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明、時空變動 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政策不明、時空變動 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

2008年04月25日
本報2008年4月25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環保署長陳重信爭議多時的蘇花高興建案,在上位政策不明、背景條件變動及專業技術問題未釐清的情況下,今(25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做出「退回開發單位」的決議,交通部將重新提行政院審議,蘇花高興建與否,交由未來的新政府決定。

環保署長陳重信表示,環評委員不應背負政策決定的責任,蘇花高至今仍有許多疑義,主要原因在於上位政策不明。他也提到重大開發案是否應該興建,是政策問題,政府要在政策決定前,讓民眾充分瞭解開發風險;而環保署只針對環境影響的部份審理。「美國的環評,不會有民眾到環保署示威」陳重信說到:「抗議民眾應該去找決策單位,環保署只是『細漢仔』。」

也有環評委員認為,即便環評與政策切割,依環評法第一章,計畫的需要性在環評會議上仍有討論空間;且蘇花高還包括原住民權利、隧道湧水、廢棄土方等多項問題未釐清,因此強力建議做出「駁回」的決議。

環評委員也提到,「興建蘇花高」與「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互相衝突。目前北迴鐵路的效能評估只有33%,未發揮真正效益;而蘇花公路一年只有9000萬維護費,興建蘇花高一年20多億的利息,足以支撐蘇花公路20幾年的維護費。環委指出,人口不增反減的情況下,若北迴鐵路發揮最大效能,就能承載使用量;但開發單位報告書的數據荒謬,顯示每三個花蓮人,就有一個要到台北上班,不知數據從何而來。

但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和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邱琳濱仍表示,鐵路改善計畫到目標年115年,全部改善完成的話,也只能替代蘇花高功能的20%;而改善現有的蘇花公路,對環境生態破壞更大、經費更高、耗時更久,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興建蘇花高」。

歷經十年的蘇花高環評,另一個問題在於時空、背景條件已大不相同,環評委員提出原物料大幅上漲,經費已從930億增加到1290億,益本比降低;以及當初規劃北宜高時,並未考慮蘇花高的問題,未來若蘇花高通車,將造成雪山隧道嚴重壅塞,建議交通部應重新送請行政院審議通過後,再送環評。

壯麗的清水斷崖,是花東發展的阻礙還是天然美景的屏障?花蓮真的需要蘇花高嗎?圖片來源:天下雜誌網站其他如土地徵收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問題,也是環評委員和在地學生團體關心的焦點。關心原住民權益的環評委員指出,大家的共識是「花蓮需要一條安全可以回家的路」,但開發單位的報告充滿矛盾、許多疑慮未釐清,興建蘇花高對原住民的影響不只房屋被拆、土地被徵收,「蘇花高是一條不歸路」,「路一開下去,東部就沒有原住民了」,開發單位卻如此草率面對少數族群的問題。

在多位環評委員的把關下,最後作成決議:「本案與行政院原核定之蘇花高興建計畫內容變動甚大,涉政策之重大變動,是否符合『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及『台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說明書』尚待釐清,且歷次相關環評審查意見亦尚未具體回應,本案退回開發單位」。蘇花高一案暫告段落,將重新送行政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