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8.0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
《人​在草木間》放映暨座談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學者研究:六輕營運對空氣、居民健康有影響 六輕擴廠環評照審

柯金源攝影

台塑六輕五期切割成4.6期、4.7期兩開發計畫,分別送環評差異分析審查,7月25日環評大會通過4.7期,才過一周,昨日(7月31日)又火速進行4.6期環專案小組審查。引發質疑如此切割審查是為了逃避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規定:「計畫產能、規模擴增或路線延伸10%以上者」應重新辦理環評的規定。

另外,7月30日雲林縣政府才公佈委託台大職衛所教授擔長權所做報告(民國98年到101年沿海地區空汙及環境世代計畫研究),證實六輕營運已確實造成鄰近地區、尤其10公里內區域空氣品質下降。 而且10公里內居住滿`5年以上居民的肺、肝、腎功能、血液及心血管系統都已受到影響。居民尿中某些石化工業的指標金屬、以及1-OHP濃度有增加現象。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台塑告學者民事第二次審理 證據仍不足 8月9日再審
反核、六輕大火、美麗灣 五月天將環境議題推進金曲獎
2011台灣回顧:六輕工安頻傳 居民火大
40萬尾魚暴斃 養殖戶赴六輕丟死魚抗議

深度報導|從工業鹽田到溼地保護區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的故事

本報2012年8月1日綜合外電,鄭鈺琳報導

溼地保育的方式,除了加強保護現有未經破壞的自然溼地、劃設保護區外,溼地復育與再生,也是經常採行的辦法,有鑑於溼地防澇滯洪、淨化汙水、涵養水源、孕育物種的種種功能,主動經營、創造溼地,更是目前世界當前的趨勢。

舊金山南灣感潮海岸,在空照圖上是由一大片鹽田構成的海岸地景,每到秋冬時節,整片灣區鹽田覆滿了從北極或南美洲來此度冬的候鳥。這裡,是美國西岸最大的感潮河口三角洲,也是東太平洋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富含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和珍貴物種。它曾經是北美西岸最大的鹽場,也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都市野生動物保護區,2003年的舊金山南灣鹽田復育計畫,更大幅的改變了這塊溼地的命運。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中颱蘇拉前進速度依舊緩慢,目前適逢大潮期間,沿海還有低漥地區要嚴防海水倒灌及淹水,沿海風浪有逐間增強的趨勢,大家避免到海邊活動。在北韓連兩日的暴雨,造成六萬多人無家可歸,派駐在北韓的聯合國人員前往災去探視,北韓不久之前才鬧旱災,最近又連降暴雨,可能造成北韓短糧問題更加惡化。

位在日本宮崎縣綾町,有著日本最大的闊葉林,當地以傳統的循環型農業與自然共存,因此列入聯合國生物圈保留區。保留環境生態,台東刺桐部落原住民為下一代挺身而出,反對原本純淨的杉原海灣受到美麗灣度假村的開發而受到破壞,這除了是原住民族捍衛土地的縮影,也是探討土地正義的重要課題。為土地而教,布農族及阿美族的孩子們在比西里岸共學,藉由此次的活動,除了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及海洋文化,也感受在地的美, 更重要的是實際走到開發案現場,喚起守護海洋、守護自然的心。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北京暴雨反思:低碳生活離我們有多遠

作者:宋李娜(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專項秘書)

去年北京也下了一場暴雨,當時很多人調侃說要到北京去「看海」。今年面對這樣的慘痛事實,很多人開始用審慎、嚴肅、反思的態度來對待;有人追究為何應急預案沒有發揮實際作用,有人質疑城市排水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人研究在車內遇到暴雨如何逃生……亡羊補牢不算晚,但也許,我們更需要尋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從根本上防範于未然。

工業化時期以來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給氣候帶來壓力,而氣候變暖增加了極端天氣出現的概率;城市地表由水泥、混凝土和柏油馬路組成,使它吸收的陽光熱量大於郊區的土壤表層,同時,汽車尾氣、空調設備等排放的廢熱,也被超量吸收,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

精采內文

 

學者研究:六輕營運對空氣、居民健康有影響 六輕擴廠環評照審

「環境報導」2012年8月1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台塑六輕五期切割成4.6期、4.7期兩開發計畫,分別送環評差異分析審查,7月25日環評大會通過4.7期,才過一周,昨日(7月31日)又火速進行4.6期環專案小組審查。引發質疑如此切割審查是為了逃避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規定:「計畫產能、規模擴增或路線延伸10%以上者」應重新辦理環評的規定。

攝影/柯金源

另外,7月30日雲林縣政府才公佈委託台大職衛所教授擔長權所做報告(民國98年到101年沿海地區空汙及環境世代計畫研究),證實六輕營運已確實造成鄰近地區、尤其10公里內區域空氣品質下降。

而且10公里內居住滿`5年以上居民的肺、肝、腎功能、血液及心血管系統都已受到影響。居民尿中某些石化工業的指標金屬、以及1-OHP濃度有增加現象。

環保團體昨天在審查會中抗議,這份報告已證實六輕的不良影響,依環評法施行細則規定:「計畫變更對影響範圍內之生活、自然、社會環境或保護對象,有加重影響之虞者」也應重做環評。要求應退回4.6期審查,同時應進行整廠健康風險評估,六輕汙染必須減量後才能談擴廠的事。

最後專案小組主席、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做出結論,4.6期應再開一次會,下次會議是否針對2份健康風險評估報告討論(一是雲林縣委託詹長權研究、另一份是六輕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研究),請雲林縣政府與環保署再議。

六輕4.6期主要擴充芳香烴三廠

台塑表示,六輕4.6期變更芳香烴一、二、三廠,以及苯乙烯一、二、三廠。其中最主要是芳香烴三廠擴充產能,台塑估計擴廠後苯排放量每年增加27萬公噸、二甲苯增加40萬公噸、鄰二甲苯11萬噸。每日用水增加147噸。這次擴充產能規模相較六輕四期約增加6.1%。

不過,因為取消了二甲基甲醯胺DMF廠,所以一加一減,各項汙染物反而減少。而且各項汙染物、用水也未超過原環評核定給六輕的總量。

對於六輕這種減廠、擴廠、又強調未超過環評核可量的說法,雲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表示六輕是「假減量真擴廠」,六輕明明有能力減量、也應該減量,卻把減 量拿來當擴廠的籌碼。而且當時核給的汙染總量遠高於實際排放量很多,當初這個總量是怎麼核的?政府應以實際排放量來要求再減量。

苯的致癌風險不能用單廠計算

六輕表示,芳香烴三廠擴充產能,苯排放量每年增加27萬公噸,推算致癌風險為9.9X10-7,低於百萬分之一(10-6)。

苯的致癌性高,會引發白血病,成為成為審查會中關注的焦點,雲林縣政府衛生局長吳昭軍提出,風險評估算法應用累積總量,不能用單廠計算。民國100年國健局資料顯示,雲林縣白血病居全國之冠,六輕應釐清與排放汙染的關係。

攝影/呂苡榕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指出,依六輕自己的資料,4.6期苯的增量致癌風險是9.9x10-7,4.7期是5.19x10-7,兩者總計是1.509x10-6,已經超過10-6。她強調,六輕不只切割4.6期、4.7期,而且六輕內的長春大連也單獨拉出來環評,這是不合理的。健康風險評估應以整廠為主。 

台西測站硫氧化物已超過美國標準

台大職衛所教授詹長權昨天在雲林縣報告時提到,台西測站每年測到的硫氧化物年平均濃度已連續多年超過150ppb,而美國已修改每小時值不得超過75ppb,否則對鄰近居民健康就有影響,台西測站的值已超出美國標準很多。陳椒華表示,環保署應盡速修改標準,才能保障民眾健康。

PM2.5未納入評估

彰化醫界聯盟吳君貞表示,環保署已公告實施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但六輕擴廠並未納入環差分析。雲林斗六站年平均值43.2微克、台西31.8微克、超過環保署公告的年平均值標準15微克很多,台灣已沒有本錢再擴張石化業。

台塑六輕則表示,環評審查針對PM2.5並沒有規範,不知如何納入。主席凌永健也認同六輕的說法,環保署應先有規範才能要求業者做。

六輕應自籌水源

立委劉建國、田秋堇昨天都到場,指六輕不能切割審查,同時要求應先討論分別由六輕委託、雲林縣政府委託的2份健康風險評估,才能審查擴廠。

劉建國說,六輕違反環評承諾已是累犯,為何還在給這個累犯審查?用這樣的切割送來環差審查,道理何在?六輕如此令人不信任,是在看輕自己。

此外陳椒華要求六輕應自籌水源或海水淡化,不能再搶農民用水。台塑協理吳宗進則強調工業用水只佔集集攔河堰用水5.73%。雲林縣副縣長施克和表示,4.6期沒有看到風險控制與管理措施,應退回。最後環差並未通過,再開一次會。而昨天已是第4次審查,如果沒有意外,下次審查應是最後的決戰點。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深度報導|從工業鹽田到溼地保護區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的故事

本報2012年8月1日綜合外電,鄭鈺琳報導

Google map上的舊金山南灣鹽田海岸(資料來源:google map)溼地保育的方式,除了加強保護現有未經破壞的自然溼地、劃設保護區外,溼地復育與再生,也是經常採行的辦法,有鑑於溼地防澇滯洪、淨化汙水、涵養水源、孕育物種的種種功能,主動經營、創造溼地,更是目前世界當前的趨勢。美國舊金山南灣鹽田(South Bay Salt Pond)的復育案例,就是一個透過人力介入要求傳統產業退位,讓溼地再生的經典案例。

舊金山南灣感潮海岸,在空照圖上是由一大片鹽田構成的海岸地景,每到秋冬時節,整片灣區鹽田覆滿了從北極或南美洲來此度冬的候鳥。這裡,是美國西岸最大的感潮河口三角洲,也是東太平洋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富含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和珍貴物種。它曾經是北美西岸最大的鹽場,也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都市野生動物保護區,2003年的舊金山南灣鹽田復育計畫,更大幅的改變了這塊溼地的命運。這塊鹽灘地上一百多年來的土地發展過程,是一段結合了私人與公共、鹽礦開採與野生動物保育的故事,同時也是一段溼地發展的歷史。

鹽業起家的海灣 圈海成池

因藻類、微生物與豐年蝦生態演替所呈現的南灣鹽田多彩色澤(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alt_ponds,_South_Bay,_SF.jpg)鹽業是加州最早發展的工業之一,而舊金山南灣海岸做為工業用日曬鹽田開採的時間至今已有將近150年左右的歷史。由於地中海型多風多日照的氣候條件,這裡自古就是美洲原住民採鹽的場所,主要用於食用和內地交易。而19世紀美國西岸的掏金熱潮,由於金礦和銀礦都需要使用鹽和汞來將原礦提煉成粗金,為鹽帶來更大的開發需求,至19世紀中葉,San Mateo Bridge東岸一帶已經發展成工業化的鹽業產區,也開始了築堤為鹽池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個舉動,大幅改變灣區的地景。

這些由土堤圈成的鹽池創造了一個新的海灣環境,在此之前的鹽礦生產,主要是透過潮汐力量收集高潮帶的結晶鹽而來。鹽塘,則是利用土堤將淺海圍起來,構築成內陸型的鹽池,阻斷潮水的影響,當海灣的潮汐不再進入,也就改變了區域的生態。

都市開發侵蝕海岸溼地

20世紀初期,Leslie公司陸續收購了許多小型、原本多由家族擁有鹽田地,到了1940年代,成為南灣地區最大的地主和製鹽公司,它也將這些小型鹽田整合成大型的儲鹽池。隨著人口增加和開放空間的縮減,灣區沿岸的鹽沼溼地有將近85-90%的比例受到人為開發填埋或破壞,Leslie鹽業公司更將低利潤的鹽田轉換成高價的房地產,該公司在二次戰後開發的Redwood Shores和Foster City兩座大型住宅區,就是興建在上千英畝的填埋鹽沼地上。為阻擋房地產過度開發對於海岸開放空間的侵蝕,地方公民團體開始要求聯邦政府介入,以抵擋私人產業對於海岸土地的支配。

水質惡化與地層下陷的洪水風險

除此之外,沿海城鎮的過度開發也導致水質惡化,讓依賴這片溼地生存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急速萎縮,加上地層下陷的問題,更增加了當地的洪水風險。南灣地區自19世紀起即為了農業灌溉挖了許多深井以提升蔬菜和糧食作物的產量,供應加州北部的掏金城市。超抽地下水的結果,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根據1969年的一項調查,南灣地區平均地層下陷深度高達11呎,位於南灣盡頭的Alviso城市首當其衝,每當雨季來臨都要面對海水倒灌的風險。

鹽田開採與保護區並存時期

在公眾壓力下,自1960年代起美國聯邦政府開破堤改造以前的南灣鹽灘結晶鹽田(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始陸續收購灣區土地,1974 年,舊金山灣野生動物保護區(San Francisco Bay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在灣區正式成立,以保護濱危物種、維護候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為目標。這段期間Leslie鹽業公司也將其產業脫手給Cargill公司,這個世界最大的鹽業產銷公司來營運。因此儘管聯邦政府到了1986年時已經取得灣區大部分的土地,但Cargill公司仍舊擁有鹽礦開採和經營權,鹽業的開採也仍持續進行。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位置圖(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South Bay Salt Pond Restoration Project)是南灣地區土地使用的重要轉捩點,這是美國西岸規模最大的感潮溼地修復計畫,僅次於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復育。在此之前,鹽業生產依然是舊金山灣區重要的土地使用方式,保護區內仍有極大比例的生產中淺灘鹽田,但這個計畫企圖打開鹽埂、讓潮水重新回到這個區域,以創造更多元的地貌和生態環境,成為更具自然面貌的感潮海岸。在政府機構、環保組織和私人基金會跨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下,這個前所未有的計畫得以成真。

2000年時,Cargill公司將其在南灣地區擁有的61%鹽塘及製鹽經營權出售給公共團體,由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FWS)和加州漁獵部(DFG)取得土地所有權並進行經營管理,全部徵用土地達16,596英畝,相當於紐約曼哈頓的大小。到此為止,儘管Cargill公司仍舊擁有部分的產權,但這個徵收的舉動,讓保護區面積擴展到30,000英畝,涵蓋了大多數舊金山南灣的海岸土地,也讓復育計畫得以進行。

還地於海 創造棲地多樣性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始於2003年,計畫範圍為寬幅2-20公里,平均深度4公尺以內的鹽田淺灘,包括15,100英畝的鹽田和1400英畝的Napa河岸區域,涵蓋Eden Landing、Ravenswood、Alviso三個子區域。這個計畫預計花上50年、10億美元的預算,透過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惠普、高曼基金會的贊助,將這15,100英畝的工業鹽灘地恢復成混合了感潮鹽沼、泥灘地等不同溼地類型的棲地,將潮水帶回來,預計將灣區自然運作的感潮溼地比例提升到將近40%。

為何需要將鹽田恢復成感潮鹽沼?

復育前後對照,原生鹽沼植物覆蓋在鹽沼新生地上(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感潮鹽沼是受到海平面和潮汐影響的潮汐平原。受到潮汐的作用,感潮鹽沼經常具有複雜的渠道網絡和不同鹽度、深度的土地,創造出多樣的生態系統提供不同的物種棲息。例如不同種類的水鳥即有各自偏好的水域深度、食物種類、來源,一般水鳥喜愛淺水塘,但潛水鴨卻喜歡較深的水域;某些鳥類偏好生活在高鹽度池塘中的豐年蝦和鹽水蒼蠅,而另一些鳥類補食的小型魚類,卻往往生活在較低鹽度的水域。

因此,多樣的潮間帶環境有助物種多樣性,而在舊金山灣區除了候鳥水禽依賴感潮沼澤作為度冬棲地外,其他如鱒魚、虹鱒鮭魚、海豹、鹽沼收穫鼠等動物也仰賴有潮汐作用的開放海岸灘地生存,而這是高鹽度的傳統封閉式鹽田所無法提供的環境。

另一方面,計畫中預計進行的水文管理和清淤工程,在海平面高度增加的今日,潮汐沼澤會隨海平面上升的步伐不斷自然演替重建,也讓溼地成為巨型海綿,吸收洪水和暴雨期間緩慢釋放回海灣的徑流,加上重建防洪設施,有助於減緩沿岸城鎮遭受洪水與海水倒灌的危險。此外,由於復育潮汐沼澤所創造出來的豐富物種植被將從大氣中捕捉大量的碳,更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跨部門合作 營造人與自然共享的溼地

由於計畫規模龐大加上牽涉層面廣泛,加州漁獵部(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DFG)、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管理局(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USFWS)和加州海岸管理委員會(California State Coastal Conservancy,SCC)在2003年時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南灣鹽田復育計畫。

在2004到2008年的前期規劃中,以復育原生自然環境、增加溼地面積與複雜度、加強洪氾管理、增設公共親水設施為主要目標,並自2008年起開始啟動第一階段的復育工作與基礎工程。復育計畫確保了開放空間、水質改善、提供瀕危物種重要棲地、分散洪水流量、避免海岸侵蝕,同時補充地下水,更提供了大眾接近該地區進行環境研究、教育和休閒的管道。

值得期待的未來

1970年代舊金山灣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時的初衷,在於保護自然環境免於填埋開發,30年後,保護區的重心移轉成將既有的鹽田恢復成曾經失去的鹽沼溼地,現在大家更關心這塊感潮鹽灘的命運,是否有機會將自然海岸還給海洋。

棲地復育後,海岸水鳥族群數量恢復迅速(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目前,復育計畫仍持續進行,每年超過280種鳥類在此過境停棲,而規劃完善的灣區步道暨自行車道系統、小艇碼頭已經成為許多遊客假日休閒、接近溼地的好去處,遺留下來的鹽業設備也成為當地歷史的解說材料和公園設施。因為計畫的推動,Alviso市設置了一座環境教育中心,做為溼地環境教育的推廣基地,依季節每月規劃遊賞活動提供遊客參加,也有季刊通訊讓民眾了解溼地的最新消息與復育工作進展,也建置了完善的語音導覽系統。同時,復育團隊也持續舉辦工作坊,大眾溝通規劃這塊溼地的明天

這個溼地將來是否能夠成為鳥類和其他生物的伊甸園,仍有待時間驗證,然而,在眾人的期待和努力下,鹽田復原成溼地逐漸成為一個可期待的未來。

※ 參考資料: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溼地網

Top

 
 

中颱蘇拉輕移蓮步 強風豪雨外並防海水倒灌

本報2012年8月1日台北訊,王鎮中報導

蘇拉颱風動態預測圖(中央氣象局 提供)中度颱風蘇拉持續朝台灣逼近,中央氣象局指出,強風豪雨外適逢大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應防海水倒灌及淹水。
依目前蘇拉的路徑,預測1日傍晚,其暴風圈將碰觸台灣東部陸地。
警戒區域:
陸上:基隆、臺北、新北、宜蘭、花蓮、臺東、綠島、蘭嶼、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及高雄地區應嚴加戒備並防強風豪雨。
海上:巴士海峽、臺灣東南部海面、臺灣東北部海面、臺灣北部海面及臺灣海峽航行與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

蘇拉颱風累積雨量預測(中央氣象局 提供)

豪雨特報:1日臺灣東北部、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性大豪雨或超大豪雨,東部地區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東南部及中南部地區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爆發,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超大豪雨地區:宜蘭縣、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大豪雨地區:花蓮縣、基隆市、臺北市、新竹市、南投縣、嘉義縣。

蘇拉颱風風力預測(中央氣象局 提供)受颱風影響,沿海風浪逐漸增強,目前沿海地區已有9至11級強陣風出現;臺灣東北部、東部、東南部、綠島、蘭嶼及恆春半島濱海地區亦有長浪出現,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
適逢大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應防海水倒灌及淹水。

中度颱風,編號第9號(國際命名:SAOLA,中文譯名:蘇拉),1日8時中心位置在,北緯 2272度,東經 123.7 度,即在花蓮的東南東方約 260 公里之海面上。暴風半徑 220 公里,以每小時10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預計2日8時中心位置在,北緯 24.6度,東經 122.5度, 即在宜蘭的東南東方約80公里之海面上。

中央氣象局指出,7月31日0時至8月1日8時出現較大累積雨量如下:宜蘭縣太平山673毫米、台中市武陵525毫米、新竹縣西丘斯山399毫米、新北市四堵293毫米、桃園縣拉拉山245毫米、花蓮和中245毫米。出現較大陣風地區如下:蘭嶼13級、梧棲11級。

Top

 

北韓連降暴雨 聯合國探視災情

摘錄自2012年7月31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在北韓接連兩天降下暴雨,淹沒住宅稻田、中斷電力,並且造成6萬多人無家可歸之後,派駐北韓的聯合國人員31日前往暴雨災區探視。

這場暴雨在29到30日之間降在這個月上旬已經暴雨成災的地區,造成將近90人死亡、6萬人無家可歸,許多民眾被迫帶著他們的家畜,爬上屋頂等待救援。

由於北韓不久之前才鬧旱災,現在又來暴雨,將導致北韓缺糧的情況雪上加霜。

根據聯合國上個月發布的報告,北韓2,400萬人口當中,有三分之二面臨長期糧食短缺,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捐助1億9,800萬美元,以提供北韓人道援助。

南韓分析家指出,北韓在乾旱之後最近連降暴雨,可能導致北韓短糧問題更加惡化。

Top

 

日本最大闊葉林 宮崎縣綾町列入聯合國生物圈保留區

本報2012年8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綾町的闊葉林。可以看到後方為「闊葉大吊橋」。照片為宮崎縣綾町所提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1日在巴黎舉辦了MAB(人與生物圈)國際協調理事會,根據該會議的決策,位於宮崎縣的綾町擁有廣大面積的闊葉森林,同時它的中心部份具有自然與人類共生的特點,因此獲登錄為生物圈保留圈計畫的新保護區。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聲明表示,綾町除了是日本最大的闊葉森林之外,傳統的循環型農業也受到很高評價。 

在日本,這是從1980年開始被登錄的第5個保護區,根據綾町的申請文件等,登錄的地點主要是位於綾町的中心部份,共橫跨了小林市、西都市、國富町與西米良村,總面積為14580公頃。共劃分為重度自然保育的「核心區」,可運用於教育、研究和觀光的「緩衝區」與人類居住生活的「轉移區」。 

這個地區的闊葉樹包括栲屬樹木和樫樹等約400種,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天然林。同時也為東亞闊葉林區的最北界並擁有許多特有種。包括樹齡400年的原生林,現今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另外保育類生物如日本羚羊和犬鷲等許多珍貴的動物也棲息此地。 

位於綾町的紅楠木,樹齡為400年,河也耕三先生站在這棵樹的前面並說「我一直被堅強的生命力所感動」,攝於宮崎縣綾町的闊葉林區。

※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報導

Top

 

那魯灣怒吼 不要美麗灣!

摘錄自2012年7月31日中國時報報導

「我們挺身而出,是為了下一代!」刺桐部落阿美族人林淑玲,近年來南征北討,串連各地力量反對台東杉原美麗灣開發案,如同許多原住民的心聲,從早年在街頭吶喊「還我土地」,如今回到部落就地戰鬥。反美麗灣開發案的議題是當代原住民族捍衛土地的縮影,也是探討土地正義的重要課題。

林淑玲說,美麗灣開發案BOT土地就在刺桐部落,但族人對此議題一知半解。在環保團體壓力下,2007年業者在部落舉辦說明會,他們才逐漸瞭解問題重重,但飯店都已經快蓋好了,她也就此捲入了反對美麗灣開發案的浪潮。

回想童年時,林淑玲的母親曾帶她到海邊採集海菜,小女孩興奮在石頭上跳來跳去,族人也會到海裡抓魚,但失去海灘後,父親再也沒有機會跟孫子述說海洋的故事,阿美族的海洋文化也會逐漸消失,「我們怎可以假裝沒有看見或聽見?怎可能置身事外?難道最後就只能在教科書看到昔日部落的生活情景?」

從環保團體的關心,持續擴大到藝文界的串連,反對美麗灣度假村的聲浪越滾越大,不僅是杉原海岸出現危機,花東海岸還有十餘個BOT案等著闖關。去年夏天,台東在地藝術家和音樂家串連挺身抗議,並且舉辦「千人牽手吼海洋」的宣示活動,此外,李宗盛、李烈、陳昇等藝人也發動藝文界百餘人共同聲援,美麗灣的議題躍然成為全國性議題,今年還有不少音樂團體加入,包括歌手張懸、巴奈、以莉.高露與達卡鬧等人也發起拒絕美麗灣的音樂會。

從一開始的孤單,林淑玲看到越來越多力量共同聲援,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她期待,透過反美麗灣的行動讓更多人關注花東海岸線的問題,也關心原住民族的土地議題。

Top

 

為土地而教 布農、阿美的孩子在比西里岸共學

本報2012年7月31日台東訊,溫于璇報導

由台東縣延平鄉中野基督長老教會主辦的「親親海洋‧小獵人勇闖東海岸」活動,29日展開為期七天的親近東海岸學習之旅,共有20多位鸞山部落的布農族青少年參與,前往台東縣成功鎮的比西里岸及基翬漁港,體驗阿美族傳統海邊生活、與部落進行交流,並瞭解海邊開發案對環境的影響。

那個魚是結冰的

為迎接鸞山部落的小朋友,比西里岸先以傳統地曳網漁業(俗稱牽罟)迎接這群山上的孩子。牽罟又稱與大海拔河,在海面上的竹筏與岸上的伙伴要同心協力的將漁網拉上岸,可惜天公不作美,活動時突然下起大雨,但還是順利完成牽罟,抓到一些魚及「結冰飛魚」,原來,這是部落事先準備好的可愛戲碼,在收漁網時放入的「結冰飛魚」,為的是讓來自山上的孩子有魚貨豐收的感覺。

族群交流展現出文化最自豪的一面

晚上則是族群間交流的重頭戲,兩族的小孩各自換上部落的傳統服飾,夜晚的活動由布農族的孩子介紹自己部落開始,以手繪的部落地圖自豪的介紹山上的環境,也特別介紹植物的活化石–台東蘇鐵,讓海邊的孩子可以更認識他們。接著以最自豪的歌聲,唱起了布農族的傳統歌謠,一首「打耳祭」必唱報戰功,幾個孩子輪流出來以母語唱出打獵豐收的戰績,並以自信展現出布農族的高山民族的特性,讓在場的阿美族部落居民十分驚豔。而後也,帶來布農族的傳統遊戲「樹皮打陀螺」遊戲,邀請阿美族的朋友一同體驗。

緊接著比西里岸的阿美族孩子,也以海邊常見的廢棄浮球仿照非洲鼓的樣貌製成的PawPaw鼓,伴隨鼓聲吟唱阿美族傳統歌謠,展現出部落傳承的新面貌。而阿美族孩子也以豐年祭的迎賓舞及比西里岸祭舞,邀請布農族的孩子一起歌舞。

布農族語言中並沒有「舞蹈」一詞或與之相當的語彙,當阿美族孩子手牽著手邀請布農族的孩子一起同歡,讓布農族的孩子有了不同的文化體驗,也促進兩方對於文化的學習。

阿美族青年陳志強分享交流的感想,他提及人生寶貴在經驗累積,這樣的交流讓他產生了深刻的印象;PawPaw鼓團團長賴錦森則是很開心看到原住民的孩子自信的展現自己,並將傳統文化特色宣傳。參與本次活動的布農族孩子也認為這樣的交流很有趣,晚上跟大家一起跳舞是不同的體驗。

東海岸的大事──基翬開發

隔日,營隊成員前往基翬,由成功鎮居民鍾家榮介紹當地文史及開發案爭議,並實際走入基翬漁港,近距離觀察潮間帶生物及欣賞基翬衝浪遊客的英姿。

規劃此次活動的工作人員林子雯表示,這次的七日活動,最主要是「為土地而教」,他提及接下來的原定行程,也將實地瞭解都蘭鼻開發及美麗灣開發事件,除了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及海洋文化,也感受在地的美,更重要的是實際走到開發案現場,喚起守護海洋、守護自然的心。

Top

 

論壇∣北京暴雨反思:低碳生活離我們有多遠

作者:宋李娜(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專項秘書)

7月21日,一場自北京有氣象資料以來,有記錄最大的暴雨,肆虐北京近20小時。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路段積水、公交中斷、航班停飛。大雨過後,北京市共發現因災死亡人數,達77人之多。

北京721暴雨,京港澳高速出京段高速路上,被淹沒的車輛,作者北風(温云超)去年北京也下了一場暴雨,當時很多人調侃說要到北京去「看海」。今年面對這樣的慘痛事實,很多人開始用審慎、嚴肅、反思的態度來對待;有人追究為何應急預案沒有發揮實際作用,有人質疑城市排水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人研究在車內遇到暴雨如何逃生……亡羊補牢不算晚,但也許,我們更需要尋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從根本上防範于未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北京此次降雨的深層原因進行了解答:一方面,目前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地表溫度升高,水的迴圈能力增強,迴圈速率加快,極端暴雨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熱島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暴雨發生的地區,增強了降雨強度。

現在城市裡有那麼多人口、空調機、汽車、家電等都在散熱,城市上空形成了極強的熱氣流,城市上空的熱氣流比迎風坡面的熱氣流抬升強度還要大。因此,城區的降雨強度就越來越大。

工業化時期以來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給氣候帶來壓力,而氣候變暖增加了極端天氣出現的概率;城市地表由水泥、混凝土和柏油馬路組成,使它吸收的陽光熱量大於郊區的土壤表層,同時,汽車尾氣、空調設備等排放的廢熱,也被超量吸收,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

人類活動已對氣候起著直接和不容置疑的影響,因此人類應該儘量減少對氣候影響的活動並設法消除已造成的惡果。對於北京的這場暴雨,我們無法用「60年一遇」推脫責任,痛定思痛,我們在譴責權力機關、批判現有制度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審慎自身,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為減少「天災」做出一些人為的努力。

其實,只要你想,低碳生活離我們並不遠:少開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開空調多呼吸大自然的空氣、節約紙張拒絕一次性餐具、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等。如同《環球時報》有這樣一條評論,這場大暴雨致使77人遇難,是全北京的悲哀,但也讓這次災難也成為一個起點吧。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