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水母與「哈日族」 (下)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蘇焉

圖3.大型水母的觸手長達2公尺,像魚網般在水中張開,捕食生物。  水母身體柔弱,最怕狂風巨浪,無情的風浪會將牠們的身體撕碎。當風浪增強,牠們會沉入較深的水域。風平浪靜時,再游回水表層找尋食物。在風平浪靜的春天出現,是千萬年來適應與演化的結果,也是牠們能一直在海洋中存活的重要原因。

  水母游泳能力很弱,只能隨海流四處漂流,這種特性恰好讓水流很輕易的將牠們聚在一起。當我們看到水母時,大多是成群出現,就是這個原因。

  聚在一起主要原因與生殖有關。牠們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成群結隊的最大好處是:容易察覺雌性排卵或雄性排精,進行集團結婚,並減少生殖距離,增加受精的數量和機會。

  結婚生子,任務圓滿達成。這時,天氣開始變冷,風浪增強,生產完後的虛弱身體很快被風浪撕碎,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也成為大海的一部分,滋養牠們的食物---浮游生物。

  明年春天,當牠們又再度出來結婚生子時,您還忍心把牠關在一個小瓶子中,掛在頸子上,大剌剌的在街上逛,最後,將牠們破碎的身軀倒入水溝或水槽中嗎?

  您如果不買,就沒有人會賣、會抓。大海是牠們唯一的家!

圖4.水母的刺細胞毒殺一條小魚 註:海月水母(Aurelia)身體呈乳白色或淡藍色,略透明,形狀像一個倒放的碗或煎鍋一般,最大的個體身體直徑可達30公分。幽雅的游泳姿勢看起來像海中的月亮,西方人稱為「Moon jelly」,譯成海月水母。海月水母是肉食性動物,以水中的小型甲殼類、浮游生物、魚蝦的卵為食。牠們用身體周圍的一圈觸手毒殺及抓取小生物。體盤下方有4條下垂如袖子般的口腕,口腕中央是嘴巴,口腕上也布滿毒囊及毒腺(又稱為刺細胞),是主要的捕食器官。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