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0.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大自然物物皆美,自然野趣DIY等你慧眼巧手拼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蘇花改不改 何不暫緩環評 舉行聽證會

懸崖上細細的道路就是標榜人定勝天的蘇花公路 陳雅芬攝影

懸崖上細細的道路就是標榜人定勝天的蘇花公路

攝影:陳雅芬

環保署訂下周一(11月1日)環評審查蘇花改,然而會還沒開,包括總統、行政院長都一而再、再而三打包票蘇花改11月過關、立刻發包,此時此刻大概沒有人相信環評還能「專業客觀」。一般民眾也只見贊成、反對雙方高來高去,無法得到充分訊息。

不但打包票,行政院長吳敦義還幫環評委員、環保團體發言,他說據他了解環評委員多半贊成、環保團體也沒有人反對。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接著說:通過的機會蠻大的。會說出這種話的官員,已經不能用干預環評來形容,而是撤底的失格。忘了自己身分該說什麼話。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安全回家的路不只一條 環團籲慎審蘇花改
政策不明、時空變動 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
縮環評時程 蘇花計畫開預審會
花青鬥陣環署開唱 要一條不一樣的返鄉路
 

游牧綠人間 | 祭拜敖包還是破壞環境?

祭拜敖包是薩滿教巫師的一種儀式。目的就是崇拜週遭環境以及大自然,對於蒙古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形式之一。居住於河邊的鐵木真,深受周遭大自然影響的故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就屢屢讀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鐵木真小時候,也就是1178年篾爾其來劫掠時,鐵木真就深藏在BURHAN HALDUN山的森林深處才得以活命。

從此之後成吉思汗每天起來就會去祭拜BURHAN HALDUN山。此時16歲的鐵木真認為,他能夠幸運避難,是因為BURHAN HALDUN山之山神保佑,從此深信不移。蒙古族崇拜及愛護天地的一種表現即是祭拜山神跟水神。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為期12天的名古屋生物多樣性峰會即將進入倒數2天,除了可能簽署「名古屋CBD協議」,並將在周五的大會中正式提出「國際生物多樣性十年」計畫,提出下個十年的重點工作項目,另有「聯合國生物文化多樣性十年」建議提案亦在討論之中。同時,在此高峰會中,帛琉代表宣布將經濟海域劃為海洋哺乳類保護區。其水域內的鯨豚與儒艮都將受到保護。然而帛琉目前僅有一艘巡邏船可用,需要鄰國的協助。身為此會議地主日本的NGO人士,更把握機會倡導環保運動,希望能夠藉機抵制那些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害或破壞自然的工程計畫進行。而目前正在台灣進行交流的中國NGO人士25日與北門社大、台南社大與七股海岸保護協會進行社區論壇,對於環保團體的成效如何衡量,可否量化?有一場熱切的辯論。
一則迫切的災難威脅:印尼現在同時面臨了兩個天災,除了強大的地震引發了海嘯,奪去上百人命,梅拉比火山也在此時爆發,使住在山坡的數百位居民被迫疏散。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推銷國光石化 犯大錯

作者:周桂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近期社會上出現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認為反對國光石化案即反對國內石化產業,並舉出世界主要國家皆維持一定的乙烯產能,因此,反對國光石化者即未顧慮到國家主要產業如紡織業、汽車零組件、電子資訊或「反對人士口口聲聲要推動的」綠能產業等皆需要石化原料云云。會出現類似此種牛頭不對馬嘴的觀點,看來經濟部要負最大的責任。

經濟部在強力推銷國光石化的政策環評中,犯了非常大的偏誤,宣稱如果國光石化不蓋,台灣乙烯產量數年後將不足。此政策論述可以從幾個觀點來討論。

精采內文

 

論壇∣前瞻性法規 推動再生能源 

作者:蔡岳勳(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來太陽能光電業者於媒體刊登廣告後,媒體亦開始關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施行1年後的成效。除業者與媒體除指稱官僚作業繁瑣形同扼殺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外,政府官員認為應對太陽能光電發電補貼設限,因過多補貼造成太陽能發電發展過熱並拖垮未來財政。

對於行政院開始正視推動再生能源不能只靠毫無目的補貼,並試圖建立各項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目標,筆者肯定,但仍然提醒政府,推動我國再生能源目標的建置,需奠基在一個長期穩定的法規環境,而非獨靠政府之行政作為。

精采內文



 
蘇花改不改 何不暫緩環評 舉行聽證會

本報2010年10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訂下周一(11月1日)環評審查蘇花改,然而會還沒開,包括總統、行政院長都一而再、再而三打包票蘇花改11月過關、立刻發包,此時此刻大概沒有人相信環評還能「專業客觀」。一般民眾也只見贊成、反對雙方高來高去,無法得到充分訊息。

不但打包票,行政院長吳敦義還幫環評委員、環保團體發言,他說據他了解環評委員多半贊成、環保團體也沒有人反對。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接著說:通過的機會蠻大的。會說出這種話的官員,已經不能用干預環評來形容,而是撤底的失格。忘了自己身分該說什麼話。

既然如此,還不如暫緩環評,依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會,讓贊成、反對意見公開辯論,攤在陽光下供全民檢視。公路、鐵路、海運,究竟如何選擇才是安全回家的路、什麼選擇又才能永保東部的永續,民眾的未來自己決定,不是任由少數政客指點江山。

不只蘇花改,包括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四期,都是在行政院核定「重大政策」、行政程序展開後才進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民間通常也在此時才得知政策內容。既定政策下的環評結果可想而知,此時的公民參與,套句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的話就是「敷衍式的參與」。

然而,公民參與是民主時代的核心價值,不像威權時代政府說了算,如果民主時代還存在「敷衍式的參與」,付出的代價就是社會的撕裂與對抗。中科三期、四期就是最好的例子,環保署用盡手段通過環評,最後人民聲撕力竭得不到回應,落得兩敗俱傷。

因此為了落實「真正的參與」,在政策構想的「源頭」就應該納入公民參與機制,而且要明確立法規範在訂定所謂「重大政策」時就要有聽證會的機制。不是等到「末端」(環評)才讓民眾做非實質的參與。

畢竟所謂「重大政策」不應官方片面獨斷。為什麼國光石化是重大政策、彰化沿海漁民的產業就不重大?為什麼中科三期非蓋不可,后里農民的健康風險就可以擺一邊?對官方微不足道的事,對民眾而言或許是生死交關。

廖本全表示,談「參與」就要談民眾可以參與到什麼程度、有沒有決定權。從這個角度來看現行的公聽會、說明會,他認為這只比完全沒有參與好一點點而已。因為民眾沒有決定權,只能在有限時間內發言,而且他的質問都不需要被釐清。

而即便是這種「敷衍式的參與」,民眾想參與有時還難上加難,行政機關可以設下重重關卡,會想讓你聽就讓你聽、不想讓你聽就變成「延續會議」。為了怕農民到會場「鬧事」,於是農民進入會場表達意見時還得由警察「護送」進場、出場,后里農民在中科三期環評會時就怒斥:「這樣是在審犯人嗎?」

蓋不蓋蘇花改、國光石化,都是一種選擇,如果這個選擇是奠基在公民參與的基礎上,大家都沒話講。如果還是政府片面獨斷、強渡關山,民間與政府的撕裂將愈來愈大。

溝通愈多、衝突愈少,公民參與才能體現真正的民主價值。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游牧綠人間 | 祭拜敖包還是破壞環境?

翻譯:朱小艾Enkhuush;校對:鄭國威

Altan ovoo祭拜敖包是薩滿教巫師的一種儀式。目的就是崇拜週遭環境以及大自然,對於蒙古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形式之一。居住於河邊的鐵木真,深受周遭大自然影響的故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就屢屢讀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鐵木真小時候,也就是1178年篾爾其來劫掠時,鐵木真就深藏在BURHAN HALDUN山的森林深處才得以活命。

從此之後成吉思汗每天起來就會去祭拜BURHAN HALDUN山。此時16歲的鐵木真認為,他能夠幸運避難,是因為BURHAN HALDUN山之山神保佑,從此深信不移。蒙古族崇拜及愛護天地的一種表現即是祭拜山神跟水神。

為 了恢復古老傳統習俗,蒙古國總統1995年下了第110號命令,於BOGD HAIRHAN山、BURHAN HALDUN山、OTGONTENGER山每年進行祭拜儀式。總理也於2004年頒布第57號、於2005年頒布第44號、於2007年頒布第183號命令,確認DARRIGANG DARI的敖包、ALTAN HOHII、SUVRAGA HAIRHAN、HAN HOHII、SUTAI HAIRHAN山的敖包為「國祭之山、國祭敖包」。2004年第57號文件附件中註明祭拜敖包跟祭山神的儀式規定,而到2010年第85號文更加以詳細規 定,參祭拜人員由國家元首、元首指派部長、宗教大師、極少數高階公務員參與,祭拜儀式由該地方政府及區長帶領祭拜成員至山上及敖包,並擔任主持儀式者。

但最近因為適逢祭拜敖包和山神的時節,人潮洶湧、車子大排長龍,人們漸漸失去祭拜敖包和山神時應有的禮儀。2007年祭拜BURHAN HALDUN山時多達600多輛車子、400多位騎馬的騎士在內,總人數加起來有2500人;祭拜OTGONTENGER山時,更有多達3000輛車子、 2萬人集合於該地,草原都被踩平,草原上更新出現了三到六條分岔路。由此可見,雖然表面上看來,從國家元首到人民都積極在愛護大自然似的,但這些山和敖包 自從明定了祭拜儀式之後,都開始受損。

不到一天的時間,該山頭附近周圍的花草都被踩平,草叢消失,只剩紅土。 祭拜儀式變得不是讓山神高興的事情,反而侮辱了山。將山上的草原踩得只剩紅土,這件事真令人感到心痛。

駐 紮該山森林裡的人們,把垃圾到處亂丟,使得山上處處堆滿垃圾,造成很多困擾。在城市製造的垃圾有垃圾車可以去載,但草原及山上的垃圾很難一一撿拾並載走。 祭拜完之後,在山上運走的只有7-10台車的垃圾,其他的呢?看看這種情形,難道我們是以垃圾來祭拜山神嗎~各位!?若你們那麼想寄託家人及個人事業成功 與否於山神的庇佑,就不要只帶糖果、酒類、餅乾的,反而,每個人應該各帶一顆樹種,種植在山上不是更有福的作法嗎?這樣一來不知道山神會多麼高興呢!

生命的來源是水,而水的來源即是森林。若沒有森林的話,萬物都了無生氣;所以祭拜敖包之事,要提早規劃好,善用媒體宣傳垃圾處理方式,這樣違法的人也不會很多。還是說,我們就繼續用垃圾來祭拜敖包呢!!!

※ 本文與遊牧綠台蒙環境平台合作刊登
※ 希望了解更多蒙古環境生態現狀,或反映您的意見,歡迎上網討論。

Top

 
 
 
  名古屋生物多樣性峰會 關鍵協議倒數2天!

本報2010年10月27日日本名古屋訊,特約記者潘紀揚報導

聯合國CBD會議。潘紀揚攝為期12天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COP10)即將進入關鍵倒數階段,各項CBD議題工作會議都加緊腳步進行討論、談判及協商,盼於周四(28日)前達成協議,供前來與會的各國決策人士簽署。包含可能促成的「名古屋CBD協議」及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十年」計畫(International Decade of Biodiversity)。

可能簽署「名古屋CBD協議」

來自各國的領導人及政府官員,趕在會議最後三天到達,參與高層階級會議(High Level Segment Meeting)討論 ,並簽訂此大會協商完成的 CBD協議條款。據記者了解 ,因各締約國普遍未能達成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所提出的「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所以後段的CBD高層階級會議 將可能簽署「名古屋CBD協議」,或設定至2020或2050年的新「CBD 生物多樣性策略目標」("CBD Strategic Plan")。

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十年」計畫 可望加入文化、原民知識面向

另一方面,聯合國相關單位、國家及國際組織預計在周五的大會中正式提出「國際生物多樣性十年」計畫。此計畫為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的延伸,將擴充、增加預算及計畫範圍 ,做為下個十年的重點工作項目,於2011或2012年展開。

記者走訪各相關人士後得知,此提案已獲得大部分與會國支持,可望通過。而聯合國CBD秘書處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向國際NGO、國際原住民及在地社區組織尋求建議,討論規劃此十年工作計劃,認為應增加文化及少數民族、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面向,因此另有「聯合國生物文化多樣性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of Bio-Cultural-Diversity" ,或"International Decade of Cultural and Biodiversity") 之建議提案。但若有任何國家政府或單位有意見或反對,則將維持原案不變。

※ 本文與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Taiwan Indigenous Knowledge Action Network,TIKAN)合作刊登。

Top

 

保護海洋哺乳類 帛琉宣布經濟海域禁獵

摘譯自2010年10月25日ENS日本,名古屋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海豚躍出水面,此處距離帛琉人口最稠密的島嶼Koror僅24.1公里,圖片右上方隱約可見Koror島。圖片節錄自:Brian Glass Photography相本。南太平洋島國帛琉公開聲明,該國專屬經濟區內的所有水域都將成為海洋哺乳類保護區,以保護鯨豚與儒艮。

帛琉的環境、自然資源與旅遊部部長佛里茲(Harry Fritz) 23日於名古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的海洋日記者會上,代表總統托里比昂(Johnson Toribiong)宣告這處60萬平方公里的新保護區。

佛里茲表示:「從遠古時代至今,我們一向藉著傳統律法(Bul)、暫時禁捕令,與保護重要區域這些方式,來保育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一直是帛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我們傳統上的認同、價值、傳說與習俗,和我們的週遭環境與我們與生物的關係都密切相關。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深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態度裡,並內化在我們用語的含義之中。」

帛琉是一座島嶼位置集中的群島,其水域中至少擁有11種鯨豚類動物,包括一個抹香鯨的繁殖種群,可能有多達30種其他的鯨豚種類在此出沒。而帛琉的儒艮則是世界上最為孤立與瀕危的族群,佛里茲如此說明。

佛里茲表示:「保護區將推動永續賞鯨旅遊,這已經是成長數百萬美元的全球產業,是帛琉民眾的一個經濟契機。」

帛琉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旅遊業,此外,全球最大的海豚研究機構「太平洋海豚灣公司」(Dolphins Pacific)以及專精熱帶珊瑚礁的現代化水族館暨研究機構「帛琉國際珊瑚礁中心」(Palau 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Center)都位於帛琉。此區域水面下的生物多樣性十分壯觀,包括超過1500種的魚類與700種的珊瑚和海葵。

太平洋島嶼區(Pacific Islands Region) 海洋哺乳類數量已經大幅減少,這是因為19世紀,特別是在20世紀之中,對海洋哺乳類進行的捕獵行為,而捕獵者大多數是來自外國。」佛里茲表示:「國際捕鯨委員會已承認,有明確科學證據指出太平洋島嶼區裡,有許多大型鯨魚種類受到過去捕鯨的影響,其數量目前仍然極為稀少。」

「這是一個確實的科學原則,要保護遷徙物種,不僅必須保護牠們的覓食區與遷徙路徑,也要保護繁殖場域。」佛里茲說。

建立保護區的目的在於禁止蓄意獵捕或騷擾任何海洋哺乳動物。

然而帛琉僅有一艘巡邏船用來巡邏,而負責的水域廣大,面積僅比美國德州略小。這艘船由澳洲提供,但由帛琉政府負責運作。

佛里茲表示,帛琉正向鄰國尋求支援,協助巡邏與監控該國專屬經濟海域中是否有人非法捕獵海洋哺乳動物。

直到現在,帛琉都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上投票支持日本商業捕鯨的提議,而海洋哺乳類保護區的設立被視為信號,意即日本可能不能再把帛琉算進支持捕鯨的票數裡了。

當被問及新的海洋哺乳類保護區是否會影響到帛琉與日本的關係,佛里茲表示,帛琉現在表明立場,而這將會「讓朋友能夠理解」。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日本非政府組織(NGOs) 發揚國內環保議題

本報2010年10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李鍾旻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OP10)此刻正專注於如何減少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除正式協調商議外,亦有數以百計的場場學術研討會持續進行。這些研討會的主題涵蓋保護海洋生物,以及原住民土地上生物資源的使用議題。

日本政府、日本愛知縣政府,以及名古屋市在日本舉辦許多有關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研習活動,並受地方媒體報導關注。然而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對日本的社運人士而言,更是一個倡導民間環保運動的良好時機,或許能夠藉機抵制那些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害或破壞自然的工程計畫進行。

由於資金短缺的緣故,社運人士倡導的環保議題往往鮮少受媒體所關注。藉著在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的同時,一些國內環保議題開始受非政府組織(NGOs)所倡導。

平針里山開發問題:日本藉名古屋COP10會議發起國際「里山(Satoyama)」文化運動。名古屋居民正努力抵制當地的里山受開發破壞。名古屋政府嘗試從私有者手中購買此區域,但因售價過於高昂而未果。民間指出,存在達40年之久的法令竟允許私人土地開發,因此業者遍及城市綠地,並且國家亦缺乏明確的里山保護法令。

相生山螢火蟲:相生山當地森林提供當地的原生種螢火蟲棲息環境。基於交通運輸的考量,名古屋當地正計畫興建道路穿越這片森林。當前政府亦考量另擇替代路線,然而眾所關切的是,任何路線可能都將對生態系造成負面衝擊,並危及這些原生螢火蟲的生存。

豐田的田代測試道: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位於距名古屋不遠的岡崎市。豐田汽車擬定在當地下山-田代地區開闢一條2公里的直線測試道路,以及二條4、6公里的環狀測試道路。此區域佔地90%為森林,10%為稻田,同時該區域為已知至少120種鳥類與18種昆蟲的棲地。

日本瀕危物種名單中的19種瀕臨絕種生物生活於該區域。其中包括麻鷺,一種現存個體數量估計低於1千隻的鳥類。民間團體呼籲應另擇已開發地區。

沖繩儒艮:日本沖繩當地瀕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儒艮(dugong),目前被估計倖存數量已不到50隻。儒艮的棲地之一為沖繩北部的邊野古海灣沿岸至Oura Bay地區。該地亦為日本與美國國防部協議之Futenma替代基地預定地。該基地座落於沖繩中央。

當地反對基地建造的民眾與國際環保團體如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與綠色和平組織,指責抨擊此項計畫。在2008年,美國聯邦政府裁定美國國防部之興建計畫違反國家史跡保存法(U.S. National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Act)並要求其遵守法規。

京都水族館:在距京都不遠的公有土地上將建立一座以活海豚秀為招牌的私人水族館。水族館的反對者認為,該館將有損京都傳統形象,並損害大氣層。

※參考資料:日本時報報導

Top

 

兩岸環團交流 成效量化引發辯論

本報2010年10月28日台南訊,陳韋綸報導

中國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環保團體的成效,是否能發展一套評鑑指標?如何衡量環保團體成效?成效又如何量化?11名中國環保代表25日與北門社大、台南社大與七股海岸保護協會進行社區論壇,上述問題成為兩岸環保NGO爭辯交流的焦點。

北京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說明,目前中國NGO進行公募尚未開放,萬通基金會資金來自萬通地產企業,項目涵蓋北京與天津44個社區。由於基金會並非執行單位,而是贊助當地NGO;李勁強調「環保非政府組織必須有拿出成果的意識,而非拒絕評量。」但他也解釋評量並非單純量化,成果必須對社區居民展現,而非資方。

中國藍天環境與發展中心的黃寶華(左)與台灣北門社區大學主任柳秀慧。藍天環境發展中心主任黃寶華補充,中國大陸環保NGO發展時間約15年,近年出現許多一次性、追求規模的動員式環保活動。李勁認為評鑑不意味追求統計數字的多寡,但必須拿出成果,「否則難以確立組織的公信力。」

北門社區大學主任柳秀慧認為,台灣社區大學目標是打造公民社會,使在地民眾參與公共問題討論,讓社區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她對成效評鑑的量化取向提出質疑;台南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則以社大評量指標為例,有些縣市教育局將每年人數增增加多寡作為評鑑項目之一,說明量化評鑑的危機。

中國環保代表也好奇,台灣非政府組織運作的資金來源。台南社大長期進行二仁溪水質監測以及淨攤等活動;就政府補助而言,經費不來自環保署,而是來自教育部與地檢署。他說明,這是因為環保署有所謂「保密條款」,受補助單位不得任意公開計畫內容。廈門綠十字環保志願者中心管理部主任張穎則說明,很多時候中國環保部門資助環保NGO,受限於政府預算編列無法拿「買醬油的錢去買醋」,必須設法將工作項目盡量符合政府預推動的工程才有可能;另一方面,NGO工作項目很多是臨時而緊急的,在事先規劃預算項目上有所困難。

北門社區大學主任柳秀慧。黃寶華聽過台南社大說明資金情況,直呼:「你們真的很幸福!」他表示,「政府給予資源,鼓勵民間發展的情況,是目前中國環保NGO還不具備的情況。」以藍天環境與發展中心為例,即便成立已2年半,卻仍未註冊成功。與會台灣環保朋友則共同鼓勵,台灣環保運動一路走來,經歷很多戰役,才有今日局面。也警惕政府補助並非全然是益事,柳秀慧說,以往狀況是每年擔心募款,若不足組織解散,成員另尋頭路;今天則需思考補助往往也是對組織推展工作的限制,「組織接受補助是一件好事嗎?如果沒有補助的話要怎麼辦?」她說。

Top

 

印尼遭逢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夾擊 威脅當地居民

摘譯自2010年10月26日ENS印尼,雅加達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紅星標示7.7級海底地震的位置。圖片來自: Jesse Allen /  NASA。印尼現在同時面臨了兩個天災的肆虐 : 強大的地震同時引發了海嘯,奪走了112條人命,另外,梅拉比火山(Mount Merapi)的噴發,使住在山坡的數百位居民被迫疏散。

星期一(10月25日)晚間,高達7.7級的海底地震引發了3公尺高的海嘯,襲擊蘇門答臘(Sumatra island)西部外海的明達威群島(Mentawai islands),造成至少112人死亡。受災最嚴重的Pagai島,僅能通過船隻抵達,海面上的風浪不斷,讓救難人員在災難發生時,無法立即抵達。

週二(26日)晚上西蘇門答臘省長Irwan Prayitno在一場協調會中說,大約有500人失蹤,另外有上千人被遷往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海嘯。

惡劣的天氣仍然使救災物資與援助難以抵達明達威水域。不過至少有一艘較大的船以及兩艘包船,載運了救援物資、志願者以及醫療工作人員航向明達威群島。

國際衝浪救援組織(SurfAid International)發出了一項對地震與海嘯的緊急呼籲。非營利人道救援組織與美國、印尼、澳洲以及紐西蘭的官員,正在進行搜救、評估以及因應行動。

「我們正與明達威地區政府、地區災難管理單位以及沖浪包船等單位協調。」國際衝浪救援組織發言人在當地時間週三上午表示,「紐西蘭國際開發署(NZAID)已經提供我們資金,以進行快速的評估和初步因應措施,並且與印尼副總統辦公室保持聯繫。」

國際沖浪救援組織報告,「原先擔心失蹤的10位民眾已經被安全尋獲。」南十字號在上週被通報失蹤,船上有8名船員以及船長,均為澳洲籍,另外有一名日籍沖浪嚮導,該船現在確定安然無恙。「他們正航向西卡卡普島(Sikakap),與當地的救援小組和其他沖浪者會合。對他們的家屬與親友來說,實在是鬆了一口氣。」救援組織表示。

週三(27日)的時候,沖浪救援組織正與其他船隻在島嶼附近合作,並且派出飛機進行損害評估和搜救。預計送出首批基本物資-包括防水布、毛毯、毛巾、裝水容器、地墊與繩索。

沖浪救援的工作人員計畫,在26日出發前往巴蓋˙烏達拉島嶼進行評估,但是他們說惡劣的天氣阻礙了行動。

基督教世界救濟會(Church World Service)的一位聯絡人巴巴漢牧師(Reverend Rugun Pakpahan)說,明達威地區至少有6個受影響村莊被海浪淹沒。他說,至少有645個家庭因為地震與海嘯而流離失所。

印尼的另外一頭,梅拉比火山在週二下午爆發,噴發出熾熱的煙霧與火山灰,當地火山與地質災害防治中心曾在週一把警告等級提升至最高級。

2010年10月26日拍攝到梅拉比火山噴出的熱灰雲。圖片節錄自:HADR相本。梅拉比山在爪哇與的意思是火的山,是印尼最活躍的火山,自1548年以來就常常噴發。這座火山靠近日惹市(Yogyakarta),山坡上也有數千位居民,村莊的海拔高度達1700公尺。

官員表示,在上週末的10月23至24日之間,紀錄到了大約500次的火山地震活動,岩漿則上升到了地表下約1公里處。

方圓10公里範圍內的群眾被下令疏散。雖然有些家庭忽視疏散命令而留在家中,不過數千位居民已經被疏散到幾個收容中心。

安塔拉通訊社報導,星期二晚上的疏散行動因為火山灰降下而受阻,火山灰覆蓋的區域已被劃為危險區。

梅拉比火山巴肯(Pakem)災難應變中心的首席救難員巴哈尤(Budharjo)對安塔拉通訊社說,「我們對容易發生危險的族群給予較高的優先權,例如老人、五歲以下的幼童、懷孕的婦女以及行動不便人士。」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印尼地質活動頻繁,包括了地震與火山活動。

梅拉比火山上一次噴發是在2006年,噴出的氣體以及岩石碎片,造成兩人死亡。1994年岩穹丘坍塌後的噴發,造成了至少70人死亡。而在1930年,火山爆發奪去了1300條性命。

2004年12月26日,也是在蘇門答臘西岸,一個9.1級的海底地震在印度洋沿岸大部分地區引發了一系列毀滅性海嘯,造成了14個國家23萬人死亡,並且以30公尺高的海浪淹沒了沿海的社區。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論壇∣推銷國光石化 犯大錯

作者:周桂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近期社會上出現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認為反對國光石化案即反對國內石化產業,並舉出世界主要國家皆維持一定的乙烯產能,因此,反對國光石化者即未顧慮到國家主要產業如紡織業、汽車零組件、電子資訊或「反對人士口口聲聲要推動的」綠能產業等皆需要石化原料云云。會出現類似此種牛頭不對馬嘴的觀點,看來經濟部要負最大的責任。

經濟部在強力推銷國光石化的政策環評中,犯了非常大的偏誤,宣稱如果國光石化不蓋,台灣乙烯產量數年後將不足。此政策論述可以從幾個觀點來討論。

第一,經濟部的政策環評書對於台灣乙烯的產量需求估計,基本上是完全站在台灣未來20年仍然偏重製造業的經濟模型來推估,這樣的推估假設值得各界公開討論。

第二,目前學界根據資料,明確指出我國乙烯產量相當多比例朝向低附加價值、高汙染的中游塑膠產品進行外銷。

第三,台灣的產業結構事實上已經面臨從加工製造轉向知識經濟的服務發展來轉型,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的產業結構在2008年服務業GDP已達73%,而製造業GDP則為25%。因此,未來台灣經濟的走向已經無法以傳統的製造業經濟模型來思考,不論新興的文創、綠能、雲端科技的規畫,即使紡織業、零組件、資訊、綠能產業,是否需要這麼高額的乙烯,需要更精緻的總體規畫。

第四,經濟部過度強調國光石化在該規畫廠址非蓋不可的觀點,而忽略向社會大眾提出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任何先進國家在推動一產業政策時,即須同時提出不同的替代方案,包括沒有國光石化時產業政策的調整、面臨五輕關廠後三輕之擴廠,已能充分提供各項製造或新興產業充足的乙烯需求,同時考量國際減碳公約的壓力。而外界質疑中油將同時關閉高雄總廠而新建彰化廠區,不但可能瓦解南部上中下游石化產業而增加失業,並將添增國土的汙染。

第五,上述替代評估在於考量外部的環境、健康、食品安全、地層下陷、溼地滅絕、農漁業生存等風險與未知的風險,達到多贏的局面。支持國光石化建廠者,可能會害慘台灣的石化產業,已經有數位重量級學者提出未來該廠可能會因地球暖化泡在海中的風險;總不能一味短視的支持建廠,而把眼睛閉起來,說沒看到當地居民每4年必須抬高房子一次、高鐵沿線支柱下層的問題、水資源分配的不正義、未來食品汙染風暴、當地漁民蚵民的生計、國際級溼地的破壞,以及連對岸中國都力圖保護的中華白海豚滅絕問題。

經濟部不清不楚的政策環評論述,不但缺乏前瞻性與國家引導性,而似乎喜好援用過去的瘦鵝理論,經濟成長優先、環境、健康嚴重汙染擺一邊。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2005年當彰化鋼聯戴奧辛汙染高出歐盟375倍時,當時工業局長力阻環保署的勒令停工令,其理由為將阻礙2008年國家重點經濟成長計畫。問題是,我們還需要這樣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思維嗎?

第六,論者提及國光石化廠原地不蓋,未來台灣乙烯將仰台塑的鼻息云云,也忽隱忽現的出現在經濟部的國光石化政策環評書。此種觀點實誤導大眾,好像將台灣比擬成因政商勾結而可以嚴重市場獨佔、沒有公平交易規範、沒有經濟治理、任其上下腐敗操弄的若干第三世界國家。

最後,面對這麼大的產業爭議,政府是否應依法舉辦公聽會、聽證會,讓社會釐清正反爭議點。近日發展,政府似乎將矇著頭硬以「有條件的環評」強勢進行開發決策,問題是,將這麼大的政策爭議最後交給已高度不受信賴的環評大會,恐有疑問。從近日公視對石化業的探討,政府高層何不真正傾聽當地民眾恐懼與憂疑的聲音,而這是否與馬總統國慶尊重民眾生存與健康權之談話背離?當我們要求中國大陸應釋放民主人士之際,我們自己在政策決策上卻仍然威權,豈能號稱民主燈塔?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論壇∣前瞻性法規 推動再生能源

作者:蔡岳勳(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來太陽能光電業者於媒體刊登廣告後,媒體亦開始關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施行1年後的成效。除業者與媒體除指稱官僚作業繁瑣形同扼殺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外,政府官員認為應對太陽能光電發電補貼設限,因過多補貼造成太陽能發電發展過熱並拖垮未來財政。

對於行政院開始正視推動再生能源不能只靠毫無目的補貼,並試圖建立各項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目標,筆者肯定,但仍然提醒政府,推動我國再生能源目標的建置,需奠基在一個長期穩定的法規環境,而非獨靠政府之行政作為。

從能源法的觀點來看,改變傳統能源供給結構,增進能源自主應是再生能源相關立法的主要核心目標與任務,而觀察世界各國新能源法的立法趨勢,亦多在其相關能源法體系中明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以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下稱「本條例」)所主要參考的德國《再生能源法》為例,該法2009年版本的第一條即明定該法的目標在於達成2020年前至少百分之30的電力能源供給必須來自再生能源。

而歐盟在2009年4月所發布的《新再生能源指令》,亦要求歐盟各國依其所分派的強制目標值,於2020年時達成再生能源占全歐盟能源消耗的百分之20目標。而美國歐巴馬上台後所開始推動的各項能原立法草案,考慮建立聯邦層級的再生能源目標。

反觀我國,本條例立法目的雖為推廣發展再生能源,增進能源多元等,但觀諸本條例各條,並無任何一條揭櫫我國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為何;反而,本條例將此一重大事項,委由中央主管機關自本條例實施之日起20年內,每2年訂立再生能源的「推廣」目標及各類別所占比率。本條例另外訂立所謂的「獎勵」總量,作為依本條例優惠補貼躉購的總量上限,該獎勵總量為總裝置容量650萬瓩至1000萬瓩。

惟到底所謂推廣目標與獎勵總量間的關聯為何,則無法從本條例中看出端倪。換言之,依照本條例的立法邏輯,本條例所規範的獎勵總量與推廣目標間是脫鉤,獎勵總量應多久達成?如何達成?與推廣目標並無關係,亦即本條例只規定補貼,但是並無設定補貼的目標為何!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條例所訂立所謂推廣目標及比率,依《行政程序法》第163條之規定,應屬於行政計畫。以行政計畫做為規範再生能源如何達成改善我國能源供給結構的主要依據?

建立長期穩定,且具可預測性的法規環境,對吸引如再生能源等需要大規模投資的新興產業來說相當重要。然依本條規定,中央機關必須每2年訂立所謂的「推廣目標」及各類別比率,這樣的立法例要如何建立起穩定且可預測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以及技術方向,不無疑問。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