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東北角海岸植物生態研習記 (三)

作者:李明彥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前進的路程中忽然間有人發出驚嘆,原來發現了石蒜科的金花石蒜,這時剛好是開花季節,金黃色的花朵在荒野中格外令人感到讚嘆,不知不覺中,不知道謀殺了多少的底片。在這荒煙漫草中絲毫不損及她一絲的美麗,反而增加一份的幽雅,環狀開放方式不冷落偏愛任何一方,沒有人工的慣養,依然嬌媚綻放,大自然是最佳的園丁,不私所愛不慣所鍾,她也以最美麗的方式回報自然。相對於人工栽培的就顯的有些做作,有點匠氣。或許大自然的對待方式就如同前人所言:露沾千般草,風吟一樣松。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不能對萬物平等,為什麼想要勝天呢?自然透露著訊息不要以人的想法來對待萬物。人太主觀了,稀稀落落的幾株金花石蒜,已成東北角海岸的唯一,映照出人類的貪婪與無知。

  做了幾個樣區作為植被調查的示範區,順便觀察、認識植物。中途在一處觀景台休息做整理,順便討論樣區的設定、取樣的方法與樣區的大小,如何取樣才具代表性、如何建構取樣的方式,或者在一個地形多變、氣候多變,植物岐異度異常的海島地形發展出方法?楊老師勉勵我們多出外做調查,多做多想,調查取樣的方式就會越來越精通。同時,楊老師也指導植被分類應有的方式,林相結構與組成、形象,植被動態演進、植物的分層與光線關係,水分對植物的生理影響。他舉例:目前危害中低海拔森林的蔓澤蘭,蔓澤蘭為一年生藤本植物,被攜入馴化後,嚴重危害台灣中南部農作地,為何在中南部產生嚴重災情?足夠的陽光和溫暖的氣候再加上人為干擾開發、砍伐森林後的耕作地的肥沃土地,使得蔓澤蘭得到適合的環境,沒有天敵來啃食抑制,因此持續生長無法抑制。而北部的氣溫使他只有半年的生長期,這樣的限制使他無法在北部擴大成災。外來的生物加入台灣生物圈,沒有經過共同演化的機制,常常變的無法抑制。

  中午時刻幸有國家風景區遊客中心義務解說員黃老師的協助,使我們有幸福的午餐便當。休息片刻之後,前往鹽寮海濱公園,途中開始協助勘查解說牌的位置與解說內容是否合宜,這時我們也漸走入海岸的第一線沙灘,這裡的植物已經和原先步道旁不同了,匍匐低矮的植物成為主要優勢植物,如濱防風、濱豇豆、馬鞍藤、濱旋花、單花蟛蜞菊、海埔姜和裂葉月見草等為爭取每一吋的土地,在和嚴酷的海岸環境奮鬥著。為適應海岸生活,植物也長的特別,如濱刺麥的果實生長的酷樣令人興奮,就如同西部電影決鬥時,在決鬥前風沙滾滾的剎那間滾過那一團毛刺球,只差尺寸小一些。這時利用大伙在做調查沒注意之時,邀及我們的螃蟹專家李同學為我們展顯他的身手,這時他觀察著地洞,用自信的雙手挖開地面,挖進地面約近一公尺之後,向我們宣布螃蟹這時不在家,所以這次沒能得手。之後在黃老師的沿途請教之下,螃蟹專家又再次動手,這次終於實至名歸不具虛名,他挖到了-中華沙蟹。我也見識到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是對事物的執著與專注。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