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地球日專欄]

非核家園的省思 (一)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全球核能爭議

Earth Day 2002  2000年的非核亞洲論壇有個聲明,標題是「沒有核能,沒有歧視」(No Nuke, No Discrimination!)。那是因為核能不管是所謂和平或軍事用途,他從原料開採、運送、製造、生產、興建、使用、再製、銷毀、最終處理,總是建立在犧牲與扭曲原住民族或弱勢族群之上。

  以亞洲為例,在澳洲原住民保留地JABALUKA鈾燃料露天開採、日本即將輸出機組的台灣貢寮生態人文凱達格蘭文化的摧毀、日本銀行團貸款的印度鈾燃料與核廢料露天堆置所造成的村民集體病變和死亡、日本境內核燃料再製工廠造成三死三十傷二十萬人掩蔽的一九九九JCO事件,以及醞釀中北韓與蘇聯核廢料儲存場所在地之前就是遭受核武生產污染所在地。

  核能工業從搖籃到墳墓處處皆是犧牲弱勢、以及原住民,沒有例外。

非核家園的爭議未了

  在台灣,有關核四興建的問題,經過長達數十年的爭議之後,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朝野雙方達成建立「非核家園」的共識,但所謂的「共識」其實是相當薄弱並且存在著相當大的歧異性,不僅在政黨間如此,民間的理解亦然。

  非核家園的理念應該對當前的社會主流價值有一份深層的反省思考,包含下幾個層面:

  在生活面,如代間福祉的問題、鄰避設施是否一定就是公共利益、地方環境與生活文化內涵與價值;在生產面,如單一大型與分散多元電力的思維、核能科技與再生能源科技的經濟附加連動產值、產業結構調整;在生態面,經濟效益與環境正義、經濟發展至上或生態永續性的優先性;以及體制面,如公共政策誰來決定、能源與電業相關法規的制定、既定政策就必須犧牲環境影響評估的落實等等。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昧於現實,以致於忽略、迴避共識建立的過程,其結果仍將無助於對於此一爭議的釐清,因此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各持己見而毫無交集的爭論繼續漫無止境的延續下去,如何將非核家園的想像從單一的核四存廢問題、核能發電問題、進一步延伸至整體的能源利用問題,並且從更寬廣的角度,更深刻地認識能源利用問題所面對的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層面的限制與效應。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