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母與「哈日族」 (上)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水母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為什麼只出現一陣子,又突然銷聲匿跡?牠們吃什麼?生活史如何?養得活嗎?這些問題可能連水族館的老闆及抓水母來賣的人都搞不清楚,他們只知道把鈔票大把的賺進口袋。 早春之際,海水溫度逐漸上升,海邊會突然出現成群的海月水母,特別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對許多人來說,這群比手掌略小、謎樣的白色透明生物,一般人只在影片或水族館中看到牠們成群結隊幽雅的游著。 「為什麼會在海邊成群出現?平常躲在哪裡?出來做什麼?」
在附著期,細小的身體像植物,固著在海底陰暗的岩壁上,圓盤狀的小水母幼體,一個接一個,像一疊串在一起的迷你小盤。 末端的小盤會一個個釋放,每一個小盤都會發育成為一隻小水母,獨立生活,並且快速成長,準備生殖。 牠們的壽命很短,春天出生,夏天就要死亡,壽命只有短短數月,出來的目的當然就是傳宗接代了。 成熟的海月水母分別將精子及卵子排放到海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海中發育數週,再下沈固著在岩壁上,進入附著期階段。這時也正好是秋冬之際,海面風浪變強,附著體也正好蟄伏在海底,逐漸成長,靜靜等待明年春天海水變暖,再釋放出許多小海月水母,到海洋中遨遊,並舉行盛大的婚禮,繼續進行繁衍種族的神聖任務。 【文章連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ao/2001/re-chao011114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