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獨立環境新聞人朱淑娟 囊括卓越新聞三大獎

本報特約記者朱淑娟,囊括卓越新聞三大獎

第9屆卓越新聞獎得主2日揭曉,首度以獨立媒體之姿入圍多項獎項的朱淑娟,以環境報導突破重圍,囊括3項獎項,刷新卓越新聞個人得獎紀錄。今年首度頒發終身成就獎,由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獲得殊榮。13個頒發的獎項,環境報導佔2/3,而以國光石化開發為主題的報導也抱走2座獎盃。

從主流媒體出身、目前是公民記者兼本報特約記者的朱淑娟,認為獨立媒體的存在是刺激主流媒體改變的契機,許多公共議題,主流媒體都受限於版面、政商關係而予以忽略淡化。獨立媒體都必須獨力承擔責任與壓力,應協助公民記者取得身分認同,不受政府部門打壓。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朱淑娟部落格:環境報導
是誰造成中科三期的大災難?
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裡開始
高屏溪‧想要呼吸
 

綠色人物 | 于曉剛──反水壩 以公眾參與實現「綠色流域」

作者:莫聞

多年來在清潔能源大旗下,中國各地偏疆的江河及其支流,充斥大大小小的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然而,在官方、企業單方面由上而下的開發程序中,多少原住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移民,多少珍貴的生態與景觀受破壞?

現年59歲的中國環保人士于曉剛,十多年前於亞洲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到雲南著名的高原湖泊拉市海從事研究,這裡位於金沙江和瀾滄江流域之間,是雲南第一個省級高原溼地保護區;但如此珍貴的生態棲地,為了供應日益缺水的麗江古城,在1998年後成了人工控制湖泊,逐漸地,不只鄰近的生態環境,原住民的生活、文化被迫改變。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 | 亞塞拜然世界遺產--戈布斯坦岩石藝術文化景觀

作者:楊方;圖:黃智琴

「戈布斯坦岩石藝術文化景觀」位於巴庫南方65公里,距離海岸約六公里處,從公路上就能夠清晰望見,非常壯觀。人類聚落自紀元前8,000年起就已在此出現,此地發現約6,000幅石刻及岩畫、 聚落和墳地遺址,都反映了自舊石器時代晚期到中世紀間土地的密集使用。遍佈於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山區的石刻畫,描繪了先民狩獵的情景、人物、動植物、船隻、天文星相等,其中最古老的甚至可以追溯至紀元前12世紀。

此地的考古發掘始於1939-1940年間,自1965以來發現了20 處以上的史前遺址以及無數青銅時期的結構體,甚至發現了一個二公尺厚地層,其中遺留的石刻碎片上的人形可能具有一萬年的歷史。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工業化及消費型的經濟模式快速耗盡自然資源,引發了種種惡果,居住在氣候變化前線區域的原住民們感受最深。在自然國際原住民氣候變化論壇(IIPFCC)的代表Adelfo Regino Montes於11月29日,替全球360萬原住民發表聲明,要求此次在墨西哥坎昆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UNFCCC)應制定出精確的排碳標準以保護原住民人權。不約而同地,拉丁美洲的原住民也舉辦「礦業、氣候變化和國家博物館福祉」論壇,決定攜手對抗嚴重傷害農業及水質的採礦業。而南非犀牛遭盜獵情形越來越嚴重,政府出動國家軍隊緊急巡邏野生動物公園,向盜獵者宣戰

台灣方面,由於中科三期的環評被撤銷後又再次通過,居民和環保團體認為國科會扭曲法院裁定,堅持「停工不停產」已違法,台中后里居民仍堅持繼續告官、討公道。入冬以來,東北季風增強,台東沿海風浪變大,大武鄉南興海邊堤岸遭掏空,威脅到南迴公路安全。台東縣政府表示,將和公路局討論解決方案。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 | 誰偷走了海裡的魚?

作者:陳雅芬

東海岸賞鯨業發達,鯨豚發現率極高;而同樣在東海岸,我們也常常聽到來自沿近海作業漁民的一種聲音:海豬仔太多了!把魚都吃光了!不要再保育了!

那天,東部某位區漁會總幹事感慨地說,海裏到底有多少隻海豚你們都不知道,還想要保育!在東部,賞鯨活動一年2萬人,每人付800元,產值只不過1億6仟萬元,造成的漁業損失卻要全台灣30萬漁民來承擔。

現實上,我們也看到台灣海洋資源愈來愈貧乏、魚愈抓愈小愈少,從事沿近海漁業的漁民生計大不如前、漁村沒落、少有年輕人願意接手討海工作(老人家也不願意年輕人繼承討海家業)。

似乎,鯨豚保育與漁業「強碰」,其間沒有轉圜的餘地。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