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0.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大自然物物皆美,自然野趣DIY等你慧眼巧手拼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史上最重量級生態經濟報告:重視自然資本 導正綠色經濟

 

在天災重創台灣的同時, 正於名古屋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發表了一份報告:《重視自然經濟》(Mainstreaming the Economics of Nature)。負責此執行此研究報告的德國首席銀行家蘇克德夫(Pavan Sukhdev)說,全球自然資源所蘊含的價值不僅價值高達數兆美元, 政策轉變與良好的市場機制更能為這個日益充滿挑戰的世界注入一新思維。

報告內容提到,每年世界上至少3千家大企業公司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效應造就了高達2.2兆美元的社會成本。他指出, 並非每種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都能量化,市場機制只能體現自然資本的一小部分。但透過溼地補償、生物銀行等措施,可以讓開發者負起對環境的責任。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2009 生態系的經濟價值報告出版
TEEB給國家及國際政策制定者的建言
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
2009TEEB執行報告中文摘譯
 

生物簡介 :邂逅金黃鼠耳蝠(下)

作者:張恒嘉(台灣蝙蝠學會理事、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

※ 編按:蝙蝠,與「福」同音,故在傳統中華文化中,被視為「福氣」的代表。但受到西方吸血鬼故事的影響,蝙蝠成了邪惡的象徵。加上其晝伏夜出、成群活動、長得又像裝了翅膀的老鼠等特性,人們對牠多是「懼」而遠之,偶然遇到受傷的蝙蝠,也不知如何處置。上周我們走入張恒嘉老師的記憶廊道,回到他與台灣特有亞種:「金黃鼠耳蝠」初次相遇的時刻。而曾經到處都是的黃金蝙蝠除了漂亮的外表,還有什麼習性?曾經處處可見的牠們,族群何以凋零,只剩50餘隻?且看今日【生物簡介】專欄。

夏天到了,炙熱的思鄉季節讓蝙蝠們再度回到這兒。也讓北部和中部研究蝙蝠的學者陸續出現在這個偏遠的小農村。正在狐疑是什麼力量讓這群學者和這群蝙蝠一樣來到這兒?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輕輕地觸動了台灣兩種外表鮮豔的大型鼠耳蝠之分類競賽和R. Swinhoe在1862年的回憶。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保護保護區,保護區才會保護我們」。爭議不斷的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案再度送件,多數居民及都委皆表示不妥,慈濟代表則不願意撤案,最後以「補件再審」閉會。而澳洲塔斯馬尼亞島歷經30年爭議,環保人士與林業業者終於簽署了和平協議,未來將以人工造林後砍伐的作法,逐漸限縮對原始森林的開採規模。降低開發,保護了一片原始森林,也許是我們的借鏡。

「農村的故事是有感情的!」中國環保團體代表參訪美濃,了解美濃如何透過文化與生態導覽活動來凝聚社區認同,更能感受社區豐富的歷史與故事。一條清澈的小溪,也是社區居民共同擁有的資產。經霄裡溪當地居民多年抗爭,原本排進新竹霄裡溪的華映、友達廢水計畫改排至桃園縣老街溪,繼而引起老街溪附近居民的抗爭。沒有了自然環境,童年記憶將只剩在家裡玩玩具,然而聖誕節在即,玩具市場將活絡,德國「商品測試基金會」公佈:德國市面50種3歲以下幼兒的玩具中,有42種有多種有害物質,其中5種存在安全隱患

 

論壇:沈重的沈痛 

作者:謝明海(公民記者)

台灣海岸四處可見的消波塊,就像當年中國可以換成軍艦的銅牌。不知政府或環保團體可曾做過統計,相信數量驚人,可能不少於三五百萬個。

日前配合Peopo公民記者地方聚會的時間,安排了四天三夜的花東行程,參加了台東場,雖然台東公民記者到場的只有個位數,卻是個個都展現了台東的熱情和活力,感覺就像台東名產釋迦,又大又甜而且一副要爆炸繃開的架勢。台東民眾已經知道自己發聲的重要,唯有地方自主意識抬頭,地方事務,需求、苦難、和希望,才能真實呈現。由於颱風威力驚人,臨陣脫逃未能參加花蓮場,十分遺憾。

精采內文



 
史上最重量級生態經濟報告:重視自然資本導正綠色經濟

摘譯自2010年10月20日ENS日本,名古屋報導;李鍾旻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蘇克德夫,身為銀行家,也是TEEB計畫主持人。圖片來自: 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ENB。為世界上的自然資源衡量所謂的經濟價值,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名古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綠色經濟倡議的負責人蘇克德夫(Pavan Sukhdev),提出了一份名為《重視自然經濟》(Mainstreaming the Economics of Nature)的報告,格外引人注目。

蘇克德夫身為德國首席銀行家,曾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倡導綠色經濟方案。他所提出的報告,是源自一系列有關生態經濟與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生態系暨生物多樣性經濟倡議計畫」(TEEB),這是TEEB計畫的第4份、也是最後一份報告。

「從TEEB研究中已證實,全球自然環境所蘊含的經濟價值不僅高達數兆美元,同時也見證了政策轉變、聰明的市場機制更能為這個日益充滿挑戰的世界,注入一股新思維」,蘇克德夫在名古屋如此說道。

《重視自然經濟》報告要傳達的訊息是:企業行為──特別是像採礦業,若錯估自然資本的價值,對企業、對社會而言,都是一大風險,

TEEB於報告發表情形。左起TEEB計畫主持人蘇克德夫、巴西環境部門代表戴斯、德國環境部門代表布萊爾、歐盟執行委員會代表法爾肯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表席瓦。圖片來自ENB。研究中指出,根據英國環保顧問公司TruCost估計,全球3000家頂尖企業所造就的負面衝擊,每年約在2.2兆美元之譜。

UNEP執行長史坦納指出,「我們的財經或貿易首長、經濟規劃者只看中製造業、礦業、零售、營建及能源等傳統產業,TEEB研究則引領世人體認到,自然界所提供的資產與利益對全民而言均是共享的。然而在地球上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資源將愈趨有限。特別是在2050年人口可望突破90億人的今日,將面臨資源不足的危機。」

蘇克德夫強調,TEEB研究的參與者包括來自世界各國的上百位專家學者,並非僅僅是單純的對地球做所謂的成本效益分析。

TEEB的研究體認到生物多樣性擁有各類不同的價值型式,但並非每種類型都是有辦法量化為數值;能為生物多樣性估價的經濟手段非常多,市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報告中指出,例如「淨值正面效益」(Net Positive Impact)、溼地補償、生物銀行等手段,都能確保開發者對環境負起責任。

《重視自然經濟》報告聚焦於三大區域。分別為自然生態系統(森林),人類居住環境(都市),以及企業部門(礦區), 並試圖說明經濟概念能夠幫助評估不同層次間的自然價值。

寮國Dong Hua Sao國家公園內的瀑布。圖片節錄自: Gejepewe相本。報告顯示,支付金額的方式能促使自然資源有更好的規劃。例如在墨西哥,一項對生態環境支付金額的方案所提供的利益已使用在造林、集水,並且減少320萬公噸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排放。

如同一般消費者與執政者在市場上往往偏好選擇綠色環保型產品,商業方面亦能得到相當的優勢。TEEB指出,至西元2020年前,農業產品市場規模預計可達2千1百億美元,其中支付水生域態系60億美元,自發性生物多樣性補償每年約1億美元。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許多社區與都市已經開始重視自然資源價值的潛力」,蘇克德夫表示。

蘇克德夫稱,迄今非洲與拉丁美洲地區已有27個國家與亞洲的一個國家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團隊尋求協助。

巴西環境部門代表官員戴斯曾受邀至TEEB學習參訪,並認為其具有充分的規劃與能力引導經濟。於巴西境內,站在Itatiaia國家公園內的Agulhas Negras山頂上眺望的景象。圖片節錄自:Charles Young相本。「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的巴西,政府與民間得到TEEB的大力讚揚,由此能體認到大自然的價值」,戴斯表示,在國內我們商討執行TEEB研究,並且巴西民間也正計畫決策與實踐。

印度環境及森林部部長羅曼表示,自己的國家目前正計畫在2015年提案實施一項仿效TEEB模式的全國性的經濟性評估。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也在首都新德里發表聲明相呼應:「我們必須發展能夠從廢棄物中提取有用資源的技術,藉此遏止我們所生存環境的持續衰退破壞,同時亦保存環境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有限的自然資產。」曼莫漢·辛格冀望能夠實際參與非官方的活動的方式,以建立起絕佳的合作關係TEEB研究計畫的由來,起初是由德國與歐盟執委會於 2007年八大工業國暨新興工業五國在德國召開環境部長高峰會後始創立。

歐盟執委會環境執委波托奇尼克說道:「評估自然的同時,憑藉阻止生物多樣性消逝為目的的種種活動,我們也從行動中認知到它的經濟價值。」

波托奇尼克表示:「我們將這條途徑上將TEEB發展的政策付諸行動,我們也樂意支持世界各國為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資源投資貢獻中所付出的種種行動。」

德國環境部門代表布萊爾提到,愈來愈多的人們經由與自身經濟狀況的利害關係層面,從中了解到保護生物多樣性能夠促進商業利潤與機會,並且生物多樣性亦具備穩定的經濟價值。

布萊爾指出,就TEEB的研究發現而言,下一步即必須付諸行動。

日本環境部次長南川。圖片來自:ENB。日本環境部次長南川指出,根據TEEB計畫的研究內容,能夠實際應用於降低貧窮率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並作為革命性的典範。

以目前情況,日本早已著手於嘗試於建立仿效TEEB研究手法。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名古屋的各級政府官員,已藉由實施新的交易發展系統制度,期望能減低當前高層建築所帶來的衝擊並維護傳統農業。

「一種更有效率的方法,測量商業對生物多樣性正負面影響的方式,是激發商業投資與經營的要素。精明的職場領袖明白整合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能夠增加收益,益增進名聲與效率。」身為TEEB報告統籌與世界自然保育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的畢夏普(Joshua Bishop)說道。

本次報告過後,TEEB行動並將不會隨之結束。蘇克達夫促使TEEB與MOFILM製作公司合作,選擇了25個關聯影片放置在線上,請參閱網站http://www.teebweb.org/

TEEB研究統合參閱上千個相關研究,評估方法、政策方案與世界上各類行動範例。內容涉及多樣學門,研究成果歸納10點建議,供人民與決策者作為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參考。

1.對自然衝擊的資訊透明化、可歸責,生物多樣性評估所必要的。

2.國民所得帳要加以改善,必須能呈現自然資本的變化、以及生態系服務的流向。

3.替森林資源與生態系統服務規劃一致的具體帳目,是刻不容緩。

4. 企業會計帳應揭露外部成本,如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

5. 「生物多樣性零淨損失」、「淨值正面效益」(Net Positive Impact)等作法,可考慮成為企業的常態性業務。

6. 「污染者付費」與「支付全額成本」(full-cost-recovery)原則,是讓企業調整激勵結構和財務革新的強力工具。某些情況下,「受益人付費」原則也足以促成正面誘因。

7. 政府應盡可能完整揭露所有的補貼,以避免出現不利的誘因。

8. 世界各地應設立並評估更多綜合的、有效且公平管理的保護區;生態系評估也會有所幫助。

9. REDD(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政策所規劃之森林保護系統應儘早實施。

10. 任何開發或影響環境的政策,都必須體認到,窮者對生態系服務的依賴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朱格拉夫,強調TEEB整合發現對邁入公元2011-2020階段,發展「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與「行動計劃」的重要性。

此次在名古屋之會議,預計擬定新的計策與制定長期執行保育的工作。該工作將致力於減低此後至公元2020年這段期間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期未來在公元2050年我們仍能保有一個富有多樣生命面貌的世界。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生物簡介:邂逅金黃鼠耳蝠(下)

作者:張恒嘉(台灣蝙蝠學會理事、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

※ 編按:蝙蝠,與「福」同音,故在傳統中華文化中,被視為「福氣」的代表。但受到西方吸血鬼故事的影響,蝙蝠成了邪惡的象徵。加上其晝伏夜出、成群活動、長得又像裝了翅膀的老鼠等特性,人們對牠多是「懼」而遠之,偶然遇到受傷的蝙蝠,也不知如何處置。上周我們走入張恒嘉老師的記憶廊道,回到他與台灣特有亞種:「金黃鼠耳蝠」初次相遇的時刻。而曾經到處都是的黃金蝙蝠除了漂亮的外表,還有什麼習性?曾經處處可見的牠們,族群何以凋零,只剩50餘隻?且看今日【生物簡介】專欄。

夏天到了,炙熱的思鄉季節讓蝙蝠們再度回到這兒。也讓北部和中部研究蝙蝠的學者陸續出現在這個偏遠的小農村。正在狐疑是什麼力量讓這群學者和這群蝙蝠一樣來到這兒?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輕輕地觸動了台灣兩種外表鮮豔的大型鼠耳蝠之分類競賽和R. Swinhoe在1862年的回憶。

Swinhoe,一位來自英國的偉大博物學家,在台灣有數千種生物的名稱皆跟他有關。在14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來到打狗,發現了龍眼樹葉叢間的金黃色蝙蝠,隨後給了牠Kerivola formosa的學名,並認為牠倒掛棲息在部分枯乾的龍眼葉叢中,可達到隱藏的效果。這是台灣第一筆蝙蝠紀錄,就是後來大家所熟悉的「金黃鼠耳蝠」。

然而,以現在的分類來說,牠並非彩蝠(Kerivola)屬的成員,而是鼠耳蝠屬(Myotis)類群。在台灣的大型鼠耳蝠中,毛色鮮艷的種類過去皆被視為渡瀨氏鼠耳蝠(Myotis formosus watasei)。雖然,Shamel在1944年依據一隻來自苗栗苑裡體色金黃的標本而提出一新種Myotis flavus,但是,後人仍將牠歸為渡瀨氏鼠耳蝠的同物異名。以台大為首的學者經比對鄰近國家標本後,在2003年將金黃鼠耳蝠認定是特有亞種,學名為 Myotis formosus flavus,原意是「漂亮的金黃色鼠耳蝠」;然而,以東海大學為首的學者則認為學名暫可回歸1944年Shamel所發表的台灣特有種。

近年,Myotis formosus(Hodgson's Bat, 1835)在台灣的特有亞種的說法已為多數人所採用。牠分布在西藏、印度、尼泊爾及台灣。在台灣曾於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及台東等縣市發現,但除雲嘉地區有較多紀錄外,餘均零星發現。

牠是一種會遷徙的蝙蝠,每年3月底至4月初出現在平地樹林,之後群集數量漸增。在5月時數量相對穩定,此時,母蝠的肚子會逐漸隆起。孕蝠在5月中至7月初生產,幼蝠則在一個月內迅速長大並斷乳。雄蝠是花心且不負責任的,母蝠則無法好好坐月子,常可見到打哈欠、體毛凌亂的畫面。幼蝠是活躍的,會不時索奶,東爬西探好奇心十足。稍稍長大後,小蝙蝠便會在媽媽的守護下於枝梢間練習飛行,並逐漸長大直到離開原棲所。蝠群隨後在8-9月數量就會大減,直至10月底以後就消失。冬季,我曾在中高海拔的洞穴中發現少數雄蝠進入冬眠,不吃不喝不動長達4個月;較大的群集我倒是沒有發現過,主群遷徙至何處仍是個謎?

在平地樹上出現的金黃鼠耳蝠,大致都是以母蝠和幼蝠為主的群集,雄蝠極少出現。有金黃鼠耳蝠棲息的樹林面積通常較大,其內樹木數量也較多。例如:雲林北港和嘉義朴子就有3個數量超過百隻的群集,皆位於樹林分布密集處。牠們通常棲息在較高大、老熟的樹木,也會選擇特定的樹種、林分和地景去棲息。我曾連續8、9年發現幾隻標放過的個體遷徙回到同一棵樹,這顯示牠的忠誠度很高,和鮭魚一樣會歸鄉。若原鄉的環境被破壞,不得已只好移居或棲息在高度比較低的地方。

事實上,百年前古笨港到處都可以見到這種黃色的蝙蝠。牠們通常在芭樂、龍眼和竹林等樹木的葉叢出現,也是許多人兒時玩樂或農人耕種時的回憶對象。在口訪的歷程中,我也發現笨港地區部分廟宇、住家的屋樑和天花板上,也曾有過牠的芳蹤。

大約70-80年前,雲林水林鄉某民宅屋樑開始出現金黃鼠耳蝠。之後,曾滿佈整個屋樑,數量最高時約有三、四千隻,最少仍有千隻。這些黃色的蝙蝠為民宅主人帶來官運,因而被視之為福氣象徵。該民宅的族群曾被視為本種於世上的繁殖育幼群代表,在1994年曾有台大研究生前往調查,那年數量最多時尚有250隻,然而歷經許多事件之後,今年(2010年)的高峰期數量僅存59隻。水林許宅的族群數量,已比1994年減少76.0%,比40-50年的千隻減少 94.1%。這是個令人憂心忡忡的現象,因為,北港另外兩處曾超過百隻的群集,於今年的高峰期數量也比2002年 減少了75-77%。

全世界1,100多種蝙蝠,有24%的種類被列入IUCN保護的對象之一,但是Myotis formosus因妾身未明和資訊不足等因素,而分屬其它3/4未受保護的那邊。倘若以台灣亞種目前侷限分布及數量下降的情勢來看,牠早已是保育類的當選人。保育是一門有價值取向的科學,去年底黃金蝙蝠生態館的成立,企圖從教育和棲地保護上告訴大家金黃鼠耳蝠目前的窘境。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透過大家的努力,讓台灣這種最漂亮的金黃色蝙蝠永續長存。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解編 都委表不妥

本報2010年10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慈濟欲變更內湖保護區為志工園區,標示範圍為慈濟內湖基地。圖片來自:荒野保護協會。沉寂多年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再度送件,此案因計劃區位於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等特殊條件,加上十幾年來當地多次淹水,爭議不斷。25日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會再度審理,引發高度關注。多數居民及都委皆表保護區土地變更不妥,惟獨主席欲為慈濟用地解套未果,最後以「補件再審」閉會。

此案歷史悠久,本次會議係依據2007年5月11日北市府第568都委會決議,加開討論會議釐清相關議題,經過3次會議討論,於9月28日第3次討論會議決議送交都委會審查。慈濟代表以慈濟之社會公益、國際形象掛保證,表示土地變更後,將致力於環境保護。此外,也提出對當地的回饋機制。至於變更後未來開發使用,則表示將反映在細部計畫,必要時送審。

慈濟兩塊基地,目前使用一為環保站,一為聯絡處,兩者皆面對景色優美的大湖公園。圖片來自:荒野保護協會。

慈濟內湖基地是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因此編定為保護區。而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欲以「山坡地」與「平地」解套,認為平地非環境敏感地,開發不影響生態保護。而所謂的平地,事實上是回填湖區,導致周邊農園淹水不斷。

幾位內湖地區居民表示,這幾年因為設備改善內湖淹水稍歇,對於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皆表希望政府駁回此案或慈濟撤案。居民關先生說,知道這個案子再度啟動後,就無法好好睡了。他說,1997年以及納莉颱風淹水導致7人死亡,記憶猶新,人命關天,慈濟即使提供回饋也無法給當地居民保障。更有當地民眾提及政府花錢整頓當地治水,和慈濟在保護區的開發行為將造成的淹水疑慮是衝突的。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代表廖信東則要求慈濟要兼顧農民生存、生計。

成功路原為舊有河道,而慈濟內湖基地則為湖泊回填。圖片來自:荒野協會。

當地居民代表大多表示反對意見,但也有支持意見。當地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則表示樂見開發所帶來的繁榮。

北市府應說明白保護區政策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則表示,未看到細部計畫之前不應貿然通過主要計畫之土地變更。台北市政府應負起生態保護的責任,而「保護保護區,保護區才會保護我們」。他呼籲慈濟實踐證嚴法師之信念,應保留保護區原貌,復育土地。

本案再度將保護區議題搬上檯面。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保護區變更非因身分或做了多少善事而決定。他要求市府公佈3年來的3次會議紀錄,以了解本案問題癥結是否有解。

都委發言時一致表示,市府應釐清保護區的目的與政策;極端氣候威脅下,站在防災的立場,保護區土地變應採更嚴格標準。

對於慈濟表示要在園區內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之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麗玲表示極為諷刺,除了本案,還提及近日薇閣小學土地變更案。他認為國際間若知道慈濟在保護區開發,會當成笑話看待;黃麗玲強調,應將保護區留給大自然,並優先使用閒置土地。

都市計劃委員,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楨家對於變更區位多為潛在順向坡,計畫書中卻未對開發將造成周邊環境的衝擊表述,要求地質地形應嚴格評估;對於排水系統的說明亦認為太簡易,認為應針對暴雨逕流量進行專業評估;而水土保持方面雖已遭破壞,以及計畫規模不需要環評,但仍建議進行環評。

市府欲為慈濟解套

主席台北市副市長林建元結論前曾詢問慈濟是否要撤案?慈濟代表先支吾其詞,後表示不撤案。林建元遂作出4點結論,其中第2點切割開發案,分主要計畫(土地變更)及細部計畫(後續開發行為),並欲做成通過主要計畫的決議,使慈濟用地合法。此言一出引起與會者抗議,黃麗玲甚為不滿,要求紀錄其反對變更立場;更有委員提議表決。此時有委員說出補件再審的提議,林建元趁此結論,並表示11月中再審。

保護區有政見 北市府應兌現

對於北市府保護區政策,北市府發展局代表僅說不會進行「通檢」(通盤檢討),而在社服事業、公共設施目的下,保護區可進行土地變更,並以個案處理。發展局表示保護區是1970年劃設,當初的劃設比較粗糙。但至今40年,都委不解為何不通檢,並請北市府應對此訂出通則。

綠黨依據台北市政府現有政策整理出保護區相關政策,包括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第4條第19項,定義保護區「為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維護天然資源及保護生態功能而劃定之分區。」其次,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政策白皮書(2002年11月15日)指出目前面臨之生態課題有:1.人為開發導致山域、水域環境破壞;2.坡地開發、不透水面增加,使逕流量增加;3.自然生態敏感區(如關渡、淡水河岸...)受衝擊與破壞。白皮書並進一步宣稱:「佔台北市一半以上面積的環境敏感地區(包括保護區、風景區、行水區),應予積極保育。」要求市府應實踐其政見。

註:內湖保護區變更案背景說明

內湖保護區變更案位台北市內湖區大湖里,南臨30公尺寬之成功路五段與大湖公園相望,原係台北盆地碧山集水區之湖泊,基地具多重環境敏感因素,包括潛在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礦坑、斷層等不利的自然條件,特別是潛在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等,形成典型的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是該基地劃為保護區的根本原因。

1973-1978年間,七星農田水利會將土地轉賣予新陸觀光公司後,該基地遭回填並開始充斥各種違規土地使用活動,包括網球場、公車停車場、幼稚園等,而集水區之回填亦導致周邊農園淹水不斷,居民陳情亦不斷。1996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購得該基地,並於1997年規劃變更並建設兒童醫院,然遭都市發展局駁回其變更申請。

2001年起都市發展局召集府內相關單位召開4次(府內)會議與一次專家學者座談會,2003年完成該案水土保持審查,並於2004年規劃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預計建設國際志工發展中心、救災調度與訓練中心及社會教育中心,並進入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變更程序,意圖將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該計畫基地面積合計46,198平方公尺,分為南、北二基地,因未達5公頃故不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2004年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第543次會議)第一次審議,決議組成專案小組並針對使用計畫、交通、水保、回饋,及保護區開放原則、慈濟與環境的基本理念等議題詳予討論。

2005年7月~2006年12月之間,共計召開7次專案小組會議討論,其間都市發展局角色曖昧、態度偏頗,且專案小組在未完成任務下即將本案送回大會審查。2007年5月召開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第568次會議)審議,決議由都委會另行召開討論會二次後擱置迄今,2010年9月28日由林建元副市長兼主任委員召開第3次都委會討論會,決議比照貓空地區開發許可的模式提大會「努力」。事實上,北市府已透露出讓本案「通過」的強烈企圖,若民間團體未發出大聲音,則本案必定照本宣科通過無虞。」轉錄自〈台北市的城市造災運動〉

延伸閱讀:

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

綠手指上的灰指甲─內湖慈濟保護區開發案

台北市的城市造災運動

對抗北市熱島效應 學者說保留綠地

Top

 

各方簽訂塔斯馬尼亞森林保護協議 原始林將逐步停止砍伐

本報2010年10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據估計,在過去25年裡,上萬公頃的林地已經砍伐殆盡。圖片來自:BBC報導。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始森林將可能獲得保障,當地的環保人士與林業業者共同簽署一份和平協議,並於19日送交給塔斯馬尼亞州長。這份協議名為「塔斯馬尼亞森林達成協定之原則聲明」,是參與者經過數個月的秘密協商後,為塔斯馬尼亞州30年之久的森林開採爭議,所提出的解決對策。

協議的簽署者包括營造、林業、採礦與能源產業工會(CFMEU)、澳洲林業社區(Timber Communities Australia)、塔斯馬尼亞林業公會與塔斯馬尼亞林業承包商公會,以及塔斯馬尼亞環境協會(Environment Tasmania)與澳洲荒野協會(Wilderness Society)。

各方代表矢言支持立即保護高度保育價值的森林,並逐漸限縮原始森林開採的規模。

簽署各方也支持林業能更興盛且更永續,並以人工造林爾後砍伐(plantation logging)為主。他們同時呼籲塔斯馬尼亞州與聯邦政府在林業重整期間,協助需要轉業的工人。

該文件還承諾支持「以人工林為主的木材處理設施,包括一座紙漿廠。此舉將需經過利益相關者諮商,並有倡議者、環保團體與社區的參與。」

不過環保團體與社區組織仍然反對目前研議要在塔馬谷 (Tamar Valley)設立的紙漿廠,並強調未來任何紙漿廠的提案,都必須根據新訂立且透明的公共諮商過程。

另一方面,林業公司老闆警告,人工林要在質與量上能供應足夠的硬木產量,可能要花上30年的時間。塔斯馬尼亞林業公會執行長艾德華茲(Terry Edwards)說:「原始森林的砍伐將不會在短期間內中止。」

一直參與林業協商的塔斯馬尼亞農牧協會(Tasmanian Farmers and Graziers Association, TFGA)並未簽署這項原則聲明協議。協會的執行長戴維斯(Jan Davis)表示,並不是協會對此文件有任何概念上的反對,而是這項協議和農民根本沒有密切關係。

「這項討論...全部關注也只關注在公有土地與州政府所轄土地上的原始森林,而十分明顯,我們所代表塔斯馬尼亞農民的利益卻是在私有土地上的林業活動。」戴維斯說:「因此,這項原則聲明目前所揭示的,並未涵蓋到我們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上。」

戴維斯表示,農牧協會從來就不適合簽署這項原則聲明,因為該協會並不幫公有林地相關的人士發聲。

她並補充:「再者,部份議題上我們還想要尋求更進一步的討論,也就是某些原則是否不單單適用於公有土地,私有土地也需一並適用。」這些議題包括生質能的討論,以及為了食物生產而種植更多的人造林。

戴維斯女士表示,該協會將會準備繼續展開討論,以確保農民的心聲能被聽見。

塔斯馬尼亞擁有一些世界上最高大的樹,包括一棵以羅馬戰士階級「百夫長(Centurion)」為名的巨大澳洲桉樹(Eucalyptus regnans),超過100公尺高。

採伐原始森林導致塔斯馬尼亞的環保人士與伐木工人產生紛爭。據估計,過去25年來,有數萬公頃的原始林遭到砍伐,多數以碎木片形式外銷。

新聞來源:

澳洲ABC新聞網

英國BBC

澳洲保育基金會

原則聲明協議(PDF檔)

Top

 

鐘理和文學館前辦市集 美濃故事觸動中國環團

本報2010年10月26日高雄訊,陳韋綸報導

中國環保團體代表於雙溪熱帶母樹林合影。美濃笠山腳下,傳出樂手林生祥沖繩三弦的悠揚。24日11名中國環保團體代表先後參訪旗山、甲仙與美濃,聽取八八風災災後重建報告,並於午後來到鐘理和文學館前,參與「大地書房」音樂會與在地市集,理解美濃如何透過文化與生態導覽活動,轉化反水庫與農民運動等「硬議題」,凝聚社區認同,並讓更多民眾身歷其境社區豐富的歷史與故事。

中國環保團體代表聽取八八風災小林村災後重建情形。「農村的故事是有感情的!」喜悅山水社導覽員林淑貴表示。因此,如何利用「說故事」及各種方式,參與反水庫運動,是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慧等人於2000 年之後努力的目標。透過黃蝶翠谷季、白蘿蔔季或是大地書房音樂會這類活動,使民眾深刻認識美濃。上海屋裡廂社區服務中心召集人易曉武便言:過去從事污染調查,與民眾對話往往問悲不問喜,「誰會開心!我羨慕有(大地書房音樂會)這樣的活動,透過不同方式接觸民眾。」

將遊客帶入社區 讓美濃故事傳出

林淑貴所任的喜樂山水社成立迄今4年8個月,於旗美社區大學協助下,自主培訓社區導覽員。社區導覽與一般套裝行程相異之處,若以林淑貴經驗為例,她本身參加內門、旗山與美濃導覽培訓班,親自拜訪地方耆老,透過訪談調查瞭解農產品。社區導覽員甚至知道,兩戶人家種植蘿蔔的方式有哪裡不同。她說:「旅行社將遊客帶入購物商場,但社區自己培訓出來的導覽員,將遊客帶入在地,只要有1/3的人願意聽,美濃的故事就會傳出去。」

兩岸社區意識仍有落差

小小社區解說員溫正彥。「這裡最多曾有5000萬隻黃蝶。當時因為要蓋美濃水庫,居民反對,而黃蝶翠谷因此誕生。」上面這些話,出自目前國二的溫正彥與許效慈,他們來自九芎林揚葉飛 (揚葉飛即客語的「蝴蝶」)青年導覽員志工培訓。兩位小小導覽員對於雙溪熱帶母樹林內的數目與昆蟲如數家珍,令11位中國環保團體代表豎起大拇指。小小導覽員參與培訓課程已有兩年時間,並實際走入社區,親身認識一草一木,現在已有4到5次導覽經驗,「我比其他人還要認識美濃!」溫正彥得意地說。自然之友會員管理負責人寧永菊在參訪後的社區論壇中,認為北京民眾對於社區那種「主人翁」的感覺,相較之下仍是薄弱,因此無法行動,做出改變。

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晚間社區論壇中,旗美社區大學、屏東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美濃愛鄉協進會與中國環保代表們針對災難應對進行交流,廈門市綠十字環保志願者中心管理部主任及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分別分享參與汶川及玉樹地震賑災工作,民間組織如何爭取參與空間。玉樹地震後,萬通基金會贊助當地組織進行垃圾處理,李勁指出,「相對汶川,玉樹地震時,民間組織參與空間小」,因此考驗了組織的反應速度,經驗以及政治關係。李勁也指出,垃圾處理屬於問題應變,他們嘗試在當地引發資源回收的概念,但尚未能夠形成一條產業鍊,讓回收成為經濟來源。屏東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專案督導周克任則以應變極端氣候為主題,提出社區避災必須平時就組織、動員鄰里長,成立民間的救難組織,並於災後成立巡守隊及媽媽教室,周克任表示:「面對災害,只有整個社區動起來,才有可能即時應變。」11名中國環保團體代表將於26日回到台北,分享他們在中國大陸從事環境運動的經驗。

Top

 

華映、友達廢水改排 桃縣環保局退件 新埔人不滿

摘錄自2010年10月24日公視報導

桃園龍潭華映和友達兩家工廠,廢水長期引入新竹縣霄裡溪,經霄裡溪附近居民8、9年的抗爭,環保署於民國97年罰緩友達60萬,並決議將華映的廢汙水排至桃園縣老街溪,繼而引起老街溪附近居民的抗爭。

為了廢水該排何處,監察院去年,還向桃園縣政府提出糾正,要求桃園縣環保局,盡快完成廢水改排老街溪,因此對於桃園縣環保局,退回兩面板廠廢水改排文件,新埔鎮居民相當不以為然,表示將請監委替鄉親們主持公道。

在廢水排放何處沒有結論之前,新竹縣民與桃園縣民,都發出了不滿的聲音,不僅新埔鎮居民強調,9年來霄裡溪的汙染,造成魚蝦無法生存,全部死光,而龍潭鄉民眾更是表明,不會讓廢水管從龍潭鄉經過,破壞當地的溪水品質,這也讓桃園縣環保局更是小心翼翼,也因此未來的專家審查會,對於居民、廠商、兩地縣政府,都是嚴厲的考驗。

Top

 

德國八成幼兒玩具含毒

摘錄自2010年10月25日大紀元報導

馬上就該進入聖誕購物的季節了,德國權威的「商品測試基金會」(Stiftung Warentest)及時公佈了對德國市場上玩具的測試結果。令人震驚的是,50種3歲以下幼兒的玩具中,有42種玩具被檢查出含有多環芳烴、甲醛、軟化劑、有機錫化合物以及鉛、鎳等有害物質,其中5種玩具還存在安全隱患,根本不適合上貨架。

接受檢測的玩具分為木製玩具、塑料玩具、毛絨動物和嬰兒娃娃4種。許多家長心目中較為高檔和安全的木製玩具在這次測試中竟然全軍覆沒,所有15種木製玩具沒有一件是不含有毒物質的,就連品牌產品也不例外。如著名的Brio的小鐵路及小火車的部件中含有防火劑、多環芳烴和鎳。kik和Selecta的木製拼圖玩具因木材黏合劑的原因含有大量的甲醛,有可能致癌。價格相對便宜的塑料玩具反而成績不俗,10樣塑料玩具中只有4樣含有害物質。毛絨動物玩具和嬰兒娃娃中則只有Kitty貓和sigikid的捲髮女孩(Curly Girly)是安全的,就連大名鼎鼎的史泰福(Steiff)的泰迪熊居然也沒過關,檢測人員在一隻名為Victor的泰迪熊的領結上發現了多環芳烴。

「商品測試基金會」指出,這和產品質量法規不全面、不嚴格有關。一些有毒物質目前還未被列入立法範圍,現有的法規則沒有統統顧及到玩具及幼兒的特殊性,設定的標準太低。由於幼兒常常將玩具塞到嘴裡啃咬或撕扯玩具,測試人員因此在測試中採用了更嚴格的標準。

該基金會呼籲生產商,為自己的產品負責,明確告訴供貨商對產品材料的要求和規定,並且切實進行檢查。目前在德國市場上銷售的玩具有3/4來自中國。

Top

 

論壇:沈重的沈痛

作者:謝明海(公民記者)

台灣海岸四處可見的消波塊,就像當年中國可以換成軍艦的銅牌。不知政府或環保團體可曾做過統計,相信數量驚人,可能不少於三五百萬個。

日前配合Peopo公民記者地方聚會的時間,安排了四天三夜的花東行程,參加了台東場,雖然台東公民記者到場的只有個位數,卻是個個都展現了台東的熱情和活力,感覺就像台東名產釋迦,又大又甜而且一副要爆炸繃開的架勢。台東民眾已經知道自己發聲的重要,唯有地方自主意識抬頭,地方事務,需求、苦難、和希望,才能真實呈現。由於颱風威力驚人,臨陣脫逃未能參加花蓮場,十分遺憾。

這是第3次到花東,前面60年沒有涉足,後面5年卻接連來了3次,花東真是台灣最美的地方。如果我是花東居民,誰想『建設』花東,誰就成為花東的罪人。

在花蓮海岸邊,我凝視著這個巨大的石塊許久許久,看著他背負著堆疊而成的巨石長龍,我聽到他低聲哀嚎,沒有長江拉縴人快樂的吆喝和歌聲,因為他的辛勞不是創造希望,也沒有希望。相反的,他的苦難是和台灣各地海岸的消波塊災難同步擴散。

1988年,我首度以台商身份拜訪中國,走訪很多工廠,也看到中國的問題和希望。視覺上最諷刺的,是在如此貧困、物質缺乏的國度,每個工廠的牆上都掛滿幾十個大大小小,寫著文明單位、模範單位等類似內容的銅牌標語,而且每一片都要派工人用桐油擦得像鏡面一般發亮。我忍不住告訴接待我的廣東經貿部官員說:「如果你們不要浪費這些銅牌,全中國幾千萬面銅牌節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買軍艦打台灣。」官員尷尬的哈哈大笑。

台灣海岸四處可見的消波塊,就像當年中國可以換成軍艦的銅牌。不知政府或環保團體可曾做過統計,相信數量驚人,可能不少於三五百萬個。對海岸生態以及自然海灣的破壞不談,省下這些水泥,早就可以建設一條反攻大陸的海底地道,中華民國不必淪落到這個地步。政府胡作非為、圖利財團不是今天才開始。

他沈重,我沈痛!

※本文轉載自「People Post 公民新聞平台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