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欄作家] 追求不朽 (下) 作者:賈福相 從進化論的觀點看,生命是繼續的,現在的生命來自過去的生命,又創造了將來的生命。1885年,德國生物學家魏茲曼(August Weismann)提出了「生殖質不減」假說,認為生物有兩種原生質,一種為身體質,製造各種器官,一種為生殖質,製造下一代,而生殖質是永遠不滅的。今天我們知道魏氏假說找不到證據,但藉著基因的傳遞而生命永續卻是正確的。 父母無條件的把我們養大,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的子女,因為我們就是父母,子女就是我們,這是生殖的不朽。英國牛津生物學家道金(Richard Dawkins)認為這種自愛是無可避免,因為這是基因的自私(selfish gene),我們生下來就服從基因,不能反抗。 道氏也注意到人類文化的發展,與生物進化有些相似,生物進化靠基因,文化進展則靠符號,這種符號他命名為秘模(Meme),秘模可以是一個觀念,或一件發明,可以大量複製,自由傳播,由一人而眾人,由一年而無數年,有的秘模長命發達,譬如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的地心引力,譚嗣同的慷慨就義,中國發明的紙和印刷器,這一些觀念和發明雖因時間而有修正,但歷久不息。有些秘模如迷你裙,時代流行歌,雖然風靡一時,但如雲煙,一下子就淡了,甚至失蹤了。秘模像基因,也服從「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定律。 我把Meme音譯成秘模,是想把原意「模仿」標榜出來,Meme的流行神秘難測,是我自己的看法,秘模與Meme音通,也不完全一樣,秘模一代代的傳遞並不忠實,有錯誤有修正,符合了演化的原理。 秘模鼓動人類文化的發展,是理念的不朽。與中國的三不朽大同小異。「左傳」記載襄公24年(公元前547年)春天,叔孫豹去晉國訪間,晉國的范宣子來接他,一碰面就問:「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不等叔孫豹回答,范宣子就如數家珍的說了一大串他們家族作官的輝煌歷史,以為那是不朽。叔孫豹卻說,那只是世碌,不是不朽,不朽有三件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之不朽。」叔孫豹的德、功和言是指春秋戰國時的道,有如仁道、恕道、孝道,不朽者如周公、夏厲,和孔子。 許多宗教也都是用「不朽」來彰明教意,所以有永生,所以有正果。宗教也創出了許多方法和步驟,教人們如何達到不朽。天主教的聖(saint)是要做了英雄式的功德,再創造了奇蹟才及格,成聖就不朽了。 有錢的人喜歡替自己祖宗蓋廟堂,買古董和藝術品,這種行為都可以把時間的軸線拉長,也許是一種下意識的不朽罷。 生物的演化和人類文化的發展,都是「生生不息」,都是「為變所適」。考古學家證明過去五千年,世界有四種文化失蹤,原因都是因為環境變化而人們不能適應。其中一種是中美洲的馬雅文化(Mayans),從紀元前約1500年開始,1000年內成續輝煌,但2000年後,氣候轉暖,人們不能適應,他們砍光了森林,用大量財富建立廟堂,又加戰亂年年,紀元後1000年就完全淪亡了。 今天的德、功和言,自非昔日標準,今天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人類的未來,五十年後,我們的子孫是否有乾淨的水喝?能否呼吸到新鮮空氣?是否能聽到季候鳥的歌聲?是否能看到雲舒雲卷,花開花落?為人類的生死存亡立些德、功、言,是最高的理念。 新的環境,需要有新的方向、新的紀律、新的標準來適應。今天地球氣溫上升、臭氧層稀薄、熱帶林被大量砍伐、生物多樣性減少、海洋漁業破產,都是人為的結果,這樣的新環境下,不朽的德、功和言應該與保育環境、改善環境、永續環境連在一起。當然,德、功和言,是不可能有定義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思。 我的意思總結的說,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快樂。聲色犬馬之樂固然需要,不朽的快樂更重要,不朽有生理的子孫延續,有理想的立德、立功、立言。但今天的新功、新德、新言不是春秋戰國時的標準,今天的新不朽是要與保育環境連在一起,是要與人類繼續生存連在一起。 (2005-07-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