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一個海洋,萬家樓舍 (一)

作家:賈福相

  七歲的時候,大部份的知識都是學自母親,她告訴我「天圓地方」,地是一塊大板,漂在海上,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事了,母親去世也已四十年,說不定她一輩子也沒有機會改變「故老相傳」的看法,其實她也只錯了一半。

  「漂移大陸」的學說,在一九一二年已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他認為兩億年前,地球表面只有一塊大陸〈超大陸〉,漂浮在海上,後來漸漸的分裂成七塊,一億八千萬年前,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洲板塊相撞,在西藏擠出了世界上最高山峰。

  一九六三年,我正在研究所讀書,海洋學家從海底地貌和磁場異同找出了〈漂移大陸〉驚人的新證據,那真是一段興奮的日子,今天的地理學家和海洋學家都把「漂移大陸」看成事實了。

〈一〉 一個海洋

  從太空攝影早已使我們熟悉地球實在是一個藍色的大水球,幾塊漂浮的陸地只佔地球的百分之二十九,海洋平均深度是四千公尺,佔世界生物圈〈可以生存的立體空間〉的百分之九十,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八是海水,淡水的百分之七十又被鎖在兩極的冰山,所以供陸地植物和動物的用水〈江湖,地下水〉真是少之又少,海水變淡水仍是太昂貴,一公尺深的海洋表面水,每年蒸發在空氣中,變成雲,變成雨,再直接回到海,或經陸地的江川返流入海。

  和陸地相比,海水是穩定的生活環境,海表面有波浪、潮汐和冰山,兩百公尺以下只有上下縱橫的洋流,水面溫度最高最低處也只有三十幾度,一百公尺以下的水平均三度。海底地貌卻像陸地一樣有山有谷,最高的海底山是在夏威夷,由海底一直上升,衝破海面,從海底算起可達六千公尺。最深的海谷瑪瑞安那〈Mariana〉,在菲律賓之東,谷深一萬九百二十四公尺,如果把世界最高峰放下去,還被淹沒在兩千公尺以下。

  海洋只有一個,沒有阻隔,沒有國籍,沒有關卡,活動在同一個韻律,為了方便,我們把它分成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極洋〉,四十幾個海和無數的港灣。海洋生態系又分為游動系,地棲系和沿岸系,我們最熟悉的是海濱的岩岸,沙灘和溼地。海洋界〈科學界〉一件大事是一九七七年發現了深海火山煙囪〈Hydrothermal vents〉,在2000公尺以下的這些煙囪,自成一個生態系統,煙囪出口處,水溫高達四百度,煙囪中部也有一百度。

  過去二十年,動物新種已被鑑定有五百種以上,煙囪棲地動物最基本食物是細菌,細菌完全靠硫化氫為化學能源,硫化氫氧化時放出的能量讓其他動物製造食物,這種細菌在海邊的黑泥中也存在。溫水煙囪棲地,動物密度高達每公尺五千萬個體,比附近的海底高了兩萬五千倍,比亞馬遜熱帶林密度還高。一九八二年,在溫哥華島西南兩百五十公里處,發現了一系列的海底煙囪,一九九八年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海洋科學家合作用潛艇取得了一段十尺左右的煙囪,現在正在華盛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過去一年,生物界最轟動的消息是生命的起源很可能是由海底煙囪開始,不是在已被幾十年來認為的近海淺水中。

  我們對深海〈兩百公尺以下〉的知識非常有限,百分之九十的海域,沒有人去過,在高壓、低溫、黑暗、少氧和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動物如何生活?深海中與抹香鯨大戰的烏賊到底有多大?從生物多樣角度來看,三十五個動物綱〈Phyla〉中,十三個只生活在海洋,兩個動物新綱,都是在海中發現〈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五年〉,最近命名的一個新門〈Kingdom〉,Archea 是存在於深海底的一種微生物,深海中到底有多少生物?

  陸上氣溫,風暴,雨災,旱災,所有物理、地質、化學和生物賴以為生的諸多因素都直接與海洋有關,其中關係都是科學界值得了解的秘密。

【相關文章】
 一個海洋,萬家樓舍 (一)
 一個海洋,萬家樓舍 (二)
 一個海洋,萬家樓舍 (三)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chia/2001/re-chia010225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