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眾聲喧嘩的GM科學論戰 (下)

作者:林益仁

  科學家的科學證詞本身就有它的社會性。換句話說,它很難是價值中立的。當GM這個顯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分子遺傳科學家的活動,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議題時,就不再是科學家自己的事而已!例如,當媒體注意到GM是一個重要的公眾議題時,一系列具有渲染性及公共性的報導便介入科學家的研究思考空間。財團因為關心GM生產的利潤,當然也用盡各種公關方法操弄與影響科學的研究結果。不同的環保團體基於對不同的環境信念,更不惜用激烈的手段阻撓科學的研究。另外,有機農場的農夫由於在市場上跟GM產品的特性衝突,以及憂慮GM與有機植物在野外的雜交高可能性,也反對GM的實驗。更不用說,政客們在推動任何類似的科學政策時,都必須考慮到他們自己的政治風險有多高!這些來自於道德判斷、經濟利益、個人健康、甚至政治衝突的內在考量,事實上跟科學家的研究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證詞都有著密切的關連性。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社會對科學家的影響不只是外在的因素而已,它們甚至在科學家本身的養成過程中早已有意識、無意識地滲透到科學家的認知體系裡頭了!舉例來說,科學家申請研究經費時是否早已潛移默化地操練這些因素了呢!

  因此,GM的議題不在於那個科學家或社群的權威才是值得相信的。反之,科學家的證詞不應該在政策的決定上擁有黑箱作業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威。理由很簡單,科學的證詞絕大多數是分歧且是經過爭辯而來的。為了達到某些可能的社會共識,一個無可避免的關鍵正是在於這個爭辯的過程。爭辯是需要舞臺,也需要參與者。從英國的GM例子來看,我們發現這個爭辯的舞臺已經逐漸從科學家的內部討論、科學學會內的報告、或是政府內閣的例行科學諮詢會議,一直延伸到更加公共的討論場域。此外,有意見的人除了皇家貴族、政府官員、與科學家以外,還有財團、媒體記者、環保團體、當然更重要的還有普羅大眾。最重要的是,這個例子透露出科學的公眾面,而非權威面或是神秘面,逐漸浮現在英國的社會裡。在這個意義下,科學家不得不走出高深莫測的知識防護罩,而更像夜市攤販一般勇於向顧客「證明」他們的產品確實比別家可靠。(1999.11.6)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