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回專欄首頁

綠色交通--除了超級汽車,你還需要什麼?

作者:林穆琳

  開著愛車,在城市和山郊間享受風馳電掣的快感,是許多人的夢想。然而這樣的夢想,已讓環境和你我健康付出相當大代價。世界衛生組織資助的研究報告指出,2000年到2020年之間,全世界因為燃燒石化燃料而產生空氣污染致死的累積死亡人數,將高達8百萬人。一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能見到太陽的日子,比30年前少了近2個月,汽機車和工業密度之高,已成為全球空氣最差的地區之一!

  若是目前車輛的增長趨勢不變,在2050 年前全球的汽車數將是目前的4倍,達35 億輛之多,每天將需1.2億桶原油才可滿足燃油需求。而今爭奪石化能源引發的戰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了方便車輛來往移動而興築的公路,將都市空間和林野的生物棲地切割細碎,造成無數鄉鎮、綠地、人類和動物的死亡;人們為了一償快速移動的夢想,難道注定無法從環境掠奪者的封號中解放?

超級汽車,挑戰節能極限

  面對來源不穩的石化燃料,各國無不想盡辦法發掘新的汽車動力來源,包括各種天然能源像是風力、「太陽能」,以農場廢料、森林垃圾所製成的液態「生物燃料」,以及經過壓縮的天然氣,都可替代汽油驅動小引擎或渦輪來發電;在各種發電方式中,最受矚目的是以「燃料電池」和汽電共生二種系統來驅動的超級汽車問市。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將氫原子分解成質子和電子,用以推動馬達,而排放出來的只是水蒸氣,將可使汽車變得更加潔淨環保,也能在造型和功能上產生巨大變革。以今年9月初在巴黎車展亮相的通用公司一款「Hy-wire」概念車為例,其將燃料電池與電傳線控(drive-by-wire)技術相結合,以往的機械式系統皆以電子控制單元來取代,所以可左右調整駕駛座,煞車和油門也可經由手控,並透過攝影機在駕駛座即可查看全車外觀,減少視覺死角。

通用公司「Hy-wire」概念車內部(取自Popular Mechanics 網頁) 通用公司「Hy-wire」概念車外觀(取自GM網頁)  另一款BMW氫動力車的內部(取自BMW網頁)

  以氫為動力、使汽車脫離石化燃料污染的理想不遠了?這倒未必。飛雅特汽車公司研發中心的引擎專案經理 Ezio Volpi不樂觀的表示,在2020 年甚至2030 年前,這都是個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雖然已經開發氫燃料電池,但缺乏相關基礎建設,例如提煉氫設備何來,和最重要的駕駛人如何能隨時找到「加氫站」?這些根本問題,都將使氫動力汽車無法在短期內成為市場上的產品。

  儘管大家都認知只有零廢棄物排放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才具有願景,是真正對環境友好的運輸工具,然而在緩不濟急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一些已經量產問市的汽電共生車成了關心環境者的另一選擇。

.汽電共生系統

Toyota的Prius已經量產,銷售成績亮眼(取自Toyota網頁)  汽電共生系統結合了汽油引擎和電力馬達,一樣要加油,不過耗油量可省40%,在於其利用電力馬達做備用能源,遇到紅燈,車子會自動關掉汽油引擎,啟動電力馬達;而一煞車,車子便自動充電,完全無虞電力來源。

  以Toyota早在1997年推出全球第1輛商業化的汽電混合車Prius(26k/l)為例,至今亦已在全球販售超過20萬輛,今年截至8月底止,光美國地區就已經售出超過31000輛。其他包括 Ford Escape SUV(20k/l,世界第一台混合型休旅車)、Honda Civic hybrid(24k/l,比一般喜美車省油40%)和Insight(28k/l,世界排名最省能的問市車種),通用釷星休旅車(今年上市)、克萊斯勒賓士S級(預計明年上市)等等,包括一般房車、休旅車、貨車……愈來愈多車種已陸續在近年問市並量產,試圖以更省能且可比美一般汽車的速度和性能,積極擴大汽電混合車的佔有率。

  在氫燃料電池車方面,美國也已經開始規劃藍圖,預計投資1200億美元發展相關技術和設施。歐盟成立一個專門工作組,開始評估相關技術對歐洲共同市場的能源產業、交通和其他領域所將來的收益。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甚至冰島,也已陸續展開氫能源技術的研發。估計到2030年,有超過50%的國家,將會捨棄傳統的污染車種,向這些綠色汽車靠攏。而台灣,因著眼於龐大的國外市場,選擇了電動機車來做為研發重點,也獲得了國外的重視。

  新燃料,新車種,眼見即將引發另一波經濟產業系統新革命,但這會是明日世界的救星嗎?身在空氣污染名列前茅的台灣,而車商卻因造價居高不下、市場過小遲遲不肯引進汽電混合車種,如果真正想為環境盡點力,你我還有什麼選擇呢?

誰能真正為綠色交通解套?

  即使不再排放廢氣,即使車體再輕再小,基於汽機車所需而不斷開闢道路、以汽機車路權為尚的城鎮,依然抵擋不住車輛所帶來噪音、交通阻塞、車禍死亡,道路分割居地、城市無限擴張和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在研發超級汽車同時,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更智慧宏觀的方案,而不是花大錢購買老讓自己塞在路上動彈不得的高科技玩意。

  追根究柢,步行、騎自行車和搭乘公共運輸系統,才是最「綠」最節能的交通方式。然而最簡單、最具效能的交通方式,卻需要靠政府最有洞見的規劃,才能營造出適合人民如此選擇的環境:例如設計街道時將行人和自行車士的需求考慮進去,讓大家與汽機車駕駛有同等機會到達各目的地。像是德國的Amsterdam 市,路面是以自行車、汽車和電車並重的混合道路。並且在必要路段,將汽車道路導入地下,將地面空間讓與公園綠地和行人。

德國Amsterdam街道(取自林憲德《城鄉生態》) 德國Karsluhe市將快速道路引入地下以增加綠地(取自林憲德《城鄉生態》)

  在歐洲處處可見的「綠色道路」系統,將「人」而非汽車列為街道設計的主要考量。路面上沒有大停車場(設於地下或主要建築之後)、大shapping mall,來增加人們步行的距離。以良好的步行環境,配合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和使用者付費的政策(如重徵停車費)來杜絕人們買車的念頭,使得城市真正變成一個能源使用效率高、無噪音、無污染,適合人們居住、嬉戲、逗留的綠色天堂,而不是停滿汽車、渾身被快速道路切割得四分五裂的大怪獸。

  面對綠色未來的綠色交通,你會如何選擇?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