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里山/里海在台灣:和土地重歸於好 社區保育遍地開花

豐南村吉哈拉艾梯田文化景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提供)

近年來,林務局體認到保育的關鍵在於社區,提出「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在水梯田復育方面,分別為新北市金山區八煙以及貢寮,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再加上台南官田的水雉復育計畫,都成為兼顧地方產業發展、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里山」。另一方面,林務局也協助沿海地區因海水倒灌等因素而停止農業生產的區域,替劣化的棲地計提供補助,除了增加生物多樣性, 也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恢復生產;目前,雲林縣口湖的成龍溼地以及台南市學甲生態園區,也可稱「里海」。

日本龍谷大學教授谷垣岳人也來台分享指出,日本政府由基本政策、行為規範、促進利用以及農地保全等4個政策面向著手支撐里山倡議,包括生物多樣性基本法、食糧農村農業基本法、森林林業基本法、都市綠地法、都市計畫法等法令面向整合,有了這些基礎建設,才能成就令人稱羨的里山。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傳統護農地:東京町田市的里山經驗
花蓮富里豐南村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
美麗灣環評在即 藝術家畫「沙人」起身自己拆

上月31日內政部長李鴻源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限時一個半月讓台東縣政府做完美麗灣一案的環評,若判定為實質違建,便該拆除。隨著期限逼近,各界高度關注,包括500多位大專院校學者連署呼籲拆除美麗灣渡假村。藝術家王郁雯近日也發表了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表達雖然財團以貪婪和謊言在沙灘上蓋成渡假村,但大自然總有一天會反撲,收拾回它應有的樣貌。

郁雯因為五年前感動於台東的自然與美好,而選擇定居下來,原想要盡情創作,然而因目睹數年來財團在東海岸的貪婪和謊言,及政府對財團的無力制衡和縱容狀況,感到再也無法忍受與噤聲。

精彩內文

【守護台東原味】系列報導
昂立浪頭看海岸 各路衝浪好手談觀光
守護東海岸自然 衝浪客、藝術家聲「浪」一波波
李遠哲、瞿海源 數百位學者連署 籲「拆美麗灣」

我們的島|HOLA祕魯 文明與荒野的旅程

製作團隊:簡毓群、陳嘉峰、楊珮宜、顏菁慧

位在南美洲的秘魯,擁有悠久歷史,不管是自然資源或人文景觀,它神秘的魅力、豐富多元的文化,總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尤其是明星景點馬丘比丘,更是許多人慕名而來的地方。馬丘比丘位在秘魯的庫斯科,占地3萬公頃,四周被安地斯群山包圍,往下看是烏魯班巴河谷。

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馬丘比丘列入世界遺產,遊客量更是與日劇增。受到盛名之累,馬丘比丘從2003年起,就已經有每年超過40萬人在上面踩踏、遊覽,面臨地層下陷、地表不斷下滑等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於馬丘比丘過多的遊客表示關切,擔心會對古蹟造成損害,建議要將一天的遊客人數,控制在2500名以內。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台東流浪動物中心日前遭指控虐捕流浪狗,還撲殺100隻未滿12天公告領養期的狗,引起軒然大波。對於這起事件縣長感到震驚也為管理疏失表達歉意。保育計畫有成,非洲山地大猩猩近兩年族群量上升超過10%,但黑猩猩繁殖速度緩慢,現今最大的威脅是獵人、人類的疾病及自然棲地受到破壞,保育工作並不會因此停止。

北投纜車再度環評,環評委員認為開發商對於地質安全、生態保育等都沒有提出具體規劃,還有委員直言,貓纜就不該蓋為何還要蓋北投纜車,對於北纜的環評將擇期再審。

全球暖化的影響,日本九州附近「海底沙漠化」的現象逐漸擴大,使當地水產業受到重創,過去這裡是日本最大的鮑魚產地,現今產量銳減到盛產期的1/2000,氣候的變化會像蝴蝶效應般,造成巨大的影響。而澳洲宣布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這代表對海域長期保育和永續利用,雖有漁民反彈這項計畫,澳洲環境部長表示將會有一億澳幣來支援受衝擊的業者。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敬字亭為何變成禁字亭?談古蹟保護的公共討論

作者:葉日嘉(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專案研究員)

在一個無聊的傍晚,騎著車我經過了位在美濃合和里永安路與中山路口的瀰濃庄敬字亭。吸引我眼神的是敬字亭的上方被釘了一一塊咖啡色底白字的壓克力板,板上寫著「為維護文化資產,避免造成損壞,請改用金爐焚燒,謝謝您的合作。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敬上」。我第一個浮上心頭的想法是:為什麼不能燒?

根據高雄市文化局網站上對於敬字亭的資料顯示,瀰濃庄敬字亭起造於西元1779年(清乾隆44年),該位置地處當時聚落村庄的外圍,以美濃鎮永安聚落的空間分布來看,屬於永安路的尾端,與美濃鎮地標東門樓,也就是永安路起點,兩者形成永安聚落的發展軸線。何以原本不成問題的空汙問題,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種問題?

精采內文

 

和土地重歸於好 社區保育遍地開花

【里山精神在台灣】系列報導Ⅰ:里山倡議研討會

本報2012年11月1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林務局近年來積極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並與社區以產業復甦帶動保育力量。圖為保育組長管立豪主持討論。(攝影:李偉傑)對於保護區,我們一向以為在人煙罕至之處,將之與人類隔離設區保護,殊不知,人為適當干擾的地方,如農田、魚塭、人造林,生物多樣性豐度更高,特別是在都市與森林交界之處,農田與森林、溪流生態系交會處,邊際效應更為明顯。然而,此處也面臨高度開發壓力。近年來,林務局體認到保育的關鍵在於社區,而提出的「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並以此回應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 次簽約國大會所提出的里山倡議以及愛知目標,作為挽救人與土地失衡的關係的解決方案。

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

上週四(15日)起連續兩天,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大學土地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即以「互惠互助的自然資源經營」為題,舉辦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研討會。林務局長李桃生致詞時表示,傳統台灣的生產模式,都是兼顧生活、生產以及生態,只是隨著開發的需求逐漸喪失。林務局推動水梯田復育,或有民眾不解,認為稻米生產是農糧署的事,其實這是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的一種方式。

目前林務局推動的水梯田復育計畫,分別為新北市金山區八煙以及貢寮,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再加上台南官田的水雉復育計畫,期能推動兼顧地方產業發展、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里山。另一方面,林務局也協助沿海地區因海水倒灌等因素而停止農業生產的區域,以劣化棲地復育計畫方式提供補助,目的除了增加生物多樣性,也嘗試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恢復生產,目前有雲林縣口湖的成龍溼地以及台南市學甲生態園區,這套模式也可稱為里海模式。

社區保育遍地開花

中華鳥會在坪林推動的藍鵲農學,結合城鄉發展與地景美學,要為茶園洗刷汙名。除了林務局復育計畫,主辦單位也邀請了幾個在各地以不同理念見解努力兼顧生產生態的案例。中華鳥會從舉頭賞鳥,到強調棲地保育的重要性,這幾年更意識到社區居民才是保育的實踐者,因此在新北市坪林區推動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並且與合作農民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台灣藍鵲茶品牌,發展藍鵲農學,希望能一改茶園耕作所引發環境破壞的惡名,經營出一片與萬物共存的樂園;目前合作的茶園面積已達1甲地。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蔡福昌則分享了與嘉義縣布袋鄉沿海社區合作的經驗。2001年台鹽關閉曬鹽事業後,布袋沿海1800公頃廢棄的曬鹽場,意外的成為野鳥棲息環境。黑面琵鷺過境度冬的加持,更增加此地的能見度。雖然幾次大型開發案曾相中此地,八輕、休閒渡假村BOT,都在居民堅決的反對下偃旗息鼓。2007年公告為國家重要溼地之後,布袋鹽田得以展開一連串棲地復育計畫,蔡福昌即分享參與社區了解一直到進行規畫的經驗,因此地不凡的歷史文化、地理地質以及社區特色,而得以兼顧黑琵棲息地保育、生態放養漁業以及滯洪防災的「溼地糧倉」為發展契機。

以文化景觀兼顧保育

農業的多功能性往往被忽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閔慶文則分享中國推動農業文化景觀的經驗,從文化著手,比談保育更容易感受到保護保育的好處。

中國目前有6處農業文化地景加入GIAHS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閔慶文也分享浙江青田稻魚共生以及雲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統,這些農法的保存不但能永續自然資源利用,也是文化活化的方式,東南亞幾處維持稻魚共生耕種方法的區域,可能都是同一個發源地。

今年3月花蓮縣富里鄉吉拉哈艾梯田,甫由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文化景觀」,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李光中認為,文化景觀是國內最能回應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兼顧文化景觀、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的法令工具,並以此作為實踐里山倡議的方式。目前登錄為文化景觀的農地仍無案例,在沒有參考架構情況下,反而具有更多彈性,過程中都由社區居民會議來決定發展方向,研究團隊則提供諮詢以及資源轉介。

他方案例以攻錯

架構里山模式,政府以法規鼓勵規範是必要的。日本龍谷大學教授谷垣岳人表示,日本政府由基本政策、行為規範、促進利用以及農地保全等4個政策面向著手支撐里山倡議,包括生物多樣性基本法、食糧農村農業基本法、森林林業基本法、都市綠地法、都市計畫法等法令面向整合,有了這些基礎建設,才能成就令人稱羨的里山倡議。

此次除了國內的案例,同時也邀請日本、中國以及香港的學者、非營利組織代表案例分享。香港市面上的「塱原米」是境內唯一自產的稻米,卻是來自當地的環保團體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之手,為了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在位於IBA(重要野鳥棲息地)內的塱原推動農田溼地復育。此地正好也與米埔內后灣拉姆薩溼地連接,深具保育地位。從賞鳥到動手保育,和台灣中華鳥會坪林推動的台灣藍鵲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藝術為土地說話

在生態保育的生活面,越來越多社區融入藝術創作的層面。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丘如華引用《砂郡年紀》作者,當代土地倫理之父李奧波(Aldo Leopold,1887-1947)的名言:「當一件事情傾向於保存生物群落的完整、穩定和美感時,這便是一件適當的事情,反之則是不適當的。」,以此做為理解自然生態與藝術創作之起點,介紹日本以大地為畫板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兩項藝術季,為台灣文化觀光與地域再生尋找可能性。

台灣幾處溼地也開始導入藝術元素,剛剛結束「米粑流溼地裝置藝術季」的港口部落就是其一,或能作為培力本土藝術創作者,以藝術作為另一種溝通土地與自然環境的媒介。

林務局第二屆里山倡議研討會吸引300位民眾參加。(攝影:李偉傑)此次研討會吸引300多位民眾參加,提供的資料也以中文為主,兼具國際觀以及在地化,讓民眾吸收國際經驗無障礙。主辦單位表示,上個月剛於印度海德拉巴落幕的2012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1次簽約國大會(COP 11)、同時也是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第三次全球論壇會議,仍持續以「實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之貢獻」為主軸,會中重申應致力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並依循自然過程建立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間的合作,與促進多方權益關係人的參與,以實現永續生產與消費。

Top

 

美麗灣環評在即 藝術家畫「沙人」起身自己拆

【守護台東原味】系列報導

本報2012年11月19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藝術家王郁雯近日也發表了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上月31日內政部長李鴻源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限時一個半月讓台東縣政府做完美麗灣一案的環評,若判定為實質違建,便該拆除。隨著期限逼近,各界高度關注,包括500多位大專院校學者連署呼籲拆除美麗灣渡假村。藝術家王郁雯近日也發表了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表達雖然財團以貪婪和謊言在沙灘上蓋成渡假村,但大自然總有一天會反撲,收拾回它應有的樣貌。

王郁雯因為五年前感動於台東的自然與美好,而選擇定居下來,原想要盡情創作,然而因目睹數年來財團在東海岸的貪婪和謊言,及政府對財團的無力制衡和縱容狀況,感到再也無法忍受與噤聲。自2011年7月號召了幾位藝術家在杉原沙灘上紮營一個月,從「違‧離」裝飾藝術、千人吼海洋行動藝術、「不要告別東海岸」音樂會、反反反文件展,而漸漸演變成「反反反行動聯盟」,除了用各種藝術形式,在傳統的社運、政治手段之外,以不一樣的姿態向美麗灣展開抗爭,也聲援了包括基翬、卡地布公墓遷葬等不當的開發計畫。

「如果沙灘是一個人...?」為了傳達理念,為了讓不在當地生活的人也能感受東海岸正在受傷,正需要大家同心保護。此次推出的動畫〈明天的明天,有一天〉,由王郁雯自力費時一個月,畫出600多張畫稿而成。她將沙灘擬人化,想像一個巨大的「沙人」面臨怪手來襲,小生物驚慌奔逃、沙人自己的腳也受傷流血。於是沙人起身,用吸管、用徒手,將巨大的美麗灣建築物一口一口吃掉。然後緩緩的散落,重回到浪花拍打的海岸,靜靜的沈睡著。

藝術家王郁雯近日發表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王郁雯解釋,以宏觀來看,不管是人類一生,或是已蓋成了巨大的建築,對於永恆的大地來說,其實都是過客,「大自然總有一天會要回去它應有的樣貌」,人類實在不該忘記自己的渺小而過度開發。王郁雯也希望觀者可以將影片重複播放,感受當中潮起潮落一波波永恆的循環。

隨著台東縣府完成環評的期限逼近,「雖然信念驅使著我們不斷抗爭,但我們仍需要更多人的力量!」反反反行動聯盟的藝術家們表示,面對縣府強硬護航美麗灣一案,唯有正在甦醒的公民意識能完全展現力量,才能阻止美麗灣與其後更多的開發計畫,還東海岸生機。

 

Top

 

我們的島|HOLA祕魯 文明與荒野的旅程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張光宗

秘魯,擁有悠久的古文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要如何在觀光與文化保存、生態保護之間找尋平衡點,秘魯政府怎麼做?有什麼地方可以作為的我們借鏡?

位在南美洲的秘魯,擁有悠久歷史,不管是自然資源或人文景觀,它神秘的魅力、豐富多元的文化,總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尤其是明星景點馬丘比丘,更是許多人慕名而來的地方。馬丘比丘位在秘魯的庫斯科,占地3萬公頃,四周被安地斯群山包圍,往下看是烏魯班巴河谷。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馬丘比丘列入世界遺產,遊客量更是與日劇增。受到盛名之累,馬丘比丘從2003年起,就已經有每年超過40萬人在上面踩踏、遊覽,面臨地層下陷、地表不斷下滑等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於馬丘比丘過多的遊客表示關切,擔心會對古蹟造成損害,建議要將一天的遊客人數,控制在2500名以內。

於是,秘魯政府從2011年起限制進城人數,每天開放2500名遊客,但還是有要求放寬名額的聲音不斷出現,因為這裡的觀光產值實在太誘人,這麼龐大的觀光收入,讓秘魯政府在開放觀光與古蹟維護之間拉鋸著。

離開文明古都馬丘比丘,我們準備前往Marde de dios,這是秘魯自然原始森林最多的地方,從空中往下看,是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為了保護這片自然資源,秘魯設立全世界最大,占地150萬公頃的Manu國家公園,還有Bahuaja-Sonene國家公園,再加上周邊28萬公頃的Tambopata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自然生態,讓這裡成為生態旅遊的熱門景點。

Puerto Maldonado機場是這裡的交通樞紐之一,來自各國的觀光客,正忙著把行李打包上車。

我們的嚮導 Rodolfo從事生態旅遊10年,來自當地Infierno社區,這一帶居民大多從事農耕的傳統生活,種植木瓜、香蕉等農作物,沿路都能看到他們用火燒墾增加地肥的痕跡。

道路盡頭是Tambopata河,我們必須到此轉搭小船才能前進,這條河全長有400公里,船隻來往頻繁,也是通往Tambopata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通路,而我們要前往的地方,就在保護區外圍。

Infierno社區是當地的原住民部落,早在1976年,秘魯政府就給予他們一萬公頃的土地,在當地居民有心護持下,這片綠色大地蘊含了多樣化的生態,成為許多喜歡自然環境的觀光客的最佳選擇。

當初Infierno社區會走上生態旅遊,其實跟金剛鸚鵡很有關係。金剛鸚鵡因為體型大、色彩鮮豔,很受寵物市場歡迎,非法走私加上棲地破壞,讓野外金剛鸚鵡族群面臨很大壓力。1992年有兩位祕魯生態研究人員,計畫成立金剛鸚鵡研究中心,為了籌辦經費,於是創辦雨林探險公司推出生態旅遊。Infierno社區居民,覺得雨林探險公司所操作的生態旅遊模式,正是他們想要的方式。1996年雙方簽下20年合約,共同成立亞馬遜民宿,雨林探險公司負責行銷和管理,並協助培訓社區居民,居民則是提出想法,發展出一套社區參與式的生態旅遊。

他們使用自然素材來搭建民宿,善用自然採光、沒有密閉的窗戶、開放式的空間設計,希望造訪的遊客,能夠更融入熱帶雨林,無法分解的垃圾也會送到鎮上去處理。

Cersar從1998年起,就參與亞馬遜民宿的經營,一路從基層當上經理。部落居民在加入生態旅遊運作之前,都先接受一系列學習課程,作接管前的訓練。目前Infierno社區共有19位居民,在亞馬遜民宿工作,另外有11位是做生態嚮導,雖然沒辦法讓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但是Rodolfo認為,生態旅遊所衍生出來的計畫,能幫助社區居民獲得工作。像在民宿店舖內,就有當地婦女利用植物創作的手工藝品,透過生態旅遊,讓社區發展充滿更多可能性。

目前亞馬遜民宿在旺季的時候,平均每個月有800位遊客,這些收入有40%給雨林探險公司,60%交給當地社區自由運用,慢慢的改善了當地的教育和醫療環境。

在實質的收益之下,推動生態旅遊真正的核心價值,是為了守護這片土地。Rodolfo每次進行導覽時,總是把握機會,讓外界了解家鄉的處境。當地非法採礦相當嚴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居民生活的溪流遭到污染,也是秘魯政府必須趕快面對的問題。

夜晚來臨,屋外的熱帶雨林傳來陣陣自然樂章,這些聲音都是居民共同守護的成果,從傳統農耕轉型經營生態旅遊, Infierno社區的居民走得很艱辛,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嶄新的生活型態。

2016年,雨林探險公司會將生態旅遊的經營權全面交給Infierno社區自行管理,對當地居民來說,又是另一個挑戰。

這一片廣闊的熱帶雨林,是當地居民賴以為生的家園,也是全球的珍貴綠肺,一趟文明與荒野的旅程,我們看到秘魯在觀光上的現況與作法,有值得借鏡之處。同時也提醒我們,觀光發展就像是兩面刃,要找到中心價值,才不致迷失在滾滾濁流中。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台東流浪動物中心傳虐 黃健庭道歉

摘錄自2012年11月1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日前愛狗人士在臉書上指控台東縣動物收容中心虐待捕捉的流浪狗,且捕捉數量和登記數量有出入。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台東縣政府由參議室、農業處及政風處組成聯合專案小組調查,初步調查結果出爐。台東流浪動物收容中心日前緊急撲殺百隻流浪狗,很多被撲殺的狗很多都是未滿12天的公告領養期。

縣長黃健庭表示,動物防疫所所長陳志峰嚴重失職,即日起強制休假,等待考績會查處,職務另派人代理,情節重大的管理人員,予以解聘。

黃健庭在臉書上表示,收容中心工作人員未善盡餵養及照顧職責,難辭其咎,情節重大將予以解聘,之後將提高飼料及醫療費用,給流浪動物妥適的照顧,最終目標 將朝委外經營,並邀請民間人士參與,共同投入保護工作。

調查小組發現,收容中心在10月31日以「緊急處置」理由,一口氣撲殺100隻流浪狗,收容中心內只剩下1隻狗。針對這起事件,台東縣長黃健庭感到震驚與難過,同時也為管理疏失的部分表達歉意,他特別指示農業處及政風處組成專案小組,對收容中心展開調查。

Top

 

社區保育有成 非洲山地大猩猩兩年內增加10%

本報2012年11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據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普查資料顯示,全世界的山地大猩猩族群數上升至880隻(照片拍攝:Anna Behm Masozera,照片提供:WWF)由烏干達Bwindi Impenetrable國家公園進行,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發表的普查數量顯示,山地大猩猩族群量在近兩年上升超過10%,由2010年的786隻上升到目前的880隻。

山地大猩猩面臨的生存威脅包含戰爭、棲地破壞及疾病。山地大猩猩數量曾經少到科學家預估在20世紀末滅絕,但過去30年間族群量顯著上升。

這次普查為「國際大猩猩保育計畫」(International Gorilla Conservation Programme)的一部份,由WWF英國分部提供資金,WWF物種計畫經理Drew McVey認為,近期族群量的增加是因為結合在地社區的保育成果。

烏干達Bwindi國家公園內大猩猩數量從2010年的786隻持續增長(照片拍攝:Anna Behm Masozera,照片提供:WWF)「保育計畫挽救了山地大猩猩。保護區獲得前所未有的資源及良好的管理,我們處理了很多跨部門工作來解決問題,我們不僅止在國家公園內和動物一起工作,我們也和當地人合作。」

McVey表示,目前的保育工作在物種續存及高人口密度的貧窮地區中取得平衡。舉例來說,給予替代的能源來源可避免非法燃木需求盜採導致大猩猩棲地喪失。

山地大猩猩是東部低地大猩猩的一個亞種,住在山區森林中。全世界只有兩個分佈地──烏干達、剛果民主共和國及盧安達三國交界處的死火山區:烏干達西南部的Bwindi及維龍加高原地區。

這份普查報告中描述,住在Bwindi的山地大猩猩總數超過400隻,包括有36群及16隻單獨的雄性個體,其中10群由於生態旅遊或研究習慣於人們接近。而在2010年的調查中,維龍高原地區有480隻個體。

McVey提到:「大猩猩繁殖速度緩慢,因而這次調查出的族群量成長量讓我們印象深刻。」

但McVey也表示,這並不代表拯救大猩猩的戰役已經結束了。「現在只有在保護區可以見到山地大猩猩的蹤跡,保護區外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數為600人,意味讓大猩猩生活在自然棲地承受極大的壓力。現階段並非每件事都完備,我們持續盡力讓它成功。」

目前山地大猩猩面臨最大的威脅是獵人陷阱的纏繞、源自人類的疾病及因農地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

McVey表示,「大猩猩有幾乎跟人類一樣的DNA,小從普通感冒大至伊波拉病毒傳染,都會透過人類傳給大猩猩。大猩猩目前的族群量仍很脆弱且易受環境改變影響。由於只有兩個分佈地,疾病可輕易的讓整個族群滅絕。」

另外,剛果民主共和國維龍加國家公園(Virunga national park)石油公司的鑽油計畫也備受關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非洲人猿計畫經理David Greer表示,「許多維龍加地區的人們傾向於增加森林的砍伐、非法盜獵及陷阱。今年至少有7隻山地大猩猩被陷阱纏繞、其中兩隻因而死亡。大猩猩的數量仍很脆弱,如果一味追求石油的利潤而忽略保育經營,大猩猩的數量可以瞬間下跌。」

1960年代大猩猩的數量急遽下降,1970年代維持穩定、到了1980年代開始上升。接著由於政治動盪及戰爭導致1989年以前普查全面停擺,1989年紀錄到620隻個體。

1990年代前期,盧安達戰火及剛果共和國的內戰,讓盜獵大猩猩及棲地破壞無法可管,連帶使得調查及保育工作變得危險及困難重重。1996年至今,共有140名維龍加的公園巡守員在值勤時被殺害,包括五月的一起事件。

許多山地大猩猩已經習慣與人接觸並成為生態旅遊的焦點。2009年維龍加國家公園有550名遊客,今年遊客量已成長到近6000人。

McVey指出,「由於這些地區如此貧窮,大猩猩帶來的收入及就業機會非常重要。人們意識到大猩猩對自然環境及在地生計的重要性,這對保育成效及當地社區助益良多。」

壞消息是,由於大猩猩觀光收益涉及資助武裝行動,公園管理處不得不再次停止生態旅遊。上個月,剛果叛軍才被指控犯下大規模強暴、殺人等暴行。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

Top

 

北投纜車環評 環評委員對安全生態保護疑慮多

摘錄自2012年11月16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北投纜車16日再度環評,一早反對北投纜車興建的當地居民,在環評會議召開之前,先到北市府大樓前抗議,由於抗議人士太多,一度擠爆會場。而開發商儷山林針對交通、生態、地質等說明相關規劃,不過幾乎所有環評委員認為,開發商對於地質安全、交通規劃、生態保護,並沒有提出具體規劃,甚至還有環評委員直言,貓纜就不該蓋,為什麼要蓋北投纜車。也因為沒有結果,北纜環評將擇期再審。

而上午9點半召開的環評會議,因為抗議興建的居民太多,一度擠爆會場,甚至還有居民,抗議這次環評會議不能發言、還有人抗議上次環評,迴避回答他的疑問,在環評會議中抗議,場面相當混亂。

也因為程序問題,環評會議延宕超過一個小時,對於上一次居民疑問的一百五十四個問題,開發商儷山林先針對居民隱私、水文水質影響、纜車反腐蝕、交通影響、停車空間,噪音振動影響,地質安全影響、塔柱基礎安全監測等面向說明,不過環評委員幾乎都對開發商儷山林規劃居民隱私、交通、北投圖書館、龍鳳谷等生態地質保護等都還有疑慮,甚至還有環評委員黃俊鴻直接表示,以既有的貓纜看,景觀就不是很好,他想不通為什麼蓋貓纜?尤其貓纜損失一億多元,經營不下去,政府是要如何回收?現在還要蓋北投纜車?

有環評委員對於纜車對居民的隱私,讓周邊居民住家加裝百葉窗的規劃,相當不高明,開發商並沒有提出充分的解決方案,無法解除民眾疑慮,也有委員提出,北纜山下站能不能與捷運站結合?陽管處也表示,北投纜車開發,目前的開發計畫對北投、陽明山的地質安全沒有提出安全依據,還有生態保護部分,只提出加強施工,沒有具體提出保護及對族群的影響評估,也有周邊凌宵大樓居民質疑,現在周邊的地質已經不穩,要郝龍斌市長正視這個問題。

Top

 

「海底沙漠化」 日水產業受重創

摘錄自2012年11月17日民視報導

因為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日本九州附近海域,海水溫度逐年上升,造成藻類和貝類大量死亡,這種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擴大當中,使當地水產業受到重創。

山口縣的下關市,這裡的沿海本來是海藻的盛產地,但近年來,當地漁業業者,卻發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潛水往海底一看,到處都只剩枝幹,它們是已經死亡的海藻群,有的地方,甚至連枝幹的影子也沒有,露出光禿禿的海底岩床,更糟的就是這種被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往北擴大當中,1980年 代左右,還僅限於九州南部和四國地區,到了2005年,竟然已經擴大到九州北部,其中長崎縣附近海域,原本像地毯一樣覆蓋著海底的綠色海藻,在10年前就已經完全消失殆盡。

這裡以前,也曾經是日本最大的鮑魚產地,但現在,產量已經銳減到全盛期的1/2000,家中連續好幾代,都捕鮑魚維生的漁民,現在也只能看著留下的鮑魚殼,回想當初興盛的景象,造成海底沙漠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球性的氣候暖化。根據調查,九州西部的海水溫度,這一百年來,已經上升大約1.2度。幅度看似不大,但這已經造成以海藻為食的海膽大量繁殖,由此可知,光是些微的氣候變化,就會像蝴蝶效應一樣,最後造成巨大的影 響,甚至影響到你我的生活。

Top

 

澳洲宣布成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摘錄自2012年11月16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澳洲16日正式宣布,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網路,將保護超過23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環境。

澳洲是在經過多年的規劃和商議之後,宣布了這項消息,將擴大對生物的保護,例如藍鯨(blue whale)、綠色龜(green turtle)、嚴重瀕危的灰鯊(grey nurse shark)和海生哺乳動物儒艮(dugong)。

澳洲環境部長柏奇(Tony Burke)表示,澳洲接獲8萬件提案,絕大多數的提案支持政府成立全球規模最大的海洋公園網絡;而宣布這個新的海洋保護區,代表著對澳洲海域長期保育和永續利用的成就。

澳洲漁民反對政府的這項計畫,他們宣稱,產值20億澳幣(約20億美元)的水產養殖業將遭到嚴重衝擊。代表商業與休閒漁業利益的組織澳大利亞海洋聯盟(Australian Marine Alliance)說,將有60個沿岸群集受到影響,3萬6,000個工作機會流失。

柏奇說,他了解成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的這項決定會造成衝擊,受影響的業者將會獲得1億澳幣的支援。

Top

 

論壇|敬字亭為何變成禁字亭?談古蹟保護的公共討論

作者:葉日嘉(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專案研究員)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敬字亭的門口掛了一塊招牌, 阻擋了民眾焚燒字紙,這到底是維護古蹟還是破壞古蹟呢?在一個無聊的傍晚,騎著車我經過了位在美濃合和里永安路與中山路口的瀰濃庄敬字亭。吸引我眼神的是敬字亭的上方被釘了一一塊咖啡色底白字的壓克力板,板上寫著「為維護文化資產,避免造成損壞,請改用金爐焚燒,謝謝您的合作。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敬上」。我第一個浮上心頭的想法是:為什麼不能燒?

沒多停留且匆匆而過,一路上我便在想古蹟的價值是什麼?

說說古蹟

國內現階段對於文化資產最高位階的保護法源當屬《文化資產保護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古蹟則是該法中位階最高的保護對象。不過在此,我不想談《文資法》裡所定義的古蹟。古蹟二字對我而言如果「古」代表著時間,而「蹟」代表著空間,古蹟則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集和。古蹟之所以為古蹟,價值便在於他所累積出的時間與空間樣貌。

至於古蹟能不能被使用這件事,我想這樣的討論其實是多餘的,因為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仍然在燒香拜拜的古蹟寺廟、內有住戶的古蹟宅院、甚至是還可以上去踩踏觀光的中國萬里長城。所以古蹟絕不會是冷冰冰的建築體而已,古蹟的歷史價值感就存在於他在每一個時間點上被使用過的痕跡。

有心插柳

數日後(10/30),我特地繞回敬字亭細看,並用手機拍下照片後上傳至個人臉書FB,並且寫下敬字亭成了禁字亭,改用金爐燒紙: 「基本上我認為文化局才是文化的殺手,敬字亭的厲害就是它可以燒。可以燒她才是有生命的文化~~~ 對文化局而言,文化只是硬梆梆的硬體。

此圖文一出,便引起諸多網友,包括了幾位記者朋友的反應,開始對此事進行採訪報導,也有朋友在我臉書上各自發表了一些見解,此事就這樣一瞬間透過網路的力量傳開。

各方反應

對於此事的各方反應中,有朋友呼應了我的說法,認為古蹟被使用也是一種維護的方式;感嘆活生生的東西變成只能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死標本;也有人提供訊息說美濃重要地標東門樓,過去也是可以登樓眺望的,現在也已經基於安全考量將大門深鎖,又少了一個跟古蹟接觸的機會。

有趣的是,當天下午我接到一通來自工程施作包商的電話,電話中他說明:

此事由附近居民發起建議,裝設告示牌是在二月份(2012年)辦理的共同會勘上,由敬字亭附近的居民所提出。首先,當地的居民對這座做為美濃精神指標的敬字亭深深感到尊敬和驕傲,今有經費能夠重新修復,非常希望能夠維持其完整的面貌,如果再繼續無節制的焚燒字紙,除了又燻黑表面的漆體,又會讓磚體結構產生裂縫而使古蹟本體產生破壞。此外,為減少空氣汙染及避免焚燒後的紙渣隨雨水流出汙黑了環境,希望能夠在重要慶典場合,如二月祭再慎重進行焚燒字紙的行為,徒增空氣汙染。

所以居民的這項提議經瀰濃里里長、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南區督導團和文化局共同討論後,決定尊重並呼應附近里民的需求,製作告示牌呼籲並倡導不要在敬字亭本體焚燒字紙,以維護這重要的敬字亭,真正長久地維護其敬字的人文傳統。

高雄市文化局則表示,市定古蹟敬字亭,過去就因為地震,及常年焚燒字紙的緣故,造成多處損壞,日前完成整修後,經過學者專家評估,才會決定不讓民眾再焚燒。文資中心主任林尚瑛說:「焚燒一些就是可能會產生熱氣,就是溫度上面的變化,那麼很容易,因為熱漲冷縮的關係受到一些損壞,我們這次修護完以後,有參照修正專家的意見,所以旁邊也設置了方便大家燒金紙的其它替代品。」(曾宏智 2012/10/30 客家電視台)此外,文化局更於次日再度邀集附近居民現勘,並重申其專業決定的立場。

高雄市政府客委會主委古秀妃則表示:「在這現代化的社會,比較沒有人燒了,垃圾分類落實在生活中,這也是一個變化,這其實是可以說故事的,今年有很大量的人需要這種東西,是不是有另外辦法,用複製也好,去其它敬字亭燒也好。」(曾宏智 2012/10/30 客家電視台)

對此,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溫仲良認為,「古蹟活化及避免標本化,在進步國家文化保存已是基本常識,文化局的做法凸顯內部專業不足。敬字亭本來就是用來焚燒字紙,要求改以其他金爐來燒,根本是本末倒置,也破壞原有傳統,既然古蹟已經修復,就應該活化使用,而非二次閒置。」(曹明正 2012/10/31 中國時報)

常民文化對敬字亭的崇敬,是每天都有人來燒香奉茶水的知名政治學學者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曾經對於政治下了一個精準的定義謂之「對社會各種價值的權威性分配(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for a society)。」而所謂的各種價值則包含了對於社會福利、人權、財富、健康照護、公共服務及社會價值、宗教文化信仰等。

根據高雄市文化局網站上對於敬字亭的資料顯示,瀰濃庄敬字亭起造於西元1779年(清乾隆44年),該位置地處當時聚落村庄的外圍,以美濃鎮永安聚落的空間分布來看,屬於永安路的尾端,與美濃鎮地標東門樓,也就是永安路起點,兩者形成永安聚落的發展軸線。何以原本不成問題的空汙問題,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種問題?

是都市空間的規畫,讓住民的生活空間逐漸擴張到敬字亭旁,而今竟怪罪起敬字亭造成的空氣汙染影響了居民的生活,這豈不倒果為因?複製個敬字亭,到其它亭燒,是不是也只是複製了一樣的舊問題?

如果文化局的政策本位,理應捍衛文化資產的價值,何以在專業的考量下卻成了民粹的喊拳,在專業的包裝下做出如此失當的決策。如果文化可以有複製品,文化可以有替代品,在官方的權威性價值分配上決定常民文化必須與時俱進,那是否這件事可以有更周延、更為全面的公共討論? 若無,官方到底堅守著何種政策價值?

文化局若已決定敬字亭禁燒,是不是承認了常民文化(燒字紙)與常民生活(生活品質)是有價值衝突的,保護了古蹟硬體卻阻礙了文化發展的軟體,是不是承認了文化局對於文化價值的肯定將越來越趨於物化。這才是敬字亭禁燒這整件事背後真正的問題。

古蹟保護的公共討論

古蹟做為一種時間與空間交集的整體,每個時代在古蹟建築體上留下的痕跡,都該被視為是古蹟生命史的一個部分,那是每個時代的使用者對於古蹟該如何被使用所遺留下的思維跡證。那塊牌子會立在敬字亭的門口,其實正好說明了我們這個時代政府機關及居民對於文資保護的觀念,也是當代文化行政、古蹟保護思維最重要的見證。

由此觀點觀之,我希望關於那塊牌子該不該再被拿掉這事情上,可以形成一個更廣泛的公共討論,而不是公部門父子騎驢似的,遇到反對就將其拆除,哪天又因為居民反應對古蹟造成二度的破壞。

在將來的導覽過程中,來到敬字亭時,我們能解說的故事及因而能談到的文化資產保護教育時,我其實希望這塊牌子可以不要被拆掉,因為它可以帶給訪客對於文化資產保護更為深刻的體認。同時,我也覺得她就此就不能燒了,是甚為可惜的~~~

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可以兼顧保留這塊牌子,以後可以說故事,又可以燒字紙的交集呢? 我們能不能有一個對於文資該怎麼保護的公共討論過程呢?對於古蹟該如何保護,我們能不能有真正有專業且民主的討論呢?

「代」結論

下文,是筆者的一位大學朋友,今在台北發展,看到筆者臉書上的圖文及相關報導後所寫下的留言。我想以他的角色算是一個客觀第三方,而他的留言與發問正好帶給了美濃更多元、形成公共討論的空間與想像,就讓他的留言「代」我寫下這結論:

看報導所述當地居名有著多元意見歐!放著金爐來取代其功能性,這樣的作法似乎有點粗糙,但百年的古蹟即便維護後仍可能因執行其功能而毀壞,恐無法達到世代永續傳承的代表性功能,在這大帽子下,行政部門為省麻煩,最簡單的作為就是不讓它繼續使用,把他提升到精神層次,不但不用花太多心思與經費修整,也可以少寫很多公文,甚至成為功績,再交給觀光局大肆吹捧,成為景點之一!此舉卻忽略了文化即是生活,是活生生的存續在我們身上,真的當他不再能配合生活、儀式、傳統與生活習慣時,他就像是一塊黃金埋在土裡,死在那裡,如何合理的兼續才是重點。

小弟不才只有幾個不成熟的想法(我想,他真客氣了!!!):

一、燒有其必要?!
其「客家人重視子孫教育,崇敬古聖先賢,用來教導子孫不要隨意丟棄字紙」的精神,是否一定要透過「燒」來傳續,是否於「敬字亭」旁設置書籍回收的單位設施,還可能增加偏遠鄉的閱讀書籍,減少焚書的碳排放,與紙類回收的功能。

二、減輕「敬字亭」的負擔,是否設置一定程度的燃燒限制或是儀式條件,亦或是減少哪一種類型的物品燃燒。來緩和對於古蹟的衝擊。

圖片攝於11月4日,告示牌已於11/3拆除,所謂的專業評估呢?三、若無法減輕或是控制,是否設置「子」亭,除象徵傳承外,相關功能性亦能藉由子亭代勞。也許地區性的事務可以透過區域審議式的民主模式來解決這樣的事務。

感謝他留下的這三個問題,剩下的就請美濃各界思考與回答了~~~

後記

本文撰寫完的當晚,友人傳來消息說文化局已經將該牌子拆除。所謂的專業評估過的決策,竟能如此悄悄拿掉,所謂的專業呢?裝設時不跟社區討論,拆除時也不討論,卻一再強調那是順從民意也符合古蹟保護的專業決定,那拆掉牌子是不是表示不保護了?

一個口口聲聲專業評估的文化政策機關,竟出現父子騎驢似荒腔走板的決策,真令人嘆為觀止!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