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0.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研討會】東部海洋保育論壇~10/15-16於台東刺桐部落舉辦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水產出版社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濕地保護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溪流環境協會

 
  生物多樣性大會名古屋開議 研商後2010保育目標


攝影:潘紀揚

【相關連結】

全球190個國家近8000名代表今(18)日起齊聚日本名古屋,召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這場盛會可說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也最緊急的會議,即日起至29日期間,大會討論重點放在制定「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Post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預計各國為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所達成的協議,也將左右接下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 COP 16)中的各項談判、協商。

為追蹤本次大會最新動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Taiwan Indigenous Knowledge Action Network,TIKAN)合作,TIKAN成員潘紀揚(Jason Pan)擔任特約記者,為讀者帶來最新、內容最豐富的連線報導及議題,讓您思考除了氣候變遷之外,「生命」的價值為何?邀請您一同關心國際環境議題脈動。

精采內文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採訪、撰稿:朱淑娟;攝影、剪輯:陳慶鍾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哪裡,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10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的是,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精采內文

 

六輕的賺與賠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1986年,政府核准台塑興建第六輕油裂解廠,歷經宜蘭利澤、桃園觀音、嘉義東石,最後落腳雲林麥寮。在政府護航,取得水源與大面積土地之下,一個盤據在西海岸的石化王國誕生了。

六輕成為台灣第一個填海造陸的石化園區,20年來,六輕的規模不斷擴張,二、三、四期接連通過,年產能從45萬公噸乙烯,增加到293萬噸,一路擴充了 6.5倍。它擁有獨立的港口、電廠、上下游總共66座工廠,每年為台塑集團賺進3千億元以上的利潤,然而它也成為台灣最大的空氣污染源,加速台灣土地下沉、空氣污染與暖化的浩劫。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陳韋綸

美麗灣渡假村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佈生命地球指數,指出需要1.5個地球才能負擔目前人類生活方式,其中歐盟國家消耗資源速度,更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但是目前全球每6人中,就有一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美國西雅圖大學發起瓶裝水退出校園運動,強調瓶裝水產生大量環境足跡,與永續發展背道而馳。發展願景必須以在地民眾需求為主體。面對美麗灣渡假村等BOT案,週末東部海洋論壇中,與會代表認為:當地觀光應以部落為主,考慮在地特色與承載量。淡水紅樹林屬敏感生態,是否能承受淡北平面道路經過?15日環評專家會議,環團擔心淡北道路破壞水岸,使水患嚴重。土地與水亦無法承受污染,地球公民協會公佈檢測,發現台塑仁武廠地下水污染,「1,2-二氯乙烷」含量超越管制值30萬倍,恐將引起肝臟血管肉瘤等癌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緝兇思維 無助治水

災難引發的民怨,很容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

作者:鍾振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三角洲變遷研究小組博士生,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

高雄又再一次淹水,又再一次的所有台灣的水利專家提出又再一次重複的建議,滯洪池、排水幹管、透水鋪面又再一次的被檢驗,水災在台灣一直被視作是一個簡單技術性的問題,但弔詭的是卻一直無法克服,而媒體也一直引導民眾思考的角度:之所以會發生水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疏失,讓某些環節故障,所以大家有責任要把「兇手」抓出來。所以故障的排水機房、長長的籬笆、阻塞排水的淤泥也就一一現形。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蘆洲的一則新聞:一場社區大火奪走了8條人命,追究火災的原因是一個六歲的小孩,趁媽媽午睡的時候玩火柴,最後媽媽被判有罪。大家每每 在事件發生之後急於緝凶,而忽略了事件背後結構性的因素:如果一個六歲的小孩用一支火柴就可以燒掉一個社區,這樣的社區安全是何等的脆弱。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933-2059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李詩婷、陳韋綸、詹嘉紋‧網編:陳韋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