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國步道藝文推廣活動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破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自然小徑
21世紀議程協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極端氣候加劇 12月坎昆氣候大會仍前途渺茫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談,環團與小美人魚齊聲呼喊:氣候不能討價還價。
照片來源:鐘賢玉

在京都議定書規範的第一階段減排期程將於2012年到期,而新一輪全球氣候大會將在墨西哥的度假城市──坎昆舉行,各國政府要通過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以在2012年後進一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但世界面臨自相矛盾的窘境。一方面,國家必須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特別在開發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必須避免因燃燒像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而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萊嫩(Jo Leinen)認為,現實證明,UNFCCC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協調上毫無用武之地。萊嫩認為,「如果坎昆氣候會議失敗了──雖然大家都猜測其必然失敗──我們應該考慮國與國之間、願實際承諾對抗氣候變遷的自願性聯盟,而此聯盟應該最少占80%全球排放量。」不過,由於中國是污染名單的榜首,其碳排放量占世界23%,緊追在後的美國則占20%。因此像這樣的聯盟應至少包含這兩個國家的其中一個,但至少從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氣候談判:通向坎昆之路的2道關卡
京都協議 在崩解邊緣
極端氣候增強增多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與全球暖化有關
聯合國氣候官員:今年不會達成氣候條約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紛爭中於波昂落幕
 

農村草根行:良田戰爭──新竹二重埔田調紀實(下)

作者:陳建泰(工研院研究員)、黃淑慧(秀明農法農友)、楊秀之(工研院研究員);審稿:吳音寧

政府以工業發展為優先的國家政策,長期以來內部殖民農村,不願意尊敬與了解農村、土地的真正價值,只當它是一個糧食製造公司,需要財源時的典當物品。這裡的土地會變賣,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政府在高科技產業的光環下,沒有認清工研院附近地區的竹東圳流域是一個少見、優良的農業區,當時旱田與水田,因為徵收價格引起爭議時,政府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然而,草率的啟動區段徵收、限制遷建在先,這使得徵收區範圍內的居民對未來無法掌握,即使園區徵收失敗,但是無論如何,已經畫進去了,農地已經變更為甲種工業用地。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姿穎

最近工業開發爭議頻傳。國光石化營運後將有造成台灣人平均壽命減少23天的健康風險疑慮,而持股4%的股東富邦將為台灣人減少的壽命「貢獻」約1天,投資國光石化賺「夭壽」錢,環團抵制富邦。而台塑六輕在7月發生2次火災工安事故,賠償協調破裂,麥寮鄉民圍路抗議六輕,大塞車排長龍。為了保護環境,美國知名品牌Burt's Bees(小蜜蜂爺爺)支持環保工作,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將於8月21日在大直美麗華海景大道區舉辦友善市集,現場將義賣綠色商品,所得將捐作公益使用,持續推廣環境資訊,為環境盡一分力。

氣候異常,幾個同時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天災事變,造成了人類前所未有的生命財產損失。極端氣候增強增多,世界氣象組織警告與全球暖化有關。除了極端氣候,在現今人口爆炸的時代,地球資源的有限性也持續引發關注。美國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指出邁向永續需要角色轉移,透過文化轉型,擺脫消費主義引領的價值觀,轉往環境永續的關懷面向。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繁殖獅虎不是保育 蘇煥智縣長切勿曲解「野保法」!

作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針對台南縣黃國男世界蛇王教育農場未經申請,違法繁殖「獅虎」,遭農委會林務局及台南縣農業處依野保法將動物沒入,並對飼主處以罰鍰一事,台南縣長蘇煥智在個人的噗浪公開表示,反對處罰飼主,也不贊成將二隻獅虎送至屏科大收容,並認為「農業處未詳加研究法令就幹了,真的不盡情理!」對於蘇縣長此等曲解野保法規定的言論,本會表達嚴正抗議,並針對其中二大謬誤予以澄清...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829諾努客行動:環境音樂會‧人鏈大集結‧在地市集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直走咖啡經營團隊Rules、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爭議多年的核四廠已進入運轉的最後關頭,政府宣佈今年年底將把核燃料棒裝填進反應爐,但核四工程設計與施工不良,近半年來測試運轉過程中頻頻出事,預算不斷追加,當年反對核能的警語仍歷歷在目,隨著工程的進行,一切如同一步步成真的災難預言,為何我們非得要選擇這樣昂貴、高風險且危機重重的核電廠? 能源選擇絕不只一種,我們要的是真正永續與環保的節能技術與再生能源,核能絕不是唯一與優先的選項,我們可以向核能說不!精采內文

 


 
極端氣候加劇 12月坎昆氣候大會仍前途渺茫

本報2010年8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姿穎編譯,蔡麗伶審校

氣溫異常溫暖、更頻繁且強烈的乾旱和颶風......。看一下最近全球的氣象報導,就顯示了這些極端狀況。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目前南半球冬天的降雪量已經非常劇烈,造成數百人死亡。同時,秘魯和波利維亞的冰河已經不斷的在融化。在巴基斯坦和其他中亞地區,長時間的豪雨也造成千餘人死亡。

目前北半球夏天,歐洲和北美洲氣溫正慢慢沸騰,氣溫徘徊在攝氏35度,甚至更高。在俄羅斯,一個異常熱的夏天,氣溫在攝氏40度左右,7月底、8月初時在首都附近及其他6個區引發大火,迫使俄羅斯政府宣布緊急狀態。

高溫、乾旱、火災已造成數千人的死亡,摧毀了數以千計的家園和約1000萬公頃的農作物。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3月到6月的全球平均高溫紀錄創新高。這是在近130年正式紀錄的溫度中,最溫暖的時期。

除了氣候災害,全球暖化還有其他災難性的後果。在歐洲,政府和私營機構都擔心溫暖的氣溫和乾旱將造成大規模的農業損失。德國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商之一,BayWa公司指出「今年穀粒和穀物的收穫將下跌10%,也就是說大約2500萬公噸。」而這些損失意味著更高的物價及短缺,換句話說,糧食供應將更不穩定。

全球針對氣候暖化的協商會議,也逐漸把焦點放在極端氣候上。8月初在德國波昂舉行氣候談判會前會期間──這是為了12月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所進行的的第三輪籌備會談──波昂瑪麗蒂姆大酒店(Hotel Maritim)大廳在被全球暖化後果的海報所佈滿。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新任執行秘書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再一次提醒工業國家政府他們今年的責任,「需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役中,採取下一個關鍵措施。」

在京都議定書規範的第一階段減排期程將於2012年到期,而新一輪全球氣候大會將在墨西哥的度假城市──坎昆舉行,各國政府要通過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以在2012年後進一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

菲格雷斯指出,「我們必須在2030年之前穩定排放量,並在2050年之前減量50%,」才能把全球氣溫平均升溫幅度控制住,以免讓溫度超過前工業化時期攝氏2度以上。

但世界面臨自相矛盾的窘境。一方面,國家必須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特別在開發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必須避免因燃燒像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而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UNFCCC秘書處估計,需要投資20兆美元來發展綠色能源和創造低碳經濟,且其中以上的投資應用於發展中國家。這與減緩氣候變遷所需花費的金額相比,已是相對較低的。菲格雷斯指出,在開發中國家每投資1美元綠色能源,世界將因此減少7美元的減排成本。

中國氣候談判別代表黃惠康則認為,減少溫室氣體的責任應落到了工業化國家的身上。「在近200年,工業化國家和他們的生產模式與生活方式,已經造成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碳的累積。」黃惠康在波昂會議指出,「工業化國家歷史和道義上的責任是非常清楚的。」

雖然黃惠康並沒有特別提及美國,但他的訊息卻是針對美國政府而來。美國依舊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家,但美國並沒有簽京都議定書,並且參議院在7月下旬放棄了一項全面性的氣候變化立法案。

美國政府不願承擔其全球環境責任的現實,仍將成為坎昆氣候談判的阻礙;甚至有專家與觀察家提出取消會議、另尋途徑之議。菲格雷斯還說,「或許我們應該簡單地讓京都議定書展延到2012年以後。」

另外有一些人,例如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萊嫩(Jo Leinen)就認為,現實證明,UNFCCC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協調上毫無用武之地。萊嫩認為,「如果坎昆氣候會議失敗了──雖然大家都猜測其必然失敗──我們應該考慮國與國之間、願實際承諾對抗氣候變遷的自願性聯盟,而此聯盟應該最少占80%全球排放量。」不過,由於中國是污染名單的榜首,其碳排放量占世界23%,緊追在後的美國則占20%。因此像這樣的聯盟應至少包含這兩個國家的其中一個,但至少從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農村草根行:良田戰爭──新竹二重埔田調紀實(下)

作者:陳建泰(工研院研究員)、黃淑慧(秀明農法農友)、楊秀之(工研院研究員);審稿:吳音寧

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新竹二重埔組」成成員共同完成,完整的二重埔系列文章共有3篇,本文為系列的第3篇。

七、雜記

這份草根調查報告的資料整理已經在這裡告個段落,接下來的部份,是我在調查過程中的許多感觸與雜記。沒有連貫性,但是這樣的喃喃自語,也許可以讓讀者比較容易了解筆者的陳述脈絡與信念,更容易過濾筆者不應該加諸於報告的偏見或觀點。

(一)因果網絡:30 年限制遷建的影響

末了,我必須在這裡提及整個徵收區困境的因果網絡。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連結,難得會單獨發生,走入這網絡中的某個點,就會進入整個網絡的運作。要跳脫網絡,唯一的辦法事把網絡看清楚,然後謹慎的離開,不能再踩進任何一個環節。

政府以工業發展為優先的國家政策,長期以來內部殖民農村,不願意尊敬與了解農村、土地的真正價值,只當它是一個糧食製造公司,需要財源時的典當物品。這裡的土地會變賣,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政府在高科技產業的光環下,沒有認清工研院附近地區的竹東圳流域是一個少見、優良的農業區,當時旱田與水田,因為徵收價格引起爭議時,政府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然而,草率的啟動區段徵收、限制遷建在先,這使得徵收區範圍內的居民對未來無法掌握,即使園區徵收失敗,但是無論如何,已經畫進去了,農地已經變更為甲種工業用地。

30 年夠讓一個小孩變成大人,限建讓房子無法翻修也不能加蓋。

原來的孩子長大了無法在原地成家立業。園區近在咫尺,那裡比較好討生活,居民當然鼓勵孩子進入園區,田!老早就註定沒有繼承者了。

老人走了,田地由後代持分,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換成金錢分發給大家。

而遍地尋找獵物的投資者,用甲種工業用地的價格來購買你的田,你怎麼辦?換我是我,也難保不賣地。

而誰來買地?當然不會有農民以工業用地的價格買地來當作農地,因此,農民從此失去土地。

工業用地一旦污染了,最終只有棄守,不會回到農村的型態,萬一沒有被污染,還保有青山綠水,擁有者也不會讓它降級回農地,那就是走向「經濟價值」更高的「建地」。

30年限制遷建,屋子老了破了,只能以鐵皮修補

(二)縣政府的依法行事

徵收的公告過程就像是這次八八風災,政府宣稱都做了行政流程當中的所有動作,但問題是災民沒有收到?理解了嗎?

「我們完全依法行事!」「我們的資料都公告在網站上啊!」聽到這樣的話,在對照風災縣市政府的官員說,我們都已經打電話請他們撤出了啊?打是打了,但是村長接到電話了嗎?

政府的依法行事還有呈現在網路上!現在台灣各級政府的官方網站都會貼上網路無障礙空間的標示。什麼是「網路無障礙空間(Web Accessibility)」,這是萬維網聯盟(World Wild Web Consortium, W3C)所提出的一個倡議(initiative),主張網路資源必須讓有殘缺(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的人士也能順利的讀取,這樣作,當然也會惠及所有功能正常的民眾。

縣府依法行事,公告在網路上,但是一般民眾看得懂嗎?我們明明看到網站上有無障礙空間的標示,但是,怎麼就是看不懂也讀不懂!

網站讀取無障礙,技術無障礙,但是內容讀不懂,算不算障礙?正常的人看不懂網站內容,這是那方面的障礙?是讀者智障還是製作者偷懶?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網站,充斥著繞口,術語的標題,到底那一筆才是在談我的家、我的田?還是我並不是應該到這個網站來的人?但是它明明是給民眾看的!

新竹縣都市計畫網,第二級網路無障礙空間標示

(三)外人與故鄉

朋友告訴問我,幹麼這麼熱衷一個跟自己沒有關係的地方的存廢?

我小時在大肚溪旁幫忙農務,溪水是黑的,抓到的魚有很重的藥水味。西瓜澆水要用挑的,五百棵,最遠的要挑上兩三個籃球場遠。大肚圳的水,也是混著台中市與彰化台化的廢水,當時還有大肚紙廠的廢水加味,想想還真懷念那些冒泡的水閘門漩渦。

有這種經驗對照,你在竹東大圳旁的土地耕作,你會覺得老天真的是厚待這裡的農民。水好、土好,從東北來的風,順著地勢往上吹,低低的籬笆就可以替數十米的田遮風。

過去的幾個月當中,我常在水圳的支道上閒逛、拍照,這麼好的田,一階一階,各階之間都有一條條的綠帶恆亙,水土保持沒有問題,水質也很好,遠比我老家更有資格當農田。我的家鄉的田受到破壞,我都心疼,難道這裡的人不怕失去故鄉?

為甚麼熱衷,因為這是朋友的故鄉,還是我一直回不了故鄉?管他,反正這種事情作的挺爽!

(四)功成名就,理當擁有

訪談的過程中,很多人問我,竹北不是已經有很多住宅區了,為甚麼這裡還要再作住宅區?我一時想不出理由,但是,想起了曾經經過徵收區再上去一點點的放翁清境別墅區,這裡好山好水,住戶水平(知識水平、收入水平)都很高。回來,我去網路找到放翁清境的廣告「功成名就,理應擁有的視野與生活...」,再看看著討論區的留言:

「七月份看過寶山水庫旁的放翁清境第三期,屬於四層樓的透天別墅,建坪80p,地坪約45p,夫妻倆對整體環境很滿意,建商給我們的報價是1330w(2008.7) ...(摘自Mobile01討論群組)」

我不禁產生了很刻薄的想法:「拿不出 1000 萬的人住在好所在,就是浪費土地價值!」

(五)開發的迷思

可以預見的未來 ...26,000 人要住進來,道路會很塞,通往科學園區方向的路都是修煉場!但是,更大的問題是 2,6000 那裡來?

這裡除了建設之外,難道 400 公頃的農地沒有機會成為一個供應附近車程 10 min 眾社區(人口超過 7000 人)的糧食蔬果直銷產區?

難道不能就現在的樣貌,作為一個休閒步道區?

這裡有九降風,少蟲害,很久以來,都是沒有使用農藥的大地 ...

這裡有馬場,有馴馬師,它以教授駛牛車,用牛犁田,會是一個少見的獸力農耕區 ... 騎馬巡田水 ...

還有詭異的專家幫忙模式──

「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你們能夠拿出那些不希望徵收居民的清冊,把他們的地畫出來,人夠多,我就能幫忙。」

「土地所有權人意見」應該包含在「區段徵收報告書」是政府作業要做的,怎麼會自救會要提供?既然是專家,就應當知道政府要作,跟政府要才對。若是沒有作,應當督促政府去作,或者教民眾向政府施壓,怎麼會向民眾拿?

(六)下一步是什麼?

這400公頃的下一步在那裡呢?是等著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細部計畫」,我就告你!還是賭下一任縣長會不會放棄?還是,要繼續種地的,去登記,選配「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的地。但是沒有地的人呢?就任它徵收了?務農維生的,承租的地都已經不見了,換到的2~3 分地無法維生呀!

還是勁爆些,重新組織自救會,真正凝聚在地力量,與關懷農村的團體、媒體共同合作。共同思考這個百年聚落的未來藍圖,讓農業永續生態在這裡穩固扎根。開啟與投資的地主、縣府、附近社區對話、分享的大門。但是誰來組織?如何解決 30 年遺留下來問題,還有花下續數千萬調查與規劃設計費用?

其實,就膽量、用心、創意與投入的心力,我都非常佩服這些抗爭的領袖,儘管對於他們分裂的景況,處理彼此觀點差異與帶領群眾的方式無法完全認同,我仍然衷心期望,他們能夠透視大環境,珍惜時勢給的機會,以大氣度,重新攜手,能夠認清,保存四百公頃良田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農地的安全關係將來的糧食安全,優良農作區理應竭力保護,更何況是世代居住的家鄉;對於社會不當的價值觀,認為作擁好山好水是「功成名就」的高所得的人所應享有的,也應予以打破,難道務農的升斗小民,就不能作擁好山好水?

非常時期,需要大破大立的氣度,400公頃良田的存廢,就在這一刻,實在需要在地的鄉親開誠佈公,結合在一起,理性、強硬的向政府表達決心。

細部計畫土地使用計畫示意圖

後話

您已經知道了這塊地大致的故事了,

也許不怎麼精彩,

但是錯誤與過時的土地價值觀,

不洽當的抗爭方式,

這個百年聚落也許真的要劃上句號了。

這地豈真是不幸,

「離上帝如此的遙遠,而離園區如此的近?」

投資者暗自禱告,希望徵收案早日過關;

但是農民和捨不得地的無奈長者,

難道不也有權喊著:

「我們是種米、地瓜的農民,

30 年的不當限制遷建,

我們活下來了,我們拒絕消失!」

(本系列結束)

※本文原刊於小地方新聞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出版之《2009夏耘‧農村草根調查》

Top

  投資國光石化賺「夭壽」錢 環團抵制富邦

本報2010年8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環團以黑心財神爺來諷喻富邦金控入股國光石化。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以PM2.5(懸浮微粒)算出國光石化營運後,將造成台灣人平均壽命減少23天的健康風險疑慮,環團昨(19)日亦將矛頭對準持股4%的富邦金控,以跨國銀行用以自律的「赤道原則」要求富邦善盡社會責任,退出國光石化;同時呼籲民眾不要購買富邦令人「夭壽」的各項金融產品。

以莊秉潔的算法,國光石化持股4%的股東,富邦將為台灣人減少的壽命「貢獻」約1天。環團以「黑心財神」來比喻富邦,並高呼「富邦夭壽」、「禍國殃民」、「搶救白海豚」、「剪卡剪富邦」;呼籲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退出投資案,未來也不該參與聯貸案,別令台灣人折壽。

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的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說「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是全球超過70家跨國銀行奉行的投資守則,對於高於5千萬美元的融資案,必須證明符合社會責任及環境保護才能貸款,也可藉此降低金融風險。他認為富邦金控顯然不該參與國光石化聯貸及直接入股投資。

潘翰聲表示曾於7月中旬主動聯繫富邦金控希望當面溝通,卻遭拒絕,僅以電話表示「只是多年前為支持國家建設所做的純財務投資」、「初期投資的數千萬元無法收回,不可能半途抽腿」,需待設廠確定後要增資時,富邦才會再做檢討評估。

環團呼籲民眾共同抵制富邦金控所有子公司金融產品,包括剪卡、定存解約、關閉帳戶等,潘翰聲表示,企業要賺符合社會正義的錢,而取之社會大眾的錢,不應用在對人、環境有害的投資上;他形容購買富邦金控產品的民眾是「被人殺頭還替人數鈔票」。

國光石化投資協議書上載明,若環評未在今年11月17日前通過,民股財團就會退出。環團籲求環評嚴守專業,並將以環評法「源頭管制」的立法精神著手,針對金融業發起綠色消費和綠色投資運動;未來不排除逐一說服國光石化民股大股東撤資。

Top

  圍路抗議六輕 大塞車排長龍

摘錄自2010年8月18日中央社報導

六輕在7月發生2次火災工安事故,麥寮鄉民要求健保與電費補助每人每年新台幣 2萬元、工安慰問金每人3萬元等訴求,至今未獲善意回應;16日最後協調破裂,17日出動群眾圍路抗爭,18日出動人、車進行第2波抗爭。

連接六輕廠東門的特1號道路,上午6時50分之後的上班尖峰時間,出現交通大打結, 7時之後車輛更一度阻塞超過 3公里,交通一片混亂,連救護車經過,都要警方開道才能順利通過。人、車圍路抗爭過程中,人擋車、車擋車、人躺地、車拋錨等狀況百出,在場員警排成人龍讓車輛順利通過,或徒手排解抗爭民眾圍車擋路,甚至有員警暫時幫駕駛人開車離開現場,狀況百出。抗爭民眾有高齡阿伯硬是要擋車,也有民眾說心臟病發暈倒在地,警方柔性勸導,不得已時只好出動員警,將人抬到路邊等救護車,幸好無重大衝突。不過,許多塞在車陣中民眾卻徒呼無奈,也有人怨聲連連。

對第2波民眾圍路抗爭,台塑麥寮管理部表示,仍盼理性、和平、積極溝通,希望不要影響六輕員工的工作權益,畢竟六輕廠區員工中,也有麥寮鄉親。對於沿海地區盛傳雲林縣政府與台塑高層協商、未顧及沿海居民訴求的說法,麥寮管理部表示,補償金從4.5億元提高到5億元,希望周延公益回饋;至於縣府和沿海居民問題,並非台塑能插手。

Top



 
  小蜜蜂爺爺慶生 友善市集支持環保工作

當十歲遇上十年

本報2010年8月20日台北訊,尹雯慧報導

當10歲的Burt's Bees遇上10年的環境資訊電子報,一場美好的綠色派對就此展開!

成立26年,進軍台灣10年的美國知名品牌Burt's Bees(小蜜蜂爺爺),秉持著對環境友善的理念,多年來以實際行動擦亮永續經營與健康發展的品牌文化,今年首度與深耕10年的環境資訊媒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力在台北打造兩場以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為概念主軸的生日周年慶友善市集慶祝活動,現場將義賣綠色商品,所得全數挹注於環境資訊電子報的發行。 首場於本周六(8/21)早上11點在大直美麗華海景大道區隆重登場。

全球暖化加劇,今年的地球特別酷熱,許多長期關注環境保護的朋友們,更深刻感受到「守護環境的行動,分秒都不能等待」。1984年創立於美國的Burt's Bees,秉持著「對環境友善的理念」,多年來以實際行動,經營健康發展的品牌文化。在事業版圖向全球擴展之際,更著重於與在地風土民情學習、合作。今年,Burt's Bees生日周年慶,首度與10年來以「推廣環境信託與環境資訊普及」為職志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為概念,跨界整合資源,為環境保護的實際參與行動,譜寫另一種聲線的可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環保團體募款素來不易,除了感謝小蜜蜂爺爺的善意之外,也呼籲大家支持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活動當天,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將於現場設攤,分享各項環境保護教育工作,並設有發票箱募集愛心,民眾只要捐出10張發票,就可以獲得神祕小禮物。主辦單位Burt's Bees也邀集生態綠、屏東環盟、東京快轉急便等團體,義賣公平貿易咖啡、當季新鮮友善種植的台灣水果、復育綠洲茶飲等綠色商品。當天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挹注於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等環境教育推廣計畫。8月21日當天不能到場參與的民眾, 9月4日SOGO忠孝店大門口圓形廣場還有一個場次,或是您也可以透過YAHOO公益網線上捐款的方式,為守護環境發揮一份力量。

除了環保又有意義的友善市集,還有獲選第一屆學學獎綠色時尚最佳創意獎的美味星球Every Planet也加入用音樂愛地球的行列,在現場為大家帶來創作表演。這麼酷綠的歡樂派對,怎麼能少了你!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YAHOO公益網線上捐款
※更多小蜜蜂爺爺生日慶活動

Top

 

  極端氣候增強增多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與全球暖化有關

摘譯自2010年8月17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0年8月5日,沿著格陵蘭西北邊海岸,一塊約有251平方公里大小的冰層,從彼德曼冰河( Petermann Glacier)崩落。圖片來自:NASA JPL一個成員來自189個國家的氣象組織說,俄羅斯的大火、巴基斯坦的洪水以及格陵蘭的冰山這些前所未有的極端氣候,正與科學家所預測,將發生更多更劇烈的天氣現象相符合。

世界氣象組織(WMO)在11日發表聲明說:「幾個同時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天災事變,造成了人類前所未有的生命財產損失。包括了俄羅斯的大火與破紀錄的熱浪、巴基斯坦季風造成的洪水、中國大陸暴雨產生的土石流以及格陵蘭冰蓋的斷裂。」

「像是澳洲的乾旱與大火,還有美國東部破紀錄的高溫,以及今年稍早發生的其他事件,都應該列入與極端氣候相關的事件之中」,聯合國專門機構WMO說。

WMO說,「以2007年發表的第4次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為例,這些事件幾乎都發生在同一時間,點出了對極端氣候強度與頻率之間的可能關聯。」

IPCC決策者摘要指出「我們認為極端氣候的類型、強度以及頻率與地球的氣候變遷相關,即使是小的變化也能引起極端氣候。我們已經觀察到某些類型的極端氣候事件,例如說熱浪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在增加,大雨發生機會也變高。」

「雖然需要較長的觀測時間以確定個別事件與氣候變遷有關,但目前一連串的事件符合IPCC的預測,」WMO說。

發生在俄羅斯歐洲地區的熱浪,與一個發生在2010年6月的持續性高壓脊有關。起初,這個高壓出現在亞述爾高地(Azores high),然後一股中東來的強大暖空氣增強了他的能量。

在俄羅斯梁贊地區,消防員只靠著一條水管與大火搏鬥; 圖片節錄自:Mashkine相本。在莫斯科,超過20日的氣溫記錄被打破,包括歷史最高溫紀錄。高溫在俄羅斯歐洲地區引發了大規模的森林和泥炭火災。有些村莊被完全燒毀,濃煙和煙霧產生不利影響,大大的影響了幾千萬人的健康和福祉。

強烈的季風雨在巴基斯坦造成了洪水。據巴基斯坦氣象局表示,36小時的瞬間降雨強度達到300毫米。強勁的季風雨使該國北部的因達斯河(Indus River)打破自1929年以來110年的最高水位紀錄。巴基斯坦中部與南部大部分地區都陷入了一片汪洋。

迄今巴基斯坦的死亡人數超過已1600人,還有600多萬人流離失所。有些報告指出,有4千萬市民受到洪水影響。

中國也正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最新的統計指出,發生在甘肅省舟曲縣在8月7日的土石流,已經奪走700條人命,失蹤人數超過1000人。另外還有超過1200萬人因為最近的水災而流離失所。

2010年8月5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水衛星(Aqua satellite)上的中解析度影像光譜輻射儀(MODIS)偵測到格林蘭北部彼德曼冰川(Petermann Glacier)的崩裂,面積廣達200平方公里,是自1962年起觀測與紀錄到最大的一塊。

格陵蘭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冰山由冰川崩裂,但這次的規模非常大,大小與典型的南極冰山類似。

根據俄羅斯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Roshydromet)說,根據對過去的研究顯示,俄羅斯自10和11世紀以來1000多年,從來沒有類似如此的高溫紀錄。

Top

  邁向永續需要角色轉移──從消費者到文化先鋒

作者:邱育慈(自由撰稿記者)

大型的購物中心,是消費主義的表徵之一(Retinafunk上傳至Flickr共享)

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在人口爆炸時代裡持續引發關注,但無論是政策導向或採用綠色科技去盯緊生產端,都無法解決問題核心:為因應快速成長的消費需求,地球資源已經過度開採。美國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指出,人類已經超用1/3地球可供應的資源,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透過文化轉型,擺脫消費主義引領的價值觀,轉往環境永續的關懷面向。

該中心在年初出版的「2010世界現況: 文化轉型(State of the World 2010: Transforming Cultures)」一書中指出,已內化於各社會中的消費主義,正透過商業、教育、媒體、政策等面向,蓄意形塑著價值觀、符號、信仰、習慣、規範與制度,不斷撩撥起消費慾望。 這些文化規範,操弄著人們種種行為,從食衣住行到休閒娛樂方式,無所不包。人們對於消費符號、口號與品牌耳熟能詳,並在消費行為中找到意義、滿足與歸屬感。消費得起愈多商品與服務,就被認為愈成功與幸福。

本書計畫主持人艾利克‧阿沙杜利安(Erik Assadourian) 表示,要推動這種文化轉型,必須不只針對已開發國家的消費者,也得影響發展中國家的菁英消費族群。這些人於消費主義浸潤中成長,並依照市場機制與文化規範 定義幸福與快樂,這樣的消費模式直接導致過度剝削資源與生態災難。「如果人類想安住於一個永續的世界,此刻必須進行文化轉型。讓消費主義不再是常態,而是將永續的生活方式視為理所當然。」他說。

書中還引述了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者帕卡拉( Stephen Pacala)的研究結果指出:世界上最富有的5億人排放了全世界約一半的二氧化碳,而那些最貧窮30億人卻只排放百分之六。這雖然只是從二氧化碳排放量觀察,也可一窺地球資源在貧富之間不成比例消耗的不公平現象。

阿沙杜利安說,當今文化潮流裡有錢人的生活方式大多對生態不友善:住豪宅,開名車,搭飛機旅行,大量用電,吃肉類與精緻加工食物,以及購買更多貨品與服務等等。只要收入愈高,所購買的物品也愈多,就算他們消費者具備某些生態關懷意識也難免如此。

高消費的生活方式能確保幸福嗎?答案因人而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有不少後遺症:工作壓力變大、負債增加、病痛纏身、死亡風險升高。當今主要死因不外乎癌症、 心肺疾病、糖尿病、以及車禍等等,而這些與生活方式極有關連,像是抽煙、工作久坐、飲食中少蔬果、以及長期體重過重等等。

該書指出,許多看似常態的社會現象,都是文化價值觀使然。1960年代,從二戰後逐漸富裕起來的日本社會中,只有電扇、洗衣機、以及電鍋被認為是幸福生活的條件。之後,汽車、冷氣及彩色電視也被列入「生活必需品」清單。美國2006年調查顯示,83% 的美國人認為烘衣機是必需品。另外有些物品出現的歷史儘管不長卻也需求孔急:有一半的美國人認為必須擁有手機,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高速上網的服務也是必需品。

消費習性難改?

在美國,即使過去數十年中環保力量逐漸壯大,最新各類民調以及消費模式顯示出:大部分的人仍不大關心環境議題。

耶魯大學在 2009 年公布「全球暖化的六種美國(Global Warming's Six Americas)」民意調查,呈現出美國大眾對全球暖化從不相信(dismissive)到很相信並警覺(alarmed)六類不同等級的態度。2010年7份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不相信暖化的人數略有下降,而因暖化有所警醒的人數已經提升。不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警醒與關心暖化議題的人會根據企業應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表現,以消費行為去鼓勵或制裁該公司,卻只有極少數願意成為倡導者或者義工去提倡解決方案。

美國環境作家克莉斯汀‧麥唐諾(Christine MacDonald)說,人們通常不關心也不了解該如何把美國式的生活變得更永續。一般人要直到生態大難臨頭,才能完全明瞭全球暖化的後果。

麥唐諾曾是資深記者,後來轉往大型環保組織任職。在 2008 年出版的「當環保變成企業 (Green Inc.: An Environmental Insider Reveals How a Good Cause Has Gone Bad)」一書中,她仔細檢驗有如大型企業般運作的跨國環保組織,並點出部分坐領高薪的環保領導人士的作為甚至無異於企業 CEO 的腐化與不環保:例如常搭私人客機與開昂貴名車。

麥唐諾說,在美國其實已經有不少報導指出荒謬現象。「有些消費者選用高效率燈泡或者環保油電混合車,卻更長時間開燈或者更頻繁地開車,因為自覺已為環保盡力了。」

角色必須轉換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認為,如果愈早進行文化轉型,唾棄消費主義且讚頌簡單與永續的生活方式,就比較可能預防因為氣候變遷或者整體生態環境惡化所導致的苦難。這種從消費主義轉往永續性的文化轉型可能得花上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也需要多面向的合作:從教育界、媒體、政府、企業、社運、到宗教團體都必須檢視現有的觀念,繼而成為永續文化先鋒。

阿沙杜利安說,以政策為例,台灣過去推廣在某些場所禁用免洗餐具就是好例子。「以永續觀念制訂的政策可以改變行為,讓用過即丟的消費方式慢慢成為不正常現象,甚至成為禁忌。在此同時,永續的方式則獲得鼓勵讚揚。」

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認為,每個人都可產生強大力量去影響社會行為。以飲食為例,台灣從關懷生態角度出發並推動素食的宗教力量就不容小覷。但人們也不該只把自己定位為消費者,還要提升公民意識。「不要認為自己只是政府的顧客,政府提供怎樣的政策服務就只能被動接受。如果是公民,就會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 促成政策甚至結構性的改變。」

從傳統面向來說,阿沙杜利安表示,人們應該會更在意非物質的東西,例如緊密的關係,深層的人生意義與目標。如果是物品,可以傳承精神給後代的耐用家當會比用過即拋物品更有意義。他認為擁抱永續先進觀念的文化先鋒們,可以倡議少欲知足,少工時與收入以換得更多時間當義工等等以提升幸福感。阿沙杜利安說,這種文化轉型其實也呼應了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名言之一:「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延伸閱讀:
1. State of the World 2010: Transforming Cultures: From Consumerism to Sustainability
2. [中文版] 2010世界現況〈文化轉型:從消費主義到永續〉看守台灣研究中心翻譯; 2010年七月初版
3. 耶魯大學Yale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調查Global Warming’s Six Americas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論壇:繁殖獅虎不是保育 蘇煥智縣長切勿曲解「野保法」!

作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針對台南縣黃國男世界蛇王教育農場未經申請,違法繁殖「獅虎」,遭農委會林務局及台南縣農業處依野保法將動物沒入,並對飼主處以罰鍰一事,台南縣長蘇煥智在個人的噗浪公開表示,反對處罰飼主,也不贊成將二隻獅虎送至屏科大收容,並認為「農業處未詳加研究法令就幹了,真的不盡情理!」對於蘇縣長此等曲解野保法規定的言論,本會表達嚴正抗議,並針對其中二大謬誤予以澄清:

【謬誤一】蘇縣長說:「台灣保育界最大的迷思就是認為瀕危保育類的動物絕對禁止人工繁殖,這是一個錯誤的偏狹之見,也與華盛頓公約CITES的實務不符!沒有深入探討國際保育法制就以極端的保育主義來禁止限制台灣保育類生物復育產業,已扼殺台灣精緻農業!」

華盛頓公約正是為保護稀有野生動植物,避免因國際貿易(輸出、入)而遭濫用所訂定的管制措施,當物種輸入後,則需符合「引進國」之法律規定,例如國內的野生動物保育法。依野保法第16條第1項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除本法或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同法31條第3項規定,「依前二項之規定辦理者,始得繼續飼養或持有,非基於教育或學術研究目的,並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再行繁殖。」換句話說,要繁殖保育類野生動物必須申請、經主管機關同意,且限於教育或學術研究之目的。

事實上,繁殖保育類野生動物並不代表「保育」,真正的保育是要讓物種能夠回到原棲地,維持該地的生態平衡,而非將瀕臨絕種的動物圈養在人工環境中。此外,蘇縣長將不同物種特性及馴化歷史的「金龍魚」、「蘭花」與「獅、虎」等大型保育類動物並列相比,究竟是要「保育」還是要「商業利益」必須先釐清,將禁止「獅、虎」等保育類動物繁殖,就等同於是扼殺「台灣保育類生物復育產業」與「精緻農業」的說法,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再則,非洲獅、孟加拉虎雖同屬貓科,但為不同種,在野外根本不可能繁殖,今飼主刻意讓其交配欲繁殖獅虎,完全違反保育的「自然法則」,更傳遞錯誤的生命教育。且飼主明知獅虎並無「控制生長的遺傳基因」,未來體型會不斷變大,恐造成動物生理上的痛苦,但卻長期刻意讓公獅、母虎同籠,意圖繁殖製造基因缺陷的動物,危害動物福利。為了擁有稀少的「獅虎」,增加其農場的商業利益,實屬不該,也根本與保育無關!而蘇縣長身為首長卻公開支持此種違法行為,甚至希望二隻小獅虎未來能回到台南縣交由黃國男照顧,無疑協助業者利用無辜的動物來獲利,更有圖利之嫌。

【謬誤二】蘇縣長說:「如果在動物園生虎、生獅不違法,則本案『世界蛇王』生虎、生獅亦應採同一標準!生虎、生獅不違法,則而生彪違法嗎?生虎、生獅不違法,則生彪也不違法!所以動物園生彪跟在"世界蛇王『生彪』應採同一標準來看待!」

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公、私立動物園及學術研究單位欲繁殖保育類動物,均需提出申請,並經主管機關同意,且僅限於教育、研究目的。即使動物園要繁殖保育類動物同樣須提出申請,經主管機關同意,並無「動物園」和「世界蛇王」二套標準情況。

再加上黃國男並非初犯,早在93年即有違法繁殖老虎的紀錄,當時僅被縣府罰4萬元後即合法擁有;且該農場販售門票、公開展示獅、虎、亞洲黑熊、馬來熊、長臂猿等保育類動物多年,並未依野保法第35條提出申請,多年來違法公開陳列、展示,但台南縣府長期放任未執法,已屬行政疏失。

蘇煥智縣長身為縣府首長,不從內部「行政程序」來釐清爭議,卻選擇透過個人噗浪發表各人意見,曲解野生動物保育精神、法規,企圖影響保育執法人員及誤導大眾保育觀念,顯然已經喪失地方首長之份際。

研究會呼籲台南縣政府針對黃國男長期公開陳列、展示各種保育類動物等違法行為,應立即依法處置,停止展示;監察院應儘速調查是否有官員失職、涉及圖利業者。

Top

 
行動參與:829諾努客行動:環境音樂會‧人鏈大集結‧在地市集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直走咖啡經營團隊Rules、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停止核燃料裝填,反對核工業復興!

時間:2010年8月29日(週日)下午13:00~19:00
地點:台北縣貢寮鄉 澳底 仁和宮前廣場
活動內容:
1.諾努客之在地環境市集 
2.諾努客環境音樂會
3.反核人鍊遊行大集結(下午4點由仁和宮出發)

爭議多年的核四廠已進入運轉的最後關頭,政府宣佈今年年底將把核燃料棒裝填進反應爐,但核四工程設計與施工不良,近半年來測試運轉過程中頻頻出事,預算不斷追加,當年反對核能的警語仍歷歷在目,隨著工程的進行,一切如同一步步成真的災難預言,為何我們非得要選擇這樣昂貴、高風險且危機重重的核電廠? 能源選擇絕不只一種,我們要的是真正永續與環保的節能技術與再生能源,核能絕不是唯一與優先的選項,我們可以向核能說不!

為了抗議核四廠不顧安全趕工運轉,抗議政府計畫延長核一核二廠的運轉年限,抗議政府選擇偏遠的原民部落做為核廢料場-是的,這個政府正在全面地復興致命又 威權的核能工業,我們今年除了持續舉辦音樂會與在地市集之外,將舉辦拒絕核能危害的反核人鍊示威活動,希望聚集千人到核四廠圍牆旁排成抗議人鍊,表達「諾努客No Nuke」的非核反對之聲。

今年是諾努客行動邁入第2年,反核運動的歷史卻已邁入第22年了!

貢寮人堅持了二十多年,如今,我們不該再讓他們孤單面對政商糾結的核四怪獸,而該讓台灣社會共同承擔這歷史共業!反核從來就不只是一鄉一地的事,核能的擴散與污染是攸關全台灣、攸關全球的環境問題!

反核運動是一種對於能源政策與環境的反思,是一股堅持友善能源、環境正義的力量,我們都是二十年反核歷史的一部分,這一天我們更邀請你來創造歷史,到貢寮來參加諾努客,成為台灣首次反核人鍊的一份子!讓我們一起向努客先生說NO!

什麼是諾努客?

是No Nukes的音譯,即「不要核能」之意。

什麼是反核人鏈?

反核人鍊的發想是來自於今年4月24日,德國北部超過10萬人集會反核,他們手拉手圍成一個長達120公里的人牆。這是德國1980年代以來最大的反核示 威活動,示威者包括各個社會階層和年齡層,目的是反對核電延役,抗議該國政府為17座運行中核能電廠打造的延役計畫。 類似的反核示威遊行在同時間內也在其他歐洲國家上演。在法國,數百名示威者在多個城市遊行,抗議政府計劃興建新的核電廠。

台灣目前的核能政策正開始嚴重到退,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非核家園,竟然在政黨輪替之後被全盤推翻,除了核四廠為了政績,不顧安全而趕工運轉之外,核一、核二 也計畫延役,政府更公佈未來計畫新建核能機組,核廢料場卻仍未獲得民眾同意,因此希望能藉由這次活動喚起更多民眾注意,也讓政府得知民間社會的強烈反對。

為了便於統計反核人鏈人數,建議欲參與人鏈行動的夥伴進入下方連結簡單登記:人鏈行動登記

由於諾努客行動經費募集不易,我們特別設計了三個色款(黑、白、灰)的諾努客反核T恤,以義賣的方式協助籌募經費,詳見下方募款T恤預購連結頁面:2010諾努客募款T-Shirt預購開始!

活動官網:諾努客No Nukes 
http://taiwannonuke.blogspot.com/2010/08/829-no.html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