減,獵捕鯨魚必須被允許。」

環保團體督促各國反對此項IWC提議。「 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地方必須全面禁止捕鯨,那就是南大洋。」WWF的物種政策理事Heather Sohl表示,「有些鯨魚只在南大洋覓食,從南大洋游至熱帶海域時,整個冬天都完全不進食。 在鯨魚這麼脆弱的海域合法獵鯨,是完全不合邏輯的事。」

英國的海洋署長Richard Benyon表示:「這個結果真是讓人灰心喪志, 全世界不能同心協力保護這令人贊嘆的生物。我們英國一直都很清楚地表示, 任何協議都必須每年減少獵捕鯨魚的數量,逐年達到完全停止商業捕鯨的目標。」

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Chris Butler-Stroud對此破局發表看法,他說﹕「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日本、 冰島和挪威在IWC的規範外持續獵捕鯨魚,這個情況勢必得改變。

一般來說,IWC是對外公開舉行,這次因為秘密進行而受到抨擊, 也蒙上了一層腐敗謠言的陰影,儘管日本否認,但媒體斷言日本賄選,替賄絡國付機票錢和IWC會員費, 要他們投票支持解除禁令。

據報告指出,日本、挪威和冰島自從1986年IWC立下商業獵捕禁令以後, 獵殺了三萬五千頭鯨魚。日本利用禁令的漏洞,以研究為名在南極的南大洋獵殺鯨魚。 而挪威和冰島則在IWC控制之外在北半球進行商業獵鯨。 這些支持解除暫緩禁令的國家宣稱,解除禁令以後,以額度分配作為系統,將會有更少的鯨魚被獵殺。 但是對許多環保人士來說,此禁令有代表性的本質,他們無意放棄此禁令。

Top

 

  賞鯨觀光吸金 研究力挺保育

摘錄自2010年6月25日法新社摩洛哥阿加迪爾報導

根據最新研究,去年賞鯨活動的收益高達20億美元,預計每年將可成長10%。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結果替主張鯨魚活著比死掉更有價值的主張背書。

研究發表的同時,88國組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正在摩洛哥阿加迪爾(Agadir)開會,推動「5年策略計畫」,探索賞鯨的經濟效益及生態風險。

研究發現,去年賞鯨觀光客約1300萬人,他們到鯨魚的自然棲地去賞鯨,帶來21億美元收益,全球海岸地區有1萬3000人因此受雇。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蘇麥拉(RashidSumaila)表示:「這顯示我們可保有鯨魚並受惠於牠們,無須將其殺害。」

根據研究,賞鯨觀光過去20年來持續擴展,每年可望再增加逾4000萬美元收益及5700個工作。報告刊登於同儕評論期刊「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

Top

  廣東降500年罕見暴雨 50萬人受災

摘錄自2010年6月26日今日新聞網報導

大陸南方持續暴雨中,25日凌晨開始,廣東遭遇特大暴雨襲擊,粵東部分地區出現超500年一遇特大暴雨。目前暴雨造成近50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7.8萬人,因災死亡1人,失蹤2人。局部地區淹水嚴重。

據新華網報導,自25日零時開始,廣東各地普降暴雨,粵東揭陽和汕尾兩市發生特大暴雨,廣東省防總初步統計顯示,截至26日11時,此次特大暴雨已造成汕頭、梅州、汕尾和揭陽等9個市21個縣124個鎮受災。

廣東省三防辦常務副主任賀國慶在接受採訪時說,強暴雨洪水造成嚴重城鄉內澇,揭陽惠來縣、梅州市大埔縣、汕頭市潮南區、潮陽區、濠江區等地區嚴重受浸,嚴重地區水深超過2米。

暴雨造成部分江河水位超警戒線。廣東省防總表示,據水文監測顯示,韓江上游三河壩站,北江支流綏江懷集站,西江支流賀江南豐站,韓江支流汀江溪口站,粵東沿海龍江磁窑站均出現超警水位。廣東境內四大江河控制站水位有所上漲,但均未超警。

Top

 
論壇:大巨蛋BOT的教訓:民眾參與

作者: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松山菸廠大巨蛋開發案,28日經台北市環評委員會決議「變更內容認定不應開發」,雖然開發單位可另提替代方案重新送審,或依環保行政機關的見解回到2003年原環評結論繼續開發,但實務上,這顆蛋顯然不可能蓋下去了。

爭議根源於政府不想出錢而採BOT,卻忘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經濟學鐵則,出賣了公共利益,過度讓利給財團。商業設施樓地板面積佔三分之二,等於是大巨蛋本體的兩倍,且大巨蛋為多功能,實際用於體育活動的機會更少,遠遠背離振興體育的初衷。而龐大的商業利益,也導致開發集團內部分合的糾葛。

其次,本案的選址與決策過程,到了環評最後關卡才開出一絲民眾參與的空間。從2006年迄今,民間一再提出大小巨蛋距離僅兩公里,是市中心有限公有土地資源的重複投資與浪費,市府官員卻強硬表示「已經定案」拒絕討論,開發商遠雄也不願與民眾溝通BOT合約的諸多問題。但在社區民眾和環保團體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先經監察院糾正程序,近一年之後環評再否決,終於翻案成功,大大激勵了人民堅守家園護鄉土的意志。

然而樹木保護委員會比環評更早做出決議,注定了本案最大的遺憾-樹死不能復生。已經移植或砍除的老樹們無端受罪,去年抱樹護衛的最後一棵老樟樹也枉死了,郝龍斌市長應負起政治責任,至今卻不曾表示過歉意。

政府應該從大巨蛋案記取教訓,引進資訊公開的陽光,打開決策黑箱讓民眾參與,才是避免更多爭議的王道。南港202兵工廠的兩個開發計畫:國家生技園區已通過都市計畫尚未環評,企業總部營運中心的環保生態科技園區則還在都市計畫階段,在新聞冷卻的階段,政府應該放下身段與民眾理性溝通,千萬不能有避避風頭的心態,在民治已開的民主社會,政府愈來愈難專斷大面積土地的開發利用,如果還是以拖待變「頭過身就過」來打迷糊仗,未來的代價將更為巨大。

廣慈博愛院BOT案的環評尚未送件,目前開發商柏德建設(樺福集團)也是仿效大巨蛋案先破壞再環評,目前正進行建物拆除的違法開發行為,樹木保護審議也在加速進行中,六百棵老樹的命運岌岌可危。日前環評說明會上,地方民意砲聲隆隆,大至公共利益的質疑(旅館、住商大樓過大),變調的商業化社會福利,或小到社區的權益(日照權、景觀權、停車位、社區圖書館),都牽涉到最初BOT合約的設定,若不讓民眾參與BOT,未來爭議絕無善了的可能。

既然監察院都被揶揄為「解套院」,為市政府做台階下來了,豈有自己搭梯子爬回去的道理?環評被否決的當下,正是市府與遠雄合意解除BOT合約的契機,而非回到時空環境已經改變的舊環評繼續纏鬥,而松山菸廠現址體育園區十公頃的範圍,應儘速推動市民參與規劃的森林公園,把樹種回來(不是「移」回來)。馬英九市長留下的諸多包袱中,大巨蛋可以是順利解套的典範,郝龍斌市長有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與行政手腕,將是半年後能否連任的試金石。

【延伸閱讀】
綠黨的兩項主張、三點看法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新聞稿

市政府的新聞稿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為地球嗆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