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9.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破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地球公民協會
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台灣綠黨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中外對話
觀樹教育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台東縣府強渡美麗灣 違法營運在所不惜

爭議中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

台東杉原灣美麗灣開發案,事態越演越誇張,台東縣府城鄉發展處建築管理科,中秋節前夕(21日)悄悄公告核發美麗灣渡假村公司「部份使用執照」。此一消息出來,刺桐部落、狼煙行動聯盟、環保團體皆譁然,無法置信台東縣政府以此鴨霸態度,無視停工及違法環評法判決,無視地方民眾觀感,以政府身份帶頭衝撞法律。

21日的縣政記者會上,台東縣長黃健庭誓言會讓美麗灣公司趕快營運:「美麗灣營運可以帶動觀光人潮、增加縣民就業機會,提高經濟發展,只要對台東長遠發展有利的產業,我們都會展開雙手熱情歡情,我們希望它(美麗灣)儘快營運。」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美麗灣建物 縣府突發使用執照
台東美麗灣渡假村 環評現勘建管缺席 白忙一場
為我們失去的杉原海灘以及共同回憶,要求縣府道歉
又來了!杉原棕櫚村開發登場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700萬人受地質災害威脅

作者:呂宗恕(南方週末記者)、唐靖(南方週末實習生)

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舟曲」類似等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著700萬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汶川地震後的2008年6月,北京專家組到舟曲調查後也確定,該縣有60多處滑坡點,13處滑坡嚴重,威脅著下游村莊的安全,必須高度關注。

8月7日,中國西部甘肅省的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災害。截至16日,舟曲泥石流災害中遇難人數達1254人,失蹤490人。

新華社報導稱,這是舟曲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泥石流災害,也可能是中國60年來最嚴重的泥石流災害。

舟曲縣是中國滑坡、泥石流強烈發育區之一。中國近年地質災害史上多有舟曲的記錄。官方資料顯示,此次重災區之一的三眼峪溝曾在1978年、1989年和1992年3次暴發泥石流,造成842間房屋毀壞,死傷196人。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南部大雨成災,各種檢討聲浪出爐,高雄在地環保團體則認為高雄400年前為潟湖地形,應該發展「滯洪池」治水體系,改變現在透過愛河將雨水儘速排入大海的傳統思維。東部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20日晚間,則是發生大規模山崩,21日白天仍持續有零星落石崩落,花蓮縣警局21日已禁止民眾申請入山,持續關切山崩情況。

歷時5月,BP的工程師終於在17日以減壓井成功攔截墨灣漏油。這個減壓井自今年5月2日就開始鑽井動工。攔截漏油的工程措施,是由在墨西哥灣海底以下5.6公里處,也就是海面下7.2公里處,用水泥從破裂油井的底部灌注進去,以封住漏油的來源。海洋污染影養層面廣大,人類又是否應該接受基因改造的海洋生物?美國專家22日舉行第2天的公聽會,以決定是否讓基因改造鮭魚成為首個被端上美國餐桌的「科學怪肉」,GM鮭魚未上市,標籤大戰已開打

聯合國報告:臭氧層破洞已停止擴大。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當天,聯合國科學家表示,由於停用了包括冷煤與噴霧罐氣體等近100種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極地平流層上方幾個臭氧層的破洞已經停止擴大。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風災倒掉的老樹──台南武廟的老梅樹

作者:晁瑞光

這是台南市最老的一棵老梅樹,或者說全國最老的一棵,相傳是明朝末代王爺寧靖王親手栽種的。樹夠老,呈現老樹特有的紋裡,幾年前看起來還很好的,後來聽說生病,又聽說有醫治,但凡那比颱風實在太強了,老樹被風吹的攔腰截斷,讓大家看了好心疼。

9月21日下午去現場看了老梅樹,已變成這副樣子,是當作園藝景觀處理了?傷口很大,還有後續要好好照護處裡的,大家為老樹祈禱吧。台南武廟的老梅樹現今的樣子,像重傷的病患,在加護病房中。

碩大的樹幹就這樣攔腰折斷了,這裡之前就已經腐朽,但有做過一些處理。壓低的樹幹斷面,其實在腐朽的樹幹內發了很多的根,必須將這些根導到地下幫助老樹生長才對,我們必須依循自然的一些現象或原則。鋸下來的斷枝,腐朽的樹幹中也已長出的許多根。精采內文

 

 


 
台東縣府強渡美麗灣 違法營運在所不惜

親愛的杉原灣 中秋妳快樂嗎?

本報2010年9月23日台東訊,刺桐部落記者Piyaz報導

縣府無視停工判決 核發使用執照

台東杉原灣美麗灣開發案,事態越演越誇張,台東縣府城鄉發展處建築管理科,中秋節前夕(21日)悄悄公告核發美麗灣渡假村公司「部份使用執照」。

此一消息出來,刺桐部落、狼煙行動聯盟、環保團體皆譁然,無法置信台東縣政府以此鴨霸態度,無視停工及違法環評法判決,無視地方民眾觀感,以政府身份帶頭衝撞法律,不但在訴訟進行中違法核發6公頃建照,還一氣呵成發出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誓為美麗灣年底營運開道。

美麗灣徹頭徹尾違法

從2004年起,一個徹頭徹尾違法的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歷經三任縣長,到現任縣長黃健庭,仍勇於為美麗灣開後門。6年期間不斷有台東縣民、原住民族團體、環保團體、海洋生態、地質等專家學者對此違法開發案提出質疑與表達反對立場,並對台東縣府及美麗灣違法部份提起法律訴訟,行政法院9月7日已判決台東縣府及美麗灣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敗訴」,「應停止一切開發施作行為」,法院判給美麗灣及台東縣府紅牌出場,縣府仍強力護航。縣長黃健庭強調,雖然環評無效行政訴訟還在上訴中,但這次的建照是業者依合法程序申請的6公頃面積,在行政訴訟定讞前,環評仍屬有效。但律師詹順貴之前已針對台東縣府8月核發建照行為指出:「環評被撤就是溯及既往!當初此案會發回,是覺得學理上法律適用部分要再釐清,並沒有認為不須停工!」他並指出,4月時台東縣府還不敢發建照,上月卻發給業者建照,「這難道不是受環保署的影響嗎?」

杉原灣被破壞殆盡

台東縣政府記者會21日的縣政記者會上,台東縣長黃健庭誓言會讓美麗灣公司趕快營運:「美麗灣營運可以帶動觀光人潮、增加縣民就業機會,提高經濟發展,只要對台東長遠發展有利的產業,我們都會展開雙手熱情歡情,我們希望它(美麗灣)儘快營運。」

刺桐部落林淑玲表示,民眾並不是反對台東觀光發展,但美麗灣施工過程不但違法且接連破壞環境,傷害縣民與美麗杉原灣建立的深厚情感、掠奪人民親水權,瞞騙當地居民、侵佔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建築體超挖、超建、超高、濫倒施工廢土鋼筋於沙灘,飯店廢水排向不明。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的調查及連續三年珊瑚礁體檢更發現珊瑚礁生態因此岌岌可危,阿美族耆老指出60年前東海岸發生過大海嘯,今氣候異常,美麗灣如此臨近海岸,旅客安全堪慮,地質專家姜國彰老師憂慮,大雨一來美麗灣旁藥子橋上游泥土沖刷成河,將危及兩旁居民住宅的安全,近日台東大雨更證實此憂慮,將來來台東的旅客,還敢住美麗灣嗎?

林淑玲指出種種疑慮,皆非反對觀光發展。種種事證顯示,美麗灣開發案,可能會賠上人民的性命與縣長甚至馬政府的聲譽,一個將沙灘、海洋、土地視為生財工具的財團,為了發展觀光、不惜賤賣了子孫永續的未來,一個50年的BOT,會將阿美族世代傳承的海洋文化殺死,難道這是台東永續發展的真相。這不但是東海岸第一個違法BOT,此例一開,東海岸包括都蘭鼻、黃金海、棕梠海、遊艇港...等數十個BOT案,恐怕將步上同樣的爭議。

中秋夜 守護杉原灣

刺桐部落居民及關心本案的台東縣民很沉痛的控訴,馬英九帶領下的地方政府是一個帶頭違法、視環評法為糞土的政府,迫害人權的政府,原住民族權益大倒退的政府,永續破壞的政府,並誓言用進一步行動守護杉原海灣。中秋夜裡,杉原灣,妳不孤獨。

Top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700萬人受地質災害威脅

作者:呂宗恕(南方週末記者)、唐靖(南方週末實習生)

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舟曲」類似等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著700萬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汶川地震後的2008年6月,北京專家組到舟曲調查後也確定,該縣有60多處滑坡點,13處滑坡嚴重,威脅著下游村莊的安全,必須高度關注。

圖片來源:Globovisión
 

8月7日,中國西部甘肅省的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災害。截至16日,舟曲泥石流災害中遇難人數達1254人,失蹤490人。

新華社報導稱,這是舟曲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泥石流災害,也可能是中國60年來最嚴重的泥石流災害。

舟曲縣是中國滑坡、泥石流強烈發育區之一。中國近年地質災害史上多有舟曲的記錄。官方資料顯示,此次重災區之一的三眼峪溝曾在1978年、1989年和1992年3次暴發泥石流,造成842間房屋毀壞,死傷196人。

8月7日22時發生泥石流前,舟曲已連降兩小時大暴雨,據氣象部門通報,總雨量達90毫米,突破歷史紀錄。或許正值夜間,這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警覺。

災害發生後,中國國土資源部第一時間把災難歸結於地處地質災害高發區、與汶川地震有關等五大誘因,認為這次災難幾乎無法監控。

事實上,該地區早在2002年就被納入甘肅省地質災害預警工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項目,報告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2003年3月完成。

南方週末從地質環境監測院獲悉,該報告對14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位置、規模、穩定性、易發程度以及危及物件等均有明確標注,本次災害涉及的三眼村、羅家峪村兩處特大級(受威脅人數大於1000人)泥石流區域均在其列。報告要求「有關部門絕不能放鬆警惕,及早落實危害點治理工程資金,預防泥石流的發生」。

汶川地震後的2008年6月,北京專家組到舟曲調查後也確定,該縣有60多處滑坡點,13處滑坡嚴重,威脅著下游村莊的安全,必須高度關注。

然而,災難還是在兩年後降臨了。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室主任周平根說,當地無計畫地瘋狂伐木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不少地方森林資源逐年銳減,生態環境被超限度破壞。而地方政府醒悟過來,大力植樹造林鞏固水土時,才發現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想種也種不活了。

此前亦有媒體披露,國家測繪局曾在災前公佈過一份舟曲的航拍圖,圖中光禿禿的連綿山峰居多,點點綠色只散見於溝坡間。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2003年的報告《甘肅省舟曲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還顯示,當地開山修路也一定程度上啟動了地質災害。

國土資源部原部長孫文盛曾公開表示,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貧困山區,一直是遭受地質災害侵襲和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統計分析表明,中國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農村占80%以上。

記者查閱2010年上半年《全國地質災害通報》發現,21起特大和大型地質災害中,僅5處發生在城市,其他均在農村。

該通報還指出,全國2010年上半年共發生地質災害19552起,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147起,326人死亡、138人失蹤,經濟損失18.61億元。地質災害發生的數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由此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也大幅增加。

周平根說,極端氣候是引發地質災害頻發的原因之一,而近年來遍地開花的修建水電站、高速公路、鐵路,或切坡建樓,都誘發了一定程度的地質災害。他認為,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舟曲」類似的隱患威脅著700萬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這種隱患點重點分佈於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甘肅、陝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如此之多的隱患隨時可能出現。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災害研究室主任吳樹仁說,依照現有技術、資金和人員配備,僅能排查全國1640個縣基本的地質災害隱患,而對於地下正在孕育的地質災害,以及可能啟動的危險體現狀還沒摸清楚。

自2009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據統計,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209起。

但吳樹仁說,其工作的精度、深度和廣度都遠遠不夠,目前僅能對於隱患點房前屋後牆壁裂縫等這些基本表徵查清,但對那些危及人員密集區的距離較遠、地表變化並不明顯、隱蔽性高的地質災害隱患,僅靠卷尺、鋼直尺等簡單工具還無法摸查清楚。

今年6月14日,四川甘孜康定捧達鄉金平電站滑坡,工地後方的泥石流溝已經被嚴密監控,卻未料到河溝對岸山坡100米高處,發生高位滑坡,滑坡體飛過河溝壓塌了工棚,導致了23人死亡。

比這起悲劇更令地質勘測界震驚的是重慶武隆滑坡。據報導,這裡曾於1994年、2001年、2009年3次發生滑坡事故,共奪去了169人的生命。 3次事故的爆發地雞尾山危岩體最早發現於1994年,隨之監測預警也建立起來,並將下方場鎮整體避讓搬遷,前後曾開展了數次排查,但慘劇還是在2009年第3度上演,奪命74條。

曾在3次事故後均抵達重慶武隆的國家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殷躍平說,原預測的是崩塌,實際發生的是滑坡;原劃定的危險區域為20多萬立方米,實際發生的危岩體有700多萬立方米;原預測成災向東,而實際發生的方向是往北,偏了90度;原預測滑動距離為100米左右,而實際距離達到1500米。

周平根說,現在全國大多數的縣還沒有地質環境監測站,即使設立了這個技術部門,也多因地偏沒人去。兩年前,四川雅安好不容易招來兩個專業出身的大學生,不到一年,他們紛紛考研離開。而國土部門推行的群測群防體系,通常獎勵多,懲罰少,難免被基層政府所忽視。

下一個「舟曲」可能正懸在中國人頭頂。 (編者按:本文在《南方週末》刊登後,雲南省保山市瓦馬鄉再次發生泥石流災害,目前已造成16人死亡,32人失蹤。)

※原文刊登於2010年8月12日《南方週末》。經中外對話編輯。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9月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高雄治水 環團建議廣設滯洪池

摘錄自2010年9月22日自由時報綜合報導

南部大雨成災,各種檢討聲浪出爐,高雄在地環保團體則認為高雄400年前為潟湖地形,應該發展「滯洪池」治水體系,改變現在透過愛河將雨水儘速排入大海的傳統思維。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現在高雄市的治水方式就是儘速把雨水排進入愛河,再從愛河排入大海,但以此次為例,愛河的水溢出堤防,水根本排不出去,這種急速排水的思維要改,先將雨水蓄積起來,再緩步排水。他說,400年前高雄是潟湖,潟湖地形天生就較低窪、還有許多天然埤塘,可惜現在被填平,未來可以考慮開挖。

水利署說,雖然高雄市區已完成9成多的雨水下水道系統(設計排洪標準為5年),但此次豪大降雨量達200年頻率,現有系統根本無法容納,另瞬間豪雨驟降,造成高雄市區內愛河沿岸抽水站部分抽水機組遭淹沒無法運轉,也是另一原因。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未來都將提高防洪、排水設施保護標準,也已著手進行各項整治措施,如在上游造林保水,治洪、防洪等措施也已全面展開。

Top



 
  銅門村崩山持續 警封鎖禁止入山

摘錄自2010年9月22日自由時報花蓮報導

20日晚間大規模山崩的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現場,21日白天仍持續有零星落石崩落,崩坍面頂部還有一巨石裸露,搖搖欲墜,花蓮縣警局21日已禁止民眾申請入山,持續關切山崩情況。

花蓮林區管理處指出,崩塌面岩石已裸露,木瓜溪床寬度約150公尺,崩落堆置於溪床河道之砂、土約10公尺長、20公尺寬,並無阻礙木瓜溪水流正常,不致形成堰塞湖,對附近銅門村落無危險。

台電東部發電廠21日則說,其實這次的崩塌原已存在,20日白天就已經有零星落石,晚間崩落量較大。第九河川局也認為,崩塌情形尚不致形成堰塞湖,崩落土方可由河水自然沖失,河川駐警會加強巡視,以維安全。

花蓮縣警局21日則在銅門派出所設立封鎖線,平日可透過申請入山證進入慕谷慕魚廊道遊玩的民眾,都被擋在封鎖線外,縣警局長周威廷說,警方將持續觀察山崩的情況,再決定是否開放申請入山。

Top

 

  歷時5月 減壓井成功攔截BP墨灣漏油

編譯自2010年9月16日ENS美國,休士頓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美國國家緊急應變總指揮艾倫上將視察漏油情形。照片提供:USCG英國石油BP的工程師終於在17日以減壓井成功攔截墨西哥灣中破裂的深水地平線油井的漏油。這個減壓井自今年5月2日就開始鑽井動工。攔截漏油的工程措施,是由在墨西哥灣海底以下5.6公里處,也就是海面下7.2公里處,用水泥從破裂油井的底部灌注進去,以封住漏油的來源。

於4月20日爆裂的深水地平線油井,這個名稱廣為大眾所知,但是在業界一般則稱之為馬康多(Macondo)井,因為深水地平線油井是在馬康多油田進行鑽油作業。

國家緊急應變總指揮艾倫上將(Thad Allen)17日晚證實了攔截漏油的行動。他指出,「經由鑽油設備內嵌的感應器組合,以及精密儀器測量與油井套管距離的結果,BP的工程師以及聯邦政府的科學小組一致認為發展號三號減壓井已經攔截了馬康多油井。我們觀察到了鑽井液的減少,顯示了已經達成減壓井外的連結,在鑽頭靠近油井套管之前壓力升高,並且在馬康多油井的防爆器氣門的壓力增加。這些證據讓我們達成漏油攔截成功的結論。」

「雖然這些指標個別來說並無法達成具體的結論,但是總體的資料顯示兩個井已經連結起來。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任何的測量結果顯示井的環孔 (annulus)與儲油井之間有任何的聯繫。如果這樣的情形出現的話,那底部封堵的運作期間出現的增壓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漏油風險。因此,我們打算將繼續進行準備以水泥封堵環孔,完成油井的底部封堵作業。」

封堵油井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石油再洩漏至墨西哥灣的可能性。

深水地平線油井的爆裂導致了長達87天的漏油,有410萬桶的原油從位於密西西比三角洲東南方80公里處的油井傾洩至墨西哥灣中。此外還有80萬桶的原油被BP撈起,以焚燒的方式處理,或是運到岸邊提煉。

這是美國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這起事件污染了從佛羅里達州到德州的海灘以及生物棲息地,迫使墨灣超過1/3的漁業停工,並且破壞了吸引觀光客前來的墨灣沿岸環境。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失業,還有超過2千名處理漏油的勞工因為接觸油污而生病。

在經過數度嘗試失敗後,BP在7月15日把油井蓋住,自此之後沒有新的原油從油井漏出。

到目前為止,民眾經由墨西哥灣賠償機構(Gulf Coast Claims Facility, GCCF)申請了6.3萬起賠償的案例,墨西哥灣賠償機構是一個由菲柏格(Kenneth Feinberg) 主持的獨立機構,於6月成立,是BP與歐巴馬政府協議下建立的機構。GCCF已經支付了1億5700萬美金的賠償金。

此外,超過15萬起賠償的案例已經立案,超過3億9500萬美元的賠償金已經藉由BP賠償的流程支付。

BP已經同意要將200億美元存入一個由第三方擔保的信託帳戶,用來支付跟漏油相關的花費。另外聯邦小型企業管理局至今已經審核通過312筆經濟受創貸款,將提供2700萬美金的貸款給墨灣地區因BP漏油而受創的小型企業。

大約長達175公里的墨灣海岸線目前正遭受中度至重度的漏油環境衝擊,大約800百公里的海岸線正遭受輕度到輕微影響的漏油環境衝擊。這些數據每天都會持續更新,讓應變計畫及現場作業可以更有效率地即時了解狀況並且採取立即行動,但是這些數據並不包括至今累積的環境衝擊,或是已經清理完成的海岸線資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10/2010-09-16-092.html

Top

  GM鮭魚未上市 標籤大戰已開打

摘錄自2010年9月22日中央社報導

美國專家22日舉行第2天的公聽會,以決定是否讓基因改造鮭魚成為首個被端上美國餐桌的「科學怪肉」(Frankenfood)。

根據目前法令,鑒於基因改造鮭魚與其他鮭魚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貼「基因改良」(Genetically Modified,GM)標籤。

總部在麻州的AquaBounty公司主張,這種注射了太平洋奇努克鮭魚(Chinook salmon,又稱帝王鮭)基因的鮭魚,只需16至18個月即可長至成魚大小,而非一般大西洋鮭魚所需的30個月。

該公司說,除此之外,他們這種AquAdvantage鮭魚各方面都與「其他大西洋鮭魚一模一樣」。

消費者聯合會(Consumer Union)的韓森(MichaelHansen)主張,基因改造魚肉對消費者有無害處,現在說還太早。

他說:「需以標籤註明GE(Genetically Engineered經基因工程改造)肉類,才有辦法辨認不同,也才能保護消費者健康。」根據最近1份民調,9成5的美國民眾支持以標籤註明基因改造食物。

環保團體「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的齊維安(Anna Zivian)說:「美國人希望有所選擇,為了讓消費者有這份選擇,標籤是不可或缺的。」

Top

  聯合國報告:臭氧層破洞已停止擴大

摘譯自2010年9月16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段譽豪編譯;莫聞審校

2010年9月12日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影像來源:NASA)9 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當天,聯合國科學家表示,由於停用了包括冷煤與噴霧罐氣體等近100種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極地平流層上方幾個臭氧層的破洞已經停止擴大。「過去數十年間,全球以及南北極上空的臭氧已不再減少,但也沒有增加」,臭氧層能夠保護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居民免於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傷害。 

研究也指出,極區以外的臭氧層將在本世紀中葉恢復到1980年的水準,但是每年南極地區春季的臭氧層破洞,將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來恢復。

逐步淘汰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是《蒙特婁議定書》的規定,這是一份為了保護平流層中的臭氧所訂定的國際性協議,在去年於全球已被普遍接受。

該報告證實蒙特婁議定書發揮了功用。這份報告於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發表,以慶祝這份於1987年簽署的協議。

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大氣中的破壞臭氧物質可能會在2050年以前增加10倍,」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這可能導致超過2千萬人罹患皮膚癌,以及超過1.3億人罹患白內障,更不用說對人體免疫系統、野生動物以及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傷害了。」

此外,蒙特婁議定書也「減少了氣候的變遷,而帶來了許多益處」,根據這份報告,許多破壞臭氧的物質也是潛在的溫室氣體。

另外一個重要的科學挑戰是依據對臭氧與氣候變遷之間複雜的關係的了解,來預測臭氧未來的濃度。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6日呼籲,蒙特樓協議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設立了廣泛的框架與明確的目標,當政府有信心並且設定好開始的步驟後,以循序漸進的施行方法,來制定更遠大的目標。「當蒙特婁議定書與1987年簽定時,各國政府並沒有預想要淘汰任何有害臭氧的化學物質,」「然而全球各國強力的遵守協議,簽訂各國已經減少生產與使用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達到98%以上。」

世界氣象組織的秘書長亞羅(Michel Jarraud)說,「臭氧層的問題點出了對大氣層長期監測與研究的重要性,沒有這些研究,臭氧層所受到的破壞將有增無減,我們甚至無法在更多更嚴重的傷害發生前發現這件事。」 南極臭氧破洞是由英國科學家法爾曼(Joe Farman)、加德納(Brian Gardiner)與尚克林(Jonathan Shanklin)在1985年的英國南極調查時所發現。

報告中發現,現今在春季臭氧破洞變大時,南極仍有高量的紫外線輻射。

在禁止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以及處理這些替代品所造成的傷害之間,有一個複雜的權衡關係。

許多破壞臭氧的化學物,例如曾用在冰箱與噴霧罐的氟氯碳化物(CFCs),已經被淘汰。但是替代的物質像是氟氯烴(HCFCs)或是氟化烴(HFCs)則增加了,許多這類的物質的溫室效應都更加嚴重。

該報告預測,根據2007年蒙特婁議定書的協議內容,氟氯烴的排放總量將未來10年內開始下降,但是現在增加的速度卻比四年前更快。 

其中數量最多的HCFC-22在2007-2008年間的增加幅度比2003-2004年間的速度要快50%。

根據這份報告,HCFs的數量與排放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HFC-23是HCFC-22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它雖然對臭氧層沒有影響,但其溫室效應卻是二氧化碳(現在最多的一種溫室氣體)的14000倍之多。大多數氣候科學家均同意,地球增溫的幅度必須低於攝氏2度,以避免氣候變遷最糟的後果-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極端氣候事件、風暴、洪水以及乾旱。

「蒙特婁議定書是科學家與決策者之間共同合作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成功緩解了環境與社會面臨的嚴重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亞羅說,「人類活動將繼續改變大氣的成份,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大氣監測計畫將繼續進行這些重要的監測、研究以及評估,以提供了解並預測在區域和全球尺度下,氣候變遷所需的科學數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10/2010-09-16-01.html

Top

 
論壇:風災倒掉的老樹──台南武廟的老梅樹

作者:晁瑞光

這是台南市最老的一棵老梅樹,或者說全國最老的一棵,相傳是明朝末代王爺寧靖王親手栽種的。樹夠老,呈現老樹特有的紋裡,幾年前看起來還很好的,後來聽說生病,又聽說有醫治,但凡那比颱風實在太強了,老樹被風吹的攔腰截斷,讓大家看了好心疼。

9月21日下午去現場看了老梅樹,已變成這副樣子,是當作園藝景觀處理了?傷口很大,還有後續要好好照護處裡的,大家為老樹祈禱吧。

台南武廟的老梅樹現今的樣子,像重傷的病患,在加護病房中。

碩大的樹幹就這樣攔腰折斷了,這裡之前就已經腐朽,但有做過一些處理。

壓低的樹幹斷面,其實在腐朽的樹幹內發了很多的根,必須將這些根導到地下幫助老樹生長才對,我們必須依循自然的一些現象或原則。鋸下來的斷枝,腐朽的樹幹中也已長出的許多根。

壓低的樹幹斷面,其實在腐朽的樹幹內發了很多的根,必須將這些根導到地下幫助老樹生長才對,我們必須依循自然的一些現象或原則鋸下來的斷枝,腐朽的樹幹中也已長出的許多根。

老梅樹折斷的樹幹,像極了開放式骨折,緊急處理成現在的樣子,但還需要後續的細心照護才行,重傷之後元氣大傷。

這是2006年3月老樹調查的資料:
樹高 11.5m,胸圍 1.45m,根張範圍3.6m,樹冠面積 42平方公尺,年齡百歲以上。

2006年的樣子,老梅樹生長還可以,夠老,主幹成螺旋的紋理,主幹上有一些腐朽是隱憂,地面磚塊後來在生病醫治後有移除並擴大樹穴。

查詢網路上大家的旅遊照片發現,2008年9月還有看到支架,2009支架已拿掉。

支架拿掉也許是為了美觀,但也許也是老樹受不了風吹,折斷倒樹的原因。

2006年老樹調查,老梅樹的全景,在平地,非常難得的,多麼美啊!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9月27日生效)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