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神出鬼沒的寂行者(中)

作者:杜銘章

瑣蛇是台灣唯一腹蛇亞科的蛇類,牠們的前景岌岌可危。(攝影:杜銘章)  怕蛇似乎是天經地義,而這種情形也有著古今中外皆然的現象。達爾文很早就注意到和人類血緣相近的猩猩也會怕蛇,只要一隻布偶蛇,便足以造成猩猩群的一陣騷動。記得多年前觀賞一部電影,譯名為「可愛的動物」,影片內有一群狒狒在地面四處翻尋覓食,其中一隻狒狒翻起一塊石頭後,赫然發現石頭下的一隻蛇正對著牠嘶嘶作響,當下便昏倒過去,不久牠逐漸甦醒,猶豫中再度翻起那塊石頭,嘿!不是作夢,牠竟然又昏倒一次。

  雖然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對蛇的恐懼可能是天生的。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2歲以前的小孩並不怕蛇,4歲以後的小孩卻多半害怕蛇類,而且由人類從小豢養長大的猴子都不怕蛇的情形來看,恐懼的心理很可能只是以訛傳訛的後天作用。

  這些年來,我四處演講有關蛇類保育時,也順便做了一些調查,發現絕大多數(86%)的人主要是怕蛇會咬人,或害怕牠們的毒液能傷人;但大家可能並不清楚,攻擊性強和有毒的蛇都是少數。另外,少數人怕蛇的理由,是怕牠們濕濕黏黏的身體,其實這種理由是根本不存在的幻想,因為蛇類的身體多乾爽而不濕黏,即使水蛇也只是濕而不黏。揮之不去的黏,似乎也是造成人類恐懼的根源之一,但這樣的特性,蛇類並不具備,這只是我們擅自加給牠們的另一項冤屈。

  而蛇類咬人的情形,幾乎都是不得已的自衛行為,人類在多數的蛇類眼中都是龐然巨物,牠們連自衛反擊都會受害無窮。人們龐大的身軀不但可以輕易的將牠們踩死,就算只是被蛇咬時的反射動作,如快速抽回肢體,也足以使牠們的牙齒被整排扯落,至少也會掉得殘缺不全,雖然牠們的牙齒能再生,但等長好新牙也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在賴以維生的工具未完備前,牠們只得忍飢度日。所以許多蛇類寧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也不輕易反擊,連具有劇毒的海蛇也是如此。

黃唇青斑海蛇,其側扁的尾巴是海蛇適應海洋生活的特徵之一(攝影:杜銘章)  我的碩士論文即以蘭嶼闊帶青斑海蛇為題材。剛開始從文獻資料中得知海蛇具有劇毒,是高度危險的動物。為了保命,我訂做了一套全國最厚的潛水衣,厚達0.7公分的潛水衣,雖然讓我在與海蛇相遇時倍感安全,但每次想到要將這麼厚的潛水衣穿上身時,卻也四肢發軟,總是要深呼吸並一鼓作氣,才能將那又厚又貼身的潛水衣穿好。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我發現蘭嶼的4種海蛇都很溫馴,完全沒有主動攻擊人的例子,連被輕握時也只是想奮力游走,甚至有部分的闊帶青斑海蛇在被用力壓擠後,仍然堅持原則,不咬就是不咬。多數的闊帶青斑海蛇在被我這麼粗暴的對待近l分鐘後,才會想到以尖牙相對,但動作卻非常緩慢。牠們會回頭在我的指間尋覓,然後慢慢張開嘴巴,而我每次都能在牠們咬下之前將其頭部甩開,但牠們卻要等到很久才會意識到剛才並未完成反擊的動作,於是又慢條斯理的捲土重來。顯然反咬對牠們而言,是很生澀且不熟練的動作。(待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