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一)

作家:陳玉峰

「飛天」

  三枚碩大的螺旋葉片,夾帶隆裂的追逐音爆,切割中台灣十二月花花的陽光,將之絞碎為閃爍的眩暈,我以手掌阻擋光影糾纏,試圖保有一份清醒,好得進行賀伯災變後的飛航體驗。此行,我們將直奔水里,循新中橫上奔玉山,繞八通關及阿里山區,沿公路下抵水上,再西出東石,循外傘頂洲、麥寮海岸,復溯濁水溪至集集,而後返航。

  對於一個長年守望台灣地土變遷,目睹過多不幸、貪婪、愚蠢與人性惡的環境運動者而言,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災難現場探勘不能太逼近,否則易陷入悲憤偏鋒;也不能太抽離,否則終歸霧裡看花、隔靴搔癢。而此趟全盤俯瞰的距離很適度,以至於理性太現實,足以掀起歷史的每一陣痛。短短淺淺的台灣島橫切,三、四小時即可讀盡三四百年文明的紋身,是行。十足是俐落的解剖刀鋒。

「城鄉」

  挺空離地不過數百公尺,台中都會櫛比鱗次的幢幢建物,鋪陳開來南北迤邐的剛硬陣勢。但任憑我迴旋梭巡,拼湊不出單一核心、棋盤格局的歷史印象,卻因其間厚度的加成作用,只教我視野模糊、一片灰濁。學理知識讓我感知,這正是盆地地形冬季逆溫層下的煙霧,你我車馬與工廠,奮力吐納的成果。

  跨越中、彰都市之後,鄉、鎮、市集便漸次疏落,其間則攤開紛雜歧異的田與園,時值收割後,裸地枯稈橫陳,壟間交錯褐黃色塊,間雜冬作灰綠,還有幾撮燒田翻滾斜升的青煙,餘留焦黑對比的點綴,總成西部平疇沃野的空中印象。難以理解的是,如此富饒土地,怎會孕育近年農經的蕭條,迫令有史以來最巨量的所謂農地釋出政策勢在必行!?事實上,農業永遠是任何國家的基盤產業,依據人口及土地面積比例,必須制定最小量的保全制度,焉有聽任政客為酬庸分贓,一時權宜卻犧牲永世基業的道理?何況台灣政府每年數百次固定翼航照的掃瞄,精準的計算各項農經生產,調節進出口的清單,沒有理由不能釐清後世之需,我懷疑政客的智能與動機。

  長長一段時空,我眼眸咀嚼著如此田野的數大之美,腦海中依稀浮現曾經的莽蒼鹿林,經旱作蔗園、波光水田,到如今的城鄉風光,這一系列拓荒的狂飆,印記先人血淚,卻有可能以廢墟為終站。

  此外,我還有奢侈的渴盼,渴盼在田疇、城鄉,在搶天所難的密集利用的旁側角落,奇蹟似的出現一撮天然密林,孓遺台灣文字史前的若干胎記,好讓我拼湊自然演化的滄桑,而且,充當過境野生物舒適的旅遊客棧。奈何,情感上我欠缺夠邂逅,智性上我很寂寞。

「丘陵與台地」

  告別農地後,我們的視線俯衝低山丘陵,我的山林夢再度被撕裂為碎屑,因為所有的坡地無一寸完膚,除了危崖突稜邊際,數叢危巔巔的次生林木之外,只有台灣人可喜可恨的勤勞在經營,猶如鬼屋的蜘蛛網,張結人間任一絲希望與絕望,吸吮土地任一絲乳水。從抽藤鋸板、伐樟取腦、香茅草、油桐、苦茶、香蕉、梅李,到如今的檳榔滿山,狠狠的播種時尚與貪婪,管它什麼水土保持、超限利用,只要是原始森林便是「瘴癘之地,無用雜木」,誓言與之不共戴天、除之而後快。這個民族在久遠貧窮文化的浸淫下,早已將全世界最繁茂的樟殼林相剷除殆盡,代之以唯用、生產。說真的,我並非植物沙文,也無歧視檳榔文化的偏頗,然而,千千萬萬整齊畫一的檳榔,攻佔兩百多萬年來自然生靈的原鄉,撐起曉風殘月下,撕裂狀的綠蓋,秩序美之外,還流露著邪邪的淒涼。

  綿亙的淺丘台地,綿亙的坡地農業,令人怵目驚心的,另有山中無政府的建築與神壇。台灣人很需要告解與贖罪,因而在此殘障的山林之鄉,綻放繁多蕈菌般靈修道場,神、鬼、人雜居的天堂。同時,假借回歸自然、生態經營,專事破壞維生生態系的打劫行為,卻贏得無知人民的禮讚與嚮往。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黃土路,游竄在痙攣的地肉上,在你意料不及的陰陽坡界,延伸出另一番恐怖的修羅拓荒。最最震魂攝魄的,是闢建中一盤焦黃枯土的高爾夫球場,呈現山腰上胔肉綻開的突兀,而散落數面陰森水潭的反光,猶似垂死巨獸,僵硬但不瞑目的複眼。至此,我堅信反高爾夫的公義性。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