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0.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百分百愛山林,全民牽手走步道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水產出版社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濕地保護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溪流環境協會

 
  保護阿塱壹 曹啟鴻反對台26線開發


攝影:廖靜蕙

【相關連結】
走過阿朗壹古道 一條正在消失的原始海岸線

留下阿塱壹古道‧為子孫留下40分鐘的匆容

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評過關 阿塱壹古道恐難保
阿塱壹古道價值受漠視 公路總局環評書件僅以4行帶過

台26線旭海至安朔段公路開發即將進入環評大會完成審查,因恐開路影響阿塱壹古道及海岸生態,昨天多個環保團體拜訪屏東縣長曹啟鴻,倡議保留阿塱壹古道。屏東縣長曹啟鴻慷慨允諾,表示將參加環評大會,力阻開路。

曹啟鴻同時不忘為旭海當地發展解套,要「當地居民因保護生態而得利」。他說當地居民生活困苦,要環團能有人到當地「蹲點」,即留在當地,協助當地發展生態旅遊。縣府願意提供經費,「寧可把錢花在這裡,比花錢讓民眾去旅遊來得好」。

精采內文

 
 

環境信託:留下韓國引以為傲的自然與文化記憶──韓國國民信託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韓國信託於2000年成立,六年之後,2006年即成功推動韓國通過國民信託法案,成為全世界第三個通過國民信託法案的國家。就如同世界各地的國民信託運動一樣,韓國國民信託組織也強調,要為後世保存下韓國的自然與文化環境。
 
運作10年,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目前直接管理的資產共有7處,2000餘位會員,專職工作人員6位,大多數的工作是由志工一起協助完成。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尋回失落田園夢 造一方生命樂土(下)

有機農法,找回人與大地的友善關係
作者:程禮怡(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專員)

慈心溝:源於對自然、生命的敬意
有機的概念除了生產,還包含了生活、生態、及生命。在農推中心耕作的有機農友中,有人非常積極的在實踐這個理念。例如蕭宏真先生,他在中心約5公頃的水田種植黑糯米、紅糯米品種的水稻。有感於每次放水曬田時,會有許多小魚小蝦因而乾死,他決定要在水田周圍挖ㄧ個水溝,收容放水時的小魚小蝦,並且將此命名為「慈心溝」。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18日召開「台九線蘇花改計畫」初審會,專案小組認為將易坍方路段改設隧道,其他原路改善,減低對生態的影響。19日農民前往彰化縣府對高鐵徵收田中、社頭良田,表明「反對賤價徵收,踐踏農民」,希望高鐵別讓良田荒廢

18日開幕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首日發表:「自然生態危機,只剩十年來解決!」,此會議為期兩星期,將為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設定新的目標。

印尼是世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若推動保育生物多樣性,甚至可影響印尼與世界的競爭力。反思我們自己擁有的物種:墾丁的珊瑚礁夏季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入秋之後白化面積和擴散情形已明顯趨緩。但全球氣候變遷和暖化,是否導致珊瑚的循環性跟往年不同,值得注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國光石化 不只是選擇題、是非題

作者: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國光石化不是是非題、也非單純選擇題,其涉及上位的國家政策是否真朝向節能減碳前進,因應環境變遷我們的產業結構是否進行檢討與前瞻規畫?產業政策變更後相關區位運用轉型與都更都該一併考量。亦即當局在國光興建與否的案件中,該做的不只是環評、設置程序的適法進行,更應清楚說明該產業在國家產業規畫與發展所佔的位置。就算短期間內,石化園區的設置有其必要與不可取代性,但真要犧牲環境與生態,甚或在地住民的權益與環境正義?

精采內文

 

論壇:無意義、無效用、破壞環評體制的「吳」修法,可以休矣!

作者:王毓正( 環境法律人協會常務理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此一提案立場罔顧行政法院與多數法界人士看法,立法與行政協力坑殺環評制度,讓部分草率通過環評的開發案,得藉由環保署的主張,假借信賴保護之名,獲得開發許可「職權不撤銷」的生存空間,繼續施工。甚至部分因環評結論被判決撤銷而本已乖乖停工的開發案,又藉環保署的主張而復活。如果無論多草率的環評只要通過後,「頭過身就過」,縱使嗣後違法被判決撤銷,仍得藉「職權不撤銷」獲得存活空間,試問環評制度還剩下多少預防環境破壞的功能!?

精采內文

 
 

保護阿塱壹 曹啟鴻反對台26線開發

保古道 不忘發展旭海生態旅遊

本報2010年10月20日屏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屏東縣長曹啟鴻表示將出席環評大會力阻開路。台26線旭海至安朔段公路開發即將進入環評大會完成審查,因恐開路影響阿塱壹古道及海岸生態,19日以台灣環保聯盟屏東分會(屏東環盟)為首等多個環保團體拜訪屏東縣長曹啟鴻,倡議保留阿塱壹古道。屏東縣長曹啟鴻慷慨允諾,表示將參加環評大會,力阻開路。曹啟鴻同時不忘為旭海當地發展解套,要「當地居民因保護生態而得利」。

曹啟鴻表示將出席環評大會表達反對開發的意見。他說,「這條公路我是徹底反對的」,留下珍貴且兼具自然、文化資產的原始海岸線,曹啟鴻不改初衷。曹啟鴻說,本來就重視環境保護,不會因當了縣長而改變。他也不忌諱提到民意不斷抱怨,認為不開發是歧視當地民眾的生存權益,因此也要求環團協助旭海當地發展生態旅遊。

保存古道  發展生態旅遊以保障在地生計

原始的阿塱壹古道。munch攝曹啟鴻說在保護古道同時,也必須考慮當地民眾之生計。他說當地居民生活困苦,要環團能有人到當地「蹲點」,即留在當地,協助當地發展生態旅遊。他常常期待可以有人蹲點,卻苦於無人,目前則已有屏南社區大學幫助。他期待更多環保團體去蹲點,縣府願意提供經費。「寧可把錢花在這裡,比花錢讓民眾去旅遊來得好」。透過社區與外界環保團體兩股力量,使社區有能力在當地站穩。

曹啟鴻以白海豚及反美濃水庫為例,表示民間在自然維護的潛在力量,具有非常強大的爆發力。不論是以白海豚可愛的形貌為訴求或發展美濃當地的文化、論述及歌謠,都牽動民眾愛護及好奇心,進而關心、支持環保行動,同時也發展觀光產業,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他期待環團也能將美麗的阿塱壹散播出去,讓社會大眾明白保留的價值。

曹啟鴻表示,將針對旭海村民之傳統產業進行研究調查,協助轉換其他的就業機會。

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昭雄建議,發展走完阿塱壹古道可以到旭海過夜、泡溫泉的行程,帶動旭海當地的觀光業,改善產業結構。此外,也建議生態保育團體進入古道進行稀有保育類動物的調查,將結果交給當地社區,說「這就是他們的資產、生態旅遊就是靠牠們」。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舉台灣島上唯一綠蠵龜靠岸地點就在此地,2009年尚有紀錄20幾隻族群上岸,珍稀的生態,絕非其他地區可取代。

與會環團包括:東源社區發展協會、東源麻里巴部落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屏東縣車城鄉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柴山會以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

台26線開發未顧及原住民權益

東源部落距離阿塱壹古道最近,也常帶團導覽阿塱壹古道、發展生態旅遊。東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掃羅也是當地的導覽解說員,形容阿塱壹古道是「牡丹鄉最後一塊淨土」。

掃羅說阿塱壹古道是原住民過去進行文化交流的通道,從部落老人家口中得知,牡丹鄉排灣族巫師的禁忌、祭祀儀式,都是從台東的卑南族學習來的,阿塱壹古道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兩年牡丹鄉很多國小老師,都帶著學生去體驗這段古道,訴說排灣族的這段故事。他問道路開通後,如何向孩子們訴說這些部落故事呢?站在生態旅遊的立場,東源部落反對開路。

掃羅認為開路不利原住民發展。掃羅說,當地也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原住民基本法》(下稱原民法)保障部落在傳統領域狩獵的權利,而道路開通之後,動物將受干擾,遷徙到別處,影響週遭部落的生活。他說,在地居民生活雖困苦,但「道路開通未必能改善當地生活」。與其開路,不如把開路的經費使用在當地蓋醫院,對當地人比較實惠。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也認為,開路對原住民沒有幫助,只會讓美麗灣的戲碼重複上演。他認同到當地蹲點的作法,並以柴山會的經驗說明,蹲點蹲久了,保留下來的自然資源為人民所共有。蹲點也意味著學習當地的人文、生態、地質,甚至海洋,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這些學習對於發展當地產業是必要的。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說,原民法於2003年立法,法律效力溯及本案,公路總局應檢視開發案內容,以免違法。

【相關報導】
走過阿朗壹古道 一條正在消失的原始海岸線
留下阿塱壹古道‧為子孫留下40分鐘的匆容
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評過關 阿塱壹古道恐難保 

Top

 
 
 

環境信託:留下韓國引以為傲的自然與文化記憶──韓國國民信託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梅花藻棲地的介紹 孫秀如拍攝韓國信託於2000年成立,六年之後,2006年即成功推動韓國通過國民信託法案,成為全世界第三個通過國民信託法案的國家。就如同世界各地的國民信託運動一樣,韓國國民信託組織也強調,要為後世保存下韓國的自然與文化環境。

運作10年,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目前直接管理的資產共有7處,2000餘位會員,專職工作人員6位,大多數的工作是由志工一起協助完成。

世界潮流的一環 尋回傳統村里共管共有財

韓國國民信託和日本國民信託組織相同,受到英國國民信託運動的影響甚鉅,由於英國的成立案例,鼓舞了世界各地的環境與文化團體,嘗試集結公民的力量,「協助」甚至是「取代」政府,來進行自然與文化的保護,充份發揮公民力量來管理社會的共有財產。

在韓國的傳統裡,其實也包含有與國民信託運動的概念,以往,村里裡屬於居民所共同的資產是永久保護且不可私有變賣,即便全數居民想要賣掉也不行。這項傳統也正好可以結合國際間的國民信託運動,而以另一種形式傳承下去。以確保具有價值的自然與文化資產可以永存並與後世分享。

1998~1999年間,韓國的環保運動開始出現與運用國民信託這個概念,如同韓國的民主化運動一般,這波國民信託運動也是由光州所啟動,而後陸續有其它的地方加入提出各項相關的環境與文化保育計畫,截至目前為止,韓國國民信託組織已成功的保有七處資產地。

此起彼落 接連不斷的保育計畫

漣川非軍事區林地的介紹 孫秀如拍攝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的7處資產地有:「江華梅花藻棲地(Ganghwa Maehwamarum Habitat)」、「Choi Sunu故居(Choi Sunu House)」、「Donggang Jejang村(Donggang Jejang Village)」、「羅州韓屋(Naju Dorae Hanok)」、「Kwon, Jin-kyu工作室(Kwon, Jin-kyu Atelier)」、「漣川非軍事區林地(Yeoncheon DMZ Forest Land)」、「Wonheungee堤壩(Wonheungee Embankment)」等。

2002年,韓國國民信託在成立兩年後,第一個保育計畫,搶救瀕臨絕種的水生植物--梅花藻(Ranunculus kazusensis)的棲地。除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外,接著,在同一年,亦募集了65萬美金,買下了韓國著名美術史學家Choi Sunu的故居,保存下具有韓國在地特色的文化資產。兩年後,2004年,Donggang Jejang村為第三個資產地,主要除了保存美麗的鄉野景色外,還有此處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將這個村落營造為一個生態村,除生態農場外也是一個野生植物園。2006年,則購買下位於羅州的傳統韓屋,並進行整修,以傳承韓國傳統建築及工藝。

除了集資購地之外,也有民眾主動捐贈的案例,在2006年年底,韓國有名雕塑家Kwon Jin-kyu的親人即捐出他的工作室,目前韓國國民信託也開放藝術家進駐使用。而最特殊的案例,莫過於2007年有地主過世,捐贈了其於南北韓交界處的漣川非軍事區的林地,但因為地處敏感地帶,所以只能保管無法進行任何經營方式。

2009年至今一直在進行中的而在與其它環保團體合作部份,則是「Wonheungee堤壩」,此地是重要的兩棲類棲地,因其距離首都首爾市僅一小時車程,因為也面臨都市擴張的開發壓力,2002年政府大型的建築開發計畫要進駐,而引發環保團體的關切並展開一系列抗爭與反對行動,環保團體結合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的力量,一起尋求永久保育此棲地的方式。經過數年的努力與協商,終於在2009年正式取得土地所有權,並持續向大眾募款以逐步購買並擴大此棲地面積。

逐夢踏實  10年再10年的願景

中者為崔浩鎮 孫秀如拍攝在面對下一個十年,韓國國民信託組織提出的願景包括,增加維護保管的資產地的數量至20個;召募1萬名會員以及1千名志工共同參與資產的維護工作;通過長期的資產維護與開放透明的管理方式,以成為令人信賴與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同時,藉由這些資產地生產與發展具有環境友善及文化特色的產品,除促進社區發展之外,也傳承生態及文化價值。

同樣覺醒於20世紀末,但相較於台灣國民信託運動的發展,韓國的現況遠遠超越台灣的步伐,除了民間的努力之外,政府可否在相關法規及政策上給予適時的協助,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力。

雖然短期內台灣無法先進地出現國民信託法,但也期待一個友善民眾參與公益信託的法律環境,可以加速的成形與實踐。

資料來源:韓國國民信託網站 http://www.nationaltrust.or.kr

Top

 
 
 

生物多樣性:尋回失落田園夢 造一方生命樂土(下)

有機農法,找回人與大地的友善關係

作者:程禮怡(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專員)

※ 編按:昨天在尋回失落田園夢 造一方生命樂土(上)一文,介紹了慈心有機農推中心及生態池誕生的緣起,以及農推中心如何重複利用自然資源、不使用化學肥料,降低對土地的傷害,營造了一個生態豐富的園地。他們的「有機」概念,兼顧了生活、生態、生命及生產四個面向,在種植作物、發展環境教育的同時,也建立起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只要對自然資源及其他生命的關懷和尊重,誰說經濟與環保絕對無法共存?

慈心溝:源於對自然、生命的敬意

有機的概念除了生產,還包含了生活、生態、及生命。在農推中心耕作的有機農友中,有人非常積極的在實踐這個理念。例如蕭宏真先生,他在中心約5公頃的水田種植黑糯米、紅糯米品種的水稻。有感於每次放水曬田時,會有許多小魚小蝦因而乾死,他決定要在水田周圍挖ㄧ個水溝,收容放水時的小魚小蝦,並且將此命名為「慈心溝」。

慈心溝的建構,遇到很多困難,先是用竹排作為水溝的壁面,但竹排會漏水,溝水很快就漏光。後來找到會疊石牆的師傅,但石牆不是用來擋水,石縫間的泥會隨水滲流出來,工法不完全適用,但他仍不放棄,還在找尋適當的工法來做水溝的壁面。他不但努力嘗試「慈心溝」,並且在收割水稻曬田時,留下偏遠較少被打擾的區塊的水稻不割,保持田中有水。他的這分心意,也得到鳥兒們的接納。當中心邀請生態專家前來調查時,發現到他的水稻叢中躲了許多彩鷸,到了晚上約有30隻彩鹬出現在他的田中,撿拾福壽螺的幼螺吃,這也是他的水田很少看見福壽螺卵塊的原因。

經營成果:重現豐富生態

整個中心13公頃的土地中,約6公頃是屬於水田、池塘的濕地,另外6公頃才是旱地。而中心位於「福智麻園農場」,共有約120公頃的農地全部採用有機農法,至今已有七年。因為大面積平原型的生態保護,再加上濕地經營,使得中心的生物多樣性極高。以鳥類為例,今年9月份的鳥類調查,就有49種,其中燕鴴、夜鷹、彩鹬、領角鴞屬於保育類,平原生態中應該有的鳥種幾乎全員到齊。

凡來到農推中心的保育界朋友,都對這兒的生態大為讚嘆,有人說他已有三十年沒看到這樣豐富的平原農田生態,特別是水田生態;有人說這裏有雲林地區首屈一指的濕地生態。

有機  創造保育與經濟雙贏的契機

在台灣,保育與經濟常常是站在對立的兩端,但有機卻是一個可以讓保育與經濟成為雙贏局面的方法。什麼是全民關心且可以參予的行動呢?這個議題一定要和能夠提昇大家的美好生活有關,我個人認為解答就是「健康」!食用有機食物最直接的好處是能使身體健康,同時也帶給大地健康。

對於不太瞭解保育觀念的人而言,一開始會因為想促進個人健康支持有機,而後慢慢進展到支持大環境的健康;對於積極推廣保育行動的人而言,更可以選擇有機餐飲來表達保育生態的心意;對於農友而言,不再需要以農藥傷害自己及這片土地,生活仍有保障。透過慈心生態池的故事,我們看見一個不必傷害環境,又能裨益自身的生活方式;這同時也是人類放下驕傲,尊重、愛護自然及其他生命最佳的體現。(全文完)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蘇花改 擬原路改善 局部建隧道

摘錄自2010年10月19日聯合報花蓮報導

環保署18日召開「台九線蘇花改計畫」環境影響初審會,專案小組認為應該以易坍方危險路段改設隧道,其他用原路改善,不追求速度,維護環境永續經營;但花蓮縣長傅崐萁堅持,花蓮要的是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不是局部改善」,盼能夠有更完善的方案。

交通部公路總局報告指出,蘇花公路改善將以安全、可靠為目的,不強調速度,盼望在「社會公義」及「環境永續」兩個構面中尋求平衡,經多方討論及評估後,建議採分段有效改善為原則,「易坍方及易肇事路段改用長隧道,局部坍方路段使用短隧道,其餘用原路改善」,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傅崐萁表示,這項議題已歷經7年時間,從最早的「蘇花高」到「蘇花替」,到最後的「蘇花山線改善道路」,卻僅僅是局部改善不堪行走的路段而已。

他舉阿爾卑斯山57公里的長隧道打通為例,難道歐洲人不環保?花蓮12萬5千戶家庭只想要順利平安回家的路,這樣過分嗎?他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案提出,而非只是局部改善。

Top

 

彰化高鐵站區段徵收 良田恐成蚊子地

本報2010年10月20日彰化訊,陳韋綸報導

 

反彰化高鐵特定區 前往縣府陳情的農民。

彰化高鐵特定區將徵收田中與社頭約184公頃良田,19日500名農民前往縣府前,表明「反對賤價徵收,踐踏農民」 訴求。

高鐵彰化站自救會長蕭聰輝遞交陳情書。高鐵彰化站自救會會長蕭聰輝強調:「特定區內農田皆是六等則良田,產量每年可達6千6百萬,然而高鐵虎尾站特定區如今仍雜草叢生」, 他希望高鐵能先完成主要站體以及聯外道路, 而非先以區段徵收方式,讓土地放著生草,長蚊子。

高速鐵路彰化車站特定區計畫始於10年前阮剛猛執政,民國93年內政部區委會通過彰南花卉園區(含高鐵彰化車站)特定區計畫,並於民國94年先行取得站體用地約8公頃。民國98年7月14日營建署審查通過特定區計畫,預計於本月底公布徵收土地公告。對此,蕭聰輝不滿表示,今年8月底開始,政府接連3 天召開7場說明會,卻無充分告知受影響1000多位地主,只寄會議紀錄給地主,缺乏與農民溝通的誠意。

現場來自田中農民表示,土地是清朝時祖先耕耘留下,種植稻米與蕃薯,若收成好一分地有1千5百台斤。社頭農民邱英雄憤怒,特定區內180多公頃地,是六等則良田,全台這樣優質農地已經不多,農地從農藥,種子到農夫等,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以區段方式徵收農地,至多採公告地價加四成價格補償,這樣低價將使農民無法另購棲身房地,且農地變更建地後,失去農民身份,也將剝奪農保與其他相關權益。

現場副縣長楊仲收下民眾陳情書後,表示對於訴求,將「帶回研究」後,快步回到縣府辦公室內。縣政府事後新聞稿表示,「支持高鐵設站、反對區段徵收」是「行不通」,因站體工程前,需先完成站區都市設計審議;由於都市設計審議係依據公告實施之都市計畫,但「都市計畫需先完成區段徵收發價程序。」並強調彰化站是高鐵沿線唯一尚未辦理區段徵收的站區,因此縣府將「積極辦理」區段徵收,完成設站通車目標。

Top

 

聯合國生物會議 : 解決生態危機只剩十年

摘錄自2010年10月19日NewTalk 報導

「自然生態危機,只剩十年來解決!」這是18日開幕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首日傳達給世人的訊息。

這次台灣幾個NGO團體如平埔族正名及環保團體,與國際組織合作登記註冊,正式參加這聯合國會議。「所以........Yes, We Can! 台灣 NGO團體前進走入聯合國。」 開幕典禮的來賓包括聯合國官員、世界各國代表、日本政府官員、聯合國組織代表及來至全球的環保團體,更有多個跨國 NGO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企業代表及原住民及地方社區代表參加。

長達兩星期的會議,旨在為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設定新的目標。日本環境大臣松本良說,除非儘快遏制,否則,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成為不可逆轉。

根據經濟分析顯示,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喪失,每年造成全球經濟高達數萬億美元的損失。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聯合國公約執行秘書艾哈邁德朱格拉夫,形容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Top

 

生物多樣性增加印尼競爭力

摘譯自2010年10月16日Jakarta Post新聞,巴東報導;潘忠廷編譯;陳韋綸審校

印尼總統環保顧問於12日在電視發表演說時表示:「如果想要增強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印尼政府應該要推動保育國內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在食品及醫藥領域。作為世界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生物多樣性基因庫,印尼政府應該重檢國內對生物多樣性資源政策,特別是許多地方仍未開發。生物多樣性不只是環境議題,他甚至可能影響印尼與世界的競爭力。」

印尼擁有世界12%的哺乳類物種以及10%開花植物,是世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超過一半以上的印尼植物為特有種。

※參考資料:Jakarta Post報導

Top

 

入秋之後 墾丁珊瑚白化現象已趨緩

摘錄自2010年10月19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為了掌握墾丁珊瑚礁的生態環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墾丁海域設置監測系統,監測海水溫度和珊瑚礁的生長變化,根據監測資料顯示,今年7、8月份的平均溫度逼近攝氏30度,部分珊瑚礁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幸好入秋之後的9月和10月,隨著氣溫降到攝氏27度左右,白化面積和擴散情形已經明顯趨緩。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課長說,珊瑚白化不見得是珊瑚死亡,每年隨著氣溫變化,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白化現象,像是一個循環,但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氣候變遷和暖化,是否會導致珊瑚的循環性跟往年不一樣,值得注意。

Top

 

論壇:國光石化 不只是選擇題、是非題

作者: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參與連署那一刻起,我的態度很清楚。筆者不反對工業區設置,然,針對個案有無必要、廠址是否得當,任何學者專家都可提出他的見解與看法!近幾月來,眼見國光石化興建與否越演越烈,甚或導向群眾運動、政治口水,謹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盼能回歸專業論辯,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答案。更希望藉此課題,讓台灣社會重視公共政策之形成應有通盤思考的精神。

國光石化不是是非題、也非單純選擇題,其涉及上位的國家政策是否真朝向節能減碳前進,因應環境變遷我們的產業結構是否進行檢討與前瞻規畫?產業政策變更後相關區位運用轉型與都更都該一併考量。亦即當局在國光興建與否的案件中,該做的不只是環評、設置程序的適法進行,更應清楚說明該產業在國家產業規畫與發展所佔的位置。就算短期間內,石化園區的設置有其必要與不可取代性,但真要犧牲環境與生態,甚或在地住民的權益與環境正義?

台灣能資源極度仰賴進口,是不爭的事實;石化業長期以來對我民生、傳產業的貢獻也無人否認,其非洪水猛獸;但考量碳排、國際協約的規範,以及產業投資、資源運用的排擠效應,當各國競相發展替代能源、潔淨產業的此刻,台灣到底有無必要繼續八輕、九輕走下去?

如果國家政策是鼓勵、發展石化業,那就說清楚,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政策會轉彎!也毋須耗費時間與預算一天到晚談減碳、開發綠能;如果石化業並非值得持續發展,且在國家總體產業政策將扮演不同角色,那現有園區為何不足以應付需求;而若加上碳排總量管制的因素,國光石化產區設置後,既有其他石化園區難道要不需減產或廢止?其評判標準應在於現有廠區的位置、設備與排放量。以此次大水成災、讓大家發現都市過度開發的高雄為例,林園、大社、仁武三廠區若經評估後可部分停用,自然可師法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轉型,搭配大高雄都市更新,藉由廠區變更來讓城市改頭換面,同時解決水患與其他環境問題。

海豚會不會轉彎,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不管海豚或人類的棲地與環境,都應獲得尊重與保護。官方再三強調發展石化的重要,業者不斷宣示未來會強化管理。但眼前人們所見卻是當工安意外發生時,住民的憤怒,政府除開罰再無其他具體作為的案例連連發生。區位開發與產業發展,不必然與環保對立。但台灣地狹人稠,當政府政策不明、任憑社會自由論戰,自然將結構問題變成靠邊站的選擇題,加劇社區與工業區的衝突,如此趨勢對於政策形塑良莠、社會共識的形成皆非正面。

論產業發展,要看的除對GDP、外匯的貢獻度,更該加入環境成本的估算,同時納入公民參與,藉由溝通平台建立與對話,讓政府與民眾一起成長,同時更該衡量所有的政策能否因應國際現況、規範的改變與檢驗。尤其應思索的是-曾經,我們先人一步發展進出口代工創造奇蹟,倚靠傲人的人力資產發展高科,下一步除死守舊產業,台灣要靠什麼新興產業支撐我們繼續前進?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Top

 

論壇:無意義、無效用、破壞環評體制的「吳」修法,可以休矣!

作者:王毓正( 環境法律人協會常務理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吳育昇委員日前提出有關環評法第14條第1項修正草案,但這是一個無意義、無效用、破壞環評體制的修法,似宜三思而行。

環評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境影響說明書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其經許可者,無效」,所謂「環境影響說明書未經完成審查前」除了包括「自始未經環評審查」之外,依據目前行政法院立場(例如林內焚化爐判決)以及多數法界見解,尚包括「環評結論嗣後遭判決撤銷」。其邏輯很簡單,應送環評的開發案在未經環評前,無法確保對環境沒有重大影響,本即不應准其動工、運轉乃至生產,那麼縱使環評通過後因審查上之瑕疵而導致違法,進而被判決撤銷,自然亦等同無法確保對環境沒有重大影響,故倘若依舊讓後續的開發行為可繼續施作豈不形同將錯就錯!?對於此種情形若極力主張,後續的開發行為不當然無效,而只是原處分機關得斟酌是否撤銷,或甚至創造出所謂「停工不停產」,不僅是法律解釋上的人格分裂,同時亦無視於環評制度空洞化的危機。

吳委員提案的立場是,若環評結論嗣後遭判決撤銷,則後續的開發許可只是「得撤銷」,所以擬將行政程序法第117條有關原處分機關得職權撤銷「違法行政處分」之規定,及信賴保護原則增訂進環評法第14條第1項。對於提案環保署深感贊同,並認為提案並非新的規定,應屬可行。既然非屬新的規定,又何必浪費公帑增訂進環評法!此豈非無意義的修法?

又依照目前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便宜行事的作法,先到處開支票招商,然後嗣後再設法排除「環評制度」此一投資障礙,甚至在環評結論「出包」被判決撤銷後,又挖空心思無、所不用其極設法保住招商成果,若還期待作成開發許可的機關能職權撤銷開發許可,豈非緣木求魚?凸顯出此乃無效用的修法?尤其在地方政府層級,環評機關與開發行為許可機關皆同屬縣市政府,有可能期待自打嘴巴嗎?此修法提案豈非見樹不見林?

此一提案立場罔顧行政法院與多數法界人士看法,立法與行政協力坑殺環評制度,讓部分草率通過環評的開發案,得藉由環保署的主張,假借信賴保護之名,獲得開發許可「職權不撤銷」的生存空間,繼續施工。甚至部分因環評結論被判決撤銷而本已乖乖停工的開發案,又藉環保署的主張而復活。如果無論多草率的環評只要通過後,「頭過身就過」,縱使嗣後違法被判決撤銷,仍得藉「職權不撤銷」獲得存活空間,試問環評制度還剩下多少預防環境破壞的功能!?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李詩婷、陳韋綸、詹嘉紋‧網編: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