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09







近期活動

「台灣女性環境運動的軌跡與契機」論壇
臺北植樹LOVE-彩繪臺北小溪頭-國小學童寫生比賽
《青春夢迴,樂生八十》攝影集新書 ──與法律人面對面分享會
『食物的真相』- 「食品帝國」電影欣賞會及美牛進口問題座談會
「揭開藻礁神秘的面紗」研習活動(3/9截止)
[劉黎兒講座]:日本福島311周年後,我們學到什麼?
歸零 重新思考零核電,311 告別核電遊行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禽流感危機 專家籲監測野外鳥類避免受害

 山紅頭,2009-2010調查分布第二廣泛的鳥。特生中心提供,陳華香攝影

H5N2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已證實,並有持續竄燒的趨勢。禽流感不但衝擊人類社會,也衝擊鳥類族群。過去台灣曾因禽流感報導而引發寵物鳥棄養潮,野生族群也 被視為傳染源,連帶遭受無妄之災。禽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給野生鳥類,造成族群數降低。專家建議,應加強監測瞭解禽流感對野鳥的衝擊。

聯合國環境署報告曾指出數種珍稀野生鳥類受到禽流感的威脅,特別是遷移性水鳥,在越冬期間會群聚,病毒傳播往往造成嚴重的損失。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疫情研究組組長李淑慧表示,從1999年長期監測野鳥至今,雖然也曾於鳥類身上分離出H5N2的病毒,但核酸序列與養殖場的家禽不同,並未發現彼此交流的證據。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動保團體:隱匿禽流感疫情豈止70天

瘦肉精、禽流感、口蹄疫風暴—集約飼養的潰敗

全球溼地復育 可降低禽流感威脅

不要讓禽流感毀了人與自然的連結

綠色電報∣瓶子銀行遊戲機 讓回收更有趣

作者:劉恩驛、方志豪

當「瓶子銀行遊戲機」裝置在街頭,吸引許多好奇的民眾。人們猜想這是什麼新玩意?如何將瓶子進行回收遊戲呢?其實相當簡單,只要對著瓶子銀行按下「開始」鍵,等待幾秒直到燈亮,再將瓶子投入燈亮的入口,等同將瓶子存入銀行,之後機器上方會顯示出所獲得的分數。

每存入一支瓶子進銀行裡頭,就可獲得100分,當瓶子投入越多,獲得分數越高,這代表著對資源回收的「參與感」與愛護環境的「態度」!

從另一個角度來反思,也提醒著過度使用瓶裝食品,所造成的資源消耗。非常富有教育意涵。

精采內文

【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作者:廖律清

我看著眼前成堆的竹筴魚,牠們的長相確實很有特色,側扁的紡錘形魚身有點像是飽含豆子的豆筴,約20公分的身長整個看來又像一片竹葉,體表呈藍綠色或黃綠色,腹部是銀白色,側線有明顯的黃色稜鱗,而最好辨識的特徵就在鰓蓋後緣上方有一抹黑斑。說真的,如果不是這一抹黑斑,一堆躺在漁販攤上的竹筴魚們和來不及長大的鯖魚們(花飛),乍看還真是有像呢。

「這竹筴呀,不認識呀?──竹筴魚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營養素,還有將近20%的優質蛋白質,脂肪也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活化大腦的DHA,對正在長大的小朋友啦、要讀書考試的啦,還有妳們這些愛美的小姐們,都是很好的食材。」一位常去漁場買魚的熟客熱心的告訴我,「而且竹筴魚──便─宜──」這位太太不忘補充。

如此優秀的竹筴魚,難怪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家常食用魚,除了漫畫書裡的常客,日本人經常藉由美食節目來發掘出更多竹筴魚的私房食譜。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降低人熊衝突之處理原則(四)

作者:John J. Beecham(IUCN-BSG人熊衝突專家團隊主席);翻譯: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要評估策略的有效性,必須透過一種客觀的監測計畫,將策略實施前與實施後的人熊衝突水準與程度予以量化。監測應該頻繁地進行,納入五項具體的衡量標準:1)干預手段是否按照計畫進行?2)人熊衝突的水準是否因為這樣的干預而減少?3)人類的福利是否因而改善了?4)熊的族群是否維持在存續的水準?5)權益相關人是否認為人熊衝突已減輕到可接受的程度了?

解決人熊衝突的策略應該致力於將衝突降低至可接受的水準,同時要確保熊的族群不會隨時間而降到存續水準之下。人熊衝突之解決應該根據熊族群之科學管理方式,對人熊共享的棲地進行負責任的管理,以及運用合乎倫理和人道的方式。人熊之長期共存則有賴於實施那些可以提供平衡解決人熊衝突之政策。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福島核災週年前夕,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代表連袂發起「非核聲明」,他們從各自信仰的觀點,呼籲政府盡早終結核電,讓國人遠離核災的威脅及可能帶來的苦難。改變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每一個人採取行動,芝加哥的社區民眾對當地兩座最老且汙染最嚴重的火力發電廠抗爭十年,日前終獲勝利,相信這個案例可以鼓舞更多人,站出來爭取乾淨的空氣與全球氣候穩定。美國猶他大學研究指出,受到地球溫度上升影響,鳥類生存空間恐怕也將受到破壞,近千種鳥類恐將消失。而且鳥類應是最不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物種,當那一刻,其他物種恐怕將面臨更不樂觀的狀況。棲息在赤道雨林的稀有靈長類鬼狒,3到5千年前曾遭遇過類似的氣候變遷,科學家正在研究牠們的過去,希望從中了解氣溫升高帶來的影響。而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擔心國家將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正商討舉國遷往斐濟,並且加緊進行移民教育計劃, 以免移民後淪為難民。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請問馬政府開放美牛進口代價多大

作者:詹順貴(律師、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然最深層問題,真正會讓台灣農業萬劫不復的,是馬政府想藉全面開放美牛進口換取與美國簽署台美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或FTA、加入TPP(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ECFA下回合談判。為了換取政府口中的經貿利益(嚴格來說只是工業產品貿易利益),上述各種協定陸續簽定後,在貿易自由化的大纛下,各國低價農產品長驅直入,從經濟產值(英國首席永續發展顧問Tim Jackson說GDP或產值不過是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忙碌程度,它不等同幸福,更時常拉大貧富差距。)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台灣農業勢將全面被犠牲。依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分析,台灣若加入TPP,每年農業部門將減少230-300億元收入,主要受影響產品為稻米、蔬果與畜產品。

精采內文

 

禽流感危機 專家籲監測野外鳥類避免受害

本報2012年2月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禽流感疫情也衝擊野生族群,民眾建立正確態度才能健康、生態多贏。(攝影:陳華香攝影)H5N2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已證實,並有持續竄燒的趨勢。禽流感不但衝擊人類社會,也衝擊鳥類族群。過去台灣曾因禽流感報導而引發寵物鳥棄養潮,野生族群也被視為傳染源,連帶遭受無妄之災。在密集養殖的雞場爆發的禽流感病毒,也有可能感染給野生鳥類,造成族群數降低。專家建議,應加強監測瞭解禽流感對野鳥的衝擊。

長期監測野鳥與家禽病毒未有交流證據

台灣為了防堵禽流感疫情,長期進行野鳥監測。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疫情研究組組長李淑慧表示,從1999年長期監測野鳥至今,雖然也曾於鳥類身上分離出H5N2的病毒,但核酸序列與養殖場的家禽不同,並未發現彼此交流的證據。

李淑慧解釋,血凝素(H)有16種亞型、神經胺酸脢(N)有9種亞型,組合成144種類型,每一個類型例如H5N2有如門牌號碼,背後龐大的家族就是核酸序列。不同的核酸序列產生不同的結果,有些H5N2病毒可能會影響人類,也有些是低致病型。

不過,聯合國環境署報告曾指出數種珍稀野生鳥類受到禽流感的威脅,特別是遷移性水鳥,在越冬期間會群聚,病毒傳播往往造成嚴重的損失。

野鳥會不會被家禽傳染仍需持續監測

禽流感對野外族群的影響,尚需進一步監測。(攝影:曹美華)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表示,發生在高密度養殖場的病毒,不一定有機會傳染給鳥類,若有可能,則應特別留意大型、群聚型的鳥類,牠們承載病毒的時間比較長,又會群聚;而體型小、森林型散居的鳥類,感染之後可能馬上就死亡,比較不會有機會傳染給其他族群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至於會不會透過食物鏈轉移給過境或本土鳥種,例如大型禽鳥捕食禽流感病死的小鳥,林瑞興表示,尚未有相關研究調查,建議持續觀察監測。

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何一先表示,政府常讓野鳥背負「疑似可能」傳播禽流感的嫌疑,從鳥會長期監測的結果,從未發生過禽流感透過遷移鳥類境外移入,反而都是出現在大規模、管理不善的養禽業者。若依據日本以及香港的文獻,反而常是家禽發生禽流感,才發現候鳥死亡。

保育與防疫單位已加強野鳥暴斃檢驗

農委會林務局已於上周六(3日)發文各縣市,加強野外鳥類暴斃案例檢視與通報,也提醒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從業人員加強防範。此次禽流感病毒是否轉移到野外族群,也將進一步監測了解。保育組長管立豪說,通報案例都會會同特生中心及防檢局人員進行近一步抽驗了解原因,目前尚未有類似的案例通報。

何一先也說,有別於過去防檢局要求發現整批死亡的鳥必須通報,今年要求每發現一隻死亡的鳥,都須通報,並由相關人員帶回去檢驗,由分享的資料中尚未發現有感染相同病毒的現象。

寵物鳥未與外界接觸沒有感染機率

擔心這波禽流感疫情造成寵物鳥棄養,林瑞興、何一先以及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員林文宏都表示,家中寵物鳥不會有機會與外界接觸,不會有感染的機率。何一先表示,國內一項針對鳥店的調查,寵物鳥未發現有驗出高病原禽流感案例。林瑞興也說,目前高致病H5N2病毒對於人類的影響尚不明確,但民眾平時就該遵守與野生動物之間保持距離、不碰生病(非路殺受傷)的鳥類兩項原則,仍為防疫不二法門。

至於公園廣場上之鴿子,原應視為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但長久來民眾養成餵食、親近的習慣,界線已經模糊。林文宏表示,若有鴿子感染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很可能透過糞便、羽毛塵埃傳給群聚的鴿子,人類餵食或靠近也可能被感染,最好避免接觸。

幾位鳥類研究者都透漏禽流感與大規模飼養家禽、管理不善有關,也牽涉到動物福利問題,應監督政府妥善管理,追究相關責任;而對於不幸罹病的家禽,應確實執行撲殺,避免流入市場,引發更嚴重的的致命性病毒。

Top

 

綠色電報∣瓶子銀行遊戲機 讓回收更有趣

作者:劉恩驛、方志豪

用一種有趣方式做環保,有時候會不會更有成效呢?回收瓶子變成一種有趣的遊戲,就會大大提升民眾資源回收的意願,這是名為「有趣理論(The Fun Theory)」創意實驗計畫,目的是用「簡單又有趣的方式,讓人們的行為變得更好。」

觀察到一般民眾對於街道上所設立「傳統舊瓶回收站」,因為沒有任何獎勵而不會有太大的回收意願,因此特別設計出「瓶子銀行遊戲機(Bottle Bank Arcade Machine)」,以互動情境方式來增加民眾資源回收的意願。

經過一個晚上,在同一個時間、地區內,這互動又有趣的「瓶子銀行遊戲機」吸引了許多人圍觀,並且將近有100人使用它,相較於「傳統舊瓶回收站」只有兩個人互動,大幅的提升了舊瓶回收的渲染力。」

咦!回收瓶子,這遊戲怎麼玩?

當「瓶子銀行遊戲機」裝置在街頭,吸引許多好奇的民眾。人們猜想這是什麼新玩意?如何將瓶子進行回收遊戲呢?其實相當簡單,只要對著瓶子銀行按下「開始」鍵,等待幾秒直到燈亮,再將瓶子投入燈亮的入口,等同將瓶子存入銀行,之後機器上方會顯示出所獲得的分數。

每存入一支瓶子進銀行裡頭,就可獲得100分,當瓶子投入越多,獲得分數越高,這代表著對資源回收的「參與感」與愛護環境的「態度」!

從另一個角度來反思,也提醒著過度使用瓶裝食品,所造成的資源消耗。非常富有教育意涵。

用創意改變行為,建立一種「互動情境」,讓資源回收變成一種有趣的事情,所獲得的不只是良心,同時還可以是一個微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iHjMU-MUo&feature=player_embedded

至於回收完的塑膠瓶能做啥呢?最少能夠當燈泡嘛!

【推薦連結】

Bottle Bank Arcade Machine | The Fun Theory

Swedes Turn Bottle Bank Into Arcade Game | Tom`s Guide

『一公升』的光 – 廢棄塑膠瓶也能變燈泡

生質柴油-幫烹調過的油換上新衣

※ 若您喜歡Green Inside文章,快來加入FB Green Inside 粉絲團喔!

※ 本文轉載自http://www.greeninside.com.tw

Top

 

【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作者:廖律清

日前,從媒體報導得知今年南方澳的鯖魚縮小又漲價,這一類的魚新聞八成不離「捕過頭」、「小魚來不及長大,就被吃下肚」的內容,早已屢見不鮮,只是每次都是憂心的人苦口婆心提出警訊,但要養家活口的漁人和漁販,以及很愛吃的消費者,似乎也還是繼續捕下去和吃下去。

鯖魚是我愛吃的魚,尤其是日式鹽烤鯖魚,但,鯖魚不是這次想介紹給讀者們的主角,我反而想寫寫那些平易近人的魚,以緩和加諸於「明星魚種」身上(被大量捕食)的壓力。

淡淡的三月天,竹筴魚游在大海裡

三月是食用竹筴魚的最佳季節,拿來製作生魚片十分適合。「三月天是竹筴魚的季節。」亨元定置漁場的阿發老闆這樣告訴我。

「竹筴魚?是《將太的壽司》(註:日本著名漫畫)裡,去掉魚皮可以拿來做握壽司的那種魚嗎?」我問。其實在《築地魚河岸三代目》(註:也是日本著名漫畫)第一集就登場的,也還是竹筴魚。

阿發老闆忙著呢,他哪管將太是誰,更不可能知道《築地魚河岸三代目》是什麼吧?他一邊秤魚、賣魚,一邊說:「這竹筴魚多在近海處迴游,經過整個冬天到現在春初,魚肉正多脂肪,不管是握壽司、鹽烤、生魚片、酥炸,或者拿來製作一夜干,統統都非常鮮美,價格又不貴,而且竹筴魚很好認,妳看一眼就認得了。」

竹筴魚的身軀像是豆莢或竹葉,看起來像還沒長大的鯖魚,其口感或營養皆佳,消費者當以適當季節的魚種取代非當季魚種,讓海洋生物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我看著眼前成堆的竹筴魚,牠們的長相確實很有特色,側扁的紡錘形魚身有點像是飽含豆子的豆筴,約20公分的身長整個看來又像一片竹葉,體表呈藍綠色或黃綠色,腹部是銀白色,側線有明顯的黃色稜鱗,而最好辨識的特徵就在鰓蓋後緣上方有一抹黑斑。說真的,如果不是這一抹黑斑,一堆躺在漁販攤上的竹筴魚們和來不及長大的鯖魚們(花飛),乍看還真是有像呢。

「這竹筴呀,不認識呀?──竹筴魚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營養素,還有將近20%的優質蛋白質,脂肪也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活化大腦的DHA,對正在長大的小朋友啦、要讀書考試的啦,還有妳們這些愛美的小姐們,都是很好的食材。」一位常去漁場買魚的熟客熱心的告訴我,「而且竹筴魚──便─宜──」這位太太不忘補充。

如此優秀的竹筴魚,難怪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家常食用魚,除了漫畫書裡的常客,日本人經常藉由美食節目來發掘出更多竹筴魚的私房食譜。

竹莢魚的漁獲量大,價格低廉,不必花高價買鮪魚、鯖魚,也可品嚐大海鮮味。竹筴魚就是日本竹筴魚,又稱真鰺,台灣俗稱巴攏魚(或巴啷、或巴蘭),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鱸亞目鰺科竹筴魚屬。牠們分布的區域不算廣,大致是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東海、黃海、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等海域,喜歡群游在水深5至10公尺左右的近海水域,棲息於海底礁岩上方,特別是有湧升流的地方,具有日夜垂直分布的習性。

體型纖瘦的竹筴魚行動敏捷,游速快,以小型蝦蟹、甲殼類和體型較小的魚類為食。如果細分竹筴魚,牠們種類還是很多,而不同的漁法也會影響竹筴魚的口感和價格,在台灣主要是以底拖網、流刺網、圍網、一支釣和定置網捕獲。如果是一下網就上千、上萬斤所捕獲的竹筴魚,因為漁獲量大,漁價自然低廉,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大概都是這一類的漁獲。不過,東北角近海少數船釣所獲的竹筴魚,一條一條釣上來,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才是老饕的最愛。

品嚐大海珍味,何須高價以待?

那日,從漁場帶了幾尾竹筴魚回家,本來想試著依日本美食節目所教,自己動手來作竹筴魚一夜干。「一夜干」是日本北海道對漁獲特殊的保存方式之一,當地漁產豐富,漁人將新鮮的魚開腸剖肚處理之後,先泡在鹽水中醃漬,並風乾於北海道冷冷的夜風中。因為經過一夜的吹曝,魚肉會變得扎實,而脂肪經過鹽水醃漬與風乾非但不油膩,還多了一股鹹香味。由於竹筴魚的肉質本來就緊實飽滿,味道鮮美有彈性,所以是非常適合拿來製作一夜干的魚種,而像這樣的一夜干,方便存放,到了要吃的時候,再用炭火燒烤,或用熱鍋乾煎,只要配上胡椒鹽或蘿蔔泥,就是相當美味的家常料理了。

當我還在斟酌鹽水的鹹度、笨拙的剔除魚骨時,阿嬤一見平躺在砧板上的竹筴魚,興奮地唸著「アヅ」(音A-Ji)。問阿嬤那是什麼意思。阿嬤說,アヅ就是竹筴魚的日文名字,指真正有味道的魚。才說著,阿嬤很快接手拿起菜刀,不再多做解釋,便開始篤篤篤靈巧的剁起魚肉來,還不忘催促我快找出蔥花、薑末、蒜頭、味增等佐料。

「妳要記得,處理アヅ,動作一定要快,不要讓我們手的溫度把魚肉弄熱,這樣妳就吃不到真正的味道了。」阿嬤叮嚀。當竹筴魚已經面目全非、碎碎黏黏的時候,阿嬤把佐料和魚肉拌在一起,順道淋了幾滴酒和醬油,才滿意的舀了一大匙糊糊的竹筴魚肉往熱飯上放。「日本人都是這樣當早餐吃的,這個好的魚,就是要有自己有味,也要能把其他的味都摻在一起,像大海一樣──喏,妳吃吃看,什麼是真正有味道的魚?」

什麼是真正有味道的魚呢?吃吃看就知道囉。

※ 專題介紹: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每月初於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降低人熊衝突之處理原則(四)

作者:John J. Beecham(IUCN-BSG人熊衝突專家團隊主席);翻譯: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作者John J. Beecham的著作

要評估策略的有效性,必須透過一種客觀的監測計畫,將策略實施前與實施後的人熊衝突水準與程度予以量化。監測應該頻繁地進行,納入五項具體的衡量標準:1)干預手段是否按照計畫進行?2)人熊衝突的水準是否因為這樣的干預而減少?3)人類的福利是否因而改善了?4)熊的族群是否維持在存續的水準?5)權益相關人是否認為人熊衝突已減輕到可接受的程度了?

結語及心得

解決人熊衝突的策略應該致力於將衝突降低至可接受的水準,同時要確保熊的族群不會隨時間而降到存續水準之下。人熊衝突之解決應該根據熊族群之科學管理方式,對人熊共享的棲地進行負責任的管理,以及運用合乎倫理和人道的方式。人熊之長期共存則有賴於實施那些可以提供平衡解決人熊衝突之政策。

表1:降低人熊衝突的干預介入方式

人熊衝突要素

可採取之干預介入

吸引物之管理

將這些吸引物自熊可到達的地點移走;儲放於防熊的容器中;使用電籬防止熊接近。改變人為垃圾的移除時間。

管理綠色空間

要在熊的棲地進行開發遊客中心、露營地以及步道系統之前,先進行「熊災評估」;只要是已發現熊蹤跡的地點,若有天然吸引物(食物、遮蔽物),那麼該地帶就不要有露營地、野餐區與健行步道;露營地內若有莓果地,就將這些種有莓果天然食物的小片土地移除;倘若天然的食物資源因為季節性變化而使衝突發生,或暫時性的高風險狀況,那就將露營與步道區暫時關閉;安裝防熊門窗,阻擋熊進入建築物,像是在每個入口放置熟鐵覆蓋物,或於入口處使用「不歡迎」的踏墊(充電的踏墊,或有一排排尖鐵的踏墊)。建築物附近的植被可以移除,以限制熊可利用的安全掩蔽處。

執法

在熊出沒的開發地區,嚴格執行有關禁止餵食熊或不當的食物與垃圾儲放之法令、規則、細則或公約。

道路管理

移除靠近道路的高大植被;路邊補種非美味之植物;能見度不佳之區域降低速限。

人員安全

教育民眾:瞭解熊造成的風險相對是很小的,如何減少與熊正面遭遇的機會;遇到熊或遭遇攻擊時如何因應。教導民眾:如何辨識與小心新近的熊痕跡(抓痕、蹤跡或進食跡象);避免於清晨或黃昏時健行,這些時段是熊活動的時間;最好都成群結隊旅行;兒童與寵物不要走遠;在濃密植被區域、接近溪流處、或者逆風行走時,可以拍手或大聲講話以製造噪音,讓熊知道你的存在。隨身攜帶噴霧器;絕對不要接近或餵食熊;露營時應選擇遠離熊的天然食物來源處與路徑之空曠地區;帳棚或睡覺區要跟煮食區分開;注意衛生;學習急救技巧並攜帶足夠的醫療用品;在熊出沒較頻繁的區域,夜晚紮營時可使用可攜帶式藩籬。教導民眾瞭解並認識遭遇熊的兩種類型(防禦型與非防禦型)、如何因應遇到熊與熊攻擊的狀況,以及在這種狀況下,怎樣的行為才能使風險降到最低。

農作物

以電籬或柵欄籬笆保護作物;農牧地附近的安全遮蔽物可以移除;種植其他較不受熊喜愛的作物;以人、守衛的動物或惱亂法(可偵測動作或溫度的裝置,頻閃燈等)阻卻熊進入農牧地。

動物農耕飼養作法

利用電籬;改變放牧系統或土地劃分之策略;夜晚將動物圈住;改變繁殖的季節;改變牲畜品種;利用牧羊犬,如果是養蜂場,將蜂巢放在加高的平台上,或是放在電籬的後面。

轉移注意力的餵食

在農地旁大量種植狹長帶的植被,以「引誘」熊離開農作地。在遠離衝突地的安全棲地,暫時性地提供輪替食物資源(餵食牲畜或路上被車撞死的野生動物屍體、穀物或顆粒狀食物)

限制不可取之行為

主要的驅逐方式:用設計來阻卻不可取行為的驅逐方式,可以造成驚嚇或驚恐的反應效果(視覺的、噪音、電子防護像是頻光燈、警報或化學氣味)
主要的驅逐方式:運用設計來制約某些特定行為的驅逐方式(嫌惡制約、惱亂、味覺厭惡、人類支配、實體設施的阻卻,像是橡膠子彈、豆包、鞭炮、水柱);受過訓練的狗予以追逐。

保險/補償方案

補償方案必須要先有配套,也就是要先有降低損失的適當努力付出。當生產者真正實施過降低損失的正確方法後,其所遭受可證實之損失方可獲得賠償。

重新安置或移除衝突的熊

非危險性:要降低人熊衝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移除熊的吸引物。不過,把很年輕的熊或者初犯的熊隻重新安置到良好的棲息地,以及比較沒有人熊衝突機會的地區,可能是解決個別衝突狀況的最有效方法。

危險性:若是長期的衝突,熊進入人類居住建築,對人類表現出侵略行為,或者人類並未「挑釁」但卻造成人員死亡,那麼就應以人道方式對熊實施安樂死。

競技狩獵

雖然並無資料顯示競技狩獵是降低人熊衝突的有效方法,不過在某些有大量熊族群的地區,競技狩獵可能會提高人們對人熊衝突的容忍度。對於瀕絕或族群小的熊,競技狩獵是種風險很高的策略,因為權益相關人之間的目標相互衝突,反而可能造成爭議。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Top

 
 

宗教領袖齊反核 籲非核家園早日實現

本報2012年3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林瑞珠報導

日本311福島核災即將屆滿週年,許多日本災民因家鄉受到嚴重汙染,健康甚至生命受到輻射侵害,而被迫遠離家園,甚至一輩子不可能再回故土。台灣宗教界人士有感於台灣和日本同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不忍日本人的慘痛遭遇在台灣上演,因此在福島核災前夕,連袂發起「非核聲明」,由不同宗教代表,從各自信仰的觀點,呼籲政府盡早終結核電,停止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

8日上午,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各有代表參與宗教界發起「非核聲明」聯合記者會,分別說明核電的危險性,呼籲政府早日實現非核家園,讓國人遠離核災的威脅及可能帶來的苦難。

記者會主持人何一先首先表示,地狹人稠的台灣,實在經不起一次核災的發生,倘若位於北海岸的核一廠、核二廠發生核災,在三、四十公里逃命圈內的600萬人根本無處可逃。日本311核災當時,首相菅直人因此體悟,核災可能導致整個政府、國家機能喪失,因此唯一的解決對策就是擺脫對核電的依賴。所以日本已經預計今年4月將全面停止核電廠的運轉。

釋昭慧:核能發電是人類最大的顛倒夢想

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釋昭慧法師表示,日本福島發生核能災變,災民遭受無窮無盡的苦難,受到社會廣大的歧視,到現在仍生活在悲傷與恐懼之中;大量動物遭到撲殺、餓死的命運,這些警訊,敲擊著台灣每一個民眾的良知!然而政府的核能政策卻完全不受影響地持續推進。

「台灣地小人稠,經不起核災威脅,特別是台灣四座核電廠全部「榮登」全球最危險核電廠榜單,人命是不能看機率的,而是必須完全「零風險」。如果核電廠不廢,台灣離重大災難到來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核災影響不分藍綠,政府應該改變心態,不能再用「機率」來說服人民,否則他就是共犯結構的一部分!廢核必須靠全民的覺醒和努力。我們正在跟時間競走,廢核刻不容緩!」

「除了對核電災變得憂心忡忡,龐大經費與核能廢料業已造成地球永世的災難,以及世代子孫的生命陰霾。中國人是講究福蔭子孫的,政府這樣禍延子孫的政策,必須懸崖勒馬,不可一錯再錯。」

「佛陀廣度眾生,為的是讓眾生遠離顛倒夢想而心無罣礙,不幸的是,核能發電正是人類最大的顛倒夢想!作為台灣第一大宗教的佛教,佛弟子們果真體會得佛陀的護生精神,應該給眾生帶來『消除恐懼與災厄』的無畏施,並以打造清淨國土為己任,因此請眾佛弟子勇敢站出來投入廢核運動,表達堅決的反核心聲!」

「期盼台灣民眾不分宗教與政治立場,以善良、純淨、慈悲的心意,凝聚成強大的共願,用以消融、扭轉當代的核電共業,打造眾生共存共榮的清淨國土!」

布興.大立:花草樹木是我們的弟兄姊妹

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牧師表示,  世界都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給我們美麗的台灣,我們不能破壞祂的創造。就原住民的立場來說,人類是萬物之靈,但花草樹木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所以會傷害他們的核能,我們原住民都反對。

「蘭嶼島本來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1974年國民政府說要為達悟人興建港口,蘭嶼人質疑何以台電要來島上蓋工廠,台電說是要為他們蓋魚罐頭公司,創造島上族人的就業機會。蘭嶼人信以為真,等港口建好,船隻運來一桶桶的核廢料時,蘭嶼人還奇怪怎麼台灣的魚罐頭這麼大?」

「比魚罐頭大上千倍的桶子,一桶一桶運來,甚至日以繼夜地埋在我們美麗的土地上時,蘭嶼人非常生氣,原來他們的土地如此被強迫吃下的是『世紀之毒』,如同不定時炸彈要毀滅美麗的島嶼。一旦毒液外洩,其毒素到25萬年都治不好的,而他們還能夠活到25萬年嗎?所以,今日達悟原住民一致認為,核廢是惡靈,興建核能發電廠是製造台灣人的惡靈,將會吞噬台灣人和毀滅台灣美麗的寶島。讓我們支持非核家園活動,一起來驅除核能這一個大惡靈!」

馬超興:不要把自己的雙手丟到毀滅的領域裡面

伊斯蘭教中國回教協會馬超興指出,  非核與所有人類有關,因為萬物生命都是無價的。穆斯林相信,舉凡人類、動植物,乃至大自然等世界上萬事萬物都由造物主安拉所創造,人類雖然擁有智慧,並充分使用大地上的一切資源,獲取所需,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浪費,甚至破壞環境,因此伊斯蘭教十分重視對環境的珍惜與保護。古蘭經中有一段話,翻譯成中文是說:「不要把自己的雙手丟到毀滅的領域裡面。」意思就是不要自己破壞自己、不要自己毀滅自己,要保護自己的家園。

「一年前的311地震,連帶震出核能對人類安全以及對環境汙染的嚴重影響,核能發電雖然現在仍被各國廣泛使用,也包括台灣,但用核來製作炸藥、武器等均屬把我人類建立一條滅亡之途經,尤其是那些自認是強國,例如: 美國、北韓等。當我們想起它所帶來的負面結果,『非核』的理念便需要盡快落實。當然這樣的目標或許不能一蹴可及,需要時間慢慢來達成,但是我們的重視與努力卻是刻不容緩的。讓我們一同勉勵,一起愛護我們的地球,切莫忽略後代子孫的生存福祉。」

伊斯蘭教台北清真寺總幹事王夢龍先生則表示,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都同樣強調「平安與和平」,當科學家發明核能運用卻對其危害沒有十分的把握時,就透露了人類應該小心反省的課題。人類只是世界上的代治者,並沒有權力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命,任何一個生命都必須免於受到恐懼、免於受到迫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們對核武器與核能發電都不支持。」

李游坤:回歸道教儉樸的生活態度

正一道教丹心宗壇主持李游坤道長表示,道教崇尚自然,講究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境界,對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著超越現實的卓見。從道教「天父地母」的觀念,看待人跟自然之間的關係,「我們很容易了解,大自然對人類而言,是生養人類提供人類生命資源的父母親,對人類來說,大自然給了人們至深的恩澤,同樣的人應該回報這至深的恩澤,像孝敬我們生身父母一樣,尊重大自然。」

「電力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能源也是大自然這個父母為了養育萬物,所提供的寶貴的資產。能源本身沒有好壞可論,人類運用核能發電,當然也不是罪惡的事,只是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的運用而言,核能發電如果出了問題,對整體環境的破壞與傷害,太過龐大。我們期待科學家們再接再勵地找出安全而有效的運用能源發電的科技,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回歸道教儉樸的生活態度,呼籲大家節約能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讓我們不需要倚賴萬一發生變數,會對大自然產生嚴重破壞的核能發電。」

黃哲彥:我們是在跟子孫借他們的生存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黃哲彥牧師談及,他曾在日本福島住過一年,去年地震發生後,當時打電話給朋友,朋友說:「福島完蛋了。」一年後再問他,他說:「如果你現在回來,看到的景色可能跟以前一樣,但居民心中有連說都說不出口的無奈和無助。」

「我所知道的一所教會幼稚園這一年來把園區的表土挖了5公分厚起來,再用強力清潔劑洗了好幾遍,才勉強敢繼續使用。核能災變是人類無法處理的。我們是在跟子孫借他們的生存權!」

「核能所產生出來的輻射及廢料對台灣的生態造成無可彌補的浩劫。核電廠一但運轉對生態環境就是一種傷害與浩劫。我們沒有能力處理核廢料,不論是中、高階或是低階核廢料,並且不是只有我們要擔心,連沒有『享受』核能發電的後代子孫也要為我們一時的自私而承受核災的風險。核四廠在許多專家都認為不安全的情況下,政府仍然執意建造且不斷追加預算。這是馬政府的失職。他沒有讓人民免於恐懼;相反地讓人民生活在核災的陰影中。」

「我們強烈主張核一、核二、核三提前除役,核四立即停工。政府必需積極發展可以持續發展的綠色能源。」

記者會上,佛教釋昭慧法師、基督教布興.大立院長、道教李游坤道長、回教馬超興助理秘書長,分別依其宗教祈福方式,帶領大眾為台灣實現非核家園祈福,呼籲政府早日廢核,讓國人遠離核災的威脅與可能帶來的苦難。

 

Top

 

十年抗爭 人民扳倒芝加哥火力發電廠

摘譯自2012年3月2日美國,芝加哥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2年3月1日芝加哥比爾森地區居民歡慶終於停用了。(綠色和平美國分會提供)芝加哥社區組織十年來,對兩座位在居住區內,最老又對環境汙染最嚴重的火力發電廠所做的抗爭,日前終獲勝利。大約60個團體和社區居民一同捍衛居住地區空氣品質,讓芝加哥免於「煤」汙染。

愛迪生國際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子公司「中西部世代公司」(Midwest Generation),在與市長伊曼纽爾和相關芝加哥社區團體協調溝通後,宣布在2月29日會關閉芝加哥地區這兩座火力發電廠。

位在芝加哥的菲斯克火力發電廠比爾森地區(Pilsen)的菲斯克火力發電廠年(Fisk Station)底前就會關閉,而在小村(Little Viliage)地區的克勞福德火力發電廠(Crawford station)會在2014年底關閉。

十年來長期領導抗爭的環境法律政策中心(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Center)執行長霍華德告訴記者,「今天的成果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對伊利諾州的火力發電廠和中西部其他電廠都有著警示意味,促使這些會排放對人體有害物質的電廠,思考改善排放問題或直接就關門大吉。」

從環境法律政策中心2010年的報告得知,自2002年以來,這兩座電廠對我們造成的健康和相關環境的損失,一共高達10億美金。

然而,在2015年環境法規實施之前,中西部世代公司寧願先關閉發電廠而不想花心思改善發電設備,其母公司愛迪生國際公司總裁匹薩羅(Pedro Pizarro)2月29日對此表示:「整體的發電產業市場就是不想讓我們有改進這兩座電廠的機會,我們真的只能說力有未逮、時不我與。」

許多研究都發現,火力發電廠像是菲斯克和克勞福德帶來的汙染,可以說是氣喘發作的罪魁禍首,尤其是兒童受害更深,另外心臟病、早死以及不明原因住病治療的案例增加,也可歸咎於電場排放的汙染源。

2012年3月1日,比爾森地區居民在菲斯克發電站附近慶祝遲來的勝利。(ELPC提供)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去年出版一份報告《『煤良心』──把利益擺在伊利諾州民之前》,評議比斯克和克勞福德這兩座火力發電廠是「侵犯環境正義甚為嚴重的兩個大怪物」。

芝加哥居民、綠色和平抗煤運動成員米雪爾(Kelly Mitchell)說:「我們希望全國其他社區,受到這起成功案例的啟發,站出來爭取自己擁有乾淨空氣、全球氣候穩定的權利。」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12/2012-03-02-01.html

Top

 

氣候變化 近千種鳥類恐將消失

摘錄自2012年3月8日醒報報導

刊登在《 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的美國猶他大學研究指出,受到地球溫度上升影響,鳥類生存空間恐怕也將受到破壞。根據預估顯示,地球溫度只要上升攝氏3.5度,就將造成900種鳥類消失,其中以慣常棲息在適宜氣候環境的熱帶鳥類,受到衝擊最為嚴重,比例高達89%。

猶他大學研究人員薩科葛魯表示,為了適應棲息地減少以及極端氣候環境,鳥類生存勢必大受影響,以溫度每上升1度結果計算,將造成100~500種鳥類生存受到考驗,如果按照2100年溫度上升3.5度計算,總數達600~900種鳥類將受影響。那些棲息在山區、海邊或是鮮少人類靠近的偏遠地區鳥類,如果無法飛到高海拔地區適應生存,都可能遭到淘汰。

國際鳥盟亞洲代表柯斯比表示,「以往所知,許多熱帶鳥類就不擅長到處遷徙,溫度上升對牠們而言的確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其中有些鳥類可能無法及時適應環境的變化。」

薩科葛魯表示,鳥類其實是最不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物種,但是從結果來看,其他動物受到影響的程度,恐怕將更不樂觀。

紐約時報進一步指出,農民、獵人或是遊牧民族,特別是位於低開發國家而且仰賴大自然生存的人類,也可能都成為受害者。

Top

 

鬼狒瀕臨絕種 反映氣候變遷

摘錄自2012年3月8日美國之音報導

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稀有的非洲猴,這種猴因為氣候變遷和人類而瀕臨絕種。科學家希望,藉由研究這種靈長類的過去幫助我們了解氣溫升高給未來所帶來的影響。

這種靈長類名為鬼狒,生活在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和喀麥隆的赤道雨林。這其實不是鬼狒第一次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問題。俄勒岡州大學人類學教授尼爾森.丁説,大約在3到5千年前,鬼狒的數目驟減。

丁教授説表示,大概在這段時期,這地區內鬼狒所棲息的雨林面積巨幅縮減。這些地區雨林消失的原因就跟未來將發生的一樣,非常溫暖的氣候加上季節性和乾旱增加。隨著氣溫上升、氣候變乾,植物將變得更為稀少。

目前的情況與3到5千年前很類似。同樣都有雨林消失、氣溫上升和更乾燥的天氣。但當時,班圖人開始從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地區遷出。他們在遷移過程中將農業和鑄鐵引進到這裡,這可能也導致了雨林消失。

目前大家對鬼狒的擔憂其實不是氣候變遷,或許打獵問題才是最嚴重的。如果我們能保護大面積的雨林,就是在保護他們的棲息地。如果我們能有效地保護棲息地,我們就是在保護鬼狒免於被獵殺。了解鬼狒的過去能夠幫助推測未來10年非洲雨林的情況。

Top

 

吉里巴斯憂滅頂 擬舉國遷斐濟

摘錄自2012年3月8日新頭殼報導

由於海平面上升威脅加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擔心國家被海水淹沒,正商討舉國遷往斐濟,使國內11萬人民免於流離失所的命運。該國正進行移民教育計劃,目的是讓遷往斐濟的居民擁有一技之長,而不致淪為難民。

位於太平洋的吉里巴斯由32個環礁島及1個珊瑚島組成,已有數個礁島遭海水淹沒,大多數人民居住於首都塔拉瓦。根據預估,到了本世紀中期,上升的海平面就會侵蝕吉里巴斯的淡水供應、鹽化農田、摧毀海灘和村莊。

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Anote Tong)表示,正在與斐濟政府磋商,希望能夠在斐濟買下5000公頃土地,以安置吉里巴斯的11.3萬國民。據了解,吉里巴斯想要購買的土地位於斐濟第二大島瓦努阿萊武島上。

吉里巴斯政府已經發出移民教育計劃,旨在提高國民的技能,讓他們成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
湯安諾說,他計劃首先將有技能的工人送到斐濟,因為他們更容易融入斐濟社會,並且能為斐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他說:「我們不會讓10萬民衆一次性遷往斐濟。他們需要找到工作,成為技術移民而非難民。他們在斐濟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後,才不會被視為二級公民。我們現在急需國際社會提供資金援助,幫助我們實現舉國移民的計劃。」

湯安諾曾於2011年表示想要建造類似大型鑽井平台的人工島安置國民,還考慮過建造10億美元的防波堤,但貧窮的吉里巴斯資金完全仰賴他國援助。

同樣面臨滅頂命運的還有太平洋島國吐哇魯、馬紹爾群島和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

Top

 

論壇∣請問馬政府開放美牛進口代價多大

作者:詹順貴(律師、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詹順貴,賴慧玲攝。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馬政府開放美牛進口心意早決,「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沒有事先對美方承諾」不過在演戲。日前48小時內的二場國安會議,最後定調為應「兼顧國民健康與經貿外交利益」,可預見政府準備強行闖關。果然行政院在3月5日夜間約10點時,迫不及待地宣佈有條件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蠻橫行徑跌破所有人眼鏡。現在唯有靠人民走上街頭自救,形塑更大的社會壓力,讓政府政策再次轉彎;其次端看立法院能否嚴格把關了。

政府突然強行開放含瘦肉精的牛肉進口,理由之一為目前沒有研究顯示其對人體有害。但所謂「沒有研究顯示」,其實有二種可能,一是有很多研究都沒有得到有害的結果;二是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符合人體試驗規範的研究,所以也就沒有此方面的研究結果,而瘦肉精的問題正是屬於後者。因此政府昧著良心說出「沒有研究顯示瘦肉精對人體有害」這種鬼話,能聽嗎?

其實美牛開放進口與否,有它系統性深層結構的問題。檯面上吵得沸沸揚揚的國民健康風險雖然很重要,但僅是表層問題。因為以2010年為例,我們自美國進口牛肉約32,032噸、澳洲為28,382噸紐西蘭為18,128噸,總計國外牛肉占國內牛肉消費量95%以上,單純開放美牛進口,主要會排擠紐、澳的進口量,國人未必大幅改吃牛肉。但在WTO規範下,一旦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牛肉進口,等於棄守WTO的「貨品貿易多邊協定」中容許透過「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為國民健康築起保護牆的權利,於是含瘦肉精豬、雞便可要求比照進口,絕非政府所宣稱的可以牛豬分離處理。這才真正會對台灣畜牧業造成嚴重殺傷力,同時會因為國人每年在豬、雞的消費量高達百萬噸以上而大幅提高國民健康風險。所以日前政府突然公告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不少人即認為是在轉移焦點並預為下一步開放瘦肉精豬、雞進口鋪路。此為第二層問題,也是國內畜牧業擔心所在。

然最深層問題,真正會讓台灣農業萬劫不復的,是馬政府想藉全面開放美牛進口換取與美國簽署台美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或FTA、加入TPP(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ECFA下回合談判。為了換取政府口中的經貿利益(嚴格來說只是工業產品貿易利益),上述各種協定陸續簽定後,在貿易自由化的大纛下,各國低價農產品長驅直入,從經濟產值(英國首席永續發展顧問Tim Jackson說GDP或產值不過是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忙碌程度,它不等同幸福,更時常拉大貧富差距。)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台灣農業勢將全面被犠牲。依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分析,台灣若加入TPP,每年農業部門將減少230-300億元收入,主要受影響產品為稻米、蔬果與畜產品。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們表面上享受了遠不如政府吹噓的早收清單讓利後,下回合ECFA談判,如何抵擋包含各類蔬果在內原被禁止進口的中國830項農產品叩關?一旦中國普遍污染嚴重的農地所種出的蔬果大舉入侵,不僅台灣農業將徹底瓦解,屆時不知會多少弱勢的農民失業、流離失所?台灣國民更要承受比瘦肉精更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風險,而且會讓馬政府掛在嘴邊的公平正義更遙遠、更諷刺!

所以美牛問題,不僅是國民健康風險問題,亦是國內產業風險問題,處理稍有不慎,也會有政治風暴。政府如果要妥善處理美牛問題,首先是放手讓專業做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健康風險與產業衝擊評估,而非如日前三次的專家諮詢會議尚未做成結論,早已信用破產;其次是將風險評估結果誠實的充分揭露;第三是做好平行對等的風險溝通,而非上對下的宣導;最後才依評估與溝通的結果做出決策並提出風險控管與補償的明確配套措施,如此才可能服眾。

筆者亦不贊同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但既然政府開放進口心意已決,與其愚民,不如盡早提出風險控管(最重要的是能嚴格執行原產地與食品成分標示。問題是政府做得到嗎?過去三管五卡早已信用破產,現在的六管換湯不換藥。)與犠牲農業的配套補償措施(如筆者多次投書所提到符合WTO規範的農民生活支持給付與農地對地補貼),與全民(尤其農民)誠懇耐心的溝通,取得共識與諒解,而非一再橫柴入灶!

監察院在1997年曾針對蔓延全台的口蹄疫情彈劾當時政府高官,理由主要為農政單位隱瞞疫情,以致疫情遍染全台,豬隻無法外銷,每年損失472億元,受波及之產業近150種,造成全國產值損失逾2700億元,如不嚴懲失職人員,將無以警愓各級行政人員。但一切以自身政治利益為優先的政客顯然不以為意,所以在禽流感疫情又重蹈覆轍。請問馬政府,美牛問題呢?它是經濟疫情、也可能衍生成政治風暴。馬的政府,能否不要在懼中媚美賤國人,不要再隱瞞意圖與風險,不要再做令人憎惡的表面工夫,誠心拿出具體可以說服全民且能妥善照顧被犧牲的弱勢產業與其族群的對策?

本文轉載自獨立蒼茫,精簡版亦刊載於蘋果日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