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6.14







近期活動

[守護環境系列講座] 走,一起去體檢珊瑚礁
2012第十七屆美濃黃蝶祭
綠色大未來: 永續創新 生態設計大師班
灣寶重返土地暨謝麗芬女士紀念音樂會
國際樸門永續設計教育家Robyn Francis訪台唯一公開演講
2012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許海洋一個未來 系列演講(6/15截止)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6/1-11/30)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科學家警告:地球環境狀態已逼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生沿著灣區走到舊金山,為全球性活動點點相連(Connect the Dots)連結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對公眾的衝擊等議題展示一面旗幟。圖片來自:350.org 。

 

一群科學家警告,人口成長、大範圍的破壞自然生態系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讓地球的生物圈朝向不可逆轉的改變,使地球被逼到極限而導致毀滅性的後果。

這份報告以過去全球變遷造成的生物性影響與現在的狀況相比,並以證據評估了將來的可能性。6月7日出版的《自然》期刊登出了這篇文章,本期的焦點聚集在環境問題上,而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將於6月13至22日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莫拉克災後永續山林經驗 將帶到巴西與全世界交流

違背20年國際諾言 紐西蘭自然遺產岌岌可危

科學家再確認:地球越來越熱 正跨越無可逆轉的臨界點

2012世界現況:重新定義「好生活」才能扭轉不永續

【RIO+20會前觀察】「我們要的未來」會來嗎?

作者:李永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儘管各國日益體認面對巨大環境變遷必須採取全球行動的重要性,但這20年來美國拒絕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而「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未被採行,說明了全球政經結構仍然是弱肉強食的霸權政治。此外,綠色經濟概念多半被視為綠能產業,更甚少考慮到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例如,由義大利及法國提議的「碳關稅」是針對溫室氣體排放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國家之產品而課徵的,雖然此策略可以對這些國家施壓,但勢必會連帶制裁到沒 有財源或缺乏低排放技術的發展中國家,違背了「共同但有區隔的責任」之原則。而無論是2000年訂定的千禧年發展目標、2002年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2009年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以及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標的,如果沒有特定的量化目標,上述標的比較像是建議,但一旦目標可以量化,則相對的目的便會更清楚,而且較可能達成。

精采內文

環球360°∣捍衛海洋的戰鬥

作者:Caspar Henderson(作家、記者);翻譯:東峻

我想闡明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過度捕撈這個問題。世界各地所做的研究表明,過度捕撈會導致污染、珊瑚礁海藻過度繁殖等其他海洋問題的惡化。人們確實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之間相生相伴的關係加劇了海洋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但是,就我所知,目前還沒有人試著將所有這些問題聯繫到一起,從全球角度解讀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做的工作。

人類對海洋造成的壓力主要有十多項。它們之間相互關聯。比如說,全球變暖能夠導致洋流的變化,進而導致全球熱量分佈模式的改變、使海水鹽度、蒸發模式、降雨模式發生變化。此外,還有一些變化則聯繫不是那麼緊密。比如,導致海洋酸化的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與洋流的變化沒有什麼直接聯繫。或者說,聯繫非常小。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環保署13日審查「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變更政策評估」,未來容許飲用水保護區可以申請廢止或調整,這恐怕會使未來飲用水安全將亮起紅燈,需要繼續監督。起身守護水資源的民眾越來越多,繼日前高雄煉油廠偷排廢水遭到開罰,新北市的八里污水處理廠前天不斷排出灰色廢水,被居民逮個正著,是偷排廢水?還是廠方宣稱的雨水從側邊排水溝宣洩而出?許多人睜大著眼睛關注著。

世界衛生組織WHO12日將柴油引擎廢氣列為致癌物,柴油微粒對健康造成的額外衝擊,不容小覷,趕快採取實際行動減少人類暴露的程度。中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受重金屬污染,幾百年才形成一釐米的黑土層,卻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減少了50%,而且這樣的趨勢可能將持續30年。土壤可以儲存的碳是大氣的2倍,美國科學家發現,美國西北部森林土壤內含碳量高,一旦隨著全球暖化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恐怕也會隨著釋出,導致出現地球越來越熱的惡性循環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請速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

作者:潘翰聲(綠黨中執委)

在全台傾盆大雨,到處積水成災中,我想起了前年地球日環保團體會見馬英九總統,提出「氣候變遷國是會議」訴求,今年環境日才剛辦完「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回顧籌備之初,我主張由總統府以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主導國是會議,而不是由環保署的執行層級來辦理泛濫的「全國xx會議」,期待各主要政黨領袖齊心面對文明存續課題,邀集環保界與企業界攜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呼籲全民因應極端氣候已無可回頭之下的調適策略。

去年約略此時,民間團體與環保署確定大會延到選後的地球日或環境日,近一年的籌備時間則要加厚會議的實質密度,一改傳統大拜拜單向報告的形式主義弊病,進行「世界咖啡館」小桌流動討論的開放空間會議型態,由下而上激盪集體智慧。經過預備場及北、中、南、東四場地方會議(民間原建議依生活圈辦八場),共有兩千人次參與,蒐集數百項意見,照經建會氣候變遷調適綱領八大面向歸類,讓政府部門後續得以追蹤管考,全國場再分四大群組,每桌由民間與政府各推一名桌長凝聚對話共識。大會第一天由四位民間團體代表,分別與四位部長級官員對話,第二天由這四名代表濃縮報告,總統聽取意見和回應。

檢討整個過程,更加肯定的是,後續必定得經過氣候變遷國是會議的政治協商,奠定我國「氣候變遷改革路徑圖」並付諸實施,才能徹底解決此一複雜糾結而牽涉廣泛的挑戰。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