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30







近期活動

【有獎徵文】踏芳苑泥.寫心內話:彰化海岸溼地旅遊心得徵文活動
大家一起來參與「全民鳥類拼圖」建置
想像美好生活—愛自己愛地球的生活方式 大安社大公民素養週4/29(日)-5/5(六)
2012民族誌影展巡演南投場(5/2-3)
台北地球日 遇見未來影展(4/14-6/17)
地方生態資源共管座談會系列六_埤圳濕地保育行動新契機(4/25截止)
陽明山的蝴蝶會飛到日本嗎?「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大眾講座」第三場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即拍即行!地球保衛站(3/17~4/30)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政府耍賴、官僚推拖 中科四期現形記

台灣2011年7月第一次參加ECI,由台東的部落推派4位學生代表。(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憲章聯盟)

究竟誰在說謊、我們的政府可以這樣把百姓當傻子嗎?堂堂國科會主委、副主委、中科管理局局長,可以硬生生把自己的承諾吞回去嗎?行政官僚如此虛偽、說謊、推拖,這才是如今國家最大的危機。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召開了協調會,他表示2個月內將提出二林園區未來轉型計畫,送到行政院審查,等核定後還要再進行環評等相關程序,可能要一段滿長的時間。在此之前,工程停工沒有正當性。也就是說,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可能在轉型計畫確定前,所有工程都完工了。而官員在說「停工沒有正當性」這句話時,或許早就忘了自己當初是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著數百位純樸農民宣布工程停工,還接受了農民殷切感激的掌聲。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詩人吳晟:請站出來

情勢變更卻繼續動工 國科會目標是什麼?

中科停工聽誰的?國科會喊停 地方繼續做

不要負債人生 青年要求中科停工

我們的島∣吃一顆好蛋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一顆蛋,可以來自痛苦的蛋雞,被大量產製在冰冷、骯髒的鐵架上。一顆蛋,也可以來自快樂的蛋雞,被產在乾淨的米糠上,帶著蛋雞的溫度,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人道飼養的業者,不超過15家,蛋價普遍較高,要吃得起好蛋,需要消費者和政策的支持。

廖震元表示,如果消費者普遍支持放牧產品,相對就會有更多生產者投入,到時候蛋品就會變得便宜。蔡桂輝建議,政府能夠推動法案,規定大量使用蛋品的公司,比如麥當勞,率先採用人道蛋品,將能更快提升業者的投入。

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不但決定了蛋雞的幸福,也決定著我們的健康。法令在改進、業者在努力,走進賣場選購雞蛋的消費者,也別忘了,加把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因為海洋暖化、酸化和病害等原因,美國海域中的56種珊瑚「可能」或是「極可能」在這個世紀末之前絕種。這些珊瑚需要人類積極的大幅度減排二氧化碳污染,像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最近下令,4月底以前「消滅公司所有紙張」、「不准影印」,做出了好大的改變。萬物都需要人類多點善意,鄰近碧潭風景區的和美山原本聚集不少螢火蟲,卻在整建登山步道後,燈光使螢火蟲生態受到影響,因此新店區公所將考慮在螢火蟲繁殖季節暫時「熄燈」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在國光石化環評過程中,以專業研究提出六輕設廠後造成台灣地區罹癌人數增加,卻遭到台塑提起民事訴訟求償4000萬元,刑事控告加重誹謗罪。包括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院士周昌弘等500多位學界聯署聲援莊秉潔,譴責台塑箝制學術自由。勇於憑專業直言的學者可貴,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日前也指出,現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對策口號化,雖然朗朗上口卻「減量目標」不明,他認為若要改善氣候變遷的虛無因應,治理架構方面勢必要改革,並加強政府官員「決策量能建構」(capacity building),形成一個穩定的氣候政策決策體制。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2012台塑驚天三報告,控告教授求轉機

作者:munch

聲援莊秉潔教授,不只保障學術調查的獨立與自由,更是保護即將陸續出爐的調查報告,不會受到「不實報告」的指控,造成研究者的影響,畢竟再大的企業,也沒有永遠的秘密,必須坦然面對污染的事實,誠心尋找解決之道。

至於,掌管環境保護事物的環保署,許多應為的污染調查案,不積極主動進行,反而在方法論上臧否學者研究,甚至鼓勵企業提告,來驗明事實真相,彷如遺忘在法律之前,環保署才是第一線的污染調查者。那模樣就像警察不抓小偷,站在一旁說三道四、指東罵西,別人賣力還嫌多事,完全忘記台灣如果有爭氣盡責的環保署,還需要義氣的教授多年辛苦、冒著挨告風險,一步步追尋環境的正義。

控告教授,不是台塑理直,而是面對2012年調查報告大爆發,台塑僅剩的反擊之道。

聲援莊秉潔教授,也要保護三項重要污染與健康風險報告,必須無懼且如期的真實公佈,看看長期以來,是誰在做「不實報告」?誰在「散播毒素」?

精采內文

 

政府耍賴、官僚推拖 中科四期現形記

「環境報導」2012年4月30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2012年3月21日,彰化溪州莿仔埤圳水源頭,天氣晴朗如盛夏,溪州農民放下農作來到廣場,河堤上巨大的布條寫著「「滅農工程馬上撤銷、全民團結護水」。斗笠下黝黑的雙眼笑開了,因為剛剛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宣布:「朱主委已明確向大家表示,3月8日國科會就向廠商要求配合政府的考慮暫停施工,國科會已聽到大家的聲音,做這樣的決定。」

農民蔡麗月站上台對著賀陳弘、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以及10多位立委深深一鞠躬:「這幾個月來的奔走,最感動是以前都沒什麼反應,這次謝謝你們來了,本來以為沒希望,但現在我覺得很有希望,大家說對嗎….」

為因應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中期用水,國科會中科管理局編列23億元預算,委託彰化水利會沿著彰化縣溪州鄉百年歷史的莿仔埤圳水源頭,開挖堤岸道路埋設輸水專管24.3公里,穿越溪州、埤頭兩鄉鎮,興建「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這項工程引發溪州農民搶水危機。

3月21日當天水圳飽滿的水映照兩岸,溪州風景如畫。那天我人在現場,想起過去這一年來溪州農民不辭辛勞北上、苦苦哀求不要搶農民用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看到農民伸出右手興奮喊著:「溪州最美,不要搶水」,也為他們感到開心。

只是沒想到,3月26日我又在台北看到了他們,農民謝寶元怒斥:「公然說謊、欺騙農民、愚弄立委」。蔡麗月則拿著怪手打樁的照片問:「楊局長這樣叫停工嗎?」臉上寫滿不解、悲憤、無法相信原來官員可以當眾騙人。

官員騙人何止這次?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3月12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因大度攔河堰計畫取消,長期水源沒著落,另外光電產業原來說要來蓋面板廠的,「他們現在不來了」,整體開發計畫已報請行政院將重新調整。

隨後他與溪州農民代表、立委座談時也表示已於3月8日下令水圳工程停工。然而水圳不但沒停工,反而加快腳步施工。於是3月15日農民又來到總統府前,農民謝寶元說:「希望政府要聽到農民的心聲。」90歲的農民鄭萬來也一再懇求:「農民都靠這條水圳生活,「這點請政府考慮一下,拜託拜託。」

當天我打了電話訪問楊文科:「朱主委不是已宣布停工,為什麼還在施工?」楊文科明確回答:「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今天起已暫停」。國科會也在3月15日發出新聞稿指出:「輸水工程已暫緩施作,並進行安全措施」。

但是工程有停嗎?沒有。於是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召委林淑芬安排了3月21日的現勘行程,賀陳弘也不負所望當眾宣布了工程停工的訊息。有農民當場問為何還看到工人在工作時,楊文科回答:那是在做復元工程。

作家吳晟證實3月21日當天水圳工程的確停工了,而且平常水圳供四天水停六天,當天原本是不供水的日子,但賀陳弘跟立委一到,當天的水圳水源卻出奇飽滿,回想當時,那真是一幅太平豐收的景象。

然而農民只高興了一天,隔天賀陳宏跟立委一走,水圳又沒水了,吳晟也在外出時就立即發現機器又重回現場,繼續打樁開挖。3月25日我在現場採訪,一位工程人員出示工程單表示:並未接到承包商偉盟公司的停工指示。

而就在3月26日農民北上控訴政府騙人時,我又打電話訪問楊文科,結果他在電話那頭語帶驚訝:「真的嗎?我也覺得很奇怪,正在了解情況」。他還強調的確有跟偉盟說過,請偉盟配合政府考量時間暫時停工。

結果國科會在4月10日發出的新聞稿又改口,因「支持及反對工程雙方爭議日漸加劇」,所以只停工三日,且強調這是「避免不必要的社會衝突」。

究竟誰在說謊、我們的政府可以這樣把百姓當傻子嗎?堂堂國科會主委、副主委、中科管理局局長,可以硬生生把自己的承諾吞回去嗎?行政官僚如此虛偽、說謊、推拖,這才是如今國家最大的危機。

我們的政府什麼時候變詐騙集團了?

立委張曉風3月21日也到溪州現勘,親耳聽到賀陳弘宣布停工,隨後得知原來她也被騙了,氣得痛批:「欺騙別人的人叫騙子,一群欺騙別人的人叫詐騙集團,我們的政府什麼時候變詐騙集團了?」

溪州農民不放棄,4月12日又來到行政院大門前,臉上塗抹黑土,頂著烈日從上午等到下午,結果等到政務委員張善政一句:「這有合約關係,不能隨便講一句話就叫他們停工。」匆匆丟下「一周後開協調會」後快速離開。

張善政這種說法,比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更加虛偽、推拖。眾所周知,只要是政府與民間簽訂的合約都有「法令變更」、「情勢變更」原則。也就是說,合約簽訂時一定會註明,萬一計畫生變而導致合約必須改變時雙方的權利義務,而唯一合約中不會有的就是「合約一簽不得反悔」,何故張善政還有「因有合約關係,不得隨意停工」之說?怎麼可以這麼隨隨便便回答人民的焦慮呢?

記得那天,吳晟在行政院前用幾近控訴的聲音說著:「我們一次又一次來是為了什麼?但無論農民如何拜託,政府裝聾作啞、完全沒感覺也不理會,農民只是很卑微要求不要搶奪我們的耕作權,這樣的要求很過份嗎?」

一周後的4月19日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果然召開了協調會,他表示2個月內將提出二林園區未來轉型計畫,送到行政院審查,等核定後還要再進行環評等相關程序,可能要一段滿長的時間。在此之前,工程停工沒有正當性。

賀陳弘表示,所謂可以停工是非常特殊的政策變更,這個籌設計畫沒有修訂前不能說是政策改變,要以行政院核定的籌設計畫為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停工,對合約方是嚴重的權利侵害,從法律面來說,停工並沒有強大的正當性。

也就是說,可能在二林園區轉型計畫確定前,所有工程都完工了。而官員在說「停工沒有正當性」這句話時,或許早就忘了自己當初是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著數百位純樸農民宣布工程停工,還接受了農民殷切感激的掌聲。

請站出來!

隔天4月20日藝文界舉行記者會聲援溪州農民。他們拿著一面寫著「護水」大字的黃色布條向政府嗆聲:「政府耍賴、官僚推拖;滅農工程、立即停工」。

詩人顏艾琳、作家張鐵志、林文義、導演林靖傑、李志強、林志儒等人都要求政府重視農村的價值,不要搶奪農民用水。

吳晟強調,溪州農民無數次北上,訴求很簡單,一個已確定不當的工程就應立即停工,再重新檢討,而不是放任工程繼續動工,一方面又虛偽地說已經在重新檢討。

他強調,這就好像說啟動一部車子,原先有一個目的地,但現在已沒有目標,可是這個官僚竟然沒有能力要這部車子暫停。「這麼簡單的道理,這些讀冊人連基本的道德勇氣和良知,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作家陳若曦強調,不當的工程該停就停,「行政院在做什麼?還在那裏睡覺嗎?我向馬總統呼籲,至少在520以前睜開眼睛,不要繼續睡覺」。

導演林正盛說,台灣在發展經濟的過程,犧牲掉很多農業,「我不知道我們要再犧牲多少東西才可以讓經濟繼續發展?」他質疑:台灣所有的一切都要為了發展經濟去犧牲嗎?「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人的價值應該在這一切之上」。

戳破政府禽流感謊言的導演李惠仁強調,官僚是一種病毒,今天病毒進到宿主裏面,不把他消滅就會不斷複製。今天在中科四期二林、明天會在苗栗、台北,哪裏都逃不掉。他呼籲大家一定要站出來,否則未來就會有更多的中科四期。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我們的島∣吃一顆好蛋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雞蛋,平均一斤30多塊錢,是最便宜、方便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台灣每人每年,可以吃掉290顆雞蛋。這些雞蛋,都來自蛋農飼養的蛋雞場。但大部分的蛋雞場,都充滿著有氣無力、痛苦呻吟的雞叫聲。

小小的A4籠子裡,關著三隻以上的雞,牠們無法展開翅膀,必須在這裡住一輩子。這些雞,終其一生踩不到地。為了爭取空間,會互相踩踏、攻擊。雞糞便,也會沾到同伴身上。身上的羽毛,經常被鐵籠磨得光禿禿。牠們唯一的活動,就是吃飼料,以及產下一顆顆,沒有溫度的蛋。

台灣一共有2000多家蛋雞場,飼養將近3700萬隻的蛋雞。99%的雞,都住在格子籠。只有10多家蛋農,讓蛋雞,可以順著雞性,快樂產蛋。位於南投中寮鄉的新畜蛋雞場,就是其中之一。

響亮的雞叫聲,在南投中寮鄉蛋農李新強的農場裡不絕於耳。這裡的雞,可以自由自在覓食,每隻雞的羽毛,都豐滿亮麗。雞隻可以在乾淨的米糠裡洗沙浴、飛到棲架上休息,居高臨下的眼神和傳統格子籠蛋雞的眼神,相當不同。

這座雞舍,一共有一萬隻蛋雞。雞舍裡沒有惡臭也不潮濕,反而飄著淡淡的米糠味。這全靠70歲的李新強,每天一早摸黑進入雞舍打理而來。

李新強的雞舍地上,鋪滿粗糠,讓蛋雞洗沙浴、休息。蛋雞的排泄物,也會落在粗糠裡。蛋雞,最怕感染球蟲,一旦感染,就可能死亡。而雞糞就是球蟲的感染途徑。雖然球蟲可以透過投藥來管理,但因為李新強堅持不用藥品,只好每天更換乾淨的粗糠。

李新強曾經賣過雞飼料,養放山雞,7年前轉養蛋雞,便自然而然採取放牧的方式飼養。為了讓雞隻更健康,他還讓雞吃新鮮草料、培養抵抗力。李新強強調,草料的飼養方式,和他歷經5次大劫不死有關,多年前,他像神農嘗百草一樣治好自己的病,對草藥有了深刻的認識,拿來試養蛋雞,發現對雞也很有用,7年來,蛋雞不必打疫苗、抗生素,從未生病。

李新強一天必須撿拾2次雞蛋,上午第一波的工作告一段落,他會走到放牧區的荔枝樹下休息。這時候所有的蛋雞,都會跟著走出雞舍,圍繞在他身邊。李新強說,放牧雞最怕狗咬,這批雞剛開始養的時候,被狗咬死40幾隻,「那時候蛋雞都不生蛋,賠很多錢,我只好每天來陪雞。」

像是陪久了、有了感情,蛋雞開始恢復產蛋,也養成李新強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習慣。「你看,像我也沒拿吃的。牠們就要圍著我。」李新強有點得意,但語氣裡更多的是對雞的感謝。

李新強透露,籠飼蛋可以大量生產、蛋價便宜。不少蛋農為了賺錢,強調雞吃了添加胡蘿蔔素的飼料,所產出的紅心蛋,比一般雞蛋更健康。但2千多家蛋雞場,大概只有5家添加天然色素,其他蛋雞場添加的,都是化學色素。

「所以,以前的人美白會用蛋清,現在很少人在用了,因為會過敏。我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些人不是對雞蛋過敏,而是對用在雞身上的藥過敏。這些都是會過敏的人吃了我的蛋以後才知道的。」

堅持不投藥、不靠化學色素賺錢,這種人道飼養方式,必須比籠飼蛋雞更花時間。李新強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還要想辦法推銷。為了堅持理念,老婆差點和他離婚。

李新強的飼養方式,其實是台灣早期通用的畜牧模式。如今多數蛋雞場轉用格子籠,主要是為了方便管理。

財團法人動物科技研究所副研究員廖震元指出,野外放牧,雞會接觸土壤,然而球蟲會在土壤存活好幾年,雞容易一直接觸病原、生病。相對來說,格子籠的飼養空間,可能有空調,而且不容易沾到糞便。

這正是格子籠在193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的原因。當時美國大量混養動物,發現雞隻容易感染球蟲,於是設計了格子籠,讓雞隻不容易接觸雞糞,雞蛋也會直接掉在集蛋槽。傳入台灣後,台灣的蛋農發現,格子籠的設計,還可以讓蛋農以同樣的面積,圈養更多雞隻,產製更多便宜蛋品。但蛋雞如同集中營的生活環境,也產生了動物福利的爭議。

台灣動物社會福利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格子籠雞不但連張開翅膀清羽毛的自由都沒有,還會為了搶奪空間互相踩踏。

過去歐盟為了提高動物福利,曾經立法規定,每隻格子籠雞至少要有72英吋的生活空間。但1990年,歐盟還是決定廢止格子籠,主要原因在於這種飼養方式,衍伸出健康的疑慮。

「歐美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雞蛋,母雞不快樂,會生病,所以要用各式各樣的抗生素。」陳玉敏表示,抗生素透過食物殘留在人體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為了人類健康、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歐盟在2012年1月開始,禁止農民飼養格子雞。

目前歐盟的蛋雞飼養方式,包括完全放牧、還有有機、室內平飼三種飼養方式。有別於格子籠,這些飼養方式,都有雞喜歡的棲架、產蛋箱。完全放牧和有機蛋雞,都可以自由在室內外活動,有機蛋雞還可以吃有機飼料;室內平飼則在室內活動。

這些生產方式的重點,在於透過降低飼養密度,達到健康蛋品和保障動物福利的目的。根據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指出,格子籠雞雖然在疾病控制相對容易,但雞隻容易產生抗藥性;相反的,低密度的人道飼養方式,就算雞隻跟球蟲接觸,也會自己產生免疫系統,加上適當管理,根本不必用藥。

動保團體希望政府效仿歐盟立法禁用格子籠,促進人道飼養,但農委會動保科技正周文玲表示,雖然先進國家廢止格子籠,朝向放牧、平飼的方式進行,但一旦立法禁止,會涉及很大的產業狀態改變,還需要審慎研議。

儘管政府態度保守,台灣已經有蛋農自立自強,轉型成功。

蔡桂輝指出,集約式的方式,比較容易讓雞隻成為流感宿主,「就是如果生病,只要一隻感染就很容易交叉感染。但如果放養,雞生病會躲到角落,我們看到就可以把雞撲殺掉,所以病原、牠的宿主就會不見了。」除此之外,蔡桂輝比較放養雞和籠飼雞,發現以同樣的飼料餵食,「養在外面的雞生的蛋,口感會比籠飼的好。」這讓蔡桂輝,加深轉型的決心。

由於蔡桂輝的父親還在世,加上轉型需要時間、經費,他沒有全部廢除格子籠的飼養方式。但他降低每個鐵籠的雞隻數量,將格子籠蛋雞場的雞拿來育種。

「基本上我們不投藥,如果雞生病,都會讓牠死掉,剩下來的雞,才拿來育種,因為我的雞是自己育種來的,找健康雞來作育種,這種小雞就有抗體。」蔡桂輝把這些健康雞,放在自己打造的生態牧場放養。生態牧場裡有雨水淨化系統,在生態池裡種滿植物,讓雞可以覓食,吃到各種天然青草。此外,他也利用微生物分解糞便的方式,解決球蟲問題。

自己育種、減少飼養數量,對蛋農而言,相對提高生產成本,也是政府擔憂推動人道飼養會面臨的產業衝擊。但蔡桂輝相信,台灣有足夠的市場,「每種食物有不同的消費群,我回來15年,放牧養8年,現在一斤170還是不夠賣。」

蔡桂輝表示,籠飼雞蛋勢必比較便宜、口感比較差,目前日本都把籠飼蛋作成加工蛋,如果是一般早餐要吃的蛋品,一定都吃放牧蛋。

一顆蛋,可以來自痛苦的蛋雞,被大量產製在冰冷、骯髒的鐵架上。一顆蛋,也可以來自快樂的蛋雞,被產在乾淨的米糠上,帶著蛋雞的溫度,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人道飼養的業者,不超過15家,蛋價普遍較高,要吃得起好蛋,需要消費者和政策的支持。

廖震元表示,如果消費者普遍支持放牧產品,相對就會有更多生產者投入,到時候蛋品就會變得便宜。蔡桂輝建議,政府能夠推動法案,規定大量使用蛋品的公司,比如麥當勞,率先採用人道蛋品,將能更快提升業者的投入。

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不但決定了蛋雞的幸福,也決定著我們的健康。法令在改進、業者在努力,走進賣場選購雞蛋的消費者,也別忘了,加把勁!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56種珊瑚 21世紀末恐消失於美國海域

本報2012年4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家寧編譯,蔡麗伶審校

關島海域白化的珊瑚(David Burdick攝,NOAA提供)美國聯邦政府最新的評估發現,因為海洋暖化、酸化和病害等原因,且在缺乏保護的情況下,美國海域中的56種珊瑚「可能」或是「極可能」在這個世紀末之前絕種。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後續的評估會決定是否將加勒比海和印度太平洋的82種珊瑚由《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列管,這是該機構目前做過最複雜的決策。

NOAA轄下的大西洋島嶼漁業科學中心(Pacific Islands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4月中在檀香山發表一份關於這82種珊瑚狀況的報告,在2009年科學中心為了生物多樣性即申請將這種珊瑚列入保護,而現在正在考慮將他們列入保護。

這份珊瑚現況評估報告斷定,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是該為珊瑚目前面對的危險負責。

評估報告指出,「氣溫上升直接和間接造成的影響,包括病害發生率增加和海洋酸化,兩者主要都是因為人為而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這也可能代表全部或是大部分的珊瑚種類會在下個世紀面臨極大的絕種風險。」

82種可能列入瀕危名單的珊瑚,都是生長在美國海域的物種,包括佛羅里達外海、夏威夷到美國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屬地。

82種珊瑚中有8種是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域,而其它75種是在太平洋海域。

科學中心海洋主任阪下美代子(Miyoko Sakashita)表示,「如果我們不快點採取行動,珊瑚礁可能真的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瀕危物種法案已經拯救幾百種生物免於絕種,但是這些珊瑚必須真的受到保護,列入法案才有用。」

根據評估,7種在佛羅里達和加勒比海的珊瑚極可能在2100年之前絕種。

珊瑚狀況顯示,加勒比海的珊瑚是最危險的,佔了7大瀕危珊瑚中的5種,其數量很可能在2100年前低於危險值門檻(Critical Risk Thrsholds)。這些珊瑚的生存具有明確的地域性、分布範圍狹窄;但因為同時面臨了當地和全球性威脅因子,導致在整個加勒比海域的珊瑚數量大量減少。

科學中心指出,加勒比海域將大量失去珊瑚,是跟氣候引起的白化和2005年的氣候事件有關,包括打破紀錄的連續26個熱帶暴風雨和升高的海洋溫度。

病害也對這些珊瑚造成影響。根據珊瑚狀況報告,82種珊瑚中,至少Dichocoenia stokesi和環狀圓菊珊瑚 Montastraea annularis 經歷了「嚴重且很有可能無法復原的病害,而且珊瑚數量持續減少,一年高達60%。病害也可能隨著白化一起發生。

瀕臨滅絕的珊瑚Porites pukoensis ( T.W. Vaughan攝於1907,NOAA提供)科學中心證實美國維京群島(Virgin Islands)活珊瑚覆蓋率減少了51.5%,而研究也顯示佛羅里達、波多黎各、開曼群島、聖馬丁(St. Maarten)、沙巴(Saba)、聖尤斯特歇特(St. Eustaius)、瓜德羅普(Guadeloupe)、馬提尼克(Martinique)、聖巴托洛謬(St. Barthelemy)、巴貝多、牙買加和古巴,超過50%的珊瑚群已經白化。

其中一種珊瑚普哥濱珊瑚 (Porites pukoensis),已經由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極危險瀕臨絕種(Critically Endangered)名單。

珊瑚狀況報告並沒有提列應列入《瀕危物種法》保護的珊瑚名單,那會是由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提交另一份報告來評估。NOAA解釋,對外公告這兩份文件並非慣有的決策程序,這次這麼做,是為了讓決策更為透明化。

在2012年7月31日前,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會接受有關這兩份報告的評論,並在2012年12月1日決定是否核准將珊瑚列入法律保護。一旦決定列入,將會在2012年12月提出管制議案。

2006年,NOAA科學中心首先讓鹿角珊瑚(staghorn)和麋鹿珊瑚(elkhorn)列入保護,這兩種也是目前唯二列入瀕危物種法保護的珊瑚。

美代子表示,「我很希望讓我的孩子們還看到美麗的珊瑚礁世界。然而我憂心若是我們等待太久,孩子們永遠也看不到健康、且有豐富生命力的珊瑚礁世界。」他表示,「珊瑚礁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25%海底生物棲息在這些珊瑚礁上。這些脆弱的珊瑚需要幫忙,從聯邦政府的保護開始,並且要積極的大幅度減排二氧化碳污染。」

※ 參考資料:ENS報導、維京群島日報報導

Top

 

日軟銀社長下令 公司禁用紙張

摘錄自2012年4月27日大紀元報導

據中央社東京27日專電,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下令,4月底以前「消滅公司所有紙張」、「不准影印」。

「產經新聞」報導,日本軟體銀行集團開始著手進行「零紙張」計畫,公司發給約兩萬名職員每個人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並講明「有了這個就不需要紙張」,引起造紙業界一陣騷動。另外,針對媒體舉行的決算記者會也將不再發給紙本資料,而是請媒體從公司的官網自行下載。

孫正義還宣布,「公司內部業務一律不准影印」,並指示除了少部分只接受紙本的公家機關申請文件之外,4月底以前要「消滅公司所有紙張」。 

Top

 

保護螢火蟲 和美山步道擬「熄燈」

摘錄自2012年4月29日聯合報板橋報導

「賞螢」和「登山健走」都是近年流行的休閒活動,但有民眾指出,鄰近碧潭風景區的和美山原本聚集不少螢火蟲,區公所整建登山步道後,每晚定時「點燈」導致螢火蟲生態受到影響;新店區公所表示,將考慮在螢火蟲繁殖季節暫時「熄燈」。

「台灣自然科技學會」理事長張聖賢也說,今年和美山登山步道的螢火蟲數量,確實比過去2年少了很多;如幸福廣場、太白樓、詩歌劇場等地,過去都有許多螢火蟲,但現在只聚集在螢光劇場附近。他認為若要讓螢火蟲徹底復育,步道上的「幸福廣場」附近應該全年不點燈,其他地方則應該在每年4月螢火蟲繁殖期間熄燈。

新店區公所主任秘書陳麗卿表示,幸福廣場人潮聚集較多,太白樓、詩歌劇場過去就沒有發現螢火蟲聚集,為安全起見仍有點燈需要;未來在兼顧安全的情況下,考慮幸福廣場在螢火蟲繁殖期熄燈,以符合保育要求。

Top

 

學界大串連開記者會 控台塑箝制學術自由

「環境報導」2012年4月30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一個學者本於學術專業,針對某一個議題提出研究報告,指出某一公司的污染導致民眾健康疑慮,提醒政府及民眾應防範。而這個公司卻認為這分報告毀損名譽而向學者提告,昨(29日)引發「財團箝制學術自由」風暴。

台塑告學者 學界控台塑箝制學術自由

中興大興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在國光石化環評過程中,以專業研究提出六輕設廠後造成台灣地區罹癌人數增加,台塑關係企業(台化、麥寮汽電)認為莊的言論毀損該公司名譽,提起民事訴訟求償4000萬元,刑事控告加重誹謗罪。

包括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院士周昌弘等500多位學界聯署聲援莊秉潔,譴責台塑箝制學術自由。

學界認為莊的發言屬「學術自由」範籌,台塑公司對其不歡迎的言論採取「訴訟恫嚇手段」不足取,今呼籲檢察官不要起訴;也呼籲法院堅持憲法守護者角色,堅持言論自由價值,避免法院淪為大財團訴訟恫嚇工具。

台塑:癌症發生原因多 學者刻意誤導六輕造成

台塑公司提出的證據,包括莊秉潔去年在環保署舉行的國光石化專家會議、國光石化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媒體訪問、以及參與醫界聯盟新春茶會等場合所發表的公開談話。台塑公司提出的證物中,包括多篇環保署新聞稿、以及環保署自行做出的專家會議結論,指責莊的研究與會許多學者也不表認同。

台塑公司認為,癌症發生與遺傳、生活、飲食習慣都有關,以六輕建廠為分隔點,是刻意誤導六輕建廠與癌症增加有關,提告只是要討回公道。

不過學界認為,台塑建廠10多年,公安事件頻傳,監察院也要求環保署應總體檢六輕,可見六輕對環境衝擊有目共睹,莊引用的分析研究模式獲得國際期刊發表,具有專業可信度。容許討論空間,才是學術自由價值之所在,而不是動不動以財力雄厚、政商關係良好提告恫嚇學者。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反問:台塑的企業責任在那裏?

中興大學五點聲明 全力維護莊秉潔權益

中興大學主任秘書陳吉仲昨代表校方發表五點聲明,強調學校極力維護教師學術研究自由,針對台塑對莊提告,學校會全力維護莊秉潔權益。

陳吉仲嚴正聲明,大學教師、研究成果受學術自由保護,英國在1988年訂的教育法案對學術自由定義是:不受學術圈以外不具有學術能力批判的威脅或干預。

他強調,莊秉潔從1990年到中興大學服務20年來,他的研究成果以國科會的RPI指標超過100%,是空氣污染領域的知名教授。

中興大學認為學校對社會發展跟生存環境有其責任跟監督之責,學校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對中部地區發展、生態保護應做出具體貢獻。例如大台中地區懸浮微粒濃度高所導致的健康影響就值得關注,未來中興大學絕對會鼓勵且支持全校老師,針對改善中部地區環境提出監督以及研究成果報告。

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薛富盛強調,研究資源來自納稅人,有責任將研究成果公諸於社會,莊秉潔是根據其他報導以及文獻去做資料結果推論,學者本來就有權力引用資料,他的研究很可能讓某些企業界覺得不符合期待而對他提起訴訟,「我身為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有責任站在這邊悍衛學術自由」。

法院不是用來證明學術真理的殿堂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徐偉群表示,法院是保護人民、不是用來證明學術真理的殿堂 。這事件很明確是公共性言論、學術上的表達。對一個民主國家而言,公共性、學術性言論是受到保護的。很難想像一個學術成果發表會成為法庭上的被告。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說,學術自由保障是畫出一個獨特領域,允許大家可以在其中質疑、檢驗、挑戰。但並非因此就讓學術享有100%豁免權,有很多要求學術社群自我規範的地方,透過同儕檢視可以讓這些錯誤不斷被修正,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而且要盡量維護辯論的空間。

中研院院士周昌弘表示,許多學者都曾提出六輕附近癌症問題相當嚴重,學者如不秉持學術良知將問題揭露出來,百姓被蒙在鼓裏造成全民健康問題誰負責?這應透過學術好好討論,而不是一有不同聲音廠商就提告,這「非常沒有道德、也違法人性」。

他強調,站在學術崇高自由立場,不容許學術討論空間變成被告的對象。「我很傷心、也很痛心,如果學者都怕事不敢站出來,那學者有愧良心」。

學者研究監督有助於促進制度改善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杜文苓表示,把六輕設在一個農業縣究竟對環境有什麼影響,台塑做為全球最大的石化廠,應有世界前端的了解,但她發現研究報告相當少。雖然環評過程有要求,但最後發言權都掌握在台塑手中。

但後來因許多教授包括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以及莊秉潔的報告,反而促使台塑跟政府要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做到制度性的改善,例如莊秉潔在國光石化討論過程突顯pm2.5(細懸浮微粒)危害,環保署也因此加快腳步訂了規範,這是相當好的事。沒想到台塑針對他們不喜歡的研究提起訴訟,相當可惡。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傅大為指出,有一說(台塑做為證據的環保署新聞稿)指莊秉潔不是流行病學或健康風險評估專家,他的相關說法就不足採信,還可以告到法院,「這真是荒唐」。

不同意見就要告 台灣比中世紀都不如了嗎?

他強調,專家本來就常會犯錯,因為專家只知道一小部分,所以非常需要其他領域學者來分析,才能把問題愈說愈明。其他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可以隨時提出來,這在學術界太熟悉了。

還有一說指莊拿到的數據不是環保署真正的數據,他反問:那誰有具公信力的資料呢?是不是環保署,為何不提出來?即使環保署的資料也要經過檢驗,不是他提出來的才對,別人的都不對然後要告。

台塑指莊的報告造成人心惶惶,傅大為強調,這是對人民來說重要的資訊,人民關切是很自然的,因為怕人心惶惶就把重要資料不報,那台灣要如何運作下去? 他提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哥白尼提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當時中世紀天主教有沒有控告哥白尼叫他賠償4000萬?台灣是比中世紀都不如了嗎?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葉俊榮:氣候政策「口惠不實」 淪為虛無因應

本報2012年4月30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葉俊榮(節錄自台大法律系網站)台大法律系教授、前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葉俊榮批評,政府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相關政策與立法卻相形空洞,形成只有口惠沒有紮實內容的「虛無因應」現象。他分析,台灣缺乏整體性的氣候政策框架、也無明確的目標,造成越來越口惠而不實的口號。他鼓勵人們多思考法律的角色,藉由對政府的不作為提告,推動法院形成相關判例,讓法院成為公民參與的重要管道。

葉俊榮日前在台大法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場演說中指出,現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對策口號化,節能減碳人人都能朗朗上口,但零零總總的節能減碳措施和「減量目標」完全對應不起來。例如,今天你搭了捷運,說是節能減碳,但這麼做到底是夠不夠,卻沒有人知道?因為,人們對於國家總共要減多少碳並不清楚,自然也就不明別做得夠不夠。

葉俊榮說,「虛無因應」的現象,反映在許多沒有明確的承諾,以及一些互相混淆、甚至互相矛盾的施政目標。例如一些減碳承諾,有些在「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提出,有些是在總統大選的政見中提出,但這些都欠缺法律基礎。

他指出,台灣的氣候政策相關立法,最大的問題是「拼不出整體形貌」,因為缺乏整體性,常常造成「進一步退兩步、或是進三步退兩步」的狀況。例如他參與起草的《溫室氣體減量法》,15年過去了,還因為是否該訂定明確的期程與目標而膠著,《能源稅法》卡在政治問題無法處理,唯一通過的是《再生能源條例》,但也產生對再生能源補助縮水的爭議。

葉俊榮認為,若要改善氣候變遷的虛無因應,治理架構方面勢必要改革,並加強政府官員「決策量能建構」(capacity building),形成一個穩定的氣候政策決策體制。

而在公民社會層面,則是要調整對民主的認識與內涵。葉俊榮指出,國際上對於氣候政策「口惠不實」的狀況也有所探討,學者Shearman and Smith 2007年論文曾質疑「民主失靈」,是不是需要多一點「專家威權」?然而,基於台灣過去的環境運動與民主轉型的連動性,他對於民主還是樂觀,只是由於氣候問題的特殊性,所謂的「民主」,內涵需做一些調整,例如不再是「形式上的多數決」,也不是「單一的治理形式」,治理的角色與責任,不只是集中在國家與領導人的身上──包括已有一些超越國家的組織正在形成、還有屬於次級的地方組織逐漸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葉俊榮認為法院也應該是市民社會重要的參與管道。他舉例,澳洲法院開始把人權、永續發展等概念,落實到判決案例中。在促成實質的氣候政策上,法院可以是市民社會要的參與管道,地方、人民,都可以到法院去控告政府虛無因應。而這些經驗,也可以和國際性的司法網絡相連結(global judicial networking)。

用民主的基礎  強化氣候治理

我們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氣候變遷經濟的時代,當國際社會正深切感受具體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我們有沒有真的感受到?這有部分是因受限於台灣的國際參與,影響了包括法院與法官在內的國際視野。

但葉俊榮期許,關於氣候政策,台灣在國際上跑得比別人慢,那就要「比別人更努力」,除了官僚系統的量能建構,台灣其實有很大的優勢,就是內部的民主化基礎──特別是台灣過去的環保成果與民主轉型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應該善用這樣原來就有的力量,加強耕耘,做更高的自我要求,將能達到國際社群的程度。

Top

 

論壇∣2012台塑驚天三報告,控告教授求轉機

作者:munch

台塑一年數燃大火(台塑堅稱不是爆炸),但是最怕的是2012年的驚天連三報。

因為多份攸關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的報告,將在今年出爐,台塑面對的不只是污染驗明的問題,更擔心是一旦污染與健康關聯確立,面對龐大的求償金額,才是台塑立業以來,最大的企業危機時刻。

在企業危機來臨之前,狀告莊秉潔教授,目的在於面對將至的驚天報告,讓更多專家學者,不敢做出不利台塑的「不實發言」。

第一項讓台塑憂慮的「不實報告」,就是2009年6月環保署,依照六輕四期環評決議,要求六輕必須針對三十多種有害空氣污染物,提出三年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以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在以前的期中報告,報告不是變計畫,就是一拖再拖後,雲林縣政府嚴厲要求台塑在2012年6月30日前,必須交出健康風險評估期末報告。

換句話說,在6月底,台塑六輕期末報告出爐,會不會像近日中油期末報告一般,污染顯著,「汕尾、東林兩里,民眾致癌風險超標一百倍,溪州里、林園市區及中芸里超標十倍,共約三萬人健康受到威脅。」,讓即將揭曉的報告,繼中油三輕期末報告後,成為台塑致命的危機。

順帶一提,中油三輕的健康風險評估期末報告,是中油在林園營運34年後首度提出,台塑六輕的健康風險評估期末報告,也是台塑在麥寮營運10多年後才被逼出。

另一項讓台塑憂慮的「不實報告」,台塑很難說它不實,因為長期以來台塑隱藏許多數據,並且拒絕許多研究團體入廠採樣檢測,一如莊秉潔教授一般,引用研究資料推估,就被指控為「研究不實」。但是,在外界高度質疑六輕污染下,台塑從2009年開始,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研究團隊,進入廠區之中,針對一根根煙囪,以及所有廢氣燃燒塔,真實的採樣,進行全面性調查,調查時間估計三年,2012年到了結案時刻。

沒有人知道,台塑委託的調查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最後是公布或封存?但是唯一可以確定是這項調查案,將是最直接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最後結果一旦公布,台塑無法再以資料不實推託,必須面對真實的污染調查數據。

根據合約載明,「如果研究結果居民致癌風險值超過十的負六次方,台塑得以最新技術改善。若情況嚴重,風險值達到十的負五次方,台塑甚至得關閉六輕部分製程。」台塑可以說是「矬列等」結果。

第三項讓台塑心驚的「不實資料」,來自曾經受雲林縣委託調查的詹長權教授,他曾調查出「麥寮鄉及周遭台西鄉、東勢鄉、崙背鄉、四湖鄉,五鄉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六輕1999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之後,顯著增高。」但是此一調查數據,遭到台塑以背景值不明,抽菸、檳榔等都可能是致癌原因來搪塞。

2010年2月,詹長權教授接續委託研究,這次以採集麥寮鄰近鄉鎮800多位居民血液樣本,分析居民血液中,致癌物質種類以及劑量,分析比對六輕對居民健康的影響。也就是說,上次追查癌症的發生率,這次要精確到致癌的原因,那就像一位環境法醫,誰下的毒,一個都逃不掉。

這項血液調查研究,也可能在2012年揭曉,研究的結果極為重要,因為血液中致癌物種類的分析,將會分析出居民身上不同致癌因素,到時無法再以抽菸、檳榔致癌為藉口推託,更重要是一旦確立台塑六輕污染,成為居民致癌原因,面對龐大的賠償官司,無異成為壓跨台塑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於莊秉潔教授的研究,驗證台塑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範圍擴及苗栗、台中、彰化、南投及雲林等中部地區五縣市。換句話說,台塑已從地區公害,晉身為全國公害,一旦調查結果確立,台塑將是面對企業存亡的危機。

控告莊秉潔教授,成為台塑危機處理的一環,除了以控告壓制其他「不實報告」的真實出爐,也是針對影響範圍最大的研究,進行法律攻防,避免從麥寮五鄉鎮開始求償,連帶中部五縣市也加入求償行列。

2012年,台塑將面對設廠以來最大危機,過去所有被忽略、被隱藏的污染數據,都將被調查報告一一掀開,現今在窮途末路之際,以控告教授來進行危機處理,但是也冒犯學術研究中,透過調查研究的相互辯證追求真相,而以司法手段影響學者。

台塑當然能告,但是台塑必須清楚,以控告求高額賠償,如果不能嚇到教授,進而推縮。一旦走入司法,遇上明理法官,要求台塑提供所有真實數據,以供查驗學者研究的真偽,到時候不提供是藐視法庭,更改數據是偽造文書,一旦查驗研究屬實,法庭可就新發現罪證,要求另行起訴,台塑縱使律師成團,也要面臨嚴酷的司法審理。

聲援莊秉潔教授,不只保障學術調查的獨立與自由,更是保護即將陸續出爐的調查報告,不會受到「不實報告」的指控,造成研究者的影響,畢竟再大的企業,也沒有永遠的秘密,必須坦然面對污染的事實,誠心尋找解決之道。

至於,掌管環境保護事物的環保署,許多應為的污染調查案,不積極主動進行,反而在方法論上臧否學者研究,甚至鼓勵企業提告,來驗明事實真相,彷如遺忘在法律之前,環保署才是第一線的污染調查者。那模樣就像警察不抓小偷,站在一旁說三道四、指東罵西,別人賣力還嫌多事,完全忘記台灣如果有爭氣盡責的環保署,還需要義氣的教授多年辛苦、冒著挨告風險,一步步追尋環境的正義。

拼環保,真的不是只有掃廁所!

控告教授,不是台塑理直,而是面對2012年調查報告大爆發,台塑僅剩的反擊之道。

聲援莊秉潔教授,也要保護三項重要污染與健康風險報告,必須無懼且如期的真實公佈,看看長期以來,是誰在做「不實報告」?誰在「散播毒素」?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