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2010「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台灣立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台灣綠黨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社區營造學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環境信託網站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國光石化不只三高 醫界評估:還有高致病、高致癌


醫界評估國光石化是高致病、高致癌產業

國光石化不只有三高: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醫界也評估是「高致病、高致癌」的產業。希望後代子孫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醫界站出來聲討國光石化開發。不到一個月時間,已有352位醫師加入連署,其中尤以胸腔科居多。

台中榮總醫院胸腔科顧問江自得表示,國光石化排放的污染對廠區外150公里內的範圍最嚴重,這個層面擴及整個台灣,表示未來無論身處台灣何處,人人自危。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風調雨順與國光石化不可得兼 學者挺身反八輕
六輕八輕生命輕
石油不含甲醛?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遭批「亂來」
中科三期 污染未計背景值 低估健康風險
 

我們的島:風吹兒時的搖籃地──八八風災週年短片

撰稿/導演:伊誕‧巴瓦瓦隆

2009年夏季,族人的心靈很凌亂、很惶恐,因為很多很大很強的風雨,吹亂了部落達瓦蘭。族人從來就沒有想到,莫拉克颱風的出草,會讓部落族人成為災民。部落耆老都說這是ka-pitjuan,就是連下7天風雨,必帶來災難的意思。雖然88風災,印證了古傳的這句話,但多數的耆老認為,雖然有天災因素,但多半是政府主導與縱容下的不當開發,造成傳統領域山河變色,周圍原始林被摧殘,土地承受不住,而造成嚴重的災難。

那是小時候大家追逐游泳的溪流,那是兒時大家賞蝶、看鳥的山中林道,但生命中從來就沒想到,部落耆老說的ka-pitju,會在2009年的88來襲,重創兒時的搖籃地。水災重創部落及土地山林與河流,大水夾帶土石沖入部落,活動中心被土石掩埋得剩下籃球框,學校及多處住戶掏空並嚴重毀損,風雨中停電、停水的山區部落,令人惶恐。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八八風災滿周年,災民特於8/6夜宿凱道抗議。因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中「限期強制」及「徵收土地」等條文不顧原住民意願的安置行為,已違反憲法及聯合國人權公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擬發動連署,向聯合國控訴馬政府侵權。八八風災殷鑑未遠,轉眼颱風季節又將至,面對極端氣候威脅,馬英九總統在《氣候變遷對台灣總體安全的衝擊》書序中表示,台灣民眾應修正「人定勝天」觀念,重新建立「敬天、尚天、法天」精神。而欲使此觀念成為全民共識,根本還是得從教育著手。如位於中國浙江南部的西門海島寄宿小學,擁有全世界分佈最北的紅樹林資源,透過志工努力的復育加上學校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建立了以學校為基地的環境教育社區網絡,成效斐然。

墨灣漏油在英國石油公司努力防堵之下,終於暫歇,接下來要清除海域浮油,想完整瞭解漏油對墨西哥灣生態系的損害與影響,將需要持續監測、研究。

夏季暴雨在巴基斯坦造成百年來最嚴重的洪患,估計死亡人數破千,百萬人迫遷離家園。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糧食供應倉庫也遭洪水沖毀,使得分送急難需求物資的工作更為複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中科案三輸.誰之過?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中科三期被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工,媒體皆曰農民、產業、制度三輸。筆者忝為當年參與審議的環評委員,茲提以下回顧及建言供社會參考。

中科三期分為后里和七星基地,后里基地審查過程中,包括筆者在內的多位委員,發現許多關鍵課題始終未能釐清,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這些理由包括了:中科后里基地緊臨鯉魚潭淨水廠,將污染大台中地區300萬人用水;枯水期要調撥農業用水每日約5.4萬噸,概估最高約有1,625公頃水稻之灌溉受影響,要被迫休耕;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等。

然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為了提昇重大投資案的效率,對環評會施加不當壓力,把環評委員視為投資絆腳石,大會召開前夕,行政院高層甚至直接致電向委員關切。精采內文

  .

 


 
國光石化不只三高 醫界評估:還有高致病、高致癌

本報2010年8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國光石化不只有三高: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醫界也評估是「高致病、高致癌」的產業。希望後代子孫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醫界站出來聲討國光石化開發。7月 23日開始發起的連署,截至8月9日,共352位醫師連署,其中尤以胸腔科居多。台大教授吳焜裕表示,國光石化開發太多不確定因素,政府應正視。

國光石化雖然保證營運後碳排量降到年1200萬噸,然而減少的一半,正好由六輕五期補足。台灣到底還能承受這麼多的二氧化碳、有機化合物的排放嗎?發起人之一,台中榮總醫院胸腔科顧問江自得表示,國光石化排放的污染對廠區外150公里內的範圍最嚴重,幾乎擴及整個台灣,人人自危。

江自得說,石化業產生的污染將導致氣喘病、心血管疾病,最可怕的是癌症;而台灣石化產業早已自足,增加石化業,只為了外銷。國光石化的興建,只會增加台灣污染;錢由財團賺走,污染留給台灣。

胸腔科執業醫師葉宣哲也說,石化產業排出的有機化學物,硫氧化物(SO2)、二氧化碳(NO2)遇雨則變成酸雨,易引發兒童、老人氣喘病,導致心血管疾病等,也會造成孕婦早產及死胎,站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立場,支持不建國光石化廠,「等到那時再治療,就太慢了」。台北大學醫學系藥理科助理教授郭育誠也提到,工業污染造成的疾病,回到健保給付,仍由全民負擔。

身為彰化子弟,郭育誠提到20年前就讀中國醫藥學院北港校區,六輕剛到雲林,當地人很快樂,期待脫胎換骨。幾年下來,貧窮沒有改善,濁水溪原本美麗的溪口,因為六輕而枯竭了,好山好水不見了。現在雲林不能蓋,就改到隔壁彰化蓋,但取用相同的水源。

而台塑說要蓋醫院照顧當地民眾的健康,長庚卻蓋了十年。郭育誠建議大家到雲林看看,這是「花我們的命去賺外匯」、「健康承受不起的開發」。

台灣大學教授吳焜裕曾擔任過台塑化學工程師,親眼見證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他認為經濟發展之前提,應以國民健康為本。他說國光石化開發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加上六輕經驗,還是不建為妙。光是懸浮微粒一項的評估就足以產生重大的健康風險,遑論其他化學元素。而國光石化不評估戴奧辛,更添加不確定因素,使得健康風險更形險峻。他提到對政府的失望,對於民間一點不同意見,就立即發新聞稿反駁,卻縱容企業的錯誤。

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研究發現,產生懸浮微粒PM2.5污染物,容易導致人體肺部氣泡,引發氣喘、心血管疾病,國光石化若營運,則每年將增加全台灣339至565人死亡,且每人平均壽命減少23天。

以縣市分,台北市人減少15天壽命、台中市32天、高雄33天,令人意外的是,南投縣減少天數最多,高達44天。

以規模相近的六輕為例,台塑六輕於1999年營運前後,周圍五鄉鎮(麥寮鄉、台西鄉、崙背鄉、褒忠鄉、東勢鄉)的癌症與非癌症,健康風險都超過可接受的安全值(百萬分之一);其中台西鄉的肝癌和全癌症發生率增加3成與8成,惡性腫瘤與肺癌死亡率在六輕營運後的4至6年,比運轉的1至3年明顯增加,且隨著時間變長而增加。

Top

 
我們的島:風吹兒時的搖籃地──八八風災週年短片

撰稿、攝影:伊誕‧巴瓦瓦隆

2009年夏季,族人的心靈很凌亂、很惶恐,因為很多很大很強的風雨,吹亂了部落達瓦蘭。族人從來就沒有想到,莫拉克颱風的出草,會讓部落族人成為災民。部落耆老都說這是ka-pitjuan,就是連下7天風雨,必帶來災難的意思。雖然88風災,印證了古傳的這句話,但多數的耆老認為,雖然有天災因素,但多半是政府主導與縱容下的不當開發,造成傳統領域山河變色,周圍原始林被摧殘,土地承受不住,而造成嚴重的災難。

那是小時候大家追逐游泳的溪流,那是兒時大家賞蝶、看鳥的山中林道,但生命中從來就沒想到,部落耆老說的ka-pitju,會在2009年的88來襲,重創兒時的搖籃地。水災重創部落及土地山林與河流,大水夾帶土石沖入部落,活動中心被土石掩埋得剩下籃球框,學校及多處住戶掏空並嚴重毀損,風雨中停電、停水的山區部落,令人惶恐。

風吹重創兒時的搖籃地,山林很像被撕裂的衣服,一片片崩落破損,河流不再美美的,更找不到可以游泳的清幽水潭,河床土石漲高變寬,形成光禿平亂的荒瘠地,2009年夏季的這場風雨,在習慣過的88父親節來襲,使得大地改變了。

「只要還活著,就能重新再來!」族人靠部落的協力互助,走出災害的危險,共同尋地重建新家園。重建不只是一個家的概念,還有心靈文化生活的重建,重建的工作,是夢想與時間的沉積,需要支持,需要耐心澆灌,需要彼此的擁抱和讚美,更需要學習繼續呼吸、奮力自救。並且再次聽見山林的呼喚,追尋祖靈敬虔訓語,從部落耆老的眼,探討造成災難的其他因素和態度,發出守護我們的島的警惕聲音。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原民將向聯合國 控馬政府侵權

摘錄自2010年8月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上千名夜宿凱道的八八風災災民,7日要求馬政府修改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刪除「限期強制」及「徵收土地」等條文,這兩項法令都牴觸了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各項權利」的規定。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並發動連署,將向聯合國控訴馬政府侵害國際人權公約。

聯盟指出,聯合國兩國際人權公約,針對流離失所者問題的指導原則,包括「國家對原住民族有特別保護義務,避免其受遷移,遷移僅能是最後手段,即使不得不遷移,遷移期間不得超過必要程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十條亦保障「原住民族不應被強行遷離其土地或領域」。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7日早上7時就召開晨會,討論夜宿凱道原民的訴求。副執行長陳振川表示,政府充分理解土地在原住民部落生活、社會與文化延續上的重要性。

Top

  馬促修正人定勝天觀

摘錄自2010年8月7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遠景基金會發表新書《氣候變遷對台灣總體安全的衝擊》,馬英九總統特別寫序表示,我們面臨比其他國家高的極端氣候威脅,民眾應有「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意識,修正「人定勝天」觀念,重新建立「敬天、尚天、法天」精神,建立低碳生活環境。

遠景基金會副董事長、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包宗和建議,國家安全戰略應先以「減緩」策略,後採取柔性「調適」策略,學習與氣候變遷和平共存,將損害降至最低,開創出新的生活型態和國家發展契機,如從事國際人道救援與透過兩岸合作抗暖化。

馬英九強調,除重視科學研究和風險評估,應加強風險管理,與自然風險和平共存,確立「天人和諧」的永續發展觀,以此作為全民守護美麗家園的調適準則,才能有效因應環境危機。

Top



 
  全球最北紅樹林 浙江西門島以環境教育顧生態

本報2010年8月9日中國溫州訊,葉人豪、莫聞報導

有哪一間學校,可以讓學校隔壁的學童都樂意住校?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舉辦的兩岸環保NGO暨獨立媒體水資源交流於,上週五(6日)前往不久前才被列為國家特別海洋保護區、位於浙江南部的樂清市西門島,參觀西門海島寄宿小學,進入校長施達軍努力一手打造的生態學習環境。

更特別的是,此地是有擁有全世界最北的紅樹林──「秋茄」,溫州民間環保團體「綠眼睛環境文化中心」成員白洪鮑表示,為了紅樹林復育,曾發動志工南赴福建取種到此植林,在島上潮間帶可見到志工復育的努力。為了保護此地珍貴的生態環境,施達軍也費心安排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並藉此影響學童家長與村民的環境意識,讓村民願意實施垃圾分類、節水、生活污水接管、植被復育等活動,等於是以學校作為社區的環境教育基地。

小島通勤不易 辦起寄宿小學

西門海島寄宿學校目前有200多個學生,共分為6個班,當初設計成寄宿小學,就是考量到西門島上總共4個村、加上鄰近外島的學生,因為上課路途遙遠,每天花在通勤的時間太長了,所以乾脆辦起寄宿小學,讓他們住在學校裡,也可讓從事農漁的父母能專心討生活。原本這個島上還有其他的學校,但一方面各村的這些老學校設備上實在不適合再使用,一方面人數過少辦學也很辛苦,教學品質不易提升,於是就新建了這所西門海島寄宿學校,校齡還不到10年。

浙江大學畢業的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會長忻皓,談到過去學生時代參與環浙自行車環保宣導活動時,曾於此地接受校方的款待,也於此地辦理過多次學生實踐營隊,與校方有深厚的情誼。他介紹說,施達軍是名符其實的「校長兼撞鐘」,許多事情都是校長一收包辦。施達軍表示:「學校的精神就是『主動參與、豐富體驗、和諧成長』希望每一個在這裡上學的小朋友,都可以以主動參與的精神,努力去體驗,已達到和諧成長的目標。」

設計活動 以學童教育帶動村民環境意識

施達軍提到,學校的環境教育,著重「好習慣」的養成,例如老師會帶隊去做生態解說,認識全球最北方的特殊紅樹林生態,這裡的紅樹林。另外也培訓學童成為小小綠色志工,藉由教學活動到村裡去宣傳環保。「其實西門島上還是有污染的!」施達軍表示:「西門島上的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以及畜牧業污水的問題,由於島上居民大部分都是飲用村裡的井水,但這些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當中,經過滲透到地底的井水去,居民每天喝他們感覺不出有什麼異樣。」於是他就將這些井水申請化驗,並請小朋友將化驗結過告知村民,「讓村民瞭解污染是自己造成的,他們會更樂意去改變」。

自力更生 培養自耕自食

另外學校中也設計了一個生態淨化池,將學校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讓小朋友參與建池的經過,將處理過的水引進魚池,藉由觀察魚的狀況,得知水是否為有污染的水質,這就是「還大自然於本色!」此外,校園以廚餘作為種樹的肥料,在校園內廣植果樹和闢種菜園,讓學童學習自耕自食,有些菜收成之後會賣給村民,或由校方食堂按市價買回,以提高學童參與的動機。

在教育模式方面,課堂中採用小組模式分組,將5、6位小朋友分為1組,用討論的方式上課;另外還會帶學生到戶外上書法課,用水臨摹石頭上的刻痕,寫過乾掉後還可以再利用;也提倡圖書再利用的觀念,將看過的書拿來交換。此外,因為是寄宿小學,在住宿管理上採用的是「異齡同住」的概念,由2個六年級帶6 個一年級一起住一個房間,為期1年,校長提到:「這樣除了可以就近照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關愛的心,現在政府還是一胎化政策,許多人都是沒有傭地姊妹的,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增進他們的情感,所以他們互相的感情都會非常好。」

為配合擴大綠覆蓋的植樹計畫,過去政府曾樹苗給當地居民去種,後來發現這樣的成果不佳,村民一忙忘了種便形成浪費;於是校方發動學生到村裡賣樹苗,一方面培養的社會體驗以及自我表達能力;一方面村民也因為花錢買了樹苗會更為珍惜,實際種植樹苗的機會大增,可說是一兼兩得的教案設計。

學校另外正培養六年級學生做「學生導遊」,「主要接待的是六年級生,五年級開始培訓,這些培訓的學生透過多聽、自己寫稿講給老師聽的方式來練習」每當有機關團體來學校參觀、或是上級單位來督學時,都會有學生自告奮勇做導遊,讓外界對學童的生態學習成果有更深的體認。

西門島和台灣農村一樣,會遇到年輕人外移的問題,台灣現在在號召年輕人回來家鄉工作,但是在西門島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施達軍提到:「家長們都希望年輕人在外地生活,我們現在在小學裡做這些事,其實目的就是讓他們比較獨立,做正確的事情。」因此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讓每個孩子有書讀,讓有書讀的孩子讀好書。」

Top

 

  BP封堵漏油暫獲成功 生態影響待長期監測

摘譯自2010年8月4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說:遠端遙控攝影機所拍攝油井旁的防堵罩閥 (圖片來源:英國石油)根據英國石油與美國國家事故指揮官退役海岸巡防上將艾倫(Thad Allen)表示,8月3日開始對墨西哥灣漏油油井進行的「靜態封堵」(static kill)程序獲得成功,此程序是作為封井的預備。

「靜態封堵」的施作是,工程師從海面上的船隻將鑽井液(drilling mud)經由油井的豎井加壓注入海底,並利用防堵罩閥(capping stack)放置於油井口之上,阻止石油不再溢漏到墨西哥灣。此罩閥是用多個閥門組成的複合裝置,在7月15日即已安裝就位。

目前,工程師將要決定是否將水泥灌入油井中,艾倫上將曾表示,此決策要看其所認定位於地表下一英里處損壞的鑽桿內狀況為何而定。

下個步驟便將是完成減壓井的開鑿作業,此舉最後會終結掉這個製造問題的漏油油井。

依據聯邦政府4日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英國石油溢漏到墨灣的大多數石油,不是已經揮發,便是被燒掉、撈起、分散,或自油井口攔截。美國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與內政部開發出一個石油帳目計算器,讓25個政府與獨立科學家對於漏油事件之影響得以提出測量辦法並進行最佳評估(best estimates)。

該報告由多個聯邦機構的科學家完成,且數據經過聯邦其他科學家和非屬聯邦機構科學家的同儕審查。

海洋暨大氣管理局局長盧布琴科(Jane Lubchenco)告訴記者:「除了約26%之外,我們掌握了全部(的漏油去向)。而其中大部分是經由分解過程,以及海岸上的清理工作。」

「這次分析採用最新所發布的490萬桶石油來計算,加減10%差距,這包括直接測量,以及在不能直接量測的地方採最佳估計值。」盧布琴科說。

490萬桶石油乃是由政府的流速技術小組2日所做的推估。英國石油蒐集到當中的80萬桶,以船舶運到岸上的煉油廠,而另有410萬桶的石油流入海灣水體中。這份新報告估計,深水地平線漏油總量之中的三分之一已藉由聯合指揮部的復元工作攔截或進行處理,包括燃燒、撈除、化學分解,以及自油井口直接回收。

另外漏油總量的25%已自然揮發或溶解,有16%自然分散成極小的飛沫。

報告也發現,剩餘的漏油量中,約有26%在海面或在海面正下方形成殘餘與風化的油塊,已經被沖上岸或者自岸上蒐集起來,或是被沙土與沉積物掩埋。

分散與殘餘的石油會留存在於生態系統中,直到它們經由自然過程分解。

這份聯邦報告並未針對石油長期的影響做出結論。要完整了解漏油對墨西哥灣生態系的損害與影響,將需要時間以及持續的監測與研究。

盧布琴科說:「有大批的研究船隻繼續在墨西哥灣地區活動,他們已經開始查明海面下的石油濃度以及其被生物分解的速度。」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巴基斯坦百年水患 上千人不幸罹難

摘譯自2010年8月2日,ENS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說:巴基斯坦空軍協助卸下美國軍機送抵災區的哈拉餐點(Halal meals, 符合回教教義的食物);圖片來源: U.S. State Dept.由於豐沛的雨季降雨氾濫成災,巴基斯坦西北部有超過1100位民眾在洪災中喪生,據稱這是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洪水。某些估計則顯示死亡人數已達1400人。

巴基斯坦國家災害管理局主席納迪姆‧艾哈邁德(Lt-Gen Nadeem Ahmed)在伊斯蘭馬巴德告訴媒體,除了造成人員死亡,全國各地約有250萬居民因洪水而遷離。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回報,在原名為西北邊境省的開伯爾─巴圖克瓦省(Khyber Pakhtunkhwa),遭洪水淹沒的區域裡,大約還有2萬7千人等候撤離。

水患肆虐最嚴重的地方,多數位於巴國境內最貧困的區域,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已有一段時期在此地持續針對阿富汗邊境沿線近3百萬名受到暴力威脅而流離失所的居民提供協助。

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為開伯爾─巴圖克瓦省的Peshawar、Nowshera、Charsada、Swat、Shangla與Kohistan,有上千位民眾受困在頂樓;另外還有自由查謨和克什米爾(Azad Jammu and Kashmir)的上尼拉姆河(Upper Neelam)谷地。

國家災害管理委員局通報,旁遮普省(Punjab)與俾路支省(Balochistan)也有數十人死亡。

這次洪災造成公共基礎設施的重大損失,包括道路和數十座橋樑,並破壞電信與手機通信設備。另有超過 2萬5千棟房屋被毀。

根據報導,有些村莊全村泥磚房屋都被洪水一掃而空,部分省級城市則因道路與鐵路中斷而變成孤島。

洪水淹沒開伯爾─巴圖克瓦省的德拉伊斯梅爾汗機場,這是該省南部區域與巴國其他地區聯繫的唯二機場之一。

以聯合國人道救援協調人馬丁‧馬格彎納(Martin Magwanja)為首的快速評估小組搭乘直升機訪查Nowshera及Charsada區,因沒有道路可以通到這些淹水地區。而由於天候惡劣,評估小組無法抵達Swat與Shangla兩區。

小組人員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與聯合國人居署的官員。他們的報告警告,腹瀉病患因水源受到汙染而增加,當地醫療人員亦受災,大多醫療機構的醫藥庫存都受損或報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極需要腹瀉治療設備、心理社會支持(psychosocial support)、衛生宣導防疫、氯化消毒用水,以及作為臨時醫療設施與用以疫苗接種的帳棚。

旁遮普省北方Rawalpindi區的區域衛生官員Khalid Randhawa對記者表示,「積水使得未來幾週爆發登革熱的可能性增加。」散播這種致死熱病的埃及斑蚊便是在積水中繁殖。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聲明中表示,他「對於巴基斯坦民眾生命、生計與基礎設施的損失深感悲痛」,並矢言聯合國將會「全力投入」幫助各機構以滿足人道需求。

潘基文宣布,將自聯合國中央急難應變基金提撥高達1千萬美元的資金。

美國已初步承諾1千萬美元的援助,並緊急調派直升機、船艇、預鑄橋樑、移動式水源處理設施,與緊急食物供應,以滿足巴國的人道需要。

世界糧食計劃署已開始分發食物,提供給3萬5千個以上的家庭。首批提供受災者的急難配給於1日送達Peshawar、Nowshera與Charsadda的3千個家庭。

未來 2至3個月,該機構打算擴大援助規模,提供食物給15萬個以上的家庭,這些家庭僅存的少許家產都毀於洪水。

而糧食計劃署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糧食供應倉庫也遭到毀損,可能使得分送急難需求物資的工作更為複雜。

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在協助巴國政府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評估災損,同時也勘查鄰國阿富汗的受災程度,當地同樣獲報有嚴重水患。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論壇:中科案三輸.誰之過?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中科三期被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工,媒體皆曰農民、產業、制度三輸。筆者忝為當年參與審議的環評委員,茲提以下回顧及建言供社會參考。

中科三期分為后里和七星基地,后里基地審查過程中,包括筆者在內的多位委員,發現許多關鍵課題始終未能釐清,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這些理由包括了:中科后里基地緊臨鯉魚潭淨水廠,將污染大台中地區300萬人用水;枯水期要調撥農業用水每日約5.4萬噸,概估最高約有1,625公頃水稻之灌溉受影響,要被迫休耕;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等。

然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為了提昇重大投資案的效率,對環評會施加不當壓力,把環評委員視為投資絆腳石,大會召開前夕,行政院高層甚至直接致電向委員關切。因而,如此重大爭議的案件,從初審會到環評大會表決通過,只花了102天(2005.11.17~2006.2.27);七星基地的課題類似,我和幾位環評委員極力主張要進入二階環評,然而,最終投票表決還是有條件通過,只花了98天審查(2006.3.23~2006.6.30)。如此強渡關山的審查,埋下日後難以收拾的殘局,可說是「呷緊弄破碗」!諷刺的是,至今國科會、中科管理局仍以當初通過環評的「高效率」沾沾自喜。

國民黨上台之後,對環評會的掌控更加嚴密,一方面完全排除了具有環保團體背景的專家學者擔任環評委員;二方面,中科四期在不顧弱勢農、漁民的生存,彰化地區地層下陷,空污、水污、健康風險等重大爭議下,還是強勢通過了。更離譜的是,當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結論時,環保署竟然一再硬拗不必停工,甚至動用納稅人資源刊登廣告反駁最高法院的裁定,引起全國法界一片譁然,形同公然挑戰台灣的法治,逼得農民和環保團體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聲請停工,這場法律戰整整虛耗了七個多月。近日,令人憤怒的是,閣揆在面對高等法院裁定停工,仍在耍嘴皮的說「停工不停廠」,連司法判決都不願意遵守,果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為了護航大財團的開發,環評制度做為環境把關者的角色,在二大黨的玩弄之下,公信力蕩然無存,衡諸中科的三輸困局,前後任主政者都欠人民一個道歉。

行政法院對中科三、四期所做的裁決,對居民和環保團體來說,無疑是遲來的正義,更大大提振了人民對司法的信心。企盼行政院、國科會、環保署自我反省,勿再重蹈覆轍,拿出誠意收拾善後。

與環評有關的文章探討

※本文轉載自李根政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