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東北角海岸植物生態研習記 (二)

作者:李明彥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循著步道,我們到達一片較少人為干擾的次生林,看著這樣的密實樹林,楊老師帶領來了解植被的形象、結構、組成與動態,又從講解中提出這樣的問題:一般的森林中,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樹冠層、灌木層和最底下的草本層應該能區分的出來,為什麼這裡樹林的分層是這樣的不明顯?經一番討論之後瞭解,穿過樹冠的陽光在樹冠下的一定高度有一光度最亮的帶,植物的枝葉較集中於此,如此可得最大量的光合作用,是影響植物分層的主要原因,而這片林子的頂層樹冠層樹葉因經常受強勁風力的吹襲造成樹葉稀疏,陽光穿透直達林下,分層效應被打破。如今年有多次颱風吹襲,林隙加大使充足的陽光能從空隙灑下,因此樹冠以下的植物有足夠的光能可以快速生長,使林相層次重疊,更複雜,因此無法有明確的分辨。植物成長和陽光有密切關系,海岸林因受海風的吹襲,明顯影響著森林的組成結構,並非是單一因素影響,這些應就現實面,從多方面參照,才能瞭解林相發展組成的原因。

  若要瞭解海岸生命的美,需要用心去體驗,用手去觸摸,用眼去觀看,用腳去實現。沙地海岸植物在嚴苛的環境下與環境抗衡、演化,發展出不同特性的生存策略,而保有生存的優勢。我們離開人工步道步入「荒野」,眼前是一般遊客鮮少進入干擾的地區,人為的干擾越少,植物的量也就慢慢的增加,植物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這時藤本植物爬滿野地,楊老師利用這時機與我們討論攀藤植物如何成長與奮發向上,以及植物生理如何特化,以增加生存的機會與成長的空間且能出類拔萃。如旋花科植物靠莖纏繞,葡萄莖演化出纏繞的捲鬚,地錦的捲鬚變成吸盤深深的吸入著牆,豆科植物的葉片也特化成捲鬚吸附,佔領他的生存空間,血藤臥在其他植物身上搭著,直達頂層出人頭地,這些都是植物為生存所演化的技巧。而海邊的植物馬鞍藤,則扎扎實實用根牢牢地釘住每一吋砂土,搭肉刺用身上的刺莖鉤住他身旁所擁有的。

  每種植物都是傑作。而一些海岸沙地常綠植物在乾旱刺激下發展出刺來,正好防衛自己防止葉子被大型草食動物吃食,尤其是在冬季其他植物落葉或枯死以種子過冬時,如林投、雀梅藤、胡頹子等,特性與環境相互搭配。荒野展現著生命的韌性,展現生命的狂野,展現生命的多樣,展現生命的美好。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