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9.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白海豚盃海岸路跑賽 兩千人牽手護溼地

施月英攝

遠遠望見媽祖廟普天宮,白海豚盃路跑賽的參賽者彷彿遠洋者看見燈塔般興奮呼喊「快到了,快到了!」兩千多名參與半程馬拉松的選手,沿著本月剛評選為國家級溼地的芳苑、大城段潮間帶泥灘溼地,頂著烈陽與路旁魚塭反射的陽光,咬牙前行奮力跑向終點。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昨日在芳苑舉辦第三屆白海豚盃路跑賽,主辦單位表示「兩年前第一屆我們是為了反國光石化而跑,去年為了保護白海豚,這次 要為了溼地,明年我們會為蚵農而跑。」除了路跑健將踴躍參賽,來自全國各地支持守護白海豚議題的民眾也熱烈響應,高齡90歲的阿嬤廖陳玉也報名參加2公里的樂活組比賽,她是年紀最大的參賽者,生於1923年,同行的家人表示,「我們特地從台北下來,為了白海豚呀!」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第一屆:千人聚首芳苑海岸 為白海豚而跑
第二屆:100歲人瑞到1歲孩童 為守護白海豚而跑
彰化海岸有機會升為國際級溼地
人民作主 集資買下濁水溪口

我們的島|南島不靠海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張光宗

社頂自然公園佔地182公頃,平均海拔200公尺,是完整的高位珊瑚礁岩所形成的自然環境。這裡的生態系統,因為跟地質地形有直接關係,所以擁有豐富獨特的動植物生態。最有名的,就是龜殼花、雨傘節、台灣長尾蛛和灶馬這四種生物。雖然這一晚,大家沒有看到蛇類,不過倒是遇到不少台灣長尾蛛,和造型奇特的灶馬。

吸收生態知識也可以很輕鬆,在社頂,拉都希氏赤蛙被當地人笑稱「吃西瓜拉肚子」,抬頭一看,白頷樹蛙正靜靜地趴在樹枝上,草地裡的攀木蜥蜴,很大方地跑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夜間觀察活動,是社頂生態旅遊遊程中,最受歡迎的一條動線。

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為「河」而戰 濕地保育與治水的天秤(上)

作者:許薔、許文娟、林慧貞

五溝村位於屏東縣,從萬巒一路往中央山脈前進,在東港溪流域上游,可以發現這個靜靜躺在大武山腳下的客家庄,當地的門牌上寫著「五溝村」,但居民習慣稱自己的家鄉「五溝水」。「五溝水」似乎多了一分詩情畫意,也體現水對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百萬年來發源自中央山脈的古隘寮溪不斷帶進泥砂,在屏東大武山麓前緣平原區形成沖積扇,溪水流經扇端礫石層逐漸下滲,累積成豐沛的地下水,五溝水居民依存著巨大的地下水庫而生。五溝水耆老描述:「小時候徒步往大武山的路上,就算不帶水也不怕口渴,因為到處都是湧泉。」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美麗灣的開發案引起許多藝文界及音樂人的關注,現今最高行政法院定讞美麗灣應停止開發,戴立忍、張懸及舒米恩都有各自的觀點。當中舒米恩幽默表示,「如果一定要BOT,那請BOT給我,我來蓋茅草屋!但是我會順應時代,提供wifi!」俏皮的言語惹來哄堂大笑,這也顯示部落青年對發展觀光其實有著許多的思考。而美麗灣業者表示,已向台東縣政府取得建造及所有權,拆與不拆,業者及反對者各持立場, 一切要看台東縣政府後續如何處理。

澳洲國家科學機構發現,全球變遷對澳洲特有生物及生態系的衝擊,將導致物種滅絕,敦促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必須思考新的方向。 而許多物種在我們還來不及看到他就已消失或瀕臨絕種, 你是否見過台灣絕種的雲豹或是特有生物石虎及長鬃山羊?台北市立動物園有動物探祕標本展,讓大家一同來認識台灣原生種。在路邊隨處可見的流浪動物雖不受到保育,但牠們的生存也是需要受到重視的,在加拿大有貓參選市長,以為流浪貓請命為訴求當作政見,雖然法律規定動物不能當市長,但希望藉此可讓大家關心流浪貓的問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我們拒絕遷葬、捍衛祖靈!

作者:台東卡地布部落

9/21上午9點半,卡地布部落卑南族人與其他部落族人,以及各界前來聲援的各族群朋友們一行人,從台東體育場步行出發,前往第一戰場台東市公所前進行「拒絕遷葬捍衛祖靈」行動的訴求。

在經過卡地布部落族人激烈的吶喊要求立即發文立即停工的堅持下,市公所簽下在10/01前保證不會有任何動作的暫緩停工,並在10/01前召開部落說明會,但部落族人堅持要在今天發立即停工公文,雙方一定談判出現緊張情緒,後來部落不願意接受便轉往台東縣政府前抗議。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停止「淡海新市鎮第2期發展區,區段徵收開發案」連署

主辦單位:愛淡水陣線

有鑑於「淡海新市鎮第1期發展區」至今近20年,400多公頃土地不但尚未開發完畢,已建樓房之空屋率也偏高,多數區域形同空城。在欠缺開發二期1000多公頃土地的必要性與公益性之下,我們拒絕「淡海新市鎮第2期發展區」的區段徵收開發案,以期保障此區域內居民之居住權與財產權,也希望留給子孫更多永續資產。

我們的訴求如下:
1. 停止「淡海二期」之區段徵收計畫,並在103年以前取消禁建規定。
2. 政府與民間充分溝通,並聘請專家規劃,以期找出適合「淡海二期」區域內之發展方向。

精采內文

 

白海豚盃海岸路跑賽 兩千人牽手護溼地

本報2012年9月24日彰化訊,許惠婷報導

許惠婷攝遠遠望見媽祖廟普天宮,白海豚盃路跑賽的參賽者彷彿遠洋者看見燈塔般興奮呼喊「快到了,快到了!」兩千多名參與半程馬拉松的選手,沿著本月剛評選為國家級溼地的芳苑、大城段潮間帶泥灘溼地,頂著烈陽與路旁魚塭反射的陽光,咬牙前行奮力跑向終點。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昨(23)日在芳苑舉辦第三屆白海豚盃路跑賽,主辦單位表示「兩年前第一屆我們是為了反國光石化而跑,去年為了保護白海豚,這次要為了溼地,明年我們會為蚵農而跑。」本次路跑賽為台灣首創、緊鄰潮間帶的路跑賽,年僅20歲的楊永均以1:14:15的成績領先群倫完成賽程拿下冠軍。

除了路跑健將踴躍參賽,來自全國各地支持守護白海豚議題的民眾也熱烈響應,一群參賽者自行在身上彩繪上白海豚圖案:「我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白海豚!」高齡90歲的阿嬤廖陳玉也報名參加2公里的樂活組比賽,她是年紀最大的參賽者,生於1923年,同行的家人表示,「我們特地從台北下來,為了白海豚呀!」

另外兩位參加21公里年齡高達的72歲的賈方元,以及71歲的林豐盛。年紀最小的參賽者是劉宣谷,去年3月出生,滿一歲半。顯示保護海岸從小到大,都有人在關心這片溼地。

玉山國家公園也出動台灣黑熊在現場供民眾拍照,台灣黑熊與台灣媽祖魚都是台灣的國寶,數量瀕危稀少,需要各界積極保護與關注。 

許惠婷攝 許惠婷攝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這次路跑賽除了2公里潮間帶,還有21公里的半程馬拉松路跑賽,從芳苑埔天宮出發,經過大城鷺鷥林旁,到大城鄉西港村折返,距離濁水溪口約1公里。
濁水溪沖積出彰化海岸廣大的潮間灘地,是台灣面積最大且最廣最完整的潮間帶,孕育台灣重要的海域與陸域的糧倉。

施月英說,潮間帶路跑賽必須選擇適合的潮汐,小潮及退潮,還有為了不影響漁民的作業也避開牛車和三輪車下灘地作的行駛時間。有別於國外的沙灘地路跑賽,是在高灘地。而潮間帶路跑賽,則是海水漲退潮必經之路,所以退潮後灘地裸露,可以看見許多螃蟹,還有漁民在捉漁或養牡蠣等等。

農村武裝青年阿達@第三屆台灣白海豚盃路跑賽,張樂群攝。活動也安排了「千人牽手守護國寶溼地」,邀請選手及在場所有民眾親友一同排列出巨幅海豚形狀,宣示守護潮間帶及瀕危絕種白海豚的決心。主辦單位表示,「獲評選為國家級溼地是一大進展,但更希望能進一步列為國際級溼地。」頒獎典禮後由「農村武裝青年」等音樂人唱出對土地的關懷、普天宮前的陣頭激起煙花與激昂的心情;熱血的選手們則相約要更繼續努力練習,明年再見。

施月英說,明年將規劃42公里全程馬拉松,從普天宮跑到濁水溪,到雲林縣再折返,希望讓更多人關心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

Top

 

我們的島|南島不靠海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張光宗

穿上雨鞋、拿起拐杖,大家興高采烈整裝待發,準備要進入熱帶森林,探訪大自然的奧祕。在台灣,說到生態旅遊,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屏東墾丁的社頂部落。這裡的社頂自然公園,可以說是越夜越美麗,一到晚上,小動物和小昆蟲們,紛紛跑出來活動筋骨、飽餐一頓。

社頂自然公園佔地182公頃,平均海拔200公尺,是完整的高位珊瑚礁岩所形成的自然環境。這裡的生態系統,因為跟地質地形有直接關係,所以擁有豐富獨特的動植物生態。最有名的,就是龜殼花、雨傘節、台灣長尾蛛和灶馬這四種生物。雖然這一晚,大家沒有看到蛇類,不過倒是遇到不少台灣長尾蛛,和造型奇特的灶馬。

台灣有18種保育類昆蟲,有3種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15種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是台灣特有種,全世界只有恆春墾丁和綠島能看到牠,屬於二級保育類,可以說是台灣的國寶。

吸收生態知識也可以很輕鬆,在社頂,拉都希氏赤蛙被當地人笑稱「吃西瓜拉肚子」,抬頭一看,白頷樹蛙正靜靜地趴在樹枝上,草地裡的攀木蜥蜴,很大方地跑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夜間觀察活動,是社頂生態旅遊遊程中,最受歡迎的一條動線。

受到大眾歡迎,是一件好事,可是有效管制,才能讓好事長長久久、永續經營。所以從民國94年,配合墾丁國家公園推動生態旅遊以來,社頂部落已經有一套總量管制的方法。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執行長余小芳強調,每一個解說員帶的小隊伍不能超過12人,也不能一直從同一個路線進入,每條路線裡的最高承載量,是100人。

社頂部落特別的不只是自然生態,人的故事也很精彩!民國71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當時的社頂部落,不是抗爭,就是一再要求硬體建設,直到民國95年,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研究室進駐社區,社頂部落才漸漸開展出,以自然資源為核心的社區營造。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副教授陳美惠表示,透過社區林業計畫培養社區人才,進行長期調查,掌握社區的資源特色,進一步跟社區居民找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方向,尤其是利用森林資源所發展的產業方向。

陽光耀眼,綠意盎然,這裡是墾丁重要的梅花鹿棲息地,籠仔埔大草原。生活在這片野地的梅花鹿,都是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復育站復育野放的。生態旅遊在社頂部落,不只是導覽解說帶活動,社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山林巡護。

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解說員蔡正榮說,當初推動山林巡護工作,是成立虎皮蛙保護巡守隊,一方面要彙整生態資源,另外一方面,也是解說題材的重要來源。而定期不定時的巡山,是維護生態,也是監測環境,社頂部落很有共識,因為他們知道,失去了自然資源,社區發展也沒有未來。

社頂部落和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的合作成果,讓人眼睛一亮,也讓管理林班地的林務局,和負責墾丁國家公園的管理處,願意逐步開放自然資源,提供社區推動生態旅遊。像是梅花鹿復育站,或是台灣唯一的毛柿純林,都是政府部門開放的案例。生態旅遊在社頂部落,已經推展了七年,而在恆春半島上,也有一個里德村,剛開始邁出步伐。

藍天白雲下,廢耕已久的青綠田地旁,有一條小小的產業道路。一路上,鳥語花香、草相豐富,三、四種蝴蝶紛紛飛到火筒樹上採蜜,有一群準解說員,正進行他們的魔鬼訓練。雖然話說得有點緊張、有時手也會發抖,可是這群超過五、六十歲的人,學得比年輕人更加認真。屏東縣滿州鄉的里德村,一直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雖然人口外移嚴重,卻是一處生態豐富的自然環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南仁山管理站主任陳玄武解釋,里德村剛好是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的邊陲地帶,生態資源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只要不受人為破壞,資源狀況就可以維持。

為了保護生態資源、推動社區發展,里德社區也跟著社頂部落的腳步走。民國97年,社區居民主動維護社區水源欖仁溪,民國100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開始在里德推動社區型生態旅遊。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南仁山管理站主任陳玄武進一步解釋,最好的生態保護,就是在地的保護,居民生活在當地,可以隨時觀察、時時監測,有問題就馬上通報。

民國101年4月,解說員培訓課程正式展開。每次上課,居民們都戰戰兢兢,深怕自己學歷不高影響成效,可是在輔導人員的眼中,耆老們的經驗與智慧,才是生態旅遊的寶藏。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輔導員劉景能表示,居民只要一到戶外上課,就能侃侃而談,所以現在幾乎不安排室內課。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副教授陳美惠則說,「我們一般談到觀光,因為人潮就是錢潮,所以需要很多的設施、建設,來迎接大量人潮,可是在生態旅遊裡面,我們不要那種東西,我們要保育,因為如果沒有保育,哪來豐富的自然生態?沒有保育或欠缺文化傳承,講不出祖先的智慧、說不出部落的故事,就是喪失了生態旅遊最需要的一種本錢,叫做自然跟人文的豐富度。」

欖仁溪,是里德村自然資源的重心,在社區推動生態旅遊之前,就一直是外地遊客祕探森林的首選,因此在巡守護溪、培訓解說員的同時,重新建立旅遊規範,是里德社區的一大挑戰。其次,導覽解說制度,也是個問題。由於里德是熱門旅遊動線,但是在地培訓還沒有完成,社區沒有辦法要求外地解說員,一起管制遊客總量,共同維護環境。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南仁山管理站主任陳玄武很坦白的說,當時以這條路線來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有一個面向沒有做好,就是說這一條路線的開發,並不是在官方和學者進入社區之後才開始推動的,而在之前就已經開始推,也做了很大的宣傳,所以現在這條路線,知名度很大,社區卻還沒有形成制度去對應目前觀光的需求。

恆春鎮龍水里,是恆春地勢最低窪的地方,不過也因為這樣,它擁有天然的湧泉和濕地,並且在十幾個有機農民的合作下,營造出無污染的農田和水圳生態。在墾丁國家公園內,擁有最大面積的有機田,是龍水里發展生態旅遊的優勢,有機可以為生態加分,旅遊也能促進產業發展。

近半年來,屏科大在龍水里積極培訓解說員。到了民國101年8月底,龍水社區和墾管處在屏科大協助下,開始設計遊程路線,不過讓人注意的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不是如何賺錢做生意,而是如何繼續把環境照顧好。

有經費不見得是好事,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硬體建設,破壞當地空間與景觀,所以如何引進政府計畫、慎用官方資源、管制外來遊客,是龍水里正在學習的功課。

一星期一次的風味餐品嘗大會,是培訓社區媽媽合作辦外燴的課程。這一天,是十二堂課的最後一次。李鳳美,炸出了一道送給里長的金言美語。李明花,炒出一盤在地的野生竹筍,她要讓大家驚艷,原來雨季的野味如此美味!林秋月更厲害,她把過貓切碎、川燙再捏一捏,就變出一盤有農村含意的「冬藏」。

沒有可以一起做菜的地方,沒關係!社區媽媽們化整為零,把自己家當作中央廚房,分頭做菜後再送到活動中心供大家享用評分。社區媽媽們的創意和用心,讓每個人的盤子裝得滿滿滿,不管男女、無論老幼,大家大快朵頤,吃得不亦樂乎!

真正的生態旅遊跟大眾觀光,有很大的不同,從龍水里和里德村的學習摸索,到社頂部落的現行制度,可以清楚看到,生態才是生產與生活的核心。一般來說,想到南台灣的恆春半島,不外乎是墾丁、人潮和沙灘,然而,其實還有更多美好。龍水里的茄苳樹和土地公,湧泉、水圳和稻田,里德村的落山風,山徑和欖仁溪瀑布,社頂部落的森林和梅花鹿。在這些地方,自然和人,息息相關、互相依存。台灣南島上不靠海的這一方,正默默地散發著屬於山的芬芳。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 節目網站

Top

 

深度報導|為「河」而戰 濕地保育與治水的天秤(上)

作者:許薔、許文娟、林慧貞

引言:

暗紅色磚瓦的傳統客家聚落,清澈溪水靜靜環繞著五溝村。刺眼的陽光還未完全灑落,婦女們圍坐在湧泉溪流打造的天然洗衣場,滌盡一件件髒汙的衣服,小孩總是在身後團團轉,享受沁涼的河水伴著翻開石頭看見魚蝦的驚喜。

橫跨水面的竹枝上,藍綠色翠鳥有著一雙銳利的眼睛,注視著悠游的溪魚,並靜靜等候,然後鎖定、俯衝、銜起。得勝的獵人俐落地將大餐送到水濱坡壁上的圓形小洞,餵養嗷嗷待哺的雛鳥,接著拍拍翅膀,準備下一次的突擊。

這幅水與翠鳥、人與大自然交融的圖像,曾經是每個五溝水居民生命的一景,但是這幅如畫的美景,卻可能因為水泥工程的實施而不復存在。

得天獨厚的地下水庫

五溝村位在大武山腳下,當地保留許多傳統客家伙房,門牌上雖然寫著五溝村,但居民習慣稱自己的家鄉「五溝水」五溝村位於屏東縣,從萬巒一路往中央山脈前進,在東港溪流域上游,可以發現這個靜靜躺在大武山腳下的客家庄,當地的門牌上寫著「五溝村」,但居民習慣稱自己的家鄉「五溝水」。「五溝水」似乎多了一分詩情畫意,也體現水對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一條條隨著河流彎曲的街道,記錄著居民傍水而生的足跡。

百萬年來發源自中央山脈的古隘寮溪不斷帶進泥砂,在屏東大武山麓前緣平原區形成沖積扇,溪水流經扇端礫石層逐漸下滲,累積成豐沛的地下水,五溝水居民依存著巨大的地下水庫而生。五溝水耆老描述:「小時候徒步往大武山的路上,就算不帶水也不怕口渴,因為到處都是湧泉。」

五溝水有得天獨厚的湧泉,流動的溪水棲息著各式各樣生物,台灣保留重要的基因庫。屏東平原得天獨厚的湧泉,來自豐厚的地下水資源。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說:「屏東平原的沖積層厚度達九百公尺以上,加上隘寮溪與高屏溪水的補注,水資源一向不虞匱乏。」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丁澈士更將整個屏東平原地下水,比喻成一個地下水庫。屏東沖積扇頂枯水期時,地下水面高度離地表可到30到60公尺,表示能容納的地下水體積龐大。而五溝水在與佳平溪匯流處,由於地勢低窪,甚至比地下水面還低,因此地下水溢出來形成湧泉,造就出少有的內陸濕地。

多數民眾對「濕地」一辭還是相當陌生,台灣目前尚未有「濕地」的法定解釋條文,但濕地卻已成為世界生態保育的重要對象。1971年各國曾在伊朗拉姆薩通過「國際重要水鳥棲地保育公約」,公約中將「濕地」定義為:「無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沿海區域。」雖然內政部營建署早在2007年就評選出75處國家重要濕地,去年更增加為82個,但台灣的濕地總面積不過0.56平方公里,可見仍有許多濕地未被納入。

濕地的分布、面積甚至消失情況在台灣並無詳細的統計資料。1993年中華鳥會曾估計台灣內陸濕地為5.4平方公里,海岸濕地為113.56平方公里,合計118.9平方公里。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祕書長劉清榮指出,濕地正逐漸消失中,最大原因在於認知不足以及人為不當開發導致。而內陸濕地最常見的威脅包括工業污染與農業用藥、外來種入侵、家庭污水、農漁業土地開發、埤塘圳路的破壞等。

環抱五溝水聚落的兩條主要溝渠,交會後緩緩流向佳平溪,最後注入東港溪,五溝水濕地就在佳平溪匯流點附近七百公尺的河道上。東港溪流域上游長期以來遭民生和畜牧用水汙染,加上不當築堤以及工程廢土的擾動,讓生物紛紛逃離。這時,五溝水濕地從地底冒出的清澈水源,成了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湧泉打造出的生態諾亞方舟

以往在淡水流域中常見的條紋二鬚鲃,歷經河川整治與水源汙染,數量越來越少,在台灣已經成了稀有魚類,但在五溝水濕地卻到處可見。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系教授邱郁文說:「台灣絕大部分的湧泉濕地都已經遭到破壞,五溝水濕地是少數保存完整度高的。」

去年林務局委託邱郁文進行「全國湧泉濕地生態資源調查」的研究。在已經查訪的27處濕地中,五溝水濕地的魚類數以16種拔得頭籌,底棲無脊椎生物種則是第二多,水生昆蟲數與陽明山湧泉濕地、望龍埤並列第一。要說五溝水濕地是全台灣生態豐富度最高的湧泉濕地,一點也不為過。

溝水濕地河岸旁的自然植被讓每種生物都能找到最舒適的家,竹林、次生林、河岸帶和河流中的魚蝦、貝類,形成完整的生態系。五溝水濕地堪稱生物的諾亞方舟,除了長年湧出的24℃泉水外,河岸旁緊鄰的自然植被讓每種生物都能找到最舒適的家,竹林、次生林、河岸帶和河流中的魚蝦、貝類形成完整的生態系。

優質的生活環境吸引了一群忠實的家魚,短吻褐斑吻鰕虎就是其中之一。短吻褐斑吻鰕虎是台灣特有種,五溝水濕地的岩石縫隙可以看到他們小小的身影,這些鰕虎平常很忙碌,不但要注意流水可能帶來的食物,還要時時驅趕靠近巢穴的閒雜人,或是將石塊下的異物啣出洞外,日夜搧水保持流動,為下一代營造最溫暖的家園。

除了短吻褐斑吻鰕虎,台灣鬚鱲、台灣石魚賓、粗首鱲、極樂吻蝦虎也是臺灣特有種;條狀黑色斑紋的屏東花鰍、條紋二鬚鲃、斯奈德小鲃則是當地原生種。

悠游的魚兒自然吸引了鳥類的目光,五溝水濕地留鳥超過30種,每年也有9種候鳥來訪;且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統計,從民國92年以來,共紀錄到水生植物32科84種,其中原生物種約62種,包括田亞麻科的探芹草、禾本科的類雀椑、玄參科的小花石龍尾等瀕危或稀有物種。

除了提供野生動物棲所、並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保存基因庫,五溝水濕地同時也扮演防洪及淨化水源的角色。濕地中的沼澤區、水塘或沼湖區就像一塊天然的大型海綿,能儲存雨水,減少洪災發生機率。濕地植物的根系以及土壤,能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無機汙染物,達到過濾與淨化水質的功用,所以五溝水雖然沒有汙水處理設備,卻不會聞到薰天的臭氣。 (未完待續,1/3)

Top

 
 

美麗灣定讞 戴立忍︰天佑東海岸 張懸:重新檢討環評 舒米恩:不如BOT給我蓋茅草屋

本報2012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728「沙灘、海洋、fudafudak──永遠的天堂」音樂會,兩千人參與

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爭議多年,近年不管是藝文界、電影圈、音樂人,都與關心的群眾們一樣,接連各自運用所能盡量關注與幫忙。不管現身記者會、到杉原沙灘義唱,或是把握公開場合發聲,都使得更多人加入關心的行列之中。20日最高行政法院定讞,判決美麗灣渡假村公司應停止開發,導演戴立忍、音樂人張懸與舒米恩都各自發表觀點。

「天佑杉原灣,天佑東海岸,天佑台灣島。」導演戴立忍在社群網站上表示,「請彰顯那些長年挺身而出,為此被公權力驅趕、在地上拖行,為此聲嘶力竭、痛哭流淚,為此被異化、狀告的團體和個人吧,這是他們用尊嚴和身體換來的甜美片刻。」但他也提醒「這不是第一個指出弊病的判決了,但歷屆三任台東縣長卻仍一意孤行、不斷鑽營曲求、罔顧公道正義、把人民利益當成籌碼對賭。」戴立忍希望台東縣府懸崖勒馬,趕快拆除違法建物,把杉原灣還給人民。

歌手張懸近來幾乎將社會議題比自己的專輯宣傳看得還重,不斷帶動各種社運與環境議題的討論,她在七月才辦理有獎徵文,邀請樂迷一起為了美麗灣一案集思廣益,她也在第一時間作詩回應,以「在心裡與你們握手」一語,也將榮耀歸給在此對抗之中,長期堅持的在地居民與環保團體。而張懸覺得最重要的是,公民們也在此案之中,「一同從關注到深入了解到集結傾訴出來,促使環評制度從根本被重新檢討和修正,讓所有重要的事,一步步在我們的社會中不再各自流落,只能受難,或是變成有疤才被圍觀的事件。」

阿美族歌手舒米恩出身台東都蘭部落,鄰近杉原灣的都蘭部落自身也與都蘭灣BOT計畫抗爭十年左右,舒米恩在22日於河岸留言舉辦小型演唱會時,再次以「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的說著你愛我」一曲回應此判決。他強調,東海岸不需要「以破壞的方式來發展觀光」,他不願意未來的東海岸蓋滿大飯店而成為墾丁第二。他更幽默表示「如果一定要BOT,那請BOT給我,我來蓋茅草屋!」他以茅草屋象徵傳統的、不會破壞環境與景觀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會順應時代,提供wifi!」此語惹來哄堂大笑,但這樣的奇想,也顯示部落青年對發展觀光其實有著許多的思考。

舒米恩更分享他受邀各地音樂祭演出心得,相較於目前我國最大型的墾丁「春天吶喊」、貢寮「海洋音樂祭」與當地人文、甚至經濟脫勾的狀況,他特別介紹了日本「鹿兒島」的音樂祭經驗。舒米恩描述,鹿兒島音樂祭辦在一個廢棄的小學校園中,當中只有一組演出者是全國知名的歌手,其餘都是當地民眾,如國小合唱團、社區媽媽,甚至由一群自閉症兒童的樂團擔任壓軸演出。而這些表演者,下台後馬上搖身一變,成為攤位的老闆,將所有的收益,都留在當地居民手中。這個音樂祭的入場門票一張要價日幣4500,卻還是吸引了超過6000人前往參與。

這樣與在地文化及經濟緊密結合的觀光模式,不但跳脫了舊有的發展觀光思維,也給了舒米恩靈感,他說「我要在都蘭的小巨蛋辦阿美族音樂祭!」他認為,以他自己與以莉高露、阿洛等知名阿美族歌手作號召,再邀請部落族人們一起登場,演出想必精彩可期。這個初步的想法也得到樂迷的歡呼與支持,但舒米恩也謹慎表示,這個計畫需要再與部落族人多溝通才可能成型。

不管是原民部落、環團、社會公眾與開發商,都將美麗灣一案視為東海岸開發的重要風向球。美麗灣一案定讞之後,除了如該公司朱副總所說的「拭目以待」,公眾都將關注台東縣府會有何作為之外,當地部落的心願與夢想也需要發聲的空間。

相關報導:

最高行政法院定讞:美麗灣 停止開發

張懸徵文 Radiohead門票鼓勵優質環境論述

在都蘭的土地上:舒米恩《阿米斯AMIS》族語創作專輯

Top

 

美麗灣拆不拆?業者.反對者各持立場

摘錄自2012年9月22日原視報導

9月20日,最高行政法院針對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認定業者在沒有經環評前,就興建了旅館等開發行為,違法事證明確,判決環保團體勝訴,全案定讞,讓爭議 多年的開發案有了最新進展。不過,開發公司表示,判決是針對最初申請的一公頃主體建築範圍,在還沒判決前,業者已在今年初停工,而目前的開發與建築範圍, 是台東縣府在去年核發的六公頃建照,因此強調沒有違法。

業者強調現在的開發行為沒有違法。不過這樣的說法,讓承辦開發案的律師不以為然,刺桐部落阿美族人也認為,判決應該溯及既往,對同一個區域不同的建照,應該都有拘束力,並要求台東縣府應立刻命令開發公司,拆除被認定為違建的主體建築。

目前美麗灣渡假村公司,已向台東縣府取得建照、使用執照及所有權,主張開發案有信賴保護,若拆除縣府恐怕產生國賠問題,但律師也有不同看法。面對主體建築究竟構不構成違建,開發公司與反對者有不同的解讀,業者認為不須再談論,而環保團體呼籲縣府依法行政,別再為開發公司護航,立刻拆除違建,但一切還得看台東縣政府後續如何處置。

Top

 

澳洲特有生物 將面臨「不會停止」的氣候風險

摘譯自2012年9月19日ENS澳洲,雪梨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澳洲維多利亞的桉樹林(照片由Fir0002/Flagstaffotos提供)澳洲國家科學機構發現,氣候變遷對澳洲特有的植物、動物及生態系的衝擊將導致物種滅絕及生態系服務喪失,敦促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必須思考新的方向。

本研究由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進行,他們模擬整個澳洲陸塊並對佔澳洲近80%的四個主要生物群系進行精密生態分析。

研究主持人Michael Dunlop博士表示,「到2030年時,氣候變遷會開始改變澳洲自然地景;到了2070年,生態的衝擊將是非常顯著及廣泛的。我們環境中現存的動植物將會消失,我們的孫子輩將會看到與我們目前所見完全不同的地景。」

CSIRO的研究人員分析四個主要生物群系詳細的氣候變化影響及適應機制,這四個生物群系分別是:澳洲乾燥區的丘陵草原、熱帶莽原草地及林地、溫帶草原及森林、及主要是開闊的桉樹林的南澳硬葉森林。

這項研究呈現:當對受威脅物種的管理及停止生物群系的改變越來越困難時,澳洲公眾及科學家們需要重新思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涵,

Dunlop博士表明,「比起試圖阻止生態變遷,我們更需要提供給多樣性最大的機會來適應變遷的環境。」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448/7821836014_44e3e448ab_m.jpg澳洲擁有一百萬種原生生物,超過80%的開花植物、哺乳動物、爬蟲類或是蛙類、多數的淡水魚及幾乎一半的鳥類為澳洲特有的物種

在棲地改變、過度開發、污染、外來種入侵及氣候變遷的壓力下,澳洲的生物多樣性已急遽的下降,下降的速率可能是全世界最快速的。

澳洲在全世界有最糟的哺乳動物滅絕紀錄:在過去200百年間共有27種哺乳動物滅絕。

此外,超過1500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蟲類、兩棲動物及植物名列聯邦法律的瀕絕名單中,澳洲政府也確認出3000個瀕臨滅絕的生態系。

Dunlop指出,氣候變遷將會加強現存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如棲地清除、抽取水或是外來種問題。

未來氣候變遷對農業、水資源供給及電力供應所產生的影響,都將施壓於物種及生態系上。Dunlop認為,「這些外在的其他威脅會降低原生物種及生態系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澳洲新南威爾士省Callala灣的深紅玫瑰鸚鵡。目前這種鸚鵡已不再面臨瀕臨滅絕的處境。(照片由網友Wardie44B拍攝)研究人員表示,在氣候變遷議題浮出檯面前,過去多數的保育目標著重於生物多樣性保存,或是恢復一些退化地區至舊觀、或在特定範圍內維持現況。然而,氣候變遷將「對許多物種(無論是遺傳、豐富度及分佈的角度)或是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與功能,都會啟動持續及無法阻擋的改變」。

這份研究表示,雖然這些變遷中的變化「基本上是無法阻擋的」,在特定的情況下,妥善的管理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降低部分損失。Dunlop認為,「我們需要改變引導管理政策的公眾期望、政策方針及科學研究。可適應大尺度生態變化的靈活策略也將是必須的;等到生態改變明顯且普遍時再來因應就將太遲了。」

本研究發現,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國家保育系統將持續成為有效的保育工具,但私人土地的棲地保留將對物種及生態系適應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根據這份CSIRO的報告,「就澳洲生物多樣性而言,火本身並非一項威脅;但變動的火災模式似乎將成為生態改變的趨動力。在澳洲多數地區,乾旱將導致火災季節的延長且天氣型態孕育出可產生強烈火災的環境。」

本研究由澳洲政府永續環境水及族群部門(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Water, Population and Communities)、氣候變遷及能源效率部門(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及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氣候適應旗艦計畫(CSIRO Climate Adaptation Flagship)贊助。

Top

 

動物探秘標本展 一窺台灣原生種

摘錄自2012年9月21日台灣醒報台北 報導

您見過已經被學者認定絕種的雲豹嗎?您還見過其他台灣特有的野生動物,像石虎、台灣黑熊、大赤鼯鼠和台灣長鬃山羊嗎?21日起台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將增設「臺灣動物探秘」標本展示,邀您觀賞臺灣11種原生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說明。

即日起,教育中心將增設「臺灣動物探秘」標本展示,與原有的「臺灣動物區」銜接,詳細介紹臺灣11種原生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

臺灣擁有複雜多變的生態特色,素以單位面積物種多樣性極高聞名於世,原生陸棲哺乳類野生動物多達70餘種。此次展出黑熊及野豬等體型較大、大家較為熟悉的種類,希望民眾透過標本的近距離觀察,更加認識牠們的獨特之處,以及各種形態特徵在環境適應上的意義。

園方說,每一件動物標本都是十分珍貴的野生動物資產,請民眾遵守參觀規則,展品中有6件辨識毛皮提供觸摸體驗。在您體驗各種動物的毛皮觸感時,請用溫柔的方式觸摸;在離開時,留下指尖輕柔的觸感,別帶走一根動物毛髮。

Top

 

為流浪貓請命 貓咪史坦選加國市長

摘錄自2012年9月23日新頭殼報導

加拿大有一隻名叫「燕尾服史坦」(Tuxedo Stan)的貓咪,準備參選加拿大哈里法斯市(Halifax)市長,主要政見是為流浪貓請命,目前在臉書上的人氣已遠遠超過人類對手薩維奇 (Michael Savage),不過,由於加國法律規定動物不能當市長,就算燕尾服史坦屆時獲得高票,恐怕也無法就任。

史坦的主人奇澤姆(Hugh Chisholm)表示,這場選舉的最終目標不是贏得選戰,而是希望藉由此舉讓大家關心流浪貓的問題,奇澤姆目前擔任史坦的競選辦公室主任,牠的競選口號 是:「讓每家每戶都有貓砂,每個碗里都有雞肉。」現在史坦的官方臉書「燕尾服黨」已有近5千人按讚,人氣直超「競爭對手」薩維奇(Michael Savage),薩維奇的臉書只有約2千人按讚。

Top

 

論壇|我們拒絕遷葬、捍衛祖靈!

台東縣政府及台東市公所若未在10/1日給予滿意的答覆,卡地布部落將號召更大規劃的抗議行動! 作者:台東卡地布部落

周旋了將近2年地遷葬議題,一直不願意與部落人民協商的台東市公所,終於把卡地布與加路蘭族人逼上了街頭,在921大地震紀念日,卡地布部落族人決定走上街頭抗議台東市公所的傲慢,台東縣政府的視而不見。

卡地布部落提供9/21上午9點半,卡地布部落卑南族人與其他部落族人,以及各界前來聲援的各族群朋友們一行人,從台東體育場步行出發,前往第一戰場台東市公所前進行「拒絕遷葬捍衛祖靈」行動的訴求。

抵達市公所時,警方在現場也佈署了相當的警力(長棍配備)嚴陣以待。三位原、漢籍縣議員也來到現場關心此一行動訴求與行政單位的處理;市公所方面,由於陳建閣市長避不出面(因為人在帛琉),則由公所主任秘書出面與卡地布拉罕(祭司長)及卡地布族人代表進行交涉;剛開始公所主秘僅向卡地布部落口頭表示,將在10/1「再度舉行說明會」,引起現場抗議族人不滿,説明會的機制在動工招標之前就應該辦理,而非在抗議現場仍舊說著要開說明會,過去市公所的一連串的口頭承諾已不為族人所信任,若信守承諾,為何還在9/20發動大批警力保護得標廠商在第六公墓,第十公墓做法會,卡地布族人已經不相信公所的謊言,並且堅持要求市公所立即發立即停工公文,現場一度因主任秘書拒絕簽字承諾還在找藉口搪塞,引起現場族人不滿而有小小的騷動!

在經過卡地布部落族人激烈的吶喊要求立即發文立即停工的堅持下,市公所簽下在10/01前保證不會有任何動作的暫緩停工,並在10/01前召開部落說明會,但部落族人堅持要在今天發立即停工公文,雙方一定談判出現緊張情緒,後來部落不願意接受便轉往台東縣政府前抗議。

在台東縣政府前,部落族人剛到剛整隊還不到5分鐘,警方就先警告部落族人行為違法,引起現場部落族人不滿,針對集會遊行法之法規在現場與警方溝通,在族人呼口號抗議的過程裡,台東縣張基義副縣長出面與第六公墓與第十公墓部落協商,在經過溝通協調,並有3位議員在現場協助部落做協調,在協商過程裡,台東縣警局又舉牌並宣告卡地布部落並未申請集會遊行等為由試圖將部落族人推入集會遊行法之法規裡,隨後有族人告知分局長現場在協商不能開始計時,而台東縣分局分局長便回了族人一句「這不是你說了算」又引起在旁的族人一陣喧嘩,台東縣分局分局長繼9/20在第六公墓與卡地布族人說「動你們是應該的」之後,又出現傲慢自大的話語,這樣的人民保姆,又身為台東警界之最高首長,這樣的話語適當嗎?

卡地布部落提供經過協商,台東縣副縣長告知族人「立即停工」並不是他能決定的,但承諾未來當市公所開立說明會將會派可決定之人員出席,但仍拒絕簽署「立即停工」之同意書,部落族人在部落司祭長的決定之下,將在再次給台東縣政府與台東市公所最後一次信守他們自己說的承諾,若在10/01期限前族人並未接獲滿意的答覆,將會在發動更大型的抗議並串聯更多的部落與團體。

在台東縣政府等待張副縣長出來溝通時,第十公墓加路蘭部落的部落主席也出來說話,他說馬該巴嗨是一個出賣原住民文化的活動,原住民的真正傳統是在部落而非在這些所謂的「嘉年華」裡,而加路蘭部落現今大多數是超過70歲的老人,今天出來一起抗議,因為他們不要在被這說謊的政府騙下去,都要挖部落的根了還在出賣我們的文化!

21日共同參與的部落有加路蘭部落,勞撈蘭部落,大王部落,金崙部落,建和部落,大港口部落還有遠從藍田來的阿朗壹部落,還有反反反聯盟,環境資訊協會,政大登山社等來自四面八方的聲援團體前來支援,反映出卡地布部落「捍衛祖靈拒絕遷葬」之議題已經在受到台灣很多團體的注目,10/01期限前並未接獲滿意的答覆,將發動更大型的抗議;屆時,不能保證這些一直受騙的族人會有何行動!

Top

 

行動參與|停止「淡海新市鎮第2期發展區,區段徵收開發案」連署

主辦單位:愛淡水陣線

有鑑於「淡海新市鎮第1期發展區」至今近20年,400多公頃土地不但尚未開發完畢,已建樓房之空屋率也偏高,多數區域形同空城。在欠缺開發二期1000多公頃土地的必要性與公益性之下,我們拒絕「淡海新市鎮第2期發展區」的區段徵收開發案,以期保障此區域內居民之居住權與財產權,也希望留給子孫更多永續資產。

我們的訴求如下:
1. 停止「淡海二期」之區段徵收計畫,並在103年以前取消禁建規定。
2. 政府與民間充分溝通,並聘請專家規劃,以期找出適合「淡海二期」區域內之發展方向。

◎請不要再擴張淡水的發展,讓淡水定位在一個可以悠閒居住的城鎮,朝低度開發方向發展,觀光農場、銀髮族田園、生態農耕都是好選項。

◎不要引入更多車輛與人潮,讓淡水擁有一個可以平衡發展的人文與自然空間,才是淡水應該發展的方向!

我們在此尋求各界連署,不論您是否為淡水人,或為淡海地主,只要您認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想法,都歡迎您加入連署。

我們也另有地主連署(請聯絡 land.tamsui@gmail.com ),以及專家學者連署(歡迎在此註明),預計於11月初一起遞交內政部、新北市政府請願,敬請大家互為轉知。謝謝~

【連署網站連結】

開發「淡海新市鎮」的必要性與公益性在哪裡?

淡海新市鎮共1614公頃:一期446公頃+二期1168公頃(一區635.36公頃)

預計容納30萬人(二期一區規劃11萬人),淡水2011年人口共14萬6500人

全台空屋率:19.3%=156萬宅

新北市空屋率:22.0%=32.9萬宅  

◎淡海新市鎮第一期從1994年到現在,空屋率4成!而且還有一大片閒置土地!新市鎮的空蕩大家都親眼所見,政府居然還要繼續毀掉2~3倍的土地!將來一堆空屋要賣給誰?台灣是少子化社會,將來人口只會慢慢減少! 

◎淡水交通有天然的瓶頸障礙,根本不適合發展成大城鎮!目前交通狀況已讓許多人叫苦連天,若淡海新市鎮真的成形,30萬人口大軍會造成什麼局面?

◎淡海地區海風強勁,鹽份侵蝕嚴重,房子傷害大,價值必定減弱!毀了美好可以固碳的綠地與農田,造成一大片荒涼景觀,也恐造成治安死角!

◎世界糧食危機逐漸發生,全球氣候暖化正在進行,台灣南部、東部天災頻仍,保留農地、綠地才是永續之道!  

◎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最終圖利了誰?居民只有承受交通擁塞與地價上揚的惡果!甚至還要流離失所,從此貸款過日子!  

收陷阱要小心,全台已有上千名徵收受害者!

1.申請「原位置保留」的條件幾乎是他們說了才算,什麼是「不妨礙都市計畫事業」?結果就是,只要是透天厝,甚至是老舊公寓,都算「妨礙都市計畫事業」!而且所謂「未佔到公設」,也往往在申請保留之後,政府會變更設計,讓保留戶佔到公設或道路,再以無法保留拒絕申請。
2.建物保留所申請的「領回抵價地」只剩四成,其他坐落的坪數,最後會要求新價買回;或是地價因新市鎮增值之後,還要「繳納差額地價」,但房屋坪數並無增加!
3.徵收之後,配地最多只剩4成,如果要配商業區還會更少,將來是否如願增值沒人敢保證!如果土地賣不出去,還要年年繳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工程受益費!
4.最賺錢的商業區只有土地面積夠大(上千坪)的地主才有資格參與抽籤,住宅區的分配以抽籤決定,通常地點較好的區域早已被建商選定!一般民眾只剩最偏區!
5.房價先低估,再以30~50%的「限期自拆獎勵金」讓屋主不得不自拆來減少損失。自己拆了祖先留下的家屋,情何以堪?!
6.蓋屋還有建蔽率,一塊地只能蓋35~50%,還有最小開發面積的限制,能不能蓋、蓋出來夠不夠住,還是個大問題!
7.政府的「安置計畫」常常遙遙無期,在那之前你要先搬家、租房子,可能補助金用完還不知新家在哪裡?而且還要補足與原屋坪數差距的金額!
8.如果土地面積過小,或是權狀不交出來,只能拿到徵收補償金,一定遠遠低於市價,拿了錢根本已經買不起新家!
9. 如果房子是違建,按照建築年代來減成發配「救濟金」,最多是7成,若在88年之後蓋的,只剩搬遷費,房子還得自己拆,不然多繳一筆「代拆費」!
全台438個都市計畫案,徵收受害案件一一浮現,2009年的苗栗大埔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台北港特定區計畫案、桃園捷運機場A7案、新竹璞玉計畫案、中科二林園區案、桃園鐵路高架工程案...等等,都有許多土地徵收受害者,唯有民眾覺醒和團結才是自保之道!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