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林燕如; 攝影:劉啟稜、陳添寶;剪輯:陳忠峰
夏日睡蓮盛開,也是二級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的繁殖季節,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研究人員,每年都會來到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做調查,但是他們發現,從2004年起,台北赤蛙的數量,越來越不樂觀...
1999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研究人員,在調查台北赤蛙時發現,三芝的阿石伯蓮花田,有一個台北赤蛙族群穩定存在,於是將這裡列為追蹤樣區。由於台北赤蛙對農藥很敏感,在多個民間團體的努力下,成功說服阿石伯,在2002年改用有機的方式耕作。隔年,台北赤蛙數量急遽上升,單日晚上最高紀錄,甚至可以看到94隻,讓研究人員振奮不已。
但這幾年,情況有了變化。從2004年起,研究人員的調查經常無功而返,2012年只看見兩隻,到今年7月初,甚至只看見1隻,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不光是野溪整治可能影響台北赤蛙的棲地。休耕,也讓棲地越來越少。要如何維持棲地永續,農民扮演著關鍵角色。阿石伯雖然有心,但年近90歲了,未來誰能夠接續?代表著這塊水田的未來。
精彩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