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大會名古屋開議 研商後2010保育目標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生物多樣性大會名古屋開議 研商後2010保育目標

2010年10月18日
本報2010年10月18日台北訊,詹嘉紋整理報導,潘紀揚攝影

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0會場。潘紀揚攝全球190個國家近8000名代表今(18)日起齊聚日本名古屋,召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CB­D-COP10),這場盛會,可說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也最緊急的會議,即日起至29日期間,大會討論重點放在制定「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Post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預計各國為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所達成的協議,也將左右接下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 COP 16)中的各項談判、協商。

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會場

2010年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年」,5月時,聯合國秘書處發表第三版《全球多樣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宣告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失敗。此目標源自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各國所共同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而聯合國指出,全球正面臨自65億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動、植物消失危機。亟待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大眾共尋解決方法。

WWF在會前發表《2010生命地球報告》指出,熱帶地區的野生動植物生態持續惡化,在熱帶地區與貧窮國家特別嚴重,例如,中部非洲的「生命指數」較過去40年來降低60%;而整體地球的指數在1970年至2007年間,下降達3成之多。另外,此前也有調查指出全世界1/5種植物難保1/3兩棲動物瀕臨滅絕。種種跡象再再顯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局勢嚴峻萬分,需要各國凝聚更具體的共識來推動2010年之後的全球保育行動。

本次大會有190餘個締約國與會,加上NGO代表及聯合國人士,共計8000多人。除檢討過去10年內,生物多樣性系統持續惡化之因,更重要的是為下一個10年擬定實際的策略方案。在COP10大會開始前(10/11~15),由「《生物安全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打頭陣,首先展開討論,與會代表認為,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受傷害,應在議定書中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此外,聯合國希望COP10能達成一致意見,確保國家,企業,研究機構或個人都能共享來自遺傳資源的經濟利益──這對談判地位較弱勢的原住民團體更顯重要。

大會中也同時舉行各種議題的討論會,包含山林、海洋、原住民知識、保護區設立等等,對自然資源分配、獲利及保育措施執行,各國將展開唇槍舌戰的協商、談判。

為追蹤本次大會最新動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Taiwan Indigenous Knowledge Action Network,TIKAN)合作,TIKAN成員潘紀揚(Jason Pan)擔任特約記者,為讀者帶來最新、內容最豐富的連線報導及議題,讓您思考除了氣候變遷之外,「生命」的價值為何?邀請您一同關心國際環境議題脈動。

【延伸閱讀】
- 永不落幕的生命慶典: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全球行動大串連
-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 成功或失敗?
- 環保救國 不只是減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