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8.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南方電子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綠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環境行動網
綠色陣線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珊瑚礁學會
  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專案小組是否嚴格把關?


從鐵馬步道放眼望去的中科三期七星園區。

圖片來源: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

環保署今(31)日將舉行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大會,如果通過,包括司法爭議、停工爭議,在形式上或許都找到暫時解套的空間。

有關放流水、空氣汙染所引發的健康風險疑慮,雖然環保署一再指出已採行對策,但居民對中科的回答並不滿意。特別是后里的現存汙染已相當嚴重,但環保署與中科卻稱不必評估這些既有汙染、這不是中科的錯云云。也就是說,8月25日初審通過的決議,是一份「居民無法接受的結論」。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中科三期】學者:看判決就譴責法院的人 應慚愧
【中科三期】公義無法伸張 人民唯有不斷興訟
停工不停產 中科三期加速審查引眾怒
吳敦義符咒說 環團也來創意降魔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三)

作者:張明薰

※ 編按:前兩週從清大吳文桂教授的蛇毒研究,瞭解到單一物種之間也有無窮的多樣性,並由此延伸,探討保育自然資源所能獲得的經濟價值,遠遠大於開發所能帶來的利益。但正因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如此豐富、複雜難解,人類對仍無法精確評估其扮演的角色,也無法測量生物多樣性減少會造成怎樣的衝擊。你知道目前現行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方向有哪些嗎?生態系統是否真的需要被量化才能彰顯其價值?且看本週專欄,和我們一起討論。

簡單的說,目前世界上對生物多樣性的測量大致上有四個大方向:岐異度、數量、狀況和壓力。岐異度就是關於物種的豐富性與特有性、群落之間的豐富變化程度、基因的多樣性等等。這個部分所提供的生態服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如基因多樣性對生物的保護作用,讓農作物較不容易受病蟲害影響,但是如前文所述,從岐異度的測量資料不容易將生態服務上的價值量化。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山林小辣椒:鵂鶹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志昌

※編按:「鵂鶹」,音同「休留」,體型最嬌小,台灣鴟鴞科中無「鳥」能出其右,為特有亞種,保育等級Ⅱ,屬珍稀野生動物。牠的嬌俏身影不但是長鏡頭注目的焦點,也讓牠成為出色的模仿高手。不過,被人類視為珍寶的鵂鶹,對其他鳥群來說,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夢,原因何在?且看本週的貓頭鷹簡介。

大約只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鵂鶹,是台灣體型最小的貓頭鷹。千萬可別被牠可愛討喜的模樣給欺騙了,鵂鶹不折不扣是個兇悍無比的狠角色。每次出現,都會立刻引起林間活動的鳥群們一陣騷動,陷入混亂不安的場面。個頭迷你的鵂鶹,即使是碰到比自身體型大上許多的藪鳥,一樣可以輕易制伏。主要獵物除了山雀科的小型鳥類之外,也會捕捉昆蟲、蛙類和蜥蜴等其它小動物。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姿穎

永揚垃圾掩埋場設置在好山好水的嶺南村,未來垃圾場的廢汙水不但會汙染地下水、汙染農地,而且還可能沿著斷層流入烏山頭水庫,影響大台南地區民眾飲水安全。嶺南村農民為保護家鄉,義賣龍眼乾,搶救烏山頭水庫。然而,在墾丁,保護措施不足,墾丁陸蟹族群銳減,許多陸蟹在跋涉至海口的過程中,往往在馬路上被汽車壓死。民眾籲應該盡快興建生態廊道。而美研究「草脫淨」威脅雄性動物性發展,草脫淨是美國最常用的農業用殺草劑之一,但是草脫淨跟其副產品都是在環境中具持久性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會進入人類使用的地表水跟地下水中。

日前,台灣諾努客在貢寮拉起反核人鏈,反對核工業復興,且質疑核一、核二廠延役的問題。但在德國卻考慮延長核電廠壽命,梅克爾政府展延這項計畫,未對何時淘汰這些核電廠訂出新的時間表。2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56%的德國人反對2021年過後還繼續使用核電廠。而人類一直在尋找新的能源,卻也發現一些問題。生質燃料,助長非洲掠地。在非洲橫跨11國,至少500萬公頃土地,被外國企業收購種植生質燃料作物。原本的耕地無法生產食物,引爆區域衝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揭開浮濫徵收之謎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我國的土地徵收向來相當浮濫,近日來竹南大埔、二林相思寮、後龍灣寶、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計畫、東北角田寮洋...等徵收案,充分顯現了這種現象。

政府為何輕易啟動土地徵收?眾所皆知,我國政府是負債累累,財政問題相當的嚴重,但是地方建設又是勢在必行,那麼,建設所需的經費要從何而來?土地利用計畫變更、工業區開發及土地徵收就演變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業務,因為彼等能夠為政府創造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地方政府透過土地開發(或炒作),獲得地方財政的部份挹注。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