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4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綠色建築 前瞻:綠建築標章與綠建築專章的前景

綠建築標章在公家建築裡實施已小有成效,建築技術規則中的綠建築專章也預定於明年生效。可預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建築符合生態精神:在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消耗最少資源,使用最少能量,製造最少廢棄物。這對減少環境負擔、增進生活品質而言,絕對有正面效益。

砂石短缺背後的省思

  今年元月中,行政院游院長指示經濟部一定要克服困難,讓國內砂石供應無缺,重要措施包括從國外進口300萬噸碎石,以及解除北區大陸砂石進口總量管制等。國內由於砂石供應不足,已導致許多公共工程嚴重停頓。

  國內砂石短缺問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另一則遠不為媒體關注的新聞,是綠建築的相關法令。除了生態界人士,該規定亦受到建築業者另一種高度「關切」。關切的焦點兩種不同,前者是欣見對環境友善的建築技術規則即將出爐,後者關切的則是相關規定會不會增加建築成本。

  是否綠建築就是高科技的產物,必定會增加建築成本?或者綠建築的規定確實能對台灣的生態及居住環境有所貢獻?如前所述,國內砂石供應不足使公共工程及營造業大受影響,但是,究竟是砂石供應不足還是砂石使用過量呢?根據統計,台灣每人水泥消耗量為1,258公斤,大約為日本的兩倍,美國的四倍,世界平均值的5.22倍。2000年時,台灣每人水泥消耗量達到世界第二!主因之一在於台灣的 RC構造與SRC(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之建築物佔9成以上,遠高於日本的27.1%。(註1)

  除了砂石供應嚴重短缺之外,台灣也出現都市熱島效應、都市水患、建築廢棄物處理、變種疾病等警訊,這些其實與都市佔極大比例的各式建物、道路、被排擠的綠地配置等問題息息相關。顯示我們急需一座會呼吸的城市,能夠與生態環境互利共生,而不是排擠破壞。從此觀點出發,目前已著手實施綠建築標章,可說是來得正是時候。

綠建築的意義

  綠建築的定義為「在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量,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綠建築專章的總召集人林憲德教授曾為文討論為何台灣的住宅特別「短命」,台灣的平均住宅壽命不到40年,相較英國的140年,美國的103年,不到一半。(註2)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在歐美往往比一個人的壽命還長,事實上,在歐洲許多國家將土地與地上物視為一體,比如德國民法便明言:建物是土地的本質構成部分。(註3)住宅不是消耗品,也不單是投資材,而是環境的重要成分,而環境科學的基礎科學,正是生態學。綠建築的九大指標(註4):基地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水資源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室內環境指標,目的即在於還原環境中生物生存狀態、水循環、及降低能源及資源的消耗。

  在科技掛帥的商業邏輯下,綠建築一方面遭建築界以增加成本加以排斥,另方面又被工商界當作科技救星來宣傳,其實從以上九大指標看來,綠建築絕非貴建築,只是從新的觀點來設計建築,即使暫時需要多花一些錢,卻可以大大減少未來無窮的災難,疾病、能源與資源的消耗、氣候的惡性改變等等,而我們的城市也可以美化,住宅可以更長命。

不宜以容積獎勵作為鼓勵方式

  綠建築專章的規定除了雨水/中水設施略為昂貴外,其餘許多規定都只以最低規範為準,比如室內裝修總面積須有5%使用綠建材,只要改用環保油漆就遠遠超過該比例。建築外殼相關規定也只需設計上增加遮陽外牆或使用隔熱玻璃。而透水鋪面也並不比不透水鋪面昂貴。

  因此,實際上綠建築並非貴建築,但卻遭建築界以成本增加為由加以排斥,並以此要求容積獎勵,眾所週知,容積獎勵是過去都市景觀惡質化的元兇,如此無異挖東牆補西牆,喪失綠建築本意。建議政府若採取獎勵措施鼓勵綠建築發展,宜採用其他途徑,如類似綠色採購作業的辦法或稅額減免等等。

附表:綠建築的九大指標

基地綠化指標 植物對環境的貢獻,除作為生物棲地外,在於光合作用可以固定二氧化碳,進而減緩地球溫室效應。本指標乃根據葉面積將植物分成七類層級來評估二氧化碳固定效果。
基地保水指標 本指標有四大方針,增加土壤面積、增加透水鋪面、貯留滲透設計以及花園雨水截流。在《建築基地保水設計規則與規範》草案中也要求法定空地至少一半以上需為透水鋪面。
生物多樣性指標 意義在於保全生態金字塔最底層生物之生存環境。實際做法有利用埤塘、水池、河岸來創造高密度的水域生態,以多孔隙環境以及不受人為干擾的多層次生態綠化來創造多樣化的小生物棲地。
日常節能指標 本指標以夏季尖峰時期空調與照明系統的綜合耗電效率為評估對象。預計實施20年後,每年約可降低46億度,並可減少約7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本指標對象為所有建築物軀體構造的建材(暫不包括水電、機電設備、室內裝潢以及室外工程的資材),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所換算出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際做法包括結構輕量化、建材少量化、以及調整結構設計。
水資源指標 可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思考來減少浪費。在開源方面,應可積極利用與水及生活雜排水再利用,節流部分可利用節水器具。
廢棄物減量指標 本指標針對空氣污染量與資源再生利用量進行管制,以倡導更健康環保的營建施工為目的。實際的措施包括基地土方平衡設計、結構輕量化、營建自動化、多利用回收再生建材以及採行各種污染防治措施四大方針。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污水部分本指標要求生活雜排水配管必須導入污水處理系統,而垃圾之處理針對大型社區有設置公共垃圾處理者須進行處理空間的景觀美化。
室內環境指標 包括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四大項目。

註1:參考本報,林憲德,《是誰殺了五色鳥?
註2:參考中國時報讀者論壇,93年1月5日《台灣的住宅為何如此短命?》
註3:引自《台灣的住宅為何如此短命?》
註4: 摘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網頁

意見諮詢:謝璦竹、林憲德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