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風雨山林北大武-植群天演之旅 (五)

作家:陳玉峰

葉樹海

  山雨天寒,食物消耗得快,剩油存糧逼迫我們提前下山。今天的調查目標為闊葉雨林。

  不確定是南台豔陽肥地的福份,或因生理年齡的增長,我對檜谷以降的闊葉林,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總覺美得過火,上山時給我如許震撼,下山時尤其令我戰慄。它的美感震央在於深邃,層次複合且繁茂鑲嵌,將空間切割、組合為不可捉摸的光影追逐,復因物種繁多,一樹一精靈的歧異度也變化莫測,但不論從那個面向梭巡,永遠存有新意象的驚喜。

  海拔二千一百餘公尺的突稜,陽光突破重圍,揭開來時的高聳天路,其實正是落差數百公尺大崩壁的邊緣。數天雨水匯聚,憑添臨時水瀑競相奔躍,宛若珠簾垂懸,那等壯觀,直教易水寒的義薄雲天,只能是繞指柔下的溫情。

  下突稜復下至孤立巉岩路段,潮州、屏東、里港歷歷在目。數遍全台海拔二、三千公尺以上大山,得以目視所及分辨鄉里、城市,唯大武具備,坦率而毫無遮攬。記憶所及,我曾經從陸、海、空嘗試找尋先民眺望中央山脈的情境,例如,高速公路南下230公里以降,駕駛座左側遠方,玉山山塊的藍嶺剪影貼立天邊,北峰及北北峰的渾圓,很容易定位主峰與稍左東峰猙獰的額頭,南峰則齒牙交錯而慣打啞謎。然而,由於隔阻以中級山如阿里山脈、西峰、前峰等等,得以輕易體會史籍描述:「玉山在萬山之中」的神韻;從台灣海峽遠望,則只能藉助望遠鏡頭方得捕捉;若由空中下瞰,玉山仍然具備繁富的屏風諸山,不得直逼堂奧。而南、北大武欠缺副山拱衛,一份俐落,倒也贏得大山尊位。如今我由山望海,亦可由海望山,兩相移位對照而毫無橫隔。

  沿路調查多個樣區,也發現珍稀種如巨花遠志盛花迎人,而諸多物種在相貌上的變異,令我怪罪起回歸線以南強日造的作弄。楊一路念念不忘此間新樹種的發現,「new to science」仍是分類學界的圖騰與尊榮。

  進入瓊楠社會之後,整個大武山脈再度浸潤在雨霧天幕,我理性的登錄也遞變為情意的浪漫幽遊,有所寄望的是下次,或將解開闊葉林中的些微奧祕。

  輾轉的碎石山路,曲折的心情起伏,有些時候只是走著。追尋意義與追尋真理顯然有別,多數時候,真理只是意義的特定面向。當我下山,回頭南、北大武英姿,直覺上就是真理,然而,大武山林內的足跡過程是意義,一如闊葉林內的每一種可能的深邃。(完) (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副刊 1998,2,4-6)

【文章連載】
 風雨山林北大武-植群天演之旅 (一) (二) (三) (四)  (五)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網站http://alishan.net.tw/taiwan/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yufeng/2001/re-yufeng010717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