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大選終於結束了,但是對於環境權與生存權受到迫害,仍在各個角落奮戰的人們來說,抵抗仍在持續中,當搖旗吶喊的熱情過後,回過頭來釐清當前的運動局勢,是邁向下一階段必須進行的工作,而且要快點進行,因為國家機器的齒輪不會因此暫停,不管誰當選我們都不會輕鬆,能夠提起勇氣持續面對政治,做好準備,才是社會運動始終如一的態度。
社運監督主流政治的成果
在這次大選中,可以看到已經少有哪個公民團體會傾全力為兩大政黨助選,這是一種進步,是喜也是憂,喜的是台灣的公民社會已不再被政黨綁架,保持了監督的公信力與獨立性,但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是一個符合公民團體理想的政黨,支持也是應該,這樣的狀態表示出反對黨的不盡理想。很多民進黨支持者忍不住批評社運人士站在道德高地,各打五十大板是消極面對政治,但是筆者以為正恰恰相反的是,這幾年來各領域的公民團體針對各黨與立委,做了比從前都多的政治遊說與合作,所以在選前以公布不良立委名單、提出各種議題問卷來要求候選人表態與承諾,希望發揮政治影響力,有助於未來議題的推動。
根據環境資訊中心整理的投票指南「從環境、永續與人權價值出發的投票參考:立委票、政黨票與總統票」,可以看到環保團體推薦支持的立委候選人,有關於土地正義、綠色電力選擇權、核能、反對桃園煉油廠遷廠觀音、反對台東縣美麗灣BOT案、反賭、設置化學安全管理署、還我有魚的溪流等8個議題,負面表列的則是在2011年土地徵收條例修法時,護航政院版本的立委以及贊成通過核四追加140億預算的立委。
如果還包括數十個民間團體在選前發起的「我要好總統公民連線」,希望藉由自主公民的選票來促使政治和社會公平,這次社運監督主流政治的工作,跟2008年大選時只有幾份零落的推薦名單相比,可以說是積極多了。
如果想要以組織性的行為來增進社會議題在此次選戰中的角色,只有這樣當然還不夠,如果今天當我們高舉著正義大旗,對著不肖的政客說用選票來制裁你,那最好是要有作用,不然乾脆別說,不然只是平白讓政客看破手腳,選後應該分析推薦與反推薦發揮了多少實質作用,與其去抱怨選民不夠自主,應該做的是認真檢討在教育與宣傳上的不足,或是從根本檢討起:要有政治影響力,關鍵是公民社會是否擁有足夠的組織性能量,並朝此方向努力。
社運面對主流政治的態度
上述所說的都是立委票,根據議題來做檢視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當面對國家領袖的時候就不這麼單純了,這次沒有任何環境相關團體推薦任一組候選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代表了如今社運面對主流政治的態度,因為兩黨在政策上越來越像,檢驗兩陣營的環境永續承諾,馬英九與蔡英文所提出的「黃金十年」以及「十年政綱」政策白皮書都令人失望。(請參考綠盟曾於本專欄刊出的〈黃金十年的漂綠大戲〉、〈十年政綱的許諾與失落〉)
即使從前被認為較傾向民進黨的環保團體,由於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受到的傷害與挫折,如今也變得嚴格與謹慎,筆者以環保聯盟所發起的「三黨候選人環境與能源政策意見」為例,如果仔細檢視會讓很多人跌破眼鏡,當中三黨唯一完全同意的共識只有兩條,分別是「核一、二、三絕不研役與增設機組」與「反對山林、海岸、溼地的不當開發」,但另兩個三黨都僅有部分同意的竟然是「反對興建國光石化、反對六輕擴廠、五輕應如期遷廠」,以及「二氧化碳於2016年降到2000年,2025年降到1990年的排放水準」,這意味著在近幾年來最重要的石化議題與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上,蔡英文並不比馬英九進步。
而大家應該要注意的是「全面停機體檢核一、二、三的安全性,並提高核電廠的耐震係數」竟然僅有親民黨完全同意,國民兩黨都是僅部分同意。儘管就其他回應意見來看,民進黨較為符合環保團體對於非核家園的期待,但是在關鍵處,蔡英文的核四完工不商轉對環保團體來說充滿矛盾,而福島核災後最該重視的一點──老舊核電廠的停機檢查與提升耐震──竟然也是不敢承諾的。從表面來看兩大黨的最大差異只剩下核四,蔡的完工不商轉是明確主張廢核,馬的安全才運轉則是觀望暫緩,但實際上兩位都是暫緩,但荒謬的並不是在這一屆總統任期處理,而是都要等到2016年核四完工再說(在此要提醒一點,核四是因為工程安全出了問題,政府才不得不宣布再度延期,而這個期限還可能做不到)!
2056與2025的非核家園
福島核災之後的全球反核浪潮,以及台灣反核運動的再起,都導致民眾的反核比率大增,民進黨在內部民調察覺這個風潮,因此一反多年來對於核電議題的洩氣與消極,在最快時間提出了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國民黨雖然拚命反駁,卻無法不正視這對選情的衝擊,筆著相信國民黨的內部民調一定也有相同的結果,被逼迫之下終於提出了2056年穩健減核的政策,對於反核運動來說這次最大的政策成果,就是兩黨首次有共識讓核一、二、三廠如期關閉,之前兩黨可都是核電延役派!
2056與2025的非核家園,差異就是核四在2016年起用並且運轉40年,遺憾的是蔡英文在選舉後期並沒有針對能源政策提出更多相應的辯論,喪失議題的主動權,不敢細談能源需求,沒有針對核四工程問題去追擊,讓民眾似乎只是在早一點或晚一點廢核中選擇,激不起反核民眾的熱情與危機意識,不提非核家園背後應該是一整套的能源願景、產業調整與綠色經濟,連開始對核能產生疑慮的中間選民都無法說服。其實衡諸民進黨的選舉策略也不是這麼無法理解,就是希望反核能讓選舉加分,但又不能太過激進讓中間選民反感,選區內的立委候選人則是只喊喊口號算數,其實整個策略還是保守的,以致即使是在核電廠最多的選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等7區,竟然還是國民黨大勝。
大選之後有些朋友感到悲觀與絕望,認為國光石化可能又要建了,核四也要運轉了,但如拋開情緒與刻板印象仔細思考,兩黨都不反對石化業擴張,兩黨也都不會馬上停建核四,也都會繼續追加預算,民進黨不應該怪非核家園沒有讓他們在大選上得到更多優勢,而應該問問2056與2025的打折非核家園為何不能召喚起選民的熱情?
雖然三組總統候選人都是開發派,在環保人士眼中的「資本黨」或「拚經濟黨」,距離環境永續的價值仍然太遠。但不可諱言,環運界的朋友在選前幾天不少人出櫃表態支持小英,這點並不令人意外,畢竟民進黨在野這幾年仍有一些理念立委的亮點,在許多個案上提供幫助,筆者認為只要能說得清楚,個人絕對有權利依據自己的經驗與立場支持一個比較好的總統候選人,但如果是以團體立場,就不能讓候選人對許多議題含糊以對並且輕易支持,要經過一定的討論過程與支持團體的群眾對話,不然也就等於放棄在自身政治的影響力,樂觀地想也許要政黨輪替多幾次,社運與政治的關係才能進展到比較成熟正常的階段。
這次大選最令人遺憾的是,能源與環境政策絕對是台灣下一波很重要的經濟問題,但卻被忽略了,雖然馬英九的勝選發言中明示要注重環境生態,但其實兩大黨魁的腦中並沒有對於能源需求無限成長的反省,以及追求綠色經濟的企圖,當後福島時代來臨,核電已難以作為減碳的擋箭牌,各國都力求在第三波能源工業革命下競爭,轉移對化石燃料、核能等過時能源重度依賴的時代,以取得綠能科技與產業的先機,台灣卻沉溺在傳統的拚經濟口號下繼續消耗我們僅有的能源與環境。選後即將進行的能源政策環評絕對是應該監督的戰場,以及下一波核四預算以及安全問題的質疑都將不會停歇,鬆口氣休息一下,下一步的公平正義絕對需要需要你我以及更多人的行動。
本文轉載自立報環境前線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